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这门 课的开设,意在通过系统学习儿童文学理论,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使 学生在掌握儿童文学基本原理、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发展概况基础上, 全面掌握儿童文学各主要体裁的文体特点,深切领会儿童文学创作的 一般规律及常见文体的创作要求,由此逐渐养成鉴赏、创作、评论儿 童文学的能力。 鉴于此,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 1.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课外儿童文学阅读的练习,不断陶治学 生的情操,培育他们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 2.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儿童文学文体性质与读者 阅读接受特点基础上,深入把握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之关联,养成学 生未来在基础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运用儿童文学的良好意识,使之成 为必备的教育资源、教学手段。 3.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和理论学习基础上,倡导学生展开儿童文 学创作、评论,通过激发小教专业大学生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热情, 不断增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写作技能,以期培养出一批能说会写、基 础扎实、业务精进的面向基础教育的复合型教育教学人才。 二、课程教学要求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这门 课的开设,意在通过系统学习儿童文学理论,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使 学生在掌握儿童文学基本原理、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发展概况基础上, 全面掌握儿童文学各主要体裁的文体特点,深切领会儿童文学创作的 一般规律及常见文体的创作要求,由此逐渐养成鉴赏、创作、评论儿 童文学的能力。 鉴于此,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 1.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课外儿童文学阅读的练习,不断陶冶学 生的情操,培育他们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 2.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儿童文学文体性质与读者 阅读接受特点基础上,深入把握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之关联,养成学 生未来在基础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运用儿童文学的良好意识,使之成 为必备的教育资源、教学手段。 3.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和理论学习基础上,倡导学生展开儿童文 学创作、评论,通过激发小教专业大学生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热情, 不断增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写作技能,以期培养出一批能说会写、基 础扎实、业务精进的面向基础教育的复合型教育教学人才。 二、课程教学要求
根据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儿童 文学课程应以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课堂讲读教学、阅读教学、课外阅 读活动)为参照系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教师的课 堂讲授和对学生的阅读要求结合起来。既要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中外经典儿童文学名 著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 三、先修课程 《现代汉语》或《汉语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主要体现在如何引导大学生将儿童文学作品与小学教 育实际相结合;使师范学生学会根据初等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与 理解水平,来体验儿童文学作品,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并进行相应的 讲解或教学。 课程难点:如何引导师范学生将儿童文学理论与儿童文学作品相 结合,进而把握分析、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思维与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应用体验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专题讨论。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 表演法、讨论法等,并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全部采用多媒体, 并且课程中适当引入视频。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儿童文学基本理论(8学时)
根据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儿童 文学课程应以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课堂讲读教学、阅读教学、课外阅 读活动)为参照系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教师的课 堂讲授和对学生的阅读要求结合起来。既要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中外经典儿童文学名 著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 三、先修课程 《现代汉语》或《汉语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主要体现在如何引导大学生将儿童文学作品与小学教 育实际相结合;使师范学生学会根据初等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与 理解水平,来体验儿童文学作品,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并进行相应的 讲解或教学。 课程难点:如何引导师范学生将儿童文学理论与儿童文学作品相 结合,进而把握分析、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思维与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应用体验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专题讨论。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 表演法、讨论法等,并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全部采用多媒体, 并且课程中适当引入视频。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8 学时)
1.教学内容 (1)学习儿童文学的意义: (2)儿童文学的文体依据: (3)儿童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从儿童的接受能力、兴趣与成长需要等角度出发,来理解儿童文学作品 的评判依据。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儿童文学现实读者与隐含读者的含义:如何分析儿童文学作品 对于社会现实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章儿歌(8学时) 1.教学内容 (1)儿歌作品赏析: (2)儿歌的含义与特征: (3)儿歌的六种特殊艺术形式。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从音乐性、单纯性、多样性与趣味性等角度出发,理解儿歌的艺术特征。 (2)教学难点:将具体儿歌作品与儿歌艺术特征结合起来,来分析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第三章儿童诗(8学时) 1.教学内容 (1)儿童诗作品赏析: (2)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3)儿童诗的艺术形式。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从形象性、情感性与趣味性等角度出发,理解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2)教学难点:将具体诗歌作品与儿童诗艺术特征结合起来,来分析儿童诗的特殊艺术 形式。 第四章童话(8学时) 1.教学内容 (1)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1.教学内容 (1)学习儿童文学的意义; (2)儿童文学的文体依据; (3)儿童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从儿童的接受能力、兴趣与成长需要等角度出发,来理解儿童文学作品 的评判依据。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儿童文学现实读者与隐含读者的含义;如何分析儿童文学作品 对于社会现实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章 儿歌(8 学时) 1.教学内容 (1)儿歌作品赏析; (2)儿歌的含义与特征; (3)儿歌的六种特殊艺术形式。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从音乐性、单纯性、多样性与趣味性等角度出发,理解儿歌的艺术特征。 (2)教学难点:将具体儿歌作品与儿歌艺术特征结合起来,来分析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第三章 儿童诗(8 学时) 1.教学内容 (1)儿童诗作品赏析; (2)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3)儿童诗的艺术形式。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从形象性、情感性与趣味性等角度出发,理解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2)教学难点:将具体诗歌作品与儿童诗艺术特征结合起来,来分析儿童诗的特殊艺术 形式。 第四章 童话(8 学时) 1.教学内容 (1)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2)童话的文学特征: (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4)童话的形象类型。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分析童话作品中拟人、夸张、颠倒和象征等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童话作品的文学特征,包括现实与想象交错进行,鲜明的道德主题 与固定的叙事模式等。 第五章寓言(8学时) 1.教学内容 (1)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2)寓言的文体特征: (3)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分析寓言的比喻性、讽刺性、教训性与精炼简洁的概括性等文体特征: (2)教学难点:从故事主题、情节与想象特点等角度理解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 第六章儿童故事(8学时) 1.教学内容 (1)儿童故事的含义: (2)儿童故事的特征: (3)儿童故事的类型。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儿童故事的含义,把握儿童故事注重情节与语言生活化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历史故事、动物故事、谜语故事等各种类型的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七、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一 绪论:基本理论 8 0 二 儿歌 8 0 三 儿童诗 8 0
(2)童话的文学特征; (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4)童话的形象类型。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分析童话作品中拟人、夸张、颠倒和象征等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童话作品的文学特征,包括现实与想象交错进行,鲜明的道德主题 与固定的叙事模式等。 第五章 寓言(8 学时) 1.教学内容 (1)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2)寓言的文体特征; (3)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分析寓言的比喻性、讽刺性、教训性与精炼简洁的概括性等文体特征; (2)教学难点:从故事主题、情节与想象特点等角度理解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 第六章 儿童故事(8 学时) 1.教学内容 (1)儿童故事的含义; (2)儿童故事的特征; (3)儿童故事的类型。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儿童故事的含义,把握儿童故事注重情节与语言生活化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历史故事、动物故事、谜语故事等各种类型的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一 绪论:基本理论 8 0 二 儿歌 8 0 三 儿童诗 8 0
四 童话 8 0 五 寓言 8 0 六 儿童故事 8 0 总计 48 0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把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纪律与汇 报作业)和期末的学习效果(开卷考试)综合起来。 2.成绩构成: 成绩构成=平时表现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儿童文学》,吴其南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2]《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王昆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儿童文学概论》,朱自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4]《儿童文学教程》,王泉根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5]《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四 童话 8 0 五 寓言 8 0 六 儿童故事 8 0 总计 48 0 八、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把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纪律与汇 报作业)和期末的学习效果(开卷考试)综合起来。 成绩构成=平时表现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