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货膨胀 11.1学习要求 (1)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影响。 (2)理解推动货币形态演进的动力。 (3)掌握货币的度量标准,理解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区别。 (4)掌握本位货币的含义与特点。理解各种货币本位制度的特点和区别。 11.2内容简述 11.2.1通货膨胀:定义、类型及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 现象。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几个关节点:(1)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陪考察对象,目的在于与股 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相区别。(2)强调“货币价格”,即每单位商品、服务用货币数量 标出的价格,通货膨胀分析中关注的是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而不是商品、服务与商品、服务之 间的对比关系。(3)强调“总水平”说明这里关注的是普遍物价水平波动,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或 某类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波动。(4)关于“持续上涨”,是强调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大幅度波动, 而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具有上涨的趋向。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通过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来衡量的。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当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100% 价格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各种价格指数来衡量的。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价格指数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该指数是根据家庭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变动状况而编制的。它主要反映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服、食品、住房、水、电、交通、医疗、 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该指标的优点是资料比较容易手机,便于及时公布,能够较为迅捷 地反映公众生活费用的变化。由于它与社会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深受关注。但是该指标包括 的范围较窄,不能反映各种资本品及中间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该指数是根据企业,而不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 价格的变化状况编写的。它反映了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 化。由于生产者价格指数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本的变动,所以为企业所广泛关注:同时,由于企业生 产经营成本上升的传递效应最终往往要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中反映出来,所以生产者价格指数在一 定程度上预示着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 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该指数是一个涵盖范围面更广的价格水平指标, 它反映了一国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资本品,以及劳务)价格水平的变化状况。它等 于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即名义值)与按基期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即实际值)的比率。 虽然GNP平减指数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但是编制该指标所需要的大量数 据却不易搜集,因此难以经常性地统计公布,一般只能一年公布一次。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首先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态,可以把它分为公开型通货 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前者是指价格普遍放开、自由升降的条件下,由各种价格指数充分反映出 来的物价上张情形。隐蔽型通货膨胀则是指,价格因严格的政府管制而维持表面上的稳定,商品和
1 11 通货膨胀 11.1 学习要求 (1) 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影响。 (2) 理解推动货币形态演进的动力。 (3) 掌握货币的度量标准,理解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区别。 (4) 掌握本位货币的含义与特点。理解各种货币本位制度的特点和区别。 11.2 内容简述 11.2.1 通货膨胀:定义、类型及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 现象。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几个关节点;(1)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陪考察对象,目的在于与股 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相区别。(2)强调“货币价格”,即每单位商品、服务用货币数量 标出的价格,通货膨胀分析中关注的是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而不是商品、服务与商品、服务之 间的对比关系。(3)强调“总水平”说明这里关注的是普遍物价水平波动,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或 某类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波动。(4)关于“持续上涨”,是强调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大幅度波动, 而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具有上涨的趋向。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通过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来衡量的。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当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100% 价格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各种价格指数来衡量的。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价格指数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该指数是根据家庭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变动状况而编制的。它主要反映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服、食品、住房、水、电、交通、医疗、 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该指标的优点是资料比较容易手机,便于及时公布,能够较为迅捷 地反映公众生活费用的变化。由于它与社会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深受关注。但是该指标包括 的范围较窄,不能反映各种资本品及中间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该指数是根据企业,而不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 价格的变化状况编写的。