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个管理学顶级期刊(2001~2010)文献研究 理论述评 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 的12个管理学顶级期刊(2001~2010)文献研究* 张闯 摘要: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与管理问题 观点和方法,Wellman(1988)将其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第 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该领 一,对行为的解释由个体属性转向限制行为主体的网络特 域的研究更被一些学者称为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 征。社会网络分析不强调研究个体属性而是强调研究行 式。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围绕研究层面、分析单位、研 为所属的社会关系。第二,社会网络分析关注的是不同行 究视角、数据来源及研究的时间属性(静态v.动态)建立 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将关系还原为其内在属性和本 分析框架,并对12本管理学顶级期刊近10年(2001~2010) 质特征,认为解释行为主体如何行为的规则来自于社会关 来发表的此类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力图展示该领城在研 系结构体系中的位置而非动机。第三,社会网络结构决定 究设计方面的全貌,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 二元关系(dyadic relationship)的运作。以往在研究二元 关键词:社会网络管理研究方法文献回顾网络 关系的时候,研究者往往只限于研究关系,而较少考虑网 范式 络中其他关系对于该二元关系的影响,以及多个二元关系 之间的互动。社会网络作为二元关系发展的背景而存在, (一)引言 并且对二元关系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产生了重要影 自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Tichy、Tushman和Fombrun 响。第四,世界是由网络而非群体构成的。但网络分析不 (1979)将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引 排斥群体,因为群体不过就是有严格限制与紧密联系的社 入管理学语境之后,从社会网络角度研究组织与管理问题 会网络。第五,网络方法取代和补充个体方法。社会网络 成为管理学研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Parkhe,Wasser- 分析方法是一种将关系作为基本统计处理单位而非将个 man&Ralston,2006),管理学界的两本顶级期刊AMJ 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统计单位的研究方法,矩阵方法与数学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和AMR(Academy of 模型的广泛运用以及对于关系的处理成为社会网络分析 Management Review)分别在2004年和2006年以此为主题 方法统计处理的一大特色。 出版的专刊更是成为社会网络分析在管理学研究中制度化 尽管建立在上述理论共识的基础上,社会网络分析在 的标志(Galaskiewicz,2007)。虽然32年前Tichy等学者 管理学研究中仍然呈现出相当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来 (1979)谨慎地认为“在我们谈论网络范式(network para- 自社会网络理论被应用的领域(Dacin,Ventresca&Beal, digm)之前,尚有很多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p.516)”,并且 1999;Borgatti&Foster,2003;Galaskiewicz,2007)、研究的 在理论发展过程中也多有批评的声音(Salancik,1995; 视角(perspective)或导向(orientation)(Wellman,1983; Knoke,2001),但组织与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却 Kilduff&Tsai,2003;Provan et al.,2007)、分析的层面 正在形成(Borgatti&Foster.,2003;Kilduff,Tsai&Hanke, (analysis level)(Borgatti Foster,2003;Brass et al., 2006),Tichy等学者(1979)所言的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 2004)与分析单位(analysis unit)(Galaskiewicz,2007)、理 如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的准则(Wellman,1983)、管理学研 论解释的机制(explanation mechanism)(Borgatti&Fos- 究中社会网络理论的“硬核(hard core)”也已具雏形 ter,2003:Brass et al.,2004;Galaskiewicz,2007)等诸多方 (Kilduff et al.,2006),这使得“网络理论的发展正处于令人 面。正是上述差异性的存在,从不同维度对管理学研究中 兴奋的新发展阶段的起点”(Parkhe et al.,2006,p.560)。 的社会网络研究进行综述对理论的整合与发展就显得异 社会网络理论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吸引力,是由于它提 常重要。现有的综述性文献主要从研究领域,如组织嵌入 供了一个与传统组织与管理研究不同的视角和严谨、定量 (Dacin et al.,1999)、组织行为(Galaskiewicz,2007)、网络 的研究方法(Galaskiewicz,2007)。社会网络范式与传统 组织(Grandori&Soda,1995)、组织间关系(Oliver&Eb- 研究范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行 ers,1998)或研究主题(Borgatti&Foster,2003)对研究文 动者(actor)(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其嵌入其中 献进行回顾并力图建立分类框架;也有文献结合解释机制 的网络上,而不再仅仅关注行动者的属性,认为行动者在 与研究层面(Brass et al.,2004)、研究视角与研究层面 网络中的位置、网络的结构以及行动者所在的社会关系背 (Provan et al.,2007;罗家德,2010)对文献进行回顾。就 景决定了行动者的行为,而不是行动者的个体属性决定了 社会网络分析而言,其研究方法是区别于传统管理学研究 其行为(Granovetter,1985,1992;Brass,Galaskiewicz, 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Kilduff&Tsai,2003),并且将社会 Greve&Tsai,2004)。虽然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同 网络理论应用于管理学的研究也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任 的路径和理论传统(Kilduff&Tsai,2003;Freeman, 务(Marsden.,1990,2005),但现有文献中尚没有从研究方 2004),但社会网络理论学者仍然共同遵循着一些基本的 法角度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显然,从研究方法 *本文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0YJA6302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904501257)和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 秀人才项目(200919)的资助。感谢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杜楠、田敏、闫明、吴启双、关宇虹、高洁和唐薇在论文检索环 节提供的协助。 -154-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管理 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 范式 : 基于研 究方法视 淆的 个管理 学顶级期刊 卜 文故研究 00 0 0 1 ( ) 1 2 2 2 理论 述 评 管理学研 究 中的社会 网络范式 : 基于 研究方法视 角 的 个管理学顶级期干 1 2 lJ 0 0 ( 1 2 一 0 1 2 文献研究 0 ) ’ 张 闯 摘要 从社 会 网络理论 的角度来研 究组织 与管理问题 : 是 世 纪 0 2 年代 以 来管理 学研 究的 前沿 领域之 一 0 7 , 该 领 域 的研 究更被 一些 学者 称为管理 学研 究中的社会 网络 范 式 。 本文从研 究方 法 的 角度 , 围绕研 究层面 、 分析单位 、 研 究视 角 、 数据 来 源及研 究的 时 间属性 (静 态 vs . 动 态 ) 建立 分析框 架 , 并对 12 本管理 学顶 级期刊 近 10 年 ( 2 0 0 1 一 2 0 1 0) 来发表 的此类研 究 文 献进行 了分析 , 力 图展 示 该领域在研 究设计 方 面 的全貌 , 并就未来发展 方 向展开 讨论 。 关键词 : 社 会 网络 管理研 究方 法 文献回 顾 网络 范式 (一 ) 引 言 自2 0 世纪 7 0 年代 , 尤其是 T i e h y 、 T u s h m a n 和 F o m b r u n ( 19 7 9 )将社会 网络分析 ( s o e i a l N e t w o r k A n a l y s i s , s N A ) 弓} 人管理学语境之后 , 从社会 网络角度研究组织与管理 问题 成为 管理学研 究 中发展最 快 的领 域之一 (aP kr h e , w as se r - m a n & R a l s t o n , 2 0 0 6 ) , 管 理 学 界 的两 本 顶 级 期 刊 A M J ( A e a d e m y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J o u r n a l ) 和 A M R ( A e a d e m y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v i e w ) 分别在 2 0 0 4 年 和 2 0 0 6 年 以此为 主题 出版的专刊更是成 为社会网络分析在管理学研究 中制度化 的标 志 ( e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虽然 犯 年 前 Ti e h y 等 学 者 ( 1 9 7 9 ) 谨慎 地认 为 “ 在我 们谈 论 网络范式 ( n e tw o r k p a r a - id g m )之 前 , 尚有很多重大 的问题需要解决 ( p . 5 16) ” , 并且 在 理 论 发展 过 程 中也 多 有 批评 的声 音 ( aS l an c ik , 1 9 9 ;5 K no ke , 20 01 ) , 但组织 与管理学 研究 中的社会 网络范 式却 正在形成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 K izd u f , T s a i & H a n k e , 2 0 0 6 ) , T i e h y 等 学者 ( 1 9 7 9 ) 所言 的一些重 大 的理论 问题 , 如社 会网络分析 的基本 的准则 ( W el m an , 1 9 83 ) 、 管理学研 究 中社 会 网 络 理 论 的 “ 硬 核 ( h ar d C or e ) ” 也 已 具 雏 形 ( iK dl u f et al . , 20 06 ) , 这使得 “ 网络理论 的发展正处于令人 兴奋的新发展阶段 的起点 ” ( p a r k h e e t a l . , 2 0 0 6 , p . 5 6 o ) 。 社 会网络理论 之所以 具有如此 的吸 引力 , 是 由于它提 供 了一个与传统组织与管理研究不 同的视 角和严谨 、 定量 的研 究方 法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社会 网络 范式 与传统 研究 范式 的最 大不同就在 于前者把研 究的重点 集中在行 动者 ( ac ot r ) ( 个人 、 群体 、 组织 )之 间的关系及 其嵌 人其 中 的网络上 , 而不再仅 仅关注行动 者的属性 , 认 为行动者在 网络 中的位 置 、 网络 的结构 以及行动者所在 的社会关系背 景决 定了行动者的行为 , 而不是行 动者的个体 属性决定 了 其 行 为 ( e r a n o v e t t e r , 1 9 8 5 , 19 9 2 ; B r a s s , e a l a s k i e w i e z , Gr ve e & sT ia , 20 04 ) 。 虽然社会 网络理论 的发展有着 不同 的 路 径 和 理 论 传 统 ( K i ld u f & T s a i , 2 0 0 3 ; F r e e m a n , 20 04 ) ,但 社会 网络理论学 者仍 然共 同遵循 着一些基本 的 观点和方法 , W el m an ( 19 8 8) 将其归纳为 以下 5 个方面 : 第 一 , 对行 为的解释 由个体属性转 向限制行为主体的网络特 征 。 社会 网络分析不强 调研究个体属性 而是强调研究行 为所属的社会 关系 。 第二 , 社会 网络分析关注的是不同行 为主体之 间的关系而 不是将关 系还 原为其 内在属性 和本 质特征 ,认 为解 释行为主体如何行为 的规则来 自于社会 关 系结构体系 中的位置而非 动机 。 第三 , 社会 网络结构决定 二元 关系 ( d y a d i C : 。 l a t i o n s h ip ) 的运作 。 以 往 在研 究二 元 关系 的时候 , 研究者往往 只 限于研究关系 , 而较少 考虑网 络 中其他关系对于该二元关 系的影 响 , 以及多个二元关系 之间 的互动 。 社会网络作 为二 元关 系发展的背景而存在 , 并 且对 二 元关 系发 展过 程 中 的资 源配置 产 生 了重要 影 响 。 第 四 , 世界是由网络而非 群体构成 的 。 但 网络分析不 排斥群体 , 因为群体不过就 是有严格 限制 与紧密联 系的社 会 网络 。 第五 , 网络方法取代和补充个体方法 。 社会 网络 分 析方法是一种 将关系作 为基本统计处 理单位而非将个 体作 为一个独立 的统计单位 的研究方法 , 矩阵方法与数学 模 型 的广泛运 用以 及对 于关 系 的处理成 为社 会 网络分析 方法统计处理 的一大特色 。 尽管建立在上述理论共识 的基础上 , 社会 网络分 析在 管理学研究 中仍然呈 现出相 当程度 的差 异 。 这些差异来 自社会 网络 理论被应用 的领域 ( D a e i n , v e n t r e s e 。 & B e a l , 1 9 9 9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研 究的 视 角 ( p e r s p e e t i v e ) 或 导 向 ( o r i e n t a t i o n ) ( w e l l m a n , 19 8 3 ; K il d u f & T s a i , 2 0 0 3 ; P r o v a n e t a l . , 2 0 0 7 ) 、 分 析 的 层 面 ( a n a ly s i s l e v e l )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 B r a s s e t a l . , 2 0 0 4 ) 与分析单 位 ( a n a ly s i s u n i t )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理 论 解 释 的机 制 ( e x p l a n a t i o n m e e h a n i s m )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 t e r , 2 0 0 3 ; B r a s s e t a l · , 2 0 0 4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等诸 多方 面 。 正是上述差异性 的存在 , 从 不同维度对管理学研究中 的社会 网络研究进 行综述对理论 的整合与发 展就显得异 常重要 。 现有 的综述性文献主要从研究领域 , 如组织嵌人 ( D a e i n e t a l . , 19 9 9 ) 、 组织行 为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网络 组 织 ( G r a n d o r i & S o d a , 19 9 5 ) 、 组织 l司关 系 ( O l i v e r & E b - e r s , 1 9 9 5 )或研 究 主题 ( B o r g a r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对研 究文 献进行 回顾并力 图建立分类框架 ; 也有文献结合解释机制 与研 究 层 面 ( Br as S et al . , 20 0 4 ) 、 研究 视 角 与研 究 层 面 ( p r o v a n e t a l . , 2 0 0 7 ; 罗家德 , 2 0 1 0 ) 对文献 进行 回顾 。 就 社会网络分析而言 , 其研究方法是 区别于传统管理学研究 方法 的一个 重要方 面 ( iK l du f & sT al , 2 0 03 ) , 并且将社会 网络理论应 用于管理学 的研 究也是一个 颇具挑战性 的任 务 ( M a r s d e n , 19 9 0 , 2 0 0 5 ) , 但 现有文献 中尚没有从研究方 法角度对该 领域 的研 究文献进行 梳理 。 显然 , 从研究方法 * 本文得 到 了教 育部人文社 科研究一般项 目( 10 Y J A 6 3 0 2 0 0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 目( 20 0 90 4 501 2 57 )和辽宁省教育厅 高等学校优 秀人才项 目( 2 0 09 1R 9) 的资助 。 感谢东北 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 院的研究生杜楠 、 田敏 、 同明 、 昊启双 、 关 宇虹 、 高洁和唐薇在论文检索环 节提供的协助 。 15 4
