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 心脏舒缩活动节律或频率异常即为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s) 窦性过缓 阿托品 缓慢型 传导阻滞 异丙肾上腺素 心律失常 房性心动过快 早搏 快速型 过速 室性心动过快 颤动
抗心律失常药 心脏舒缩活动节律或频率异常即为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s) 心律失常 缓慢型 快速型 窦性过缓 传导阻滞 房性心动过快 室性心动过快 阿托品 异丙肾上腺素 早搏 过速 颤动
正常自律 自律 ,4期除极速度 机制改变 →细胞 RP一阈电位 冲动形成异常 异常自律 非自律细胞 机制形成 (RP<-60mV) 心律失 常的发 单纯传导障碍 (减慢、阻滞) 生机制 冲动传导异常 单次折返(早搏) 折返激动 连续折返(心动过速) 并行心律
自律 细胞 4期除极速度 RP-阈电位 正常自律 机制改变 异常自律 机制形成 非自律细胞 (RP<-60mV) 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 并行心律 心律失 常的发 生机制 单纯传导障碍(减慢、阻滞) 折返激动 连续折返(心动过速) 单次折返(早搏)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分类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一)纠正异常自律活动。 (二)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三)纠正单纯性传导障碍。 (四)改变动作电位时程(APD) 和有效不应期(ERP)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分类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一)纠正异常自律活动。 (二)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三)纠正单纯性传导障碍。 (四)改变动作电位时程(APD) 和有效不应期(ERP)
抗心律失常药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一)第工类---钠通道阻滞药 又分为Ia、Ib和I三个亚型。 I类药物 (1)适度阻滞钠通道延长复极过程 (2)多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3)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抗心律失常药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一)第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又分为Ⅰa、Ⅰb和 Ⅰc三个亚型。 Ⅰa类药物 (1)适度阻滞钠通道------延长复极过程 (2)多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3)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抗心律失常药 I类药物 (1)轻度阻滞钠通道缩短复极过程 (2)多属窄谱抗心律失常药 (3)主治室性心律失常 (4)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 是洋地黄 类药物中毒引 起心律失常的 首选药
抗心律失常药 Ⅰb类药物 (1)轻度阻滞钠通道-----缩短复极过程 (2)多属窄谱抗心律失常药 (3)主治室性心律失常 (4)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 是洋地黄 类药物中毒引 起心律失常的 首选药
抗心律失常药 I类药物 (1)明显阻滞钠通道-对复极过程影响不明显。 (2) 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消除室性早搏效果好。 (3)有较明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4)药物:普罗帕酮、氟卡尼等
抗心律失常药 Ⅰc类药物 (1)明显阻滞钠通道-----对复极过程影响不明显。 (2) 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消除室性早搏效果好。 (3)有较明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4)药物:普罗帕酮、氟卡尼等
抗心律失常药 (二)第Ⅱ类--B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机制:阻断心脏B1受体,对抗交感神经和 儿茶酚胺对心脏的作用。 (2)主治:房室结折返形成的心律失常或与交 感神经功能增强有关的心律失常。 (3)药物: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多洛尔等
抗心律失常药 (二)第Ⅱ类------ß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机制:阻断心脏ß1受体,对抗交感神经和 儿茶酚胺对心脏的作用。 (2)主治:房室结折返形成的心律失常或与交 感神经功能增强有关的心律失常。 (3)药物: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多洛尔等
抗心律失常药 (三)第Ⅲ类-一--延长APD和ERP的药物 (1)机制:减少K+外流,延长APD和ERP。 (2)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3)主治:预激综合征。 (4)药物:胺碘酮、溴苄铵、索他洛尔等
抗心律失常药 (三)笫Ⅲ类-----延长APD和ERP的药物 (1)机制:减少K +外流 ,延长APD和ERP 。 (2)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3)主治:预激综合征。 (4)药物:胺碘酮、溴苄铵、索他洛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