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窗》 、导入课文:以“窗”为话题写一些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皆可,但不能抄文中句子 可让学生评出写得地生动的、最有哲理的句子 二、介绍“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框架,散文的笔法一一高考最热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框架”指的是它有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及论证,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方法 多样 “散文的笔法”指的是它的语言具有文学色彩,多采用各种手法,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三、根据本文学生体会这个特点。 (一)议论文的框架 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第1段: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第2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第3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第4段: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2、分析这些句子 第1句: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 里看的”?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论证这个观点的? 屋外:多、懒、琐碎而单薄一一贱 屋内:明亮、有生气 手法: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能突出窗子的必要性) 第2句: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门和窗到底有何不同的意义? (1)(所以),门许我们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讨论1、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使用了哪些论据)? 明确:陶渊明、缪塞、学问(1个古代、1个外国、1个生活例,比较全面有说服力) 讨论2、“追求”和“占领”有什么不同的深层含义? 明确:“追求”指的是“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去追求财富利益,来满足我们的欲望。 “占领”指的是“有了窗子,我们可以不必出去”,“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然后驯服它、 利用它,从而安坐房中享受春天。(答案出自第2段第4行“若据赏春一事来看……”和第 3段第9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 (2)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讨论1、文中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那么窗和门分属什么阶段? 明确:需要、奢侈 讨论2、请用文中的词句解释“需要”和“奢侈”的含义。 “需要”指的是门可以“保护”主人,是生活必需品,“由不得人作主”。 “奢侈”指的窗可以收入光明和空气,使屋子里的人生增添意义,是生活奢侈品,是可以“看 情形斟酌增减的 (注意文中两个“但是”的提示作用,分开解释两个词语) 讨论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门和窗分属哪个层
1 钱钟书《窗》 一、导入课文:以“窗”为话题写一些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皆可,但不能抄文中句子。 可让学生评出写得地生动的、最有哲理的句子。 二、介绍“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框架,散文的笔法——高考最热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框架”指的是它有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及论证,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方法 多样。 “散文的笔法”指的是它的语言具有文学色彩,多采用各种手法,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三、根据本文学生体会这个特点。 (一)议论文的框架 1、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第 1 段: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第 2 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第 3 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第 4 段: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2、分析这些句子 第 1 句: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 里看的”?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论证这个观点的? 屋外:多、懒、琐碎而单薄——贱 屋内:明亮、有生气 手法: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能突出窗子的必要性) 第 2 句: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门和窗到底有何不同的意义? (1)(所以),门许我们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讨论 1、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使用了哪些论据)? 明确:陶渊明、缪塞、学问(1 个古代、1 个外国、1 个生活例,比较全面有说服力) 讨论 2、“追求”和“占领”有什么不同的深层含义? 明确:“追求”指的是“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去追求财富利益,来满足我们的欲望。 “占领”指的是“有了窗子,我们可以不必出去”,“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然后驯服它、 利用它,从而安坐房中享受春天。(答案出自第 2 段第 4 行“若据赏春一事来看……”和第 3 段第 9 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 (2)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讨论 1、文中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那么窗和门分属什么阶段? 明确:需要、奢侈 讨论 2、请用文中的词句解释“需要”和“奢侈”的含义。 “需要”指的是门可以“保护”主人,是生活必需品,“由不得人作主”。 “奢侈”指的窗可以收入光明和空气,使屋子里的人生增添意义,是生活奢侈品,是可以“看 情形斟酌增减的”。 (注意文中两个“但是”的提示作用,分开解释两个词语) 讨论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门和窗分属哪个层
次? 第4句: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讨论1、《晚歌》中的“一半”指什么?从“收”可以看出“一半”指的是眼睛可以让我看 见外界,将外面的“佳景”全部收进来。 “另一半”指什么?指“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 因此,眼睛让我们看见外界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 讨论2、窗和眼睛有何相通之处? 因为有了窗子,里面的人就可以看出去,外面的人也可以看进来 (二)散文的笔法 本文语言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 )幽默。 如第2段第2行,把“小偷”和“情人”放在一起说,他们确实有共同点。那么到底有何共 同点呢?作者原话:1、都喜欢爬窗子。2、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 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此句把美和丑放在一起,找到了它们的相通处,是 种冷幽默。(学生可能有其他答案,如都是偷偷摸摸的,但此答案一定要有,因为这是“作 者”“文章”的观点) 如《缪塞》中的“妙语” (二)生动形象。主要是通过修辞达到此效果。 1、引用。诗句,增强文学色彩。(借机解释陶渊明的诗句) 2、拟人。 第1段:太贱了。说明屋子外的春天不值得欣赏,为下文写窗的作用作铺垫 第2段:逗引。“逗引”的意思是用言语、行动引诱对方借以取乐。说明开窗能引诱风和太 阳便进来,让我们安坐了享受 3、比喻 第1段:好比画配了框子。“框子”指的是“窗”,“画”指的是经过窗子取舍和切割的景物 有了窗子,外面散乱的景物就会变成一幅画,很美。形象地写出了窗子的作用。 第4段:窗可以算是房屋的眼睛。说明窗子的另一个功能:让外面的人看进来,是人和外界 相互沟通的桥梁 2
2 次? 第 4 句: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讨论 1、《晚歌》中的“一半”指什么?从“收”可以看出“一半”指的是眼睛可以让我看 见外界,将外面的“佳景”全部收进来。 “另一半”指什么?指“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 因此,眼睛让我们看见外界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 讨论 2、窗和眼睛有何相通之处? 因为有了窗子,里面的人就可以看出去,外面的人也可以看进来。 (二)散文的笔法 本文语言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 (一)幽默。 如第 2 段第 2 行,把“小偷”和“情人”放在一起说,他们确实有共同点。那么到底有何共 同点呢?作者原话:1、都喜欢爬窗子。2、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 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此句把美和丑放在一起,找到了它们的相通处,是一 种冷幽默。(学生可能有其他答案,如都是偷偷摸摸的,但此答案一定要有,因为这是“作 者”“文章”的观点) 如《缪塞》中的“妙语”。 (二)生动形象。主要是通过修辞达到此效果。 1、引用。诗句,增强文学色彩。(借机解释陶渊明的诗句) 2、拟人。 第 1 段:太贱了。说明屋子外的春天不值得欣赏,为下文写窗的作用作铺垫。 第 2 段:逗引。“逗引”的意思是用言语、行动引诱对方借以取乐。说明开窗能引诱风和太 阳便进来,让我们安坐了享受。 3、比喻。 第 1 段:好比画配了框子。“框子”指的是“窗”,“画”指的是经过窗子取舍和切割的景物。 有了窗子,外面散乱的景物就会变成一幅画,很美。形象地写出了窗子的作用。 第 4 段:窗可以算是房屋的眼睛。说明窗子的另一个功能:让外面的人看进来,是人和外界 相互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