《管理世界》(月刊 201l年第7期 的角度来对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进行梳理,可以 面既包括正式组织结构中的部门( division)和业务单位 与其他视角的综述性文献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展现该领 (unit),也包括诸如团队(team)小群体( group)之类的非 域研究的进展与方向。针对这一缺陷,本文拟从研究方法正式组织。而根据组织的性质,组织层面则包括企业和各 的角度对最近10年(2001-2010)来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 种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医院、图书馆等)。显然,不同的 网络分析文献进行回顾,我们将重点围绕研究层面、分析分析层面与管理学研究的领域紧密相关,这不仅可以反映 单位、研究视角数据来源与研究的时间属性(静态vs动社会网络理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围,也可以反映社 态)建立分析框架,并针对12本顶级管理学学术期刊上发 会网络方法对于不同分析层面研究的独特优势( Contrac 表的论文进行分析,力图展示该领域在研究设计方面的全 tor et al.2006)。 貌,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 分析单位( analysis unit) (二)理论框架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主义传统( Borgatti Fos 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 actor)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 r,2003),网络由不同的单元所构成,除了行动者和行动 集合( Brass et al.,2004)。作为一种一般的社会学理论 者之间的二元关系( dyads)以外,还包括从微观向宏观层 社会网络可以灵活地应用于各种行为主体(如个人、群体 面过渡的三元关系( triads)、四元关系( tetrads)、子群 组织等)和各种类型的关系( Contractor, Wasserman& ( cliques),直到整个网络( network)( Wasserman& Faust, Faust,2006)。对于管理学研究所关注的组织而言,社会 1994),这些单元构成了网络分析的基本分析单位。针对 网络方法有着高度的适用性,因为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包括管理学研究的特点, Galaskiewicz(2007)认为网络分析的 多种行为主体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各种关系的网络(O 单位包括个体( actor)、二元关系( dyadic relationship)和网 Rel,1991; Kilduff et al.,2006)。正是由于组织的上述 络整体( whole network),这虽然是一个比较简化的分类框 特点,以及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将社会网络理论应架,但却基本适用于管理学的研究,本文采用这一分类体 用于管理学研究时,除了要将社会网络理论与管理学的研 系作为文献分析的基本框架 究情境与问题相匹配以外,更要在研究方法方面与之相匹 研究视角( perspective) 配,架构管理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之间的桥 根据操作化方法的不同,网络分析存在两个相互补充 梁。本文根据管理学研究和杜会网络理论的基本分析范 视角:从个体( individual)的视角和从整体网络的视角 式建构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如图1),主要涉及管理学( Wellman,1983; Provan et al.2007), Galaskiewicz和Was 研究中社会网络范式的分析层面、分析单位、研究导向、数 serman(1994)将这两个视角的研究区分为微观层面(mi 据来源、网络变量的作用及解释机制,以及研究设计中对cro-leve)和宏观层面(maro- level),Kldu和Tsai(2003) 时间维度的考量 则直接将两种视角称为自我中心网络( egocentric net 1分析层面( analysis level) work)和整体网络( whole network)。网络研究的视角往往 根据Tsui(2005)的观点,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分析层面 与网络变量的测量密切相关。其中,整体网络的研究视角 包括个人、群体、企业与企业间( Inter-firm)4个基本层面 往往需要较为清晰地界定网络的边界,这样才能采用社会 以及相互交又的层面(企业→群体→个人、企业…个人、个 网络分析中对诸如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个体网络中心 人→群体→组织)。与之相对应,由于社会网络分析强调 性等网络变量的测量方法。但就很多管理学研究而言,网 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而非行动者的基本属性,所以社络边界的界定始终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Lau 会网络研究的层面包括个人网络( interpersonal network) mann, Marsden Prensky, 1989: Marsden, 1990: Heat 群体网络( Intergroup或 interunit network)和组织网络(in-Fulr& Johnston,2009),并且当网络的规模过大时,从整 k),及上述3个层面相互交叉的层体角度来测量网络结构往往会面临非常巨大的工作量,甚 面( Kilduff&Tsai,2003; Brass et al.,2004)。其中,群体层至会使得研究缺少了可操作性。因此,自我中心网络就可 以弥补上述不足,这种方法以某个焦点行动者( focal ac 社会网络理论 tor,该行动者就被称为ego)为中心,关注以该行动者为中 心的一个社会网络。虽然这种方法无法关注整体网络带 管理学研究情境 给行动者的影响,但却可以将网络理论的视角与传统的以 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采用抽 分析层面:群体 分析单位:关系 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成为可能( Borgatti& Foster 组织 2003)。显然,相对于自我中心网络而言,整体网络的研究 解释机制 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研究操作难度。 整体网络 二手资料 除了上述两种网络研究视角以外,社会网络分析还非 研究视角:自我中心网络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常关注由两个行动者构成的二元关系,考察关系的性质与 定性访谈 内容等社会背景要素对行动者行为的影响,前两种网络视 角体现了对网络结构影响的强调,二元关系则强调了关系 时间维度:静态 社会背景的影响, Granovetter(1992)将前者称为结构嵌入 ( structural embeddedness),将后者称为关系嵌入( relation al embeddedness)。由于网络结构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对 二元关系的研究构成了进行网络分析的基本起点(Row 图1本文分析框架 ley et al.,2000 Barden& Mitchell,2007)。因此,本文将 155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的角度来对管理学研究 中的社会网络范式进行梳理 , 可 以 与其他视角的综述性文献相互补充 ,从 而更好地展现该领 域研究 的进展与方 向 。 针对这一缺陷 , 本文拟从研究方法 的角度对 最近 10 年 ( 2 0 0 1 ~ 2 01 0) 来管理学 研究 中的社会 网络分析文献进行 回顾 , 我们将重点 围绕研究层 面 、 分 析 单位 、 研究视 角 、 数据来源 与研究 的时间属 性 ( 静态 v s . 动 态 ) 建立 分析 框架 , 并针对 12 本顶级管理学学术期 刊上发 表的论文进行分析 , 力图展示 该领域在研究设计方面的全 貌 , 并就未来 发展方 向展开讨论 。 ( 二 )理论框架 社会 网络是社 会行动者 ( ac tor )及其相 互之 间关 系的 集合 ( B r a s s e t a l . , 2 0 0 4 ) 。 作 为一种一 般 的社 会学理 论 , 社会网络可以 灵活地应 用于各种行 为主体 (如个人 、 群体 、 组 织 等 ) 和 各 种 类 型 的关 系 ( C o n t r a e t o r , W a s s e r m a n & aF us t , 20 06 ) 。 对 于管理 学研究所 关注 的组织而 言 , 社 会 网络方法有着高度 的适用性 , 因为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包括 多 种 行 为主 体 以 及 它 们 相互 之 间各 种 关 系 的 网络 ( 0 ’ R e il ly , 19 9 1 ; K i ld u f e t a l . , 2 0 0 6 ) 。 正是 由于组 织 的上 述 特点 , 以及 管理学研究领域 的多元化 , 将社会 网络理论 应 用 于管理学研究时 , 除了要将社会 网络理论 与管理学的研 究情境与 问题相匹 配以 外 , 更要在研究方法方面与之相匹 配 , 架构管理 学研究领域与社会 网络理论与方法之间的桥 梁 。 本 文根据管理学研究 和社会 网络理论 的基本 分析范 式建构 了一个基本 的分 析框架 ( 如图 1 ) , 主要 涉及管理学 研究 中社会网络范式的分析层 面 、 分析单位 、 研究导向 、 数 据来 源 、 网络变 量的作用及解 释机制 , 以及研究 设计 中对 时间维度的考量 。 1 . 分析层面 ( a n a ly s i s . e v e l ) 根据 sT iu ( 2 0 05 ) 的观点 , 组织 与管 理研 究的分析层面 包 括个人 、 群体 、 企业与企业间 ( i n ter 一 ifr m ) 4 个基本层 面 , 以及相互交叉的层面 (企业* 群体、 个人 、 企业 。 个人 、 个 人、 群体、 组织 ) 。 与之相对 应 , 由于社会 网络 分析强调 行动者之间 的社会关 系 , 而非 行动者的基本 属性 , 所 以社 会网络研 究的层面包括个人网络 (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一n e t w o r k ) 、 群体 网络 ( i n t e r g r o u p 或 i n t e r u n i t n e tw o r k ) 和组织 网络 ( i n - t e r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n e t w o k ) , 及上 述 3 个 层面 相互 交叉 的层 面 ( K i d u f & T s a i , 2 0 0 3 ; B r a s , e t a 一 , 2 0 0 4 ) 。 其中 , 群体层 社会网络理论 个人 个体 分析层面 : 群体 分析单位 : 关系 组织 网络 整体网络 二 手资料 研究视角 : 自我中心 网络 数据来源 : 问卷调查 二元关系 定性访谈 网络变量 : 前因 时间维度 : 静态 结果 过程 管理学研究 图 1 本 文分析框 架 《 管 理 世 界 》 (月 刊 ) 2 01 1 年 第 7 期 面既 包括 正 式组 织结 构 中 的部 门 ( d iv is on ) 和业 务 单 位 ( u n i t ) , 也 包括诸 如团 队 ( t e a m ) 、 小 群体 ( g r o u p ) 之类 的非 正式组织 。 而根据组织 的性质 , 组织层面则包括企 业和各 种非 营利性组织 (如政府 、 医 院 、 图书馆等 ) 。 显然 , 不同的 分析层面与管理学 研究 的领域 紧密相关 ,这不 仅可以 反映 社会网络理论 在管理学 研究 中的应 用范围 , 也 可以反映社 会网络方 法对于不 同分析层 面研究 的独特优 势 ( C on t ar c - t o r e t a l . , 2 0 0 6 ) 。 2 . 分析单位 ( a n a ly s i s u n i t ) 根据 社会 网络分 析 的结 构 主义传 统 ( B or ga it & oF s - et r , 20 03 ) , 网络 由不同的单元所构 成 , 除了行动者 和行 动 者之 间的二元关 系 ( d y ad s ) 以 外 , 还包 括从微 观 向宏 观层 面 过 渡 的 三 元 关 系 ( t r i a d s ) 、 四 元 关 系 ( t e t r a d s ) 、 子 群 ( C l i q u e s ) , 直到 整个 网络 ( n e tw o r k ) ( W a s s e r m a n & F a u s t , 1 9 4 ) , 这些单元 构成了 网络 分析 的基 本分析单 位 。 针对 管理 学研 究的特 点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认 为网络 分析 的 单位包括个体 ( a e t o r ) 、 二元关系 ( d y a d i e r e l a ti o n s h ip )和 网 络整体 ( w h o l e n e tw o r k ) , 这虽然是一个 比较简化的分类框 架 , 但却基本适 用于管 理学的研究 , 本 文采用这 一分类体 系作为文献分析的基本框架 。 3 . 研 究视 角( P e rs P e e ti V e ) 根据操作化方法的不 同 , 网络分析存在两个相互补充 视 角 : 从 个 体 ( ind iv d ua l) 的 视 角 和从 整 体 网络 的视 角 ( W e l lm a n , 1 9 8 3 ; P r o v a n e t a l . , 2 0 0 7 ) , G a l a s k i e w i e : 和 W a s - se r m an ( 19 4) 将 这两 个视角 的研 究 区分 为微 观层 面 ( m i - e r o 一 l e v e l ) 和宏 观层 面 ( m a e r o 一 l e v e l ) , K i l d u f 和 T s a i ( 2 0 0 3 ) 则 直 接 将 两 种 视 角 称 为 自我 中心 网络 ( eg oc en itr o ne t - w o r k )和整体 网络 ( w h o l e n e tw o r k ) 。 网络 研究的视 角往往 与 网络变量 的测量密切相关 。 其中 , 整体 网络 的研 究视角 往往需要较 为清 晰地 界定 网络的边界 , 这样 才能采用社会 网络 分析 中对诸 如 网络 密度 、 网络 中心度 、 个体 网络中心 性等 网络 变量 的测量方法 。 但 就很多管理学研究而言 , 网 络 边 界的界 定始 终 是一 个非 常具 有挑 战性 的任 务 ( aL u - m a n n , M a r s d e n & P r e n s k y , 1 9 8 9 ; M a r s d e n , 1 9 9 0 ; H e a t h , r u ll e r & J o h n s t o n , 2 0 0 9 ) , 并且 当网络的规模过大时 , 从整 体角度来 测量网络结 构往往会面临非常 巨大 的工作量 , 甚 至会使得研 究缺少 了可操作性 。 因此 , 自我中心 网络就可 以 弥补 上述 不足 , 这种方 法 以 某个 焦点 行动 者 (fo ca l ac - ot r , 该行 动者就被称 为 eg 。 ) 为 中心 , 关 注以 该行动 者为 中 心的一个 社会网络 。 虽然这 种方法无法 关注整体 网络带 给行动者的影响 ,但却可以将 网络理论的视角与传统的 以 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 从而使得采用抽 样 调 查 的 方 法 收 集 数 据 成 为 可 能 ( B or ga it & F os ter , 20 03 ) 。 显然 , 相对于 自我 中心 网络而言 , 整体网络的研究 往往意味着更大 的研究操作难度 。 除了上述两 种网络研 究视角以 外 , 社会 网络分析还非 常关注 由两个行动者构成的二元关系 , 考察关系的性质与 内容等社会背景要素对行动者行为的影响 , 前两种 网络视 角体现 了对网络结构影响的强调 ,二 元关系则强调 了关系 社会背景 的影响 , G r a n o v e t t e r ( 1 9 9 2 ) 将前者称 为结构嵌入 ( s t r u e t u r a l e m b e d d e d n e s s ) , 将后者称为关系嵌人 ( r e l a t i o n - a l e m b e d d e d n e s s ) 。 由于网络结构 作用机 制 的复杂性 , 对 二元 关 系的研究 构成 了进 行 网络分析 的基 本起 点 ( R o w - l e y 。 t 。 1 . , 2 0 0 0 ; B a r d e n & M i t e h e l l , 2 0 0 7 ) 。 因此 , 本文将 一 1 5 5
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烙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个菩理学顶级期刊(20-2010)文赦研究 理论述评 管理学中社会网络范式研究的视角分为整体网络、自我中 理学问题做出新的解释,这些都是社会网络理论推动管理 心网络和二元关系3种,并据此对研究文献进行分类 学理论建构的重要贡献( Whetten,989)。在管理学的研 4.时间维度 究中,来自社会网络理论的变量既可以作为自变量也可以 无论网络研究的分析在哪个层面上展开,组织内部或 作为因变量( Brass et al.,2004; Galaskiewicz,2007)。作为 组织间网络都不是预先设定的( preplanned),网络的结构 自变量的网络变量主要被用来解释管理学传统研究中的 是在行动者之间互动过程中慢慢形成演化而来的(Kein 若干结果变量,这是社会网络理论在管理学中获得合法性 etal.,2004),并且网络结构会由于各种网络内部与外部因 的一个重要途径( Borgatti Foster,2003),而这种合法性 素、相互嵌入的不同层面的网络结构要素,以及行动者自 获得的关键在于社会网络变量为传统管理学问题提供了 身的属性与动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处于不断的变化过 新的解释,从而推动了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作为因变量 程中( Brass et al.,2004; Kilduff et al.,2006)。因此,对网 社会网络理论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涉及网络结构从哪里来 络结构生成机制以及演化过程,及其对各种管理问题的影其结构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学者们往往用行动者 响机制的考察就构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由于社会 的属性特征与倾向( Klein et al.,2004)、关系性质( Gulati 网络本身是一个由多个层面的行动者网络相互嵌人所构 1995)及环境要素( Koka et al,2006)等来解释网络变量的 成的复杂系统( Kilduff et al.,2006),对网络结构演化的研 变化。相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研究而言,将网络变量作为因 究不仅涉及更多跨层面( multilevel)的分析,更涉及诸如数 变量的研究将面临更多方法上的挑战( Contractor et al 据收集这样具体的操作方法问题。为了对管理学领域社2006; Galaskiewicz,2007)。网络变量除了作为自变量和 会网络研究这一时间维度进行考察,我们将研究文献区分 因变量以外,还以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研究 为静态( statics)和动态( dynamics)的研究,即关注静态网 模型中,对于此类文献我们将单独归类。 络结构的研究和关注网络结构演化过程的研究。需要说 对于将网络变量作为自变量的研究而言,管理学领域 明的是,动态的研究强调的是对网络结构演化过程及其结中的社会网络研究由于其依托的理论不同而带来了对管 果的考察,这与研究设计中采用大时间跨度的数据(尤其 理学问题解释机制的差异( Borgatti& Foster,2003)。