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外教育下句利 从心理分析视角谈微博带来的社会问题 ◆邢全超袁萌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 【摘要】随着微博热潮在国内的远速蔓延,徽博所带来的社会问題也渐渐浮现在公众的面前。而现在对于微博的研究大多是从传蝶界角度 的阐释,并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做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和理论,对微博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心理分析。 【关键词】微博社会问题心理分析 一、引言 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有的人为了吸引他人的眼球,不情利用制造和散 微博客这一概念源于英文micm-blogging,中文译作微型博客,简称微 播谣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博。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评价微博是“杀伤力 成就动机。每个微博网站的商家都会将粉丝数量、评论的内容加以量 最强的奥论载体”。甚至,一些学者评价认为,其深刻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 化统计,还会将粉丝数量最多的前十名列到最显眼的位置。这一类的心理 式。目前,国内对于微博的研究,多数是传媒界学者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对 鼓励机制正是利用了人们的成就动机。很多人发表言论,并不是为了传递 微博的发展及影响进行解读。而对于微博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及背后 消息,而是为了能够博得更多的粉丝和关注,在周围的人比较时能超越 的原因却很少有学者关注。比如,胡会娜等从受众需求角度,根据马斯洛 他人 需求层次论,探讨微博对受众的需求满足。王娟从传播学和心理学出发 交流、表达、窥视动机: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研究,每个人在 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本架构,建立了关于微博客使用动机与行为的 潜意识里都有表达、交流和窥视的欲望。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文本,满足网 假设模型。 络世界里人们的表达、交流和窥视欲望。特别是普通人对名人偶像的窥视 二、微博带来的社会问题 欲,微博上虽然都是个人的只言片语,简短却很真实且时效性很强。因此, 不可否认,微博有许多自身的优点,但是,随着微博的发展,越来越多 微薄对于满足偶像的表达欲和满足粉丝的窥视欲的能力是其他任何媒介 的弊端也开始显露出来。接下来,笔者主要从受众的角度,呈现微博带来所无法企及的。 的主要社会问题。 2.“镜中我”理论 】,沉迷于“信息垃圾场” 美国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曾提出了“镜中 由于缺乏严格的人工筛选和把关,微博网站的无意义信总越来越多, 我”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 呈现泛滥的趋势。同时,由于微博客“传受合一”的特性,微博的信息无法 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形成进行有序的整合,只能通过更新时间的先后顺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 序排列。如果控制不好,微博客很容易成为一座庞大的信息垃圾站。 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2.微博成瘾一微博控 微博的使用者在判断他人如何“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时候,很多时候 现在,好多年轻人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微博,每天发十几 是基于想象,为了验证自己想象,他们需要不断的寻找证据。比如,经常看 条,反复登录反复刷新页面,很可能已经患上了微博强迫症。对于这一类别人给自己的留言、有没有人回复自己的留言、有没有关注自己等。不论 沉迷于微博的人被形象的成为“微博控”。 自己的想象是否得到了满足,都会产生相应的情感。然后,人们都会产生 3.购买“粉丝” 新的想象,或者是在旧的想象基础之上,继续进行验证。之所以很多人使 有很多的微博使用者为了和同事攀比微博中的粉丝数,不惜耗费金钱 用微博“上瘾”,是因为他们深深的陷入到利用微博来想象自我和验证想象 批量购买粉丝。