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管理研究的理论建构 【教学目的】了解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理解管理理论的因果解释和结构解 释功能,构念与变量及变量类型,潜变量和显在变量及其关系、理论的呈现方式: 熟悉管理理论的构建过程,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及其相互作用 机制,掌握假设的提出及其陈述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学理论构建过程;构念与变量及其变量间关系;假 设提出及陈述;理论的呈现方式 【教学时数】8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管理学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于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搜集事实,而是建构出一套 科学理论,以执简驭繁,借以描述、解释及预测庞杂的事实,这意味着,管理硏 究的目的就是建立理论、对理论进行校验或者发展已有的理论。对于初涉管理研 究的人来讲,我们谈不上创立一种理论,更不可以说自己在填补理论空白,或者 说自己是某某理论的创立者(而这样的人其实并不鲜见)。但是,我们确实是在 发展理论,即使是校验一种已有的理论,那也是极其有价值的。在我们看来,作 为研究者,大家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在建立理论,哪怕仅仅是一点点的理论创新 建立理论是驱动和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一种智力、情绪的和审美的活动,本章节 的内容就是试图解析研究的要素,分析理论构建的过程,以便让大家去感悟其中 的智力、情绪和审美内涵。 第一节理论与理论构建 、理论及其功能 按照一般的定义,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 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 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理论的这一定义展示了一种结果,而且很抽象,只有后 半部分才有解构的味道,因为其中显示出了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基本要素。 (一)理论
- 1 - 第二章 管理研究的理论建构 【教学目的】了解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理解管理理论的因果解释和结构解 释功能,构念与变量及变量类型,潜变量和显在变量及其关系、理论的呈现方式; 熟悉管理理论的构建过程,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及其相互作用 机制,掌握假设的提出及其陈述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学理论构建过程;构念与变量及其变量间关系;假 设提出及陈述;理论的呈现方式 【教学时数】 8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管理学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于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搜集事实,而是建构出一套 科学理论,以执简驭繁,借以描述、解释及预测庞杂的事实,这意味着,管理研 究的目的就是建立理论、对理论进行校验或者发展已有的理论。对于初涉管理研 究的人来讲,我们谈不上创立一种理论,更不可以说自己在填补理论空白,或者 说自己是某某理论的创立者(而这样的人其实并不鲜见)。但是,我们确实是在 发展理论,即使是校验一种已有的理论,那也是极其有价值的。在我们看来,作 为研究者,大家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在建立理论,哪怕仅仅是一点点的理论创新。 建立理论是驱动和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一种智力、情绪的和审美的活动,本章节 的内容就是试图解析研究的要素,分析理论构建的过程,以便让大家去感悟其中 的智力、情绪和审美内涵。 第一节 理论与理论构建 一、理论及其功能 按照一般的定义,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 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 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理论的这一定义展示了一种结果,而且很抽象,只有后 半部分才有解构的味道,因为其中显示出了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基本要素。 (一)理论
不同的科学研究者对理论可能有不同的界定,例如,有人认为理论是任何用 来解释个别事项的原则,有人认为理论是任何用来代表变量关系的法则,比较多 数的研究者将理论界定为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说或定律。这些关于理论的主张 无疑都是正确,因为所谓理论都是用来解释一个现象或事物“是什么”(what)、 “怎样形成”(how)、“为什么”(why)、“何时”(when)、“何地”( where)及“谁” (who)等问题的,这里强调的不是现象或问题本身,而是“解释”。既然是解 释就是要阐明因果关系,也就是什么因素、怎样作用于事物使其产生怎么样的行 为或动作,这在研究中实际是在阐明某种机理。更为重要的是,理论是有体系的 知识,这意味着,所谓理论必须包含一系列构成理论的基本单元或要素,而且这 些基本单元或要素之间是存在关系的,或者说这些基本单元或要素是通过某种方 式结合在一起的,当然还有这些关系有意义的条件限制。我们可以想象一幢房子 的建设,如果这幢房子可以被理解为理论时,其中的砖块、门窗等是基本要素。 要使得这些要素最终成为一幢房子,则首先要把这些基本要素结合成不同的结构 单元,然后再把这些结构单元按照某种规则结合起来,如此进行下去,便可得到 这幢房子。在科学研究中,这些构成理论的基本元素称之为“概念”,每一个理 论都有一系列核心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之为命题,而理论则是这些概 念和命题构成的体系,其中还包括了一组表示有效性的边界条件。 