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2008年4月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作者:易富贤yifuxian@gmail..com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目录 1.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依据不成立 1.1、允许独生子女生二胎只是杯水车薪.… 2 1.2、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对未来人口预测是错误的 2 1.3、育龄妇女高峰不足以引起出生高峰..3 1.4、停止计划生育后“补偿性生育高峰”越高越好 J 1.5、停止计划生育后“补偿性生育高峰”有多大? 7 1.6.国家计生委没有稳定生育率的能力.… .7 1.7、生育率反弹,“弹”何容易?… 8 1.8、计划生育是一抓就灵,鼓励生育是百求不应 .9 1.9、人口政策攸关国运… …11 2.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一调整人口政策的建议 .12 2.1.停止计划生育…… 12 2.2.提高分配率,改善民生,提高养育能力… 12 2.3.“添丁不加银”一养孩子要适当社会化 12 2.4.将生育当生产看,尊重男女的天然分工,建议设立母亲节 13 2.5.建立新型稳定的家庭模式,赋予婚姻完整的含义 13 2.6.消费要适度,不要过于超前 13 2.7. 保护生育器官… 2.8.挖掘老人资源 .13 2.9.挖掘传统文化,重建新型生育文化… 14 2.10.正视现实,找出对策. .14 3.建议尽快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4 1.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依据不成立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一是人口再生产,二是物质再生产。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在目 前发达国家,妇女平均需要生育2.1个孩子;中国由于青少年死亡率和出生性别比都比发达 国家要高,因此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应该超过2.3(由于有不生 育人口的存在,主流家庭需要生育3个孩子)。但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 低到极其危险的1.22,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2左右。这些客 观数据说明中国早己错过了人口政策的最佳调整时机,人口政策调整不能再拖了。从网上民 意看,人口政策调整己经形成全民共识。但是国家计生委和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却通过下面 四个理由阻止人口政策调整[1,2]: (1)、由于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的条例对生育政策做了一些微调,对二孩的生育条件有所 放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进入21世纪,这部分人陆续进入 生育年龄,双独可以生二胎,将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 1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2008 年 4 月 1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作者:易富贤 yifuxian@gmail.com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目 录 1.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依据不成立............................1 1.1、允许独生子女生二胎只是杯水车薪.......................................................................................2 1.2、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对未来人口预测是错误的...................................................................2 1.3、育龄妇女高峰不足以引起出生高峰.......................................................................................3 1.4、停止计划生育后“补偿性生育高峰”越高越好...................................................................5 1.5、停止计划生育后“补偿性生育高峰”有多大?...................................................................7 1.6. 国家计生委没有稳定生育率的能力.......................................................................................7 1.7、生育率反弹,“弹”何容易?...............................................................................................8 1.8、计划生育是一抓就灵,鼓励生育是百求不应.......................................................................9 1.9、人口政策攸关国运.................................................................................................................11 2. 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调整人口政策的建议......................................................12 2.1. 停止计划生育.........................................................................................................................12 2.2. 提高分配率,改善民生,提高养育能力.............................................................................12 2.3. “添丁不加银”—养孩子要适当社会化.............................................................................12 2.4. 将生育当生产看,尊重男女的天然分工,建议设立母亲节.............................................13 2.5. 建立新型稳定的家庭模式,赋予婚姻完整的含义.............................................................13 2.6. 消费要适度,不要过于超前.................................................................................................13 2.7. 保护生育器官.........................................................................................................................13 2.8. 挖掘老人资源.........................................................................................................................13 2.9. 挖掘传统文化,重建新型生育文化.....................................................................................14 2.10.正视现实,找出对策.............................................................................................................14 3. 建议尽快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4 1.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依据不成立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一是人口再生产,二是物质再生产。