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roadcasting Vocalization 课程代码TAAA1OI3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学位课程 授课对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 学分 3 学时54 主讲教师 冯洋 修订日期2021.10.08 指定教材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14年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的必修课。课程通过讲授播音发声理论和科学有效的练声技能,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 声的理论知识,逐渐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播音主持语言表达基础学习的需要。 声音是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语音载体,播音发声课程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最早接触 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播音发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先天发声条件,更需要学生具 备坚毅刻苦的练声品质意志,日复一日坚持练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不仅要了解和 握播音发声的基本理论,还要掌握相应的吐字发声技巧,使吐字准确清晰,声音动听,富于 变化。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分别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及共鸣控制、声音的弹性和情、声、气的结合 等部分讲述发声的原理和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及需要掌握的要领,并配有较充分的练习材 料。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发声的基本理论,运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逐步改变和纠 正学生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从而达到气总通畅,有一定控制能力,声音清晰、集中、圆润、 明朗、朴实、大方,运用声音弹性的变化能够做到情、声、气结合以适应不同语言环境语言 表达的需要。 课程目标1:通过大课学习,掌握播音发声的理论知识 1.1呼吸控制的系统理论 1.2口腔控制的系统理论 1.3喉部控制的系统理论
《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roadcasting Vocalization 课程代码 TAAA1013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学位课程 授课对象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 学 分 3 学 时 54 主讲教师 冯洋 修订日期 2021.10.08 指定教材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14 年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的必修课。课程通过讲授播音发声理论和科学有效的练声技能,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 声的理论知识,逐渐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播音主持语言表达基础学习的需要。 声音是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语音载体,播音发声课程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最早接触 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播音发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先天发声条件,更需要学生具 备坚毅刻苦的练声品质意志,日复一日坚持练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 握播音发声的基本理论,还要掌握相应的吐字发声技巧,使吐字准确清晰,声音动听,富于 变化。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分别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及共鸣控制、声音的弹性和情、声、气的结合 等部分讲述发声的原理和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及需要掌握的要领,并配有较充分的练习材 料。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发声的基本理论,运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逐步改变和纠 正学生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从而达到气息通畅,有一定控制能力,声音清晰、集中、圆润、 明朗、朴实、大方,运用声音弹性的变化能够做到情、声、气结合以适应不同语言环境语言 表达的需要。 课程目标 1:通过大课学习,掌握播音发声的理论知识 1.1 呼吸控制的系统理论 1.2 口腔控制的系统理论 1. 3 喉部控制的系统理论
