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传播与APP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四号黑体) 英文名称 Mobile Interconnection 课程代码 NENM1019 Propagation APP Application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 传媒学院大三(上)学生 学分 3 学时 54 主讲教师 张可 修订日期 2023年8月6日 指定教材 自编 二、课程目标(四号黑体) (一)总体目标:(小四号黑体) 基于传播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跨学科理论,结合数字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 特点现象和热门案例,理解移动互联媒体设计、运用、推广 不同阶段的策略方式,探究新婚 休应用(APP)受众的周求和态度,掌握测量受众使用新媒体应用行为意向的方法,阐释新 媒体技术和应用的传播效果。 (二)课程目标:(小四号黑体) 课程目标1:了解移动互联传潘热点现象 1.1了解数字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新现象、新热点,结合案例,分析新媒体应 用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基于,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2结合传播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从微观受众的角度,讨论 移动互联媒体设计、运用、推广不同阶段的策略方式。 课程目标2:学习受众效果研究相关理论 2.1围绕受众的媒介技术采纳行为,学习包括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 受模型、期望确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在内的信息技术接受相关理论: 2.2结合所学理论中的相关变量, 了解变量间的相互关联和因果关系,并独立选定研 究话题,梳理文献,提出研究假设,枸建研究概念模型
《移动互联传播与 APP 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四号黑体) 英文名称 Mobile Interconnection Propagation & APP Application 课程代码 NENM1019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 传媒学院大三(上)学生 学 分 3 学 时 54 主讲教师 张可 修订日期 2023 年 8 月 6 日 指定教材 自编 二、课程目标(四号黑体) (一)总体目标:(小四号黑体) 基于传播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跨学科理论,结合数字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 特点现象和热门案例,理解移动互联媒体设计、运用、推广不同阶段的策略方式,探究新媒 体应用(APP)受众的需求和态度,掌握测量受众使用新媒体应用行为意向的方法,阐释新 媒体技术和应用的传播效果。 (二)课程目标:(小四号黑体) 课程目标 1:了解移动互联传播热点现象 1.1 了解数字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新现象、新热点,结合案例,分析新媒体应 用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基于,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2 结合传播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从微观受众的角度,讨论 移动互联媒体设计、运用、推广不同阶段的策略方式。 课程目标 2:学习受众效果研究相关理论 2.1 围绕受众的媒介技术采纳行为,学习包括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 受模型、期望确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在内的信息技术接受相关理论; 2.2 结合所学理论中的相关变量,了解变量间的相互关联和因果关系,并独立选定研 究话题,梳理文献,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概念模型
课程目标3:掌提基础的定量研究方法 3.1.学习实证研究相关方法,围绕定量研究,掌握通过问卷调研测量用户对新媒体应 用认知、采纳和使用的手段和过程: 3.2.学习使用SPSS软件,熟练掌握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T-test、下 tst、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调节效应检验等基础统计学分析操作。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1.1 第一部分: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利 初步掌握基础人文科学 课程目标】 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设计、运 与社会料学的知识 1.2 营、推广 2.1 课程目标2 第二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 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 2.2 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3.1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 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 3.2 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 (具体描述各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实验课程可按实验模块描述) 1.教学目标 了解移动互联传播热点现象、学习受众效果研究相关理论、掌握基础的定量研究方法。 2.教学内容 2.1基于传播学相关理论,结合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现象或案例,了解蝶介受 众的需求和态度,阐释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传播效果。 22学习实证研究的相关概念,掌握通过问卷调研测量用户对新媒体应用认知、采纳和 使用的方法,熟练运用SPSS进行基础统计学操作。 3.教学重难点 对受众效果和媒介技术接受的分析、建立起理解受众态采纳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态 度(意向)的学理视角
