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总理,你在哪里 ○素能.50 O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 A.轰鸣(hong) 辛勤(xin) 森林(sen) B.篝火(gou) 足迹(j) 宿营(shd) C.心脏(zang) 外宾(bin) 辽阔(1iao) D.征途(zheng) 伐木(fa) 松涛(tāo)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你不见海舫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B.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C.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义…. D.你永远居住在太阳生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的生活常态,也检测出了商人 的 专家的 媒体的素养,医者的操守,民众的认知,以及干部的 A.水平 良知 能力和状态 B.良知 水平 能力和状态 C.能力和状态 良知 水平 D.能力和状态 水平 良知 4.文学常识填空。 《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作者是柯岩,本名冯恺现当代作家诗人。 O阅读理解 永远的怀念 一一写在周恩来同志120周年诞辰之际 荣启涵 鞠躬尽瘁勤政为民 他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 时时处处他首先考虑的都是国家和人民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轰.鸣(hōng) 辛.勤(xīn) 森.林(sēn) B.篝.火(gōu) 足迹.(jì) 宿.营(shù) C.心脏.(zàng) 外宾.(bīn) 辽.阔(liáo) D.征.途(zhēng) 伐.木(fá) 松涛.(tāo)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你不见海舫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B.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C.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义…… D.你永远居住在太阳生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2020 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的生活常态,也检测出了商人 的 ,专家的 ,媒体的素养,医者的操守,民众的认知,以及干部的 。 A.水平 良知 能力和状态 B.良知 水平 能力和状态 C.能力和状态 良知 水平 D.能力和状态 水平 良知 4.文学常识填空。 《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作者是柯岩,本名冯恺,现当代作家,诗人。 永远的怀念 ——写在周恩来同志 120 周年诞辰之际 荣启涵 鞠躬尽瘁 勤政为民 ——他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 时时处处,他首先考虑的都是国家和人民
1966年3月8日凌晨,地动山摇,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发生6.8级大地震。周恩来前往受 灾最严重的白家寨村,一边走一边不停握着群众的手说:“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受惊了、遭灾 了我来迟了。” 那天刮着强劲的西北风,正在讲话的周恩来发现群众都是迎风而坐马上说“起立就地 向后转坐下1” 刚开始大家还没明白,后来才发现周恩来让大家换了方向背风而坐,自己却绕过去迎着 风继续讲话。 在劳动人民中间,他强调:“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1958年6月,北京十三陵水库施工热火朝天。烈日当空,热风炙人,脚下沙砾晒得发烫。奋 战在工地现场的干军万马中,有一支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300多人的 队伍,带队的就是周恩来。 “我们来参加劳动,是为了改变一种风气造成一种风气。就是要创造出一种热爱劳动, 上下之间完全平等,大家互相协作和毫无隔阂的新风气。”周恩来亲切地说 他对人民关怀无微不至,对自己却是严格要求。 在他居住的中南海西花厅,出入院子有十几个台阶,每次上下车都需要从院里走出来很远 一段路。 秘书何谦想把这台阶拆掉方便周总理直接在院子里上下车。正在研究怎么实施的时候 被周总理果断制止·不准修。有这台阶,我上上也是一个锻炼嘛。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能把钱 花在我这里。 不让钱花在自己身上的共和国总理却在每一个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上,一丝不苟、兢兢 业业。 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他有个好习惯:凡是他起草或批阅的文件,在写完后,至 少要再看一遍才送出去。涉及人名、地名时,脱手前还要反复点数确保没有遗漏。 他常说我这里出去的东西,关系到人民的利益要报到中央不能马虎,不弄准确,怎么出 去! 经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周恩来念兹在兹。从1960年6月到1962年9月两 年四个月时间里周恩来有关粮食问题的谈话达115次。他亲自一张一张审阅粮食计划表精 心计算粮食的安排。仅现存的32张报表中,总理的笔迹就有994处… “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邓小平回答外国 记者提问时曾这样说。 “三更将眠五更起”,这是周恩来操劳的日常。 他真的精丸旺盛不知疲倦吗? 他真的不知过度消耗危害健康吗? 不不是
1966 年 3 月 8 日凌晨,地动山摇,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发生 6.8 级大地震。周恩来前往受 灾最严重的白家寨村,一边走一边不停握着群众的手说:“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受惊了、遭灾 了,我来迟了。” 那天刮着强劲的西北风,正在讲话的周恩来发现群众都是迎风而坐,马上说“起立!就地 向后转!坐下!” 刚开始大家还没明白,后来才发现,周恩来让大家换了方向背风而坐,自己却绕过去迎着 风继续讲话。 在劳动人民中间,他强调:“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1958 年 6 月,北京十三陵水库施工热火朝天。烈日当空,热风炙人,脚下沙砾晒得发烫。奋 战在工地现场的千军万马中,有一支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 300 多人的 队伍,带队的就是周恩来。 “我们来参加劳动,是为了改变一种风气,造成一种风气。就是要创造出一种热爱劳动, 上下之间完全平等,大家互相协作和毫无隔阂的新风气。”周恩来亲切地说。 他对人民关怀无微不至,对自己却是严格要求。 在他居住的中南海西花厅,出入院子有十几个台阶,每次上下车都需要从院里走出来很远 一段路。 秘书何谦想把这台阶拆掉,方便周总理直接在院子里上下车。正在研究怎么实施的时候, 被周总理果断制止:不准修。有这台阶,我上上也是一个锻炼嘛。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能把钱 花在我这里。 不让钱花在自己身上的共和国总理,却在每一个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上,一丝不苟、兢兢 业业。 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他有个好习惯:凡是他起草或批阅的文件,在写完后,至 少要再看一遍才送出去。涉及人名、地名时,脱手前还要反复点数确保没有遗漏。 他常说,我这里出去的东西,关系到人民的利益,要报到中央,不能马虎,不弄准确,怎么出 去! 经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周恩来念兹在兹。从 1960 年 6 月到 1962 年 9 月,两 年四个月时间里,周恩来有关粮食问题的谈话达 115 次。他亲自一张一张审阅粮食计划表,精 心计算粮食的安排。仅现存的 32 张报表中,总理的笔迹就有 994 处…… “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 12 小时,有时在 16 小时以上,一生如此。”邓小平回答外国 记者提问时曾这样说。 “三更将眠五更起”,这是周恩来操劳的日常。 他真的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吗? 他真的不知过度消耗危害健康吗? 不,不是
