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开放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伦理学期末试题(7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231.7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试卷代号:1182 座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伦理学试题 2010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客观求实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A.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众的价值 B.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C.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D.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此配合协调 2.政府信任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是()。 A.社会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状况 B.政府对社会和公众的信任状况 C.行政组织下级对上级的信任状况 D.行政机构部门之间的信任状况 3.在政府治理模式走向德治的过程中,治理工具主要表现为()。 A.法律制度 B.伦理规范 C.政策法规 D.行政法规 4.在关于奉公的行政伦理规范中,(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也是我们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 A.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092

试卷代号 8 2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0 0 2010 年度第二学 放本 期末考 公共伦理学试题 2010 年7 题号 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0分) 1.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客观求实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 A. 代表公众 满足 需要 现公众 价值 B. 脚踏实 工作作风 c.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D.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此配合协调 2. 政府信 最基本 )。 A. 社会 公众对 任状况B. 府对社会 任状 C. 政组织 级对 况D. 行政机构 间 的 状况 3. 府治理模 )。 A. 法律 度B.伦理 c.政策法规 .行政法规 4. 奉公 政伦 (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也是我们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 A. 代表先进文化 B. 表先进社 要求 c.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092

5.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具有统摄意义的价值理念是()。 A.法治观念 B.效率观念 C.服务价值理念 D.协调理念 6.行政人员在塑造理想人格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 A.政治理论的学习 B.行政技能的学习 C.学习方法的学习 D.在实践中学习 7.授予行政荣誉的最重要、最权威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社会公众 C.行政人员自身 D.上级领导 8.在上级的命令、法律的规定和公共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以( )作为行政行为选择 的原则。 A.服从上级命令 B.遵守法律规定 C.道德判断 D.维护本部门利益 9.我国的党纪处分和政纪处分都包含的一种形式是()。 A.记过 B.警告 C.留观 D.降级 10.下列内容不属于我国政府行政纪律六项基本内容之列的是( )。 A.政治纪律 B.公共道德纪律 C.政治中立纪律 D.保密安全纪律 11.培养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首要的任务是()。 A.促进行政人员公共性信仰的生成 B.严格控制其权力的行使 C.树立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 D.加大对不负责任行为的惩罚力度 12.行政责任的具体实现主要体现为( 3° A,道德责任 B.法律责任 C.外部性责任 D.消极责任 13.行政道德是行政技能的( )。 A.现实表现 B.主观前提 C.人格特征 D.客观基础 1093

B. 观前 D. 客 观基 5. 摄意 价值理念是 )。 A.法治观念 .效率观念 c.服务价值理念 .协调理念 6. 在塑 想人 过程 最重 )。 A. 习B.行政 c. 在实 7. 重要 )。 A. 家机关B.社会公众 c. 8. 在上级 法律 规定 利 益 )作为行政行为选择 的原则。 A. 令B.遵守法律规 c. 9. 纪处 纪处分都 式是 )。 A. 过B.警告 c. 10. 下列 容不 政府行政纪 )。 A. 律B.公共 纪律 c.政治中立纪律 .保密安全纪律 1. 培养行政 任务 )。 A. 成B. 格控 其权 行使 c.树立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 .加大对不负责任行为的惩罚力度 12. 责任 具体 )。 A.道德责任B.法律责任 c.外部性责任D.消极责任 13. 行政 德是行政技 )。 A. 现实表 c.人格特征 1093

14.下面关于行政良知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行政良知与个人良知、社会良知在现实中是一致的 B.行政良知是建立在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的基础上的 C.从实质上看,行政良知是以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为内容的 D.行政良知是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的派生物 15.下面关于行政作风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行政作风仅指行政人员的个人作风 B.行政作风本质上是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 C.行政作风与行政人员的个人气质无关 D.行政作风仅指行政机关的工作作风 16.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 A.遵纪守法 B.为人民服务 C.廉洁奉公 D.尽职尽责 17.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是()。 A.行政效率观 B.行政法治观 C.行政伦理观 D.行政权力观 18.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关系是民主的( )。 A.制度保障 B.必然产物 C.物质前提 D.客观基础 19.专门行使行政权力和制定公共政策的系统是( )。 A.管理系统 B.政治系统 C.行政系统 D.执行系统 20.认识阶级社会中的伦理现象和伦理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A.历史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阶级分析法 D.心理分析法 1094