一味追求“粉丝”数量,背离了“微博”作为个性化信息发 的循环之中,并且他们把微博作为唯一的或最重要的途径。 布和分享平台的初衷。这样的行为已经导致了攀比和嫉炉心理的产生,同 3.去个性化 时过度沉迷微博的虚拟世界,还容易导致个体社会功能的缺失,导致个人 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 与现实社会的隔离,造成现实人际关系的紧张。 态,群体活动是去个性化最常见的情景。当一个人在独自面对问题的时 4.信息监管因难重重 候,感觉自己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会受到很多人的注意,所以会倾向于做出 信息来源渠道的增多,并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很多用户缺乏责任 比较保守的决定和行为。但是,当一个人融入群体中,感觉没有那么多的 意识,致使微博成为谣言的温床。比如,金庸“被死亡”这一类谣言都是通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即使做错了事也不会有人注意到自己,所以倾向 过微博产生和散播的,对当事人、对社会都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另外, 于做出更冒险、更涨进的选择和行为。 在错误信息产生之后,微博的纠错机制滞后,信息一旦发布,其传播速度与 这种去个性化可以很好地解释微薄暴力和微博谣言的产生。在微博 广度很难掌控,一时不慎会引发很大的不良社会影响,如被有不良企图的 的使用者中,有很多人属于匿名,即使是使用真实姓名的人,在面对别人时 人利用后果尤其严重。 也会感觉自己是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员,没有人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 5,微博“暴力” 上。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比较保守、内向、有道德感的人,在微博这 微博正成为骂人的平台,伤害人成了微博里的病态特点。名人在微博 个去个性化的环境中会更加大胆、冒险,说一些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所顾 上的出位言论,借由传统媒体的介入放大,由“事情”上升“事件”。名人在 忌的话。而一旦有人带头开始了“骂战”或“谣言”,这些人会更倾向于有从 微博上的每次嘴仗,都伴随大量网友的非理性声音甚至谩骂攻击。 众表现,同时会推波助澜造成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三、心理分析 四、小结 1.动机与需要理论 在此,借用我国某学者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微博只是一个传播信息的 归属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需要是人类需要的一 工具和途径,重要的是使用者如何更好地看待它、利用它。 个重要方面。他认为,人天生有一种与群体建立联系的需要,把自己纳入 参考文献: 到某个团里。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讲,这样做对个人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1]郑雅真.新波微博的发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这样,他们将自己融入到不同的团体之中,分享共同的信息,关注同样的偶 [2]梁赛楠.微博客受众的蝶介使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像,从而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归属需要。 文,2010. 自我关注需要。有调查发现,微博客受众拥有的关注者和被关注者数 [3]胡会娜,李杰.从器求理论看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J].网络新 量越多,其更新和登录的积极性越高、越须繁。由此可以看出,微博受众普 架,2010,(8):266-267. 遍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高于自身对他人的关注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 [4]王娟.微博客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J].中国优秀项士学位论 希望被关注的,通过微博,普通的人也可以得到众人的关注,这在现实生活 文,2010. 万有数据12011