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在目 前发达国家,妇女平均需要生育 2.1 个孩子;中国由于青少年死亡率和出生性别比都比发达 国家要高,因此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应该超过 2.3(由于有不生 育人口的存在,主流家庭需要生育 3 个孩子)。但 2000 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 低到极其危险的 1.22,2005 年 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中国的生育率只有 1.2 左右。这些客 观数据说明中国早已错过了人口政策的最佳调整时机,人口政策调整不能再拖了。从网上民 意看,人口政策调整已经形成全民共识。但是国家计生委和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却通过下面 四个理由阻止人口政策调整[1,2]: (1)、由于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的条例对生育政策做了一些微调,对二孩的生育条件有所 放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 1 亿独生子女,进入 21 世纪,这部分人陆续进入 生育年龄,双独可以生二胎,将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2008年4月 (2)、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总量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预计每年净增人口在800万 人到1000万人之间,总人口到2033年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 (3)、由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2005年一2020年,20 岁一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导致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一个小高峰。 (4)、近期放开生育政策会引起“补偿性生育”和“抢生”,会出现人口大起大落的后 果,不利于人口平稳、健康地发展。 1.1、允许独生子女生二胎只是杯水车薪 就算这“近1亿独生子女”在1980年到2007年之间平均分配,那么每年只有370万独 生子女(其实不到370万,因为还有少部分是1970年代出生的:穆光宗教授认为独生子女只 有8000万[3],不到1亿)。目前政策只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生育二胎(河南还例 外)。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4],1980年到1990年出生性别比平均为109,那么每年的 370万独生子女中只有177万独生女;而1980年到1990年平均每年总出生人口2200多万。 就是说,今后几年1个育龄独生女面对的是1.1个独生子和5.4个非独生子,她们的配偶是 独生子的概率很低,这177万独生女中只有30万左右与独生子结婚,对总人口增加几乎没有 影响。即便每年177万独生女全部可以生二胎(政策生育率为2.0,比目前的1.38多 0.62),考虑到15%左右的单身、不孕不育人群,也不过多出生93万人口:即便只要一方是 独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每年多出生不超过170万人口,相对于总出生人口来说比例也不 大。因此,允许独生子女生二胎只是杯水车薪,这样的微调不能成为阻止人口政策调整的理 由。 1.2、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对未来人口预测是错误的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认为:未来十几年每年净增人口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中国人口 总量到2010年控制在13.6亿人,到2020年控制在14.5亿人,2033年达到峰值15亿左右 [2,5]. 依照这种趋势,那么2006年应该增加1300万以上(《大国空巢》15章有详细分析)。 但是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2006年、2007年人口增量 分别只有768万、692万、681万[6,7,8],没有1300万,也没有1000万,甚至没有800 万。随着老年人口的激增,死亡人口将激增,每年净增人口将急速减少,2006年、2007年每 年净增人口只有600多万,一两年的预测就与事实相差甚远,未来十几年每年净增人口还能 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总人口会达到15亿人左右?其实国家统计局的这个600多万数据 还是“修正”后的数据。依照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客观数据,2001年到2005年这5年共 出生6846万人,死亡4143万人,平均每年只增加541万。2001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死亡 828万人口,每年只增加541万人口,今后每年死亡人口翻番,育龄妇女差不多减半,每年净 增人口还能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 2006年笔者根据前17年人口变化推测未来15年人口变化,发现中国人口将于2016年开 始负增长,高峰人口只有13.4亿。 2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2008 年 4 月 2 (2)、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总量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预计每年净增人口在 800 万 人到 1000 万人之间,总人口到 2033 年达到峰值 15 亿人左右。 (3)、由于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2005 年━2020 年,20 岁━29 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导致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一个小高峰。 (4)、近期放开生育政策会引起“补偿性生育”和“抢生”,会出现人口大起大落的后 果,不利于人口平稳、健康地发展。 1.1、允许独生子女生二胎只是杯水车薪 就算这“近 1 亿独生子女”在 1980 年到 2007 年之间平均分配,那么每年只有 370 万独 生子女(其实不到 370 万,因为还有少部分是 1970 年代出生的;穆光宗教授认为独生子女只 有 8000 万[3],不到 1 亿)。目前政策只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生育二胎(河南还例 外)。根据 1990 年人口普查数据[4],1980 年到 1990 年出生性别比平均为 109,那么每年的 370 万独生子女中只有 177 万独生女;而 1980 年到 1990 年平均每年总出生人口 2200 多万。 就是说,今后几年 1 个育龄独生女面对的是 1.1 个独生子和 5.4 个非独生子,她们的配偶是 独生子的概率很低,这 177 万独生女中只有 30 万左右与独生子结婚,对总人口增加几乎没有 影响。即便每年 177 万独生女全部可以生二胎(政策生育率为 2.0,比目前的 1.38 多 0.62),考虑到 15%左右的单身、不孕不育人群,也不过多出生 93 万人口;即便只要一方是 独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每年多出生不超过 170 万人口,相对于总出生人口来说比例也不 大。因此,允许独生子女生二胎只是杯水车薪,这样的微调不能成为阻止人口政策调整的理 由。 1.2、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对未来人口预测是错误的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认为:未来十几年每年净增人口在 800 万到 1000 万之间,中国人口 总量到 2010 年控制在 13.6 亿人,到 2020 年控制在 14.5 亿人,2033 年达到峰值 15 亿左右 [2,5]。 依照这种趋势,那么 2006 年应该增加 1300 万以上(《大国空巢》15 章有详细分析)。 但是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05 年、2006 年、2007 年人口增量 分别只有 768 万、692 万、681 万[6,7,8],没有 1300 万,也没有 1000 万,甚至没有 800 万。随着老年人口的激增,死亡人口将激增,每年净增人口将急速减少,2006 年、2007 年每 年净增人口只有 600 多万,一两年的预测就与事实相差甚远,未来十几年每年净增人口还能 在 800 万到 1000 万之间?总人口会达到 15 亿人左右?其实国家统计局的这个 600 多万数据 还是“修正”后的数据。依照 2005 年 1%人口抽样调查客观数据,2001 年到 2005 年这 5 年共 出生 6846 万人,死亡 4143 万人,平均每年只增加 541 万。