区 是二手数据)是存在本质差异的,如果研究不涉及网络结 别于传统的解释机制,社会网络理论对行动者行为的解释 构变化过程及其结果,我们把此类文献归为静态的研究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行动者所在网络的结构;二是行 5数据来源 动者所在关系的社会背景,前者强调网络结构,后者强调 管理学实证研究中的数据主要有3个来源,即二手数 关系内容,这体现在 Granovetter(1985,1992)的嵌入思想 (如上市公司年报、公司档案等)、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 中。作为社会网络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Dacin et al 数据和通过定性访问获得的数据。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数 1999; Kilduff et al.2006),嵌人理论奠定了很多社会网络 据既与研究问题相关,也与研究的操作方法相关。社会网 理论的基础( Kilduff&Tsai,2003),如影响力巨大的社会 络分析,尤其是针对网络变量的研究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资本( social capital)理论( Coleman,1990; Nahapiet& 方面与传统管理研究方法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Scot, Ghoshal,1998)、结构洞( structural hole)理论(Burt, 200;罗家德,2010),因此社会网络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与 1992)、关系强度( tie strength)理论( Granovetter,1973)都 收集方法还需要与研究所采用的视角(整体网络vs自我 体现或包含了网络嵌入的上述两个维度。基于此,本文将 中心网络)相匹配( Marsden,2005;罗家德,2010)。如整体主要以网络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作为将研究文献的解释 网络研究需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网络边界,要求受调查者 机制分类的基本依据,但鉴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巨大影响 根据预先准备好的网络成员名单来回答相关的问项(如与力,我将其单独作为解释机制进行归类。对于将网络变量 是朋友),由于这种调查方法工作量较大,所以受限于网 作为因变量的研究而言,我们根据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来对 络的规模,并且当网络边界难以确定时就很难适用。而自 其解释机制进行归类。 我中心网络则可以将网络视角与传统的抽样调查方法结 显然,上述6个方面在研究设计中绝非相互独立的,而 合起来,在不必确定网络边界的情况下进行抽样调查,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匹配的,这种关联与匹配关系我们在此不 诸如“与谁是朋友”这样的问题也依靠受调查者通过回忆 予展开,而将其融合到对文献研究结果的分析中进行讨论。 ( recall)来报告。另一方面,当研究中涉及动态的时间维 (三)研究方法 度时,调查方法的操作难度就会大为增加,而采用定性数 为了更好地反映近10年来社会网络分析范式在管理 据或二手数据可能就成为替代的方法。由于管理学领域 学研究中的进展,我们按照以下思路确定期刊范围和论文 中的社会网络研究往往会涉及不同的分析层面,研究者也 文献的检索与分析。首先,期刊范围的确定我们遵循以下 倾向于将整体网络与自我中心网络的研究视角融合在一几个规则:第一,根据以往类似研究中对管理学学术期刊 研究设计中,并采用多个不同的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程的遴选结果( Johnson& Podsakof,1994;Li&Tsui,2002; 序来获得研究数据。本文不关注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而 Werner,2002)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期刊范围框架;第二,研 根据数据来源对研究文献进行分类,并将其与研究视角结 究仅限于学术性期刊,因而排除了类似《哈佛商业评论》这 合起来分析以反映网络研究设计的特点和趋势 类实践导向较强的期刊;第三,根据管理学研究的特点,期 6网络变量与解释机制 刊要涵盖与管理学相关的各个领域中的顶级期刊(如社会 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建立在学者们共同遵学、应用心理学);第四,为了从整体上展示社会网络视野 循的一套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 Kilduff et al.,2006;库恩, 下的管理学研究,我们排除了一些管理学领域中较为专业 2003),这不仅涉及要将社会网络理论中的若干变量引人 的期刊(如营销学期刊、专注于组织行为研究的期刊等); 管理学研究领域,更涉及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对若干管 最后,根据期刊分析报告JCR( Journal of Citation Reports)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管理 学研 究中的社套网络 范式 : 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 个管理 学顶级期刊( ZOm 一 2010 ) 文故研究 理 论 述 评 管理学 中社会 网络范式研究 的视 角分为整体网络 、 自我 中 心网络和二元 关系3 种 , 并据此对 研究 文献进行分类 。 4 . 时 间维度 无论 网络 研究的分析在哪个层 面上展 开 , 组织 内部或 组织 间网络都不是 预先设 定 的 ( p r 即lan ne d ) , 网络的结构 是在行 动者之间互动过 程中慢慢形成演 化而来 的 (lK ie n , et al . , 20 04 ) , 并且 网络结构会 由于各种 网络 内部与外部因 素 、 相互嵌 人 的不 同层面 的网络结构要 素 , 以 及行动 者 自 身 的属 性与 动机等因素的相互作 用而处 于不断 的变 化过 程 中 ( B r a s s e t a l . , 2 0 0 4 ; K il d u f e t a l . , 2 0 0 6 ) 。 因此 , 对网 络结构 生成 机制以 及演化过程 , 及其对各种管理问题 的影 响机 制 的考 察就构成 了一个非 常关键 的问题 。 由于 社会 网络本身是 一个 由多 个层面 的行 动者 网络相互嵌人 所构 成 的复杂系统 (iK l du f e t al . , 2 0 0 6 ) , 对 网络结构 演化 的研 究不仅 涉及 更多跨层 面 ( m ul ilt ve el ) 的分析 , 更涉及诸如数 据收集这样 具体 的操 作方法 问题 。 为了对管理学 领域社 会网络研究这一时间维度进行考察 , 我们将研究文献 区分 为静态 ( s t a t i e s ) 和动态 ( dy n a m i e s ) 的研究 , 即关注静 态 网 络结构 的研究和关 注 网络结 构演化 过程 的研究 。 需要说 明的是 , 动态的研究强调的是对 网络结构演化过程及 其结 果 的考 察 , 这 与研究设计 中采 用大时 间跨度的数据 (尤其 是二手数 据 ) 是存在本 质差异 的 , 如 果研究不涉 及 网络结 构变化过程 及其 结果 , 我们把此类文献归为静态的研究① 。 5 . 数据来源 管 理学实证研究 中的数据 主要有 3 个来源 , 即二 手数 据 ( 如上 市公 司年报 、 公 司档案等 ) 、 通过 问卷调查获 得的 数据 和通过定 性访 问获 得的数据 。 采用什 么样 的研 究数 据既与研究 问题相 关 , 也 与研究 的操作 方法相关 。 社会 网 络分析 , 尤其是针对 网络变 量的研究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方 面与传统 管理研究方 法存在 着相 当程 度 的差 异 ( S co t , 20 0 ; 罗 家德 , 2 01 0 ) , 因此社 会 网络研 究 中的数 据来源与 收集方法 还需要 与研究 所采用 的视角 ( 整体 网络 vs . 自我 中心 网络 )相 匹配 ( M a r s d e n , 2 0 0 5 ; 罗家德 , 2 0 10 ) 。 如整体 网络研究需 要有一个较为明确 的网络边界 , 要求受调查者 根据预先准备好的 网络成员名单来 回答相关的问项 (如与 谁是朋友 ) , 由于这种调查方法工作量较 大 , 所 以受 限于 网 络的规模 , 并且 当网络边界难 以确定时就很难适用 。 而 自 我 中心 网络则 可以 将 网络视 角与传统 的抽样调 查方法结 合起来 , 在不必确定 网络边界 的情况下进 行抽样调查 , 而 诸 如 “ 与谁是朋友 ” 这 样的 问题 也依靠受调 查者通过 回忆 ( r ce al l) 来 报告 。 另一方 面 , 当研 究 中涉 及动态 的时 间维 度 时 , 调 查方法 的操 作难度就会 大为增加 , 而采用定性数 据或 二手数据 可能就成 为替代 的方法 。 由于管理学领域 中的社会 网络研究 往往会涉及不 同的分析层面 , 研究 者也 倾向于将整体 网络 与 自我 中心 网络的研究 视角融合在 一 个研究设计 中 , 并采用 多个 不同的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 程 序来获 得研究数据 。 本文不关注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 , 而 根据数 据来 源对研 究文献进行分类 , 并将其与研究视角结 合起来分析 以反映 网络研究设计 的特点和趋势 。 6 . 网络变量与解释机制 管 理学研究 中 的社会 网络范 式建立在 学者们共 同遵 循 的一套理论与方法 的基 础上 ( iK ldu f et a l . , 2 0 06 ; 库恩 , 20 03 ) , 这不仅涉及 要将社会 网络理论中的若干变量 引入 管理学研究领域 , 更涉及从社会网络理论 的视角对若干管 理学问题做出新的解释 , 这些都是社会 网络理论推动管理 学 理论建 构的重要 贡献 ( W he te n , 19 89 ) 。 在管 理学 的研 究中 , 来 自社会 网络理论 的变量既可 以作为 自变量也可 以 作为因变量 ( B r a s s e t a l . , 2 0 0 4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作 为 自变量 的网络变量主要 被用来解 释管理学传统研究 中的 若干结果变量 , 这是社会 网络理论在管理学 中获得合法性 的一个重要 途径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 , 而这 种合法性 获得 的关 键在于社会 网络变量为传统管理学 问题提供 了 新 的解 释 ,从 而推动 了管理 学理论 的发 展 。 作为 因变量 , 社会 网络理论要 回答的问题主要涉及网络结构从 哪里来 , 其结构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 , 学者们 往往用行动者 的属性特 征与倾向 ( K l e i n e t a l . , 2 0 0 4 ) 、 关系性质 ( G u l a t i , 19 9 5 )及环境要素 ( K o k a e t a l . , 2 0 0 6 )等来 解释网络变量 的 变化 。 相对于作为 自变量的研究而言 , 将 网络变量作为 因 变量 的研 究将 面临更 多方法 上 的挑战 ( c o nt ar ct o r e t a l . , 2 0 0 6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网络变量 除 了作 为 自变量和 因变量以 外 , 还 以调节变量和中介 变量的形 式出现在研究 模 型中 , 对于此类文献我们将单独归类 。 对于将 网络变量作为 自变量的研究而言 , 管理学领 域 中的社会 网络研究 由于其依托的理论 不同而带来 了对 管 理学 问题 解释机 制 的差异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 。 区 别于传统的解 释机制 , 社会网络理论对行动者行为的解 释 主要来 自两个 方面 , 一是行动者所 在网络 的结构 ; 二是行 动者所在 关系的社会背景 , 前者 强调 网络结 构 , 后 者强调 关 系内容 , 这体现在 G r a n o v e t t e r ( 1 9 5 5 , 1 9 9 2 ) 的嵌人 思想 中 。 作 为社 会 网络 理论 的一 个 核 心 概念 ( D ac in e t a l . , 1 9 9 9 ; K il d u f e t a l . , 2 0 0 6 ) ,嵌 人理论奠定 了很多社会 网络 理论 的基础 ( K i ld u f & T s a i , 2 0 0 3 ) , 如影响力 巨 大的社会 资 本 ( s o e i a l e a p i t a l ) 理 论 ( C o l e m a n , 1 9 9 0 ; N a h a p i e t & G h o s h a l , 1 9 9 8 ) 、 结 构 洞 ( S t r u e t u r a l h o l e ) 理 论 ( B u r t , 1 9 9 2 ) 、 关系强 度 ( t i e s t r e n g th ) 理论 ( G r a n o v e t t e r , 19 7 3 )都 体现或包含 了网络嵌人的上述两个维度 。 基于此 , 本文将 主要以 网络结构嵌人 和关系嵌入 作为将研 究文献 的解释 机 制分类 的基本 依据 , 但 鉴于 社会 资本理 论 的巨 大影 响 力 , 我将其单独作为解释机制进行归类 。 对于将网络变量 作 为因变量 的研究而言 , 我们根据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来对 其解释机制进行归类 。 显然 , 上述 6 个方 面在研究设计 中绝非相互 独立 的 , 而 是相互关联 、 相互匹配 的 , 这种关联与匹配关系我们在此不 予展开 , 而将其融合到对文献研究结果的分析中进行讨论 。 ( 三 )研 究方法 为 了更好地反 映近 10 年 来社会 网络分析范式在管理 学研究中的进展 , 我们按照 以下思路确定期刊范围和论 文 文献的检索与分析 。 首先 , 期 刊范 围的确定我们遵循以 下 几个规则 : 第一 , 根据 以 往类似研 究中对管理学学术期 刊 的遴选结 果 ( J o h n s o n & P o d s a k o f , 1 9 9 4 ; L i & T s u i , 2 0 0 2 ; W er ne r , 20 02 ) 确定 了一个基 本的期刊范 围框架 ; 第二 , 研 究仅限于学术性期刊 , 因而排 除了类似《哈佛商业评论》这 类实践导 向较强的期刊 ; 第三 , 根据管理学研究 的特点 , 期 刊要涵盖与管理学相关的各个领域 中的顶级期 刊 (如社会 学 、 应用心 理学 ) ; 第 四 , 为了从整体上展示社 会网络视野 下 的管理学研究 , 我们排 除了一些管理学领域 中较为专业 的期 刊 (如 营销学期刊 、 专注 于组 织行为研究 的期 刊等 ) ; 最后 , 根据期刊分析报告 J C R ( J o u r n a l o f C i t a t i o n R e p o r t s ) 1 5 6
《答理世界》(月刊) 2011年第7期 的人文社会科学版( 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中报告的数据库,逐个期刊、逐卷、逐期地进行检索,利用 network、s 2009年度各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删除一些影响因子偏低 cial network、 social capital、 embeddedness, tie strength等 的期刊。最后,本文确定了12种管理学研究领域的顶级 键词来识别相应的论文。论文按照“期刊一年份一论文”的 期刊(如表1),并围绕这些期刊进行论文的检索。 路径分类下载存档以后,进行筛选性阅读,主要通过阅读论 论文的检索我们主要依托 EBSCO和 PROQUES两个 文摘要、引言等内容辨别论文研究的领域,从而将那些非管 表1本文研究的期刊影响因子及发表论文情况一览表 理学研究领域的论文和非社会网络研究的论文剔除,而将 论文数量 剩下的论文进行精读、进行文献研究。论文的检索与下载 Academy of M 工作由企业管理专业的7名硕士研究生在作者的指导下在 2011年3~4月间完成、论文的筛选工作由本文作者完成。 Amencan Joun 各个期刊影响因子,以及筛选后最终进入本文分析范围的 Adminis 论文数量如表1所示。 Joumal of Applied Psy 在对论文精读环节,我们首先根据理论框架设计了文 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JIBS 献数据记录表格,将对应的信息填人表格,对于难以确定的 oumal of mana 些信息(如研究领域的归属),则通过与相关领域的学者 讨论来确定。将所有论文数据信息录入统计表以后,再针 mt Science(MS 对各个分析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用以展示近10年来社会网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l(SMJ) 络理论应用于管理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动态。论文的精读与 分析工作均由本文作者在2011年4-6月间完成。 四)研究发现 1研究文献概览 30 如表所示,2001-2010这10年间,在12本顶级管理学 期刊上共有254篇论文涉及社会网络理论范式,平均每年发 505 表254篇论文。就论文的期刊分布而言,发表论文最多的 期刊是AMJ,共发表了47篇论文;发表论文超过20篇的期 刊依次是SMJ(32篇)、OS(30篇)、ASQ(26篇)、JMS(25篇) 10 和AMR(24篇),发表此类论文较少的期刊为JM和两本社 会学期刊AS和ASR。需要指出的是,AMJ和AMR分别在 2004年和2006年出版了管理学研究中社会网络分析的专 200120020020042002006200720820092010 刊,两本专刊各收录了11篇论文(其中AMJ专刊中包括1篇 图22001-2010年发表论文数量分布图 综述论文),这使得这两本期刊,尤其是AMR的论文数量比 较高。如果考虑期刊的出版周期和每期发表的论文数量 ASQ的贡献是非常高的,因为该期刊为季刊,平均每年发表 论文25篇左右,而AMJ为双月刊,每年平均发表的论文数 量则在45-50篇 就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而言,平均每年在12本期刊上 发表的论文数量总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如图2),除了2004 年和2006年受AMJ和AMR专刊影响使得当年发表论文数 3 量较多以外,其余年份发表的论文基本在10年间平均发表 论文数量(254篇)上下波动,其中2002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最少,仅为16篇,低于年均发表论文数量的幅度较大。 其他 就发表论文的类型而言(如图3),实证研究是最主要的 图3论文类型分布图 论文类型,共有197篇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 77.6%。在全部35篇理论研究 论文中,有24篇来自AMR,这 显然与该期刊的定位有关 10篇案例研究论文分别来自 JMs(4篇)、ASQ(2篇)和AMJ 「JBS、0和SM各1篇。