1.4共鸣控制的系统理论 课程目标2:通过小课指导训练,掌握播音发声的技巧技能 2.1气息的运用技巧 2.2口腔控制的技巧 2.3喉部控制的技巧 2.4共鸣控制的技巧 课程目标3:通过不同情感和内容的表达,灵活运用声音的变化 3.1气息的变化技巧 3.2口腔的变化技巧 3.3音色的变化技巧 3.4共鸣的变化技巧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1.1 呼气器官和呼吸原理 夯实专业理论知识 1.2 吐字器官与吐字原理 夯实专业理论知识 课程目标1 1.3 发声器官与发声原理 夯实专业理论知识 1.4 共鸣器官与共鸣原理 夯实专业理论知识 2.1 呼吸特点和呼吸方法 提升专业表达能力 2.2 口腔控制与吐字归音 提升专业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2 2.3 发声类型与训练原则 提升专业表达能力 2.4 共鸣部位与共鸣调节 提升专业表达能力 3.1 气总与情感的变化 培养专业实操技能 课程目标 3.2 共鸣与情感的变化 培养专业实操技能 3.3 音色与情感的变化 培养专业实操技能
1. 4 共鸣控制的系统理论 课程目标 2:通过小课指导训练,掌握播音发声的技巧技能 2.1 气息的运用技巧 2.2 口腔控制的技巧 2. 3 喉部控制的技巧 2. 4 共鸣控制的技巧 课程目标 3:通过不同情感和内容的表达,灵活运用声音的变化 3.1 气息的变化技巧 3.2 口腔的变化技巧 3.3 音色的变化技巧 3.4 共鸣的变化技巧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 课程子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1.1 呼气器官和呼吸原理 夯实专业理论知识 1.2 吐字器官与吐字原理 夯实专业理论知识 1.3 发声器官与发声原理 夯实专业理论知识 1.4 共鸣器官与共鸣原理 夯实专业理论知识 课程目标 2 2.1 呼吸特点和呼吸方法 提升专业表达能力 2.2 口腔控制与吐字归音 提升专业表达能力 2.3 发声类型与训练原则 提升专业表达能力 2.4 共鸣部位与共鸣调节 提升专业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 3 3.1 气息与情感的变化 培养专业实操技能 3.2 共鸣与情感的变化 培养专业实操技能 3.3 音色与情感的变化 培养专业实操技能
3.4 情声气的关系及处理 培养专业实操技能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播音发声原理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人体发音器官的发声原理,掌握播音发声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播音对声音 的基本要求:了解发声的生理基础、物理基础、心理基础:了解播音发声的特点。 2.教学重难点 气息和发声器官的功能及发声原理 播音发声的特点:播音员和主持人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声音像一条弹性的带子,下 端从下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字 音好像被“吸者”而“挂”在硬需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3.教学内容 播音发声的意义与方法、播音对声音的基本要求,包括清晰纯净,自然流畅:宽松通 畅,圆润明朗:色调丰富,运用自如。学习发声基础理论,包括发声的生理基础、发声的 物理基础、发声的心理基础。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及共鸣控制的发声原理和过 4.教学方法 PPT理论讲授,微课视频教学,录音与听评。 5.教学评价 深入理解发声原理,熟练运用并指导发声实践。 第二章播音主持呼吸方式 1.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播音主持对呼吸的总体要求,了解呼吸的重要意义,理解胸腹式联合呼吸 的基本状态,掌握呼吸控制的训练方法。 2.教学重难点 胸腹联合式呼吸的方法与运用。 3.教学内容 播音主持的呼吸特点、呼吸方法,气息与感情、吐字、用声的关系,播音主持中的 总使用。呼吸的重要意义。播音对气总的要求:稳劲、节省、持久、自如、协调。播音发 声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呼吸控制的训练:呼吸肌的训练、胸腹联合式呼吸基本状态的 训练、扩展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能力的训练、呼吸控制运动状态的训练和换气训练。 4.教学方法
3.4 情声气的关系及处理 培养专业实操技能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播音发声原理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人体发音器官的发声原理,掌握播音发声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播音对声音 的基本要求;了解发声的生理基础、物理基础、心理基础;了解播音发声的特点。 2.教学重难点 气息和发声器官的功能及发声原理。 播音发声的特点:播音员和主持人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声音像一条弹性的带子,下 端从下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字 音好像被“吸着”而“挂”在硬腭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3.教学内容 播音发声的意义与方法、播音对声音的基本要求,包括清晰纯净,自然流畅;宽松通 畅,圆润明朗;色调丰富,运用自如。学习发声基础理论,包括发声的生理基础、发声的 物理基础、发声的心理基础。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及共鸣控制的发声原理和过 程 4.教学方法 PPT 理论讲授,微课视频教学,录音与听评。 5.教学评价 深入理解发声原理,熟练运用并指导发声实践。 第二章 播音主持呼吸方式 1.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播音主持对呼吸的总体要求,了解呼吸的重要意义,理解胸腹式联合呼吸 的基本状态,掌握呼吸控制的训练方法。 2.教学重难点 胸腹联合式呼吸的方法与运用。 3.教学内容 播音主持的呼吸特点、呼吸方法,气息与感情、吐字、用声的关系,播音主持中的气 息使用。呼吸的重要意义。播音对气息的要求:稳劲、节省、持久、自如、协调。播音发 声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呼吸控制的训练:呼吸肌的训练、胸腹联合式呼吸基本状态的 训练、扩展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能力的训练、呼吸控制运动状态的训练 和换气训练。 4.教学方法
