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货币供给 9.1学习要求 (1)理解货币供应量及其变动的两大因素。 (2)理解基础货币的含义和公式及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3)掌握派生存款的含义及创造。 (4)掌握货币乘数含义和公式及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 (⑤)掌握几个主要的货币供给模型。 9.2内容简述 9.2.1基础货币 一、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1.基础货币的含义和公式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强力货币、初始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 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igh-powered Money)。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 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 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 货币当局的存款。 基础货币通常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可用公式表示为: B=C+R 式中,B代表基础货币, C代表流通中的现金, R代表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从基础货币的构成看,C和R都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对这两部分都具有直接的控制能 力。 现金的发行权由中央银行垄断,其发行程序、管理技术等均由中央银行掌握。商业银行的准备 金存款,中央银行对其有较强的控制力。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强制改变商业银 行的准备金结构,影响其信贷能力,也可以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再贷款条件等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 备金数量,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和外汇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量。 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的现金发行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所以被称为基础货币,是因为 如果没有现金的发行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供应,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便难以形成,或者 说,它用以创造派生存款的原始存款的来源就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银行控制的基础货币 是商业银行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源泉。 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是整个货币供应过程中的最初环节,它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的准备 金存款。只有通过商业银行运用准备金存款进行存款创造活动后,才能完成最终的货币供应。货币 供应的全过程,就是由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形成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在原 始存款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现金漏损的部分形成流通中现金),最终形成货币供应总量的过程。 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基础货币等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总额。基础货币是社会各金 融机构创造信用的基础,是现代货币理论分析中央银行各项政策措施与最终经济目标之间关系的重 要媒介因素
1 9 货币供给 9.1 学习要求 (1) 理解货币供应量及其变动的两大因素。 (2) 理解基础货币的含义和公式及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3) 掌握派生存款的含义及创造。 (4) 掌握货币乘数含义和公式及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 (5) 掌握几个主要的货币供给模型。 9.2 内容简述 9.2.1 基础货币 一、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1. 基础货币的含义和公式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强力货币、初始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 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 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 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 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 货币当局的存款。 基础货币通常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可用公式表示为: B=C+R 式中,B 代表基础货币, C 代表流通中的现金, R 代表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从基础货币的构成看,C 和 R 都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对这两部分都具有直接的控制能 力。 现金的发行权由中央银行垄断,其发行程序、管理技术等均由中央银行掌握。商业银行的准备 金存款,中央银行对其有较强的控制力。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强制改变商业银 行的准备金结构,影响其信贷能力,也可以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再贷款条件等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 备金数量,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和外汇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量。 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的现金发行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所以被称为基础货币,是因为 如果没有现金的发行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供应,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便难以形成,或者 说,它用以创造派生存款的原始存款的来源就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银行控制的基础货币 是商业银行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源泉。 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是整个货币供应过程中的最初环节,它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的准备 金存款。只有通过商业银行运用准备金存款进行存款创造活动后,才能完成最终的货币供应。货币 供应的全过程,就是由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形成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在原 始存款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现金漏损的部分形成流通中现金),最终形成货币供应总量的过程。 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基础货币等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总额。基础货币是社会各金 融机构创造信用的基础,是现代货币理论分析中央银行各项政策措施与最终经济目标之间关系的重 要媒介因素
