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主要内容:了解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并理解其作用;理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 展的规律”的内涵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树立“教育要适应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的教育观念。 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课时:2 重点: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 参考资料:《当代教育学》P65,《教育学一培养人的科学与艺术》杨兆山P11,《教 育学新编》华中师大P439 教学内容分析:先分析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教材上的内容安排逻辑性较强,但把影响 因素及其作用和在教育中的应用分开来讲,比较费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理解,所以在教 学中把二者揉和在一起讲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又节省时间。 要在这一章里为学生介绍三大教育公理:结合遗传为人提供的可能性讲解教育的潜在公 理,结合人的主观能动性讲解教育的动因公理和反身公理。(《教育哲学》张楚廷P170-171) 要结合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讲解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 教育功能的讲解分散在“教育与人的发展”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两章中来讲,既使 得教学内容紧凑,便于学生理解,又更具有逻辑性,还节省了教学时间。 学生分析:有关于人认识(认知、情感、意识)发展的心理学知识:有影响人发展因 素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就是使个体从生物意义上的人,成长为社会意义上的人, 进而去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自我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是教育学发展的两条主线。 社会与人,是教育学永恒的主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教育和教育学,正是在教育与 社会、教育与人之间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正确处理教育与 人的发展的关系,这是作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我们已经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人都由一个受精卵经由胚胎发育、分娩出生、逐渐成长为 一个成年人,然而,有的人善良、有的阴险:有的人勤奋、有的人懒惰:有的人奉献、有的 人贪婪;有的人廉洁,有的人腐败:等等。成长为不同的人,是由于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那么影响人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一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下面我们分别来讨论这些因素对人的发展造成的影响。先来了解什么是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 发展是事物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着由小 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由成长到衰亡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事物的这一运动变化过程就称为发展。 人的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人的发展既包括整个人类 的进化和进步,也包括个体的成长。我们教育学和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人的有规律的运动变 化过程,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人的发展事实上是专指个体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包括身心 两个方面,身的方面包括肌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健康成长两个部分。肌体的发育指有 机体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肌体的生长。身体素质则指肌体的生理功能特性,以及力量、 1
速度、反应、耐力、平衡性、协调性和肌肉的健康状况(主要指对自然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 抵抗力)等。心的方面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指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和意向(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以及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 特征的形成。 人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人出生后,经历的婴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春期、壮年 期、老年期,直至死亡,都在人的发展范围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发展不能只包括成 长时期这一段,应当包括人的一生。人从新生到成熟是发展,从成熟到衰老也是发展。所以, 现代教育概念不再仅限于儿童和青少年,已涉及人的一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终身教育观 念就是对人的终身发展观的确证。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共同构成人的发展的统一体。生理的发展, 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制约和影响着心理的发展(无脑儿不 会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等;残疾人有自卑心理):而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如过 度抑郁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引起失眠、头晕等生理症状)。特别是随着社会生产个生活 的日益复杂,人们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培养学习者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己经成为现代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的发展的过程,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飞跃的质的变化。这一发展具有 顺序性与阶段性、差异性与不均衡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等特点。 人的发展的动力:生理发展是通过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作用,逐步发育完善的:而“社 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儿童己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 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部矛盾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 经系统的特点。即长在基因里的与生俱来的特征,如有人先天耳聪目明、有人先天耳聋舌哑, 有人先天记忆力强、有人先天记忆力差等。 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如大脑是人思维的前提,有正常的大脑才会有正常的思维,动物再努力也不会变成人, 因为没有人的生理前提。 人有潜在的才能和智慧,这种潜在是天赋的。一潜在公理,它表明的是教育的基底。 但是,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不是现成的知识、才能、思想、观 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等,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只是提供了可能性,要发展,必须依 靠后天的培养,离开了后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 现实。 例:狼孩;伤仲永(少时聪明,5岁能作诗,12~13岁诗不如以前,20岁,泯然众人矣) 说明后天的社会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德国王子(P48教材);美国心理学家斯坦 福大学特尔门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1921~1972) 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们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 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教师认为非常聪明 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即成功不只取决于智商,同时取决于情商。 在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教育影响下,人的遗传素质可以向着肯定或否定的方向发展。一个 天赋智力比较好的儿童,未必在将来会成为一个科学家,一个音乐素质比较好的儿童也未必 一定会成为一个音乐家,除了遗传给他的可能性外,还要看他所处的社会条件,所受的教育 和个人的努力如何来决定。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2