课程目标 3:掌握基础的定量研究方法 3. 1. 学习实证研究相关方法,围绕定量研究,掌握通过问卷调研测量用户对新媒体应 用认知、采纳和使用的手段和过程; 3. 2. 学习使用 SPSS 软件,熟练掌握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T-test、Ftest、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调节效应检验等基础统计学分析操作。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1.1 第一部分: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 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设计、运 营、推广 初步掌握基础人文科学 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1.2 课程目标 2 2.1 第二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 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2 课程目标 3 3.1 第三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 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 基本方法 3.2 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 (具体描述各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实验课程可按实验模块描述) 1. 教学目标 了解移动互联传播热点现象、学习受众效果研究相关理论、掌握基础的定量研究方法。 2. 教学内容 2.1 基于传播学相关理论,结合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传播的现象或案例,了解媒介受 众的需求和态度,阐释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传播效果。 2.2 学习实证研究的相关概念,掌握通过问卷调研测量用户对新媒体应用认知、采纳和 使用的方法,熟练运用 SPSS 进行基础统计学操作。 3. 教学重难点 对受众效果和媒介技术接受的分析、建立起理解受众态采纳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态 度(意向)的学理视角
4.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操法、讨论法 四、学时分配(四号黑体) 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五号宋体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 3 第二章 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 12 第三章 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设计、运营、推 9 第四章 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15 第五章 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15 五、教学进度(四号黑体) 表3:敦学进度表(五号宋体) 作业 周次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 备 时数 及 注 移动互联传播时代受众的 讲化,受众3.0时代的媒体 绪论:移动互联传播 经营樟式,粉丝(消费者/ 发展现状 用户)经济,新媒体应用技 术进展 第一部分: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设计、运营、推广 社交媒体(应用)的 社交媒体应用的分类特征 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交媒体应用的开发现状 社交媒体应用的衡量指标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实操法、讨论法 四、学时分配(四号黑体) 表 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五号宋体)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 3 第二章 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 12 第三章 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设计、运营、推广 9 第四章 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15 第五章 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15 五、教学进度(四号黑体) 表 3:教学进度表(五号宋体)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 时数 作业 及要 求 备 注 1 绪论:移动互联传播 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传播时代受众的 进化,受众 3.0 时代的媒体 经营模式,粉丝(消费者/ 用户)经济,新媒体应用技 术进展 3 第一部分:移动互联传播发展现状和新媒体应用的用户探析、设计、运营、推广 2 社交媒体(应用)的 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交媒体应用的分类特征, 社交媒体应用的开发现状, 社交媒体应用的衡量指标, 3