它反映了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 化。由于生产者价格指数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本的变动,所以为企业所广泛关注;同时,由于企业生 产经营成本上升的传递效应最终往往要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中反映出来,所以生产者价格指数在一 定程度上预示着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 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该指数是一个涵盖范围面更广的价格水平指标, 它反映了一国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资本品,以及劳务)价格水平的变化状况。它等 于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即名义值)与按基期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即实际值)的比率。 虽然 GNP 平减指数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但是编制该指标所需要的大量数 据却不易搜集,因此难以经常性地统计公布,一般只能一年公布一次。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首先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态,可以把它分为公开型通货 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前者是指价格普遍放开、自由升降的条件下,由各种价格指数充分反映出 来的物价上涨情形。隐蔽型通货膨胀则是指,价格因严格的政府管制而维持表面上的稳定,商品和
劳务供求之间的矛盾通过各种非价格的形式反映出来的情形。 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还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温和式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 货膨胀。 温和式通货膨胀(1 ow inflation)。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通货膨胀率一般小于 10%。此时物价相对来讲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他们乐于在手中持有货币,因为这些钱的 价值在一个月获一年当中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人们会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因为他 们有较大的把握肯定自己买卖的商品价格不会超出现行价格水平太多。大多数发达国家在过去的近 20年中都经历过温和的通货膨胀。 急剧的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 这种通货膨胀便成为“急剧的通货膨胀”。许多拉美国家,例如阿根廷和巴西,在20世纪70和80 年代,通货膨胀率曾高达50%至700%。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也曾经历过两位数的 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对总体就业和产出的影响:(2)对财富和收入 再分配的影响:(3)对微观经济效率的影响。 1.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有可能在短期内扩大就业,刺激生产,但是其前提条件是通货膨胀未被充 分地预期。在通货膨胀未被充分预期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能将物价的总体上长武认为自己产品的相 对价格的上涨,从而增加生产:工人可能将自己名义工资的上涨误解为实际工资的上涨,从而一方 面增加自己劳动的供给,一方面增加自己的消费支出。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就业扩张仅仅是短期的, 是不可能持久的。 2.通货膨胀与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 通货膨胀对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货膨胀将一部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转移 到债务人手中。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这种财富再分配效应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政府总是倾向于发行过 多的货币:因为政府往往是一个巨大的债务人,向公众发行了巨额的国债,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政 府还本付息的负担就会变得更容易承受。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不仅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着这种财富的再分配,任何有固定支付合同 的双方之间都可能发生这种财富的再分配。 3.通货膨胀与效率损失 通货膨胀会引起相对价格的扭曲,从而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首先,在高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持有现金的成本将大大增加。 其次,在高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名义利率往往不能随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进行充分的调整。 第三,在许多国家,价格并不是充分放开的,政府往往对某些行业进行物价管制。这样,在通 货膨胀的环境中,那些价格放开的行业价格上涨,利润丰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而受政府价 格管制较严的行业的发展则受到严重制约,加剧了相关产品的供求不平衡状况。 第四,在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断变化,企业和消费者将感到无所适从, 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消费决策。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造成税收负担的扭曲,许多国家实行的都是累进税,在发生通货膨胀时, 企业和个人将因为名义收入的上升而承担较高的税率。许多人将这种因通货膨胀而造成的税收增加 称为“无需立法的征税”,显然这种税负的增加会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实际利益,挫伤生产的积极 性,抑制消费需求的增加。 总之,通货膨胀造成了相对价格的混乱和扭曲,价格作为一种信号机制来反映资源相对稀缺程 度、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受到了削弱,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效率的损失。 2
2 劳务供求之间的矛盾通过各种非价格的形式反映出来的情形。 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还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温和式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 货膨胀。 温和式通货膨胀(low inflation)。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通货膨胀率一般小于 10%。此时物价相对来讲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他们乐于在手中持有货币,因为这些钱的 价值在一个月获一年当中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人们会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因为他 们有较大的把握肯定自己买卖的商品价格不会超出现行价格水平太多。大多数发达国家在过去的近 20 年中都经历过温和的通货膨胀。 急剧的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 这种通货膨胀便成为“急剧的通货膨胀”。许多拉美国家,例如阿根廷和巴西,在 20 世纪 70 和 80 年代,通货膨胀率曾高达 50%至 700%。中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中期也曾经历过两位数的 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对总体就业和产出的影响;(2)对财富和收入 再分配的影响;(3)对微观经济效率的影响。 1.