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
形象分类及概念解析一 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自然形象和客 观物象。 A、人物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B、自然形象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C、客观物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鉴赏 客观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 握事物的特点
一、形象分类及概念解析 ▪ 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自然形象和客 观物象。 A、人物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B、自然形象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 C、客观物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鉴赏 客观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 握事物的特点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一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 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 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示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 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成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 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示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 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 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 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 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 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 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 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 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 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 【参考答案】 ▪ (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 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 (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 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 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 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 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 (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 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 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 1观点:形象的总体特征 2摘句:找到诗人描绘的形 象的有关诗句 3分析:结合诗句分析其特 征及意义(思想内容及观点 4作用或效果:指出描绘形 象的作用或效果
▪【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 ▪1.观点:形象的总体特征 ▪2.摘句:找到诗人描绘的形 象的有关诗句 ▪3.分析:结合诗句分析其特 征及意义(思想内容及观点 态度) ▪4.作用或效果:指出描绘形 象的作用或效果
方法点拨·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遭遇、性格十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 格(结合表达技巧)(展 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 悼成)
▪【方法点拨·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 格(结合表达技巧)(展 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 (情感)
【练习】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 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 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 (步骤1)陆鸿渐 千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 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 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 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练习】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 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 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答案】 ▪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 ▪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 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 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 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附一:常见艺术形象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 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 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尾,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官在个人的 袁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优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 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 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 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 个空怀报国为 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附一:常见艺术形象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 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 的性格。 ▪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 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 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 山水风光的喜爱。 ▪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 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 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