4篇 综述性论文分别来自AMJ和 JM各2篇。8篇其他类型的论 文包括6篇(SM3篇、ASQ2篇 AMJ1篇)釆用计算机模拟或 数理建模的研究论文和来自 图4论文研究领域分布图 ASJ的采用博弈论分析和民族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的 人 文社 会科 学 版 ( S o e i a l S e i e n e e s E d i t i o n ) 中报 告 的 2 0 0 9 年度各个期 刊的影 响因子 , 删除一些 影响因子偏低 的期刊 。 最后 , 本文确定 了 12 种管理学研究领域 的顶级 期刊 (如表 1 ) ,并 围绕这些期刊进行论文 的检索 。 论文 的检索我们主要依托 E B s c o 和 P R O Qu E S 两个 表 1 本文研究的期 刊影 响 因子及发表论文情况一 览表 期 刊 影响 因子 论 文数量 A e a d e叫 of M an a g e m e n t J o u nr a l ( A M J) 6 , 4 8 3 4 7 A e a d e m y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v i e w (A M R ) 7 一 8 6 7 2 4 A m e 6 e a n J o u rn al o f S o e i o l o 罗(AJ S ) 3 . 47 6 9 A dm i n i s t r a t i v e S e i e n e e Q u art e ir y ( A SQ) 3名4 2 2 6 Am e r i e an S o e i o l o g i e al R e v i e w ( A SR ) 3 . 2 2 1 6 J o u rn al o f A p p l` e d P s y e h o l o 盯(J A P) 3名4 0 I6 J o u rn a l o f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B u s i n e s s St u di e s (J IB S) 3刀 66 l 3 J o u rn a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J M ) 4 . 4 29 7 J o u rn a 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St u di e s (J M S ) 2 名05 2 5 M a n a g e m e n t S e i e n e e ( M S ) 2 2 2 7 l 9 更)电 a n i z a t 宜o n S e 主e n e e ( 0 5) 3 . 126 30 St ar t e g i e M a n 鳍e m e n t J o u rn al (SM J) 4 一 礴翻 3 2 总计 2 5 4 洲人留 厂仪杨 块 洲杯 . ` 属 1 喊 裂 、 浦 l 甘 , 1 . 1 1 1 1 1 图 2 2 0 0 1 一 2 0 1 0 年发表论文 数量分 布 图 1g7 口 亡 自 . 10 4 8 1 les s , . 一 , 尸~~ ~ , ` 图 3 论文 类型 分 布图 《 管理 世 界》 (月 刊 ) 2 0 1 1 年 第 7 期 数据库 , 逐个期刊 、 逐卷 、 逐期地 进行检索 , 利用 ne wt or k 、 s 。 - e i a l n e t w o r k 、 , o e s a 一 c a p i t a l 、 e m b e d d e d n e s s 、 ti e , t r e n g th 等 关 键词来识 别相应 的论文 。 论文按照 “ 期刊一 年份 一 论文 ” 的 路径分类下载存档 以后 , 进行筛选性 阅读 , 主要 通过阅读 论 文摘要 、 引言等 内容辨别论 文研 究的领域 ,从 而将那些非管 理学 研究领域 的论文和 非社会 网络研究 的论文剔 除 , 而将 剩下 的论文进 行精读 、 进 行文献研 究 。 论 文的检索 与下载 工作 由企业管理专业 的 7 名硕士研究 生在作者 的指 导下在 2 0 n 年 3 一 4 月间 完成 、 论 文 的筛选 工 作 由本 文作 者 完成 。 各个 期刊影 响因子 , 以 及筛选后 最终进 人本文分 析范 围的 论文数量如表 1所示 。 在对论 文精读 环节 , 我们首先 根据理 论框架设 计 了文 献数据记 录表格 , 将 对应的信息填人表格 , 对于难 以确定 的 一些信息 (如研 究领域 的归属 ) , 则通过 与相关 领域 的学 者 讨论来确定 。 将所有 论文数 据信息 录人统计表 以后 , 再 针 对各个分析维度 进行统计 分析 , 用以 展示 近 10 年来社 会网 络理论应用于管理学研究 的研 究方法动态 。 论文 的精读 与 分析工作 均由本文作者在 2 0 n 年 4 一 6 月间完成 。 ( 四 )研 究发现 1 . 研 究文献概览 如表 I 所示 , Zo o x 一 2 0 20 这 一0 年间 , 在 1 2 本顶 级管理学 期刊上共有 25 4 篇论文涉及社会 网络理论范式 , 平均每年发 表 25 . 4 篇论文 。 就论文 的期刊分布 而言 , 发 表论文 最多 的 期 刊是 A M J , 共 发表 了 47 篇论 文 ; 发表论 文超过 20 篇的期 刊依 次是 s M J (犯篇 ) 、 0 5 ( 3 0 篇 ) 、 A SQ ( 2 6 篇 ) 、 J M S ( 2 5 篇 ) 和 A M R ( 24 篇 ) , 发表此类 论文 较少 的期 刊 为 J M 和两 本社 会学 期刊 A SJ 和 A S R 。 需要 指 出的是 , A M J 和 A M R 分别在 20 04 年 和 20 06 年 出版 了管理 学研究 中社会 网络分 析 的专 刊 , 两本专刊各收 录了 1 篇论文 (其 中 A M J专 刊中包括 l 篇 综述论 文 ) , 这使得这 两本期刊 , 尤其是 A M R 的论文数量 比 较 高 。 如果 考虑期 刊的 出版 周期和 每期发表 的论文 数量 , A s Q 的贡献 是非 常高的 , 因为该期刊为季 刊 , 平均 每年发表 论文 25 篇左 右 , 而 A M J 为双月 刊 , 每年平 均发表 的论 文数 量则在 4 5 ~ 5 0 篇 。 就研究论文 的时 间分布而言 , 平 均每年在 12 本期 刊上 发表的论 文数量 总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 ( 如图 2 ) , 除了 2 0 04 年和 2 0 0 6 年受 A M J 和 A M R 专 刊影响使得 当年发表论 文数 量较多 以外 , 其余年份发表 的论文基本 在 10 年 间平均发表 论文数量 ( 25 . 4 篇 ) 上下波动 , 其 中 2 0 02 年 发表 的论文数量 最少 ,仅为 16 篇 , 低于年均发表论文数量的幅度较大 。 就发表论 文的类型而言 ( 如图 3 ) , 实证研究是最主要 的 论 文类 型 , 共 有 1 97 篇 实证 研究 论 文 , 占全部 论 文数 量 的 瞿卜一月汽一一一一一 着 一一一 ’ . 片率幕熟薰 一一一州 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 — 一 巨O 卜一 1一一门 — 一 1 卜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 — 一 — 一 — — . — b o 卜 一月 l — 月 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 — 一 邹目 }二习 阵二二二二平二二耳平二干票平二不— — — 湘曰 阵月 卜万声下下产十下产卞州 卜月 卜干份卜 了 尹 尹 扩 沪 扩 丫 护 0 U l 器 州 盯一 厂 厂 一 , l 共共二于弃洋干不声于月一兰 l 耳一年卜不曰产一斗下丫 图 4 论文研究领 域分 布 图 7 . 6% 。 在全部 35 篇理论研究 论文 中 , 有 24 篇来 自 A M R , 这 显 然 与该 期 刊 的 定 位 有 关 。 10 篇 案例 研究 论 文分 别 来 自 J M s ( 4 篇 ) 、 As Q ( 2 篇 )和 A M J 、 JI B S 、 0 5 和 SM J 各 1 篇 。 4 篇 综 述性 论 文 分 别来 自 A M J 和 JM 各 2 篇 。 8 篇其他类 型的论 文 包括 6 篇 ( s M 3 篇 、 A s QZ 篇 、 A M IJ 篇 ) 采 用计 算 机 模 拟 或 数 理 建模 的研 究 论文 和来 自 A SJ 的采 用博弈论分 析和民族 15 7
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个管理学顶级期刊(201-2010)文献研究 理论述评 志研究的各1篇论文。 析层面往往与论文的研究领域相对应,如组 就研究领域而言(如图4),去除了4篇综述性论文和3篇难以归类 织层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战略管理、知识管 的理论研究论文以后,剩下247篇论文大体分布在7个研究领域。其 理、创业管理及公司治理等领域;而个人层 中分布最为集中的两个研究领域是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 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知 各有93篇(占377%)和60篇(占24.3%)论文。这两个领域也是管理学 识管理等领域;群体层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团 研究的两大传统领域,其中战略管理研究的93篇论文中包含了战略联 队管理和知识管理等领域。从上述分布来 盟(29篇)、战略网络(22篇)和跨国公司管理(12篇)等几个较为集中的 看,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应 研究领域;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研究中较为集中的硏究主题包括员工 用于组织与个人层面的研究,群体层面的研 绩效(17篇)、领导(12篇)、组织公民行为(4)、职业生涯(4)与离职(3) 究相对较弱 等。其他包括较多文献的研究领域包括知识管理(26篇)和技术创新管 3分析单位 理(21篇)。在其他类别的16篇论文中包括了6篇以网络结构演化为主 本部分分析剔除了4篇综述论文和6篇 題的研究论文,由于难以确定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领域,将其归入此 没有明确分析单位的理论研究论文,分析论 类。但此主题的研究可能包含着管理学领域对社会网络理论的潜在贡 文总量为244篇。除了本文理论框架部分确 献,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予以展开 定的个体、二元关系和网络3个主要的分析 2分析层面 单位以外,在文献阅读和数据整理过程中 此部分分析的论文总量也为去除了4篇综述论文和3篇没有明确分我们还发现了1篇以三元关系( triadic rela 析层面的理论论文以后的247篇论文。在文献的阅读及数据整理过程 hip)为分析单位的论文和9篇包括多个 中,我们发现除了个人、群体、组织和跨层面4种分析层面以外,还有一分析单位的论文,我将其各自单独列为 些研究涉及到了多个分析层面,但研究设计中又没有涉及不同层面之 类。在剩下的234篇论文中,以个体为分析 间的相互影响,我们把这种类型研究的分析层面称为多层面。在全部 单位的论文超过了半数,为154篇(占 247篇文献中,组织层面的研究最多,为113篇,占分析论文总量的 631%);以二元关系为分析单位的论文为65 457%;个人层面的研究论文有78篇,占31.6%;群体层面的研究为15 篇(26.6%),单独以网络为分析单位的论文 篇,另有34篇跨层面的研究和7篇多层面的研究(如图5)。不同的分仅为15篇,所占比例最低,即使加上7篇多 分析单位中包含网络分析单位的研究,以网 络为分析单位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也 0000 仅为131% 我们以分析单位为基础,对研究文献的 寸析层面、网络变量的作用、研究视角及研 究的时间维度进行了交叉分析,结果如表2 示。首先,就分析层面而言,在以个体和 元关系为分析单位的研究中,个人、群体 和组织3个层面的研究文献分布并没有显著 的差异,但却与以网络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存 个人群体 组织跨层面多层面 在较大的差异。在以网络为分析单位的22 图5论文分析层面分布图 篇文献中包含了7篇以群体为分析层面的研 表2以分析单位为基础的交义分析结果一览表 究,这占到了以群体为分析单位的全部文献 分析单位论文数量·分析层面网络变放研究视角时间维度 数理的46.7%。这表明群体层面的15篇研 全网络:30篇 究中有7篇将群体构成的网络作为分析单位 人:51篇 18篇理论研究群体:4篇 自变量:134次自网络:69 来研究,而不是仅仅关注群体内的个体或群 因变量:7次 元关系:24篇静态:137篇 个体127篇实证研究组织:68篇M中介变量:14次全网络与自网动态:17篇 体之间的关系。 7篇案例研究跨层面:27篇 2篇其他研究多层面:4篇调节变量:4次格结合7篇 其次,就网络变量的作用而言,3种分析 单位的研究中网络变量都是更多以自变量 全网络:18 出现,但网络分析单位中以因变量出现的比 群体:4篇 自变量:55次自网络:10篇 例则远远高于个体和二元关系为分析单位 元关系53 究织:3算中介变量:2次全网络与自网动态:10篇 的研究。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大多关 多层面2篇调节变量;4次|结合3篇 网络结构、二元关系的性质及个体属性对 体行为及其结果的影响,其中解释最多的 个人:2篇 群体:7篇自变量:19次 因变量是个体(个人、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组织:10篇因变量:8次 静态:12篇 绩效作为因变量在此分析单位的研究中出 篇案例研究跨层面:3 3篇其他研究多层面:0 节变量0次倍与自网动态:0篇 介变量:2次 现了51次。网络变量作为因变量出现了7 合:3篇 次,其中包括2个社会资本和5个网络结构 不包括4篇综述论文、5篇没有明确分析单位的理论研究1篇以三元关系为分 变量。而在以二元关系为分析单位的研究 析单位和2篇不包括网络为分析单位的多分析单位的实证研究论文。b包括了7篇多分 析单位中包含网络分析单位的论文。c包括18篇没有采用网络视角的论文和1篇同时 中,二元关系所处的网络结构、二元关系本 采用二元关系和自网络视角的论文 身的性质以及个体的属性与行为解释最多 158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管理 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 : 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 个管理 学顶级期刊( 2001 一 20 10 ) 文状研究 理 论 述 评 志研究的各 1 篇论文 。 就研究领域而 言( 如 图 4 ) , 去 除了 4 篇综述 性论文 和 3 篇难 以归类 的理论研 究论文 以后 , 剩 下 2 47 篇论 文大体分 布在 7 个研 究领域② 。 其 中分 布最为集 中的两个研究 领域是 战略管理 和人力资 源与组织行 为 , 各有 93 篇 ( 占 37 . 7% ) 和 60 篇 ( 占 2 .4 3% ) 论文 。 这两个领域也是管理 学 研究 的两大传统领域 , 其 中战略管理研究 的 93 篇论 文 中包含 了 战略联 盟 (29 篇 ) 、 战略网络 ( 2 篇 ) 和跨 国公司管理 ( 12 篇 )等几个较 为集 中的 研究领域 ; 人力资源 与组织行 为研究 中较为集 中的研究 主题包括员 工 绩效 ( 17 篇 ) 、 领 导 ( 1 2 篇 ) 、 组 织公 民行 为 ( 4 ) 、 职业 生涯 ( 4 )与离 职 ( 3 ) 等 。 其他包括较多文献 的研究 领域 包括知识管理 ( 26 篇 ) 和技术创新管 理 (21 篇 ) 。 在其他类别的 16 篇论 文中包括了 6 篇以 网络结构演化为主 题 的研究论 文 , 由于难 以 确定 其在 管理学 研究 中 的领域 , 将 其归人 此 类 。 但此 主题 的研 究可能包含 着管 理学领域对社会 网络理论 的潜在贡 献 , 这一 点我 们将在后文予 以展开 。 2 . 分析层面 此部分分 析的论文 总量 也为去除了 4 篇综述论文和 3 篇没有 明确分 析层 面的理论论文 以 后 的 2 47 篇论 文 。 在文献 的阅读及数 据整理过程 中 , 我们 发现除了个人 、 群体 、 组织 和跨层面 4 种分析 层面 以外 , 还有一 些研 究涉及 到了 多个 分析层 面 , 但研究设计 中又没 有涉及不 同层面之 间的相互影 响 , 我们把这 种类型 研究 的分 析层面称 为多层 面 。 在全部 24 7 篇 文 献 中 , 组 织 层 面 的研究 最 多 , 为 1 13 篇 , 占分 析论 文 总量 的 4 5 . 7 % ; 个人 层 面的研究 论文 有 78 篇 , 占 31 6% ; 群 体层 面的研究 为 巧 篇 , 另有 34 篇 跨层面 的研究和 7 篇 多层 面的研究 (如 图 5 ) ③ 。 不 同的分 一 1 1 3 衷攀共{ . 了8 吸 月 1 只 7 曰 厂刁 l . l 图 5 论文分析 层 面 分布 图 表 2 以 分析单位 为基础 的 交叉分 析结 果一 览表 注 : a 不包括 4 篇综述论 文 、 5 篇 没有 明确分析单 位的理论 研究 、 l 篇 以三元 关 系为分 析单位和 2 篇不包 括 网络 为分析单 位的多 分析单位 的实证研究 论文 。 b 包括 了 7 篇 多分 析单位中包 含网络分 析单位的论 文 。 C 包 括 18 篇 没有采 用 网络 视 角的论 文和 1 篇 同时 采用 二元关系和 自网络视 角的论文 。 析层面往往 与论 文的研究领域相对应 , 如组 织层 面 的研 究 主要 涉及 战 略管 理 、 知识 管 理 、 创业 管理 及公司 治理等领 域 ; 而个 人层 面的研究主要涉 及人力资源与组织行 为 、 知 识 管理等领域 ; 群体层 面的研究主要涉及 团 队管理 和 知识管 理等领 域 。 从 上述分 布来 看 , 管理学研究 中的社 会网络分析主要是应 用于组织 与个 人层面 的研究 , 群体层面 的研 究相对较 弱 。 3 . 分析单位 本部 分分析剔 除了 4 篇综述论 文和 6 篇 没有 明确分 析单 位的理论研究论 文 , 分 析论 文总量为 2 4 篇 。 除了本文理论框架部分确 定 的个 体 、 二元关 系和 网络 3 个 主要 的分析 单位 以 外 , 在 文献 阅读和 数据整 理过程 中 , 我们还发 现 了 l 篇 以 三元关 系 ( t r i a d i C r e l a - it on hs ip )为分析单 位的论文 和 9 篇包 括多个 分 析 单位 的论 文 , 我 将 其 各 白单独 列 为一 类 。 在剩下 的 2 34 篇论 文 中 , 以个体为分析 单 位 的 论 文 超 过 了 半 数 , 为 巧 4 篇 ( 占 63 . 1 % ) ; 以二元关 系为分析单位 的论文为 65 篇 ( 2 6 . 6 % ) , 单 独 以 网络为分 析单位 的论文 仅 为 巧 篇 , 所 占比例最低 , 即使加 上 7 篇 多 分析单位 中包含 网络分析单位 的研究 , 以 网 络为分 析单 位 的论 文 占全部论 文 的比 例也 仅为 13 . 1% 。 我们 以 分析单位为基础 , 对研究文献 的 分析 层面 、 网络变量 的作 用 、 研究视 角及研 究 的时 间维度 进行 了交叉分 析 , 结果如 表 2 所示 。 首 先 , 就分 析层面 而言 , 在 以 个体 和 二元 关 系为分析 单位 的研究中 , 个人 、 群 体 和组织 3 个层面 的研究文献分布并没有显著 的差异 , 但却 与以 网络为分析单位 的研 究存 在 较大 的差异 。 在 以 网络 为分析 单位 的 2 篇文献 中包含 了 7 篇 以群体为分析层面的研 究 , 这 占到了以 群体为分析单 位的全部文献 数 理 的 46 . 7 % 。 这 表明群体层 面 的 巧 篇 研 究 中有 7 篇将群体构成 的网络作为分析单位 来 研究 , 而不是仅仅关注群体内的个体或群 体之间 的关系 。 其次 , 就 网络变量 的作用 而言 , 3 种分析 单 位 的研究 中 网络 变量都 是更 多 以 自变量 出现 , 但 网络分析单位 中以 因变量 出现的 比 例则远 远高 于个体 和二 元关 系为分析 单位 的研究 。 以个 体 为分析单 位的研 究大 多关 注网络结构 、 二元关 系的性质及个体属性对 个体行为及其结果 的影响 ,其中解释最多的 因变量 是个体 ( 个人 、 群体 和组织 ) 的绩效 , 绩效作 为 因变量 在此分 析单位 的研究 中 出 现 了 51 次 。 网络变 量作 为 因变 量 出现 了 7 次 , 其中包括 2 个社会 资本 和 5 个 网络结构 变量 。 而在 以 二元 关 系为分析 单位 的研究 中 , 二元 关 系所处 的网络结 构 、 二元 关系本 身 的性质 以 及个 体 的属性 与行 为解 释最多 1 5 8
