《中外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 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观,形成批判的思维 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值的自信 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的自信心。 二、课程教学要求 在知识方面,教师要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 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教育发展的规律;在能力方面,教 师应指导学生形成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以辩证唯物的眼光看待教 育史实及其规律,初步具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学习观,初步 的教育史学科科研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教师应启迪学 生增强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 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 教育制度发展、教育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
《中外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 3 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 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观,形成批判的思维 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值的自信 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的自信心。 二、课程教学要求 在知识方面,教师要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 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教育发展的规律;在能力方面,教 师应指导学生形成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以辩证唯物的眼光看待教 育史实及其规律,初步具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学习观,初步 的教育史学科科研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教师应启迪学 生增强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 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 教育制度发展、教育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
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 料。 难点: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 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 启示。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第一,讲授法。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 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学校教育制度特点。第二,小组讨论法。鼓 励学生课上思考、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综合分析 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三,自学指导法。每堂课后布置自学内容 和思考题,指导子生料大馆生0结习注。在每音结束后布置复习思考 题,让学生课后思考。第五,研究法。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 的基础。上开展主题研究,写出主题研究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 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6学时) 1.教学内容 (1)了解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及世界早期学校的教育状况、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发展史。 (2)初步认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包括宗教)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 (3)比较中国与西欧早期教育发展的相同与不同点。 (4)激发学生对我国早明教育文明的自豪感。 2.重、难点提示
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 料。 难点: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 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 启示。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第一,讲授法。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 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学校教育制度特点。第二,小组讨论法。鼓 励学生课上思考、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综合分析 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三,自学指导法。每堂课后布置自学内容 和思考题,指导子生料大馆生 0 结习注。在每音结束后布置复习思考 题,让学生课后思考。第五,研究法。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 的基础。上开展主题研究,写出主题研究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 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6 学时) 1.教学内容 (1)了解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及世界早期学校的教育状况、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发展史。 (2)初步认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包括宗教)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 (3)比较中国与西欧早期教育发展的相同与不同点。 (4)激发学生对我国早明教育文明的自豪感。 2.重、难点提示
(1)了解中国和古希腊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史。 (2)对古希腊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的理解:比较中国与西欧早期教育发展的相同与不同点。 第二章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4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解孔子、子、墨子、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教育家以及《学记》 和《雄辩术原理》中的教育思 (2)对比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3)对比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 2.重、难点提示 (1)理解孔子、墨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2)老子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智慧即德行”的命题、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 第三章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8学时) 1.教学内容 (1)汉代太学的教育制度: (2)唐代官学教育制度: (3)隋唐科举制: (4)唐宋时期的蒙学和书院教育; (5)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教育经验的原因 2.重、难点提示 (1)汉代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1)唐宋时期的书院教育 第四章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6学时) 1.教学内容 (1)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教育思想: (2)颜元的教育思想: (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4)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课程理论以及自然适应性教育原则。 2.重、难点提示 (1)理学教育思想家的人性论
(1)了解中国和古希腊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史。 (2)对古希腊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的理解;比较中国与西欧早期教育发展的相同与不同点。 第二章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4 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解孔子、子、墨子、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教育家以及《学记》 和《雄辩术原理》中的教育思 (2)对比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3)对比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 2.重、难点提示 (1)理解孔子、墨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2)老子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智慧即德行”的命题、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 第三章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8 学时) 1.教学内容 (1)汉代太学的教育制度; (2)唐代官学教育制度; (3)隋唐科举制; (4)唐宋时期的蒙学和书院教育; (5)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教育经验的原因 2.重、难点提示 (1)汉代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1)唐宋时期的书院教育 第四章 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 (6 学时) 1.教学内容 (1)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教育思想; (2)颜元的教育思想; (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4)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课程理论以及自然适应性教育原则。 2.重、难点提示 (1)理学教育思想家的人性论
(2)颜元的“习动”、“习行”的教育方法 第五章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6学时) 1.教学内容 (1)近代英国和美国的教育制度: (2)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颁布的《学制令》、《教育敕语》; (3)中国近代新式学堂教育:中国近代性教育/女子教育简史; (4)20世纪上半叶石门坎教育经验。: 2.重难点提示: (1)我国近代教育与日本的异同: (2)我国近代性教育和女子教育对于当时教育转型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6学时) 1.教学内容 (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2)赫尔巴特的传统派教育思想: (3)洋务教育思潮: (4)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 (2)蔡元培的造就“完全人格”的教育主张 第七章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6学时) 1.教学内容 (1)美、日二战后的教育改革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的教育改革 (3)我国1922年“六三三”学制的建立和“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教育遭受的重大挫折和损 失。 2.重、难点提示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的教育改革、 (2)“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教育遭受的重大挫折和损失
(2)颜元的“习动”、“习行”的教育方法 第五章 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6 学时) 1. 教学内容 (1)近代英国和美国的教育制度; (2)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颁布的《学制令》、《教育敕语》; (3)中国近代新式学堂教育;中国近代性教育/女子教育简史; (4)20 世纪上半叶石门坎教育经验。: 2.重难点提示: (1)我国近代教育与日本的异同; (2)我国近代性教育和女子教育对于当时教育转型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 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6 学时) 1.教学内容 (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2)赫尔巴特的传统派教育思想; (3)洋务教育思潮; (4)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 (2)蔡元培的造就“完全人格”的教育主张 第七章 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6 学时) 1.教学内容 (1)美、日二战后的教育改革 (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的教育改革 (3)我国 1922 年“六三三”学制的建立和“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教育遭受的重大挫折和损 失。 2.重、难点提示 (1)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的教育改革、 (2)“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教育遭受的重大挫折和损失
第八章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6学时) 1.教学内容 (1)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2)杜威的教育思想: (3)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2.重难点提示: (1)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2)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七、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6 二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4 三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8 四 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 6 五 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 6 六 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 6 七 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6 八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6 总计 48 八、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总成绩评定由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60%。平 时考核可以从考勤、课堂问答、课堂讨论、作业批改等方面着手,期中考试则可采用闭卷考 试或者小论文撰写等形式完成,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进行。总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计分 方法。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本教材主要参考书
第八章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6 学时) 1.教学内容 (1)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2)杜威的教育思想; (3)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2.重难点提示: (1)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2)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6 二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4 三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8 四 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 6 五 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 6 六 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 6 七 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6 八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6 总计 48 八、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总成绩评定由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 20%,期中成绩 20%,期末成绩 60%。平 时考核可以从考勤、课堂问答、课堂讨论、作业批改等方面着手,期中考试则可采用闭卷考 试或者小论文撰写等形式完成,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进行。总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计分 方法。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本教材主要参考书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中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999 [7].王雪峰.教育转型之镜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教育思想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6. [8].沈红石门坎文化百年兴衰一中国南一个山村的现代性经历M们,北京:万卷出版社, 2006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中国古代教育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999 [7].王雪峰.教育转型之镜一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教育思想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6 . [8].沈红石门坎文化百年兴衰一_中国南一个山村的现代性经历[M],北京:万卷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