2001 年到 2005 年每年平均死亡 828 万人口,每年只增加 541 万人口,今后每年死亡人口翻番,育龄妇女差不多减半,每年净 增人口还能在 800 万到 1000 万之间? 2006 年笔者根据前 17 年人口变化推测未来 15 年人口变化,发现中国人口将于 2016 年开 始负增长,高峰人口只有 13.4 亿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2008年4月 据1987年-2005年人口总量变化预测2016年中国人口负增长 年增加人口(万) 人口总数(亿) 1800 13.50 1600 直线回归拟合 13.25 R2=0.9792 1400 推测人口总数 13.00 1200 12.75 1000 !实际年度增加 12.50 800 12.25 600 负增长开始时间十 12.00 400 11.75 200 0 实际人口总数 11.50 11.25 -200 推测年度增加 11.00 -400 10.75 昌邑多當器官高赏常司月言司常 年份 2005年1月笔者用同样的方法预测2006年中国人口增加609万,而计生委预测至少增加 1167万。国家统计局公布2006年人口增加692万(有水分),与笔者的预测结果接近,而与 计生委的预测相距甚远。并且我采纳的是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的“修正”的人口数据,这个 数字有很大的水份,比如依照国家统计局“修正”的资料,2000年增加957万:而依照人口 普查原始数据,2000年死亡814万,出生1379万,就是说实际上只增加565万。因此要是不 停止计划生育的话,人口负增长时间还要提前,人口高峰也不可能达到13.4亿。 1.3、育龄妇女高峰不足以引起出生高峰 再看看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强调的20岁一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数量与出生高峰的关 系。 中国三次出生高峰和育龄妇女高峰(万人) 3100 13500 2800 20-29岁妇女 12000 2500 1050020 生2200 900329 人 口 1900 7500岁 妇 1600 6000女 1300 每年出生人口 4500 1000 3000 8886是8 年份 图中数据采纳历次人口普查资料[4,9,10],2000到2005年出生女孩数据采用2005年1%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从图可见,育龄妇女高峰不一定导致出生高峰。1990年之后育龄妇女人 口大幅增加,但是出生人口却急速减少。2005年到2020年的育龄妇女高峰明显低于1990年 到2000年的那个高峰,1990年到2000年那么大一个育龄妇女高峰都没有引发出生高峰, 2005年到2020年那个小育龄妇女高峰还能引发第四次出生高峰? 3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2008 年 4 月 3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10.75 11.00 11.25 11.50 11.75 12.00 12.25 12.50 12.75 13.00 13.25 13.50 直线回归拟合 R2 = 0.9792 推测人口总数 实际年度增加 实际人口总数 推测年度增加 负增长开始时间 据1987年-2005年人口总量变化预测2016年中国人口负增长 年增加人口(万) 人口总数(亿) 年份 2005 年 1 月笔者用同样的方法预测 2006 年中国人口增加 609 万,而计生委预测至少增加 1167 万。国家统计局公布 2006 年人口增加 692 万(有水分),与笔者的预测结果接近,而与 计生委的预测相距甚远。并且我采纳的是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的“修正”的人口数据,这个 数字有很大的水份,比如依照国家统计局“修正”的资料,2000 年增加 957 万;而依照人口 普查原始数据,2000 年死亡 814 万,出生 1379 万,就是说实际上只增加 565 万。因此要是不 停止计划生育的话,人口负增长时间还要提前,人口高峰也不可能达到 13.4 亿。 1.3、育龄妇女高峰不足以引起出生高峰 再看看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强调的 20 岁━29 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数量与出生高峰的关 系。 B a bies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2500 2800 3100 X Data 1950 19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 0 19 5 20 2 5 2010 2 15 2020 25 W o m en 3000 4500 6000 7500 9000 10500 12000 13500 中国三次出生高峰和育龄妇女高峰(万人) 出 生 人 口 20 | 29 岁 妇 女 年份 20-29岁妇女 每年出生人口 图中数据采纳历次人口普查资料[4,9,10],2000 到 2005 年出生女孩数据采用 200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从图可见,育龄妇女高峰不一定导致出生高峰。1990 年之后育龄妇女人 口大幅增加,但是出生人口却急速减少。2005 年到 2020 年的育龄妇女高峰明显低于 1990 年 到 2000 年的那个高峰,1990 年到 2000 年那么大一个育龄妇女高峰都没有引发出生高峰, 2005 年到 2020 年那个小育龄妇女高峰还能引发第四次出生高峰?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2008年4月 中国三次出生高峰和历年总和生育率 3250 8.0 3000 2750 出生人口 出生人 2500 2250 2000 595 54 1750 50.51015 和生育率 1500 1250 1000 生育率 750 .0 o时 年份 从上图可见,生育率才是出生高峰的直接原因,1950年代的出生高峰是由于6.0左右的 高生育率。1962年到1977年的人口高峰前半部分(1962年到1970年)是由于高生育率;后 半部分(1970年到1977年)是由于1950年代出生的妇女到了生育年龄,并且平均每个妇女 仍然生育4个左右孩子。1982年到1991年的出生高峰是由于196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女孩 到了生育年龄,并且还由于1980年代维持2.4的生育率。光从育龄妇女结构来说,中国1980 年代的出生高峰应该延续到2000年,但是随着生育率的下降,第三次生育高峰在1991年之 后嘎然而止。 综合上面两图,合并成“出生高峰、生育率、育龄妇女的相关图”。我们可以从这幅图 清楚地看出,影响出生高峰的主要是生育率而不是育龄妇女高峰。 出生高峰、生育率、育龄妇女的相关图 日本历年出生人F 280 20-29岁妇女 260 240 生人口 220 200 180 160 140 生育率 年年出生人口 120 生育率 100 6s0 年份 年骨 日本1940年代的第一次出生高峰在2.0左右的生育率前提下才在1970年前后引发出第 二次出生高峰(并且第二个高峰明显偏小),但是由于生育率降低到1.5以下,第二次出生 高峰在1990年代不能继发出第三次出生高峰。 由于有不孕不育、单身等人群的存在以及养育能力的限制,生育率会远低于生育意愿。 比如日本生育意愿一直高于2个孩子,但是实际生育率却只有1.25左右。台湾省2006年育 龄妇女理想子女数为2.29人,已婚妇女的理想数较高为2.53人,只比20年前少0.5人,但 是实际生育率却大幅滑落,从1986年和2000年的1.68人,降到2006年的1.1人[11]。中 国国家计生委《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现在全国生育意愿 4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2008 年 4 月 4 Year 1945 1950 19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 0 19 5 20 20 5 T F R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B a bies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总 和 生 育 率 年份 出生人口 生育率 中国三次出生高峰和历年总和生育率 出 生 人 口 ( 万 ) 从上图可见,生育率才是出生高峰的直接原因,1950 年代的出生高峰是由于 6.0 左右的 高生育率。1962 年到 1977 年的人口高峰前半部分(1962 年到 1970 年)是由于高生育率;后 半部分(1970 年到 1977 年)是由于 1950 年代出生的妇女到了生育年龄,并且平均每个妇女 仍然生育 4 个左右孩子。1982 年到 1991 年的出生高峰是由于 1960 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女孩 到了生育年龄,并且还由于 1980 年代维持 2.4 的生育率。光从育龄妇女结构来说,中国 1980 年代的出生高峰应该延续到 2000 年,但是随着生育率的下降,第三次生育高峰在 1991 年之 后嘎然而止。 综合上面两图,合并成“出生高峰、生育率、育龄妇女的相关图”。