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有可能在短期内扩大就业,刺激生产,但是其前提条件是通货膨胀未被充 分地预期。在通货膨胀未被充分预期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能将物价的总体上长武认为自己产品的相 对价格的上涨,从而增加生产;工人可能将自己名义工资的上涨误解为实际工资的上涨,从而一方 面增加自己劳动的供给,一方面增加自己的消费支出。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就业扩张仅仅是短期的, 是不可能持久的。 2.通货膨胀与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 通货膨胀对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货膨胀将一部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转移 到债务人手中。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这种财富再分配效应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政府总是倾向于发行过 多的货币:因为政府往往是一个巨大的债务人,向公众发行了巨额的国债,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政 府还本付息的负担就会变得更容易承受。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不仅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着这种财富的再分配,任何有固定支付合同 的双方之间都可能发生这种财富的再分配。 3.通货膨胀与效率损失 通货膨胀会引起相对价格的扭曲,从而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首先,在高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持有现金的成本将大大增加。 其次,在高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名义利率往往不能随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进行充分的调整。 第三,在许多国家,价格并不是充分放开的,政府往往对某些行业进行物价管制。这样,在通 货膨胀的环境中,那些价格放开的行业价格上涨,利润丰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而受政府价 格管制较严的行业的发展则受到严重制约,加剧了相关产品的供求不平衡状况。 第四,在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断变化,企业和消费者将感到无所适从, 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消费决策。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造成税收负担的扭曲,许多国家实行的都是累进税,在发生通货膨胀时, 企业和个人将因为名义收入的上升而承担较高的税率。许多人将这种因通货膨胀而造成的税收增加 称为“无需立法的征税”,显然这种税负的增加会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实际利益,挫伤生产的积极 性,抑制消费需求的增加。 总之,通货膨胀造成了相对价格的混乱和扭曲,价格作为一种信号机制来反映资源相对稀缺程 度、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受到了削弱,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效率的损失
11.2.2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作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之后引起的价格水平连续上涨 的情形。 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总需求的变动。在宏观经分析中,投资、政府开支或净出口的 变化,都可以使总需求发生变动,并推动产出增长,使其超出潜在生产能力。无论出于什么原因, 只要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经济潜在生产能力,就会发生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使物价上升以平衡 总供给与总需求。这就是说,由于需求方的货币竞相追逐有限的商品供给,从而将价格提拉起来。 由于失业率下降、劳动力变得稀缺,工资也被抬高,所以通货膨胀会加速到来。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张的原因在于成本上升引起了总供给曲线的上移。 两种类型的成本推动,即工资推动和利润推动。所谓工资推动,是指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工会 的力量日益强大,作为一个垄断性的组织,工会提高了工人的谈判能力,使得工人有可能获得高于 均衡水平的工资,这种过高的工资要求推动了总供给曲线的上移,从而造成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另外一种成本推动,是指一些垄断性的经济组织控制了某些重要的原材料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垄断 性的组织为了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而提高价格,使总供给曲线上移,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又称为供 给冲击型通货膨胀)。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 除了总量因素外,许多经济学家还从结构方面寻找通货膨胀的原因。这些经济学家相信,即使 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对平衡的条件下,某些结构性因素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这些结构性因素包括: (1)“瓶颈”制约。在有的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使得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 置严重失衡,有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另一些行业,如农业、能源、交通等部门则严重滞后,形成 经济发展的“瓶颈”。当这些“瓶颈”部门的价格因供不应求而上涨时,便引起其他部门,甚至是生 产过剩部门的连锁反应,形成一轮又一轮的价格上涨。 (2)需求移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会不断地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外 一个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需的转移则需要时间。因此原先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结构可能因 需求的移动而出现新的失衡。那些需求增加的行业,价格和工资将上升:但需求减少的行业,由于 价格和工资刚性的存在,却未必发生价格和工资的下降。其结果,需求的转移导致了物价的总体上 升。 (3)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部门间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不同会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 升,这是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最津津乐道的一个命题。其基本的逻辑是,一国经济可根据劳动生产 率增长速度的差异而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我们把生产率增长较快部门称为先进部门,将生产率增长 较慢的部门称作落后部门。如果不同部门内的货币工资增长率与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一致, 则价格水平便可以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上。但是落后部门的工人往往会要求与先进部门的货币工资上 涨率看齐,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他们的相对工资就要下降。经济学家认为,工人对相对工资的关 心要超过对绝对工资的关心。由于这一压力,货币工资的整体水平便与先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比 例增长。其结果,落后部门的生产成本便上升,并进而造成物价整体水平的上升。 11.2.3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抑制总需求的政策 由于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因此当经济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时,政府往往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抑制过旺的总需求。这种反通货膨胀政策通常是 较容易奏效的,但是它的缺点在于往往伴随着失业率的大幅度上升。 控制货币的过快增长,通常被认为是抑制总需求的最重要的手段。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 3
