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中国的城市化问题_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714.2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201川年第1期总第193期城布规灯学列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杨保军陈鹏 提要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 The Path of China's Urbanization 主要问题,在重新审视与城市化相关国 YANG Baojun.CHEN Peng 情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城市化发展模 式的演化前景以及城市规划的作用与对 Abstract:Targeting major problems in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the paper dis- 策,认为由于制度背景基本不变,我国 cusses the prospec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roles of urban planning. 城市化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格局 It is argued that owning to limited institutional changes,urbanization will largely 会有所改变,城市间分异可能会出现; follow old trend except that locality differentiation will become more conspicuous. 城市化发展的主动扬点或许不存在,但 An inflexion poin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may not take place spontaneously: 可能出现基于生态系统崩清的被动拐点。 however.the collapse of the eco-system may prompt the system to take another 城市规划作为国家管理城市化过程的主 path.Urban planning.as a major policy means for the state to manage the urban- 要政策手段之一,既要顺应城市化的发 ization process,needs to respect the internal logics of urbanization while at the 展规律,又要尽可能地化解城市发展中 same time try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and negative extemalities in urban develop- 的弊病和负外部性,避免生态系统的崩 ment,including preventing the collapse of the eco-system.Therapeutic and preventa- 渍。总体思路是借鉴大禹治水,堵蔬结 tive measures should be combined to make policies more effective. 合,一方面转变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优 Keywords:urbanization;China's basic conditions;development mode;urban plan- 化行动措施。 ning 关键词城市化;基本国情;发展模 式;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363(2011)01-0001-07 言无疑问.作为“影响21世纪最重大事件之一”的中国城市化,如今正走在飞 毛速前进的快车道上,在一个国家中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经过建国以来数十年的曲折与争论,中国城市似乎找到 了发展的“窍门”,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连同突飞猛进的城市经济,成为“中国崛 作者简介 起”最直观的注释,不仅为世人所阑目,也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写下辉煌篇章。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院长,教 然而,当人们理性地摒去绚丽光鲜的表面,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 投蚊城市规划师, 一方面是大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大城市的快速发展,高度集聚了各类发展资源, yangbj@caupd.com 陈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纸 城市规划师 *本文系作者根据在2010年“第七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1 万方数据

2011年第1期 总第193期童搠蒯髻勺;:‘ 提要 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在重新审视与城市化相关国 情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城市化发展模 式的演化前景以及城市规划的作用与对 策。认为由于制度背景基本不变,我国 城市化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格局 会有所改变。城市间分异可能会出现; 城市化发展的主动拐点或许不存在.但 可能出现基于生态系统崩溃的被动拐点。 城市规划作为国家管理城市化过程的主 要政策手段之一.既要顺应城市化的发 展规律.又要尽可能地化解城市发展中 的弊病和负外部性.避免生态系统的崩 溃。总体思路是借鉴大禹治水.堵疏结 合.一方面转变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优 化行动措施。 关键词 城市化:基本国情;发展模 式: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363(201 1)01-0001—07 作者简介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 授级城市规划师. yangbj@caupd.corn 陈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 城市规划师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杨保军 陈鹏 The Path of China 7s Urbanization YANG Baojun.GHEN Reng 木 Abstract:Targeting major problems in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the paper dis￾CBsses the prospec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roles of urban planning. It is argued that owning to limited institutional changes,urbanization will largely follow old trend except that locality differentiation will become mol'e conspicuous. An inflexion poin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may not take place spontaneously; howeveL the collapse of the eco-system may prompt the system to take another path.Urban planning,as a major policy means for the state to manage the urban— ization process,needs to respect the internal logics of urbanizati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ry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and negative externalities in urban develop￾merit,including preventing the collapse of the eco—system.Therapeutic and preventa￾tive measu/'es should be combined to make policies mole effective. Keywords:urbanization;China's basic conditions;development mode;urban plan— ning 古无疑问,作为“影响2l世纪最重大事件之一”的中国城市化,如今正走在飞 三匕‘速前进的快车道上,在~个国家中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村人121转变为城市人121, 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经过建国以来数十年的曲折与争论,中国城市似乎找到 了发展的“窍门”。