我们可以从这幅图 清楚地看出,影响出生高峰的主要是生育率而不是育龄妇女高峰。 1950 1960 1970 1980 19 0 20 2010 2020 出生高峰、生育率、育龄妇女的相关图 年份 20-29岁妇女 生育率 每年出生人口 Year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 0 20 T F R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B a bies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总 和 生 育 率 年份 出生人口 生育率 日本历年出生人口数和总和生育率 出 生 人 口 ( 万 ) 日本 1940 年代的第一次出生高峰在 2.0 左右的生育率前提下才在 1970 年前后引发出第 二次出生高峰(并且第二个高峰明显偏小),但是由于生育率降低到 1.5 以下,第二次出生 高峰在 1990 年代不能继发出第三次出生高峰。 由于有不孕不育、单身等人群的存在以及养育能力的限制,生育率会远低于生育意愿。 比如日本生育意愿一直高于 2 个孩子,但是实际生育率却只有 1.25 左右。台湾省 2006 年育 龄妇女理想子女数为 2.29 人,已婚妇女的理想数较高为 2.53 人,只比 20 年前少 0.5 人,但 是实际生育率却大幅滑落,从 1986 年和 2000 年的 1.68 人,降到 2006 年的 1.1 人[11]。中 国国家计生委《2006 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现在全国生育意愿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2008年4月 低下,平均只有1.73,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只为1.78个和 1.60个。未婚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只为1.46个[12]。在如此低的生育意愿下,不停止 计划生育,根本不可能出现第四次出生高峰。 1.4、停止计划生育后“补偿性生育高峰”越高越好 有人担心停止计划生育之后会引起“补偿性生育高峰”。但是纵观人类数千年文明史, 人口从来就不是平稳的,人口出生高峰往往导致此后的综合国力的提升。古今中外,盛世的 最重要的标志是人口的增长。 日本战后的出生高峰“团块世代”是日本后面经济腾飞的主力,三年的出生高峰奠定了 几十年的繁荣。欧洲战后婴儿潮也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和欧洲现在出生人口倒是平稳 地减少了,但是意味着今后国力的减弱。 美国历年出生人口数和总和生育率 450 4.0 400 3.5 出 出生人口 350 人口 3.0和 生 300 2.5育 250 2.0 生育率 200 1.5 年份 美国现在一霸独强,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战后两次出生高峰。美国1955年到1965年这10 年平均每年出生415万,是1930年代的1.7倍。1960、1970年代,美国的婴儿潮人口带动了 玩具、卡通、流行音乐的成长:1980年代,步入结婚活跃期的婴儿潮人口带动了房地产、汽 车业的成长;1990年代,步入消费黄金期的婴儿潮人口又带动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成长。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指出,“婴儿潮出生的人虽然只占现美国人口的28%,但所创造 的经济价值却占美国整体经济10兆美元的一半,婴儿潮人口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 房屋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美国在1980年代之 后由于生育率的回升,又出现新的出生高峰,每年出生人口从1976年的317万上升到1990 年的416万(增加1/3)。而欧洲和日本1980年代之后由于生育率持续下降,出生人口却在 不断减少,综合国力与美国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用以人为本的的方法分析各国的实力才能 发现真正的原因。 中国1961年只出生1100万孩子,但是1963年超过3000万,差不多是1961年的三倍, 不是一样过来了?1962年到1980年这次出生高峰共出生4.4亿人口,没有这4.4亿青壮劳动 力和旺盛的消费能力,改革开放还谈什么成就?现在中国还谈什么崛起? 1952年到1958年这个出生高峰平均每年出生1991万,1959年到1962年这个低谷平均 每年只出生1407万。1963年到1971年平均每年出生2646万,是1959年到1962年的1.88 5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2008 年 4 月 5 低下,平均只有 1.73,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只为 1.78 个和 1.60 个。未婚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只为 1.46 个[12]。在如此低的生育意愿下,不停止 计划生育,根本不可能出现第四次出生高峰。 1.4、停止计划生育后“补偿性生育高峰”越高越好 有人担心停止计划生育之后会引起“补偿性生育高峰”。但是纵观人类数千年文明史, 人口从来就不是平稳的,人口出生高峰往往导致此后的综合国力的提升。古今中外,盛世的 最重要的标志是人口的增长。 日本战后的出生高峰“团块世代”是日本后面经济腾飞的主力,三年的出生高峰奠定了 几十年的繁荣。欧洲战后婴儿潮也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和欧洲现在出生人口倒是平稳 地减少了,但是意味着今后国力的减弱。 Year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 0 20 T F R 1.5 2.0 2.5 3.0 3.5 4.0 B a bies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总 和 生 育 率 年份 出生人口 生育率 美国历年出生人口数和总和生育率 出 生 人 口 ( 万 ) 美国现在一霸独强,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战后两次出生高峰。美国 1955 年到 1965 年这 10 年平均每年出生 415 万,是 1930 年代的 1.7 倍。1960、1970 年代,美国的婴儿潮人口带动了 玩具、卡通、流行音乐的成长;1980 年代,步入结婚活跃期的婴儿潮人口带动了房地产、汽 车业的成长;1990 年代,步入消费黄金期的婴儿潮人口又带动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成长。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指出,“婴儿潮出生的人虽然只占现美国人口的 28%,但所创造 的经济价值却占美国整体经济 10 兆美元的一半,婴儿潮人口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 房屋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美国在 1980 年代之 后由于生育率的回升,又出现新的出生高峰,每年出生人口从 1976 年的 317 万上升到 1990 年的 416 万(增加 1/3)。而欧洲和日本 1980 年代之后由于生育率持续下降,出生人口却在 不断减少,综合国力与美国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用以人为本的的方法分析各国的实力才能 发现真正的原因。 中国 1961 年只出生 1100 万孩子,但是 1963 年超过 3000 万,差不多是 1961 年的三倍, 不是一样过来了?1962 年到 1980 年这次出生高峰共出生 4.4 亿人口,没有这 4.4 亿青壮劳动 力和旺盛的消费能力,改革开放还谈什么成就?现在中国还谈什么崛起? 1952 年到 1958 年这个出生高峰平均每年出生 1991 万,1959 年到 1962 年这个低谷平均 每年只出生 1407 万。1963 年到 1971 年平均每年出生 2646 万,是 1959 年到 1962 年的 1.88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2008年4月 倍,是1952年到1958年的1.33倍。停止计划生育今后10年即便每年出生2500万,也只相 当于中国1990年的水平、印度现在的水平,有什么可以担心的?1960年代中期面临生产不 足、物质短缺、学校扩建、师资培养,但是还是将每年近3000万孩子养育成人;而现在的校 舍都已经建好,师资已经培养好,面临的是生产过剩、消费萎缩和就业不足,今后面临的是 劳动力短缺和老年化问题。难道养育每年出生的2000多万孩子还是难事?停止计划生育既能 改善消费结构、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又能缓解今后的老年化压力和劳动力短缺,一举多 得。 从1950年代直到1991年,除了大跃进几年以外,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者以 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有生就有死,他们到老年之后, 中国每年死亡人口将长期保持在2000以上(国家统计局宣称2006年死亡人口只有892万, 今后每年死亡人口将是现在的两三倍)。 