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五号黑体):TAAA1021(五号宋体)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授课对象:播音主持专业 开课学期:3 分:2学分 主讲教师:王素芳 陈: 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电视文化为研究对象,对电视文化的内部和外部要素进行原理考察,探索中国 电视文化发展规律,讲述 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文化理论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电视文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电视技术的物理特性 而导致的电视传播特点:了解各种电视文化理论流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学会正 确认知各种电视文化现象。 总课时:3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 电视文化的内涵和及其普遍联系 (2课时) 为“形象文化”的电视文化 4作为“消费文化”的电视文化 二、电视文化与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的关系 1.如何评价大众文化? 2申视文化的通俗性 3.电视文化的大众栏 三、电视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1当代文化的属 当代文化的主体是电视文化 思考愿 电视文化的因素有哪些?(五号宋体 第二章西方的电视文化研究(6课时)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传统 1.法兰克福学派概说 2.文化工业 3意识形态的言说 二、英国文化研究派的传统 1文化 英国的特殊背系 受众研究 克的华大成理论 三、北美学术圈的研究传纷
《电视文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五号黑体):TAAA1021(五号宋体)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授课对象:播音主持专业 开课学期:3 学 分:2学分 主讲教师:王素芳 指定教材: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电视文化为研究对象,对电视文化的内部和外部要素进行原理考察,探索中国 电视文化发展规律,讲述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文化理论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电视文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电视技术的物理特性 而导致的电视传播特点;了解各种电视文化理论流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学会正 确认知各种电视文化现象。 总课时:3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电视文化的内涵和及其普遍联系 (2课时) 一、 电视文化的内涵 1.电视的全息化传递 2.冷媒介与热媒介 3.作为“形象文化”的电视文化 4.作为“消费文化”的电视文化 二、电视文化与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的关系 1.如何评价大众文化? 2.电视文化的通俗性 3.电视文化的大众性 三、电视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1.当代文化的属性 2.当代文化的主体是电视文化 思考题: 1、制约电视文化的因素有哪些?(五号宋体) 2、大众文化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3.电视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西方的电视文化研究 (6课时)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传统 1. 法兰克福学派概说 2.文化工业 3.意识形态的言说 二、英国文化研究派的传统 1.文化研究的缘起 2.文化研究诞生在英国的特殊背景 3. 霍尔与电视阅读理论 4. 莫尔利与批判的受众研究 5. 费斯克的集大成理论 三、北美学术圈的研究传统
1.格伯纳的培养理论 2.格伯纳的文化指标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 3.培养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思考题: 诞生在英国 之、高送克西花究等聚的尘泰物和老观点、● 第三章当代电视文化理论与思潮 (8课时) 、细尔都的意识形态批评与结构主义电视文化理论 1,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主体建构 2.结构主义电视文化理论 一、葛兰西“霜权理论”与申视意识形态宰制诊 1.意识形态理论概说 2.三四 与电视意识形态 三、霍尔“电视文本意义解读理论”与费斯克“多元释义论” 文化研究 传 约.费斯克大众崇拜的祭师 四、后现代主义电视文化理论 L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梳刊 2波德里亚的暴风过 3.女性主义电视研 4.后殖民主义的挑战 五、经验学派的电视研究及其相关理论 思考题: 试举例说明,意识形态霸权对电视文化的干预和影响 2、探讨中国电视文化中的后现代主 3、简述主要电视文化思潮的背景、代表观点与影响 第四章电视文化与社会环境(3课时) 一、电视文化与政治环境 1政治环境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2政治题材的内容是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及其政治功能 电视义 文化的 化的影响 三、政治、经济文化与电视文化:他律与自律的交 思考题: 1、试举例分析政治因素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2、如何看待市场机制对电视文化的制约和影? 第五章 电视文化与媒介环境(4课时) 一、报刊与电视文化