15I新月异的城市面貌连同突飞猛进的城市经济,成为“中国崛 起”最直观的注释,不仅为世人所瞩目,也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写下辉煌篇章。 然而.当人们理性地摒去绚丽光鲜的表面。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 一方面是大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大城市的快速发展。高度集聚了各类发展资源, ·本文系作者根据在2010年“第七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万方数据 1

杨保军陈鹏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导致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朔挤、房价高 量”。但辩证地看,在上述未来几个背 策的根本归依。 企、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矛盾加剧等城 景不变的假定下,发展目标趋于稳定, 市问题愈益凸显:而另一方面则是中小 而现实条件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价值 1.2人多素质低 城市尤其是中西部中小城市的发展动力 取向下,反而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这需 我国历来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不足,缺乏吸引力,生活品质难以提 要人们重新审视一些与城市化发展密切 13亿人口总敏超过除亚洲以外的任何一 升,无法起到分解大城市压力、带动地 相关并且“耳熟能详”的基本国情。 个大洲人口,每年仅新增的城镇人口就 区社会经济提升的作用。 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人口。但在 因此,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于中 1.1地大物不博 人口众多的另一面,是国民平均受教育 国城市化的未来发展,必须未雨绸爆地 原来一直挂在嘴边的“地大物博” 程度不高。据报道,我国15岁以上人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大中小城市未来 现在看并不完全正确。960万km2的国 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8.5年左右,而妇 发展是否还会延续现有的发展(或者增 土面积,“地”不可谓不大①,但“物” 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年:农民平 长)模式?②出现发展拐点的可能性及 却不能一概言“博”。比如,我国的水 均受教育年限是7,8年(大大低于城镇 其条件?③城市规则的作用及其相应的 资源就非常紧缺,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居民的11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 对策?当然,讨论这些问题的前提是假 总体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目前,全 70%以上,外出务工农民接受就业培训 定在未来一定阶段几个重大现实背景是 国有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的比例不足20%。这表明在欧美发达国 不变的,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中有上百个城市严重缺水。特别要指 家义务教育年限普遍已达10-12年的情 经济全球化以及仍然处于建设全面小康 出的是,我国工业化还未完成,而工业 况下,我国的9年义务教育真正普及落 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化必需的能源、铁矿供求矛盾突出。从 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历史经验来看,所有工业化大国在工业 人口众多导致放大效应突出,当我 1 基本国情再审视 化或城市化的过程中无一例外都必须依 国人均GDP水平仍在百名开外之时, 靠全球市场和全球的原料,并且绝大多 GDP总量就已跃居世界第二,令世界震 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化道路的选 数工业化大国都曾经靠殖民甚至军事手、 惊。这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择其实是一个国家发展目标与现实条件 段不公平地对外掠夺,而中国必须采用 就是被西方发达国家过早防范。正如 的函数。一般理解,相对于发展目标的 非军事手段获取世界原料和市场,“和 图1-图2所示,“遏制势力”的V型 变量属性,现实条件似乎是一个“常 平蝎起”将是我闲一一系列发展思路和对 包围圈,其背后力量是国际势力对中国 亚洲大陆外“岛屿锁链”示意图之 遥制势力”的V型包图围 中标是金线第一岛璃 围1东亚第一岛链的“闭锁” 图2“遗制势力”的V型包图图 Fig The first and second island chains in East Asia for Fig.2 The V-shape encirclement against China restraining China 资料来源:在“东亚第一和第二岛链.2007中国军力报告,(美国国防部)”上加工绘制 资料来源:网友绘制 2 万方数据

杨保军 陈鹏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导致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拥挤、房价高 企、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矛盾加剧等城 市问题愈益凸显;而另一方面则是中小 城市尤其是中西部中小城市的发展动力 不足,缺乏吸引力。生活品质难以提 升,无法起到分解大城市压力、带动地 区社会经济提升的作用。 因此.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于中 国城市化的未来发展.必须未雨绸缪地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大中小城市未来 发展是否还会延续现有的发展(或者增 长)模式?②出现发展拐点的可能性及 其条件?③城市规划的作用及其相应的 对策?当然,讨论这些问题的前提是假 定在未来一定阶段几个重大现实背景是 不变的,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全球化以及仍然处于建设全面小康 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1 基本国情再审视 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化道路的选 择其实是一个国家发展目标与现实条件 的函数。一般理解.相对于发展目标的 变量属性,现实条件似乎是一个“常 量”。但辩证地看.在上述未来几个背 景不变的假定下,发展目标趋于稳定. 而现实条件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价值 取向下,反而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这需 要人们重新审视一些与城市化发展密切 相关并且“耳熟能详”的基本国情。 1.1地大物不博 原来一直挂在嘴边的“地大物博” 现在看并不完全正确。960万km2的国 土面积,“地”不可谓不大∞.但“物” 却不能一概言“博”。比如。我国的水 资源就非常紧缺.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总体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目前,全 国有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其中有上百个城市严重缺水。特别要指 出的是,我国T业化还未完成.而工业 化必需的能源、铁矿供求矛盾突出。从 历史经验来看.所有工业化大国在工业 化或城市化的过程中无一例外都必须依 靠全球市场和全球的原料.并且绝大多 数工业化大国都曾经靠殖民甚至军事手 段不公平地对外掠夺.