二、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主要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金融部门的债权债务变动,是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 调控,会引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中央银行对金融部门的债权增加,基础货币量增加: 相反,基础货币量减少。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 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 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 应量大幅收缩。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财政是政府部门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重要工具,其收支活动与货币供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财政的各项收入和支出都是以货币形式进行的,而且都是与银行存款账户直接相联系的,由此决定 了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财政金库是由中央银行代理的,中央银行按规定的程 序办理财政收入的上缴和支出的下拨,代理税款入库,代办财政债券的发行和收兑等,所以,财政 收支的变动,首先就会引起中央银行负债和资产的变动。又因为上缴财政收入的企业和接受财政拨 款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都是在商业银行开户的,因此,财政收入的变化和支出的变化必然 会引起商业银行负债和资产的变化。其基本变化关系是:财政收入增加时,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 入中央银行账户:财政支出增加时,货币由中央银行账户流入商业银行账户。在货币供给机制中, 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入中央银行账户,意味着货币供给的收缩:由中央银行账户流入商业银行账 户,意味着货币供给的扩张。因此,财政收入增加,表明货币供给收缩:财政支出增加,表明货币 供给扩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增加,而负债减少,意味着基础货币的增加:相反, 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减少,而负债增加,基础货币量减少。 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总量的影响,一般是在财政出现赤字后发生的。财政赤字的弥补,除了采 取增收节支的根本措施外,其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向社会公众借款:二是向商业银行借款:三是 向中央银行借款。当财政出现赤字而向社会公众以发行国库券或公债券的方式借款时,无论公众用 手持现金购买还是用银行存款购买,都会引起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假定不考虑时滞因素,这种 减少的货币供给正好与财政赤字引起的货币供给增加部分相等,因此,货币供应总量不变。当财政 赤字通过向商业银行借款弥补时,商业银行因购买政府债券而使其准备金存款减少,并进而减少贷 款的发放,其结果也是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假定同样不考虑时滞问题,减少的货币量正好就是 财政支出扩大而增加的那部分货币量,货币供应总量也没有改变。除非是在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已 经处于最低限,又不能够收回已发放的贷款的情况下,政府强迫商业银行认购债券,或者国债具有 丰厚的利息收入,商业银行不得不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来购买,才引起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应的变 化,从而使货币供应总量扩大。当财政出现赤字而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如果中央银行在不减少 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不减少国际储备和国外资产占用,也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不增加对金融机 构的负债的情况下,直接购买国债或允许财政透支存款,其结果就必然是中央银行以基础货币供应 的增加来支持财政开支的扩大,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3.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 国外净资产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 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从中央银行资产负 债表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国外净资产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一般说来,中央银行资产增 加的越多,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增加的就越多。换句话说,中央银行的国外净资产的增加,意味着中 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增加。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 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 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 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当中央银行对国外 2
2 二、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主要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金融部门的债权债务变动,是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 调控,会引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中央银行对金融部门的债权增加,基础货币量增加; 相反,基础货币量减少。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 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 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 应量大幅收缩。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财政是政府部门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重要工具,其收支活动与货币供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财政的各项收入和支出都是以货币形式进行的,而且都是与银行存款账户直接相联系的,由此决定 了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财政金库是由中央银行代理的,中央银行按规定的程 序办理财政收入的上缴和支出的下拨,代理税款入库,代办财政债券的发行和收兑等,所以,财政 收支的变动,首先就会引起中央银行负债和资产的变动。又因为上缴财政收入的企业和接受财政拨 款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都是在商业银行开户的,因此,财政收入的变化和支出的变化必然 会引起商业银行负债和资产的变化。其基本变化关系是:财政收入增加时,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 入中央银行账户;财政支出增加时,货币由中央银行账户流入商业银行账户。在货币供给机制中, 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入中央银行账户,意味着货币供给的收缩;由中央银行账户流入商业银行账 户,意味着货币供给的扩张。因此,财政收入增加,表明货币供给收缩;财政支出增加,表明货币 供给扩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增加,而负债减少,意味着基础货币的增加;相反, 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减少,而负债增加,基础货币量减少。 