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病原生物与人类” 小组合作实践记录(B) 病原生物相关事件评析 组长姓名黄羽含学号_13307090111联系方式:18317157597 组员姓名刘硕 学号13300180080联系方式:18321716950 组员姓名高熠童学号_13307090064联系方式:13585883090 对于抗击埃博拉事件中国际合作的评析 事件回顾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21世纪,相互关联且飞速发展 的世界为传染病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无数机会,当今传染病的传染态势异常严峻,全球公共 卫生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 自2013年12月23日非洲发现首例埃博拉病例以来,埃博拉疫情席卷西非五国(几内 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成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目 前已有超过2800人罹难,而且埃博拉疫情有逐渐失控的态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发 出警告,同时呼吁各国积极参与应对疫情 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该病病毒的分型有5种,其中 种(扎伊尔、苏丹、塔伊森林和本迪布焦)已证实可传染给人类。人感染埃博拉后,潜伏 期为2~21d,大多8~10d左右。最开始的症状类似感冒,逐渐加重有发热、严重头痛 肌肉酸痛、全身无力、腹泻、恶心、胃痛、皮疹等症状。随后,在大约一半的病例中,病人 将会出现出血症状,包括呕血、尿血以及皮下出血、眼口出血等,导致心脏、肝脏及其他器 官衰竭。在1976-2013年间,疫区主要在中非,一共感染了2000多人,病死1500多人, 病死率约为67%。2014年以来,埃博拉自西非三国卷土重来,到2014年10月31日己造成 超过13000人发病,接近5000人死亡,病死率高达70%,发病、死亡人数超过了过去埃 博拉流行37年的总和。当前西非埃博拉疫情有失控的趋势,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埃博拉有 可能成为这些受影响国家的一场严重人道主义危机。伴随着埃博拉疫情在全球防疫形势日益 严峻、面临失控的局面,WHO宣布当前埃博拉疫情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 件”。美国本土出现埃博拉病例更意味着全球各个国家的防控体系均面临巨大挑战,即在疫 情面前,没有国家能置身事外,需要全世界共同参与。 埃博拉的病理特征和全球合作的必要性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病原生物与人类” 小组合作实践记录(B) 病原生物相关事件评析 组长姓名 黄羽含 学号 13307090111 联系方式:18317157597 组员姓名 刘硕 学号 13300180080 联系方式: 18321716950 组员姓名 高熠童 学号 13307090064 联系方式:13585883090 对于抗击埃博拉事件中国际合作的评析 一.事件回顾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21 世纪, 相互关联且飞速发展 的世界为传染病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无数机会, 当今传染病的传染态势异常严峻, 全球公共 卫生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 自 2013 年 12 月 23 日非洲发现首例埃博拉病例以来,埃博拉疫情席卷西非五国(几内 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成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目 前已有超过 2800 人罹难,而且埃博拉疫情有逐渐失控的态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发 出警告,同时呼吁各国积极参与应对疫情。 1976 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该病病毒的分型有 5 种,其中 4 种(扎伊尔、苏丹、塔伊森林和本迪布焦)已证实可传染给人类。人感染埃博拉后,潜伏 期为 2 ~21 d,大多 8 ~ 10d 左右。最开始的症状类似感冒,逐渐加重有发热、严重头痛、 肌肉酸痛、全身无力、腹泻、恶心、胃痛、皮疹等症状。随后,在大约一半的病例中,病人 将会出现出血症状,包括呕血、尿血以及皮下出血、眼口出血等,导致心脏、肝脏及其他器 官衰竭。在 1976-2013 年间,疫区主要在中非,一共感染了 2 000 多人,病死 1500 多人, 病死率约为 67%。2014 年以来,埃博拉自西非三国卷土重来,到 2014 年 10 月 31 日已造成 超过 13000 人发病,接近 5000 人死亡, 病死率高达 70% ,发病、死亡人数超过了过去埃 博拉流行 37 年的总和。当前西非埃博拉疫情有失控的趋势,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埃博拉有 可能成为这些受影响国家的一场严重人道主义危机。伴随着埃博拉疫情在全球防疫形势日益 严峻、面临失控的局面,WHO 宣布当前埃博拉疫情 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 件”。美国本土出现埃博拉病例更意味着全球各个国家的防控体系均面临巨大挑战, 即在疫 情面前, 没有国家能置身事外, 需要全世界共同参与。 二.埃博拉的病理特征和全球合作的必要性