社交媒体应用的发展趋势 陌生人社交媒体应用运营 国内拍照类APP市场的发 展趋势,结合传播学理论 (5围理论、“镜中我”理 拍照美图类APP的 论、拟剧理论)分析拍照类 3 传播模式和营销策略 APP传播模式、传播效果、 3 用户心理,自拍社交的表现 与特点,自拍文化的负面影 ,自拍美图类APP发展策 略 短视领类媒体应用的开发 类别、 功能及用户特点, 短视频类媒体应用 意力模式下的短视频用月 用户探析 分析,互动仪式模式下的短 视频用户分析,准社会交往 模式下的短视频用户分析 运动健身APp用户分析,心 云动肆身类App 受众使用分析 3 情感化设计的内通,情感化 6 情感化设计在APP中 设计与消费者研究,情感化 的应用 设计在旅游APP中的应用 3 情感化设计在购物APP中 的应用 APP广告涵义,APP广告形 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 7 广告投放和推广策略 式,广告效果测量指标, 3 屏广告特点,竖屏广告推) 法则,APP款性营销推厂 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 ADp坛营推广四阶段:拉符 8 广告投放和推广策略 阶段,留存阶段,促活阶段 3 营收阶段 第二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社交媒体时代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背景 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3 及模型,社交媒介中“使用
社交媒体应用的发展趋势, 陌生人社交媒体应用运营 3 拍照美图类 APP 的 传播模式和营销策略 国内拍照类 APP 市场的发 展趋势,结合传播学理论 (5W 理论、“镜中我”理 论、拟剧理论)分析拍照类 APP 传播模式、传播效果、 用户心理,自拍社交的表现 与特点,自拍文化的负面影 响,自拍美图类 APP 发展策 略 3 4 短视频类媒体应用 用户探析 短视频类媒体应用的开发 类别、功能及用户特点,注 意力模式下的短视频用户 分析,互动仪式模式下的短 视频用户分析,准社会交往 模式下的短视频用户分析 3 5 运动健身类 APP 受众使用分析 运动健身 APP 用户分析,心 流理论与运动健身 APP 使 用,运动健身 APP 盈利模式 3 6 情感化设计在 APP 中 的应用 情感化设计的内涵,情感化 设计与消费者研究,情感化 设计在旅游 APP 中的应用, 情感化设计在购物 APP 中 的应用 3 7 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 广告投放和推广策略 (一) APP 广告涵义,APP 广告形 式,广告效果测量指标,竖 屏广告特点,竖屏广告推广 法则,APP 软性营销推广 3 8 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 广告投放和推广策略 (二) APP 运营推广四阶段:拉新 阶段,留存阶段,促活阶段, 营收阶段 3 第二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效果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 9 社交媒体时代 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背景 及模型,社交媒介中“使用 3
与满足”理论的变化,社交 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 的体现,社交媒体时代受 的选择机制 消费者态度的定义、成分 消费者态度相关概念 功能 10 、层次:消费者态度的 和测量标准 测量标准、调查问卷的基 3 构成 创新扩散理论,EEP应用对 受众态度及行为意向 11 理论与模型(一) 应创新扩散理论的案例分 3 析 受众态度及使用意向 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 12 理论与模型(二) 论,技术接受模型 受众态度及使用意向 期望确认理论,社会认知理 理论与模型(三) 论,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 第三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受众效果测量实证研 传播学常用的受众效果测 量实证研究方法的概念、 3 究方法介绍 种类、特性、操作过程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SPPS基础入门、定义变 操作(一) 量、变量计算、信效度分 析、描述性统计、 16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 操作(二) 析、卡方检验 3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 操作(三)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中介效应检验、调节效应 3 操作(四) 检验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四号黑体)
与满足”理论的变化,社交 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 的体现,社交媒体时代受众 的选择机制 10 消费者态度相关概念 和测量标准 消费者态度的定义、成分、 功能、层次;消费者态度的 测量标准、调查问卷的基本 构成 3 11 受众态度及行为意向 理论与模型(一) 创新扩散理论,KEEP应用对 应创新扩散理论的案例分 析 3 12 受众态度及使用意向 理论与模型(二) 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 论,技术接受模型 3 13 受众态度及使用意向 理论与模型(三) 期望确认理论,社会认知理 论,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 3 第三部分: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受众使用的态度和意向测量 14 受众效果测量实证研 究方法介绍 传播学常用的受众效果测 量实证研究方法的概念、 种类、特性、操作过程 3 15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操作(一) SPPS 基础入门、定义变 量、变量计算、信效度分 析、描述性统计、 3 16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操作(二)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 析、卡方检验 3 17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操作(三) 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 3 18 受众效果测量统计学 操作(四) 中介效应检验、调节效应 检验 3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四号黑体)