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总量的影响,一般是在财政出现赤字后发生的。财政赤字的弥补,除了采 取增收节支的根本措施外,其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向社会公众借款;二是向商业银行借款;三是 向中央银行借款。当财政出现赤字而向社会公众以发行国库券或公债券的方式借款时,无论公众用 手持现金购买还是用银行存款购买,都会引起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假定不考虑时滞因素,这种 减少的货币供给正好与财政赤字引起的货币供给增加部分相等,因此,货币供应总量不变。当财政 赤字通过向商业银行借款弥补时,商业银行因购买政府债券而使其准备金存款减少,并进而减少贷 款的发放,其结果也是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假定同样不考虑时滞问题,减少的货币量正好就是 财政支出扩大而增加的那部分货币量,货币供应总量也没有改变。除非是在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已 经处于最低限,又不能够收回已发放的贷款的情况下,政府强迫商业银行认购债券,或者国债具有 丰厚的利息收入,商业银行不得不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来购买,才引起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应的变 化,从而使货币供应总量扩大。当财政出现赤字而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如果中央银行在不减少 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不减少国际储备和国外资产占用,也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不增加对金融机 构的负债的情况下,直接购买国债或允许财政透支存款,其结果就必然是中央银行以基础货币供应 的增加来支持财政开支的扩大,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3.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 国外净资产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 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从中央银行资产负 债表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国外净资产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一般说来,中央银行资产增 加的越多,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增加的就越多。换句话说,中央银行的国外净资产的增加,意味着中 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增加。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 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 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 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当中央银行对国外
的资产增加时,基础货币量增加:相反,基础货币量减少。 4.其他因素 例如:因恶劣气候影响中央银行的支票清算,导致了在途资金暂时增加,由于在途资金实际上 是中央银行对支票开户行的一种贷款,所以它的增加将使基础货币暂时增加。财政部动用它在中央 银行的存款时,也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但是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可以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 场业务进行抵消,所以对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中央银行对上述各类因素的控制能力是不同的,在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负债方面,基础货币 量是被动变化的,中央银行很难直接加以控制:中央银行对财政资产负债的变动也没有完全的支配 能力。因此,对这部分基础货币量的增减变化,中央银行只能借助其它的政策措施间接控制:中央 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及由此决定的基础货币具有更强更直接的控制力。 三、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 1.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 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法定准备金数量不足时向拥有超额准备金的银行借入的货币资 金称为借入准备金,按其自身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用作准备金的部分称为非借入准备金,又 称自有准备金。 区分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的意义在于: 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帐户的变动来考核一个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营状况,如果一个金 融机构的借入准备金期限过长,比例过大,其资金运营则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②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对其他银行负债,在它们出现超额准备金时,大都先偿 还借款,然后再进行贷款或投资。存款派生或扩张,更多地依赖于非借入准备。 因此,中央银行在控制基础货币和派生存款时,通常更多地考察商业银行的非借入准备金的变 动。但是也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借入准备金与非借入准备金有一定的差别,但从整个金融体系 来看,派生存款还是依赖于由法定准备率决定的总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因为从整体来看,法定准备 率是一个稳定的比例,如果非借入准备金比例增大,相应地借入准备借入准备金比例就应有所减小, 而不仅仅是某一部分增大或减小,因此不应分割考虑借入准备借入准备金与非借入准备借入准备金。 2.超额准备金率(Excess reserve ratio) 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金率。也 称备付金率(Cash reserves rate)。超额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 自行掌握。 金融机构为适应资金运营的需要,保证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时有随时可调用的资金,按规定在 中央银行开设存款帐户,存入一定数量的准备金用于支付款项。由于这个存款帐户和法定存款准备 金使用同一个存款帐户,因此超额准备金就是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数量以外保留的准备金,其 应达到的数额用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来衡量。其表达式为: 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总额/存款总额×100% =[(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一法定准备金]/存款总额×100% 保持适度超额准备金率,能保证银行体系的正常支付能力,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随时保持一 定比例的现金和流动性强的资产做准备以应付客户提款。如果中央银行规定超额准备金率的限额, 可以起到限制贷款过度扩张的作用。 合理的超额准备金率规模的确定,通常受制于下面一些因素:保证存款的正常支付和资金清算 的需要、基层银行与上级行的地理距离、通信和交通状况、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能力和其它 非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便利等。 3