上述分析表明,理论是由相互关联的概念所构成的体系,它用来解释事物或 现象是什么样的和如何以及为何改变的,或者说,理论解释了现象的“为什么” 和“如何”的问题。理论提供了一套概念或思想体系,其中的概念之间相互关联, 理论的作用在于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哪个是因,哪个是果。理论还包括 组假设或一个起点,它们是用来限定理论的适用性的边界条件。 在研究方法中,理论其实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指的是作为科学研究基础 的理论,或者是作为逻辑演绎的基础的理论。例如在硏究公司治理时采用的委托 代理理论、契约理论等就是基础理论,硏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购物行为转 变时,基础理论是应用心理学。这些理论都有自己的核心概念,以及与这些核心 概念相关的命题,当然,这些理论也有自己的分析范式,甚至分析工具。例如,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委托代理、契约、产权等都是围绕“交易成本” 这个核心概念而形成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联形成了一套思想体系
- 2 - 不同的科学研究者对理论可能有不同的界定,例如,有人认为理论是任何用 来解释个别事项的原则,有人认为理论是任何用来代表变量关系的法则,比较多 数的研究者将理论界定为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说或定律。这些关于理论的主张 无疑都是正确,因为所谓理论都是用来解释一个现象或事物“是什么”(what)、 “怎样形成”(how)、“为什么”(why)、“何时”(when)、“何地”(where)及“谁” (who)等问题的,这里强调的不是现象或问题本身,而是“解释”。既然是解 释就是要阐明因果关系,也就是什么因素、怎样作用于事物使其产生怎么样的行 为或动作,这在研究中实际是在阐明某种机理。更为重要的是,理论是有体系的 知识,这意味着,所谓理论必须包含一系列构成理论的基本单元或要素,而且这 些基本单元或要素之间是存在关系的,或者说这些基本单元或要素是通过某种方 式结合在一起的,当然还有这些关系有意义的条件限制。我们可以想象一幢房子 的建设,如果这幢房子可以被理解为理论时,其中的砖块、门窗等是基本要素。 要使得这些要素最终成为一幢房子,则首先要把这些基本要素结合成不同的结构 单元,然后再把这些结构单元按照某种规则结合起来,如此进行下去,便可得到 这幢房子。在科学研究中,这些构成理论的基本元素称之为“概念”,每一个理 论都有一系列核心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之为命题,而理论则是这些概 念和命题构成的体系,其中还包括了一组表示有效性的边界条件。 上述分析表明,理论是由相互关联的概念所构成的体系,它用来解释事物或 现象是什么样的和如何以及为何改变的,或者说,理论解释了现象的“为什么” 和“如何”的问题。理论提供了一套概念或思想体系,其中的概念之间相互关联, 理论的作用在于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哪个是因,哪个是果。理论还包括 一组假设或一个起点,它们是用来限定理论的适用性的边界条件。 在研究方法中,理论其实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指的是作为科学研究基础 的理论,或者是作为逻辑演绎的基础的理论。例如在研究公司治理时采用的委托 代理理论、契约理论等就是基础理论,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购物行为转 变时,基础理论是应用心理学。这些理论都有自己的核心概念,以及与这些核心 概念相关的命题,当然,这些理论也有自己的分析范式,甚至分析工具。例如,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委托代理、契约、产权等都是围绕“交易成本” 这个核心概念而形成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联形成了一套思想体系
借助于这套思想,我们可以对公司治理中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想象 这套思想体系及其分析范式是不同于博弈论的思想体系的,博弈论有其自身的 套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分析模型。 理论的第二重含义指的是研究者自身的研究工作目标,无论是撰写一篇学术 论文,还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研究者其实都是在构建一个理论,这个理论有其 自己的一套概念体系,也有表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性的一组命题,包括一组前 定的假设条件和需要检验的命题,研究者的主要任务便是通过观察获得数据,以 校验其中的研究假设,从而获得对事物、现象和问题的解释,建立起某种理论。 当然硏究者也可以枃建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推演得到问题的解析结果。 (二)理论的解释功能 经过证实的科学理论就是科学知识。由于科学的目的不在发现散漫的事实, 而在建立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因而,每当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累积到相当程度以 后,便会有人致力于有关理论的建立,以图有效地聚合既有的研究发现,理论的 形成就是聚合有关科学研究成果的知识,使其简约化、系统化、贯通化,以便能 够发挥解释已有事项、预测未来事项、指导硏究方向等重要的功能。 科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解释,而事项一经解释后,便会产生了解。在科学 的领域内,所谓“解释一事项或关系”,就是自一组可信的原则推演出该事项或 关系。此处所谓“可信的原则”就是经过验证的理论。在科学中,只要是已经存 在的事项或关系能从某一理论循逻辑程序推论而得,则这一事项或关系便获得了 解释,所以,理论是解释的主要工具。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认为预测与解释是 致的,经常把理论或命题的解释称之为理论或命题的预测。但是,预测和解释 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解释这词有两个意义或用途,如果研究者集中于理论解 释,它是说明事情“为什么”发生的一个逻辑论述,指的是一条通则或原则,是 硏究者的理论主张或关于概念间联系的陈述。解释的第二种类型是寻常解释,是 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一些或者以举例和易于了解的方式来描述它。预测则是关于主 张某事将会发生的陈述,预测和解释之间的区别在于:预测比解释来得容易,然 而解释比预测更有逻辑力量,因为好的解释也能够预测。通常来讲,一项解释很 少预测一个以上的结果,但是同样的结果可能会被相反的解释预测到 因果解释