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以当地一条河流命名,称为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病毒呈 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zEBoⅴ)、苏丹型( SEBOV)、科特迪瓦型(CEB∞V)、莱斯 顿型(REBO)和本迪布焦型( BEBOV)。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 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REBOV对非人灵长类有致死性,对人则无影响。除 REBOV 对人不致病外,其余4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其中 ZEBOV毒力最强。 临床特征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12d,平均4~10d。起病急骤,以发热、寒战和肌痛为 主,随后出现全身症状,如消化系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呼吸系统出现胸痛、气 短和咳嗽等,循环系统岀现结膜充血和体位性低血压,神经系统症状则包括头痛、谵妄和昏 迷等。在发病高峰期皮肤可出现瘀点和瘀斑、伤口渗血,重症病人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 鼻、口腔、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通常第10天为出血高峰,50%以上的病人出 现严重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它并发症而死亡。主要病 理改变是皮肤、黏膜和脏器的出血,器官出现灶性坏死,以肝脏和淋巴组织最为严重 2传染源 目前认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灵长类动物以及人或动物的尸体均可成为埃博拉出 血热的传染源。值得注意的是,在病毒感染早期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感染者通常传染性很低, 只有当出现典型症状后,感染者才表现出较强的传染性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 但这仅仅是通过PCR核酸鉴定及血清学分析证实,迄今为止尚无从果蝠体内直接分离出埃 博拉病毒的研究报道,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仍有待进一步证实,且埃博拉病毒在自然界的 循环方式仍不清楚。目前认为果蝠将埃博拉病毒通过体表的小创口直接传给灵长类动物或人, 感染病毒的灵长类动物也可以直接传染给人。另外,近期硏究表明,猪也可以通过接触果蝠 感染埃博拉病毒。 3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尸体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它污染物感染。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病人感 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 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极易感染。埃博拉疫情在非洲地区频 发且难以控制,很大程度上与当地丧葬习俗有关。此外,亦有硏究表明,埃博拉病毒可能通 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同时加强 疫情防控。 4.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与成年人工作暴露或日常接触 机会多有关。有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感染治愈后在体内可出现持久性免疫,但这种免疫性 能否用于疫苗开发尚有待研究。 5.防控策略及应对措施 目前,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手段,综合的预防控制策略及疫情应对
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以当地一条河流命名,称为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病毒呈 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ZEBOV)、苏丹型(SEBOV)、科特迪瓦型(CEBOV)、莱斯 顿型(REBOV)和本迪布焦型(BEBOV)。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 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REBOV 对非人灵长类有致死性,对人则无影响。除 REBOV 对人不致病外,其余 4 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其中 ZEBOV 毒力最强。 1.临床特征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通常为 2~12d,平均 4~10d。起病急骤,以发热、寒战和肌痛为 主,随后出现全身症状,如消化系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呼吸系统出现胸痛、气 短和咳嗽等,循环系统出现结膜充血和体位性低血压,神经系统症状则包括头痛、谵妄和昏 迷等。在发病高峰期皮肤可出现瘀点和瘀斑、伤口渗血,重症病人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 鼻、口腔、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通常第 10 天为出血高峰,50%以上的病人出 现严重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它并发症而死亡。主要病 理改变是皮肤、黏膜和脏器的出血,器官出现灶性坏死,以肝脏和淋巴组织最为严重。 2.传染源 目前认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灵长类动物以及人或动物的尸体均可成为埃博拉出 血热的传染源。