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人口、 地理环境的关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树立“教育具有受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的观念。 培养学生辩正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课时:4 参考书目:《教育学》邵宗杰P19,《教育概论》叶澜P165,《当代教育学》袁振国P311-360, 《教育哲学通论》黄济P362,《教育哲学》张楚廷P283-284 教学内容分析:重点讲解社会各因素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能动反作 用,理解教育的社会价值。在讲解教育对社会各因素反作用的同时,讲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为下一章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学习作一铺垫。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上一章“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是教育的两大功能,讲解时要注意联 系上一章的内容。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实现教育“培养人”的直接的个人发展功能来实现 的。 教材第一节第一个标题“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不恰当,生产力对教育更有推动作 用。 学生分析:有“社会因素影响教育以及教育对生产力、政治、经济、人口、环境的促 进作用”的感性认识:具有第一章中所学的“教育的历史发展”的知识。 教学过程: 在第一章里,我们讲述了教育的历史形态,从中可以看出: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 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是密切联系的,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这一章里, 我们将进一步阐明影响教育发展变化的社会因素,论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影响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 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环境、人口 二、教育与诸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办多少学校,能吸收多少人受教育,学习多长时间,必 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人们连吃、穿都没有,就无法从事教育 活动。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 要的人才。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比努力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发展得快,规模大,其根本的原因是 采用机器生产,社会财富有了迅猛的增加(不过这些变化也有教育的功劳),同时要求具有 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人去从事生产。 如果教育的发展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必定要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否则,经济 发展将因人才欠缺而受到影响:如果教育的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承受能力,占用过多的资金 1
和人力,社会将会对教育进行调整,使教育的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过,目前这种 情况可能不存在,教育总是缺少资金)。 这就是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和制约作用。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人才规格:对人才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技能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所做的规定。 A、培养什么样的人,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P60教材。 手工业时代—文盲; 蒸汽机时代—初等文化水平: 电气化时代一中等文化水平: 自动化(核技术、电子技术)一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文化水平。 这说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具有某 种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产上所需要的知识技术。 B: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 各级各类学校之间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 所制约。在现代社会中,基础教育的逐渐普及,正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量发展,高等转科教 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开展,核物理、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新的专业设置,都是由于生产力 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的 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P61教材。又如 网络技术、海洋生物学、生态科学、环境保护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等。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也起着巨大的促进 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当人还没有任何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时,他只是一种可能的劳动力,要把这种可能的劳 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就需要依靠教育。即把可能而尚未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力变为掌 握科学技术的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 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脑力劳动在生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 是依靠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因而教育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 越来越大。具体数据见教材P62。 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特别 是在新的技术革命引起的信息自动化生产的社会里,知识成了生产发展的强大的发动机,知 识生产的扩大与提高,已经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今天的教育决 定着明天的科学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经为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公认,这就更加说明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 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因为任何人刚生下来时,都不会有什 么科学知识,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 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 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 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生产劳动效率,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
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 识技术的任务,这在高等学校表现的尤为突出。如:美国有60%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集中 在大学,日本各大学的研究人员占全国的40%以上。有的大学的大学生也参加科研。在高 等学校甚至一些中学,豆油实验室、实验园地、校办工厂和农场,它们既结合实验进行教学 和学习,又可以开展科学研究,创新科学知识和技术。学校还担负着社会咨询工作,对生产 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解决和研究,这都起着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生产的作用。在高等学 校都有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趋势。 由于教育能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 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具有 生产性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许多经验证明:优先发展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推动 经济前进的有力保证。日本:“谁要想经济得到发展,谁就必须先办教育。”这种重视教育的 先导作用,优先发展教育的做法,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10届人大五次会议国家拨出 财政总收入的3%办教育,2006年高等教育助学金18亿,07年95亿、08年200亿,农村 义务教育免费) 思考:谈谈你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认识。 答:(1)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教育的周期性长,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2)在现代化的生产中,知识是生产 体系的心脏和大脑,没有科学的知识,就不能从事生产和发展生产,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 基础在教育。