- 3 - 借助于这套思想,我们可以对公司治理中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想象, 这套思想体系及其分析范式是不同于博弈论的思想体系的,博弈论有其自身的一 套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分析模型。 理论的第二重含义指的是研究者自身的研究工作目标,无论是撰写一篇学术 论文,还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研究者其实都是在构建一个理论,这个理论有其 自己的一套概念体系,也有表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性的一组命题,包括一组前 定的假设条件和需要检验的命题,研究者的主要任务便是通过观察获得数据,以 校验其中的研究假设,从而获得对事物、现象和问题的解释,建立起某种理论。 当然研究者也可以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推演得到问题的解析结果。 (二)理论的解释功能 经过证实的科学理论就是科学知识。由于科学的目的不在发现散漫的事实, 而在建立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因而,每当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累积到相当程度以 后,便会有人致力于有关理论的建立,以图有效地聚合既有的研究发现,理论的 形成就是聚合有关科学研究成果的知识,使其简约化、系统化、贯通化,以便能 够发挥解释已有事项、预测未来事项、指导研究方向等重要的功能。 科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解释,而事项一经解释后,便会产生了解。在科学 的领域内,所谓“解释一事项或关系”,就是自一组可信的原则推演出该事项或 关系。此处所谓“可信的原则”就是经过验证的理论。在科学中,只要是已经存 在的事项或关系能从某一理论循逻辑程序推论而得,则这一事项或关系便获得了 解释,所以,理论是解释的主要工具。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认为预测与解释是 一致的,经常把理论或命题的解释称之为理论或命题的预测。但是,预测和解释 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解释这词有两个意义或用途,如果研究者集中于理论解 释,它是说明事情“为什么”发生的一个逻辑论述,指的是一条通则或原则,是 研究者的理论主张或关于概念间联系的陈述。解释的第二种类型是寻常解释,是 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一些或者以举例和易于了解的方式来描述它。预测则是关于主 张某事将会发生的陈述,预测和解释之间的区别在于:预测比解释来得容易,然 而解释比预测更有逻辑力量,因为好的解释也能够预测。通常来讲,一项解释很 少预测一个以上的结果,但是同样的结果可能会被相反的解释预测到。 1、因果解释
因果解释是最常见的解释形式。如果二者(事物、现象等)之间存在因果关 系,或者研究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建立这种因果 关系,此时需要把握几个条件:时间顺序、关联、排除可靠的替代原因,以及该 因果关系必须合乎常理或不抵触较为广泛的假设或某个理论框架下的假设。 时间顺序的条件意指原因必须出现在结果之前,这项常识性的假设建立了因 果关系的方向,即由原因导致结果。但是,时间顺序就推论一项因果关系而言只 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同时,研究者必须要领悟研究中的前因后果关系,因为建 立时间顺序并不总是那么容易,甚至是相当棘手的,例如在研究“班上得高分的 同学都说我是一位很棒的老师”、“受过较多教育的人对雇员有较少的偏见”等问 题时。对于这些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研究者必须通过探索其他信息, 或者通过设计一个能够检验时间顺序的研究,来明确前因后果关系。 简单的因果关系是单方向,由原因朝向结果这个单一方向运作。大多数研究 者检验的也是这种单向关系。然而,有时候我们还可能遇到互为因果的因果关系, 或者称之为交互的因果关系或者同步因果关系,在复杂系统理论中将其称之为反 馈因果关系①,例如致力于技术创新使得企业能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和财务表现, 而嬴得良好的市场和财务表现的企业会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如何检验这种 复杂的因果关系对研究者来讲是有挑战的,因为通常的实证统计分析是无法实现 的。然而,复杂系统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系统模型仿真可以 确定出相关的因果关系的性质及其作用强度。图21直观描述了简单因果关系和 反馈因果关系,其中可以感受到研究的复杂性程度比较,其中的“+”、“一”符 号表示作用方向 产品 产品质量 质量 预期 质量改进 产品 计划(TQM) 质量 B 质量改进 质量 计划(TQM) ①约翰D斯闱為分析方法:对复杂世界的系统思考与模围桊系钟永光等译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8