|彀 蕊 |熹 从心理分析视角谈微博带来的社会问题 ◆ 邢全超 袁 萌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心理 系;华北电力大学学 生处 ) 【摘要】随着微博 热潮在国内的迅速 蔓延,微博所带来的社会 问题也渐渐浮现在公 众的面前。而现在对于微博 的研究 大多是从 传媒界 角度 的阐释 ,并没有从心理 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做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运用心理 学的观点和理论 ,对微博 中存在的社会 问题进行心理分析 。 【关键词】微博 社会 问题 心理分析 一 、 引言 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 ,有 的人 为了 吸引他人 的眼球 ,不惜 利用 制造和散 微博客这一概念源于英文 micro—blogging,中文译 作微 型博客 ,简称微 播谣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 目的。 博 。中国社科院(2010年 中国社 会形势分析 与预 测》评价微 博是 “杀伤力 成就动机。每个微博 网站的商家都会将粉丝数量 、评论 的内容加 以量 最强 的舆论载体”。甚至 ,一些 学者评价认为 ,其深 刻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 化统计 ,还会将粉丝数量最 多的前十名列到最显 眼的位 置。这 一类的心理 式 。 目前 ,国内对于微博的研究 ,多数是传 媒界学 者从信 息传播 的角度对 鼓励机制正是利用了人们 的成就动机。很多人发表言论 ,并不 是为 了传 递 微博 的发展及影 响进行解 读。而对于微博 所带来 的种种 社会 问题 及背后 消息 ,而是为 了能够博 得更 多 的粉丝 和 关注 ,在周 围 的人 比较 时能 超 越 的原因却很 少有学者关注 。比如,胡会娜 等从 受众需 求角度 ,根 据马斯洛 他人 。 需求层次论 ,探讨微博对 受众的需 求满足。王娟 从传播 学和心 理学 出发 , 交流 、表达 、窥视动机 :根 据弗洛伊 德精神分 析学理 论研究 ,每个人 在 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本架构 ,建立 了关于微博 客使用动机与行 为的 潜意识里都有表达 、交流和窥视 的欲望。微博作 为一种 网络 文本 ,满足 网 假设模型。 络世界里人们的表达、交流和窥视欲望。特别是普通人 对名人偶像 的窥 视 二、微博带来的社会 问题 欲 ,微博 上虽然都是个人的只言片语 ,简短却很 真实且时效性很强 。因此 , 不可否认 ,微博 有许 多自身的优 点 ,但是 ,随着微博 的发展 ,越来越 多 微博 对于满足偶像的表达欲和满 足粉 丝的窥视 欲的 能力是其他 任何媒 介 的弊端也开始显露出来。接下来 ,笔者 主要从 受众 的角度 ,呈现 微博带 来 所无法企及 的。 的主要社会问题。 2.“镜 中我”理论 1.沉迷于“信息垃圾场 ” 美国社会学家和社会心 理学 家查 尔斯 ·霍顿 ·库利 曾提 出了 “镜 中 由于缺乏严格的人工筛选和把 关 ,微博 网站的 无意义信 息越来越 多 , 我”理论 ,该理论认为 :人的行为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 对 自我 的认识 ,而 这种 呈现泛滥的趋势。同时 ,由于微博 客“传受合 一”的特 性,微博 的信息 无法 认识主要是 通过与他人的社会 互动形成 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 进行有效 的议程设置 ,形成进行有序 的整合 ,只能通过 更新 时间的先 后顺 (1)关于他人如何 “认识”自己的想 象;(2)关于 别人 如何“评价 ”自己 序排列 。如果控制不好 ,微博 客很容 易成 为一座庞大的信 息垃圾站。 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 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2.微博成瘾—— 微博控 微博 的使 用者在判断他人如何 “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时候 ,很 多时候 现在 ,好 多年轻人每天打开 电脑 的第 一件事就是 发微博 ,每天发 十几 是基于想象,为了验证 自己想象 ,他们 需要不断的寻找证据 。比如 ,经常看 条 ,反复登录反复刷新页面 ,很 可能 已经 患上 了微 博强迫 症。对于这 一类 别人给 自己的留言 、有没有人 回复 自己的 留言 、有没有 关注 自己等。不论 沉迷于微博 的人被形象的成为“微博控 ”。 自己的想象是否得到 了满足 ,都会产生 相应 的情感。然后 ,人们都会 产生 3.购 买“粉丝” 新 的想象 ,或者是在 旧的想 象基础之上 ,继续进 行验证 。之所 以很 多人使 有很 多的微博使用者为了和同事攀比微 博中的粉丝数 ,不惜耗 费金钱 用微博“上瘾 ”,是 因为他 们深深 的陷入到利用微博 来想 象自我和验证想象 批量购买粉丝 。一味追求“粉丝 ”数量 ,背离 了“微博 ”作 为个性化信 息发 的循环之 中,并且他们把微博作为唯一的或最重要的途径。 布和分 享平台的初衷。