1966年5月,周恩来第三次到大庆视察工作时,忙碌了一整天后又听汇报、看油田模型和 技术革新展品直至凌晨两点十分。大家劝他早点休息,他却说:“我都快七十岁了,多给我点时 间,多为人民干些工作不好吗?” 一句“多为人民干些工作”一一道出了他夙夜在公的至纯心愿。 他常对身边人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果一个人能活七十岁,也不过两万多天。再不抓紧 时间,为人民工作的机会就更少了我们要和时间赛跑… 只言片语风范可鉴。 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抱病操劳国事他说:“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 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们的生活多改 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 有这样一张图片,让人过目难忘。 一一晚年的周恩来坐在沙发上,侧影憔悴瘦削,老年斑无声地暗示着他的年纪,唯有那深 邃目光洞彻时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一共产党人这句铮铮誓言,周恩来做到了极致。是春蚕到死 是蜡炬成灰是真正的鞠躬尽瘁。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提及周恩来的名字,仍能强烈地感觉到,他依然活在普通老百姓 的心中。 (选自2018年3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5.本文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概括出4件事即可) 答案:(示例(1)亲临邢台隆尧地震灾区,让群众背风而坐,自己却迎风讲话。 (2)在北京十三陵水库施工现场,烈日炎炎下带队参加劳动。 (3)为节省开支,反对改拆中南海西花厅院内的台阶。 (4)起草或批阅文件一丝不苟。 (⑤)经济困难时期关心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6)第三次到大庆视察工作时,工作到凌晨。 (T)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抱病操劳国事。 6.本文表现了周恩来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对人民关怀无微不至,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为 公鞠躬尽瘁,勤政为民。 7.文中画“心”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966 年 5 月,周恩来第三次到大庆视察工作时,忙碌了一整天后又听汇报、看油田模型和 技术革新展品直至凌晨两点十分。大家劝他早点休息,他却说:“我都快七十岁了,多给我点时 间,多为人民干些工作不好吗?” 一句“多为人民干些工作”——道出了他夙夜在公的至纯心愿。 他常对身边人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果一个人能活七十岁,也不过两万多天。再不抓紧 时间,为人民工作的机会就更少了,我们要和时间赛跑…… 只言片语,风范可鉴。 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抱病操劳国事,他说:“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 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们的生活多改 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 有这样一张图片,让人过目难忘。 ——晚年的周恩来坐在沙发上,侧影憔悴瘦削,老年斑无声地暗示着他的年纪,唯有那深 邃目光洞彻时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这句铮铮誓言,周恩来做到了极致。是春蚕到死, 是蜡炬成灰,是真正的鞠躬尽瘁。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提及周恩来的名字,仍能强烈地感觉到,他依然活在普通老百姓 的心中。 (选自 2018 年 3 月 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5.本文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概括出 4 件事即可) 答案:(示例)(1)亲临邢台隆尧地震灾区,让群众背风而坐,自己却迎风讲话。 (2)在北京十三陵水库施工现场,烈日炎炎下带队参加劳动。 (3)为节省开支,反对改拆中南海西花厅院内的台阶。 (4)起草或批阅文件一丝不苟。 (5)经济困难时期关心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6)第三次到大庆视察工作时,工作到凌晨。 (7)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抱病操劳国事。 6.本文表现了周恩来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对人民关怀无微不至,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为 公;鞠躬尽瘁,勤政为民。 7.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突出表现周恩来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不顾自身健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并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写 总理夜以继日操劳国事的事迹。 8.本文结尾处画“”的句子说明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这与《周总理,你在哪里》 中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默写出这些诗句。 答案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或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一一在一 起,在一起,/在一起… 。表达应用 9.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其 作用是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整齐之美。请 你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请将下面一句话扩写,使之更生动感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60字左右) 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去开垦、改造、播种。 答案(示例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汗水去开垦它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 用我的诚心去改造它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智慧去播种它。 (2)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另写两组句子。(句式、字数与例句基本一致)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深沉像鲜血的凝固,让人肃穆。 答案:(示例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爽。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像朝 阳的初升,让人神往
答案: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突出表现周恩来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不顾自身健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并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写 总理夜以继日操劳国事的事迹。 8.本文结尾处画“ ”的句子说明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这与《周总理,你在哪里》 中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默写出这些诗句。 答案: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或: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 起,在一起,/在一起……) 9.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其 作用是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整齐之美。请 你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请将下面一句话扩写,使之更生动感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60 字左右) 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去开垦、改造、播种。 答案:(示例)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汗水去开垦它;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 用我的诚心去改造它;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智慧去播种它。 (2)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另写两组句子。(句式、字数与例句基本一致)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深沉,像鲜血的凝固,让人肃穆。 答案:(示例)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爽。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像朝 阳的初升,让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