3 11.2.2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作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之后引起的价格水平连续上涨 的情形。 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总需求的变动。在宏观经分析中,投资、政府开支或净出口的 变化,都可以使总需求发生变动,并推动产出增长,使其超出潜在生产能力。无论出于什么原因, 只要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经济潜在生产能力,就会发生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使物价上升以平衡 总供给与总需求。这就是说,由于需求方的货币竞相追逐有限的商品供给,从而将价格提拉起来。 由于失业率下降、劳动力变得稀缺,工资也被抬高,所以通货膨胀会加速到来。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上升引起了总供给曲线的上移。 两种类型的成本推动,即工资推动和利润推动。所谓工资推动,是指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工会 的力量日益强大,作为一个垄断性的组织,工会提高了工人的谈判能力,使得工人有可能获得高于 均衡水平的工资,这种过高的工资要求推动了总供给曲线的上移,从而造成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另外一种成本推动,是指一些垄断性的经济组织控制了某些重要的原材料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垄断 性的组织为了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而提高价格,使总供给曲线上移,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又称为供 给冲击型通货膨胀)。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 除了总量因素外,许多经济学家还从结构方面寻找通货膨胀的原因。这些经济学家相信,即使 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对平衡的条件下,某些结构性因素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这些结构性因素包括: (1)“瓶颈”制约。在有的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使得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 置严重失衡,有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另一些行业,如农业、能源、交通等部门则严重滞后,形成 经济发展的“瓶颈”。当这些“瓶颈”部门的价格因供不应求而上涨时,便引起其他部门,甚至是生 产过剩部门的连锁反应,形成一轮又一轮的价格上涨。 (2)需求移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会不断地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外 一个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需的转移则需要时间。因此原先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结构可能因 需求的移动而出现新的失衡。那些需求增加的行业,价格和工资将上升;但需求减少的行业,由于 价格和工资刚性的存在,却未必发生价格和工资的下降。其结果,需求的转移导致了物价的总体上 升。 (3)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部门间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不同会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 升,这是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最津津乐道的一个命题。其基本的逻辑是,一国经济可根据劳动生产 率增长速度的差异而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我们把生产率增长较快部门称为先进部门,将生产率增长 较慢的部门称作落后部门。如果不同部门内的货币工资增长率与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一致, 则价格水平便可以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上。但是落后部门的工人往往会要求与先进部门的货币工资上 涨率看齐,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他们的相对工资就要下降。经济学家认为,工人对相对工资的关 心要超过对绝对工资的关心。由于这一压力,货币工资的整体水平便与先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比 例增长。其结果,落后部门的生产成本便上升,并进而造成物价整体水平的上升。 11.2.3 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抑制总需求的政策 由于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因此当经济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时,政府往往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抑制过旺的总需求。这种反通货膨胀政策通常是 较容易奏效的,但是它的缺点在于往往伴随着失业率的大幅度上升。 控制货币的过快增长,通常被认为是抑制总需求的最重要的手段。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
方面是利率的提高。中央银行既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给而间接地使利率上升,也可以通过提高贴现 贷款的利率而直接地带动整个市场利率体系的上扬。利率的上升促使人们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 从而使消费需求减少:同时它还意味着投资成本的上升,从而对投资需求也有抑制作用。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常采取增加税收或减少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形式。税 收的增加际转移支付的减少,减少了企业和家庭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资金来源,而政府购买的减少则 直接意味着总需求的下降。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通过对工资和物价的上张进行直接干预来达到降低通货膨胀率目的的。 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形式。 (1)规劝(jawboning)。就是政府劝告工资和价格制定者们负责任地采取行动,鼓励员工和雇 主在较低的工资增长水平上达成和解,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2)自愿的工资一价格指导线(voluntary wage-price guidelines.)。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 率的平均增长率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标准,并要求各部门将工资一物价的增长幅度控制在这一 标准之内。例如美国60年代的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都相继实行过这种政策。但是由于指导线 政策原则上是自愿的,只能依靠说服,而不能以法律强制实行,所以效果并不明显。 (3)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the tax-based incomes guidelines)。即政府以税收作为惩 罚或奖励手段来限制工资增长,对于工资增长率保持在政府规定界限以下的企业,以减少税收的方 式进行奖励:对于工资增长率超出政府规定界限的企业,则以增税的方式进行惩罚。这种形式的收 入政策仅仅以最一般的形式尝试过。 (4)工资一价格管制(wage-price control)。