14. 下 面 行政 表述 )。 A. 知 与 在现 B. 行政 是建立 个人 社会 础上 c.从实质上看,行政良知是以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为内容的 D. 派生 15. )。 A. 行政作 政人员 的个人 B.行政作风本质上是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 c.行政作风与行政人员的个人气质无关 D. 政机 作作风 16. 行政道德 )。 A. 纪守 B.为人民服务 c.廉洁奉公 D. 尽职尽 17. 行政 重要 )。 A. 行政效 观B.行政法治观 c.行政伦理观 .行政权力观 18. 市 场经 交换 )。 A. 制 度 障B.必然 c.物质前提 .客观基础 19. 行使行政权 和 制 共政 统是 )。 A. 统B. c.行政系统 .执行系统 20. 认识 现象 基本 法是 )。 A. 历史分析法 B. 较分析法 c.阶级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 1094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请将适当的选项填入对应的空中。每空2分,共30分) 道德愿望和要求 公信力 行政人格 整个社会 朝令夕改 作风修养 道德 道德 价值目标 价值目标 政治修养 政府中的纪律 行政道德 执行不力 服务于行政管理需要的纪律 1.行政道德是一种权力道德,它既表现为社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运用过 程中提出的 要求,又体现着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应追求 的 2.确立和完善 是行政伦理观的 3.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需要 的支持,需要通过开展行政管理活 动展示自己的 能力。 4.狭义的行政纪律主要是指 ,广义的行政纪律则包括一切组织中由行 政机构所制定并要求其成员遵守的 5.对于行政人员来讲,人生修养应着重从三方面进行:第一, 第二,道 德修养;第三, 6.行政伦理规范在本质上是 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 7.在现实的行政过程中,公共政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公共政策的效力,严重破坏 了政府的 主要问题是: 和 1095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请将适当的选项填入对应的空中。每空 2分,共 0分) 道德愿望和要求公信力行政人格整个社会 朝令夕改作风修养道德道德 价值目标价值目标政治修养政府中的纪律 行政道德执行不力服务于行政管理需要的纪律 1.行政道德是一种权力道德,它既表现为社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运用过 程中提出的 要求,又体现着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应追求 2. 是行政伦理观的 3. 行政 的支持,需要通过开展行政管理活 动展示自己的 能力 4. 行政 政机构所制定并要求其成员遵守的 ,广义的行政纪律则包括一切组织中由行 5. 行政人 养应 第 → ;第二,道 德修养;第三, 6. 政 伦 在 本 质 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 7. 政过程 公共政 重 破 了政府的 。主要问题是: 1095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中廉政与勤政的关系。 2.行政人员的公正意识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责任的关系? 得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两题中选作一题。共20分) 1.联系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方面的问题,说明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 建设方向。 2.试述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1096

得分|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题 0分,共 0分} 1.简述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中廉政与勤政的关系。 2. 行政人员 的 正意 表现在哪些方 3. 何理解行政 得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两题中选作-题。共 0分} 1.联系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方面的问题,说明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 建设方向。 2. 会舆论 行政 重要作 1096

试卷代号:118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伦理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B 2.A 3.B 4.C 5.C 6.D 7.A 8.C 9.B 10.C 11.A 12.A 13.C 14.A 15.B 16.B 17.A 18.D 19.C 20.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道德 价值目标 2.行政人格 价值目标 3.行政道德 道德 4.政府中的纪律 服务于行政管理需要的纪律 5.政治修养 作风修养 6.整个社会道德愿望和要求 7.公信力 朝令夕改 执行不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中廉政与勤政的关系。 廉政是勤政的前提,而勤政则是廉政目标或结果。 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首先应当是廉洁的,只有在廉洁的前提下,勤政才有意义,否则,勤政 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廉洁可以保证公共行政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无私无偏,以维护和 促进公共利益作为行政管理的唯一追求。但是,仅有廉洁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对行政人员的考 察中,仅仅做到了廉洁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他必须在廉洁的同时也积极自觉地做到勤 1097

试卷代号 1 1 8 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0 0 2010 二学 末考 公共伦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 年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0分} 1. B 6. D 11. A 16. B 2. A 7. A 12. A 17. A 3. B 8. C 13. C 18. D 4. C 9. B 14. A 19. C 5. C 10. C 15. B 20. C 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 0分) 1.道德价值目标 2. 3. 行政道德 4. 律 服 需要 5. 修养 6. 个社 道德愿望 7. 公信力 朝 执行不力 三、简答题(每题 0分,共 0分} 1.简述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中廉政与勤政的关系。 廉政是勤政的前提,而勤政则是廉政目标或结果。 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首先应当是廉洁的,只有在廉洁的前提下,勤政才有意义,否则,勤政 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廉洁可以保证公共行政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元私无偏,以维护和 促进公共利益作为行政管理的唯一追求。但是,仅有廉洁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对行政人员的考 察中,仅仅做到了廉洁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他必须在廉洁的同时也积极自觉地做到勤 1097