因而,经济要起飞,教育须先行。这要求国家的领导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不是 等经济发展了再来考虑教育的发展,而是为了发展经济,必须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办教育要 有战略的眼光,要有预见性,面向未来,根据若干年后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来安 排当前的教育:要在不影响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温饱的情况下,提高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 中的比例,使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并要根据未来社会对人 才素质的要求去培养人,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武装学生。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所谓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是说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 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并非决定教育的一切。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掌握了政 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谁掌握了政权,谁就可以利用他的 政权的力量来颁布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遗和任 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控制教育的经费,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去教育受教育者,通过 这些手段,把教育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不允许散布分裂祖国的言论。日本教育他的后代, 他们的侵华战争不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谁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受学校教育 的权利,以及谁有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的权利,都是由社 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如: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任何人只要不违犯法律,均有 受教育的权利。温家宝总理给江西省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全体师生的一封信。 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上要培养什 么人,使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思想品德和政治方向,以及为实现教育目的进行什么样的政治、 哲学、道德的教育内容,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所以,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教育。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定性质的教育被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但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又有积 3
极的反作用。如古人言(P67教材)。《学记》中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孔 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行,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懂仲舒说: “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 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A、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来作用于政治、经济,这是教育对政治、经济作用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实现、巩固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人才作支 柱,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校教育。彦元:“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 尤为人才之本也。”特别是在近、现代,由于科学文化发展,政治、经济逐渐复杂,国家政 治上经济上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这儿更加需要依靠学校教育来培 养。当前世界出现了“专家政治”的趋向,即一些专家学者进入了国家的领导集团,这就表 明学校教育对政治、经济的作用更为重大。(博士总统,刘宽亮)中国成功地避免了90年代 末的亚洲经济危机,与朱总理在经济方面的渊博学识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是分不开的。只 有具有了渊博的学识,才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B、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这是由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所 决定的,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也不无关系。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 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的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在政 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履行民主的权利,推动政治的改革与进步、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 独裁政治、宗教迷信和官僚主义是比较容易推行的。列宁:“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 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我们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注意到教 育在这方面的作用。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少年集中的地方,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思想敏锐,勇于发表意见, 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言论、行动、讲演、文章、学校中的教材刊物等,来宣传一定的思 想,造成一定的舆论,籍以影响群众,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任何时代,任何一个组织 都少不了宣传部,就是为了宣传思想和扩大影响。我们称鲁迅为共产主义战士,是因为他是 用笔米唤醒我们沉睡、甚至麻木昏迷的国民,激发他们的救国意识的,他是用笔米战斗的。 定性质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以伟大的影响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要了解某一社会教育的教育 的性质,就必须先弄清这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是研究教育问题应该明确的一个基本 原理。 但是,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后的决定力量,任何社会的教育都不能脱离生 产力发展的水平,归根到底,都要手生产力所决定,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规格,教育的结构, 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都要手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制约。而教育的性质、日的 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则直接被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教育的制度、方法和生产斗争知 识的教育,也脱离不了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所以,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 经济制度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联系,同时作用与教育的。任何一个社会的教育都是根据一定 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去培养人才的。而教育也正是通过培养人才、传播科学技 术和宣传某种思想,来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广义地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如建筑、饮食、服饰等) 4
