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 第_3课时 2008 教学内容 知识 教学目标能力 情感态度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一 单元 第 3 课时 2008 年 2 月28 日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2月28日 设计意图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一 单元 第 3 课时 2008 年 2 月28 日 设 计 意 图
文化课课时教案 第_六单 第_课时 2008年月日 教学内容 总第课时25诗三首之石壕吏 知识 了解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背诵全诗 教学目标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与当堂诵读能力。 情感态度 体味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重点 了解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背诵全诗。 难点 整体感知与分析诗歌内容。 教法 引导诵读评论 教具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检查前两首诗的诵读,回顾相 关的写作背景,导入本节,展示本默写,个别回答,共同明确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诗相关的背景,结合课下注释明确|本诗的背景。 布置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生 词,个别指导,播放诗的朗读,组自由读,划出文中生词,跟读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 织学生跟读。布置个读,进行点评|。个读全诗。 能力。 组织学生默读诗歌,借助注 释,整体感知诗意。引导学生发挥 联想和想像,再现诗中的情节。默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口 阻组织学生口述,其他同学补充,共知诗意。发挥联想和想像,述能力,把握诗中情 同丰富画面、情节。引导板书关键再现诗中的情节。 词-一时间、地点、矛盾双方、事个别口述,其他同学补充 件的经过与结果。引导共同梳理情 教 四引导朗读与分析诗中主体部分 老妇人的“致词”。 过 引导明确层次: 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 朗读,分析文中主体部分的内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 程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容。诵读明确,当堂检查。|与诵读能力。 堂检查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六 单元 第 课时 2008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总第 课时 25 诗三首之 石壕吏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背诵全诗。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与当堂诵读能力。 情感态度 体味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重点 了解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背诵全诗。 难点 整体感知与分析诗歌内容。 教法 引导 诵读 评论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检查前两首诗的诵读,回顾相 关的写作背景,导入本节,展示本 诗相关的背景,结合课下注释明确 。 默写 ,个别回答,共同明确 本诗的背景。 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 二 布置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生 词,个别指导,播放诗的朗读,组 织学生跟读。布置个读,进行点评 。 自由读,划出文中生词,跟读 。个读全诗。 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 能力。 三 组织学生默读诗歌,借助注 释,整体感知诗意。 引导学生发挥 联想和想像,再现诗中的情节。 组织学生口述 ,其他同学补充,共 同丰富画面、情节。 引导板书关键 词--时间、地点、矛盾双方、事 件的经过与结果。引导共同梳理情 节 。 默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 知诗意。 发挥联想和想像, 再现诗中的情节。 个别口述 ,其他同学补充。 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口 述能力,把握诗中情 节 。 四 引导朗读与分析诗中主体部分 --老妇人的“致词”。 引导明确层次: 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 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组织朗读诗歌中内容,诵读诗,当 堂检查。 朗读,分析文中主体部分的内 容。诵读明确,当堂检查。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 与诵读能力
五引导当堂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1老妪一一(主要人物形象),她 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 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2石壕吏“捉人”“一何怒”可以 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当堂分析诗中人物形象,个别 进一步引导分析诗歌流露出的诗人回答,共同明确。归纳诗中情 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 情感 能力 点评明确: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 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 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六课堂小结:进行练习。106页 15题。布置课下作业:诵读默写这|练习,明确课下作业 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首诗。 25诗三首之石壕吏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 时间 矛盾双方1老妪一一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板书设计经过:(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 (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石壕吏一一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主题:描绘沉重灾难,揭露宜吏的横暴, 表露忧国忧民之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五 引导当堂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1 老妪--(主要人物形象),她 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 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2 石壕吏“捉人”“一何怒”可以 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进一步引导分析诗歌流露出的诗人 情感。 点评明确: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 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 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当堂分析诗中人物形象,个别 回答,共同明确。归纳诗中情 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 能力。 六 课堂小结 :进行练习。106页 15题。布置课下作业:诵读默写这 三首诗。 练习,明确课下作业。 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 板书设计 25 诗三首 之 石壕吏 一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 二 时间 、地点 、 矛盾双方 1 老妪-- 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 经过: (5- 16句) 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 - (17-20句) 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 2 石壕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三 主题:描绘沉重灾难,揭露官吏的横暴, - 表露忧国忧民之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