政。所以,廉政需要得到勤政的补充和支持。 2.行政人员的公正意识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行政人员的公正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做出公正的行政行为选择的前 提;第二,行政人员的公正意识要求行政人员必须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 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 3.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责任的关系? (1)责任一般说来是依法而定或习惯约定的应当作为或不作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后果,违 反了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行政荣誉可以被放弃、被忽视和受到轻视, 而责任则是行政人员必须承担的。责任是底线,荣誉是更高的境界。 (2)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 (3)行政荣誉机制能弥补现实责任机制的缺陷。从行政荣誉的形成过程看,荣誉与责任有 着密切的关系。 (4)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责任追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剥夺行政荣誉。 四、论述题(两题中选作一题。共20分) 1.联系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方面的问题,说明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 建设方向。 答题要点: (1)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 行政伦理监督存在缺位、滞后以及力度欠缺等问题,主要反映在:第一,行政道德评价、监督机 制的多元和无序;第二,评价、监督主体与客体关系错综复杂;第三,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 监督的法治化程度较低,存在着“因人而异”、“对人不对事”等问题。 (2)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的方向。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改革和完善,主要是: 第一,应加强总体协调,充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第二,有效的监督、评价必须以监督、评价客体 切实处于被监督、评价之下为前提,并且监督、评价主体的活动不应受到客体的直接制约和干 扰,以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评价的权利,保证监督评价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第三,加强 行政伦理监督与道德评价的法治化,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使各类行政监督评价具 有明确具体的主体权限、法律依据、程序和手段。 1098

政。所以,廉政需要得到勤政的补充和支持。 2. 政人员 的 第一,行政人员的公正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做出公正的行政行为选择的前 提;第二,行政人员的公正意识要求行政人员必须办事公道,不御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 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 3. 何理解行政荣誉 (1)责任一般说来是依法而定或习惯约定的应当作为或不作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后果,违 反了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行政荣誉可以被放弃、被忽视和受到轻视, 而责任则是行政人员必须承担的。责任是底线,荣誉是更高的境界。 (2) 行政 政人员 的 任转 (3)行政荣誉机制能弥补现实责任机制的缺陷。从行政荣誉的形成过程看,荣誉与责任有 着密切的关系。 (4) 行政组 任追 形式 行政荣誉 四、论述题{两题中选f乍一题。共 0分) 1.联系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方面的问题,说明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 建设方向。 答题要点: (1)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 行政伦理监督存在缺位、滞后以及力度欠缺等问题,主要反映在:第一,行政道德评价、监督机 制的多元和无序;第二,评价、监督主体与客体关系错综复杂;第三,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 监督的法治化程度较低,存在着"因人而异"、"对人不对事"等问题。 (2) 伦理监督 建设 从理 第一,应加强总体协调,充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第二,有效的监督、评价必须以监督、评价客体 切实处于被监督、评价之下为前提,并且监督、评价主体的活动不应受到客体的直接制约和干 扰,以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评价的权利,保证监督评价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第三,加强 行政伦理监督与道德评价的法治化,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使各类行政监督评价具 有明确具体的主体权限、法律依据、程序和手段。 1098

2.试述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答题要点: (1)社会奥论监督是行政伦理监督的重要形式。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 有: 第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 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就行政管理活动中有关问题向有关行政机关提 出询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和批评。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听取,给予答复,不得借故推 诿、回避。这是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调动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的 有效途径。 第二,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申 诉、控告和检举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有效方式,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 的基本权利。通过这种强有力的监督,对于督促国家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具 有重要意义。 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 通过社会舆论的宣传、“曝光”等形式,可以充分弘扬正气,揭露腐败、读职等行政道德失范行 为,从而较好地协助国家行政机关对照自身检查问题,可以对行政人员当中有可能做出错误行 政行为选择的人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有效地制约行政权力滥用。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阅卷教师参考。论述题不要求学生答卷文字与本答案完全一致,但要 求学生在答出基本要点的基础上展开论述。如果答题内容观点正确,思路开阔,论述清楚,可 酌情给予较高分数。 1099

2. 试述社会舆论 评价 重要 答题要点: (1)社会舆论监督是行政伦理监督的重要形式。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 有: 第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 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就行政管理活动中有关问题向有关行政机关提 出询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和批评。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听取,给予答复,不得借故推 臻、回避。这是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的-项具体措施,也是调动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的 有效途径。 第二,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申 诉、控告和检举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有效方式,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 的基本权利。通过这种强有力的监督,对于督促国家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具 有重要意义。 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 通过社会舆论的宣传、"曝光"等形式,可以充分弘扬正气,揭露腐败、渎职等行政道德失范行 为,从而较好地协助国家行政机关对照自身检查问题,可以对行政人员当中有可能做出错误行 政行为选择的人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有效地制约行政权力滥用。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阅卷教师参考。论述题不要求学生答卷文字与本答案完全一致,但要 求学生在答出基本要点的基础上展开论述。如果答题内容观点正确,思路开阔,论述清楚,可 酌情给予较高分数。 1099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