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课时教案 第_六单元 第_3_课时 2008年12月18日 教学内容 总第课时27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知识 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梳理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 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课文内容的梳理翻译,词语的归纳。 难点 课文的朗读与借景抒情手法的理解。 教法 引导探究朗读归纳 教具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检查26课的默写,从“仁者乐 山,智者乐水”入手,导入本节。当堂默写,交齐。阅读明确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题目的含本节相关的常识,当堂识记习惯,激发学生阅读 义,明确陶弘景及人生态度。 展示相关的幻灯 (用时6分钟) 的兴趣 用时6分钟) 布置学生初读课文,划出其中的 自读课文,划出生词,个 生词。组织个别朗读与齐读,反复别朗读,质疑,齐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初步感知 朗读。点评朗读的停顿,释疑。 能力。 (用时10分钟) 仨组织学生说说其中描写的景 物,引导板书关键词语,组织朗读 这些语句,点拨其中的重点词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消散 注释明确重点词语,个别翻|培养学生的翻译诵读 3夕阳欲颓:坠落 译,划出疑问语句,个别质|物的优美 教 4四时俱备:都 5能与其査者:参与;杰出;组织 学生翻译全文,点拨 (用时10分钟)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六 单元 第 3 课时 2008 年 12 月18 日 教学内容 总第 课时 27 短文两篇之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梳理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 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课文内容的梳理翻译,词语的归纳。 难点 课文的朗读与借景抒情手法的理解。 教法 引导 探究 朗读 归纳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检查26课的默写,从“仁者乐 山,智者乐水” 入手,导入本节。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题目的含 义,明确陶弘景及人生态度。 展示相关的幻灯。 (用时 6分钟) 当堂默写,交齐。阅读明确 本节相关的常识,当堂识记 。 (用时 6分钟)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习惯,激发学生阅读 的兴趣。 二 布置学生初读课文,划出其中的 生词。组织个别朗读与齐读,反复 朗读。点评朗读的停顿,释疑。 (用时 10分钟) 自读课文,划出生词, 个 别朗读, 质疑,齐读课文 。 培养学生的初步感知 能力。 三 组织学生说说其中描写的景 物,引导板书关键词语,组织朗读 这些语句,点拨其中的重点词-- 1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 晓雾将歇:消散 3 夕阳欲颓:坠落 4 四时俱备:都 5 能与其奇者:参与;杰出 ;组织 学生翻译全文,点拨。 (用时10分钟) 明确描写的景物,结合课下 注释明确重点词语,个别翻 译,划出疑问语句,个别质 疑。 培养学生的翻译诵读 能力。 体会文中景 物的优美
过 四组织理清短文结构层次,尝试 程 背诵短文。 1引导找出第一句“山川之美,古 来共谈”的地位一一总领全文。以 美”点明全文中心 2组织朗读中间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梳理文章的写作层次。明确 的语句。 培养学生的翻译诵读 引导明确最后的议论与抒情语句目标,合作诵读,互相交能力及阅读梳理文章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流,当堂个诵与齐诵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明确其(诵读限时5分钟) 的能力。 首尾呼应,议叙结合的特点。 布置结合文章翻译来诵读。小组互 相交流,当堂限时5分钟完成。当堂 检查,点评,将个诵与齐诵相结合 。(用时10分钟) 五引导重点研读最后一层的议论 抒情,引导明确作者的对于自然 的欣赏赞美之情及自豪之感 布置课下作业: 哄确问题,自由发言,明确|体味作品中的美及 l1诵读与默写全文 课下作业。 赏析文中的写景之美 2.预习《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总:山川之美 /仰视 俯视: 板书设计 绘 平看: 视听兼融 分:景 晓 动静结合 总:感慨欣赏、赞美、自豪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四 组织理清短文结构层次,尝试 背诵短文。 1 引导找出第一句“山川之美,古 来共谈”的地位--总领全文。 以 “美”点明全文中心。 2 组织朗读中间具体叙写山川之美 的语句。 3 引导明确最后的议论与抒情语句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明确其 首尾呼应,议叙结合的特点 。 布置结合文章翻译来诵读。小组互 相交流,当堂限时5分钟完成。当堂 检查,点评,将个诵与齐诵相结合 。(用时10分钟) 梳理文章的写作层次。明确 目标,合作诵读,互相交 流,当堂个诵 与齐诵。 (诵读 限时5分钟) 培养学生的翻译诵读 能力及阅读梳理文章 的能力。 五 引导重点研读最后一层的议论 与抒情,引导明确作者的对于自然 的欣赏赞美之情及自豪之感。 布置课下作业: 1 诵读与默写全文; 赏析文中的写景之美; 2.预习《记承天寺夜游》。 明确问题,自由发言,明确 课下作业。 体味作品中的美及 作者对于景物的赞美 。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总: 山川之美 / 仰 视: ; 俯视: 绘 - 平 看: 视听兼融 分: 景 - 晓 : 动静结合 ﹨ 夕 : 总: 感慨 欣赏、 赞美、 自豪 教学反思
文化课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 第4课时 2008年12月19日 教学内容 总第课时27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 知识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掌握文中的词语, 分析文中景物的描写,归纳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梳理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 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于不得志中的豁达心胸。 重点 翻译全文,掌握文中的词语,分析文中景物的描写。 难点 分析文中的月色描写,体会作者于写景中的豁达心胸 教法 引导探究归纳点评 教具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评作业,组织诵读与默写第 篇课文 从“唐宋八大家”的提问中导入本诵读与默写,回忆共同明确。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节。组织学生解题的含义,引导明|明确要求,自读课文。划出生习惯,激发阅读的兴 确其重点词语一一夜游。 布置自读课文,划出其中的生词。 用时10分钟) 组织个读,点拨其中生词一一藻 荇。点拨其朗读的停顿。 