- 4 - + — 质 量 改 进 计划(TQM) 质量 缺陷 产品 质量 产品质量 预期 B + + 质 量 改 进 计划(TQM) 产品 质量 + 单向因果关系 反馈因果关系 因果解释是最常见的解释形式。如果二者(事物、现象等)之间存在因果关 系,或者研究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建立这种因果 关系,此时需要把握几个条件:时间顺序、关联、排除可靠的替代原因,以及该 因果关系必须合乎常理或不抵触较为广泛的假设或某个理论框架下的假设。 时间顺序的条件意指原因必须出现在结果之前,这项常识性的假设建立了因 果关系的方向,即由原因导致结果。但是,时间顺序就推论一项因果关系而言只 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同时,研究者必须要领悟研究中的前因后果关系,因为建 立时间顺序并不总是那么容易,甚至是相当棘手的,例如在研究“班上得高分的 同学都说我是一位很棒的老师”、“受过较多教育的人对雇员有较少的偏见”等问 题时。对于这些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研究者必须通过探索其他信息, 或者通过设计一个能够检验时间顺序的研究,来明确前因后果关系。 简单的因果关系是单方向,由原因朝向结果这个单一方向运作。大多数研究 者检验的也是这种单向关系。然而,有时候我们还可能遇到互为因果的因果关系, 或者称之为交互的因果关系或者同步因果关系,在复杂系统理论中将其称之为反 馈因果关系①,例如致力于技术创新使得企业能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和财务表现, 而赢得良好的市场和财务表现的企业会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如何检验这种 复杂的因果关系对研究者来讲是有挑战的,因为通常的实证统计分析是无法实现 的。然而,复杂系统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系统模型仿真可以 确定出相关的因果关系的性质及其作用强度。图 2.1 直观描述了简单因果关系和 反馈因果关系,其中可以感受到研究的复杂性程度比较,其中的“+”、“—”符 号表示作用方向。 ① 约翰.D.斯特曼. 商务动态分析方法:对复杂世界的系统思考与建模[M]. 朱岩,钟永光等译.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8
图2.1因果关系方向比较 研究中也需要相关来确认一项因果关系。两个现象若以固定的模式同时发生 或近乎同时行动,则是有关联的。人们常把相关和关联混为一谈,然而,相关是 有特定技术层面意义的,反之,关联是个较一般性的概念。相关系数是一个显示 关联数量的统计量,但是测量关联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时候研究者称关联为共变, 因为两个变量同时发生变化。然而,关联关系的确认在管理问题研究中重要而且 困难,误把关联视为因果关系的人比把关联与时间顺序混为一谈的人更多,特 别是一些年轻的学者,或者接触企业管理实践不多的学者,以及一些跨专业进入 管理研究领域而又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如果研究者无法找到关联关系,则 不可能有因果关系存在,因此,在进行因果关系分析之前,必须要进行关联分析, 只不过有了关联,不一定就一定是因果关系,即关联是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消除替代原因是有兴趣找到因果关系的研究者,必须显示结果的产生是因为 某个原因变量,而不是其他原因之故。这也称之为没有虚假关系存在。一项明显 的、实际上由另一个未被确认出的原因造成的因果关系,被称为虚假因果关系 消除虚假因果关系是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然而,研究者往往可以观察到时间 顺序与关联,但是观察不到替代原因的排除,而只能通过间接方式将之显示出来, 种方式是,研究中通过内置的设计控制以及测量潜在的隐藏起来的原因,实验 研究者在研究设计之内建立控制以排除其他的替代原因,他们建立一个只受主要 原因变量影响的实验情境。另一种方式是,研究者也尝试通过测量可能的替代原 因,来排除替代原因,这种做法常见于调査研究,研究者采用统计技术找出是原 因变量,还是其他因素影响了结果。 2、结构性解释 结构性解释用在功能与模式理论中,它不像因果链,后者是串成一列的球, 触及其中一颗就会依序撞击下一颗,反而比较像是由一个中心概念连接的向外放 射的轮轴所形成的轮子,或是像每一条线都构成整体一部分的蜘蛛网,研究者用 一组相互关联的假设、概念和关系来做结构性解释。研究者以隐喻或类比来代替 因果陈述,理论中的概念和关系构成了一个相互增强的体系,从而使关系具有意 2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M郝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
- 5 - 图 2.1 因果关系方向比较 研究中也需要相关来确认一项因果关系。两个现象若以固定的模式同时发生 或近乎同时行动,则是有关联的。人们常把相关和关联混为一谈,然而,相关是 有特定技术层面意义的,反之,关联是个较一般性的概念。相关系数是一个显示 关联数量的统计量,但是测量关联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时候研究者称关联为共变, 因为两个变量同时发生变化。然而,关联关系的确认在管理问题研究中重要而且 困难,误把关联视为因果关系的人比把关联与时间顺序混为一谈的人更多②,特 别是一些年轻的学者,或者接触企业管理实践不多的学者,以及一些跨专业进入 管理研究领域而又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如果研究者无法找到关联关系,则 不可能有因果关系存在,因此,在进行因果关系分析之前,必须要进行关联分析, 只不过有了关联,不一定就一定是因果关系,即关联是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消除替代原因是有兴趣找到因果关系的研究者,必须显示结果的产生是因为 某个原因变量,而不是其他原因之故。这也称之为没有虚假关系存在。一项明显 的、实际上由另一个未被确认出的原因造成的因果关系,被称为虚假因果关系。 消除虚假因果关系是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然而,研究者往往可以观察到时间 顺序与关联,但是观察不到替代原因的排除,而只能通过间接方式将之显示出来, 一种方式是,研究中通过内置的设计控制以及测量潜在的隐藏起来的原因,实验 研究者在研究设计之内建立控制以排除其他的替代原因,他们建立一个只受主要 原因变量影响的实验情境。另一种方式是,研究者也尝试通过测量可能的替代原 因,来排除替代原因,这种做法常见于调查研究,研究者采用统计技术找出是原 因变量,还是其他因素影响了结果。 2、结构性解释 结构性解释用在功能与模式理论中,它不像因果链,后者是串成一列的球, 触及其中一颗就会依序撞击下一颗,反而比较像是由一个中心概念连接的向外放 射的轮轴所形成的轮子,或是像每一条线都构成整体一部分的蜘蛛网,研究者用 一组相互关联的假设、概念和关系来做结构性解释。研究者以隐喻或类比来代替 因果陈述,理论中的概念和关系构成了一个相互增强的体系,从而使关系具有意 ② 劳伦斯.纽曼. 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M]. 郝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4