值得注意的是,在病毒感染早期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感染者通常传染性很低, 只有当出现典型症状后,感染者才表现出较强的传染性。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 但这仅仅是通过 PCR 核酸鉴定及血清学分析证实,迄今为止尚无从果蝠体内直接分离出埃 博拉病毒的研究报道,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仍有待进一步证实,且埃博拉病毒在自然界的 循环方式仍不清楚。目前认为果蝠将埃博拉病毒通过体表的小创口直接传给灵长类动物或人, 感染病毒的灵长类动物也可以直接传染给人。另外,近期研究表明,猪也可以通过接触果蝠 感染埃博拉病毒。 3.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尸体、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它污染物感染。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病人感 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 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极易感染。埃博拉疫情在非洲地区频 发且难以控制,很大程度上与当地丧葬习俗有关。此外,亦有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可能通 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同时加强 疫情防控。 4.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与成年人工作暴露或日常接触 机会多有关。有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感染治愈后在体内可出现持久性免疫,但这种免疫性 能否用于疫苗开发尚有待研究。 5.防控策略及应对措施 目前,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手段,综合的预防控制策略及疫情应对
措施仍是遏制埃博拉疫情发生与扩散的主要途径。其预防控制主要依靠疫情监测、病例及密 切接触者管理、风险交流和健康教育 疫情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早发现、提前介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埃博拉出 血热病例处置要求规定: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2h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 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的留观病例,由转运接收的医疗机构进 行网络直报。各级疾控机构应当于2h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对报告的留观 病例、疑似病例,在作出进一步诊断后,应当及时进行订正。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以及部分感染却尚未得到确诊的病例是埃博拉出血热潜在的传 染源。因此,对埃博拉岀血热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应对埃博拉疫情暴发、防止疫情扩展的 重要措施,各国均采取各种措施来完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主要措施包括病例诊 断、转运及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管理和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 风险交流和健康教育是消除公众恐慌与误解,改变居民健康危险行为,促进健康习惯养 成的重要方式。在此次疫情中,文化差异、风险交流及健康教育措施的缺位,是造成此次西 非埃博拉疫情失控的重要原因。西非疫区当地居民的误解和恐惧严重影响了疫情早期的防控。 而当地传统的丧葬习俗,也是造成疫情快速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疫情应对过程中, 需注重与公众的交流沟通,加强健康教育,如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 自我防护意识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等 事件评论 1.传染病全球化的背景 美国医学协会(OM)提出了导致传染病卷土重来的主要原因 (1)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口日益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传染病也随之周游列国。携带病 菌的病人从一个国家到达另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传染病的潜伏期还要短。频繁的 人口流动使得传统的隔离方式根本无法生效,也使得一国爆发的传染病会迅速地传播到其 他地区。 (2)我们消费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可能来自遥远的他乡甚至异国。在种植 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如果岀现污染,都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 疯牛病和口蹄疫是非常著名的例子。而在美国,近年来接连发生通过食品传播的传染病。污 染源包括快餐店的汉堡包、学生餐中的草墓、牛肉肉馅、冷冻的肉块、早餐麦片等等 (3)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发达国家进人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疾病的免疫能 力下降,更容易被病毒击溃。