而中国必须采用 非军事手段获取世界原料和市场。 “和 平崛起”将是我国一系列发展思路和对 策的根本归依。 1.2人多素质低 我国历来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口, 13亿人口总量超过除亚洲以外的任何一 个大洲人口.每年仅新增的城镇人口就 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人口。但在 人口众多的另一面.是国民平均受教育 程度不高。据报道,我国15岁以上人 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8.5年左右.而妇 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年:农民平 均受教育年限是7.8年(大大低于城镇 居民的11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 70%以上.外出务工农民接受就业培训 的比例不足20%。这表明在欧美发达国 家义务教育年限普遍已达10—12年的情 况下.我国的9年义务教育真正普及落 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人口众多导致放大效应突出.当我 国人均GDP水平仍在百名开外之时. GDP总量就已跃居世界第二.令世界震 惊。这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就是被西方发达国家过早防范③。正如 图1一图2所示. “遏制势力”的V型 包围圈。其背后力量是国际势力对中国 图1 东亚第一岛链的“闭锁” 图2“遏制势力”的V型包围圈 Fig.1 The first and second island chains in East Asia for Fig.2 nle V—shape encirclement agalmt China restraining China 资料来源:在“东亚第一和第二岛链,2007中国军力报告,(美国国防部)”上加工绘制 资料来源:网友绘制 2 万方数据

2011年第1期总第193期 城南规对学刊 崛起的型肘。中国的策略是通过发展重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政府力量强大的 “贡献”。 心外移(经济发展、文化融合与军事防 效果不仅包括正面也有负面效果,这是 与此同时,当我国工业文明洗礼尚 御三管齐下)和周边,以软实力、硬实 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 且不足,生态文明义在向人们招手。在 力共同巩固我国边燕。中央近年出台的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高举马列主义 一个市民常常擅闯红灯、随地吐痰甚至 系列支援边境地区的发展政策,比如 的旗帜,并且已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和 开车在街上会随时停车攀谈的国度,必 支援新疆、支援两藏,扶持东北老工业 发展中国家阵营的“龙头老大”,意识 须得加快适应的步伐。 基地、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 形态冲突不断:将来意识形态冲突在强 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其目的之一 大的经贸交流环境下虽然可能会淡化, 2现有的发展(增长)模式是 亦在做强边發地区软实力,进而维护边 但文化的冲突或许将日益显现(从某种 否会延续 疆地区稳定。 意义上讲,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已被历史 人口素质不高导致中国只能依靠低 所证伪,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更具说服 2.1基本面不会改变 端市场起步,因此尽管很多人批评沿海 力和前瞻性),比如纠结几十年的巴以 从分析来看,决定一个城市发展的 地区的产业低端,但如果没有这些起 冲突、“911"之后的基督教和伊斯兰 速度、格局与模式,最主要的是经济制 步,那就连接受批评的资格都没有。当 教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土耳其加入欧 度,因为制度作为行为规范和社会关系 然,这种对低端市场的依赖是不可持续 盟的文化融合问题等等。而意识形态冲 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环 的,转型发展是未来的必然。同时,正 突再交织文化冲突,将使中园与世界尤 境和制约条件。政策可以修正但是改变 是因为我同人口众多并且人际差异悬 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更加复杂多 不了根本的大方向,规划作为一种公共 殊,每个人在选择向社会高阶移动时, 变,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难以独善其 政策,能够引导但不能主导城市发展。 差异很大,人口流动体现出明显的多元 身。 笔者相信我国奉行社会主义市场经 化特征。 济体制会长期不变,在市场经济前提下 1.5农耕文明悠久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特性不会改变 1.3地域差异大 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侵淫,使得绝大 (与计划经济追求“平等”导致供给短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之间的基 多数中间人传统税念深晔,并且以难以 缺和“普遍贫闲”相反,市场经济是以 本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经 自觉的方式影响着每个个体和整个社 “生产过剩”和“马太效应”为特点), 济发展阶段和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最 会,这在工业文明的今天,其实已经显 大城市集聚资源的能力还会进一步加 典型的地域差异就是东、中、西部的分 得落后和不合时宜。比如工业文明的一 强。其理由如下。 异,除此之外还有南北差异,以及平 大特点就是流动性,而农业文明则是同 2.1.1集聚效益和趾邻效益 原、山地、高原等地形单元差异,等 定性,两者的反差极大,也造就了迥然 正如克鲁格曼的新地理经济学对主 等。环境、文化的差异往往隐含着多 不同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 流经济学的修正,把主流经济学认为的 元,这很可能是中国在四大文明中能够 比如,中国请客吃饭争抢付账,就 规模效益递减修正为规模效益递增,其 一直传承的原因所在(不是单一文化, 与国外崇尚的AA制差异明显,因为国 理论基础就主要源于集聚效益和毗邻效 东方不亮西方亮)。而经济落差大意味 外的流动性很大,AA制是最公平的, 益。这一理论也较好解释了经济活动日 者蕴藏的势能也大,要素流动的动力 而中国农耕文明地域稳定性大,总是不 趋集中的普遍现象,比如从全球经济地 强。要素流动是追求更高效益的表现, 担心人家不回请,“来而不往非礼也”, 理图景来看,全球50%的生产能力和经 是求得最终实质性均衡的最佳市场化手 很多事情都是按照农业文明的方式在进 济活动集中在仅仅1.5%的土地上。我回 段:如果人为限制要素流动,反而会固 行。又比如许多农民离土不离乡,打工 建国以来,大城市被挖制(甚至几度严 化不均衡,或者跌入“低水平均衡”的 赚钱回家盖房,进城以后也要在家乡盖 格控制)了60年,但却是一直在成长, 陷阱。 房,资产永远无法增值。农民如此,市 体现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民同样如此:随着城市中岗位流动性的 2.12经济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 1.4政体制度独特 逐渐增强,租房本来是更加灵活的选 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是,全球化格局 我国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体制,干 择,既方便工作也减少通勒交通,但购 下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已不再是(或者 预力度大、效果显著,所谓“集中力量 置固定房产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即使 不仅是)国家的组成部分,而是世界经 好办大事”,这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 换一个地方工作还得围若原有住房转, 济的组成部分,如果不继续发展,很容 博会以及快速推进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 这在成就我国超高住房自有率的同时, 易被孤立或被边缘化。因此,北京、上 路网建设等方面,能够得到充分展现, 也为特大城市交通的迅速恶化做出不小 海等超大城市尽管已经很大了,还不能 3 万方数据