每年死亡人口 2750 2500 2250 每年死亡人口 2000 1750 1500 1250 1000 750 500 ROR REAUAAR AUUAUAAATD 因此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需要每年出生2000万以上才能有效改善人口结构,才能防 止人口锐减。如果在今后10年每年出生人口平均超过2500万(印度现在的水平),执政者 将因此而功载史册。但是停止计划生育后,即使“补偿性生育高峰”时期,中国每年都不可 能出生2000万孩子的。1980年到1990年平均每年出生1009万女孩,生育之前死亡大约55 万,再扣去15%左右单身、不孕等人口之后,估计生育妇女在810万左右,平均每人需要2.5 个孩子才能使得每年出生2000万,主流家庭需要生育3个以上才行。但是这一代人是生育文 化断代的一代,少生的观念己深入人心,而民生压力又非常大,他们愿意生、养得起3个以 上孩子?而1990年之后每年出生孩子急剧减少,1996年到2005年平均每年只出生女孩620 万左右,扣去死亡和不生育妇女,生育妇女不到500万,即便全部当全职妈妈,她们也不可 能生育2000多万孩子的。 韩国、台湾的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早20多年。如果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 20多年之后,中国的生育率最多像韩国和台湾现在一样只有1.1(很可能更低,因为中国大陆 的生育文化遭到多重打击),那么每年只出生600多万孩子,而那时候每年死亡人口是2000 2600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每年人口减少一千多万,雪崩!大国空巢! 6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2008 年 4 月 6 倍,是 1952 年到 1958 年的 1.33 倍。停止计划生育今后 10 年即便每年出生 2500 万,也只相 当于中国 1990 年的水平、印度现在的水平,有什么可以担心的?1960 年代中期面临生产不 足、物质短缺、学校扩建、师资培养,但是还是将每年近 3000 万孩子养育成人;而现在的校 舍都已经建好,师资已经培养好,面临的是生产过剩、消费萎缩和就业不足,今后面临的是 劳动力短缺和老年化问题。难道养育每年出生的 2000 多万孩子还是难事?停止计划生育既能 改善消费结构、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又能缓解今后的老年化压力和劳动力短缺,一举多 得。 从 1950 年代直到 1991 年,除了大跃进几年以外,每年出生人口都在 2000 万左右或者以 上,其中 1963 年到 1974 年这 12 年平均每年出生 2600 万,有生就有死,他们到老年之后, 中国每年死亡人口将长期保持在 2000 以上(国家统计局宣称 2006 年死亡人口只有 892 万, 今后每年死亡人口将是现在的两三倍)。 每年死亡人口 每 年 死 亡 人 口 ( 万 ) 1970 1980 19 0 2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07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因此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需要每年出生 2000 万以上才能有效改善人口结构,才能防 止人口锐减。如果在今后 10 年每年出生人口平均超过 2500 万(印度现在的水平),执政者 将因此而功载史册。但是停止计划生育后,即使“补偿性生育高峰”时期,中国每年都不可 能出生 2000 万孩子的。1980 年到 1990 年平均每年出生 1009 万女孩,生育之前死亡大约 55 万,再扣去 15%左右单身、不孕等人口之后,估计生育妇女在 810 万左右,平均每人需要 2.5 个孩子才能使得每年出生 2000 万,主流家庭需要生育 3 个以上才行。但是这一代人是生育文 化断代的一代,少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民生压力又非常大,他们愿意生、养得起 3 个以 上孩子?而 1990 年之后每年出生孩子急剧减少,1996 年到 2005 年平均每年只出生女孩 620 万左右,扣去死亡和不生育妇女,生育妇女不到 500 万,即便全部当全职妈妈,她们也不可 能生育 2000 多万孩子的。 韩国、台湾的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早 20 多年。如果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 20 多年之后,中国的生育率最多像韩国和台湾现在一样只有 1.1(很可能更低,因为中国大陆 的生育文化遭到多重打击),那么每年只出生 600 多万孩子,而那时候每年死亡人口是 2000- 2600 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每年人口减少一千多万,雪崩!大国空巢!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2008年4月 1.5、停止计划生育后“补偿性生育高峰”有多大? 有人担心停止计划生育会出现大的出生堆积高峰。其实1960年代出生的妇女基本上已没 有生育意愿或能力,补偿性生育得指望1970年代出生的妇女。1970-1979年这10年共出生 11059万女孩,以每年死亡0.22%计算,到2008年的时候还剩下10235万。 国家计生委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2.4亿育龄妇女,其中有48%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 有36%左右接受了输卵管结扎手术,永久绝育。毕竟输卵管复通手术愿意做的人很少,即使做 了成功率也不高。已经生育二胎或二胎以上,本来就不大可能准备再生育。因此,先扣除这 36%的妇女,剩余64%中又有30%不孕(女性从27岁开始生殖力就明显下降,1970年代出生 的女孩都已经算是高龄育龄妇女了),算下来1970一1979年出生的女孩只有45%(4600万)尚 有生育能力。而目前生育意愿只有1.73,她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生育了一个孩子,这4600万妇 女还有再生3360万孩子的意愿。 现在年轻一代普遍晚育。2008-2012年以1970一1974年出生的妇女为抢生主力,2013一 2017年以1975一1979年出生的妇女为抢生主力,平均每年抢生336万人,这已经是较高的估 计了。十年之中,可能前几年偏多一点,达到五百万左右,后几年偏少一点,可能只有一、 二百万。 目前平均初育年龄为25岁,1980年代出生的一代还只是生育第一个孩子,1980年代平 均每年出生女孩1000万左右,由于不生育人群的存在,意味着今后每年每年生育妇女只有 810万,1980年代初出生的有少数才开始生二胎,每年总出生孩子最多不过1200万左右(很 可能只有1000万左右)。那么在“补偿性生育高峰”期间,每年最多只出生1700万左右孩 子(这是最乐观的估计)。 可见这三千多万抢生儿童,是中国缓解老龄化危机的唯一希望。这宝贵的三千多万抢生 儿童,不但可以缓解现在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的失业压力,尤其有利于缓解即将于2020一 2030年期间爆发的养老危机,保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应赶抢“补偿性生育 高峰”,如果这个高峰被耽搁了,中华民族从此走向衰败! 1.6.国家计生委没有稳定生育率的能力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认为:“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 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5]。 2002年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的大会报告中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开幕式上强调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稳定低生 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可见中央是要求在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前提下稳定生育率, 而不是降低生育率。 但是十多年来,生育率却一直在不断下滑,而不能稳定在中央所要求的维系可持续发展 的低水平(世代更替水平附近,至少也得在1.8左右),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 抽样调查显示现在已经降低到1.2-1.3的超低水平。 7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2008 年 4 月 7 1.5、停止计划生育后“补偿性生育高峰”有多大? 有人担心停止计划生育会出现大的出生堆积高峰。其实 1960 年代出生的妇女基本上已没 有生育意愿或能力,补偿性生育得指望 1970 年代出生的妇女。1970-1979 年这 10 年共出生 11059 万女孩,以每年死亡 0.22%计算,到 2008 年的时候还剩下 10235 万。 