城市化导致人口居住过度集中,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的 贫民窟,卫生条件极端糟糕成为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但也是病菌最容易藏身的地方。 (4)战争和自然灾害是瘟疫的催化剂。战争过后瘟神接踵而至,大灾过后必有疫情 在战争和自然灾害中流离失所的难民会进人城市或逃往其他国家,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 (5)农业灌溉、砍伐森林、砍伐完森林重新植树造林,都改变了携带病菌的昆虫和动 物的生活习性。很多传染病的爆发都是因为生物习性的改变,比如疟疾的传播范围超越了热 带地区就是因为带菌的蚊子活动范围扩大了 (6)静脉注射和不安全的性生活
措施仍是遏制埃博拉疫情发生与扩散的主要途径。其预防控制主要依靠疫情监测、病例及密 切接触者管理、风险交流和健康教育。 疫情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早发现、提前介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埃博拉出 血热病例处置要求规定: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 2h 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 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的留观病例,由转运接收的医疗机构进 行网络直报。各级疾控机构应当于 2h 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对报告的留观 病例、疑似病例,在作出进一步诊断后,应当及时进行订正。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以及部分感染却尚未得到确诊的病例是埃博拉出血热潜在的传 染源。因此,对埃博拉出血热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应对埃博拉疫情暴发、防止疫情扩展的 重要措施,各国均采取各种措施来完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主要措施包括病例诊 断、转运及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管理和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 风险交流和健康教育是消除公众恐慌与误解,改变居民健康危险行为,促进健康习惯养 成的重要方式。在此次疫情中,文化差异、风险交流及健康教育措施的缺位,是造成此次西 非埃博拉疫情失控的重要原因。西非疫区当地居民的误解和恐惧严重影响了疫情早期的防控。 而当地传统的丧葬习俗,也是造成疫情快速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疫情应对过程中, 需注重与公众的交流沟通,加强健康教育,如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 自我防护意识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等。 三.事件评论 1. 传染病全球化的背景 美国医学协会( IO M ) 提出了导致传染病卷土重来的主要原因: (1)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人口日益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传染病也随之周游列国。携带病 菌的病人从一个国家到达另一个国家, 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传染病的潜伏期还要短。频繁的 人口流动使得传统的隔离方式根本无法生效, 也使得一国爆发的传染病会迅速地传播到其 他地区。 (2)我们消费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 这些食品可能来自遥远的他乡甚至异国。在种植、 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如果出现污染, 都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 疯牛病和口蹄疫是非常著名的例子。而在美国, 近年来接连发生通过食品传播的传染病。污 染源包括快餐店的汉堡包、学生餐中的草墓、牛肉肉馅、冷冻的肉块、早餐麦片等等。 (3)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发达国家进人了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对疾病的免疫能 力下降, 更容易被病毒击溃。城市化导致人口居住过度集中,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的 贫民窟, 卫生条件极端糟糕,成为城市中被遗忘的角落, 但也是病菌最容易藏身的地方。 (4) 战争和自然灾害是瘟疫的催化剂。战争过后瘟神接踵而至, 大灾过后必有疫情。 在战争和自然灾害中流离失所的难民会进人城市或逃往其他国家, 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 (5)农业灌溉、砍伐森林、砍伐完森林重新植树造林, 都改变了携带病菌的昆虫和动 物的生活习性。很多传染病的爆发都是因为生物习性的改变, 比如疟疾的传播范围超越了热 带地区就是因为带菌的蚊子活动范围扩大了。 (6) 静脉注射和不安全的性生活