1. 格伯纳的培养理论 2. 格伯纳的文化指标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 3.培养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思考题: 1、文化研究为何诞生在英国? 2、简述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 3、简述北美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三章 当代电视文化理论与思潮 (8课时) 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批评与结构主义电视文化理论 1.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主体建构 2.结构主义电视文化理论 二、葛兰西“霸权理论”与电视意识形态宰制论 1.意识形态理论概说 2.葛兰西:“文化霸权”与电视意识形态 三、霍尔“电视文本意义解读理论”与费斯克“多元释义论” 1.文化研究的缘起 2.雷蒙德.威廉斯:电视文化的技术性 3. 斯图亚特.霍尔:传者本体的转向 4.莫利与民族志观众研究 5.约翰.费斯克:大众崇拜的祭师 四、后现代主义电视文化理论 1.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梳理 2.波德里亚的暴风雪 3.女性主义电视研究 4.后殖民主义的挑战 五、经验学派的电视研究及其相关理论 1.效果研究:经验学派的研究范式 2.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 3.小结 思考题: 1、试举例说明,意识形态霸权对电视文化的干预和影响? 2、探讨中国电视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症候。 3、简述主要电视文化思潮的背景、代表观点与影响。 第四章 电视文化与社会环境(3课时) 一、电视文化与政治环境 1.政治环境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2.政治题材的内容是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及其政治功能 二、电视文化与经济环境 1.经济环境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2.电视文化的经济功能 三、政治、经济文化与电视文化:他律与自律的交融 思考题: 1、试举例分析政治因素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2、如何看待市场机制对电视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第五章 电视文化与媒介环境 (4课时) 一、报刊与电视文化
1.二者的媒介特点与社会存在价值分析 2.激烈的竞争与积极的借鉴 二、电影与电视文化 者的媒介特点及社会存在价值之比较 2.激烈的竞争与积极的借鉴 三、广播与电视文化 1.二者的媒介个特点及社会存在价值之比较 2.激烈的竞争与积极的借鉴 四、网络与电视文化 1.二者的媒介特点及社会存在价值之比较 2,申视与网络的竟争 3.电视对网络文化的促进 4.网络对电视文化的促进 思考趣: 1、申影与由视的传播特性差异分折 2、网络文化与电视文化之间的关系, 3、如何看待多屏传播这种新现象? 第六章电视文化与消费主义(3课时) 一、消费社 伦梳理 2.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 3.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 二、电视文化对消费社会的建构 ,电视文化直接参 商品“意义”的生产 2.电视文化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信息来引导消费 3.传递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三、消费社会语境中的电视文化 1.电视文化功能的转变和娱乐化趋势 2.电视文化的二重属性和产业化趋势 电视文化受众身份的二元性:从观众到消费者 思考题 电视文化如何应对“三俗”顿向 2、电理解酒费主义影明下意识形态的植入现象 第七章新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历史记忆与主流价值观(3课时) 英雄传奇”的谱系与改写 二、“历史与冷战记忆”的缝合与和解 三、“社会伤口”的遮蔽与呈现 四、无法清除的“怪味”与精神治疗 批判知识分子的位置 思考感 记忆重构的意义和缘由何在 上通出家文化
1.二者的媒介特点与社会存在价值分析 2.激烈的竞争与积极的借鉴 二、电影与电视文化 1.二者的媒介特点及社会存在价值之比较 2.激烈的竞争与积极的借鉴 三、广播与电视文化 1.二者的媒介特点及社会存在价值之比较 2.激烈的竞争与积极的借鉴 四、网络与电视文化 1.二者的媒介特点及社会存在价值之比较 2.电视与网络的竞争 3.电视对网络文化的促进 4.网络对电视文化的促进 思考题: 1、电影与电视的传播特性差异分析。 2、网络文化与电视文化之间的关系。 3、如何看待多屏传播这种新现象? 第六章 电视文化与消费主义(3课时) 一、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 1.消费社会的理论梳理 2.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 3.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 二、电视文化对消费社会的建构 1.电视文化直接参与商品“意义”的生产 2.电视文化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信息来引导消费 3.传递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三、消费社会语境中的电视文化 1.电视文化功能的转变和娱乐化趋势 2.电视文化的二重属性和产业化趋势 3.电视文化受众身份的二元性:从观众到消费者 思考题: 1、分析消费语境下电视文化如何应对“三俗”倾向? 2、电视产业化的发展流程。 3、如何理解消费主义影响下意识形态的软植入现象? 第七章 新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历史记忆与主流价值观(3课时) 一、“英雄传奇”的谱系与改写 二、“历史与冷战记忆”的缝合与和解 三、“社会伤口”的遮蔽与呈现 四、无法清除的“怪味”与精神治疗 五、批判知识分子的位置 思考题: 1、抗战记忆重构的意义和缘由何在? 2、如何看待当下流行的主流大片爆热的现象? 3、试举例说明主旋律影视剧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消费文化逻辑?