引导找出作者记述中的时间、地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及抒情 维织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相关语句的个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倍顿,溶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朗读与翻译, 共同明确其中重点词语 关的语句,结合课下注释说惯,掌握文中的事 “念、遂、至、盖、但” 语句的含义。明确其中重点词件过程,培养提取关 点拨语句的翻译 语。自由发言,其余补充。 键信息的能。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用时15分钟)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六 单元 第 4 课时 2008 年 12 月 19 日 教学内容 总第 课时 27 短文两篇之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掌握文中的词语, 分析文中景物的描写,归纳作者的感情。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梳理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 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于不得志中的豁达心胸。 重点 翻译全文,掌握文中的词语,分析文中景物的描写。 难点 分析文中的月色描写,体会作者于写景中的豁达心胸。 教法 引导 探究 归纳 点评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点评作业,组织诵读与默写第一 篇课文。 从“唐宋八大家”的提问中导入本 节。组织学生解题的含义,引导明 确其重点词语--夜游。 布置自读课文,划出其中的生词。 (用时 10分钟) 诵读与默写,回忆共同明确。 明确要求,自读课文。划出生 词。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习惯,激发阅读的兴 趣。 二 组织个读,点拨其中生词--藻 、荇。 点拨其朗读的停顿。 引导找出作者记述中的时间、地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及抒情, 板书其关键词语。 组织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相关语句的 朗读与翻译, 共同明确其中重点词语 -“念、遂、至、盖、 但” 点拨语句的翻译: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用时 15分钟) 个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停顿, 找出相关的信息,共同明确相 关的语句,结合课下注释说说 语句的含义。明确其中重点词 语。自由发言,其余补充。 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 习惯,掌握文中的事 件过程,培养提取关 键信息的能
三布置学生结合板书提示自由诵读 全文,小组合作完成,检查,点评 教学过程 话题导读: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包含 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要求,自主诵读,小组合 布置学生阅读背景资料,谈谈理解/作进行诵读,互相检查。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 点拨“闲”字,引导结合全文来相关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能力,体味作者于写 景中的豁达心胸。 明确 其余补充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失 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用时10分钟) 四引导品味写景的妙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引导说说其中写月色的方法 说说写景的语句,共同明确其|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 借景物来侧面描写月光之明,月色写景的方法及景物的特点。能力 之美。 点拨“空明”二字突出心的干净、 澄澈如水 五课堂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 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苏轼 正是因为不汲汲于名利,所以才能 培养学生的“不汲汲 闲”。组织朗读外国人对苏轼的/明确苏轼豁达心胸的原因。于名利”的豁达心 评论,展示幻灯。 明确后人对其评价。 胸,体味人物的人格 布置课下作业 明确课下作业。 魅力。 诵读课文,归纳文中的重点词语 2想象小作文 苏轼与张怀民在中庭散步的情景, 要求有适当的描写。字数不限 27记承天寺夜游 绘庭中景色月色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板书设计 二抒闲人情怀/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其人格魅力:不汲汲于名利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三 布置学生结合板书提示自由诵读 全文,小组合作完成,检查,点评 。话题导读: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包含 了怎样的感情? 布置学生阅读背景资料,谈谈理解 。点拨“闲”字,引导结合全文来 明确 -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 失 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用时 10分钟) 明确要求,自主诵读,小组合 作进行诵读,互相检查。阅读 相关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其余补充。 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 能力,体味作者于写 景中的豁达心胸。 四 引导品味写景的妙处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引导说说其中写月色的方法-- 借景物来侧面描写月光之明,月色 之美。 点拨“空明”二字突出心的干净、 澄澈如水。 说说写景的语句,共同明确其 写景的方法及景物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 能力。 五 课堂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 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苏轼 正是因为不汲汲于名利,所以才能 “闲”。组织朗读外国人对苏轼的 评论 ,展示幻灯。 布置课下作业: 1 诵读课文,归纳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想象小作文-- 苏轼与张怀民在中庭散步的情景, 要求有适当的描写。字数不限。 明确苏轼豁达心胸的原因。 明确后人对其评价。 明确课下作业。 培养学生的“不汲汲 于名利”的豁达心 胸,体味人物的人格 魅力。 板书设计 27 记承天寺夜游 一 绘庭中景色 月色 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二 抒闲人情怀 /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 ﹨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 其人格魅力:不汲汲于名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