(7)微生物本身也有进化过程,进化机制使得它们能够适应新的寄主细胞或找到新的 物种作为寄主,它们会生产毒素,破坏人们的免疫系统,它们会对药物和抗生素产生抵抗能 力,而人们大量使用杀虫剂、抗生素,加速了病毒抵抗能力的发展。 (8)永远都有冒险精神的人们进人热带雨林和其他人迹罕至的地方,并带回了很多人 类原本未曾接触过的病菌 9)20世纪中期人类对抗传染病取得的胜利使得大家变得麻痹大意,原有的防治传 染病的系统逐渐衰落,公共健康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心血管病和癌症等“现代病”,疫苗的提 供没有跟上财政支持不够人员培训和公众教育都落伍了。 从以上这些原因可以看出,传染病正在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 我们应有的态度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国际合作共同抗击传染病,尤其是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的病毒是必 要的,但是这样的国际协作的先决条件是各国的合作与互信,还有各自的自律和共担责任。 这种各自承担自身应尽责任的责任内容是相对的视该国家或者组织自身的能力而不同。我 们不可能期望一个技术水平先天不足的国家在短时间负担起研发的责任,也不可能期望本地 医疗环境就严重不足的国家一夕之间建设起同发达国家一致水准的传染病医院。国际援助是 必须的,也是享用了大量地球资源获得先行发展的有能力的国家应尽的义务:与之对应的, 尽自己政府力量和公共卫生力量所能去配合他人的援助和尽可能实施有效的隔离,也是这个 国家应尽的责任和自律的表现 我认为此次事件中我国的态度是负责任且有效,及时的。在这次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 大行动中,中国作为非洲人民的老朋友,所体现出的大国担当精神赢得了非洲和全世界人民 的认可。可以说,中国在援助非洲国家抗击埃博拉中所做的快速及时反应和无私贡献成为这 次疫情应对中最大的亮点。埃博拉疫情暴发后,是中国第一时间对外宣布援助举措,是中国 第一个向西非提供埃博拉疫情专项援助,是中国第一个向疫区派出专家组和医疗队指导并直 接参加一线救治,是中国第一个用专机运送医疗防护物资,援助物资在第一时间运抵疫区并 迅速分发使用,并成为累计向非洲提供援助批次最多和医疗物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前不久 北京APEC峰会上,在中国的主持下,与会各国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呼吁,也作为主要内 容出现在会议文件中 而几乎可以作为国际合作对抗传染性疾病反面教材的就是最近的MERS事件。韩方轻忽 而不负责任的态度遭致舆论一片非议。但是就算如此,我们也不能随着舆论的浪潮,轻易地 在这件事情上采用自扫门前雪的态度的一一有一个疫情严重的邻国,受到威胁和风险的是我 国的无辜民众。政府和科研,公共卫生相关部门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应该使用一些外交 手段,提醒和敦促我们的邻国进行配合,理性和合作地面对人类的共同敌人:病毒。 回顾这一次全球对抗埃博拉疫情的表现,有许多值得一贯沿用和继续发展的优点: 第一,应对突发疫情的全球多边、双边合作逐渐加强。其中,尤其以围绕世界卫生组织 的主导,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之间的合作,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众多国际机 构之间的合作,更令人瞩目。旨在协调联合国系统内外疫情防控的“埃博拉危机控制中心” 已经决定设立,目标是在6至9个月内阻止埃博拉病毒在受疫情影响国家的传播,并预防这 一病毒在国际上传播。这充分体现出各国团结一致面对人类共同灾害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而
(7)微生物本身也有进化过程, 进化机制使得它们能够适应新的寄主细胞或找到新的 物种作为寄主, 它们会生产毒素, 破坏人们的免疫系统, 它们会对药物和抗生素产生抵抗能 力, 而人们大量使用杀虫剂、抗生素, 加速了病毒抵抗能力的发展。 (8)永远都有冒险精神的人们进人热带雨林和其他人迹罕至的地方, 并带回了很多人 类原本未曾接触过的病菌。 (9) 20 世纪中期人类对抗传染病取得的胜利使得大家变得麻痹大意, 原有的防治传 染病的系统逐渐衰落, 公共健康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心血管病和癌症等“现代病”,疫苗的提 供没有跟上,财政支持不够,人员培训和公众教育都落伍了。 从以上这些原因可以看出, 传染病正在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 2. 我们应有的态度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国际合作共同抗击传染病,尤其是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的病毒是必 要的,但是这样的国际协作的先决条件是各国的合作与互信,还有各自的自律和共担责任。 这种各自承担自身应尽责任的责任内容是相对的,视该国家或者组织自身的能力而不同。我 们不可能期望一个技术水平先天不足的国家在短时间负担起研发的责任,也不可能期望本地 医疗环境就严重不足的国家一夕之间建设起同发达国家一致水准的传染病医院。国际援助是 必须的,也是享用了大量地球资源获得先行发展的有能力的国家应尽的义务;与之对应的, 尽自己政府力量和公共卫生力量所能去配合他人的援助和尽可能实施有效的隔离,也是这个 国家应尽的责任和自律的表现。 我认为此次事件中我国的态度是负责任且有效,及时的。在这次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的 大行动中,中国作为非洲人民的老朋友,所体现出的大国担当精神赢得了非洲和全世界人民 的认可。可以说,中国在援助非洲国家抗击埃博拉中所做的快速及时反应和无私贡献成为这 次疫情应对中最大的亮点。埃博拉疫情暴发后,是中国第一时间对外宣布援助举措,是中国 第一个向西非提供埃博拉疫情专项援助,是中国第一个向疫区派出专家组和医疗队指导并直 接参加一线救治,是中国第一个用专机运送医疗防护物资,援助物资在第一时间运抵疫区并 迅速分发使用,并成为累计向非洲提供援助批次最多和医疗物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前不久 北京 APEC 峰会上,在中国的主持下,与会各国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呼吁,也作为主要内 容出现在会议文件中。 