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他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技能的发展变化 上,如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心肺和大脑的发育,性的成熟等。遗传素 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 展的年龄特点。例如,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这反应了遗传 素质的发展过程,如果让六个月的儿童学走路,不但是徒劳的,而且也是无益的。同理,让 4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是难于成功的。只有当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才为学习 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据研究,人的思维发展与脑的重量发展是密切相连的,人闹平均 重量发展的趋势是:新生儿为390克,8~9个月的乳儿为660克,2-3岁的婴儿为990-1011 克,6-7岁的幼儿为1280克,9岁的儿童为1350克,12~13岁的少年儿童平均重量已经和 成年人差不多了,即达到1400克。所以,小学入学的年龄定为6周岁是比较合适的。 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1)感觉运算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 形式运算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 对教育的启示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内容安排的先后顺序上应有所不同。 在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对童年期的学 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多采用直 观教具。对少年期的学生,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青年期的学生,要注意培 养学生辨证逻辑的思维能力。 例:(1)小学生学习圆柱体,要借助于具体模型:高中生学习圆柱体则可以直接下定义。 (2)(+1)+(-1)=0给小学生解释时可以借助于挖坑。(3)一年级学生学习具体的数,四 年级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 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就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收不到好的效果。 但是,要指出的是: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 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 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教学要适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对教育的启示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 发展。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 发展过程,这一发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儿童的思维总是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 他们的记忆总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教育工作者要适应这种顺序性。必须遵循着由 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有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前进,不 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早期教育的主张是对的,但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还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还 应该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去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否则,是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的作用。 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刚 出生几天的婴儿,就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比较安静,容易入睡,有的则手脚乱动,大哭大喊。 从一、两岁的儿童身上,也可以看到:他们在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快慢、情感表现的强弱和是 否容易转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都与神经活动的类型密切有关。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 的发展是有影响作用的。很明显,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不可能培养他成为一名画家:一个 生来失聪的孩子,就很难把他培养成音乐家:一个神经活动灵敏、智力超常的儿童,就给教 育工作减少一些困难,比较容易成材:一个在禀赋的某些方面比一般人优异些的人,如果后 天得到适宜的培养和努力,他就可以在某些方面比一般人发展得快一些、高一些。一个天生 3
弱智的儿童,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对教育的启示:有人早慧、有人晚熟:有人灵敏、有人迟钝。年轻一代在遗传、兴趣、 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 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特点: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实验证明:教材P46;《科学》杂志报道: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与年龄、性别等均相仿的非 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大脑结构不同;12岁以前开始训练小提琴的人比12岁以后开始训练小提 琴的人大脑神经网络较为复杂。这一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学习和训练可能影响脑的发育,但 训练也有敏感期的问题,从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天才的闹与常人的脑不同可能是后天 训练和学习引起的。 生活经验证明:印染工辨颜色、品酒师辨味道、盲人的指尖特灵敏、听觉特灵敏、钢琴 家。 对教育的启示:后天的影响对人的发展是重要的,应该摈弃“先天决定论”。教材P47, 姚院长的赛跑理论。 那么,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怎样影响人的发展呢?一 2、环境 环境,围绕在个体的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就是影响个体发展的 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人的成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俄罗斯人鼻子尖、鼻孔较小,是因为 空气冷:南方人体格较小,北方人高大粗旷。但是在人类慢慢摆脱自然控制的过程中,自然 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逐渐受到有效控制(冷有暖气,热有空调)。相比之下,社会环境对 人的发展影响更为显者。 (2)社会环境。人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都不同程度地打着环境的烙印。 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个体有着明显不同的行为习惯和信仰,显示其地方特色。如:(1)万 荣人的ZENG气:(2)从自私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自私(京华烟云)。(3)狼孩(有狼的 习性(用嘴觅食)和狼的生理特征(怕光)):(4)在古希腊文明照耀下的西方人更崇尚独立 和信仰自由,而在儒家文化圈里的东方人更注重的是尊师重道,讲究后辈对前辈、学生对教 师的依从:(5)美国人行为自由,日本人拘谨:(6)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斜僻而近中正也。” 这是强点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人们重视习染,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由于环境对人的影响,所以,人们总是想寻找好的生活环境。猛母三迁,择邻而居。毕 加索。与年轻人在一起生活,与品质好、善宽容的人为邻居。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还必须通过人的主观选择,才能对人产生 影响。人们对环境的主观态度不同,人们就有不同的发展和成就。例如,在良好的环境中, 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 出污泥而不染,成为有所作为的人。两个来自同一个家庭的孩子在同一个班级读书,而他们 的成就却可以完全不一样。 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人是 在社会实践中接受客观世界的影响、反映客观现实的,环境对人的影响,离不开人的社会实 践。 因为外部环境的因素,只有作为个体的活动对象,才能显示出它的意义和作用,才会映 入个体的动机、需要、认识、意志等发生交互作用,将客观世界的东西与主观世界的东西联 系起来。如果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客观的环境条件没有成为主观的活动对象,那么,再好 的客观环境条件,也不会对人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4