3 的资产增加时,基础货币量增加;相反,基础货币量减少。 4.其他因素 例如:因恶劣气候影响中央银行的支票清算,导致了在途资金暂时增加,由于在途资金实际上 是中央银行对支票开户行的一种贷款,所以它的增加将使基础货币暂时增加。财政部动用它在中央 银行的存款时,也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但是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可以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 场业务进行抵消,所以对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中央银行对上述各类因素的控制能力是不同的,在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负债方面,基础货币 量是被动变化的,中央银行很难直接加以控制;中央银行对财政资产负债的变动也没有完全的支配 能力。因此,对这部分基础货币量的增减变化,中央银行只能借助其它的政策措施间接控制;中央 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及由此决定的基础货币具有更强更直接的控制力。 三、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 1.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 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法定准备金数量不足时向拥有超额准备金的银行借入的货币资 金称为借入准备金,按其自身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用作准备金的部分称为非借入准备金,又 称自有准备金。 区分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的意义在于: ①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帐户的变动来考核一个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营状况,如果一个金 融机构的借入准备金期限过长,比例过大,其资金运营则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②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对其他银行负债,在它们出现超额准备金时,大都先偿 还借款,然后再进行贷款或投资。存款派生或扩张,更多地依赖于非借入准备。 因此,中央银行在控制基础货币和派生存款时,通常更多地考察商业银行的非借入准备金的变 动。但是也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借入准备金与非借入准备金有一定的差别,但从整个金融体系 来看,派生存款还是依赖于由法定准备率决定的总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因为从整体来看,法定准备 率是一个稳定的比例,如果非借入准备金比例增大,相应地借入准备借入准备金比例就应有所减小, 而不仅仅是某一部分增大或减小,因此不应分割考虑借入准备借入准备金与非借入准备借入准备金。 2.超额准备金率(Excess reserve ratio) 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金率。也 称备付金率(Cash reserves rate)。超额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 自行掌握。 金融机构为适应资金运营的需要,保证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时有随时可调用的资金,按规定在 中央银行开设存款帐户,存入一定数量的准备金用于支付款项。由于这个存款帐户和法定存款准备 金使用同一个存款帐户,因此超额准备金就是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数量以外保留的准备金,其 应达到的数额用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来衡量。其表达式为: 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总额/存款总额×100% =[(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法定准备金]/存款总额×100% 保持适度超额准备金率,能保证银行体系的正常支付能力,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随时保持一 定比例的现金和流动性强的资产做准备以应付客户提款。如果中央银行规定超额准备金率的限额, 可以起到限制贷款过度扩张的作用。 合理的超额准备金率规模的确定,通常受制于下面一些因素:保证存款的正常支付和资金清算 的需要、基层银行与上级行的地理距离、通信和交通状况、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能力和其它 非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便利等
9.2.2派生存款 一、派生存款的含义及条件 银行存款的来源可分为两种,一是原始存款,即以现金方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二是派生存 款(Derivative Deposit),即从银行的放款、贴现和投资行为中派生出来的存款,又称衍生存款。 原始存款的增加能引起多倍的存款创造,这需要二个条件,它们分别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 金结算制度。 1.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商业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持有的资产包括两部分,一是商 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遵照法律 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 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 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2.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 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相互转化中,必须以贷款作为条件。 正是由于这种相互之间的转化,使现代银行获得了在存款不断派生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信贷规模的能 力。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 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二、派生存款的创造 1.简单派生存款的创造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甲银行吸收客户A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客户B发放贷款+ 形成客户B在甲银行的存款·客户B用存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客户C的存款增加·乙 银行提取部分准备金后继续放款一如果资金不流出银行体系,银行体系就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 货币。存款派生过程如下面表格所示: 假设为了增加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从某甲手中购进国库券100元,某甲将所100 元现金(或支票)存入甲银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均为20%,存款创造过程为: (1)甲银行收到100元现金,存入客户A在甲银行的银行账户,甲银行按20%比例缴存法定准备 金。 表9.6甲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法定准备金20 存款 100 现金 80 (2)甲银行对客户B放贷款80元,客户B提购买在乙银行开户的客户C的商品,存款划入乙银行. 表9.7甲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法定准备金20贷 存款 100 款 80 表9.8乙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法定准备金16现 存款 80