而几乎可以作为国际合作对抗传染性疾病反面教材的就是最近的 MERS 事件。韩方轻忽 而不负责任的态度遭致舆论一片非议。但是就算如此,我们也不能随着舆论的浪潮,轻易地 在这件事情上采用自扫门前雪的态度的——有一个疫情严重的邻国,受到威胁和风险的是我 国的无辜民众。政府和科研,公共卫生相关部门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应该使用一些外交 手段,提醒和敦促我们的邻国进行配合,理性和合作地面对人类的共同敌人:病毒。 回顾这一次全球对抗埃博拉疫情的表现,有许多值得一贯沿用和继续发展的优点: 第一,应对突发疫情的全球多边、双边合作逐渐加强。其中,尤其以围绕世界卫生组织 的主导,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之间的合作,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众多国际机 构之间的合作,更令人瞩目。旨在协调联合国系统内外疫情防控的“埃博拉危机控制中心” 已经决定设立,目标是在6至9个月内阻止埃博拉病毒在受疫情影响国家的传播,并预防这 一病毒在国际上传播。这充分体现出各国团结一致面对人类共同灾害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而
这样针对事件设立的特别行动机构也可以在之后的其他疫情当中进行推广 第二,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短时间内不易得到彻底改观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共同 努力,投入人力物力改善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体系和总体卫生服务。毕竟,我们生活在同 个星球上,在凶猛的病毒面前,面临同样被感染的危险。但是仍然有一些我们可以继续加 强的地方。首先作为对抗疾病和疫情相对有一定科研和经济水平优势的国家(尽管有的国家 可能条件更好,这是一种全球平均的相对优势),我们承担自己责任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宣 传,提升自己内部人民对于全球共同努力防治传染疾病的责任意识和宽广胸怀。就目前,仍 然有许多目光不够长远的民众,将自身遇到的医疗问题简单粗暴的和国家投入资源参与国际 合作抗击传染病联系起来,认为他国的人侵占或者享受了自己本来应该享受的资源。这是 种对于全人类一起合作对抗疾病具有负面作用的短视。本国医疗体系固然有自身的问题,但 是这与我们应当携起手来正视疾病越来越全球化,必须联合对抗的形式并不矛盾。全球化时 代,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若不共济,也不存在自己偏安一隅的可能。 除了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我们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建立健全抗击病毒袭击机制的效 率。同时,有必要增加机制运作的透明度,以提高公众对其的信任度,有必要简化行政手续 并杜绝人事、财务腐败等。 参考文献 1]朱彦锋,曾子倩,余小平.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情况及应对措施[.成都医学院学 报2014,05521-526 2]曾光,罗会明·解析对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控[. Chin j Dis Control Prev2014Nov;18(11)
这样针对事件设立的特别行动机构也可以在之后的其他疫情当中进行推广。 第二,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短时间内不易得到彻底改观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共同 努力,投入人力物力改善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体系和总体卫生服务。毕竟,我们生活在同 一个星球上,在凶猛的病毒面前,面临同样被感染的危险。但是仍然有一些我们可以继续加 强的地方。首先作为对抗疾病和疫情相对有一定科研和经济水平优势的国家(尽管有的国家 可能条件更好,这是一种全球平均的相对优势),我们承担自己责任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宣 传,提升自己内部人民对于全球共同努力防治传染疾病的责任意识和宽广胸怀。就目前,仍 然有许多目光不够长远的民众,将自身遇到的医疗问题简单粗暴的和国家投入资源参与国际 合作抗击传染病联系起来,认为他国的人侵占或者享受了自己本来应该享受的资源。这是一 种对于全人类一起合作对抗疾病具有负面作用的短视。本国医疗体系固然有自身的问题,但 是这与我们应当携起手来正视疾病越来越全球化,必须联合对抗的形式并不矛盾。全球化时 代,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若不共济,也不存在自己偏安一隅的可能。 除了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我们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建立健全抗击病毒袭击机制的效 率。同时,有必要增加机制运作的透明度,以提高公众对其的信任度,有必要简化行政手续 并杜绝人事、财务腐败等。 参考文献: [1]朱彦锋,曾子倩,余小平. 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情况及应对措施[J]. 成都医学院学 报,2014,05:521-526. [2] 曾光,罗会明 . 解析对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控[J].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4 Nov; 1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