音视频示例教学,PPT多媒体讲授,小课分组发声训练,录音与听评指导 5.教学评价 气息运用的稳健、持久、变化自如 第三章播音主持吐字方式 1.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吐字发音的能力和技巧,熟练运用不同语体和话语方式中吐字状态的变化 和调整。了解加强口腔控制的重要性:了解咬字器官:熟悉吐字归音的要求:掌握咬字器 官互相配合的要领:掌握口腔控制训练的方法。其中是本章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掌握咬字器官相互配合的要领。掌握吐字归音的过程和要领。熟练进行口腔控制训 练:口部操 一唇舌力量练习、字头出字的口喉弹出的练习、字腹立字拉开立起的练习、 字尾归音弱收到位的练习、整个音节形成枣核形的练习。 3.教学内容 口腔控制的要领,吐字归音的要求,吐字归音在不同语体中的运用。口腔控制的重要 性。了解咬字器官和吐字归音的要求、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 4.教学方法 音视频示例教学,PPT多媒体讲授,小课分组发声训练,录音与听评指导 5.教学评价 吐字的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自如 第四章播音主持发声方式 1.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播音主持的声音使用方式:了解喉头和声带的生理结构:熟悉喉部发音控 制的要求:熟悉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的配合:掌握嗓音训练方法:了解如何嗓 音保护。 2.教学重难点 虚实声音色的变化与运用。 3.教学内容 喉头和声带的生理结构:喉部发音控制的要求。播音发声特点与发声能力,常见发声 类型,音高、音 、音量和音长的运用,发声训练原则和常见问题。 喉部控制与呼吸控 口腔控制配合 即加强呼吸控制和口腔控制,以求达到喉 发声状态的放松自如。嗓音训练与嗓音保护的方法。 4.教学方法
音视频示例教学,PPT 多媒体讲授,小课分组发声训练,录音与听评指导 5.教学评价 气息运用的稳健、持久、变化自如。 第三章 播音主持吐字方式 1.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吐字发音的能力和技巧,熟练运用不同语体和话语方式中吐字状态的变化 和调整。了解加强口腔控制的重要性;了解咬字器官;熟悉吐字归音的要求;掌握咬字器 官互相配合的要领;掌握口腔控制训练的方法。其中是本章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掌握咬字器官相互配合的要领。掌握吐字归音的过程和要领。熟练进行口腔控制训 练:口部操——唇舌力量练习、字头出字的口喉弹出的练习、字腹立字拉开立起的练习、 字尾归音弱收到位的练习、整个音节形成枣核形的练习。 3.教学内容 口腔控制的要领,吐字归音的要求,吐字归音在不同语体中的运用。口腔控制的重要 性。了解咬字器官和吐字归音的要求、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 4.教学方法 音视频示例教学,PPT 多媒体讲授,小课分组发声训练,录音与听评指导 5.教学评价 吐字的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自如 第四章 播音主持发声方式 1.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播音主持的声音使用方式;了解喉头和声带的生理结构;熟悉喉部发音控 制的要求;熟悉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的配合;掌握嗓音训练方法;了解如何嗓 音保护。 2.教学重难点 虚实声音色的变化与运用。 3.教学内容 喉头和声带的生理结构;喉部发音控制的要求。播音发声特点与发声能力,常见发声 类型,音高、音色、音量和音长的运用,发声训练原则和常见问题。喉部控制与呼吸控 制、口腔控制配合:“抓两头,放松中间”,即加强呼吸控制和口腔控制,以求达到喉部 发声状态的放松自如。嗓音训练与嗓音保护的方法。 4.教学方法
音视频示例教学,PPT多媒体讲授,小课分组发声训练,录音与听评指导 5.教学评价 喉头相对稳定,相对放松,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服不良发声习惯和 动作。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喉的发声能力:用声要科学,要适度:生活要规律。 第五章播音主持共鸣调节 1.教学目标 了解共鸣的作用:了解共鸣器官:熟悉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掌握共鸣控制的训练方 法。 2.教学重难点 共鸣控制的训练方法。 3.教学内容 共鸣的作用:1.对声音的扩大和美化。2.共鸣腔的调节直接参与语音材料的制作,在 调节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语言,形成表情达意的不同色彩的声音。共鸣器官:1胸腔2.喉腔 3.咽腔4.口腔5.鼻腔6.头腔。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采取的共 鸣方式: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控制共鸣的训练:1.加强 胸腔共鸣练习:2.改善口腔共鸣练习:3.音高变化训练:4.减小鼻音色彩。 4.教学方法 音视频示例教学,PPT多媒体讲授,小课分组发声训练,录音与听评指导 5.教学评价 音高的高中低,音色的虚实,音量的大小,发音速度的快慢等多层次变化能力。 第六章情、声、气关系与声音对比变化 1.教学目标 理解并堂握情、声、气的关系、内函和声音的对比变化能力。了解播音发声中情声白 的定义: 了解情声气之间的关系:熟悉音发 对情声气的要求 掌握情声气结合训练的 方法。了解声音弹性及其表现特点,掌摆获得声音弹性的训练方法。 2.教学重难点 声音弹性的变化与运用】 3.教学内容 声音弹性及其表现特点:1,表现为声音的可变性:2.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3这 种对比具有层次性:4.声音的弹性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