《管理世界》(月刊) 201l年第7期 因变量是关系的建立或形成,此因变量共出现了26高。上述特征进一步表明了研究所采用的研究视角与分析 次。网络变量作为因变量在此分析单位的文献中仅出现 单位之间的匹配关系 了2次(社会资本与嵌入失败),没有涉及网络结构变 最后,就数据来源而言,从整体上看3种研究视角的研 量。在以网络为分析单位的研究中,网络变量作为因变 究文献中采用二手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的分布是大体均衡 量出现了8次,其中有7次涉及网络结构。这表明网络分 的,但如果将其与分析层面交叉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差 析单位的研究更为关注各个层面的变量对网络整体结构 异。在组织层面的研究中,整体网络和自我中心网络视角 的影响,而这一点在其他两个分析单位的研究中则是比的研究更多地采用了二手数据,而以二元关系为研究视角 较薄弱的 的研究更多地采用了问卷调查数据。其中,整体网络和自 第三,就硏究视角而言,3种分析单位的研究各自呈我中心网络视角的研究各包含了18篇和29篇实证研究,其 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中,接近 中分别有13篇(722%)和22篇(759%)采用了单一的二手 半的文献(4.8%)采用了自我中心网络的研究视角; 数据,各自只有3篇和6篇采用了单一的问卷调查数据;而 以二元关系为分析单位的研究中,超过1/3的文献在二元关系视角的研究中24篇实证研究中,只有9篇 (379%)采用了二元关系的分析视角;而在以网络为分 (37.5%)采用了单一的二手数据,有13篇(542%)采用了调 析单位的研究中,有接近2/3的研究(63.6%)采用了整体 查问卷数据。上述特点体现了在组织层面开展网络研究数 网络的分析视角。这种差异体现了研究设计中分析单 据收集方面的挑战,相对于二元关系视角的研究,采用整体 位、网络变量的作用及研究视角之间的匹配关系 或自我中心网络研究进行问卷调查的难度显然非常大,这 最后,就研究的时间维度而言,以网络为分析单位的 种挑战之一就是组织间网络的开放性,在网络边界难以确 研究最为关注网络结构的变化,在22篇此分析单位的研 定的情况下实施问卷调查的难度是巨大的。这一结论也可 究中,动态研究占了10篇;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关 以从个人和群体层面的研究中得到支持。在个体层面的研 注网络变化的研究最少,在154篇论文中仅有17篇关注究中,整体网络视角包含了20篇实证研究,其中18篇采用 了网络变化问题;以二元关系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对网络 了问卷调查数据,2篇采用了二手数据;自我中心网络视角 结构的关注介于上述二者中间,在66篇研究中有10篇关 中包含了30篇实证研究,其中24篇采用了问卷调查数据,5 主了动态过程。这种分布状态体现了对网络结构变化过 篇采用了二手数据,1篇采用了二者结合的数据;二元关系 程关注的不足,这往往与网络变量在研究模型中所起的 研究视角中包含的6篇实证研究中有5篇采用了问卷调查 作用有关,由于绝大多数研究将网络变量作为自变量,考 数据。群体层面的研究也大致呈现出相同的特征。在个人 察其对其他传统管理学研究变量的影响,更多的时候无 和群体层面的研究中,由于组织的边界为人际间、群体间网 需关注网络结构的变化。 络确定了天然的边界,这使得问卷调查方法在研究中显得 4研究视角 更加可行 本部分分析剔除了4篇综述论文和15篇不涉及或没 另外,在研究视角的分类中,我们发现有18篇论文既没 有明确研究视角的理论研究论文,进入分析的论文总量 有采用网络(整体或自我中心网络)视角,也没有采用二元 是235篇。其中,采用整体网络视角的研究为63篇(占关系视角,而是采用了传统管理学研究中以个体为切入点 26.8%)、采用自我中心网络研究视角的84篇(占 的研究视角。这类研究中也都涉及了网络变量,如社会资 357%)采用二元关系视角的49篇(占209%),还有13 本、社会联系( social tie)、关系嵌入等,但对这些网络变量的 篇(占55%)论文采用了整体网络和自我中心网络相结 测量都采用了管理学传统的方式,即通过关键信息人(key 合的研究视角。由于研究视角往往与网络变量的测量方 informant)感知( perception)的方式进行,问卷也主要采用里 式和数据收集方式有关,以下我们以整体网络、自我中心 克特量表形式。这类研究是归属于社会网络范式的研究 网络和二元关系3种主要的研究视角为基础,对分析层还是仅仅披上了社会网络外衣的传统管理学研究?这一点 面、分析单位和数据来源进行交叉分析(如表3) 我们将在讨论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3种研究视角在分析层面上的差异不大,主要 5数据来源与时间维度 差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整体网络视角中包 在197篇实证研究论文中,以问卷调查作为单一数据来 含了更多的群体层面的研究,在全部15篇以群体为分析 表3以研究视角为基础的交叉分析结果一览表 层面的研究中,有9篇(60%)采用了整体网络的研究视 研究视角论文数量「分析层面分析单位数据来源 角;另一方面,以二元关系为研究视角的研究中,相对于 个人层面的研究而言,组织层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更高(占 6篇理论研究|群体:9篇二元关系:18问卷:29 整体网络3篇实证研究组织:24篇网将:2 63.3%)。 面:6篇三元关系:1问卷+二手:4 其次,就分析单位而言,3种研究视角呈现出了较大 篇其他研究|多层面:1篇|多单位:2 的差异。整体网络研究视角的文献包含了12篇以网络 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占全部15篇此类文献的80%),这表 7理论研究体2个先系,问卷:3 自我中心网络72篇实证 明绝大多数以网络为分析单位的研究都采用了整体网络 3商案例研究跨层面:12)|络0,问卷三手:3 的视角。在自我中心网络研究视角文献中,有84,5%(71 篇其他研究多层面:2篇 篇)论文以个体为分析单位,而没有将网络作为分析单位 的文献。在二元关系研究视角的文献中,各有一半将个 4篇理论研究群体:0篇个体:24问卷:1 二元关系38篇实证研究组织:31篇 元关系:24问卷+二手:2 体和二元关系为作为分析单位,但在3种研究视角的文 献中,此分析单位在此类研究视角文献中所占的比例最 3篇其他研究多层面:2/3单位:1实验:1 访谈:1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的 因变量 是关 系的建 立或形 成 , 此 因 变量共 出现 了 26 次 。 网络变量作为 因变量在此分析单位 的文献 中仅出现 了 2 次 (社 会 资本 与嵌 人失 败 ) , 没有 涉 及 网络结 构 变 量 。 在 以 网络为分析单位 的研 究 中 , 网络变量作 为因变 量出现了 8 次 ,其 中有 7 次涉及网络结构 。 这表明 网络分 析单位的研究更为关注各个 层面的变量对 网络整体结构 的影响 , 而这一点在其他两 个分析单位的研究 中则是 比 较薄弱 的 。 第三 , 就研究视角而言 , 3 种分析单位 的研 究各 自呈 现 出不 同的特点 。 在 以个 体为分析单 位的研究 中 , 接近 一半 的文献 ( 4 . 8% )采 用 了 自我 中心 网络 的研 究视角 ; 以 二 元 关 系 为 分 析 单 位 的 研 究 中 , 超 过 l 3/ 的 文 献 ( 37 . 9% )采用 了二元关 系 的分 析视角 ; 而在 以 网络为分 析单位的研究 中 , 有接近 2 3/ 的研究 (63 . 6% )采用 了整体 网络 的分析视 角 。 这 种差 异体现 了研究 设计 中分析单 位 、 网络变量的作用 及研究视角之 间的匹 配关 系 。 最后 , 就研究的时间维度 而言 , 以网络为分析单位 的 研究最为关注 网络结构 的变化 , 在 2 篇此分析单位 的研 究 中 , 动态研究 占了 10 篇 ; 以个 体为分析单位 的研究关 注网络变化的研究最少 , 在 154 篇论文 中仅有 17 篇关 注 了网络变化问题 ; 以 二元关系为分析单位 的研究对 网络 结构 的关注介于上述二者 中间 , 在 6 篇研究 中有 10 篇关 注了动态过程 。 这种分布状态体现了对网络结构变化过 程关 注的不足 , 这往 往与网络变量在研究 模型 中所起 的 作用有关 , 由于绝大多数研究将 网络变量作为 自变量 , 考 察其对其他传 统管理 学研究变量 的影响 , 更多的时候无 需关注网络结构 的变化 。 4 . 研 究视角 本部分分析剔除 了4 篇综 述论 文和 巧 篇 不涉及或没 有 明确研 究视角的理论研究论文 , 进人分 析的论文总量 是 2 35 篇 。 其 中 , 采用整体 网络 视角 的研 究为 63 篇 ( 占 2 6 . 8 % ) 、 采 用 自我 中 心 网 络 研 究 视 角 的 84 篇 ( 占 3 5 . 7 % ) 、 采用二元关 系视角 的 49 篇 ( 占 2 0 . 9 % ) , 还有 13 篇 ( 占 5 . 5 % ) 论文采用 了 整体 网络 和 自我 中心网络相 结 合的研究视角 。 由于研究视角往往与 网络变量的测量方 式和数据 收集方式有关 , 以下我们以整体 网络 、 自我中心 网络和 二元关系 3 种 主要 的研 究视 角为基础 , 对分析 层 面 、 分析单位和数据来源进行交叉分析 (如表 3 ) 。 首先 , 3 种研究视角在分析层面上 的差 异不大 , 主要 差异体现在 以下 两个 方面 。 一方面 , 整体 网络视 角中包 含 了更多 的群体层面 的研究 , 在全部 巧 篇以 群体为分析 层面 的研究 中 , 有 9 篇 ( 60 % )采用 了 整体 网络 的研 究视 角 ; 另一方面 , 以 二元关 系为研究视角 的研 究中 , 相对于 个人层面的研 究而言 , 组织层 面的研究所 占比例更 高 ( 占 6 3 . 3 % ) 。 其次 , 就分析单位而言 , 3 种研 究视 角呈现出 了较大 的差异 。 整 体网络研究 视角的文献包含 了 12 篇 以 网络 为分析单位 的研究 ( 占全部 巧 篇此类文献的 80 % ) , 这表 明绝大多数 以网络为分析单位 的研究都采用 了整体 网络 的视角 。 在 自我 中心 网络研究视 角文献 中 , 有 8 .4 5 % ( 71 篇 )论文以 个体 为分析单位 , 而没有将 网络作为分析单位 的文献 。 在二元关系研究视 角的文献中 , 各有一半将个 体和二元关 系为作为分析单 位 ,但 在 3 种研 究视角 的文 献中 , 此分析单 位在此类研究视角 文献 中所 占的比例最 《 管 理 世 界》 (月 刊 ) 20 H 年 第 7 期 高 。 上述特征进一步表 明了研 究所采用的研究视角 与分析 单位之间的匹配关 系 。 最后 , 就数 据来源而言 , 从 整体上看 3 种研 究视角 的研 究文献 中采用二手数据 和问卷调查数据的分布是大体均衡 的 , 但 如果将 其 与 分析 层 面交 叉分 析 就会 发 现 其 中 的差 异 。 在组 织层 面的研究 中 , 整体网络 和 自我 中心 网络视 角 的研究更 多地采 用 了二 手数 据 , 而 以二 元关 系为研究 视角 的研究更 多地采 用了问卷 调查数据 。 其 中 , 整 体 网络 和 自 我 中心 网络视角 的研究各 包含了 18 篇和 29 篇实证研究 , 其 中分 别有 13 篇 (72 . 2% ) 和 2 篇 ( 75 . 9% ) 采用 了单一 的二手 数据 , 各 自只 有 3 篇 和 6 篇采用 了 单一 的问卷调查 数据 ; 而 在 二 元 关 系视 角 的研 究 中 24 篇 实证 研 究 中 , 只 有 9 篇 ( 3 7 . 5 % )采用 了单一 的二手数据 , 有 13 篇 ( 5 4 . 2 % )采用 了调 查 问卷数据 。 上述 特点体现 了在组织层 面开展网络研究数 据收集方面 的挑 战 , 相对于 二元关系视角的研究 , 采用整体 或 自我中心 网络 研究进 行问卷 调查 的难度 显然非 常大 , 这 种挑 战之一就 是组织 间网络 的开放性 , 在 网络边界 难 以确 定的情况下实施 问卷调查 的难度是 巨 大的 。 这一结论也可 以从 个人 和群体 层面的研究 中得 到支持 。 在个体层面 的研 究中 , 整体 网络视 角包含 了 20 篇 实证研 究 , 其 中 18 篇采用 了问卷调查数据 , 2 篇采 用了二手数 据 ; 自我 中心 网络视角 中包 含了 30 篇实证研究 , 其中 24 篇采用 了 问卷调查数据 , 5 篇采用 了二手数 据 , l 篇 采用 了二 者结合 的数 据 ; 二元关 系 研究视角 中包含 的 6 篇 实证研究 中有 5 篇 采用 了问卷调查 数据 。 群体层面的研究也大致呈现 出相 同的特征 。 在 个人 和 群体层面的研究 中 , 由于组织的边界为人际 间 、 群体 间网 络确定 了天然 的边界 , 这使得 问卷调查方 法在研 究中显得 更加可行 。 另外 , 在研究视角的分类中 , 我们发现有 18 篇论 文既没 有采用 网络 ( 整体或 自我 中心 网络 )视角 , 也没有 采用二元 关系视 角 , 而是采 用了传统 管理学研 究中 以个体 为切人 点 的研究 视角 。 这 类研究 中也都涉 及 了网络 变量 , 如社 会资 本 、 社会联 系 ( s oc i al it e ) 、 关系嵌人等 , 但对这些 网络变量 的 测量都 采用 了管理学传统 的方 式 , 即通 过关键信 息人 ( key i n fo r m a n t )感知 ( p e r e e p t i o n )的方式进行 , 问卷也主要采用里 克特 量表形式 。 这类研 究是归 属于社会 网络范式 的研究 , 还是仅仅披上 了社会 网络外衣 的传统 管理学 研究? 这一点 我们将在讨论部分进行讨 论 。 5 . 数据来源 与时 间维度 在 1 97 篇 实证研究论 文中 , 以 问卷调查作为单一数据来 研究视 角 论 文数量 分 析层 面 分 析单 位 数 据来 源 整体 网络 63 个 人 : 23 篇 个体 : 30 问卷 : 29 6 篇理 论研 究 群 体 : 9 篇 二元关 系 : 18 二 手 : 20 53 篇 实证 研究 组 织 : 24 篇 网络 : 12 问 卷十二手 : 4 1 篇 案例研 究 跨层 面 : 6 篇 三 元关 系 : 1 3 篇其 他研 究 多层 面 : l 篇 多单位 : 2 自我 中心网络 8 4 个 人 : 犯 篇 个体 : 71 问 卷 : 39 了篇理 论研 究 群体 : 2 篇 二 元关 系 : 10 二 手 : 30 72 篇实证 研究 组织 : 36 篇 网 络 : O 问卷十 二手 : 3 3 篇案例研 究 跨 层面 : 12 篇 多单位 : 3 2 篇其 他研 究 多 层面 : 2 篇 二元 关系 4 9 个 人 : 10 篇 个体 : 24 问卷 : 18 4 篇 理论 研究 群 体 : O篇 二元 关系 : 24 二手 : 16 38 篇实证 研 究 组 织 : 31 篇 网络 : O 问卷+ 二手 : 2 4 篇 案例研 究 跨 层面 : 6 多单 位 : l 实验 : 1 3 篇 其他 研究 多层面 : 2 访 谈 : l 15 9
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个著理学顶级期刊(2001-2010)文献研究 理论述评 表4以敫据来源为基础的交叉分析结果一览表 本、关系嵌入等,这些网络变量解释较多的因变量 数据来源论文数量分析层面 研究视角 时间维度是各个层面(个人、群体和组织)的绩效(共涉及67 个研究模型)和知识的创造或转移(共涉及21个研 问卷:群体:9篇 网络:39篇 问卷102篇 元关系:20篇 问卷结合访跨层面:10篇 整体网络与自我 冷,静态:98篇究模型)。作为因变量出现的44个研究模型中仅 动态:8篇有12个模型涉及网络结构变量,涉及最多的因变量 谈:2篇多层面2箱他:9 是关系(如战略联盟)的建立(共涉及25个研究模 型)。在网络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出现的研究模型 单三手数群体:2篇日网络31篇 中,有8个模型考察了网络自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 手资料二手数据跨层面:13篇整体网络与自我中心网络结合:动态 组织:55篇 静态:69篇的中介作用,其余9个模型是作为两个传统管理研 访谈:1多层面1252 究变量的中介。在网络变量作为调节变量的18个 模型中,有15个模型中网络变量调节的关系是网络 个人:1篇全网络:4篇 自变量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从上述分析结果可 问卷+二手 群体:1篇自网络:3篇 资料10 静态;10篇以看出,网络变量大多是被作为自变量引入到管理 层面2图体网络与自我中心网络结合:动态0篇学研究模型中,对传统管理学研究变量进行解释 而对于网络变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则非常薄弱 注:a不包括采用访谈和实验获得数据的2篇论文。 在网络变量作为非因变量出现的研究模型中 源的论文有102篇(占51.8%)、以二手资料作为单一数据网络变量对管理学研究领域中因变量的解释机制主要是 来源的论文有80篇(占40.6%),同时通过二手数据和问 通过3种途径完成的:网络结构(结构嵌入)机制(共涉及 卷收集数据的研究研究为10篇(占5.1%),此外还有2篇140个研究)、关系嵌入机制(共涉及60个研究)和社会资 论文采用了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式,采用 本理论(共涉及43个研究)。一方面,绝大多数研究将网 谈、实验和访谈结合二手数据作为数据来源的论文各 络结构嵌入作为网络变量对其他管理学研究变量产生影 篇。从表4可以看出,个人和群体层面的研究大多采用了 响的解释机制体现了这一研究领域对社会网络理论结构 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两个层面共65篇论文,占此种数 主义传统的继承( Borgatti& Foster,2003)。由于网络结 据来源论文总数的比例为625%;组织层面的研究则大多 构嵌入体现了更大范围的网络结构的影响( Granovetter 釆用了二手数据,该层面研究论文数量占此类数据来源论 1992),因此这一解释机制往往与采用网络视角(整体网络 文总数的比例达到了679%。这显然与研究所采用的视或自我中心网络)的研究相匹配;而关系嵌入机制则更多 角及网络变量的测量方式有关系,在采用问卷调查作为数 地体现了二元关系的背景与性质( Granovetter,1992),因 据来源的27篇组织层面的实证研究中,采用网络视角的 而这一解释机制往往与二元关系研究视角相匹配。管理 研究只有8篇,而采用整体网络视角的研究则更是仅有3学研究中的社会资本理论往往与个体紧密相关,因而这 篇,其余5篇均采用了自我中心网络的视角。在以二手资 解释机制往往与采用自我中心网络研究视角相匹配,并且 料作为数据来源的55篇组织层面的实证研究中,有43篇 有一部分研究文献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并没有采用网络或 采用了网络视角,其中有17篇采用了整体网络的视角,其 者关系的视角,而与传统管理学研究视角没有差异。 余26篇采用了自我中心网络的研究视角。上述发现再次 五)几点讨论 表明在组织层面进行网络分析的巨大挑战,而二手数据显 从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 然在解决这一挑战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络研究文献数量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Borgatti&Fos 就数据和研究的时间维度而言,共有46篇论文( ter,2003),而在本文所关注的最近10年中,在主要管理学 18.1%)涉及了网络动态过程,其余论文均没有考虑这一过 期刊上发表的社会网络分析的文献仍然处于稳定增长状 程。