既由政府颁布法令,强行规定工资、物价的上 涨幅度,在某些时候,甚至暂时将工资和物价加以冻结。这种严厉的管制措施一般在战争时期较为 常见,但是当通货膨胀变得非常难以对付时,和平时期的政府也可能求助于它。 各国的经验表明,利用收入政策对付通货膨胀的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温和的收入政策,如规 劝及自愿的工资-价格指导线往往收效甚微。其次,严格的工资-价格管制将严重削弱价格机制在资 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对价格的灵活调整时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途径,在管制过程中,由于很难 区分哪些价格变动代表着合理的相对价格变动,哪些代表着物价水平的整体上升,所以政府只能笼 统地加以管制。其结果,在限制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同时,也限制了资源向合理方向的流动。第三, 即使是严厉的工资一价格管制,在没有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情况下,也不可能长期奏效。 这是因为,人们会发展出种种办法来变相地规避管制,变相地提高价格和工资:而且,一旦管制造 成的经济失衡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对,使得管制难以持续,并最终放弃时,因管制而得不到释放的价 格上涨就可能爆炸性地释放出来。 三、收入指数化政策 收入指数化政策,也就是各种名义收入,如工资、利息等,部分或全部低于物价指数相联系, 自动随物价指数的升降而升降。 收入指数化,尤其是工资指数化在发达国家中较为普遍。实行这种政策的好处在于:首先,指 数化可以缓解通货膨胀造成的不公平的收入再分配,从而消除许多不必要的扭曲。例如工人或债权 人有了指数化条款的保护之后,就不必费心去预测未来的物价水平变动了。其次,可能使政府实行 通货膨胀政策的动机减弱。指数化条款使得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作为净债务人的政府还本付息负担 加重,政府从通货膨胀中得到的好处减少(货币发行收入和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负担的减轻)。第三, 指数化条款可能使紧缩性政策的代价减少,从而使通货膨胀更容易被遏制。当政府的紧缩性政策使 得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签订劳动合同时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时,指数化条款会使名义工资相应地下降, 从而避免因实际工资上升而造成失业增加。 收入指数化政策同样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第一,指数化政策在消除收入的不公平分配方面的作 用是有限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价格指数的编制和收入的调整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收入的调整往 4
4 方面是利率的提高。中央银行既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给而间接地使利率上升,也可以通过提高贴现 贷款的利率而直接地带动整个市场利率体系的上扬。利率的上升促使人们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 从而使消费需求减少;同时它还意味着投资成本的上升,从而对投资需求也有抑制作用。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常采取增加税收或减少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形式。税 收的增加际转移支付的减少,减少了企业和家庭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资金来源,而政府购买的减少则 直接意味着总需求的下降。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通过对工资和物价的上涨进行直接干预来达到降低通货膨胀率目的的。 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形式。 (1)规劝(jawboning)。就是政府劝告工资和价格制定者们负责任地采取行动,鼓励员工和雇 主在较低的工资增长水平上达成和解,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2)自愿的工资—价格指导线(voluntary wage-price guidelines)。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 率的平均增长率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标准,并要求各部门将工资—物价的增长幅度控制在这一 标准之内。例如美国 60 年代的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都相继实行过这种政策。但是由于指导线 政策原则上是自愿的,只能依靠说服,而不能以法律强制实行,所以效果并不明显。 (3)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the tax-based incomes guidelines)。即政府以税收作为惩 罚或奖励手段来限制工资增长,对于工资增长率保持在政府规定界限以下的企业,以减少税收的方 式进行奖励;对于工资增长率超出政府规定界限的企业,则以增税的方式进行惩罚。这种形式的收 入政策仅仅以最一般的形式尝试过。 (4)工资—价格管制(wage-price control)。既由政府颁布法令,强行规定工资、物价的上 涨幅度,在某些时候,甚至暂时将工资和物价加以冻结。这种严厉的管制措施一般在战争时期较为 常见,但是当通货膨胀变得非常难以对付时,和平时期的政府也可能求助于它。 各国的经验表明,利用收入政策对付通货膨胀的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温和的收入政策,如规 劝及自愿的工资-价格指导线往往收效甚微。其次,严格的工资-价格管制将严重削弱价格机制在资 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对价格的灵活调整时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途径,在管制过程中,由于很难 区分哪些价格变动代表着合理的相对价格变动,哪些代表着物价水平的整体上升,所以政府只能笼 统地加以管制。其结果,在限制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同时,也限制了资源向合理方向的流动。第三, 即使是严厉的工资—价格管制,在没有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情况下,也不可能长期奏效。 这是因为,人们会发展出种种办法来变相地规避管制,变相地提高价格和工资;而且,一旦管制造 成的经济失衡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对,使得管制难以持续,并最终放弃时,因管制而得不到释放的价 格上涨就可能爆炸性地释放出来。 三、收入指数化政策 收入指数化政策,也就是各种名义收入,如工资、利息等,部分或全部低于物价指数相联系, 自动随物价指数的升降而升降。 收入指数化,尤其是工资指数化在发达国家中较为普遍。实行这种政策的好处在于:首先,指 数化可以缓解通货膨胀造成的不公平的收入再分配,从而消除许多不必要的扭曲。例如工人或债权 人有了指数化条款的保护之后,就不必费心去预测未来的物价水平变动了。其次,可能使政府实行 通货膨胀政策的动机减弱。指数化条款使得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作为净债务人的政府还本付息负担 加重,政府从通货膨胀中得到的好处减少(货币发行收入和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负担的减轻)。第三, 指数化条款可能使紧缩性政策的代价减少,从而使通货膨胀更容易被遏制。当政府的紧缩性政策使 得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签订劳动合同时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时,指数化条款会使名义工资相应地下降, 从而避免因实际工资上升而造成失业增加。 收入指数化政策同样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第一,指数化政策在消除收入的不公平分配方面的作 用是有限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价格指数的编制和收入的调整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收入的调整往