音视频示例教学,PPT 多媒体讲授,小课分组发声训练,录音与听评指导 5.教学评价 喉头相对稳定,相对放松,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服不良发声习惯和 动作。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喉的发声能力;用声要科学,要适度;生活要规律。 第五章 播音主持共鸣调节 1.教学目标 了解共鸣的作用;了解共鸣器官;熟悉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掌握共鸣控制的训练方 法。 2.教学重难点 共鸣控制的训练方法。 3.教学内容 共鸣的作用:1.对声音的扩大和美化。2.共鸣腔的调节直接参与语音材料的制作,在 调节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语言,形成表情达意的不同色彩的声音。共鸣器官:1.胸腔 2.喉腔 3.咽腔 4.口腔 5.鼻腔 6.头腔。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采取的共 鸣方式: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控制共鸣的训练:1.加强 胸腔共鸣练习;2.改善口腔共鸣练习;3.音高变化训练;4.减小鼻音色彩。 4.教学方法 音视频示例教学,PPT 多媒体讲授,小课分组发声训练,录音与听评指导。 5.教学评价 音高的高中低,音色的虚实,音量的大小,发音速度的快慢等多层次变化能力。 第六章 情、声、气关系与声音对比变化 1.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情、声、气的关系、内涵和声音的对比变化能力。了解播音发声中情声气 的定义;了解情声气之间的关系;熟悉播音发声对情声气的要求;掌握情声气结合训练的 方法。了解声音弹性及其表现特点,掌握获得声音弹性的训练方法。 2.教学重难点 声音弹性的变化与运用。 3.教学内容 声音弹性及其表现特点:1.表现为声音的可变性;2.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3.这 种对比具有层次性;4.声音的弹性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
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如何获得声音的弹性。声音弹性训练,包括:强与弱、高与低、刚 与柔、明与暗、虚与实、厚与薄、粗与细、前与后等的对比训练。 播音发声中的情、声、气的定义:播音发声对情、气、声的要求。情、声、气的相互 关系、对比变化,以及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的问题。 4.教学方法 音视频示例教学,PPT多媒体讲授,小课分组发声训练,录音与听评指导。 5.教学评价 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生于情而融于声。从内容出发,以情带气,以气托声,以声 传情,情气声统一。 四、学时分配 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播音发声原理 6 第二章 播音主持呼吸方式 12 第三章 播音主持吐字方式 9 第四章 播音主持发声方式 9 第五章 播音主持共鸣调节 9 第六章 情、声、气关系与声音对 6 比变化 五、教学进度 表3: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 作业及要求 备 时数 注 1-2 按具体校 播音发声原理 历制定 发声原理概说 6 字词录音
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如何获得声音的弹性。声音弹性训练,包括:强与弱、高与低、刚 与柔、明与暗、虚与实、厚与薄、粗与细、前与后等的对比训练。 播音发声中的情、声、气的定义;播音发声对情、气、声的要求。情、声、气的相互 关系、对比变化,以及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的问题。 4.教学方法 音视频示例教学,PPT 多媒体讲授,小课分组发声训练,录音与听评指导。 5.教学评价 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生于情而融于声。从内容出发,以情带气,以气托声,以声 传情,情气声统一。 四、学时分配 表 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节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播音发声原理 6 第二章 播音主持呼吸方式 12 第三章 播音主持吐字方式 9 第四章 播音主持发声方式 9 第五章 播音主持共鸣调节 9 第六章 情、声、气关系与声音对 比变化 6 五、教学进度 表 3: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章节名称 内容提要 授课 时数 作业及要求 备 注 1-2 按具体校 历制定 播音发声原理 发声原理概说 6 字词录音
3-6 按具体校 播音主持呼吸 气息的运用技 历制定 方式 巧 12 古诗录音 按具体校 7-9 播音主持吐字 口腔的运用技 9 绕口令录音 历制定 方式 巧 10-12 按具体核 播音主持发 发声的运用技 9 现代诗录音 历制定 方式 巧 按且体校 13-15 播音主持共鸣调 共鸣的运用技 历制定 为 巧 9 寓言故事录音 按具体校 情、声、气关系 16-17 声音变化技巧 与声音对比变化 6 小说录音 历制定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4 2.徐恒,《播音发声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王璐,《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 4.王璐,吴洁茹,《语音发声(第2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5。王峥,《语音发声科学训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6.张颂,《中国播音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七、教学方法 1.音视频示范法 遵选优秀的播音名家的播音、朗诵、配音作品的音视频片段,给学生进行观摩、评 析、模仿、创作。 2.一对一发声训练法 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班上课,老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发声训练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 学生具体的发声问题,建立科学的发声习惯和发声方法。 3.录音听评法 带领学生在录音棚完成录音作品,对学生的录音进行回放、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使学生对自身发声问题体会得透彻明晰