2011年第1期总第193期 崛起的掣肘。中国的策略是通过发展重 心外移(经济发展、文化融合与军事防 御i管齐下)和固边。以软实力、硬实 力共同巩固我国边疆。中央近年出台的 一系列支援边境地区的发展政策,比如 支援新疆、支援两藏、扶持东北老工业 基地、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 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其目的之一 亦在做强边疆地区软实力,进而维护边 疆地区稳定。 人口素质不高导致中国只能依靠低 端市场起步.因此尽管很多人批评沿海 地区的产业低端.但如果没有这些起 步,那就连接受批评的资格都没有。当 然,这种对低端市场的依赖是不可持续 的,转型发展是未来的必然。同时,正 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并且人际差异悬 殊,每个人在选择向社会高阶移动时. 差异很大.人口流动体现出明显的多元 化特征。 1.3地域差异大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之间的基 本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经 济发展阶段和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最 典型的地域差异就是东、中、西部的分 异.除此之外还有南北差异.以及平 原、山地、高原等地形单元差异,等 等。环境、文化的差异往往隐含着多 元.这很可能是中国在四大文明中能够 一直传承的原因所在(不是单一文化, 东方不亮西方亮)。而经济落差大意味 着蕴藏的势能也大.要素流动的动力 强。要素流动是追求更高效益的表现, 是求得最终实质性均衡的最佳市场化手 段;如果人为限制要素流动,反而会固 化不均衡.或者跌入“低水平均衡”的 陷阱④。 1.4政体制度独特 我国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体制,干 预力度大、效果显著。所谓“集中力量 好办大事”。这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 博会以及快速推进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 路网建设等方面,能够得到充分展现,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政府力量强大的 效果不仅包括正面也有负面效果,这是 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高举马列主义 的旗帜.并且已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阵营的“龙头老大”,意识 形态冲突不断:将来意识形态冲突在强 大的经贸交流环境下虽然可能会淡化, 但文化的冲突或许将日益显现(从某种 意义上讲.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已被历史 所证伪,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更具说服 力和前瞻性)。比如纠结几十年的巴以 冲突、“9·11”之后的基督教和伊斯兰 教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土耳其加入欧 盟的文化融合问题等等。而意识形态冲 突再交织文化冲突,将使中国与世界尤 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更加复杂多 变。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难以独善其 身。 1.5农耕文明悠久 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侵淫,使得绝大 多数中国人传统观念深厚。并且以难以 自觉的方式影响着每个个体和整个社 会,这在工业文明的今天,其实已经显 得落后和不合时宜。比如工业文明的一 大特点就是流动性,而农业文明则是固 定性,两者的反差极大.也造就了迥然 不同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 比如。中国请客吃饭争抢付账,就 与国外崇尚的AA制差异明显.因为国 外的流动性很大,AA制是最公平的, 而中国农耕文明地域稳定性大.总是不 担心人家不回请, “来而不往非礼也”。 很多事情都是按照农业文明的方式在进 行。又比如许多农民离±不离乡,打工 赚钱回家盖房.进城以后也要在家乡盖 房。资产永远无法增值。农民如此,市 民同样如此:随着城市中岗位流动性的 逐渐增强.租房本来是更加灵活的选 择,既方便工作也减少通勤交通,但购 置固定房产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即使 换一个地方工作还得围着原有住房转, 这在成就我国超高住房自有率的同时. 也为特大城市交通的迅速恶化做出不小 “贡献”。 与此同时,当我国工业文明洗礼尚 且不足,生态文明又在向人们招手。在 一个市民常常擅闯红灯、随地吐痰甚至 开车在街上会随时停车攀谈的国度.必 须得加快适应的步伐。 2 现有的发展(增长)模式是 否会延续 2.1基本面不会改变 从分析来看,决定一个城市发展的 速度、格局与模式,最主要的是经济制 度,因为制度作为行为规范和社会关系 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环 境和制约条件。政策叮以修正但是改变 不了根本的大方向.规划作为一种公共 政策,能够引导但不能主导城市发展。 笔者相信我国奉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会长期不变。在市场经济前提下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特性不会改变 (与计划经济追求“平等”导致供给短 缺和“普遍贫困”相反.市场经济是以 “生产过剩”和“马太效应”为特点), 大城市集聚资源的能力还会进一步加 强。其理由如下。 2.1.1集聚效益和毗邻效益 正如克鲁格曼的新地理经济学对主 流经济学的修正,把主流经济学认为的 规模效益递减修正为规模效益递增。其 理论基础就主要源于集聚效益和毗邻效 益。这一理论也较好解释了经济活动日 趋集中的普遍现象,比如从全球经济地 理图景来看.全球50%的生产能力和经 济活动集中在仅仅1.5%的土地上。我国 建国以来.大城市被控制(甚至几度严 格控制)了60年,但却是一直在成长, 体现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2.1.2经济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 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是.全球化格局 下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已不再是(或者 不仅是)国家的组成部分,而是世界经 济的组成部分.如果不继续发展。很容 易被孤立或被边缘化。因此,北京、上 海等超大城市尽管已经很大了,还不能 3 万方数据

杨保军陈鹏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或者无法停止发展,还得朝着世界城不能放弃,很多城市仍将扮演“规模” 就出现所谓的“拐点”,但这个拐点只 市、国际中心等更高的目标继续进发, 角色,只是不应该由顶级城市来扮演, 有全知者才知道,分散决策的个体无法 这不仅是政府的推动,也是城市自身发 现在的中等城市将来应成长为大城市。 得知,因此不会主动分散:②在市场机 展动力使然。 因为中等城市内力有限、外力未知,智 制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是常态,城市政 2.1.3知识经济的影响 力资源外流(当前城市发展靠内力加外 府为了振兴当地经济,会领布种种政策 随著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在全球范 力,如果外力很大,城市很快改变:只 吸引投资者,对西方城市政府而言是为 围内,知识人口将向大城市集中,这与 有一种力量时要么慢,要么乱:中等城 了应对失业压力,获取更多选票,对中 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过程有显著区别。, 市最大问题在智力资源外流,难以吸引 国城市政府而言是为了经济增长和获取 知识的共享性、外溢性以及学习和创新 和留住人才),因此多数将承担“规模 税收,以便有是够的财力提供公共服 的交互性,使得越有文化的人越想到知 角色”,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走规模 务,中国的税收主要来自生产环节,更 识集中的大城市去选择就业机会以施展 经济道路。 加剧了这种亲商情结,没有哪个城市不 抱负,导致大城市呈现加速集聚效应, 另一方面,先发地区初显后工业化 欢迎投资者,只是门槛高低不同而已: 当然也会给城市土地、交通、生态环境 端倪,特别是随着80后、90后逐步登 ③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企业来说,集聚 带来更大压力。 上历史舞台,消费需求即将迎来燥发性 带来的正面效益为企业获得,而负面效 增长,特色化发展道路将迎来良机”。 