例如:(1)图书管理员并不博览群书而是聊天。 (2)住在游泳池附近的人并不一定会游泳。 所以,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那种忽视人 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作环境的消极的适应者,认为生长在某种环境中的儿童,就只能消极 地成为某种样子的人的“环境决定论”,是完全错误的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一教育的育人功能 环境对人的作用就环境自身来说是自发的,教育就不一样了,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影响人的一种活动,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曾被历史上许多的思想家、教育家作过充分的 肯定。如:荀子“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卢梭“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 人。人是教育的产物”;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哲学家洛克“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 他们之所以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 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在洛克看来,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 做成任何式样的”他们的这些说法,虽不尽科学,缺乏科学的分析,没有把教育与环境区分 开来,也忽视或否认了遗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却具有积极的意义。 影响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比起环境的自发 影响来说,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日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并有效地促进人的 发展。 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 都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在人的其他活动中,人与人 之间也会产生各种影响作用,也会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在生产活动中和社会活动中,人 们耳濡目染的受到一些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着人的发展,但是,那些活动不是以教育 人为主要目的的。同时,环境中的自发影响是比较复杂的,方向是不一定的,有好的影响, 也有坏的影响,它不能一致地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影响人,因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教育, 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 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人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过程,所以教育要实现其目的,必须要有较强的系统性, “避免教育影响的自发性、偶然性、随意性、片面性”。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 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 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的其他教育,往 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面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有 责任来教育好学生,他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等是全面关心的,他又明确教育的目的, 熟悉教育的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 发展。而环境中缺少这样的专职教育人员,一般地说,不如学校这方面的条件好与教育效率 高。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在年轻一代的成长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年轻一代正是长知 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知识的获得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依赖 于成人所给予的指导教育,不像成年人那样,知识的增长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除依靠所受的 教育外,更多地依靠工作的实践、自学和自我修养。因而对年轻一代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比对 成年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5
由于上述的原因,所以说教育对人特别是对偶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并且随着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思考:在新的技术革命影响下,有人认为利用图书馆、电视和计算机可以代替学校与教 师,从而提出“学校消亡”和“教师取消”的论点,请你谈谈对此论点的看法。 (4)教育能促进人的本性的发展 教育一方面是培养人具有某种技能,另一方面是培养他们具有人性,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教育目的始终应该是追求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人通过接受教育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心世 界、高尚的精神生活情趣、鲜明的个性特征的人。虽然人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 生产技能,使自己能够获得物质生存资料,使人具备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使 自己成为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合格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物质性与精 神性的统一。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人的本性的发展方面。 (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 因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人的本性的发展,所以可以说,教育对人的 发展价值表现在发展人的本性。这种本性不是抽象的人性,而是在社会活动中逐渐发展成熟 的社会性与个性统一的特有属性。这种人性包含了人获得物质性生存资料的生存能力,也包 含了获得精神性意义的精神生活能力。这就是教育对人的发展价值和生存价值。 从教育价值产生的时间来看,有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直接产生的价值,也有在教育活动以 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价值。以这种时间上的界限来看,教育对于人的价值具有直接价 值和间接价值。教育对于人的直接价值指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中的主题通过教育教育活动获 得的满足,它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是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个性品质价值。 A、知识价值(掌握知识) 知识价值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握人类积淀下来的历史经验、知识成果的需要 得到满足或实现。从知识形成的主观条件来看,知识又是人能力、品格、方法的凝结物,因 此,知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因为不同的学生可能内化为不同的形式。但是这种主观的形式对 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客观的,学生只有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形式,才赋予了它主观的形式, 而这种主观的形式是客观地存在于学生的身心之中的,它可以通过生理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 表现出来。在内化的过程中,学生技能会得到发展,个性品质、方法价值也会得到实现,因 为学习者凝聚了前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运用一定方 法、具有顽强的品格、充满一定的情感,使知识本身成为学生自己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正是 由于知识的这种特点,使得知识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追求的首要目标。 B、能力价值(提高能力) 能力价值只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和发展新知识的需要得到 满足或实现。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而更在于把前人凝集在知识上的 智力因素发觉出来,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营养”。知识的掌握本身就具有使学生发展的功 能。这是由于:第一,“知识本身含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因素”;第二,“学生掌握知识必须经 过自己的内化和外化过程,使客观对象转化为知识,那么知识作为客观对象的化身,学生要 对其实现内化和外化,虽然不需要重复发现者的过程,但也必须运用自己的能力、品格和方 法。”因此,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真理的奉送者,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做知识的探索 者,学生的学习要注重通过学习知识训练发现真理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是接 受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也要用自己的智力去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能力之 所以说是一种独立的价值,在于学生在掌握知识与发现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C、方法价值(学会方法) 方法价值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独立学习或发现信纸市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它包括知识掌握的方法、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发现知识的方法。在现代教 6