3-6 按具体校 历制定 播音主持呼吸 方式 气息的运用技 巧 12 古诗录音 7-9 按具体校 历制定 播音主持吐字 方式 口腔的运用技 巧 9 绕口令录音 10-12 按具体校 历制定 播音主持发声 方式 发声的运用技 巧 9 现代诗录音 13-15 按具体校 历制定 播音主持共鸣调 节 共鸣的运用技 巧 9 寓言故事录音 16-17 按具体校 历制定 情、声、气关系 与声音对比变化 声音变化技巧 6 小说录音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4。 2. 徐恒,《播音发声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璐,《播音员 主持人 训练手册(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8 4. 王璐,吴洁茹,《语音发声(第 2 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5. 王峥,《语音发声科学训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6. 张颂,《中国播音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七、教学方法 1. 音视频示范法 遴选优秀的播音名家的播音、朗诵、配音作品的音视频片段,给学生进行观摩、评 析、模仿、创作。 2. 一对一发声训练法 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班上课,老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发声训练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 学生具体的发声问题,建立科学的发声习惯和发声方法。 3. 录音听评法 带领学生在录音棚完成录音作品,对学生的录音进行回放、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使学生对自身发声问题体会得透彻明晰
4.微课教学法 将优秀的网络微视频专业课程融入教学,作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辅助教学资 源,使课程内容夯实丰厚,教学方式多样有趣,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播音发声的理论知识 现场录音 课程目标2 播音发声的技巧技能 现场录音 课程目标3 声音运用的灵活变化 现场录音 (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五号宋体) 考核占比 平时 期中 期末 总评达成度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0.3 03 0.4 (例:课程目标1达成度 =03x平时日标1成结 课程目标2 0.3 0.3 0.4 +0.2x期中目标1成编 +0.5x期末目标1成绩 课程目标3 0.3 0.3 0.4 目标1总分.按课程考核实 际情况描述) (三)评分标准
4. 微课教学法 将优秀的网络微视频专业课程融入教学,作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辅助教学资 源,使课程内容夯实丰厚,教学方式多样有趣。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 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播音发声的理论知识 现场录音 课程目标 2 播音发声的技巧技能 现场录音 课程目标 3 声音运用的灵活变化 现场录音 (二)评定方法 1.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 40% 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表 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五号宋体) 考核占比 课程目标 平时 期中 期末 总评达成度 课程目标 1 0.3 0.3 0.4 (例:课程目标 1 达成度 ={0.3x平时目标 1 成绩 +0.2x期中目标 1 成绩 +0.5x期末目标 1 成绩}/ 目标 1 总分。按课程考核实 际情况描述) 课程目标 2 0.3 0.3 0.4 课程目标 3 0.3 0.3 0.4 (三)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目标 农 合格 不合格 A B c D F 课程 发声理论娴熟,理 发声理论熟悉,理 发声理论基本掌发声理论基本合发声理论没有掌 解准确,举一反三 解基本准确 握,理解基本准格,理解基本准握,理解不准确 目标1 ,错误少于3处 确,错误少于5处 错误多于6处 发声能力强,音色 发声能力较强,音 具备基本的发声具各有限的发声不具备基本的发 课程 税耳,吐字圆润.共 色较悦耳,吐字较 能力,音色、吐字、能力,音色、吐声能力.音色、叶 目标2 鸣丰富。 圆润,共鸣较丰富。 共鸣丰富基本到字、共鸣丰富勉 字、共鸣丰富不 强到位 到位 发喜变化能力强, 发声变化能力较 具有一定的发声发声变化能力和不具有发声变化 课程 变化层次丰富,声 强,变化层次较丰 变化能力和层次, 声音弹性较弱。 能力和层次,没 目标3 音弹性良好。 富,声音弹性较为 有一定的声音弹 有声音弹性 良好。 性
课程 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优 良 中 合格 不合格 A B C D F 课程 目标 1 发声理论娴熟,理 解准确,举一反三 发声理论熟悉,理 解基本准确 发声理论基本掌 握,理解基本准 确,错误少于 3 处 发声理论基本合 格,理解基本准 确,错误少于 5 处 发声理论没有掌 握,理解不准确, 错误多于 6 处 课程 目标 2 发声能力强,音色 悦耳,吐字圆润,共 鸣丰富。 发声能力较强,音 色较悦耳,吐字较 圆润,共鸣较丰富。 具备基本的发声 能力,音色、吐字、 共鸣丰富基本到 位 具备有限的发声 能力,音色、吐 字、共鸣丰富勉 强到位 不具备基本的发 声能力,音色、吐 字、共鸣丰富不 到位 课程 目标 3 发声变化能力强, 变化层次丰富,声 音弹性良好。 发声变化能力 较 强,变化层次较丰 富,声音弹性较为 良好。 具有一定的发声 变化能力和层次, 有一定的声音弹 性。 发声变化能力和 声音弹性较弱。 不具有发声变化 能力和层次,没 有声音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