义。在结构性解释中,研究者清楚地说明各阶段出现的顺序,或是明确地指出形 成这个相互牵连整体的基本部分 社会网络理论是结构性解释的一种类型。社会网络理论发端于20世纪30 年代,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社会结构”的概念从心理学、社会计量学、 社会学、人类学、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不同的领域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套系 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社会网络概念最早 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提出,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 定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较成熟的社会网络是 Wellman 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 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它们相对稳定的 模式构成社会结构,网络成员有差别占有各种稀缺性资源,因此他们关系的数量、 方向、密度、力量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与这种情形相似,因而社会网络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 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行为或社会关系会出现在某种互动模式之中,或者出现 在时空重叠的社会关系中,抑或出现在遵循某种发展序列的关系中。因此,网络 理论研究者通过提供一个较为广大的模式、一组语法规则或者结构来解释事物, 他们的解释显示出某个事件为何只是某个较大模式的一部分,或为何只是某个较 大结构的一块砖而已,抑或是某个大环节体系中的某个构成环节。社会网络理论 用强弱联结、社会资本、结构空洞三个核心概念来认知社会网络及其网络成员, 其中有两大分析要素,即关系要素和结构要素,其中,关系要素关注行动者之间 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联结的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 行为和过程。结构要素则关注网络参与者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讨论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形成 和演进模式。 总之,在科学的解释中,总是会有解释项与被解释项,其中解释项包括两组 陈述,一组是先决条件的陈述,一组是理论性的陈述。被解释项则是有关企图解 释的事项的陈述。在意图解释某一事项时,解释者必须先行找出此一事项发生的 先决条件,然后透过理论性的陈述,从这些先决条件导出所欲解释的事项的陈述
- 6 - 义。在结构性解释中,研究者清楚地说明各阶段出现的顺序,或是明确地指出形 成这个相互牵连整体的基本部分。 社会网络理论是结构性解释的一种类型。社会网络理论发端于 20 世纪 30 年代,成熟于 20 世纪 70 年代,其中“社会结构”的概念从心理学、社会计量学、 社会学、人类学、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不同的领域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套系 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社会网络概念最早 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 R·布朗提出,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 定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较成熟的社会网络是 Wellman 于 1988 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 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它们相对稳定的 模式构成社会结构,网络成员有差别占有各种稀缺性资源,因此他们关系的数量、 方向、密度、力量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与这种情形相似,因而社会网络理论到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行为或社会关系会出现在某种互动模式之中,或者出现 在时空重叠的社会关系中,抑或出现在遵循某种发展序列的关系中。因此,网络 理论研究者通过提供一个较为广大的模式、一组语法规则或者结构来解释事物, 他们的解释显示出某个事件为何只是某个较大模式的一部分,或为何只是某个较 大结构的一块砖而已,抑或是某个大环节体系中的某个构成环节。社会网络理论 用强弱联结、社会资本、结构空洞三个核心概念来认知社会网络及其网络成员, 其中有两大分析要素,即关系要素和结构要素,其中,关系要素关注行动者之间 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联结的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 行为和过程。结构要素则关注网络参与者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讨论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形成 和演进模式。 总之,在科学的解释中,总是会有解释项与被解释项,其中解释项包括两组 陈述,一组是先决条件的陈述,一组是理论性的陈述。被解释项则是有关企图解 释的事项的陈述。在意图解释某一事项时,解释者必须先行找出此一事项发生的 先决条件,然后透过理论性的陈述,从这些先决条件导出所欲解释的事项的陈述