应中的主要方面(如交通拥堵、环境污 22格局有所调整 因此,有条件走特色化道路的小城市和 染、住房紧缺等)由全社会分摊,由于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城市 小城镇前途光明,走规模化道路的则前 负外部性不能内部化,因此企业不会愿 在规模继续增大的同时,其内部的产业 景堪忧,因为小城市和小城镇规模效益 意主动迁走,这会延缓拐点的到来:④ 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会有所变 有限,无论怎么做大规模都无法和大城 理论推论中导致拐点出现的变量一直在 化:二是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战略下, 市甚至中等城市竞争,在规模上处于明 变化,因此义会推动拐点的移动,例如 中西部受到扶持的一些大城市会加速发 显的“比较劣势”。而中等城市由于常 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完善、管理能力的 展,带来国家城市体系格局的小调整。 常是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地级市中心,肩 提高等都将会扩大城市的吸纳能力并使 后者主要源于中园快速发展导致势 负着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因而只能尽 之仍然维持着效率,人们知道,步行时 能增加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楊,国家固边 快做大做强,提高综合实力和区域辐射 代、马车时代、汽车时代、轨道交通时 战略(如重庆、援隔战略)效应已经开 力。 代的最佳城市规模相差极大,只不过城 始显现,国家有意识地加大对部分中西 市的空间结构不同而已。现实中人们观 部大城市的投人力度。但需要强调指出 3 出现发展拐点的可能性及其 察到,尽管各国的区域政策都试图抑制 的是,城市发展的力量是多元化的,其 条件 极化,追求均衡,但都摊以奏效,大城 中包括行政力量、军事力量甚至宗数的 市的吸引力总是跟它的问题一样大。但 力量,但最根本、持久的还是经济的力 笔者以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未来出 是,被动拐点却存在。被动拐点的产 量。假如没有人才战路的配合,这种绩 现拐点的可能性不太大,但也并非绝对 生,就是源于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负 效将大打折扣。也就是说,中西部城市 不可能。理由如下。 外部性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休克式疗 不是只靠投资建楼,修建基础设施就能 从理论上讲,大城市由集聚到分散 法”,因其代价过于高昂且后果不可控, “妮起”的,还要能够吸引人才,才是 存在拐点,但不同时期的各类研究得出 是人们应该尽力避免的结局,也是城市 持久发展的关键。 的结论差别实在太大,城市最佳人口规 规划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 模从25万人、320万人到1800万人不 2.3分异可能会出现 等。而现实却给出了有力但不合意的回 4 城市规划的作用及其相应的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渐行渐近,很 答,比如北京已经突破1800万人,还 对策 可能催化城市功能的分异,不同的城市 在继续迅猛集聚,目前已经达到2000 将分别扮演规模角色、高端角色和特色 万人,有学者甚至预测再过20年将达 从某种意义上看,城市规划是国家 角色,或者兼而有之,必须有针对性地 到“可怕”的3400万人。 管理城市化过程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寻找发展对策。 因此笔者猜测,主动拐点可能只存 城市规划既要硕应城市化的发展规律, 工业化与后工业化有明显的差异。 在于理论模型中,而在现实中不容易出 充分发挥与扩展城市发展的效率和效 工业化追求规模经济,规模就是一切。 现。其理由有四:①理论上,当过度集 益;又要尽可能地化解城市发展中的弊 由于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外向型战略 聚带来的负面效应抵消掉正面效应时, 病和负外部性,避免生态系统的崩遗。 万方数据

杨保军 陈鹏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或者无法停止发展.还得朝着世界城 市、国际中心等更高的目标继续进发, 这不仅是政府的推动.也是城市自身发 展动力使然。 2.1.3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在全球范 围内。知识人口将向大城市集中,这与 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过程有显著区别。 知识的共享性、外溢性以及学习和创新 的交互性.使得越有文化的人越想到知 识集中的大城市去选择就业机会以施展 抱负⑤。导致大城市呈现加速集聚效应. 当然也会给城市土地、交通、生态环境 带来更大压力。 2.2格局有所调整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城市 在规模继续增大的同时,其内部的产业 结构、社会结构、空问结构会有所变 化:二是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战略下. 中西部受到扶持的一些大城市会加速发 展.带来国家城市体系格局的小调整。 后者主要源于中国快速发展导致势 能增加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国家固边 战略(如重庆、援疆战略)效应已经开 始显现.国家有意识地加大对部分中西 部大城市的投入力度。但需要强调指出 的是,城市发展的力量是多元化的,其 中包括行政力量、军事力量甚至宗教的 力量,但最根本、持久的还是经济的力 量。假如没有人才战略的配合。这种绩 效将大打折扣。也就是说.中西部城市 不是只靠投资建楼、修建基础设施就能 “崛起”的.还要能够吸引人才,才是 持久发展的关键。 2.3分异可能会出现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渐行渐近,很 可能催化城市功能的分异.不同的城市 将分别扮演规模角色、高端角色和特色 角色,或者兼而有之,必须有针对性地 寻找发展对策。 工业化与后工业化有明显的差异。 工业化追求规模经济,规模就是一切⑥。 由于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外向型战略 4 不能放弃。很多城市仍将扮演“规模” 角色,只是不应该由顶级城市来扮演, 现在的中等城市将来应成长为大城市。 因为中等城市内力有限、外力未知.智 力资源外流(当前城市发展靠内力力llJ'l- 力,如果外力很大,城市很快改变:只 有一种力量时要么慢,要么乱;中等城 市最大问题在智力资源外流.难以吸引 和留住人才).因此多数将承担“规模 角色”.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走规模 经济道路。 另一方面,先发地区初显后工业化 端倪,特别是随着80后、90后逐步登 上历史舞台.消费需求即将迎来爆发性 增长,特色化发展道路将迎来良机④。 因此,有条件走特色化道路的小城市和 小城镇前途光明,走规模化道路的则前 景堪忧.因为小城市和小城镇规模效益 有限。无论怎么做大规模都无法和大城 市甚至中等城市竞争.在规模上处于明 显的“比较劣势”。而中等城市由于常 常是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地级市中心.肩 负着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因而只能尽 快做大做强,提高综合实力和区域辐射 力. 3 出现发展拐点的可能性及其 条件 笔者以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未来出 现拐点的可能性不太大.但也并非绝对 不可能。理由如下。 从理论上讲。大城市由集聚到分散 存在拐点,但不同时期的各类研究得出 的结论差别实在太大。城市最佳人口规 模从25万人、320万人到1800万人不 等。而现实却给出了有力但不合意的回 答,比如北京已经突破1800万人.还 在继续迅猛集聚.目前已经达到2000 万人,有学者甚至预测再过20年将达 到“可怕”的3400万人。 因此笔者猜测,主动拐点可能只存 在于理论模型中,而在现实中不容易出 现。其理由有四:①理论上,当过度集 聚带来的负面效应抵消掉正面效应时. 就出现所谓的“拐点”,但这个拐点只 有全知者才知道。分散决策的个体无法 得知.因此不会主动分散:②在市场机 制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是常态.城市政 府为了振兴当地经济.会颁布种种政策 吸引投资者.对西方城市政府而言是为 了应对失业压力.获取更多选票,对中 国城市政府而言是为了经济增长和获取 税收.以便有足够的财力提供公共服 务.中国的税收主要来自生产环节.更 加剧了这种亲商情结,没有哪个城市不 欢迎投资者.只是门槛高低不同而已: ③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企业来说.集聚 带来的正面效益为企业获得.而负面效 应中的主要方面(如交通拥堵、环境污 染、住房紧缺等)由全社会分摊.由于 负外部性不能内部化。因此企业不会愿 意主动迁走,这会延缓拐点的到来;④ 理论推论中导致拐点出现的变量一直在 变化,因此义会推动拐点的移动.例如 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完善、管理能力的 提高等都将会扩大城市的吸纳能力并使 之仍然维持着效率。人们知道,步行时 代、马车时代、汽车时代、轨道交通时 代的最佳城市规模相差极大.只不过城 市的空间结构不同而已。现实中人们观 察到,尽管各国的区域政策都试图抑制 极化,追求均衡.但都难以奏效.大城 市的吸引力总是跟它的问题一样大。但 是,被动拐点却存在。被动拐点的产 生,就是源于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负 外部性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休克式疗 法”,因其代价过于高昂且后果不可控. 是人们应该尽力避免的结局,也是城市 规划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 4 城市规划的作用及其相应的 对策 从某种意义上看,城市规划是国家 管理城市化过程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城市规划既要顺应城市化的发展规律. 充分发挥与扩展城市发展的效率和效 益;又要尽可能地化解城市发展中的弊 病和负外部性,避免生态系统的崩溃。 万方数据