在这46篇论文中,包括实证研究23篇、案例研究和理 态,并且研究的主题几乎涵盖了管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论研究各8篇、计算机模拟研究5篇和釆用民族志研究和尤其是在战略管理、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研究领域中,社会 博弈论分析的论文各1篇。其中,在23篇实证研究文献网络分析的研究数量比较集中。这显示了社会网络分析作 中,以问卷作为数据来源的研究中有8篇涉及网络结构的 为一个研究领域在管理学研究中巨大的发展潜力( Parkhe 影响过程,而在以二手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的研究中,动etal.,2006)。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种,管理学研究中的社 态的研究设计有15篇,其余没有考虑网络影响过程的研究 会网络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中有59篇采用了时间序列数据。显然,具有时间跨度的二 1.从个体、关系到网络:分析单位的问题 手数据为学者们考察网络结构的变化过程以及网络变量 社会网络理论的一般性使得该理论适用于组织不同 的影响过程提供了难得的数据基础。此外,案例研究的特 层面的分析( Contractor et al.,2006),同时也使得研究中 征也为考察网络结构变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方法 的分析单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 6网络变量与解释机制 看,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而以 此部分分析剔除了4篇综述性论文和另外5篇没有明二元关系和网络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则显得薄弱,其中,以 确概念模型的研究论文,剩下245篇论文进入分析过程 网络为分析单位的研究构成了现有研究最为薄弱的领 在全部245篇论文中,网络变量作为自变量共出现了211 域。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将注意力从个体 次,作为因变量出现了44次,作为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各的属性转向个体所在的关系以及网络的属性,现有研究对 出现了18和17次。作为自变量的网络变量主要包括网络 这一特点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对个体行为及其结果的若干 结构变量(如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结构洞等)和社会资 网络影响要素(来自关系或网络)的关注。以个体为分析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管理 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范式 : 基于研 究方法视龙的12 个管理 学顶级期刊( 200 1 ~ 2010 ) 文故研究 理 论 述 评 表4 以 数据 来源 为基础 的 交 叉分析 结 果一 览表 数 据来 源 论 文数量 “ 分析 层 面 研 究视 角 时 间维度 问卷 1 04 个人 : 56 篇 全 网络 : 30 篇 静态 : 98 篇 单 一 问卷 : 群体 : 9 篇 自网络 : 39 篇 动态 : 8 篇 1 0 2 篇 组织 : 27 篇 二元关 系 : 20 篇 问卷 结合访 跨层 面 : 10 篇 整体 网络 与 自我 中心 网络结 合 : 谈 : 2 篇 多层面 : 2 篇 6 篇 其他 : 9 二手 资料 8 l 个 人 : 10 篇 全 网络 : 20 篇 静 态 : 69 篇 单一 二手 数 群 体 : 2 篇 自网络 : 31 篇 动 态 : 巧 篇 据 : 80 篇 组 织 : 5 篇 二元 关系 : 16 篇 二 手数据 结 跨 层 面 : 13 篇 整体 网络 与 自我 中心网络 结合 : 合访 谈 : 1 多层 面 : l 篇 5 篇 篇 其他 : 9 篇 问卷 十二 手 1 0 个人 : 1 篇 全 网络 : 4 篇 静 态 : 10 篇 资料 群体 : l 篇 自网络 : 3 篇 动 态 : 0 篇 组织 : 4 篇 二 元关 系 : 2 篇 跨 层 面 : 2 整 体网络 与 自我 中心网 络 结合 : 多层 面 : 2 1 篇 注 : a 不包括 采用 访谈 和实验 获得 数据 的2 篇论 文 。 源 的论 文有 1 02 篇 ( 占51 . 8 % ) 、 以 二手资料作 为单一数 据 来源 的论文 有 80 篇 ( 占4 0. 6 % ) , 同时通过 二手 数据和 问 卷 收集 数据 的研究 研究为 10 篇 ( 占 5 . 1 % ) , 此 外还有 2 篇 论文采用 了调查 问卷 与访谈 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式 , 采用 访谈 、 实验 和访谈结合二 手数据作 为数据来源 的论 文各 1 篇 。 从 表 4 可以 看 出 , 个人 和群体 层面的研究大 多采用了 问卷调 查方式收集数据 , 两个层 面共 65 篇论 文 , 占此种数 据来 源论文总数 的 比例为 62 . 5% ; 组织层面 的研 究则大多 采 用了 二手 数据 , 该层面研 究论 文数量 占此类 数据来源论 文 总数 的 比例 达到 了 67 . 9 % 。 这 显然 与研究所 采用 的视 角及 网络变量的测量方式有关系 , 在采用问卷调查作为数 据 来源 的 27 篇 组织层 面 的实证研 究 中 , 采 用网络视 角 的 研究只有 8 篇 , 而采用 整体网络视角 的研 究则 更是仅有 3 篇 , 其余 5 篇 均采用 了 自我 中心网络 的视 角 。 在以二手资 料 作为数据来 源 的 5 篇组织 层面 的实 证研究 中 , 有 43 篇 采用了 网络视 角 , 其 中有 17 篇采 用了整体网络 的视 角 , 其 余 26 篇采用 了 自我 中心网络的研究视 角 。 上述发现再 次 表明在组织层面进行 网络分析 的巨大挑 战 , 而二手数据显 然在解决这一挑战方面扮演 了重要角色 。 就 数 据和 研究 的 时 间维度 而 言 , 共 有 46 篇论 文 ( 占 18 . 1% )涉及 了网络动态过程 , 其余论文均没有 考虑 这一 过 程 。 在这 46 篇论文中 , 包括 实证研究 23 篇 、 案例研 究和理 论研究各 8 篇 、 计算 机模拟研 究 5 篇和采用 民 族志研究 和 博 弈论分析 的论文 各 l 篇 。 其中 , 在 23 篇 实证研 究文 献 中 , 以 问卷作为数据来源 的研究中有 8 篇涉及 网络结构 的 影 响过程 , 而在以 二手 资料 为主要数据 来源 的研究 中 , 动 态 的研究设计有 15 篇 , 其余没有考虑网络影 响过程的研究 中有 59 篇采 用了时间序列数据 。 显然 , 具有时 间跨度的二 手 数据为 学者们考察 网络结 构的变化 过程 以及 网络变量 的影 响过程提供 了难得的数据基础 。 此外 , 案例研究的特 征也 为考察 网络结构变化过程提供了有 力的研究方法 。 6 . 网络变量与解释机制 此部分分 析剔 除了 4 篇综述性论文和另外 5 篇没有明 确概念模 型 的研究论 文 , 剩下 2 45 篇论文进 人分析 过程 。 在全部 2 45 篇论文 中 , 网络 变量作 为 自变量共 出现 了 Z fl 次 , 作为因变量 出现 了 4 4 次 , 作为调节 变量和 中介变量各 出现了 18 和 17 次 。 作为 自变量 的网络变量主要包括 网络 结构变量 ( 如网络密度 、 网络 中心性 、 结 构洞等 )和社会资 本 、 关系嵌 人等 , 这些 网络变量解 释较多的 因变量 是各个层 面 (个人 、 群 体和组织 ) 的绩效 (共涉及 67 个研究模 型 ) 和知识 的创造或转移 (共涉及 21 个研 究模型 ) 。 作为因变量出现的 4 4 个研 究模型 中 , 仅 有 12 个模型涉及网络结构变量 , 涉及最 多的因变量 是关 系 ( 如战 略联盟 ) 的建立 ( 共涉及 25 个研究 模 型 ) 。 在 网络变 量作 为 中介 变量 出现 的研 究模 型 中 , 有 8 个模型考察 了网络 自变量 与其他 变量之间 的 中介作 用 , 其余 9 个模 型是作为两个传统 管理研 究变量 的中介 。 在 网络变量 作为调节变量 的 18 个 模型 中 , 有 巧 个模型 中网络变量调节的关系是 网络 自变量和其他变量之 间的关系 。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 以看 出 , 网络变量大 多是被作为 自变量引人到管理 学 研究模 型中 , 对传统管理 学研究变量进 行解释 , 而对于 网络变量 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则非常薄弱 。 在 网络变量作 为非 因变量出现的研 究模型中 , 网络 变量对管理 学研究领域 中因变量 的解 释机制主要是 通过 3 种 途径完 成的 : 网络 结构 ( 结构嵌 入 ) 机制 ( 共涉及 140 个研 究 ) 、 关系嵌人机 制 ( 共涉及 60 个研究 )和社会 资 本理 论 ( 共涉 及 43 个 研究 ) 。 一方 面 , 绝大 多数研究将 网 络结 构嵌人作 为网络变量对 其他管理学 研究变量产生影 响的解释机 制体现 了这一研 究领域对社 会网络理论 结构 主义传 统 的继承 ( B o r g a t t i & F o s t e r , 2 0 0 3 ) 。 由于网络 结 构嵌 人 体现 了更大 范围 的网络 结构 的影响 ( Gr an vo et ter , 1 9 9 2 ) , 因此这一解释机制往往与采用网络 视角 (整体网络 或 自我 中心 网络 ) 的研究相 匹 配 ; 而关系嵌人机 制则 更多 地 体现 了二元 关系 的背景与性质 ( G r a n o v e t t e r , 1 9 9 2 ) , 因 而这 一解释机 制往往 与二 元关 系研 究视 角相 匹配 。 管理 学研 究中的社 会资本 理论 往往与个 体紧密相关 , 因而这一 解 释机制往往 与采用 自我 中心 网络研究视角相 匹配 , 并且 有一部分研究 文献对社会 资本的研究并 没有采用 网络 或 者关 系的视角 , 而与传统管理学研究视角没有差异 。 ( 五 ) 几点讨论 从 20 世纪 70 年代 至 2 0 0 年 , 管理学研究 中的社 会网 络研究 文献数 量一直处 于快速增 长状态 ( oB gr at it & oF s - et r , 20 03 ) , 而在本文所 关注的最 近 10 年 中 , 在主要管理学 期刊上 发表的社会 网络分析的文献仍然处于稳定增 长状 态 , 并且研究 的主题几乎涵 盖了管理学研 究的主要领域 。 尤其是在 战略管理 、 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研究领域 中 , 社会 网络分析 的研究数量 比较集 中 。 这显示了社会 网络分析作 为一个研究领域在管理学研 究中 巨大的发展潜力 (aP kr he et a l . , 20 06 ) 。 但在快速发展 的过程种 , 管理学研 究中的社 会网络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1 . 从个体 、 关系到 网络 : 分析单位 的问题 社会 网络理 论的一 般性 使得 该理论适用 于组织不 同 层 面的分 析 ( C o n t r a e t o r e t a l . , 2 0 0 6 ) , 同时也 使得研 究 中 的分析 单位呈现 出多样化 的特征 。 从本 文的分析结果来 看 , 以 个体为分析单位 的研究 占据 了绝对主导地位 , 而 以 二元关 系和 网络为分 析单位 的研 究则显得薄 弱 , 其 中 , 以 网络 为分 析单 位 的研 究构 成 了现 有研 究 最为 薄弱 的领 域 。 社会 网络 分析的重要 特点之一就是 将注意力从个体 的属性转 向个体所在 的关系 以及 网络 的属性 , 现有研究对 这一特点 的体 现主要表现 为对个体行 为及其结果的若干 网络影 响要 素 (来 自关系或 网络 ) 的关注 。 以个体为分析 1 6 0
《管理世界》(月刊) 201l年第7期 单位能够更好地将社会网络理论与管理学的研究主题与 情况下,自我中心网络研究视角提供了一种替代的方案。 研究传统相融合,因而在研究设计中绝大多数网络变量都 但个体中心网络的数据收集方法不仅难以反映更大范围 是作为自变量出现,用来解释个体的行为及其结果。以网 网络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对每个自我中心网络的测量也打 络为基本分析单位的研究不仅在网络变量的测量及数据 上了更多受访者主观的烙印,如一些弱联系的关系、负面 收集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且这种类型的研究还多涉 联系的关系往往可能会被忽略( Marsden,2005)。 及对网络结构变量的解释( Provan et a.,2007),这还涉及 虽然社会网络学者一再强调客观网络结构的作用 到社会网络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借用拓展与创建的问题 ( Kilduff, Crossland,Tsai& Krackhardt,2008),并且网络 ( Zahra& Newey,2009),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个部分展开讨 结构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网络中的行动者如果在决策 论。此外,在个体与网络之间,存在着一些从微观到宏观 和行动时考虑了网络的结构,并且根据网络结构来决策和 的过渡单位,如二元关系、三元关系、四元关系及小群体 行为,那么他依据的是客观存在的网络,还是他感知、认识 等。现有研究在个体分析的基础上,对二元关系的研究正 到的网络呢?这似乎是一个关乎认识论的大问题。与社 在逐渐展开与丰富,作为网络分析的起点,以二元关系为 会网络理论所倡导的观点不同,同样有着较为长久的网络 分析单位的研究是从网络的微观单位(个体)向宏观网络 理论传统的产业营销( industrial marketing)学者提出了 过渡的重要环节( Wasserman& Faust,1994)。因此,要强 个网络图景理论( Henneberg, Mouzas& Naude,2006;Mou 化对网络整体的研究,了解网络的运行机制可能还需要加 zas, Henneberg Naude, 2008; Geiger& Finch, 2010)o 强对二元关系基础上的过渡单位的分析。三元关系被认 他们认为企业所在的网络结构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企业 为是将二元关系推广到宏观网络的重要过渡单元( Madha 的经理人往往是根据其对网络结构的主观感知与认识来 an, gnyawali&He,2004),而在本文分析的254篇论文做出决策的。与这种观点相应,一些学者尝试从受访者主 中,只有1篇将三元关系作为基本分析单位,这表明在网 观感知的角度来测量其所在的网络结构( Antia& Frazier 络的微观单位与宏观网络的联系之间还有一段路要走,这2001)。显然,感知的方式也许是一种更为主观的网络变 当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主题 量测量方式,但这种测量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却有着悠久 2研究视角与网络变量的测量:客观的网络、主观的 的研究传统。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采 感知? 用这一方式来对诸如社会资本、社会联系等网络变量进行 由于社会网络理论在管理学中应用层面与研究领域的 测量的文献( Zhou et al.,2007)。也许社会网络学者们难 多元性,现有文献在研究视角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 以接受这种有悖社会网络理论传统的测量方法,但在网络 征。整体网络和自我中心网络代表了两类非常典型的社会边界的确定本身就富有争议的前提下,这不妨是一种可以 网络研究视角,这一点在管理学研究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 体现。但网络研究的视角往往与网络变量的测量和数据收 3.网络结构与网络内容:解释机制的问题 集方法紧密相关,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同研 社会网络理论的传统历来比较注重网络的结构,认 究视角与分析层面及数据来源之间的匹配关系。相对于个 网络的结构影响着网络中行动者的行为( Wellman 人和群体等组织内部的分析层面而言,组织层面的研究在 1983)。在 Granovetter(1985,1992)的奠基性研究中,社会 操作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网络边界 网络对行动者行为的影响来自网络的结构,也来自行动者 的开放性和组织层面调查的难度( Marsden,2005)。相对 所拥有的二元关系的内容与性质。这种嵌入的观点实际上 于问卷调查而言,二手数据在组织间网络的研究中扮演 强调了现有研究中正在弥合的一个理论空隙,即如何将网 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二手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数据络结构与网络中关系的内容性质与强度等因素相融合 收集与网络边界等问题,但学者们却往往在网络变量的测 ( Brass et al.,204)。社会网络理论对结构的强调使其抽 量环节不得不根据数据的内容来决定测量的方法。这种操 象掉了网络中关系的内容与性质,而将关系简单地处理为 作一方面造成了学者们对相同网络变量不同的测量方式 是否存在关系,这种抽象与简化显然损失了很多网络与关 也可能由于数据有限而不得不以非常简化的方式来测量 系的丰富性内涵。由于社会网络结构本身并没有内容,缺 些网络变量,从而可能会带来测量的误差( Schilling 少了内容的社会网络也就无从解释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可能 2009),这构成了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挑战和主题。 对企业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Uzi,1996),因此结构嵌 在社会网络理论中,对网络边界的确定始终是一个核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二元关系的内容与性质(Ro 心的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被很多研究所遵循的确定 ley et al.,2000),这使得关系嵌入成为理解网络结构对企 网络边界的方法( Laumann, Marsden& Prensky,1989; 业行为影响的一个重要起点( Barden& Mitchell,2007) Heath, Fuller& Johnston,2009)。对于组织间网络来说, 而如果将分析的视野仅仅限定在二元关系以内,固然可以 网络的结构是开放的,无限延展的网络并不存在明确的边更多地考虑关系的内容与性质,但该关系所嵌人其中的更 界,因而出于研究的需要任何网络边界的界定都难以避免 大的社会网络结构却被忽视了。在本文回顾的254篇文献 带有研究者主观的色彩( Anderson, Hakanson 中,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了社会网络理论解释机制的分 son,1994)。