第八章谦战题材影视剧:后冷战改写与文化征候(3课时) 跨越冷 会战的谍战 ”到“兄/长” 三、《潜伏》:忠诚、背叛与被杀死的“信仰 四、《渗透》与谍战剧的新功能 五《北平无战事》与民用中观 思考题: 1、谍战刚在新世纪前后有哪些改变?(五号宋体) 2、试举例分析谍战片的盛行与国内外政治局势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工人题材彩视剧:后工业时代与两种工人故事(2课时) 着外来妹 后工业社会的浮现 二、从 到社会底层:“农民工 ”形象的变迁 三、《大工匠》与“工人阶级”的文化乡愁 四、“视而不见”的主体 思考思: 1、试举例分析工业题材影视剧的叙事模式。 2、工业题材影视剧的发展与当代工业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谈谈《大江大河》与《人世间》之间的差异? 第十章现实题材影视剧:家庭伦理与文化怀旧(2课时) 产业转型与“限娱令”的市场效应 、 当代家庭伦理剧的文化功食 “怀旧剧”的文化想象与“80年代”的浮现 四、《乡村爱情》系列剧中的农村想象 五.、《老农民》为何看起来如此“老 思考题: 1、简述中国通俗剧的伦理叙事传统。 2、如何看待《乡村爱情》系列剧的流行与衰落? 3、简述高满堂编剧的现实主义艺术特性。 参考书目: 1.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 2.陈默:《电视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4.崔文华:《全能语言的文化时代一电视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5.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Nicholas Abercrombie):《电视与社会》,张永喜等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英]安德鲁·古德温、加里惠内尔:《电视的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7.戴维·莫尔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新华出版社,2005年1月:
第八章 谍战题材影视剧:后冷战改写与文化征候(3课时) 一、跨越冷战、后冷战的谍战片 二、谍战剧的演变:从“女特务”到“兄/长” 三、《潜伏》:忠诚、背叛与被杀死的“信仰” 四、《渗透》与谍战剧的新功能 五、《北平无战事》与民国史观 思考题: 1、谍战剧在新世纪前后有哪些改变?(五号宋体) 2、试举例分析谍战片的盛行与国内外政治局势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工人题材影视剧:后工业时代与两种工人故事(2课时) 一、他者的“魅影”与后工业社会的浮现 二、从“外来妹”到社会底层:“农民工”形象的变迁 三、《大工匠》与“工人阶级”的文化乡愁 四、“视而不见”的主体 思考题: 1、试举例分析工业题材影视剧的叙事模式。 2、工业题材影视剧的发展与当代工业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谈谈《大江大河》与《人世间》之间的差异? 第十章 现实题材影视剧:家庭伦理与文化怀旧(2课时) 一、产业转型与“限娱令”的市场效应 二、当代家庭伦理剧的文化功能 三、“怀旧剧”的文化想象与“80年代”的浮现 四、《乡村爱情》系列剧中的农村想象 五、《老农民》为何看起来如此“老” 思考题: 1、简述中国通俗剧的伦理叙事传统。 2、如何看待《乡村爱情》系列剧的流行与衰落? 3、简述高满堂编剧的现实主义艺术特性。 参考书目: 1. 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 2. 陈默:《电视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3.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年 ; 4.崔文华:《全能语言的文化时代—电视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 5.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Nicholas Abercrombie):《电视与社会》,张永喜等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6.[英]安德鲁·古德温、加里·惠内尔:《电视的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7.戴维·莫尔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新华出版社,2005 年 1 月;
8.Arthur Asa Berger:《媒介分析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9.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电视文化》,商务印书馆,2005: 10.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马杰伟:《电视文化理论》,台湾扬智文化文化事业股份公司,1998年: 12.王逢振等编译:《电视与权力》,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执笔人:王素芳 2022年2月25日
8.Arthur Asa Berger:《媒介分析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 9.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电视文化》,商务印书馆 ,2005; 10.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马杰伟:《电视文化理论》,台湾扬智文化文化事业股份公司,1998 年; 12.王逢振等编译:《电视与权力》,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执笔人:王素芳 2022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