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 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 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 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三、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四、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五、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 六、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作者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分写济南的山和水。 先写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3);城外远山如诗如画(4)。 再写水: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5)。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 品接着铺展了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何等恬静,何等明媚,对济南的地理环境, 作者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 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 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 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一、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三、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四、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五、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六、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作者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分写济南的山和水。 先写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3);城外远山如诗如画(4)。 再写水: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5)。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 品接着铺展了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何等恬静,何等明媚,对济南的地理环境, 作者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ˆ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 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更令人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 人的色彩,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ν。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岀济南冬天 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 情的。作者的手法也实在是巧妙,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便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但作家的视线又转向 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样,作者就从 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相响应对比: 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 济南(响睛) 热带(日毒) 济南(温晴) 七、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九.问题研讨: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一“睡”、一“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 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 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1)妙在雪光、雪色: (2)妙在雪态: 6.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明确: (1)《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 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 “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 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更令人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 人的色彩,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 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 情的。作者的手法也实在是巧妙,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便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但作家的视线又转向 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样,作者就从 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相响应对比: 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 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 济南(温晴) 七、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九.问题研讨: 1.朗读第 2 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 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 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 3 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 (2)妙在雪态: 6.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明确: (1)《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 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 “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2)《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 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 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 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7.试分析本文如何运衬托手法写出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的特点 明确: 本文开篇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突出“暖和安适”,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 小山的秀气、美景衬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 柳照影”衬出暖和舒适的气氛。 8.这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全文充满诗情画意,反复诵读后,不免让人产生遐想:那是怎样的一幅令人陶 醉的图画呀!总该要亲眼看看才心满意足。产生这样的效果,与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是分不开的。你感受本文有哪 些艺术特色? (1)作者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 人见假山耳。”老舍正是用的“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法。简笔描绘:绘城,不绘城的东南西北,只绘冬天济南的秀 美睡态。绘山,不绘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绘人,不绘形体,只绘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正是因为抓住主要特 征进行描绘,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 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 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霎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9.本文与朱自清的《春》都是写景散文中的精品,试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①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③ 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 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 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 10.品味字词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作者想到的,为什么恰是“摇篮”?只因为“形”似吗?如果是,那作者为什么不说“竹筐”?)明确 “小山”挡住了“寒”风,让山圈里的济南人感到温暖:“摇篮ˆ能挡住¨ˆ寒”风,让摇篮里的孩儿感到温暖。温暖,是“摇 篮”与“山”的“神”似点。“竹筐”则不具备这些。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与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对?)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 温晴”的天气。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3).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分水里照个影儿 呢!(景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可是作者往往把它们当“人”来写。试说说加点的部分应如何理解,有什么好处。)“不 忍得冻上”表示水对“绿的精神”的爱怜,对垂柳的心疼。“在水里照个影”表明垂柳也爱美。这样,不仅描写了藻绿、 水清、柳美,而且通过它们的相互爱怜表现它们的协调配合,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使人感到这些景物好像有了 灵性而更加热爱它们
(2)《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 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 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 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7.试分析本文如何运衬托手法写出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的特点。 明确: 本文开篇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突出“暖和安适”,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 小山的秀气、美景衬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 柳照影”衬出暖和舒适的气氛。 8.这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全文充满诗情画意,反复诵读后,不免让人产生遐想:那是怎样的一幅令人陶 醉的图画呀!总该要亲眼看看才心满意足。产生这样的效果,与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是分不开的。你感受本文有哪 些艺术特色? (1)作者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 人见假山耳。”老舍正是用的“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法。简笔描绘:绘城,不绘城的东南西北,只绘冬天济南的秀 美睡态。绘山,不绘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绘人,不绘形体,只绘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正是因为抓住主要特 征进行描绘,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 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 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霎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9.本文与朱自清的《春》都是写景散文中的精品,试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①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③ 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 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 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 10.品味字词: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作者想到的,为什么恰是“摇篮”?只因为“形”似吗?如果是,那作者为什么不说“竹筐”?)明确; “小山”挡住了“寒”风,让山圈里的济南人感到温暖;“摇篮”能挡住“寒”风,让摇篮里的孩儿感到温暖。温暖,是“摇 篮”与“山”的“神”似点。“竹筐”则不具备这些。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与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对?)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 “温晴”的天气。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3).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分水里照个影儿 呢!(景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可是作者往往把它们当“人”来写。试说说加点的部分应如何理解,有什么好处。)“不 忍得冻上”表示水对“绿的精神”的爱怜,对垂柳的心疼。“在水里照个影”表明垂柳也爱美。这样,不仅描写了藻绿、 水清、柳美,而且通过它们的相互爱怜表现它们的协调配合,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使人感到这些景物好像有了 灵性而更加热爱它们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老舍) 内容 结构 没有风声—与北平比(奇迹) 总的特征晌晴—与伦敦比(怪事) 总写异地之冬各有特色 对比 热带比(日光毒) 全城在晒着阳 像摇篮 城内济南之冬温情 对比 慈善的冬天 分写 ①山松上的雪——像看护妇 山色 ②山尖上的雪—给蓝天镶上银边 ③山坡上的雪一水纹的花衣 城外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丽情景交融 ④房顶上的雪—小水墨画 ①冒着点热 水 ②水藻更绿 ③像块蓝水晶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老舍) 内容 结构 写法 没有风声——与北平比(奇迹) 总的特征 晌 晴——与伦敦比(怪事) 总写 异地之冬 各有特色 对比 温 晴——与热带比(日光毒) 全城在晒着阳 宝 地 像摇篮 城内 济南之冬 温情 对比 慈善的冬天 分 写 ①山松上的雪——像看护妇 山 色 ②山尖上的雪——给蓝天镶上银边 ③山坡上的雪——水纹的花衣 城外 薄雪覆盖下的山 娇美秀丽 情景交融 ④房顶上的雪——小水墨画 ①冒着点热 水 ②水藻更绿 ③像块蓝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