网络的边界问题对于采用整体网研究视角的 野。因此,未来的研究如何在网络理论的解释机制上将两 研究来说显得异常重要,网络边界如何界定不仅决定了研种机制更为有效地融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和任务。 的质量,也意味着不同的数据收集的工作量。从强调网 4网络从哪里来?又要(如何)到哪里去? 络客观结构影响的社会网络理论传统来看,如果网络的边 无论是对网络结构还是对二元关系的强调,不同的社 界界定是科学的,那么整体网络的研究将能够更好地反映 会网络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社会网络是处于 网络的结构形态及其影响。在网络边界难以清晰界定的 不断变化之中的。前文的分析表明,现有研究对网络结构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单 位能够更好地将社会 网络理论与 管理学 的研究 主题与 研究传统相融合 , 因而在研究设计 中绝大多数 网络变量都 是作为 自变量 出现 , 用来解 释个体 的行为及其结果 。 以 网 络 为基本分析单 位的研究不仅在 网络变量 的测 量及数据 收集方 面面 临着更大 的挑战 ,而且这种类型 的研究还 多涉 及 对网络结构变量的解释 ( p r o v a n e t a l . , 2 0 0 7 ) , 这还涉及 到社会 网络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借用 、 拓展 与创建 的问题 ( z a h r a & N e w e y , 2 0 0 9 ) , 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个部分展 开讨 论 。 此外 , 在个体 与网络之间 ,存 在着一些从 微观到宏 观 的过渡单 位 , 如二 元关 系 、 三元关 系 、 四元 关系及 小群 体 等 。 现有研究在个体分析的基础上 , 对二元关系的研究正 在逐渐展开与丰 富 , 作 为网络分析 的起 点 , 以 二元关 系为 分析单位 的研究 是从 网络的微观单 位 ( 个体 ) 向宏 观网络 过渡的重要环节 ( W a s s e r m a n & r a u s t , 1 9 9 4 ) 。 因此 , 要强 化对网络整体 的研究 , 了解 网络的运行机制可能还需要加 强对二元关 系基础上 的过 渡单位的分析 。 三元关 系被认 为是将 二元关 系推广到宏观 网络 的重要过 渡单元 ( M ad ha - v a n , G n y a w a l i & H e , 2 0 0 4 ) , 而在 本 文分 析 的 2 5 4 篇 论文 中 , 只 有 1篇将 三元关 系作为 基本分析单 位 , 这 表明在 网 络的微观单 位与宏 观网络 的联 系之间还有一段路要走 , 这 当然是未来研究 的重要主题 。 2 . 研 究视 角与网 络变 量的 测 量 : 客观 的网 络 、 主 观 的 感知? 由于社会网络理论在管理学中应用层面与研究领域 的 多元 性 , 现有 文献在 研 究视 角方面 也呈 现出多样化 的特 征 。 整体 网络和 自我 中心 网络代表了两类非常典型的社会 网络研究视角 , 这一点在管理学研究领域也得到了很好 的 体现 。 但网络研究的视角往往与网络变量的测量和数据 收 集方法 紧密相关 , 在前文 的分析 中我们 已经看到了不 同研 究视角与分析层 面及数据来源之间的匹配关系 。 相对于个 人和群体等组织 内部的分析层面而言 , 组织层面的研究在 操作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 这种挑战主要来 自网络边 界 的开放性 和组 织层面调查 的难度 ( M ar s d en , 2 0 05 ) 。 相 对 于 问卷调查而言 , 二手数据在组织 间网络的研究中扮演 了 非常重要 的角色 , 虽然二手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数据 收集与 网络边界等 问题 ,但学 者们却往往在 网络变量的测 量环节不得不根据数据的内容来决定测量 的方法 。 这种操 作一方 面造成 了学者们对相 同网络变量不 同的测量方式 , 也可能 由于数据有限而不得不以非常简化 的方式来测量一 些 网 络 变 量 , 从 而 可 能 会 带 来 测 量 的误 差 ( s hc il ing , 20 09 ) , 这构成 了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挑战和主题 。 在社会 网络理论 中 , 对 网络边界的确定始终是一个核 心的议 题 , 学者们也提 出了一些被很 多研究所遵循 的确定 网 络 边 界 的方 法 ( L a u m a n n , M a r s d e n & p r e n s k y , 1 9 5 9 : H e a t h , F u ll e r & J o h n s t o n , 2 0 0 9 ) 。 对于组织 间 网络来说 , 网络 的结构是开放的 , 无限延展的网络并 不存在 明确 的边 界 , 因而出于研究 的需要任何网络边界 的界定都难 以避免 地 带有研 究者主 观的色彩 ( A n d e r s o n , H 孟k a n s o n & J o h a n - so n , 1 9 4 ) 。 网络的边界问题对 于采用整体 网研 究视 角的 研究来说显得异常重要 , 网络边界如何界定不仅决定了研 究 的质量 , 也意味着不 同的数据收集的工作量 。 从强调网 络 客观结构影响的社会 网络理论传统来看 , 如果网络的边 界界定是科学的 , 那 么整体 网络 的研究将能够更好地反映 网络的结 构形态及其影 响 。 在 网络 边界难 以清 晰界定 的 《 管理 世 界》 (月 刊 ) 2 0 1 1 年 第 7 期 情 况下 , 自我 中心网络研 究视角提供 了一种替 代 的方案 。 但 个体 中心网络 的数 据收集方 法不仅难 以 反 映更 大范 围 网络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对每个 自我 中心 网络 的测量也 打 上 了更多受 访者主观 的烙印 , 如一些 弱联 系的关系 、 负 面 联系的关系往往可能会被忽略 (M a r s d e n , 2 0 0 5 ) 。 虽 然 社会 网络 学者 一 再 强调 客 观 网 络结 构 的 作 用 ( K il d u f , C r o s s l a n d , T s a i & K r a e k h a r d t , 2 0 0 5 ) , 并且 网 络 结构也是一种客观 的存在 ,但 网络中的行动者如果在 决策 和行动时考虑 了网络 的结构 , 并且根据 网络结构来决策 和 行为 ,那 么他 依据的是客观存 在的网络 , 还是他感 知 、 认识 到 的网络呢? 这 似乎是一个 关乎认识 论的 大问题 。 与 社 会 网络理论所倡导 的观点不 同 , 同样有着较 为长久的网络 理论传统 的产业营销 ( i n d u s t r i a l m a r k e t i n g ) 学者提 出了一 个 网络 图景理论 ( H e n n e b e r g , M o u z a , & N a u d 。 , 2 0 0 6 ; M o u - z a s , H e n n e b e r g & N a u d ` , 2 0 0 8 : G e i g e r & F i n e h , 2 0 1 0 ) 。 他们认为企业所在 的网络结构是一种客观 的存在 , 但企业 的经理人往往 是根据其 对 网络 结构 的主观感知 与认识来 做 出决策 的 。 与这 种观点相应 , 一些学者尝试从受访者主 观感知 的角度来测 量其所在 的网络结构 ( A nt i 。 & Far z i e r , 20 01 ) 。 显然 , 感知 的方式也许 是一种 更为主 观的 网络变 量测量方式 , 但这种测量 方法在管理学研究 中却有着悠久 的研究传 统 。 在现有的研究文献 中 , 我们也看 到了一些 采 用 这一方 式来对诸如社会资本 、 社会联系等 网络变 量进行 测 量 的文 献 ( Z h ou e t al . , 20 0 7 ) 。 也许 社会 网络学者们难 以 接受这种有悖社会 网络理论传统 的测量 方法 ,但 在网络 边 界的确定本身就富有争议 的前提 下 , 这不妨 是一种可以 考虑的方式 。 3 . 网络结构 与网络 内容 : 解释机制的问 题 社会 网络理论 的传统历来 比较 注重网络 的结构 , 认为 网 络 的 结 构 影 响 着 网 络 中 行 动 者 的 行 为 ( w el m an , 1 9 8 3 ) 。 在 G r a n o v e t t e r ( 19 8 5 , 19 9 2 ) 的奠 基性研究 中 , 社会 网络对行动者行 为的影 响来 自网络 的结构 , 也来 自行动者 所拥有的二元关系 的内容与性质 。 这种嵌人的观点实际上 强调 了现有研究 中正在弥合的一个理论空 隙 , 即如何将 网 络结 构 与 网络 中关 系 的内容 、 性质 与强度 等 因素相 融合 ( B r a s s e t a l . , 2 0 0 4 ) 。 社会 网络理论 对结构 的强调使其抽 象掉 了网络 中关 系的内容与性质 , 而将关系简单地处理 为 是否存在关 系 , 这种抽象 与简化显然损失 了很 多网络与关 系的丰富性 内涵 。 由于社会 网络结构本 身并没有内容 , 缺 少 了内容的社会 网络也就无从解释什么样 的社会关系可能 对企业 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 响 ( zU iz , 1 9 9 6 ) , 因此结构嵌 人的影 响很 大程度上有赖于二元关 系的内容 与性质 ( R o w - le y et al . , 20 0 ) , 这使得关 系嵌 人成为理解 网络结构对企 业行 为影 响 的一个 重要 起点 ( B a r d e n & M i t e h e l l , 2 0 0 7 ) 。 而如果将分析的视野仅仅 限定在二 元关系以 内 , 固然可以 更多地考虑关系 的内容与性质 , 但该关系所嵌入其 中的更 大的社会 网络结构却被忽视 了 。 在本文 回顾的 2 54 篇文献 中 , 我们非 常清 晰地看 到 了社 会 网 络 理论解 释机 制 的分 野 。 因此 , 未来 的研究如何在 网络理论 的解 释机制上将两 种机制更 为有效地融合 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和任务 。 4 . 网络从 哪里来 ? 又要 ( 如何 )到 哪里去 ? 无论 是对网络结构还是对 二元关系的强调 , 不同 的社 会 网络理论都有一个 共同的观点 , 那 就是社会网络是处于 不断 变化之 中的 。 前 文的分析表明 , 现有研究对 网络结构 16 1
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终范式: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12个管理学顶级期刊(200-2010)文献研究 理论述评 演化过程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在一个静 释后一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将研究发现反馈回前一领 态的时间截面上考察网络变量对管理学相关研究变量的 域,以此推动前一领域理论的发展;创建新领域模式指的 影响。如果现有的研究已经发现并证实了很多网络变量是在学科交叉处发展新的理论,并将研究发现向两个交叉 对诸如战略与绩效等变量的影响,那么忽视了网络结构的领域扩散,改变原有理论的核心、拓展原有理论的边界。 变化特征就可能难以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有针对 第一种模式可以丰富引进领域的研究方法与视角,从而可 性的建议。如我们知道了高密度的网络有助于知识的共 以拓展原有的理论,但可能对被引人理论的发展没有贡 享和交换,那么如何提高组织网络的密度?网络结构的演 献;第二种模式则可以同时推动两个交叉领域的理论建 化与组织的战略、结构、发展生命周期阶段等因素之间是 构;第三种模式则创建了新的研究领域。 否存在着一些可以遵循的规律性特征?从根本上讲,我们 根据上述分析框架,我们前文的分析表明,目前管理 需要了解“网络从哪里来?又要(如何)到哪里去?”这些更 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理论主要处于模式一,即借用与复制 为重要的问题,了解了这些问题,基于社会网络的管理才阶段。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中的变量、社会网络 会真正发挥效力 理论的分析方法等被引入到管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用 以解释管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若干问题和现象。现有的绝 了一个相互嵌入的更为复杂的网络( Kilduff et al 大多数文献应用了这一模式,这显然促进了管理学理论的 2006),无论这个复杂网络的哪个层面、哪个主体的变化 建构、丰富了管理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但对于社会网络 以及网络外部更大的网络环境的变化都会带来各个层面 理论本身的影响却十分微弱。在现有文献中有少数文献 网络结构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网络结构变化的研 涉及对社会网络变量的解释,如网络结构是如何生成与演 究需要强化跨层面的分析,而在现有文献中这种类型的研 化的。这种类型的研究以管理学研究对象为背景有可能 究是很缺乏的。另一方面,构成各个层面网络的节点的主 丰富与拓展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因而可以将其归入第 种模式,但这种类型的研究在现有文献中却恰恰是非常薄 他(她)是有思想的,其行为会受到各种各样动机的驱动 弱的:至于第三种模式,我们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还难以 显然这些因素是网络结构变化的根源性因素之一。作为观察到,也许管理学者所称的“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 群体或组织的节点,它们的行为是通过群体或组织的代理 范式”的建立将有赖于这一研究模式的发展。 人实现的,而这些代理人的角色与动机可能更为复杂,他 显然,在将社会网络理论与管理学研究相融合的路上 们代替组织或群体决策,决策的过程与结果可能受到其个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建立在过去30年丰富的 人动机与组织或群体目标与过程的影响,这些因素显然也 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也许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 是末来研究需要给予关注的。 ( Parkhe,etal,2006),未来的研究中管理学者和社会网 六)借用、拓展与创建:管理学研究中社会网络理论 络学者应该继续加强两个领域的交流与对话,在继续探索 的现状与未来 将社会网络理论应用于解释管理学现象和问题、发展管理 在过去的30余年中,社会网络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的学理论的同时,也应该强化将管理学研究中的新发现反馈 研究者在推动将二者融合,尤其是将社会网络理论融入到 回社会网络理论研究领域,并最终致力于在两个领域的交 管理学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数以百计的研究文献、相叉地带建立融合了社会网络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的新的研 对集中而又呈现出相当程度多样化的研究主题与研究操 究领域。 作方法使得管理学中是否存在一个称之为“社会网络范 (七)对本专题3篇译文的简要说明 式"的东西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 Kilduff et al 本专题将要翻译的3篇论文(表5)从不同的角度对20 2006; Galaskiewicz,2007)。对于这个涉及科学哲学范畴 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研究文献进行 的问题本文无力也无意回答,但对于管理学研究中社会网 了系统的回顾,3篇论文在发表时间上的排列也从时间继 络理论的发展状况却是一个本文希望作些探讨的话题 起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全貌。目前国内 对于管理学研究领域而言,社会网络理论是作为一种社会 管理学界对社会网络分析范式的研究也正蓬勃兴起,希望 学理论被引人到管理学研究中的,这种跨学科的研究现象 本文和随后的3篇译文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些许 在管理学中是非常普遍的( Markoczy& Deeds,2009)。本 启发。 文下面借鉴 zabra和 Newey(2009)提出的跨学科理论建构 作者单位:东北財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 分析框架对管理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理论发展的状况进学管理学院;责任编辑:蒋东生) 行初步的分析 表5本专题3篇译文概况一览表 Zahra和 Newey(2009)认为,在学 综述内容与角度 科交又处进行理论构建存在3种通用B甲群mm电9103联、知识管理会认知群体必间 研究领域:社会资本嵌入问题、组织网络 的模式:借用与复制、借用与拓展以及 Fost 创建新领域。其中,借用与复制模式 是指将一个领域的理论(如社会网络 按照网络分析的层次—一个体,群体与组 理论)引入另一个研究领域(如管理cmT1|w:re 6):795-817 织为线索,在每个分析层次上,按照网络的 前因与的结果变量组织综述 学)用来解释后一领域中的问题和现 象;借用与拓展模式指的是将一个领 reorganizational Networks ovan, Fish at the Network Level: A M.2007.33整体网络研究视角下的组织间网络的实证 域的理论(如社会网络理论)引入另一&sydw| Review of the Empirical-516.研究文献 研究领域(如管理学)用来研究和解 Literature on Whole networks 162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管理 学研 究中的社会网络 范式 : 基于研究方法视 角的12 个管理 学顶级期刊( 200卜20 10) 文故研究 理 论 述 评 演化过程 的研 究是非 常薄弱的 , 绝 大多数 研究都 在一个静 态的时 间截 面上考察 网络变量 对管理学 相关研究变 量的 影 响 。 如果 现有 的研 究 已经发 现并证实 了很多 网络 变量 对 诸如战略与绩效等变量 的影响 , 那么 忽视了网络结构的 变化特征就 可能难 以 对企业 的管理工作 提供更加有 针对 性 的建议 。 如我们知 道 了高 密度 的网络 有助于知识 的共 享 和交换 ,那么 如何提高组 织网络的密度? 网络结构 的演 化与组织 的战略 、 结构 、 发展 生命周期 阶段等 因素之 间是 否存在着一些可 以遵循 的规律性特征 ? 从 根本 上讲 , 我们 需要了解 “ 网络从 哪里来 ? 又要 (如何 )到哪里去? ” 这些更 为重要 的问题 , 了 解 了 这些 问题 , 基 于社会 网络 的管理才 会真正发挥效力 。 对 于管理学研究 来说 , 一 方面 , 个人 、 群体 、 组 织构成 了 一 个 相 互 嵌 人 的 更 为 复 杂 的 网 络 ( iK l du f et al . , 20 06 ) , 无论这个 复杂 网络 的哪个层 面 、 哪个 主体 的变化 , 以及 网络外部更 大的 网络环 境的 变化都会带来 各个层面 网络结构的变化 。 