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 KTANK Culture文化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这一句继续承接“《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章节主旨,并最终推出“故 神无方而《易》无体”的大结论。综合来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前半章强调对“果”之 “因”的把握;而后半章则重点在于对“因”之“果”的阐化。不难看出,因为《易经》 的导引和开示,人们掌握了认识世界的要义,进而了解到隐藏在“象”之后的“理”,从 通範 而能够读懂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故知幽明之故、故知死生之说、故知鬼神之情状、 乎圍 故不违、故不过、故不优、故能爱”这一系列的结论即为水到渠成的结果。这最后一句是 畫天 对本章核心的总揽,通过“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的综述,最终烘托出本章总论,对章节之始也是一个呼应。以上是对行文结构的浅析,下 夜地 面还是让我们再细细品读本章收尾之句的意味。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范围”和“弥纶”的意思相近,但是含意却不及后者深厚 “天地之化”关键在于一个“化”字,天地已很博大,再加上一个“化”字就增加了天 道化 限的延展和变化的空间。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转化,即如生死这的大问题古 人也不过视其为“物化”而已;更将求仙、求佛的结不称为“羽化”,按照物质不灭的原 知 理,此消彼长,变化是永恒的,只是化的态各有不同。如果这么多纷繁的形态和变化 都没有超出《易名》的面盖围,这《易经》该有多么博大? 不 曲成万物而不”,此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曲”字。老子曾言“曲则全、洼则盈”, 前后两个“曲”字,字义上是一脉相承的。曲为不直,以“不直”而“直”。有的事情直 不来,万物不能都以直来直去的方式成就,有的时候做不到,难道字宙就放弃了吗?所以 故神 曲 就用“曲”的方法来达到“直”欲达到的目的,因而万物才没有被遗漏,由此也决定了万 而是“曲”两相比较,“直”只是在形式上更“先声夺人”,而“曲”则更具智慧。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知”在前文中提到,作“智”解。“昼夜之道”从字面上来 而萬 讲就是白天、黑夜的道理。白天、黑夜离我们太近了,难道还有大道理?可能就是因为昼 夜离我们太近了,所以我们忽视下对它们的研究,更习惯于置身其中“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但是细想起来,其中很多问题我们人类迄今还没有找到答案!暂不论“昼、夜”的 易 物而 引申意义“阴、阳”所带出来的一串问题,单是人何时息、如何息、如何息而又醒这样的 问题就禁不住深问!若窥得此“一斑”,恐怕离“全豹”不远矣;通晓昼夜之道,人就获 不 得了 通不智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此句中主要说的是“神”和“易”,两者的情状是“无方”约 和“无体”。“神”不是神、鬼的神,不是一个人格化的形象,而是一种力量,是宇宙中的 主宰,如同“道”,人们强名之曰“道”,假借一个名字,实际也不是它本身,“神”也是 如此。“神无方”是指“神”没有方位,不是在某一方,从而无在而无不在:“《易》无体” 是指《易》不局限于某一物、某一形、某一种学问,《易经》变化万千,阐释的道理也周 流不拘,万事万物都没有脱离它的涵盖范畴,所以《易经》重在把握“易”中之“不易”, 不易”中之“易” Think Tank Jul 2007 75 2 0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p: /wwe cnki net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