国家计生委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 2.4 亿育龄妇女,其中有 48%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 有 36%左右接受了输卵管结扎手术,永久绝育。毕竟输卵管复通手术愿意做的人很少,即使做 了成功率也不高。已经生育二胎或二胎以上,本来就不大可能准备再生育。因此,先扣除这 36%的妇女,剩余 64%中又有 30%不孕(女性从 27 岁开始生殖力就明显下降,1970 年代出生 的女孩都已经算是高龄育龄妇女了),算下来 1970-1979 年出生的女孩只有 45%(4600 万)尚 有生育能力。而目前生育意愿只有 1.73,她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生育了一个孩子,这 4600 万妇 女还有再生 3360 万孩子的意愿。 现在年轻一代普遍晚育。2008-2012 年以 1970-1974 年出生的妇女为抢生主力,2013- 2017 年以 1975-1979 年出生的妇女为抢生主力,平均每年抢生 336 万人,这已经是较高的估 计了。十年之中,可能前几年偏多一点,达到五百万左右,后几年偏少一点,可能只有一、 二百万。 目前平均初育年龄为 25 岁,1980 年代出生的一代还只是生育第一个孩子,1980 年代平 均每年出生女孩 1000 万左右,由于不生育人群的存在,意味着今后每年每年生育妇女只有 810 万,1980 年代初出生的有少数才开始生二胎,每年总出生孩子最多不过 1200 万左右(很 可能只有 1000 万左右)。那么在“补偿性生育高峰”期间,每年最多只出生 1700 万左右孩 子(这是最乐观的估计)。 可见这三千多万抢生儿童,是中国缓解老龄化危机的唯一希望。这宝贵的三千多万抢生 儿童,不但可以缓解现在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的失业压力,尤其有利于缓解即将于 2020- 2030 年期间爆发的养老危机,保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应赶抢“补偿性生育 高峰”,如果这个高峰被耽搁了,中华民族从此走向衰败! 1.6. 国家计生委没有稳定生育率的能力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认为:“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在未来 30 年应保持在 1.8 左右,过高 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5]。 2002 年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的大会报告中提出:“稳 定 低 生 育 水 平 ” 。 200 7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开幕式上强调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稳定低生 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可见中央是要求在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前提下稳定生育率, 而不是降低生育率。 但是十多年来,生育率却一直在不断下滑,而不能稳定在中央所要求的维系可持续发展 的低水平(世代更替水平附近,至少也得在 1.8 左右),2000 年人口普查和 2005 年 1%人口 抽样调查显示现在已经降低到 1.2-1.3 的超低水平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2008年4月 国家统计局认为2000年底中国人口为12.6743万,“十五规划”人口控制目标是2005 年13.3亿,这五年需要增加6257万人口(每年增加1251万)才能在2005年达到13.3亿: 但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底中国人口才13.0756亿(国家统计局长承认水分超过4600 万),五年只增加4013万(每年只增加803万),只相当于预期的64%。比中国的控制目标 少出生2244万人口,相差36%,还叫作“稳定生育率”? 国家统计局资料认为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达到13亿。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2005 年11月14日说“按照目前的总和生育率1.8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达到13.7亿” [13]。意味着如果生育率稳定在1.8的话,2005年到2010年这6年每年需要增加1167万人 口。由于死亡人口逐年增加,那么2005年、2006年、2007年人口增量需要远高于1167万。 但是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2006年、2007年人口增量分别只有768万、692 万、681万(实际上可能只有400万左右)[6,7,8]。这说明中国的生育率根本无法稳定在 1.8,而是远离1.8。 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已经达到0.8,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中等 收入国家行列,根据各国经验,在这个发展阶段是生育率和生育观念急剧转变期,即使停止 计划生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生育,生育率也会下降,很难稳定在1.8。 可见稳定生育率的任务非常艰巨。稳定低生育率,难点在“稳定”,责任也在“稳 定”,“稳定”二字是千斤重担!但是计生委没有稳定生育率的能力,只有降低生育率的能 力。按照十七大的“以人为本”的这一执政理念,现行人口政策面临方向性调整。 1.7、生育率反弹,“弹”何容易?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反对调整人口政策是担心停止计划生育后生育率会大幅反弹。 社会越发达,生育率越低。人类发展指数(DI)是联合国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 标。比较了全世界各国HDI与总和生育率(TFR,妇女生育孩子数)的动态关系,发现二者高 度负相关,同等DI的国家中,中华文化圈地区的TFR比其他地区低: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 的TFR比其他国家低:后行国家达到相同的DI时,TFR要比先行国家当年低。 人类发展指数(HDI)与总和生育率(TFR)的关系 7.5 7.0 相关系数(®)=-0.916 6.5 6.0 R2=0.840 5.5 5.0 4.5 4.0 3.5 e● 3.0 2.5 2.0 1.5 1.0 5 四&心思心思9马心&心 HDI 2003年世界上所有中收入国家平均HDI为0.774,平均TFR为2.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平 均HDI为0.769,平均TFR为1.9。中国的HDI2000年为0.730,2003年为0.755,2004年 f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2008 年 4 月 8 国家统计局认为 2000 年底中国人口为 12.6743 万,“十五规划”人口控制目标是 2005 年 13.3 亿,这五年需要增加 6257 万人口(每年增加 1251 万)才能在 2005 年达到 13.3 亿; 但统计局数据显示 2005 年底中国人口才 13.0756 亿(国家统计局长承认水分超过 4600 万),五年只增加 4013 万(每年只增加 803 万),只相当于预期的 64%。比中国的控制目标 少出生 2244 万人口,相差 36%,还叫作“稳定生育率”? 国家统计局资料认为 2005 年 1 月 6 日中国人口达到 13 亿。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 2005 年 11 月 14 日说“按照目前的总和生育率 1.8 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 2010 年达到 13.7 亿” [13]。意味着如果生育率稳定在 1.8 的话,2005 年到 2010 年这 6 年每年需要增加 1167 万人 口。由于死亡人口逐年增加,那么 2005 年、2006 年、2007 年人口增量需要远高于 1167 万。 但是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 2005 年、2006 年、2007 年人口增量分别只有 768 万、 692 万、681 万(实际上可能只有 400 万左右)[6,7,8]。这说明中国的生育率根本无法稳定在 1.8,而是远离 1.8。 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已经达到 0.8,人均 GDP 达到 2000 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中等 收入国家行列,根据各国经验,在这个发展阶段是生育率和生育观念急剧转变期,即使停止 计划生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生育,生育率也会下降,很难稳定在 1.8。 