换言之,在科学的解释中,解释项中的两组陈述是两组前提,而被解释项则是结 论。对于这种科学的解释,应有几点进一步的说明:被解释项必须是特定时空中 具有实证意义之事物的描述;解释项中的先决条件的陈述必须是真的,即具有实 证的内容:解释项中的理论性陈述必须具有实证上的可验证性:被解释项必须是 逻辑演绎的结果;此种解释方式只适用于某一时空范围中的解释,而得不到所谓 最后的或绝对的解释。 (三)理论构建 理论的构建过程实际就是研究开展的过程(图22),关于科学研究过程在第 章节做了详细的介绍,而在这里,我们是从理论构成的角度去说明理论的建立 “反应起于刺激,思考启自疑难”,当然这种反应和思考,还必须与研究者自己 的兴趣结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只有有兴趣才能投入努力,只有有兴趣才能忍 受科硏的清苦,只有有兴趣才不会浮躁。对于管理问题的硏究要么来自于现实管 理问题的观察,例如对供给侧改革中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的研究,或者对中国企业 参与国际竞争问题的研究,等等,这些问题都来自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其中会 有很多疑难问题,比如,我国僵尸企业的形成机理及其解决对策,中国民营企业 的代际传承问题,等等。当然,管理问题也可能来自于理论研究本身,例如在对 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中可能寻找到信息量需求更少、决策过程更为简洁、应用 前景更好的决策方法。无论怎样,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管理问题并试图谋求解决 研究者针对问题去探索原因,也就是在探究问题机理的过程中,逐步整理出一系 列、处于不同层次的“为什么”,并对其原因作出初步的判断,这些表示因果关 系的“什么导致什么”“什么带来什么”“什么经由什么影响什么”等关联关系 就是研究中需要作出校验的假设,而所谓的理论其实就是经过验证的假设 好奇疑 有 演绎设计 难 研究问题 理论 m观察 文献回 无 归纳设计
- 7 - 换言之,在科学的解释中,解释项中的两组陈述是两组前提,而被解释项则是结 论。对于这种科学的解释,应有几点进一步的说明:被解释项必须是特定时空中 具有实证意义之事物的描述;解释项中的先决条件的陈述必须是真的,即具有实 证的内容;解释项中的理论性陈述必须具有实证上的可验证性;被解释项必须是 逻辑演绎的结果;此种解释方式只适用于某一时空范围中的解释,而得不到所谓 最后的或绝对的解释。 (三)理论构建 理论的构建过程实际就是研究开展的过程(图 2.2),关于科学研究过程在第 一章节做了详细的介绍,而在这里,我们是从理论构成的角度去说明理论的建立。 “反应起于刺激,思考启自疑难”,当然这种反应和思考,还必须与研究者自己 的兴趣结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只有有兴趣才能投入努力,只有有兴趣才能忍 受科研的清苦,只有有兴趣才不会浮躁。对于管理问题的研究要么来自于现实管 理问题的观察,例如对供给侧改革中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的研究,或者对中国企业 参与国际竞争问题的研究,等等,这些问题都来自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其中会 有很多疑难问题,比如,我国僵尸企业的形成机理及其解决对策,中国民营企业 的代际传承问题,等等。当然,管理问题也可能来自于理论研究本身,例如在对 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中可能寻找到信息量需求更少、决策过程更为简洁、应用 前景更好的决策方法。无论怎样,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管理问题并试图谋求解决。 研究者针对问题去探索原因,也就是在探究问题机理的过程中,逐步整理出一系 列、处于不同层次的“为什么”,并对其原因作出初步的判断,这些表示因果关 系的“什么导致什么”、“什么带来什么”、“什么经由什么影响什么”等关联关系, 就是研究中需要作出校验的假设,而所谓的理论其实就是经过验证的假设。 研究问题 理论 好奇疑 难 文献回 顾 观察 演绎设计 无 归纳设计 有
图2.2理论建构过程 在硏究过程中,根据已辨知的疑难,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自觉地就要提出 种假设,假设如幸而言中,则疑难就获解决。假设是备选的一份答案,答案是否 正确,假没是否言中,则须经过推理论证。推理论证可以说是理论探索过程中的 实体内容。图2.3表示从疑难开始的理论探索过程,现象Y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因素C会引起什么后果,这类疑难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随后对此疑难问题提 出猜测性的解释,如Y是由ⅹ引起起的,C与D的出现相关等,这就是所谓的 假设,假没一旦得到证实便可充实理沦构架。若干假没关联的集合便形成某种理 论。当然,形成的理论又可作为提出假设的依据,并帮助人们发现疑难问题 疑难 图2.3理论的形成 对于理论建构的理解需要强调:第一,理沦是由若干个而不是一个命题(假设等) 组成的。如决策理论之所以称得起一门理论,它包括了“决策者追求效用值最大” “未来风险事件状态具有可观测性”(主观概率)和“决策过程具有阶段性”等 命题。西蒙在决策理沦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能称之为西蒙决策理论的话,也 是因为他提出了“有限理性论”,“决策过程分为情报、设计、抉择、实施四阶段” “决策包括程序和非程序化决策”等一系列概念和命题。第二,所提出的理论必 须能构成一套演绎体系,即要求这种理沦在形式上是由多层次的不同抽象等级的 命题构成。如决策理论中关于“效用值最大准则”的命题下面,可推演出效用值 度量的一套公设和规则,根据不同公设和规则又可演绎出更接近实用的命题。理 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越强它的价值就愈大,就是针对它的演绎性而言的,这种思 路来源于自然科学,提出一个公理体系,然后演绎出一套定理、定义体系。管理 研究中的“ⅹ理论”和“Y理论”,对人性不同的假设,便会在行为理论、组织 理论方面演绎出完全不同的理论和命题。第三,理论要解释现实。理论最终目的