往滞后于物价的实际上升: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劳动合同中都有指数化条款,例如美国大约也只 有30%的劳动合同附有“生活费用调整”条款,那些不受指数化条款保护的劳动者或债权人受到的 相对损失会更大些。第二,指数化有可能不利于通货膨胀率的下降。由于指数化强化了工资和物价 交替上升的机制,有可能对通货膨胀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11.2.4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概念 通货紧缩一般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有些学者还把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和经济增长的持续下降或经济衰退与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并列在一起,用两个或三个因素来定义通货紧缩。不过,西方国家大多数普及版的经济学教科书和 一些权威的经济学大辞典中,都把通货紧缩定义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 个概念。而将货币供应量的下降和经济萧条作为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后果。 二、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1.通货紧缩对投资的影响 通货紧缩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发生作用的。通货紧缩还通过资产 价格变化对投资产生间接影响。 通货紧缩会使得实际利率有所提高,社会投资的实际成本随之增加,从而减少投资的影响。同 时在价格趋降的情况下,投资项目预期的未来重置成本会趋于下降,就会推迟当期的投资。这对许 多新开工项目产生的制约较大。另一方面,通货紧缩是投资的预期收益下降。由于理性的投资者通 常在通货紧缩条件下预期价格会进一步下降,公司的预期利润也将随之下降,投资倾向必然降低。 通货紧缩还经常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萎缩。公司利润的下降使股价趋于下降,而证券市场的萎缩 又反过来加重了公司筹资的困难。 2.通货紧缩对消费的影响 物价下跌对消费需求有两种效应:一是价格效应,二是收入效应。物价的下跌使消费者可以以 更低的价格得到同样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但也会对消费者产生收入减少的效应。通货紧缩条 件下,就业预期和工资收入因经济增幅下降而趋于下降,收入的减少将使消费者缩减消费。如果消 费者预期未来价格还会下跌,他们将减少即期的消费或推迟消费。因此,在通货紧缩情况下,价格 效应倾向于使消费者缩减消费,收入效应则使他们缩减支出。 3.通货紧缩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在通货紧缩情况下,普通商品的价格下跌,金融资产也常常面临价值缩水。虽然名义利率很低, 但由于物价呈负增长,实际利率会比通货膨胀时期高出许多。高的实际利率有利于债权人,不利于 债务人。不过,如果通货紧缩持续时间很长,而且相当严重,导致债务人市区偿还能力,那么债权 人也会受到损失。 4.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大多情况下,物价疲软、下跌与经济增长乏力或负增长是结合在一起的。然而也存在通货紧缩 条件下的经济增长。这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所产生的价格走低,并不会阻碍经济增长。 三、通货紧缩的类型 1.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 主要是由于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供给。对“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成因的理论分析,凯恩 斯从三大心理定律深入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弗里德曼和舒瓦茨等人则从信用关系的破坏引 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等方面分析了需求不足引起的通货紧缩。 2.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这往往是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加快,高投资率等原因,使得全球生产能力有了巨大的增长,造成了全球性生产能力的过剩,从而
5 往滞后于物价的实际上升;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劳动合同中都有指数化条款,例如美国大约也只 有 30%的劳动合同附有“生活费用调整”条款,那些不受指数化条款保护的劳动者或债权人受到的 相对损失会更大些。第二,指数化有可能不利于通货膨胀率的下降。由于指数化强化了工资和物价 交替上升的机制,有可能对通货膨胀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11.2.4 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的概念 通货紧缩一般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有些学者还把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和经济增长的持续下降或经济衰退与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并列在一起,用两个或三个因素来定义通货紧缩。不过,西方国家大多数普及版的经济学教科书和 一些权威的经济学大辞典中,都把通货紧缩定义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 个概念。而将货币供应量的下降和经济萧条作为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后果。 二、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1.通货紧缩对投资的影响 通货紧缩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发生作用的。通货紧缩还通过资产 价格变化对投资产生间接影响。 通货紧缩会使得实际利率有所提高,社会投资的实际成本随之增加,从而减少投资的影响。同 时在价格趋降的情况下,投资项目预期的未来重置成本会趋于下降,就会推迟当期的投资。这对许 多新开工项目产生的制约较大。另一方面,通货紧缩是投资的预期收益下降。由于理性的投资者通 常在通货紧缩条件下预期价格会进一步下降,公司的预期利润也将随之下降,投资倾向必然降低。 通货紧缩还经常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萎缩。公司利润的下降使股价趋于下降,而证券市场的萎缩 又反过来加重了公司筹资的困难。 2.通货紧缩对消费的影响 物价下跌对消费需求有两种效应:一是价格效应,二是收入效应。物价的下跌使消费者可以以 更低的价格得到同样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但也会对消费者产生收入减少的效应。通货紧缩条 件下,就业预期和工资收入因经济增幅下降而趋于下降,收入的减少将使消费者缩减消费。如果消 费者预期未来价格还会下跌,他们将减少即期的消费或推迟消费。因此,在通货紧缩情况下,价格 效应倾向于使消费者缩减消费,收入效应则使他们缩减支出。 3.通货紧缩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在通货紧缩情况下,普通商品的价格下跌,金融资产也常常面临价值缩水。虽然名义利率很低, 但由于物价呈负增长,实际利率会比通货膨胀时期高出许多。高的实际利率有利于债权人,不利于 债务人。不过,如果通货紧缩持续时间很长,而且相当严重,导致债务人市区偿还能力,那么债权 人也会受到损失。 4.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大多情况下,物价疲软、下跌与经济增长乏力或负增长是结合在一起的。然而也存在通货紧缩 条件下的经济增长。这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所产生的价格走低,并不会阻碍经济增长。 三、通货紧缩的类型 1.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 主要是由于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供给。对“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成因的理论分析,凯恩 斯从三大心理定律深入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弗里德曼和舒瓦茨等人则从信用关系的破坏引 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等方面分析了需求不足引起的通货紧缩。 2.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这往往是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加快,高投资率等原因,使得全球生产能力有了巨大的增长,造成了全球性生产能力的过剩,从而