1.景义新、沈静,《移动化生存:移动互联网与新闻传播变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23年版。 2.黄传武,《新媒体概论(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3.刘颗,《新媒体融合发展新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4.彭兰,《新媒体用户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5。凯茜·巴克斯特著,王兰、杨雪、苏寅译,《E系列丛书用户至上:用户研究 方法与实践(原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 七、教学方法(四号黑体) 1.讲授法:课堂集中讲授相关理论知识点。 2.讨论法:以学生在研究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答疑的形式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法:围绕当下成功的被受众广泛接纳和使用的APP应用案例,结合所教授 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 阐释和讲解 4.实操法:通过讲授受众接纳和使用P叩应用的态度和意向的实证调研步骤和数据分 析操作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移动互联传播时代P叩应用的理解。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四号黑体)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 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日标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对热点现象的理解 期中作业 课程目标2 对理论概念的掌握 期末作业 课程目标3 对研究过程的执行 汇报展示 (二)评定方法(小四号黑体) 1.评定方法(五号宋体) (一)期中作业(个人作业):40% (1)内容要求:任选一个理论视角,探讨移动互联传播时代,新媒体技术(尤其 是APP应用)对社会发展变迁(如,交往模式、信总传播、社会组织形态、社会信任、社
1. 景义新、沈静,《移动化生存:移动互联网与新闻传播变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23 年版。 2. 黄传武,《新媒体概论(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 年版。 3. 刘颖,《新媒体融合发展新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23 年版。 4. 彭兰,《新媒体用户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年版。 5. 凯茜·巴克斯特著,王兰、杨雪、苏寅译,《UI/UE 系列丛书 用户至上:用户研究 方法与实践(原书第 2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年版。 七、教学方法 (四号黑体) 1.讲授法:课堂集中讲授相关理论知识点。 2.讨论法:以学生在研究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答疑的形式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 3. 案例教学法:围绕当下成功的被受众广泛接纳和使用的 APP 应用案例,结合所教授 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阐释和讲解。 4. 实操法:通过讲授受众接纳和使用 APP 应用的态度和意向的实证调研步骤和数据分 析操作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移动互联传播时代 APP 应用的理解。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四号黑体)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小四号黑体) 表 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对热点现象的理解 期中作业 课程目标 2 对理论概念的掌握 期末作业 课程目标 3 对研究过程的执行 汇报展示 (二)评定方法 (小四号黑体) 1.评定方法 (五号宋体) (一)期中作业(个人作业):40% (1) 内容要求:任选一个理论视角,探讨移动互联传播时代,新媒体技术(尤其 是 APP 应用)对社会发展变迁(如,交往模式、信息传播、社会组织形态、社会信任、社
会治理、数字文化)或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如,自我概念、主体性、价值信念、个体福 祉)所产生的影响。 (2) 格式要求:字数不少于3000字。有封面,封面写明课程名称、授课老师、姓 名、年级专业、学号、成绩栏。论文标题宋体四号字,正文宋体五号字,英文Times New Roman,有注释和参考文献。 (3)查重要求:查重率不超过10%。如有原文摘抄某一一段文字,必须用双引号 “”标明摘抄文字,并注明文献出处。提交作业的同时,附查重报告 (4) 提交方式与截止时间:电子版,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收齐后统一交给老师。 (二)期末作业(小组作业):40% (1)内容要求:结合课堂上讲授的受众新媒体技术采纳的理论和受众效果研究的 相关理论,选择移动互联传播领域的任一话题,构建研究模型,并通过受众问卷调研,运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受众对不同新媒体应用的接纳态度和使用意愿 (2)格式要求:字数不少于8000字。有封面,封面写明课程名称、授课老师、姓 名、年级专业、学号、成绩栏。论文标题宋体四号字,正文宋体五号字,英文Times New Roman,有注释和参考文献。 (3) 查重要求:查重率不超过10%,如有原文摘抄某一段文字,必须用双引号 “”标明摘抄文字,并注明文献出处。提交作业的同时,附查重报告。 (4)提交方式与截止时间:电子版,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收齐后统一交给老师。 (三)汇报展示(小组作业):20% (1) 内容要求:将小组期末论文 中的重点(包括研究模型、研究方法、数据分 析、研究讨论),以PPT展示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2)提交方式与截止时间:电子版,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收齐后统一交给老师。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五号宋体) 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五号宋体} 考核占比 课程目标 汇报展示 期中 期末 总评达成度 课程目标1 20% 总评成绩(100%)=期中成 课程目标2 10% 20% 20% 绩(40%)+期末成锁(40%》 +汇报展示成绩(20%)+ 课程目标3 10% 20% (三)评分标准 (小四号黑体》