- 8 - 图 2.2 理论建构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已辨知的疑难,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自觉地就要提出一 种假设,假设如幸而言中,则疑难就获解决。假设是备选的—份答案,答案是否 正确,假没是否言中,则须经过推理论证。推理论证可以说是理论探索过程中的 实体内容。图 2.3 表示从疑难开始的理论探索过程,现象 Y 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因素 C 会引起什么后果,这类疑难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随后对此疑难问题提 出猜测性的解释,如 Y 是由 X 引起起的,C 与 D 的出现相关等,这就是所谓的 假设,假没一旦得到证实便可充实理沦构架。若干假没关联的集合便形成某种理 论。当然,形成的理论又可作为提出假设的依据,并帮助人们发现疑难问题。 图 2.3 理论的形成 对于理论建构的理解需要强调:第一,理沦是由若干个而不是一个命题(假设等) 组成的。如决策理论之所以称得起一门理论,它包括了“决策者追求效用值最大”、 “未来风险事件状态具有可观测性”(主观概率)和“决策过程具有阶段性”等 命题。西蒙在决策理沦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能称之为西蒙决策理论的话,也 是因为他提出了“有限理性论”,“决策过程分为情报、设计、抉择、实施四阶段”, “决策包括程序和非程序化决策”等—系列概念和命题。第二,所提出的理论必 须能构成一套演绎体系,即要求这种理沦在形式上是由多层次的不同抽象等级的 命题构成。如决策理论中关于“效用值最大准则”的命题下面,可推演出效用值 度量的—套公设和规则,根据不同公设和规则又可演绎出更接近实用的命题。理 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越强它的价值就愈大,就是针对它的演绎性而言的,这种思 路来源于自然科学,提出一个公理体系,然后演绎出一套定理、定义体系。管理 研究中的“X 理论”和“Y 理论”,对人性不同的假设,便会在行为理论、组织 理论方面演绎出完全不同的理论和命题。第三,理论要解释现实。理论最终目的 疑难 假设 理论 ?→Y C→? X→Y C→D A→ B→E→F ↓↗↓↗↓↗↘ C→ D→ X→Y→Z
是为了揭示事物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机理,无论如何抽象的命题,都要经受实践 的检验 第二节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前述关于理论及其构建的说明中,已经展现了理论构成的一些要素,比如命 题、假设等。实际上,从理论构建的动态过程中所揭示出来的要素,也就是管理 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假设、假定、分类等。 概念和变量 概念和变量都涉及理论要解释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它们作为现象的初始表 达,是理论的基本成分,因此,可被称之为构建理论的基石。 (一)概念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研究者感到最困难的工作便是用适当的概念来代表他们 硏究的现象,以及说明他们所观察的结果。概念既然如此重要,科学硏究者对概 念的含义与功能就应该必须有所了解 概念的英文为 concept,它是人们思维的产物,是对所观察事物本质的抽象 表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观测和感受到一群相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具有某种共冋属 性,或称为共同性,于是,可以将这些共性构成一个概念并冠以一个名词供人们 在沟通中使用。也就是说,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观察,任何一个人都会从一组类似 的事物中归纳出一些孤立的共同属性,这种从类似的个例中抽离出共同属性的活 动,称为抽象化历程,而经由这种历程所获得的共同属性便是概念。一个概念便 是一个类名,所代表的是该类事物的一种或数种共同属性。例如“生物”是一个 概念,它所指的并不是单一的有生命的物体,而是代表各种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 征。“重量”也是一个概念,它指的并不是单一物体的某种特点,而是观察过很 多物体后所抽离出来的一种属性。 般而言,概念可分为物体概念、事件概念和关系概念等三类③。其中,物 体概念指的是两种对象:①东西,如小孩、男人、桌子、学校、植物、金属等; ②东西的属性,如大的、小的、圆的、黄的、硬的等。前一种情形所用的为名词, 后一种情形所用的为形容词。事件概念指的是两种对象:①事件,如战斗、唱歌、 M. H. Marx. The general nature of theory construction In M. H. Marx(ed ) Theories in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New York: Macmillan, 1963
- 9 - 是为了揭示事物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机理,无论如何抽象的命题,都要经受实践 的检验。 第二节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前述关于理论及其构建的说明中,已经展现了理论构成的一些要素,比如命 题、假设等。实际上,从理论构建的动态过程中所揭示出来的要素,也就是管理 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假设、假定、分类等。 一、概念和变量 概念和变量都涉及理论要解释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它们作为现象的初始表 达,是理论的基本成分,因此,可被称之为构建理论的基石。 (一)概念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研究者感到最困难的工作便是用适当的概念来代表他们 研究的现象,以及说明他们所观察的结果。概念既然如此重要,科学研究者对概 念的含义与功能就应该必须有所了解。 概念的英文为 concept,它是人们思维的产物,是对所观察事物本质的抽象 表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观测和感受到一群相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具有某种共同属 性,或称为共同性,于是,可以将这些共性构成一个概念并冠以一个名词供人们 在沟通中使用。