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教育制度与管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学制的概念。 2.掌握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3.理解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学制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板书: 作业: 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学制?确定学制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建立的依据 (一)定义 1.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其管理规则。教育的施教机 构包括学校教育机构,幼儿教育机构、校外儿童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 2.学校教育制度: (二)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二、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 根据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主要包含 以下几个方面:1一6(P82,张乐天)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 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
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 年9月1日起施行。 普通中小学(包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性质是培养 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 三、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中国建立现代教育制度是从清末开始的。由于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社会制度腐败,经济上贫困落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决定了旧中 国的学制带有鲜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于西 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学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制 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我国现代学制建立比欧美 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 1902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 程》,史称“壬寅学制”,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 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 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要21年,至通 儒院要26年。 壬戌学制:1922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 三制”,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这个学制从小学到大学比癸卯学制 缩短了5年,为16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这一改革至当时的社会发展 十分有利,后虽几经修改,但都没有重大变动,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 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1951年的学制改革 解放初,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学制:一种是老解放区的学制,另一种是国
民党统治区原来实行的学制。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 发展,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旧学制、建立新学制已成为必 然。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10月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 出我国原有学校的许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各种补习 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未置于应有地位:技术学校没有一定制度,不能适 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要求等。为此规定我国当时的学制为: (看书),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权利、无地位的 时代已经过去,标志着我国学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优越性主要表现 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看书)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以下简 称《指示》),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三结合六并举”的具体原则。 三结合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 结合。六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 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 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教育与不免费教育并举。《指示》明确规定全国将有 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根据《指示》精神,全国展 开了中小学学生学制改革实验。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学制改革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4.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现代学制的发 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P80) 知识连接: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 (1)现代学制是由两种结构所构成的,一种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另一种是横向划分的学校 系统。前者叫做双轨学制,后者叫做单轨学制。(2)双轨学制以西欧各国为代表,单轨学制以 美为为代表。介于上述两种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叫做分支学制。 ①双轨学制:双轨学制是以18~19世纪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学校系统为基础形成的。 该学制系统分为两支,即由中世纪学校演变而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 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群众性现代学校。双轨学制的两轨,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是 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
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来发展为与初中 相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双轨学制剥夺 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②单轨学制:美国在独立以前,多数地区都曾沿用欧洲双轨学制。在19世纪后半叶的教育发 展过程中,美国学制的变化与欧洲不同。原来双轨学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却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淹没,由此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 制。该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各级学校形成一个系列、多种 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六六、四四四等多种模式。这种学制形式有利于逐级普及教育,有 更大的适应能力,因此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 ③分支型学制:这是前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在十月革命前帝俄时代实施的是传统的欧 洲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建立了单轨的社会主义统一学校系统,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又 部分恢复了帝俄时代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由此形成了动工有单轨学 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的某些因素的分支型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 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连,有其优点。 ④三种类型学制的比较及其发展趋势:以上三种类型的学制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条件下形成 起来,各有其深刻的原因。但同时,三类学制的产生和发展又是有一定的历史顺序的,即从 系统占优势向阶段占优势发展,由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再通过高中综合化向单轨学制的 方向发展。美国最初普采用过双轨制,但还没定型就被单轨学制压倒,从而超越了分支型学 制阶段。前苏联原来的学制是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形成了分支型学制,由于高中的普及和 职业教育的后移趋势,分支型学制有向单轨学制发展的倾向。西欧的双轨学制则正在由低年 级向高年级逐步并轨,小学和初中已基本并轨。这就使原先的双轨学制演变成了分支型学制, 即下段单轨,上段多轨。近年来欧洲高中有向综合高中发展的明显趋势,说明这种单轨化的 趋势还在继续发展。可以说,欧洲学制的发展变化显示了现代学制发展的完整轨迹。 四、当代中国教育体制改革(P84) 我国学制改革的趋势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学制改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加强基础教育,这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认真贯 2.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 4.发展成人教育
5.国家要重视和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 总之,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 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资料: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zhexue/show.asp?id=27295 陈梦稀等.《教育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