引起部分国家乃至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对于转型国家来说,转型初期的通货膨胀和国有经济的软预 算结束,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特别是传统产业过分扩张,形成大量过剩生产能力。 3.结构型通货紧缩 在发展中国家最为典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大国)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的特征,这不仅表现 为发达的现代城市经济和落后的传统农业并存,还表现为现代经济聚集的发达地区和传统产业集中 的欠发达地区的并存。在工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呈现“倒 ·型”变化,结果使城乡、地区差距以及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按照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低收入阶层往往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而高收入阶层大都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这种收入分配结构 的差异会导致全社会的消费倾向下降,使需求饱和与需求不足并存,生产能力大量闲置、过剩,从 而引起通货紧缩。 4.体制型通货紧缩 主要指实行渐进式转型的国家,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还占有相当的比重,在高负债经营的条件 下,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许多国有企业不仅资本金难以按期偿还,支付利息也常常发生困难,因此 形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呆帐、坏帐。在宏观紧缩、物价水平回落的条件下,国有企业亏损面持续 扩大,银行为避免呆、坏帐比率过高,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贷款趋于减少。另一方面, 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对非国有经济贷款的担保体系未建立起来,非国有企业对贷款的正常需求 难以满足。两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降,最终形成通货紧缩。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通货紧缩的治理要根据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和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或多管齐下的综合措施。 就短期而言,主要是采取总量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与之相适应的较宽松的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时期,为了抑制物价持续下跌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积极的 货币政策。实行单一的财政政策会产生“挤出效应”,即由于财政支出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 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会推动利率水平的上升,融资成本提高会对企业投资产生抑制作用。 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在于通过松动银根,增加货币供给量,抑制利率水平的提高,以避免对 民间投资的“挤出”。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在短期内直接扩大需求、增加产出和就业、改普宏观经济环境的作用。 伴随宏观经济的好转,各经济主体的市场预期就会发生变化,对政府的需求调节政策也会做出积极 的反应和理性的选择:商业银行积极寻求有利可图的贷款:企业预期投资收益率提高,投资意愿增 强而积极融资:个人消费意愿增强而扩大消费,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增加。 在通货紧缩时期,需求调节的重点是在短期内直接地增大总需求,借以改善公众的预期。货币 政策的间接性和时滞性使其在扩大需求方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只有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才可能 在短期内直接、有效地增加总需求。因此,通货紧缩时期必须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导,辅之以积 极的货币政策,才有助于宏观经济尽快从通货紧缩的阴影中走出来。 从长期来说,主要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制度创新,推进城乡经济和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调 整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在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 制的同时,着力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和激励机制。 11.3本章知识点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消费物价指数、核心价格指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指数化债券、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结构型通货紧缩、体 制型通货紧缩 11.4思考题 6
6 引起部分国家乃至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对于转型国家来说,转型初期的通货膨胀和国有经济的软预 算结束,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特别是传统产业过分扩张,形成大量过剩生产能力。 3.结构型通货紧缩 在发展中国家最为典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大国)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的特征,这不仅表现 为发达的现代城市经济和落后的传统农业并存,还表现为现代经济聚集的发达地区和传统产业集中 的欠发达地区的并存。在工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呈现“倒 U 型”变化,结果使城乡、地区差距以及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按照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低收入阶层往往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而高收入阶层大都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这种收入分配结构 的差异会导致全社会的消费倾向下降,使需求饱和与需求不足并存,生产能力大量闲置、过剩,从 而引起通货紧缩。 4.体制型通货紧缩 主要指实行渐进式转型的国家,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还占有相当的比重,在高负债经营的条件 下,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许多国有企业不仅资本金难以按期偿还,支付利息也常常发生困难,因此 形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呆帐、坏帐。在宏观紧缩、物价水平回落的条件下,国有企业亏损面持续 扩大,银行为避免呆、坏帐比率过高,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贷款趋于减少。另一方面, 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对非国有经济贷款的担保体系未建立起来,非国有企业对贷款的正常需求 难以满足。两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降,最终形成通货紧缩。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通货紧缩的治理要根据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和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或多管齐下的综合措施。 就短期而言,主要是采取总量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与之相适应的较宽松的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时期,为了抑制物价持续下跌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积极的 货币政策。