学论中,方法在教学价值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今时代知识增长迅速,学生在学校里, 即使学的知识再多也不可能永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才能终身受用。方法的价值之所以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价值,在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 实现知识、能力、品格乃至方法本身的价值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在于“方法的连续性”, 在于“方法的优劣”。 D、个性品质价值(形成良好的品格) 个性品质价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情感、意志方面的需要的满足。个性品质价值的 教学很难脱离知识、能力、方法教学而独立进行,但是,知识、能力、方法的教学又离不开 学生的情感判断的影响。学生从情感、意志上否定或排斥的知识很难内化、转化为学生的操 作系统,并且知识本身是思想与情感的表现,学生接受知识,也就相应接受了某种思想(死 记硬背某些东西只是以应付考试往往伴随消极情感,因而不会接受相应的思想)。所以,知 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使人形成特定的品质和性格的过程。 但是,必须指出: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教育者应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外因是变化的 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身 心的活动才起作用。就教育来说,教育是使学生掌握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是把 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他自己财富的过程。这种转化不象用镜子来反映事物一样,它要 求学生必须有自身的能动性。从直接意义上来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要求,厌恶学习,懒 于思考,心不在焉,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所讲的东西是不会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的。在同 样的教育和环境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它 在学习、劳动和科研中所付出的经理。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的去 发展自身。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作出有选择的反应,是赞成或是反对,是积极行 动或是采取回避态度,能自觉地作出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在能为自身的发展预定 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 体现。 遗传为人发展提供了可能,环境自发地影响人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地进行的,所以我们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遗传、 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都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来起作用,这个内因就是人的主观能 动性,外因的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来对人的发展产生作用。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否。 那么,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怎么来的呢?—需要。 客观环境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任务、问题和困难等),当这些客观要求为人所接 受,就引起了人们的需求。需求分为生物方面的需求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前者是与维持人的 集体生命活动有关的低级要求,如对营养、自卫、繁殖后代的需求。后者是体现着人的社会 动机的高级要求,如对社交、劳动、文化、科学、艺术、折纸活动等的要求,它对人的学习 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需求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总是代表着新的一面,它 与人的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构成了人的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这种内部矛盾的运动,就是推 动人们心理向前发展内因或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要求,引起学生 心理上的需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 的。 例:乘法的认识;P54教材:钠的导入。 >
人有把遗传提供给人的可能性表现出来、开发出来的欲望。这是从幼儿身上就可表现出 来的欲望,欲望也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人的天赋。一动因公理 人是可以自己作用自己的,他用自己的意识和意志作用于自己。同样属于人的这种天赋 的反身性构成了人能够开发自己的潜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开发自己潜能的基本途径(特 别是在经验得到不断积累以后)。一反身公理。它表明的是教育展开方式的基本依据。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 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 和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前提,生命活动的正常与否直接影 响着人的身心发展。心理活动使人们获得了对世界和自已的认识,形成了各种心理活动的能 力和个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 源泉,人的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渗透在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 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也就不断提高。人们只有通过这些活动,才能得到 发展,离开这些活动,就谈不上任何发展。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 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最后要指出的是:影响人的发展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分析每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它 们之间性质的差异、力量的强弱、不同的组合、不断地发展变化,致使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 水平和特色,我们成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动态上研究和把握各因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例如: 摈弃“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个人意识决定论”等。 人是什么?(《教育哲学》张楚廷) 人有自反性,人能以自己作为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对象:人具有自增性,人是可以获得新 的生命的生命;人具有自语性,人是以生成、发展、丰富语言的方式而存在着的生命:人还 “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自己,(走一坐如钟、行如风、站如松,舞蹈;说话一音乐, 修辞:写字一书法:元素周期律:数学公式:质能守恒定律等等)按照美的规律来打量自 己,按照美的规律来获得新的生命,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运用、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语言。人 按照美的规律构造自己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人因美而幸福地生活,人因美的消逝而消逝。 小结:在这一章里,我们共同学习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了解了 教育中存在的三大公理,要在以后的自身发展和教学活动中自觉加以运用。 思考题: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别谈一谈教育和主观能动性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2、在新的技术革命影响下,有人认为利用图书馆、电视和计算机可以代替学校与教师, 从而提出“学校消亡”和“教师取消”的论点,请你谈谈对此论点的看法。 3、关于教育对人发展的功能,有哪些最新的研究?请查阅一篇有关的论文阅读并与同 学交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