这样的行为已经导致 了攀 比和嫉妒心理 的产生 ,同 3.去个性化 时过度沉 迷微博 的虚拟世界 ,还 容易导致 个体社会 功能 的缺失 ,导致 个人 去个性化是一种 自我 意识 下降 ,自我评价 和 自我控 制能 力降低 的状 与现实社会 的隔离,造成现实人际关系的紧张 。 态 ,群体活动是去个 性化最 常见 的情景 。当一个 人在独 自面 对 问题 的 时 4.信 息监管 困难重重 候 ,感觉 自己是一个特殊 的个体 ,会受到很多人 的注意 ,所 以会 倾向于做 出 信息来源 渠道 的增 多,并不 能保证信 息的可 靠性 ,很 多用户缺 乏责任 比较保守 的决定和行为。但是 ,当一个 人融人群 体 中,感 觉没有 那么 多的 意识 ,致使微博成 为谣言的温床。 比如 ,金庸 “被死 亡”这一类 谣言都是通 注意力集 中在 自己身上,即使 做错 了事也 不会 有人注意 到 自己,所 以倾 向 过微博产生和散播 的,对 当事人 、对社会都产 生了非常消极的影 响。另外 , 于做 出更 冒险 、更激进的选择和行为。 在错误信息产 生之后 ,微博 的纠错机制滞后 ,信息一旦发 布 ,其传播速度 与 这种去个性化可以很 好地解释 微博暴 力和微博 谣言 的产 生。在微博 广度很难掌控 ,一时不慎会 引发很大 的不 良社会 影响 ,如 被有不 良企 图的 的使用者 中,有很多人属于 匿名,即使是使用真 实姓 名的人 ,在面对别 人时 人利用后果尤其严重 。 也会感觉 自己是茫 茫人海 中 的普 通一 员,没有 人会 把注意 力放 在 自己身 5.微博“暴力 ” 上。所 以,在现实生活中可 能会 比较保 守 、内向、有道 德感 的人,在微博 这 微博正成为骂人 的平 台,伤害人成 了微博里 的病 态特点。名人在微博 个去个 性化 的环境中会更加大胆 、冒险,说一 些 自己在 现实生 活中有所 顾 上的出位言论 ,借 由传统媒体的介入放 大 ,由“事情”上升 “事件 ”。名人在 忌的话 。而一旦有人带头开始 了“骂战”或 “谣言”,这些人会更倾向于有从 微博上的每次嘴仗 ,都伴 随大量 网友的非理性声音甚至谩 骂攻击。 众表现 ,同时会推波助澜造成事态 的进一步恶化。 三、心理分析 四、小 结 1.动机与需要理论 在此 ,借用我 国某学者的一句 话作 为结语 :微博 只是一个 传播信 息的 归属 的需要。在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理论 中,归属需要是人类需 要的一 工具和途径 ,重要 的是使用者如何更好地看待它 、利用它。 个重要方面。他认为 ,人天生有一种 与群体 建立联 系的需 要,把 自己纳入 参考文献 : 到某个 团里。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讲 ,这样做 对个人 的生存 有重要 的意义。 [1]郑雅真.新 浪微博的发展研 究.北 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0- 这样 ,他们将 自己融入到不同的团体 之中 ,分享共 同的信息 ,关注同样的偶 [2]梁赛楠.微博 客受众 的媒 介使 用研 究.华东 师 范大学硕 士学位 论 像 ,从而满足 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 的归属需要。 文 ,2010. 自我 关注需要。有调查发现 ,微博 客受众拥有的关注者 和被关注者 数 [3]胡会娜 ,李杰.从 需求理论 看徽博对 受众 需求的满足 【J]·网络新 量越多 ,其 更新和登录的积极性越高、越频繁 。由此 可以看出 ,微博 受众 普 媒 ,2010,(8):266—267- 遍 重视 别人对 自己的看法 ,高于 自身对他人 的关注程度。我们每个人都 是 [4]王娟.微博 客用 户的使 用动机 与行 为[J]·中 国优 秀硕 -h学位论 希望被 关注的,通过微博 ,普通 的人也可 以得 到众人的关注 ,这在现 实生活 文,2010· 50 11/2011 万方数据
从心理分析视角谈微博带来的社会问题 田万方数据 WANFANG DATA文献链接 作者: 邢全超,袁萌 作者单位: 邢全超(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 袁萌(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 刊名: 中因校外教育 英文刊名: 年,卷(期): 2011(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xwjy20Illl040.aspx
从心理分析视角谈微博带来的社会问题 作者: 邢全超, 袁萌 作者单位: 邢全超(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 袁萌(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 刊名: 中国校外教育 英文刊名: 年,卷(期): 2011(1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xwjy20111104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