2011年第1期总第193期城布规划学列 第超西带灌速的 生工三角洲城断 。议家中心城市 。一芯边学城市一海发碱 。区城作中心城市可城镇群地区 一。”树家交通主通 围3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Fig.3 Regonal economic patter in China 势利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趋于 集中是经济规律,在空间上人为地均衡 分配经济活动只会阻群经济增长。经过 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市 场经济规律引导下,我国的非均衡区域 经济格局已经大致形成:现已形成的全 国12个主要城镇密集地区,以占全国 9%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近40%的 人口,实现了全国65%的国内生产总 值。其中,以上海、京津、德港深等为 中心的长二角、京津冀和珠三角3大城 图4中国经济地理版图(2008)及人口迁移路线 Fig4 Economic geography of China (28)and route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镇群,以不足3%的国土面积,聚集了 注:右田引自世界银行,2009年世悬发展报告:重皇世界经济地理. 全国14呢的人口,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 占全国的42%(图3), 其主要对策包括。 定,但水往低处流由水性决定:因此, 生活水平趋同才是政府应该关注的 大禹只能顺应水性堵疏结合,方能疏九 目标,也是民众的真正福祉所在,并且 4.1总体思路:大禹治水,堵硫结合 河人免为鱼四海攸同。同样道理,人口 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生产活动的 自然界有其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同 总量由人类生有能力和意愿决定,但人 集中或者不均衡与生活水平的趋同是可 样有一定的规律。正如降雨量由老天决 往高处走由人性决定,规划师也只能因 以并行不悖的,这其中的“奥妙”就是 万方数据 5

2011年第1期 总第193期囊黼制学列 图3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Fig.3 Re乎onal economic pattem in China 圈4中国经济地理版图(2008 J及人口迁移路线 Fig.4 Economic geography of China(2(M)8)and route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注:右图引自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其主要对策包括。 4.1 总体思路:大禹治水。堵疏结合 自然界有其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同 样有一定的规律。正如降雨量由老天决 定,但水往低处流由水性决定;因此。 大禹只能顺应水性堵疏结合.方能疏九 河人免为鱼四海攸同。同样道理,人口 总量由人类生育能力和意愿决定.但人 往高处走由人性决定.规划师也只能因 势利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趋于 集中是经济规律.在空间上人为地均衡 分配经济活动只会阻碍经济增长。经过 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市 场经济规律引导下.我国的非均衡区域 经济格局已经大致形成:现已形成的全 国12个主要城镇密集地区.以占全国 9%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近40%的 人口.实现了全国65%的国内生产总 值。其中.以上海、京津、穗港深等为 中心的长i角、京津冀和珠三角3大城 镇群,以不足3%的国土面积,聚集了 全国14%的人口.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 占全国的42%(图3)。 生活水平趋同才是政府应该关注的 目标。也是民众的真正福祉所在,并且 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生产活动的 集中或者不均衡与生活水平的趋同是可 以并行不悖的.这其中的“奥妙”就是 万方数据 5

杨保军陈鸭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全国城体系现解要(2008-20年 不适宜地 较不适直地区 昌现状城乡建设用地 图5我国人居条件适宜性分析图 Fig.5 Suitabiliry of human habitat conditions in China (20105-2020) 黄补来源: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年) 区域一体化发展,尤其是人口、资金等 我国几千年农业文明长期形成的城乡格 也是耕地比例高的地区,在耕地保护目 非固定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也就是 局,已经难以全面适应工业文明需要, 标下,适宜城镇建设的用地只占国土面 说,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良性互动是 人地关系应该而且必须优化重构。优化 积的8%,这要求我国的城市化必须选 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在其中的作为主 重构的3个原则是:符合国家利益,符 择更加集约高效的道路。因此,人们真 要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教育移民、生态 合生态安全,符合市场规律。虽然从总 正需要高度重视的不是人口规模,而是 移民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等手段。 体上城市化水平要不断提升,但并不意 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即可能的拐 味着所有城市的同步增长和同时增长: 点—担心人口过多带来拥挤是公交车 4.2转变思维方式 有的增长得快,有的增长得慢;有的先 上面的乘客心理,整体思维必须公平对 要顺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规 增长,有的后增长;有的要精明扩展, 待全体同民,既要考虑车上的人,也要 律,就必须从以往局部、封闭思维转向 有的甚至要精明收缩;都要因地制宜、 考虑车下的人。 整体、开放思维。比如以前,大家都看 因时制宜。反对迁就本位主义,迁就行 到并重视大城市病,却忽视了小城市 政区划体制(区划是历史传承的结果, 43优化行动措施 病,更没料到还有农村病。事实上,大 虽然有其合理性,但绝不能刻舟求剑或 仅有思维方式的转变显然不够,还 城市病是后天病,属于营养过剩,是发 者削足适履,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区 必须有相应的行动措施加以配合。 展中的问题,也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解 划不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界线,该调就得 对于大城市来说,如果仅仅从思想 决;而小城市病和农村病则是先天病, 调)。 上消除了“恐大症”,却没有很好的措 属于营养不良,重点要解决如何发展起 特别要指出的是,“恐大症”需要 施来解决“大城市病”,划城市越大带 来的问题。 消除。在我国发展大城市,不仅是前文 来的问题也越大。从城市规划的角度 在整体思雏下,人地关系是主线。 所述的规律使然,也是符合国情的适宜 看,最根本的办法是促使大城市实现从 不同的人地关系对应不同的文明形态, 选择。因为,我国的城镇建设适宜地区 “聚变”到“裂变”,即从单心转变为多 万方数据