从这个 角度来看 , 对 网络结构变化 的研 究需要强化跨层面 的分析 , 而在现有文献 中这种类 型的研 究是很缺乏 的 。 另一方 面 , 构成各个层 面网络 的节点 的主 体并非 如同现有理 论假设 的那样抽象 与简单 , 作为个 人 , 他 ( 她 )是有思想 的 , 其行为 会受到各种 各样动机 的驱 动 , 显然这 些因素是 网络结构 变化 的根源性 因素之 一 。 作为 群体或组织 的节 点 , 它们 的行 为是通过群 体或组织 的代理 人实 现的 , 而这些 代理人 的角色与 动机可能更 为复杂 , 他 们代替组织 或群 体决策 ,决 策的过程与结果可能受到其个 人动机 与组 织或群体 目标与过程 的影响 , 这些因素显然也 是未来研究需要 给予关注 的 。 ( 六 ) 借 用 、 拓 展与创建 : 管理学研 究中社会 网络 理论 的现状与未来 在过 去 的 30 余 年 中 , 社 会 网络理论 和管理学 理论 的 研究者在推动将二者融合 , 尤其是将社 会网络理论融人到 管理学研究 中做了 大量的工作 。 数 以百计 的研究文献 、 相 对集 中而又呈现 出相 当程度 多样 化 的研究 主题与研 究操 作方法 使得 管理学 中是 否存 在一个 称之 为 “ 社会 网络范 式 ” 的 东 西 成 为 一 个 富 有 争 议 的 话 题 ( iK ldu f et al . , 2 0 0 6 ; G a l a s k i e w i e z , 2 0 0 7 ) 。 对 于这个 涉 及科学哲 学 范畴 的问题本文无力也无意 回答 ,但 对于管理学研究 中社会网 络 理论 的发展 状况却 是一个 本文 希望 作些探 讨的话 题 。 对于管理学研究领域 而言 , 社会网络理论是作为一种社会 学理论被引人到管理学研究 中的 , 这种跨学科 的研究现象 在管理 学中是非常普遍 的 ( M a r k 6 e z y & n e e d , , 2 0 0 9 ) 。 本 文下面借鉴 z ha ar 和 N ew ey ( 2 0 0 9) 提 出的跨学科 理论建构 分析框 架对管理 学研究 中的社会 网络理论发展 的状 况进 释后一领域 中的现象和问题 , 并将研究发现反馈 回前一领 域 , 以此 推动前一领域理 论的发展 ; 创建新领域模 式指的 是在学科交叉处发展新 的理论 , 并将研究发现 向两个交叉 领 域扩散 , 改变原 有理论 的核心 、 拓展原 有理论 的边 界 。 第一种模式可 以丰富引进领域的研究方法与视角 , 从而可 以 拓展原 有 的理 论 , 但 可能对 被引人 理论 的发展没 有贡 献 ; 第二种 模式则 可 以 同时推 动两个 交叉领 域 的理 论建 构 ; 第三种模式则创建 了新的研究领域 。 根据上述 分析框架 , 我们 前文 的分析 表明 , 目前管理 学研究 中的社会 网络理论主要处于模式一 , 即借用与复制 阶段 。 社会 网络理论 、 社 会网络理论 中的变量 、 社会 网络 理 论的分析方 法等被引入到管 理学研究 的各个 领域 中用 以 解释管理学研 究领域 中的若 干问题和现象 。 现有的绝 大多数文献应用 了这一模式 , 这显然促进 了管理学理论 的 建 构 、 丰富了管理学研究 的视角和方法 , 但 对于社会 网络 理 论本身 的影 响却十分微弱 。 在现有文献 中有 少数文献 涉及对社会 网络 变量 的解释 , 如网络结构是如何生成与演 化的 。 这种类 型的研究 以 管理学研究 对象为背景有可 能 丰富与拓展社会 网络理论 的研 究 , 因而可 以将其归人第 二 种模式 , 但这种类型 的研究在现有文献 中却恰恰是非常薄 弱的 。 至于第 三种模式 , 我们在现有 的研究文献中还难 以 观察到 , 也许管 理学者所称 的 “ 管理 学研究 中的社会 网络 范式 ” 的建立将有赖于这一研究模式的发展 。 显 然 , 在将社会 网络理论与管理学研究相融合的路上 我们 已 经有 了一个很好 的基础 , 建 立在过去 30 年 丰富的 研 究 文 献 的基 础 上 , 也 许 我 们 正 处 于 一 个 新 的 起 点 ( P a r k h e , e t a l . , 2 0 0 6 ) , 未来的研究 中管理学者 和社会 网 络学者应该继续加强两个领域的交流与对话 , 在继续探索 将社会网络理论应用于解释管理学现象和问题 、 发展管理 学理论的 同时 , 也 应该 强化将 管理学研究 中的新发现反馈 回社 会网络理论研究领域 , 并最终致力 于在两个领域的交 叉地 带建立融合 了社会 网络理论 和管理学理论 的新的研 究领域 。 (七 )对本专题 3 篇译文 的简要说明 本专题将要 翻译 的 3 篇论 文 (表 5) 从不 同的角度对 20 世纪 80 年代 以来管理学研究 中的社会 网络研究文献进行 了系统 的 回顾 , 3 篇论 文在发表时 间上 的排 列也 从时间继 起 的角度 为我们 展示 了这一研究 领域 的全貌 。 目前国 内 管理学界对社会 网络分析范式的研 究也正蓬 勃兴起 , 希望 本 文和随后 的 3 篇译 文能够为该 领域 的研 究者提供 些许 启发 。 (作 者单位 : 东北 财经 大学工 商管理学院 、 西安 交通 大 学管理学院 ; 责任编 辑 : 蒋东生 ) 行初步的分 析 。 z a h r a 和 N e w e y ( 2 0 0 9 ) 认 为 , 在学 科交 叉处进 行理论 构建存 在 3 种 通用 的模式 : 借用 与复制 、 借用与 拓展以 及 创 建新 领域 。 其 中 , 借用 与 复制模 式 是指 将一 个领 域 的理论 ( 如社 会 网络 理论 ) 引 人 另一 个 研 究领 域 ( 如 管 理 学 )用 来解 释 后一领 域 中的 问题 和现 象 ; 借用 与拓 展模式 指 的是将 一 个领 域 的理 论 ( 如社会 网络理论 ) 引人另一 个研究 领域 ( 如管理学 )用来研 究和 解 作者 文献 出处 综 述 内容 与角度 B o 馆 a t t i & T h e N e t w o r k P a r a d i g m i n J M . 2 0() 3 , 2 9 研究 领域 : 社会资 本 、 嵌人 问题 、 组 织网 络 F o s t e r o r g a n i z a t一o n a l R e s e a r c l l : A ( 6 ) : 9 9 1 一 ] 0 1 3 . 或 网络组织 、 连锁 董事 、 合资 企业与企业 间 R e v i e 认 a n d ` Fy P o ] ( ) g y 联盟 、 知 识管理 、 社 会认知 、 群体过 程 。 B r a s s - T a k i n g S r o e k o f N e r w o r k s A M J , 2 0 04 47 按照 网络分析 的层次— 个体 、 群体与组 G a l a s ki e w i e z , a n d O r g a n i z a l i o l l s : A ( 6) : 7 9 5 一 8 1 7 - 织为线 索 , 在每 个分析层次 上 , 按照网 络 的 G 陀v e & T s a i M u l t i l e v e l P e 一卷 P e c t i v e 前 因与的结果 变量组织综 述 P r o v a n , Fi s h I n l e r o r g a n l z at 毛o n a l N e t w or k 3 J M , 2 0 0 7 . 3 3 整体网络研 究视角下 的组织 间网络的实证 & Sy d o w a t t h e N e t w o r k L e v e l : A ( 3 ) : 4 7 9 一5 1 6 研究 文献 。 R e v i e w o f t h e E m Pi r i 〔, a l Li t e r a t一 肥 o n W h 0 1 e n e t w o r k s 16 2
《管理世界》(月 月刊) 2011年第7期 183-214, ①这类研究在战略联盟研究中非常常见,学者们通常采用一个 (15)Granovetter and Mark S,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时间跨度的二手数据,但将所有数据汇总当作一个类似“截面”的数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6), pp. 1360-1380 据来处理,除了数据的时间跨度以外,研究设计一般不涉及时间维 (16)Granovetter, Mark,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 ②由于管理学各个研充领域的彼此交叉与重叠是一种很普遍 cology,91(3),pp481-510 且复杂的客观事实,因而此处本文对研究领域的分类难以避免地存 (17)Granovetter, Mark, 1992, Problems of Explanation in 在一些交叉。但对研究文献的研究主题进行分类并不是本文工作 Economic Sociology, In Nohria N, Eccles R. G,( Eds), Networks 的重点,这里的分类服务于后文结合本文分析框架的相关维度对研 and Organizations, pp 25-56,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究文献进行交叉分析的目的,因而研究领域的交叉并不会对本文所 关注的研究方法各个维度的分析造成影响。 (18)GulatiR,1995,"Does Familiarity Breed Trust? The Imo- ③组织与个人层面的这种分布也与本文选取的期刊有关,虽然 AMJ、ASQ、MS、Os、JM等期刊发表的论文在两个层面的分布大体 l,38,pp.85~1 均衡,但SMJ、JBS和ASR等期刊显然比较倾向于组织层面的研究, 除了JAP较为倾向于个人层面的研究以外,其他专业的人力资源与 Naude, 2006, Network Pictures: Concepts and Representations 组织行为期刊(如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等)没有被纳 入期刊框架可能是导致论文样本中组织层面的论文偏多的原因 (20)Johnson, Jonathan L. and Philip M. Podsakoff, 1994 参考文献 Journal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n Analysis Using )Anderson, James C, Hakan Hakansson and Jan Johanson alancik's Index in a Dependency Network", Academy of Manage 1994,"Dyadic Business Relationships Within A Business Network ment Journal,37(5),pp.1392-1407. Context", Journal of Marketing, 58( October), pp 1-15 (21)Kilduff, Martin, Craig Crossl, Wenpin Tsai, and David (2)Antia, Kersi D. and Gary L. Frazier, 2001. The Severity Krackhardt, 2008, Organizational Network Perceptions versus Re of Contract Enforcement in Interfirm Channel Relationships", Joui ality: A Small World After All?",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ting,65( October), pp 67-81 nan Decision Progress, 10 15~28 (22)Kilduff, Martin and Tsai W. 2003, Social Networks an the Influences of leaders Relational embeddedne organi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zational Exchange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 23)Kilduff, Martin, Wenpin Tsai and Ralph Hanke, 2006 pp1440-146l A Paradigm Too Far? A Dynamic Stability Reconsideration of the (4)Borgatti, Stephen P. and Pacey C. Foster,2003,"The Social Network Research Program",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 Network Paradigm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A Re riee,31(4),pp.1031~1048 gy", Journal of Management, 29(6), pp. 991-1013 (24)Klein, Katherine, Beng-CI L. Saltz an (5)Brass, Daniel, Joseph Galaskiewicz and Henrich R David M. Mayer, 2004,"How do An Examina- Greve, Wenpin Tsai, 2004, Taking Stock of Networks and Orga- tion of the Antecedents of Centrality in T'e nizations: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 of Management Journal, 47(6), Pp.952-963 nal,47(6 95-817 (25)Knoke, D, 2001,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In J. 6)Burt, R. S, 1992,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R. Blau(Ed )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ology, pp 327- 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41. Malden, MA: Blackwell. (7)Coleman, J.,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 (26)Koka, B. R, Madhavan, R. and Prescott, J. E,2006 ridge, MA: Belka The Evolution of Interfirm Networks: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8)Contractor, Noshir S,, Stanley Wasserman and Katherine Patterns of Network Change of Faust. 2006,Testing Multitheoretical, Multilevel Hypothe (3),pp721-737 about Organizational Networks: Au Analytic Framework and Empiri- (27)Laumann, Edward 0., Peter V. Marsden and David of Management Revies, 31(3) 1989,"The Boundary Specification Problem in Network Anal- rsis, in Linton C. Freeman, Douglas R, White and A 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5(3), pp. 317-356 (28)Li, Jiatao, Anne S. Tsui, 2002,"A Citation Analysis of (10)Freeman, L. C, 2004,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t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the Chinese Context work Analysis: A Study in 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Vancouver 1984-1999,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nent, 19, pp, 87-107. (29)Madhavan, Ravindranath, Devi R. Gnyawali and Jiny 07, Has B Network Theo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Lived up to Its Promises? tive-Competitive Network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7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3(1), pp. 1-18. 18~ (12)Galaskiewicz, J, and Wasserman, S, 1994,Introduc (30)Mark6czv, Livia and David L. Deeds, 2009, "Th tion: Advance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from social Building at the Interse road to N In S. Wasserman and J. Galaskiewicz(Eds wher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46(6),pp. 1076-1088 Advances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pp 1 1 bury Park (31)Marsden, Peter V, 1990.Network Data and Measure- CA: S ment",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6, pp. 435-463 3)Geiger, Susi and John Fineh, 2010,"Networks of Mind (32 )Marsden, Peter V, 2005,Recent Developments in Net- and Networks of Organizations: The Map Metaphor in Business Net work Measurement, in Peter J. Carrington, John Scott and Stan- work Research",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7, pp 381 ley Wasserman(Eds ) Models and Methods in Social Network Anal 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Grandori, Anna and Giuseppe Soda, 1995,"Inter-fir (33)Mouzas, Stefanos, Stephan Henneherg and Peter Naude Networks: Antecedents, Mechanisms and Forms, Organization 2008,“ Developing Network Insight", Industria(下转第168页) -163 ?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