也就是说,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观察,任何一个人都会从一组类似 的事物中归纳出一些孤立的共同属性,这种从类似的个例中抽离出共同属性的活 动,称为抽象化历程,而经由这种历程所获得的共同属性便是概念。一个概念便 是一个类名,所代表的是该类事物的一种或数种共同属性。例如“生物”是一个 概念,它所指的并不是单一的有生命的物体,而是代表各种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 征。“重量”也是一个概念,它指的并不是单一物体的某种特点,而是观察过很 多物体后所抽离出来的一种属性。 一般而言,概念可分为物体概念、事件概念和关系概念等三类③。其中,物 体概念指的是两种对象:①东西,如小孩、男人、桌子、学校、植物、金属等; ②东西的属性,如大的、小的、圆的、黄的、硬的等。前一种情形所用的为名词, 后一种情形所用的为形容词。事件概念指的是两种对象:①事件,如战斗、唱歌、 ③ M. H. Marx. The general nature of theory construction. In M. H. Marx(ed.), Theories in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New York: Macmillan, 1963
做事、玩耍、滚动等;②事件的属性,如激烈地、优美地、忙碌地、快乐地、适 当地、快速地等。前一种情形所用的是动词,后一种情形所用的是副词。关系概 念指的是东西、事件及属性之间的关系,例如正义、校风、忠贞、友谊等。这 类概念在科学研究中较为常见,例如速度、习惯、人格、焦虑、文化等。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 念。管理学硏究中要使用或者涉及到许多概念,如描述个人行为的“创造性”、 “积极性”、“满意度”、“忠诚度”等,描述群体行为的“凝聚力”“活力”,描 述企业组织的“竞争力”、“适应性”、“敏捷生产”、“精益系统”等。如果问创新 性这类概念是否存在,人们一定会说肯定存在,如再追问创新性在何处,人们可 能会举出诸多实例来说明,例如“此人常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新方案”、“此 人肯动脑筋,开发了好几个专利”、“这位管理者能审时度势,及时提出新产品开 发和营销策略”,等等。这些都是创新性的表现,但创新性这个概念只是人们大 脑中自觉或不自觉涌现出的与此概念相关的一组具体现象,心理学称之为思维心 象,而人们通过一组心象形成概念的过程被称之为“概念化”。概念化的本质是 在一个名词下对事物的各种形态作出素描。管理研究中的概念化是极其重要的, 也是极其有技术含量的,因为概念化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可观性和可测性问题。通 常来讲,概念本身是不可观察的,但是反映此概念的相关事件的心象集合是可观 测的,这就是概念的可观测性提供了解决途径。研究者要加强概念化的训练,因 为管理学研究中经常需要解决概念的观测和量化问题,此时需要由概念到观测, 也需要从观测到概念。 概念界定是提示概念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逻辑方法,对于研究至关重要,也 反映出研究者的研究功底。理论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概念是理论的基本元素。 如果概念没有很好地界定,将会导致模糊的研究命题或者假设,或者导致对于组 织现象不正确的认识。不精确的概念还会使得知识难以积累。相反,准确界定的 概念能够有效地区分现象,科学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并可以达到方便数据搜集 的目的,准确界定的概念也能够指导研究者和实践者。当然,在早期的硏究中, 研究者主要继承和沿用已有的概念,探索已有概念之间新的关系以实现理论创新。 也可以借鉴别的学科的概念,这种借鉴在管理学研究中非常常见,例如生态学的
- 10 - 做事、玩耍、滚动等;②事件的属性,如激烈地、优美地、忙碌地、快乐地、适 当地、快速地等。前一种情形所用的是动词,后一种情形所用的是副词。关系概 念指的是东西、事件及属性之间的关系,例如正义、校风、忠贞、友谊等。这一 类概念在科学研究中较为常见,例如速度、习惯、人格、焦虑、文化等。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 念。管理学研究中要使用或者涉及到许多概念,如描述个人行为的“创造性”、 “积极性”、“满意度”、“忠诚度”等,描述群体行为的“凝聚力”、“活力”,描 述企业组织的“竞争力”、“适应性”、“敏捷生产”、“精益系统”等。如果问创新 性这类概念是否存在,人们一定会说肯定存在,如再追问创新性在何处,人们可 能会举出诸多实例来说明,例如“此人常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新方案”、“此 人肯动脑筋,开发了好几个专利”、“这位管理者能审时度势,及时提出新产品开 发和营销策略”,等等。这些都是创新性的表现,但创新性这个概念只是人们大 脑中自觉或不自觉涌现出的与此概念相关的一组具体现象,心理学称之为思维心 象,而人们通过一组心象形成概念的过程被称之为“概念化”。概念化的本质是 在一个名词下对事物的各种形态作出素描。管理研究中的概念化是极其重要的, 也是极其有技术含量的,因为概念化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可观性和可测性问题。通 常来讲,概念本身是不可观察的,但是反映此概念的相关事件的心象集合是可观 测的,这就是概念的可观测性提供了解决途径。研究者要加强概念化的训练,因 为管理学研究中经常需要解决概念的观测和量化问题,此时需要由概念到观测, 也需要从观测到概念。 概念界定是提示概念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逻辑方法,对于研究至关重要,也 反映出研究者的研究功底。理论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概念是理论的基本元素。 如果概念没有很好地界定,将会导致模糊的研究命题或者假设,或者导致对于组 织现象不正确的认识。不精确的概念还会使得知识难以积累。相反,准确界定的 概念能够有效地区分现象,科学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并可以达到方便数据搜集 的目的,准确界定的概念也能够指导研究者和实践者。当然,在早期的研究中, 研究者主要继承和沿用已有的概念,探索已有概念之间新的关系以实现理论创新。 也可以借鉴别的学科的概念,这种借鉴在管理学研究中非常常见,例如生态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