实行单一的财政政策会产生“挤出效应”,即由于财政支出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 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会推动利率水平的上升,融资成本提高会对企业投资产生抑制作用。 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在于通过松动银根,增加货币供给量,抑制利率水平的提高,以避免对 民间投资的“挤出”。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在短期内直接扩大需求、增加产出和就业、改善宏观经济环境的作用。 伴随宏观经济的好转,各经济主体的市场预期就会发生变化,对政府的需求调节政策也会做出积极 的反应和理性的选择:商业银行积极寻求有利可图的贷款;企业预期投资收益率提高,投资意愿增 强而积极融资;个人消费意愿增强而扩大消费,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增加。 在通货紧缩时期,需求调节的重点是在短期内直接地增大总需求,借以改善公众的预期。货币 政策的间接性和时滞性使其在扩大需求方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只有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才可能 在短期内直接、有效地增加总需求。因此,通货紧缩时期必须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导,辅之以积 极的货币政策,才有助于宏观经济尽快从通货紧缩的阴影中走出来。 从长期来说,主要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制度创新,推进城乡经济和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调 整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在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 制的同时,着力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和激励机制。 11.3 本章知识点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消费物价指数、核心价格指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结构型通货膨胀、指数化债券、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结构型通货紧缩、体 制型通货紧缩 11.4 思考题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经济社会效应的比较。 2.如何度量通货膨胀? 3.为什么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4.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诱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 5.台湾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11.5例题与习题 11.5.1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一一般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一一是指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之后引起的价格水平连续上涨的情 形。 3、指数化债券一一这种债券的利息和本金要根据通货膨胀向上调整,以保证其未来的购买力。 4、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一一这往往是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高投资率等原因,使得全球生产能力有了巨大的增长,造成了全球性生 产能力的过剩,从而引起部分国家乃至全球性的通货紧缩。 11.5.2简答题 1、如何度量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通过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来衡量的。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当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100% 价格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各种价格指数来衡量的。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价格指数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消费者价格指数 (2)生产者价格指数 (3)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 2、简述通货膨胀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对总体就业和产出的影响:(2)对财富和收入 再分配的影响:(3)对微观经济效率的影响。 1.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有可能在短期内扩大就业,刺激生产,但是其前提条件是通货膨胀未被充 分地预期。 2.通货膨胀与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不仅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着财富的再分配,任何有固定支付合同的双 方之间都可能发生财富的再分配。 3.通货膨胀与效率损失 通货膨胀会引起相对价格的扭曲,从而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7
7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经济社会效应的比较。 2.如何度量通货膨胀? 3.为什么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4.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诱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 5.台湾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11.5 例题与习题 11.5.1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2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之后引起的价格水平连续上涨的情 形。 3、指数化债券——这种债券的利息和本金要根据通货膨胀向上调整,以保证其未来的购买力。 4、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这往往是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高投资率等原因,使得全球生产能力有了巨大的增长,造成了全球性生 产能力的过剩,从而引起部分国家乃至全球性的通货紧缩。 11.5.2 简答题 1、如何度量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通过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来衡量的。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当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100% 价格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各种价格指数来衡量的。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价格指数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消费者价格指数 (2)生产者价格指数 (3)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 2、简述通货膨胀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对总体就业和产出的影响;(2)对财富和收入 再分配的影响;(3)对微观经济效率的影响。 1.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有可能在短期内扩大就业,刺激生产,但是其前提条件是通货膨胀未被充 分地预期。 2.通货膨胀与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不仅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着财富的再分配,任何有固定支付合同的双 方之间都可能发生财富的再分配。 3.通货膨胀与效率损失 通货膨胀会引起相对价格的扭曲,从而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