可见稳定生育率的任务非常艰巨。稳定低生育率,难点在“稳定”,责任也在“稳 定”,“稳定”二字是千斤重担!但是计生委没有稳定生育率的能力,只有降低生育率的能 力。按照十七大的“以人为本”的这一执政理念,现行人口政策面临方向性调整。 1.7、生育率反弹,“弹”何容易?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反对调整人口政策是担心停止计划生育后生育率会大幅反弹。 社会越发达,生育率越低。人类发展指数(HDI)是联合国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 标。比较了全世界各国 HDI 与总和生育率(TFR,妇女生育孩子数)的动态关系,发现二者高 度负相关,同等 HDI 的国家中,中华文化圈地区的 TFR 比其他地区低;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 的 TFR 比其他国家低;后行国家达到相同的 HDI 时,TFR 要比先行国家当年低。 人类发展指数(HDI)与总和生育率(TFR)的关系 HDI .25 .30 .35 .40 .45 .50 .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 T F R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相关系数(R)= -0.916 R 2 = 0.840 2003 年世界上所有中收入国家平均 HDI 为 0.774,平均 TFR 为 2.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平 均 HDI 为 0.769,平均 TFR 为 1.9。中国的 HDI 2000 年为 0.730,2003 年为 0.755,2004 年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2008年4月 为0.768。中国2007年HDI为0.8左右,相当于新加坡1987年、韩国1988年的水平,当时 新加坡和韩国TFR分别只有1.62、1.56。 1985年开始国家就特批山西翼城县试点二孩方案,但是2000年普查显示该县生育率只有 1.51。新疆建设兵团汉族人口允许生二胎,少数民族可以生多胎,但是“十五”时期,总和 生育率稳定在1.0左右。越南1988年开始计划生育,都允许生育两个,越南2007年的HDI 相当于中国1999年水平,但是现在生育率只有1.89,低于政策生育率和世代更替水平。可见 光是放开二胎是不够的。应该立即停止计划生育。 工业革命以来生育率下降之后很难反弹。原因是工业化所引起的家庭结构改变和男女分 工改变是难以逆转的,“生产力对人口的压迫”是难以逆转的。发达国家耗费巨资、绞尽脑 汁以求缓解生产力对人口的压迫,都没有成效。中国于1990年开始生育率从2.2左右直线下 降,降低到2000年的1.22,现在连生育意愿也只有1.73了,这很大程度是因为1990年代以 来在分配制度、住房制度不断畸化以及教育、医疗等的产业化(要逆转这些制度非常难), 使得老百姓的养育能力不断降低。虽然现在中央政府己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胡锦涛总 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在努力改善民生,但是解除“生产力对人口的压迫”、化解工业化所 引起的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的矛盾还任重道远。生育率反弹,“弹”何容易?! 1.8、计划生育是一抓就灵,鼓励生育是百求不应 韩国在1962年开始提倡控制人口,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不像中国是强制一胎 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不断下降,1980年代中期低于更替水平2.1,1995年又降到 1.65。韩国政府于1996年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随后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以防止生育水 平进一步下降。照道理说,应该会出现出生高峰,但是生育率却不升反降,生育率从1995年 的1.65降低到1996年的1.58、1997年的1.54、1998年的1.47,2005年降低到1.08的极 度危险水平。韩国的政策调整并没有出现“补偿性生育高峰”。 日本在二战之前,是鼓励一对夫妇生育5个孩子。日本二战后,1947一1949年出现连续 3年的生育高峰期,1947年总和生育率为4.54.1952年政府修改法律,开始推广计划生育 (只是提倡);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从1949年的4.34快速下降到 1956年的2.2。其后生育率稳定在2.0、2.1.1966年是日本的火马年,是非常不吉利的年 份,人们避开在这一年生育,该年生育率降低到1.6(1964、1965年生育率均为2.1)。照道 理说,1967年、1968年会出现补偿性生育高峰,但是这两年生育率分别只有2.2、2.1。就是 说1966年少生的孩子并没有再“补生”出来。 199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采取政策措施解决少子和老龄化的问题,如鼓励生育。既然政策 改变,应该出现生育高峰,但是1990年代生育率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不断降低,现在只有 1.25左右。 1955、1956、1957、1958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分别为6.26、5.85、6.41、5.68,平均 为6.05。大跃进后生育率突然下降,1959、1960、1961年生育率分别只有4.3、4.02、 3.29,平均只有3.87。照理说三年“自然灾害”后应该出现“补偿性”生育高峰,但是 1962、1963、1964、1965年生育率分别为6.02、7.5、6.18、6.08,只有1963年才算是“补 9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2008 年 4 月 9 为 0.768。中国 2007 年 HDI 为 0.8 左右,相当于新加坡 1987 年、韩国 1988 年的水平,当时 新加坡和韩国 TFR 分别只有 1.62、1.56。 1985 年开始国家就特批山西翼城县试点二孩方案,但是 2000 年普查显示该县生育率只有 1.51。新疆建设兵团汉族人口允许生二胎,少数民族可以生多胎,但是“十五”时期,总和 生育率稳定在 1.0 左右。越南 1988 年开始计划生育,都允许生育两个,越南 2007 年的 HDI 相当于中国 1999 年水平,但是现在生育率只有 1.89,低于政策生育率和世代更替水平。可见 光是放开二胎是不够的。应该立即停止计划生育。 工业革命以来生育率下降之后很难反弹。原因是工业化所引起的家庭结构改变和男女分 工改变是难以逆转的,“生产力对人口的压迫”是难以逆转的。发达国家耗费巨资、绞尽脑 汁以求缓解生产力对人口的压迫,都没有成效。中国于 1990 年开始生育率从 2.2 左右直线下 降,降低到 2000 年的 1.22,现在连生育意愿也只有 1.73 了,这很大程度是因为 1990 年代以 来在分配制度、住房制度不断畸化以及教育、医疗等的产业化(要逆转这些制度非常难), 使得老百姓的养育能力不断降低。虽然现在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胡锦涛总 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在努力改善民生,但是解除“生产力对人口的压迫”、化解工业化所 引起的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的矛盾还任重道远。生育率反弹,“弹”何容易?! 1.8、计划生育是一抓就灵,鼓励生育是百求不应 韩国在 1962 年开始提倡控制人口,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不像中国是强制一胎 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不断下降,1980 年代中期低于更替水平 2.1,1995 年又降到 1.65。韩国政府于 1996 年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随后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以防止生育水 平进一步下降。照道理说,应该会出现出生高峰,但是生育率却不升反降,生育率从 1995 年 的 1.65 降低到 1996 年的 1.58、1997 年的 1.54、1998 年的 1.47,2005 年降低到 1.08 的极 度危险水平。韩国的政策调整并没有出现“补偿性生育高峰”。 日本在二战之前,是鼓励一对夫妇生育 5 个孩子。日本二战后,1947—1949 年出现连续 3 年的生育高峰期,1947 年总和生育率为 4.54。1952 年政府修改法律,开始推广计划生育 (只是提倡);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从 1949 年的 4.34 快速下降到 1956 年的 2.2。其后生育率稳定在 2.0、2.1。1966 年是日本的火马年,是非常不吉利的年 份,人们避开在这一年生育,该年生育率降低到 1.6(1964、1965 年生育率均为 2.1)。