杨保军 陈鹏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图5我国人居条件适宜性分析图 Fig.5 Suitability of human habitat conditions in China(2005—2020) 资料来源: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年) 区域一体化发展,尤其是人口、资金等 非固定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也就是 说.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良性互动是 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在其中的作为主 要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教育移民、生态 移民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等手段。 4.2转变思维方式 要顺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规 律,就必须从以往局部、封闭思维转向 整体、开放思维。比如以前,大家都看 到并重视大城市病,却忽视了小城市 病,更没料到还有农村病。事实上,大 城市病是后天病,属于营养过剩,是发 展中的问题,也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解 决:而小城市病和农村病则是先天病, 属于营养不良,重点要解决如何发展起 来的问题。 在整体思维下。人地关系是主线。 不同的人地关系对应不同的文明形态, 6 我国几千年农业文明长期形成的城乡格 局.已经难以全面适应工业文明需要. 人地关系应该而且必须优化重构。优化 重构的3个原则是:符合国家利益,符 合生态安全,符合市场规律。虽然从总 体上城市化水平要不断提升,但并不意 味着所有城市的同步增长和同时增长: 有的增长得快,有的增长得慢:有的先 增长.有的后增长;有的要精明扩展, 有的甚至要精明收缩;都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反对迁就本位主义.迁就行 政区划体制(区划是历史传承的结果, 虽然有其合理性,但绝不能刻舟求剑或 者削足适履.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区 划不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界线.该调就得 调)。 特别要指出的是, “恐大症”需要 消除。在我国发展大城市。不仅是前文 所述的规律使然,也是符合国情的适宜 选择。因为,我国的城镇建设适宜地区 也是耕地比例高的地区,在耕地保护目 标下.适宜城镇建设的用地只占国土面 积的8%.这要求我国的城市化必须选 择更加集约高效的道路。因此。人们真 正需要高度重视的不是人口规模,而是 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即可能的拐 点——担心人口过多带来拥挤是公交车 上面的乘客心理.整体思维必须公平对 待全体国民,既要考虑车上的人。也要 考虑车下的人④。 4.3优化行动措施 仅有思维方式的转变显然不够,还 必须有相应的行动措施加以配合。 对于大城市来说,如果仅仅从思想 上消除了“恐大症”,却没有很好的措 施来解决“大城市病”,则城市越大带 来的问题也越大。从城市规划的角度 看.最根本的办法是促使大城市实现从 “聚变”到“裂变”,即从单心转变为多 万方数据

201年第1期总第193期域布规为学到 心,通过结构形态的变化,以应对过度 构,人均水平等等:但是我国总量大、 后的人用于屑络消费和无形消费的比重 集案带来的问题。而对于众多的中小城 盘子大,在发展阶段、人均水平与日本 越来越高。此外,文化消费也日渐兴 市而言,则需要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比 还相差很远的情况下已引起西方恐慌和 起。比如张艺谋在桂林度拥当地农民 较优势,找到属于自已的发展道路,增 防范,各种制裁不断 出,50元一天,加上平时千农活,晚上 强竞争力和吸引力,扮演好在城市体系 ④比如一个班纸每次考诚最低100分,最 演出,其收益已强于外出打工,利用当 高100分,那这个班级就不需要势力了, 地查漂加创意,算是一种符色城镇化模 中的角色。 因为效果完究全一样:如采大学考试只考 此外,城市化绝不仅仅是“城市” 式,如果加上基础设施的配合建设就是 加减法,那么大学也用不着学习了,因 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城市中“人”的发 一种很好的发展裤式;但是如果没有巨 为没有更高的日标就失去了前进的动 大的新兴文化消费需求,这一切都是空 展。这要求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步伐, 力。因此需要客观来看待“非均衡”的 中楼阁或者不可持峡。 积极开展新市民教有运动,让城市居民 问题。 ⑧人为限制大城市的发展,就好比如果雨 尽快适应工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的要 ⑤以城市规划行业为例,同济的学生几乎 水是够多且能保证安全的话,把一个库 求。 都选择在上海就业。以北京为圆心 客20亿m的水库修成10亿m3,就是 500km半径范围内的学生大多领向到北 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认为目前 注释 京就业,广州、深圳则主要吸引广东本 城市总体规剁审锐中一味强调控制规模 地以及周边的湖南、江西、广西籍学 的做法必须检讨,有的地方需要花,有 ①我国国土总面积或大,但造宜耕作的土 生: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城有有很狂盛 的可能不需要控,常要更加科学地区别 地面积比例并不高(耕地分布集中的适 的需求和很好的岗位,却很难招到名牌 对待。 宜度【类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19%),因 院校的毕业生, 此耕地校少的东南海海地区和人口较为 ⑥国此,无需奇怪和黄怪地方领导争城市 密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和关 规模,园为规簇包含了很多内涵:规模 中地区,目前人地子盾已经十分突出。 既是原国也是结果,规模大意味着话语 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印度人口要超越 权大,发展机会多:比如郭台铭的鸿海 中国尚需近20年,比如联合国人口司预 集团,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微就做到最大 测的年份为2025年,韩国统计厅《世界 规模,通过掌控定价权获取最大发展 及韩国人口现找统计》报告中为2028 极。 年。 ⑦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必须要懂消 ③这方面我国的运气星然不如日本。日本 壹、含得消费的人来推动消壹转型。比 在西方任其发展时快速煨起,等到限制 如70前与80后的观念战差并明显:70 收稿:2010-11 时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比如产业结 前的人只愿意为有形的东西什货,而80 修回:2010-12 万方数据

2011年第1期 总第193期童氟奔删学剐 心,通过结构形态的变化,以应对过度 集聚带来的问题。而对于众多的中小城 市而言.则需要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比 较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增 强竞争力和吸引力,扮演好在城市体系 中的角色。 此外.城市化绝不仅仅是“城市” 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城市中“人”的发 展。这要求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步伐, 积极开展新市民教育运动,让城市居民 尽快适应工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的要 求。 注释 ①我国国土总面积虽大,但适宜耕作的土 地面积比例并不高(耕地分布集中的适 宜度I类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190,/o).因 此耕地较少的东南沿海地区和人口较为 密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和关 中地区,目前人地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印度人口要超越 中国尚需近20年.比如联合国人1:7司预 测的年份为2025牟.韩国统计厅《世界 及韩国人口现状统计》报告中为2028 年。 ③这方面我国的运气显然不如El本。日本 在西方任其发展时快速崛起.