会治理、数字文化)或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如,自我概念、主体性、价值信念、个体福 祉)所产生的影响。 (2) 格式要求:字数不少于 3000 字。有封面,封面写明课程名称、授课老师、姓 名、年级专业、学号、成绩栏。论文标题宋体四号字,正文宋体五号字,英文 Times New Roman,有注释和参考文献。 (3) 查重要求:查重率不超过 10%,如有原文摘抄某一段文字,必须用双引号 “”标明摘抄文字,并注明文献出处。提交作业的同时,附查重报告。 (4) 提交方式与截止时间:电子版,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收齐后统一交给老师。 (二)期末作业(小组作业):40% (1) 内容要求:结合课堂上讲授的受众新媒体技术采纳的理论和受众效果研究的 相关理论,选择移动互联传播领域的任一话题,构建研究模型,并通过受众问卷调研,运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受众对不同新媒体应用的接纳态度和使用意愿。 (2) 格式要求:字数不少于 8000 字。有封面,封面写明课程名称、授课老师、姓 名、年级专业、学号、成绩栏。论文标题宋体四号字,正文宋体五号字,英文 Times New Roman,有注释和参考文献。 (3) 查重要求:查重率不超过 10%,如有原文摘抄某一段文字,必须用双引号 “”标明摘抄文字,并注明文献出处。提交作业的同时,附查重报告。 (4) 提交方式与截止时间:电子版,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收齐后统一交给老师。 (三)汇报展示(小组作业):20% (1) 内容要求:将小组期末论文中的重点(包括研究模型、研究方法、数据分 析、研究讨论),以 PPT 展示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2) 提交方式与截止时间:电子版,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收齐后统一交给老师。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五号宋体) 表 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五号宋体) 考核占比 课程目标 汇报展示 期中 期末 总评达成度 课程目标 1 20% 总评成绩(100%)= 期中成 绩(40%)+期末成绩(40%) +汇报展示成绩(20%)+ 课程目标 2 10% 20% 20% 课程目标 3 10% 20% (三)评分标准 (小四号黑体)
评分标准 课程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目标 型 袋 合格 不合格 A B D 对课程内容把握非 对课程内容把握较 对课程内容把握对课程内容把握没有研究对象, 常准确,结构完整 为准确,并结合文 不准确研究对魚 右明错误。研结有亚 思路清晰, 引用有 本进行阐释。但研 不清晰 结构 究对象不清晰 思路不清 课程 注释。有理论视角 究对象范畴不明 整,语言规范。观 结构有缺陷,恩 或者语言不规 目标1 观点深刻,体现目 有泛泛而谈之嫌。 点平平。注释及引 路不清晰或者语 范。没有观点。注 己的独立更考和月 结构完教,有白已口 用符合规范。 言不趣范。观点释及引用不合 解。注释和参考文 的观占。注释和 不明确。注释及规范,或涉嫌抄 献符合规范 考文献符合规范 引用符合规范 袭。 对课程内容把握非 对课程内容把握较 对课程内容把握 对课程内容把握 没有研究对象 常准确,结构完整 为准确,并结合 不准确,研究对象有明显错误,研结构有严重缺 思路清晰,引用者 本排行阁轻。但研 不清晰,结构 究对骏不清晰 路,思路不清 课程 注释。有理论视角 究对象范畴不明, 整,语言规范。 结构有缺陷, 用 或者语言不规 目标2 观点深刻, 体现自 有泛泛而谈之嫌 点平平。注释及引 路不清晰或者语 范。没有观点。 己的独立思考和见 结构完整,有自 用符合规范。 言不规范。观点 释及引用不符合 解。注释和参考文 的观点。注释和 不明确。注羟及想范,或涉推 献符合规范。 考文献符合规范。 引用符合规范。 袭。 对课程内容把握 对课程内容把握车 对课程内容把握 对课程内容把握 没有研究对象 常准确,结构完整 为佳确,开结合 不准确,研充对象 有明显错误,研 结构有严重 思路清晰,引用君 本进行图释。但研 不清渐,结构完 究对象不清晰 陷,思路不清味 课程 注释。有理论视角 究对象范畴不明, 整,语言规范。观结构有缺陷,思或者语言不规 目标3 观点深刻, 体现 有泛泛而谈之嫌 点平平。注释及引 路不清晰或者语 范。没有观点。注 已的独立思考和 结枸完整 有自 用符合规范 言不规范。观店 释及引用不符 解。注释和参考文 的观点。注释和委 不明确。注释及 规范,或涉嫌扎 就符合规范。 考文献符合规范。 引用符合规范。
课程 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优 良 中 合格 不合格 A B C D F 课程 目标 1 对课程内容把握非 常准确,结构完整, 思路清晰,引用有 注释。有理论视角, 观点深刻,体现自 己的独立思考和见 解。注释和参考文 献符合规范。 对课程内容把握较 为准确,并结合文 本进行阐释。但研 究对象范畴不明, 有泛泛而谈之嫌。 结构完整,有自己 的观点。注释和参 考文献符合规范。 对课程内容把握 不准确,研究对象 不清晰,结构完 整,语言规范。观 点平平。注释及引 用符合规范。 对课程内容把握 有明显错误,研 究对象不清晰, 结构有缺陷,思 路不清晰或者语 言不规范。观点 不明确。注释及 引用符合规范。 没有研究对象, 结 构 有严重缺 陷,思路不清晰 或 者 语 言 不 规 范。没有观点。注 释及引用不符合 规范,或涉嫌抄 袭。 课程 目标 2 对课程内容把握非 常准确,结构完整, 思路清晰,引用有 注释。有理论视角, 观点深刻,体现自 己的独立思考和见 解。注释和参考文 献符合规范。 对课程内容把握较 为准确,并结合文 本进行阐释。但研 究对象范畴不明, 有泛泛而谈之嫌。 结构完整,有自己 的观点。注释和参 考文献符合规范。 对课程内容把握 不准确,研究对象 不清晰,结构完 整,语言规范。观 点平平。注释及引 用符合规范。 对课程内容把握 有明显错误,研 究对象不清晰, 结构有缺陷,思 路不清晰或者语 言不规范。观点 不明确。注释及 引用符合规范。 没有研究对象, 结 构 有严重缺 陷,思路不清晰 或 者 语 言 不 规 范。没有观点。注 释及引用不符合 规范,或涉嫌抄 袭。 课程 目标 3 对课程内容把握非 常准确,结构完整, 思路清晰,引用有 注释。有理论视角, 观点深刻,体现自 己的独立思考和见 解。注释和参考文 献符合规范。 对课程内容把握较 为准确,并结合文 本进行阐释。但研 究对象范畴不明, 有泛泛而谈之嫌。 结构完整,有自己 的观点。注释和参 考文献符合规范。 对课程内容把握 不准确,研究对象 不清晰,结构完 整,语言规范。观 点平平。注释及引 用符合规范。 对课程内容把握 有明显错误,研 究对象不清晰, 结构有缺陷,思 路不清晰或者语 言不规范。观点 不明确。注释及 引用符合规范。 没有研究对象, 结 构 有严重缺 陷,思路不清晰 或 者 语 言 不 规 范。没有观点。注 释及引用不符合 规范,或涉嫌抄 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