文化主要有以下四种存在形态:(《教育概论》P165) (1)物质形态。指精神创造物化在物质产品之中,如历史文物、古建筑、各种工艺品 (如刺绣、香囊)等。 (2)用物质手段存留的观念形态。如科学著作、文艺作品等。 (3)与各种文化创造和传播有关的活动形态。(如学术活动、艺术活动) (4)人的心理、行为形态(如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忠孝)、思维方式、精神风貌、 社会的生活方式、习俗、传统)等。 (1)文化对教有的作用 A、文化的发展使课程不断丰富和更新,影响教育内容的质量和结构。《教育概论》P167 B、文化的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对教师传统角色进行挑战。多媒体、 网络大学。 C、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内部所产生的最深层的影响是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例:“在异文化中”P49《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 这个例子同时说明: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民族特性等因素还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又如: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功利教育。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重功利轻发 展、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自主、重认同轻创造。扈中平P98) (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教育的文化功能 A、传递、保存文化,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 B、创造更新文化。 C、传播文化(普及),文化的传播是文化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扩散,是文化在空 间上的流动。 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概论》P105) (1)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A、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B、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的质量。 C、人口的质量影响致育的质量。 D、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 (2)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A、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B、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 C、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今日的人口状况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而今日的教育却又是影响明日的人口数 量、质量和结构的因素之一。其中教育对明日人口质量的影响具有实质性的、决定性的意义。 5、教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地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老少边地区的教育落后,近亲结婚,特殊教育:城市地区教育发达。 (2)教育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摩天大楼一文化广场的转变,是人们文化品位的提高。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虽然具有了强烈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来自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强有力的制约,但教育又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自身一定的独立性。 教育的独立性是指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 象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教育能反过来促进或阻碍生产力、政治、经济的发展。 2、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教育是人类延续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存在的必然性不因社会的更迭、变化而 改变。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永恒性。 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方面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内在 的特殊规律。如:教育的基本原理也是不以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如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 实际的原则等。 4、教育具有继承性 一些教育的思想、制度、目标、内容、方法等都与以往各个时代的教育有着继承性的关 系,决不可能凭空产生,也绝不可能都是崭新的,但他一经产生,便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 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所制约,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并不会因为 社会的变更而完全发生改变,而总是对以往教育进行某种“扬弃”。今天的教育是在以前的 教育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 度里,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思 想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当就的政治经济消亡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与 内容,并不立即随之消亡,还会残存一个时期,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里,还残存着 一些封建社会的教育思想,学而优则仕。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 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 想,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在“五四”运动前后产生了“科 学、民主”的教育思想。 教育,像文化、艺术、宗教、科学一样,首先也得在解决了基本的吃喝住穿的基础上展 开。在人的这种基本需要满足后,还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这就为教育的展开和发展不断创 造出更好的条件。 其实,教育并不总是消极地跟在经济的后面,教育后来像吃喝住穿一样为人的生活所需 要了,教育成了人生活的必需品。繁华喧嚷的城市里办教育,穷乡僻壤的小村上村长也想方 设法办一所小学,富人送子弟上大学,穷人倾家荡产、负债累累也要让子女去接受高等教育。 政府用法令强制性推行义务教育,百姓是用对教育的无名情结让孩子上学;政府可能为了发 展生产力,百姓可能没有想那么多,而只是为了下一代不做睁眼瞎。可能角度有异,但都感 悟到教育是自己的需要,人或者人群自身的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变得越来越内在化了的时候, 教育与经济的联系也就不象人们想象地那样紧密了。尽管我们仍然可以在世界上看到穷得一 贫如洗而连一个最起码的初等教育也办不起的地方,但也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 地区教育的普及率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还可以看到,12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欧洲大陆,然而,大学并不出现在中国 而出现在后者所在地,整个中世纪欧洲大陆有了数十所大学,中国却后于19世纪末即700 年之后才出现了大学。在经济更为落后的北美洲的17世纪初就有了哈佛,而在那之后的约 260年中国才有了第一所大学。经济发展水平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人们还没吃饱饭时,教 育受经济的制约,但当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教育的独立性就会越来越突显,冲破经济 束缚的藩篱。自) 6
中国2003年在世界排名前500位的大学中占19所,但是这19所中没有一所在经济相 对比较发达的广州:广州与香港经济发展虽已经日益接近,但在上述19所大学中香港占了 5所,广州则是0。这一年,老牌的北京大学排位还不及年轻的香港科技大学。以色列在亚 洲无论就GDP总量还是人均值都不是最高的,然而,在亚洲能进入世界前100名的大学(即 世界著名大学)的仅有的两个国家中就有以色列。这些现象用经济的观点也难以理解。 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并不是一个先行关系,经济并不是作为单一的因素去影响 教育的,经济对教育的敏感程度往往是衡量经济自身存在状况的一个尺度。这些都表明经济 对于教育的作用也具有相对性,即使它对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 更不是唯一的决定作用。 有觉悟的经济不会让教育成为一个乞讨者,高水平的经济存在于一个良好的社会之下 时,教育对于经济将更多儿分的高傲,而经济情愿看到这一点。 当社会并不那么功利地看待社会时,教育往往会给社会以意想不到的回报,包括对社会 经济的回报:当社会十分小气地对待教育时,它往往使自己也小气了,包括使生产力自身也 受这种小气的消极影响。 认识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我们就可以自觉地根据社会发展 的趋势,去改革教育中那些不适宜的东西,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教育的独立性对我们的启示: (1)教育要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不能完全依附于政治经济(如市场经济背景下,教 育不能完全市场化) (2)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要有批判性的。 因为社会是五花八门的、良莠混杂的。(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3)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具有选择性的。 一方面要自主地通过选择去适应合理的和正确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综合满足各种合 理的社会需求并在发挥教育综合功能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为不同社会发展时期或阶段 的若干社会需求服务(如对职业教育的适应)。 小结:在这一章里,我们共同学习了社会各因素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要明确社会与教 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研究的两大主题。也是教 育的两大功能,不同的学者对教育这两大功能的作用大小认识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 向。 思考题:1、谈谈你对“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的理解。 2、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关于教育的社会功能有什么新的研究?请查阅一篇相关的论文阅读并与同学交流, 要记下交流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