等到限制 时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比如产业结 构.人均水平等等;但是我国总量大、 盘子大.在发展阶段、人均水平与日本 还相差很远的情况下已引起西方恐慌和 防范.各种制裁不断。 ④比如一个班级每次考试最低100分,最 高100分,那这个班级就不需要努力了. 因为效果完全一样;如果大学考试只考 加减法,那么大学也用不着学习了,因 为没有更高的目标就失去了前进的动 力。因此需要客观来看待“非均衡”的 问题,. ⑤以城市规划行业为例,同济的学生几乎 都选择在上海就业。以北京为圆心 500km半径范围内的学生大多倾向到北 京就业.广州、深圳则主要吸引广东本 地以及周边的湖南、江西、广西籍学 生;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城市有很旺盛 的需求和很好的岗位,却很难招到名牌 院校的毕业生. ⑥因此。无需奇怪和责怪地方领导争城市 规模.因为规模包含了很多内涵:规模 既是原因也是结果.规模大意味着话语 权大.发展机会多;比如郭台铭的鸿海 集团.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做就做到最大 规模.通过掌控定价权获取最大发展 杈。 . ⑦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必须要懂消 费、舍得消费的人来推动消费转型,比 如70前与80后的观念就差异明显:70 前的人只愿意为有形的东西付费,而80 后的人用于网络消费和无形消费的比重 越来越高。此外.文化消费也日渐兴 起。比如张艺谋在桂林雇佣当地农民演 出.50元一天.加上平时干农活。晚上 演出.其收益已强于外出打工,利用当 地资源加创意.算是一种特色城镇化模 式.如果加上基础设施的配合建设就是 一种很好的发展模式:但是如果没有巨 大的新兴文化消费需求,这一切都是空 中楼阁或者不可持续。 ⑧人为限制大城市的发展.就好比如果雨 水足够多且能保证安全的话.把一个库 容20亿m3的水库修成10亿d,就是 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认为目前 城市总体规划审批中一味强调控制规模 的做法必须检讨.有的地方需要控,有 的可能不需要控.需要更加科学地区别 对待。 收稿:2010—11 修回:2010—12 7 万方数据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田万方数据 ANFANG DATA 文献链接 作者: 杨保军,陈鹏,YANG Baojun, CHEN Peng 作者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刊名: 城市规划学刊STIC PKI)Cssc 英文刊名: URBAN PLANNING FORUM 年,卷(期): 2011(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松.ZHANG Song短缺还是过剩一有关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2.李晴.LI Qing基于"第三场所"理论的居住小区空间组织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3.张晓玲.詹运洲.蔡玉梅.左玉强.ZHANG Xiaoling.ZHAN Yunzhou..CAI Yumei.ZU0 Yuqiang土地制度与政策:城市 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一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实践的观察与思考[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4.朱介鸣.ZHU Jieming发展规划:重视土地利用的利益关系[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5.沈清基.徐溯源.刘立耘.李小兰.钱婵英.SHEN Qingji.XⅫSuyuan..LIU Liyun.LI Xiaolan.QIAN Chanying城市 生态敏感区评价的新探索一以常州市宋剑湖地区为例[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6.许重光.XⅫChongguang转型规划推动城市转型一—深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探索与实践[期f刊论文]-城市规 划学刊2011(1) 7.夏南凯.乔玮.刘晟.XIA Nankai.QIAO Wei.LIU Sheng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区域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方法分析[期 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8.桑劲.SANG Jir西方城市规划中的交易成本与产权治理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I) 9.易虹.叶嘉安.YI Hong.Anthony G.0YEH广州市生产服务业发展初期空间格局形成机理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 划学刊2011(1) 10.姚凯.Y0Kai上海城市空间集约节约发展战略的路径探索一特大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土地策略研究[期刊 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sghhk201l0100l.aspx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作者: 杨保军, 陈鹏, YANG Baojun, CHEN Peng 作者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刊名: 城市规划学刊 英文刊名: URBAN PLANNING FORUM 年,卷(期): 2011(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张松.ZHANG Song 短缺还是过剩——有关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2. 李晴.LI Qing 基于"第三场所"理论的居住小区空间组织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3. 张晓玲.詹运洲.蔡玉梅.左玉强.ZHANG Xiaoling.ZHAN Yunzhou.CAI Yumei.ZUO Yuqiang 土地制度与政策:城市 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实践的观察与思考[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4. 朱介鸣.ZHU Jieming 发展规划:重视土地利用的利益关系[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5. 沈清基.徐溯源.刘立耘.李小兰.钱婵英.SHEN Qingji.XU Suyuan.LIU Liyun.LI Xiaolan.QIAN Chanying 城市 生态敏感区评价的新探索——以常州市宋剑湖地区为例[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6. 许重光.XU Chongguang 转型规划推动城市转型——深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城市规 划学刊2011(1) 7. 夏南凯.乔玮.刘晟.XIA Nankai.QIAO Wei.LIU Sheng 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区域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方法分析[期 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8. 桑劲.SANG Jin 西方城市规划中的交易成本与产权治理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9. 易虹.叶嘉安.YI Hong.Anthony G.O YEH 广州市生产服务业发展初期空间格局形成机理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 划学刊2011(1) 10. 姚凯.YAO Kai 上海城市空间集约节约发展战略的路径探索——特大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土地策略研究[期刊 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1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sghhk201101001.aspx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