照道 理说,1967 年、1968 年会出现补偿性生育高峰,但是这两年生育率分别只有 2.2、2.1。就是 说 1966 年少生的孩子并没有再“补生”出来。 1990 年代日本政府开始采取政策措施解决少子和老龄化的问题,如鼓励生育。既然政策 改变,应该出现生育高峰,但是 1990 年代生育率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不断降低,现在只有 1.25 左右。 1955、1956、1957、1958 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分别为 6.26、5.85、6.41、5.68,平均 为 6.05。大跃进后生育率突然下降,1959、1960、1961 年生育率分别只有 4.3、4.02、 3.29,平均只有 3.87。照理说三年“自然灾害”后应该出现“补偿性”生育高峰,但是 1962、1963、1964、1965 年生育率分别为 6.02、7.5、6.18、6.08,只有 1963 年才算是“补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2008年4月 偿”高峰。可见“欠”了三年,只“补”了一年,并且这一年还只补了一小半,历史的欠账 是很难补回来的! 1965年起,台湾开始实行“家庭计划”,主要包括对青年男女结婚年龄、生育年龄等加 以限制,提倡(不是强制)“一个不算少,两个恰恰好”的政策。随着经济的起飞,台湾育 龄妇女的生育率从1963年的5.47不断下降,1984年开始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人口增长 的下降,引起人口老化与新增劳动力减少的问题,因此台湾当局改变人口政策,1989年,台 湾家庭计划的口号转变为“一个嫌太少,两个恰恰好,三个不嫌多”。虽然政策改变,但是 台湾生育率却并没有回升,1988、1989、1990、1991、1992、1993年的生育率分别为1.85、 1.68、1.81、1.72、1.73。其后台湾更是鼓励生育,但是生育率却不断降低,现在只有1.1 左右了。 1960年代,新加坡政府曾推行“两个就够了”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只是提倡)。随着经 济的发展,生育率急剧下降,从1963年的5.01下降到1977年的1.82。尤其是高学历的女性 生育率下降更快,新加坡从“优生”角度鼓励高学历人群多生孩子,但是起效甚微。1980年 代新加坡的“两个就够了”的计划生育政策受到广泛指责,后来新加坡政府对这个政策进行 了认真检讨,取消了这个政策,并采取鼓励国人多生孩子的措施。但是政策改革却并没有导 致生育率的回升,1980年代和1990年代新加坡的生育率一直徘徊在1.7左右,现在尽管出台 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生育率却降低到1.2左右。 伊朗是穆斯林国家,穆斯林生育文化是当今世界最为顽强的生育文化。在当等发展水平 的情况下,穆斯林国家生育率全球最高。1970年代伊朗生育率波动在5.9到7.0之间。伊朗 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政府还一度鼓励多生育。1980年到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 伊朗生育率居高不下,1989年还高达5.3。在1989年至1997年拉夫桑贾尼担任总统期间, 这位开明派领导人说服宗教界领导人支持他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不是强制)每个家庭只 生两个孩子,生育率迅速下降,从1990年的5.3降低到1995年的2.9,2000年的2.2,2006 年的1.7。而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的生育率却仍还有4.0左右。与周边高生育率的国家相比, 伊朗降低生育率并没有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虽然目前伊朗在人口数量上与周边国家相比占 有优势,但是由于其生育率远远低于周边国家,人口老化和人口萎缩将使得优势不再,今后 中东的政治版图将大为改观。2005年选举中德黑兰市长内贾德击败拉夫桑贾尼而成为总统。 内贾德于2006年10月22日在议会发表演讲说:“我反对‘两个孩子就够了’的政策。西方 国家目前生育率极低,因此担心伊朗如果人口增加过快会成为强大力量;而伊朗是一个拥有 许多能力的国家,我们有能力抚养更多孩子,即使人口从目前的近7千万增加到1.2亿也没 问题。”[14]虽然伊朗的计划生育仅仅只是提倡生育二胎,而伊朗总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 重性,但是生育率却难以回升(预计还将继续下降),2007年生育率又只有1.7左右。一些 伊朗有识之士认为拉夫桑贾尼总统的人口政策毁了伊朗的前途。 伊朗如此顽强的穆斯林生育文化在计划生育(还只是提倡二胎)就已经弱不经风,中国 的情况可想而知。停止计划生育后伊朗没有出现“补偿性生育高峰”,中国还会出现高的生 育高峰?2005年伊朗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59,比中国的0.777还要低,而伊朗在没有生育 10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2008 年 4 月 10 偿”高峰。可见“欠”了三年,只“补”了一年,并且这一年还只补了一小半,历史的欠账 是很难补回来的! 1965 年起,台湾开始实行“家庭计划”,主要包括对青年男女结婚年龄、生育年龄等加 以限制,提倡(不是强制)“一个不算少,两个恰恰好”的政策。随着经济的起飞,台湾育 龄妇女的生育率从 1963 年的 5.47 不断下降,1984 年开始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2.1。人口增长 的下降,引起人口老化与新增劳动力减少的问题,因此台湾当局改变人口政策,1989 年,台 湾家庭计划的口号转变为“一个嫌太少,两个恰恰好,三个不嫌多”。虽然政策改变,但是 台湾生育率却并没有回升,1988、1989、1990、1991、1992、1993 年的生育率分别为 1.85、 1.68、1.81、1.72、1.73。其后台湾更是鼓励生育,但是生育率却不断降低,现在只有 1.1 左右了。 1960 年代,新加坡政府曾推行“两个就够了”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只是提倡)。随着经 济的发展,生育率急剧下降,从 1963 年的 5.01 下降到 1977 年的 1.82。尤其是高学历的女性 生育率下降更快,新加坡从“优生”角度鼓励高学历人群多生孩子,但是起效甚微。1980 年 代新加坡的“两个就够了”的计划生育政策受到广泛指责,后来新加坡政府对这个政策进行 了认真检讨,取消了这个政策,并采取鼓励国人多生孩子的措施。但是政策改革却并没有导 致生育率的回升,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新加坡的生育率一直徘徊在 1.7 左右,现在尽管出台 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生育率却降低到 1.2 左右。 伊朗是穆斯林国家,穆斯林生育文化是当今世界最为顽强的生育文化。在当等发展水平 的情况下,穆斯林国家生育率全球最高。1970 年代伊朗生育率波动在 5.9 到 7.0 之间。伊朗 1979 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政府还一度鼓励多生育。1980 年到 1988 年两伊战争期间, 伊朗生育率居高不下,1989 年还高达 5.3。在 1989 年至 1997 年拉夫桑贾尼担任总统期间, 这位开明派领导人说服宗教界领导人支持他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不是强制)每个家庭只 生两个孩子,生育率迅速下降,从 1990 年的 5.3 降低到 1995 年的 2.9,2000 年的 2.2,2006 年的 1.7。而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的生育率却仍还有 4.0 左右。与周边高生育率的国家相比, 伊朗降低生育率并没有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虽然目前伊朗在人口数量上与周边国家相比占 有优势,但是由于其生育率远远低于周边国家,人口老化和人口萎缩将使得优势不再,今后 中东的政治版图将大为改观。2005 年选举中德黑兰市长内贾德击败拉夫桑贾尼而成为总统。 内贾德于 2006 年 10 月 22 日在议会发表演讲说:“我反对‘两个孩子就够了’的政策。西方 国家目前生育率极低,因此担心伊朗如果人口增加过快会成为强大力量;而伊朗是一个拥有 许多能力的国家,我们有能力抚养更多孩子,即使人口从目前的近 7 千万增加到 1.2 亿也没 问题。”[14] 虽然伊朗的计划生育仅仅只是提倡生育二胎,而伊朗总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 重性,但是生育率却难以回升(预计还将继续下降),2007 年生育率又只有 1.7 左右。一些 伊朗有识之士认为拉夫桑贾尼总统的人口政策毁了伊朗的前途。 伊朗如此顽强的穆斯林生育文化在计划生育(还只是提倡二胎)就已经弱不经风,中国 的情况可想而知。停止计划生育后伊朗没有出现“补偿性生育高峰”,中国还会出现高的生 育高峰?2005 年伊朗的人类发展指数为 0.759,比中国的 0.777 还要低,而伊朗在没有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