4 9.2.2 派生存款 一、派生存款的含义及条件 银行存款的来源可分为两种,一是原始存款,即以现金方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二是派生存 款(Derivative Deposit),即从银行的放款、贴现和投资行为中派生出来的存款,又称衍生存款。 原始存款的增加能引起多倍的存款创造,这需要二个条件,它们分别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 金结算制度。 1.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商业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持有的资产包括两部分,一是商 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遵照法律 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 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 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2.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 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相互转化中,必须以贷款作为条件。 正是由于这种相互之间的转化,使现代银行获得了在存款不断派生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信贷规模的能 力。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 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二、派生存款的创造 1.简单派生存款的创造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甲银行吸收客户A存款 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客户B发放贷款 形成客户B在甲银行的存款 客户B用存款进行转帐支付 形成乙银行客户C的存款增加 乙 银行提取部分准备金后继续放款┅┅如果资金不流出银行体系,银行体系就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 货币。存款派生过程如下面表格所示: 假设为了增加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从某甲手中购进国库券100元,某甲将所100 元现金(或支票)存入甲银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均为20%,存款创造过程为: (1)甲银行收到100元现金,存入客户A在甲银行的银行账户,甲银行按20%比例缴存法定准备 金。 表 9.6 甲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法定准备金 20 现金 80 存款 100 (2)甲银行对客户B放贷款80元,客户B提购买在乙银行开户的客户C的商品,存款划入乙银行. 表 9.7 甲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法定准备金 20 贷 款 80 存款 100 表 9.8 乙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法定准备金 16 现 存款 80
金 64 (3)乙银行对客户D发放贷款64元,客户D因转帐支付活动,存款划入丙银行。 表9.9丙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法定准备金12.8 存款 64 现金 51.2 这样的经营活动不断继续,在最初存进银行的100元“原始存款”全部变成准备金后停止。 最后银行总体的账户上负债有500元存款,资产有400元贷款和100元准备金。 表9.10存款创造过程表 银行 新增加的存款 新增存款准备金 新增银行贷款 甲 100 20 80 乙 80 16 64 丙 64 12.8 51.2 丁 51.2 10.24 40.9 … … 总计 500 100 400 如以△Da表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的增额,以△R代表原始存款的增额,r:代表法定存款准备率, 则 △Da=△R×l+(1-a)+(1-ra))2+…+(1-a)- =△R× =△R× 1-(1-ra) △D=△RX1/ra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即乘数。一般说 来,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存款的倍数,则可得:K-△D-⊥, △Rra 被称为简单存款乘数。 9.2.3货币乘数 一、货币乘数含义和公式 一定的货币供应总量必然是一定的基础货币按照一定倍数或乘数扩张后的结果。或者说,货币 供应量总是表现为基础货币的一定倍数。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数,是指中央 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这个倍数用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来表示。如果以M表示货币供应量,以B表示基础货币, 以K表示货币乘数,则有如下货币供应量的理论公式:M=B·K 该公式表明,由于货币乘数的作用,使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扩张为货币供应总量,因此,货币 乘数是货币供应机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么,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呢? 从公式电·K可知:。K=4 B 5
5 金 64 (3)乙银行对客户D发放贷款64元,客户D因转帐支付活动,存款划入丙银行。 表 9.9 丙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法定准备金 12.8 现金 51.2 存款 64 这样的经营活动不断继续,在最初存进银行的 100 元“原始存款”全部变成准备金后停止。 最后银行总体的账户上负债有 500 元存款,资产有 400 元贷款和 100 元准备金。 表 9.10 存款创造过程表 银行 新增加的存款 新增存款准备金 新增银行贷款 甲 100 20 80 乙 80 16 64 丙 64 12.8 51.2 丁 51.2 10.24 40.9 … … … … 总计 500 100 400 如以△Dd表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的增额,以△R 代表原始存款的增额,rd代表法定存款准备率, 则 d d n d d d d r R r R D R r r r 1 1 1( ) 1 1[ 1( ) 1( ) 1( ) ] 2 1 △ △ △ △ △Dd=△R×1/rd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即乘数。一般说 来,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 K 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存款的倍数,则可得: d R r D k 1 , 被称为简单存款乘数。 9.2.3 货币乘数 一、货币乘数含义和公式 一定的货币供应总量必然是一定的基础货币按照一定倍数或乘数扩张后的结果。或者说,货币 供应量总是表现为基础货币的一定倍数。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数,是指中央 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这个倍数用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来表示。如果以 M 表示货币供应量,以 B 表示基础货币, 以 K 表示货币乘数,则有如下货币供应量的理论公式:M=B·K 该公式表明,由于货币乘数的作用,使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扩张为货币供应总量,因此,货币 乘数是货币供应机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么,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呢? 从公式 M=B·K 可知:。 B M K
假定我们要确定M口径的货币供应量形成中的货币乘数值,可作如下推导: M=C+D 其中,C是流通中现金,D是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B=C+R,其中,R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 R、超额准备金E和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T(T表示定期存款,r:表示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那 么,就有: K=M-C+D C+D BC+RC+R+r●T 将各项同除以D: C.D K= DD c+1 C+R:+E+·Tc+a+e+rH DD DD 这就是在一定的基础货币下形成M口径的货币供应量的货币乘数公式,其中℃为现金漏损率, r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e为超额准备率,t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将货币乘数公式代入 货币供应量M公式中,就得到 M1=B。 c+1 c+r+e+rt 由此可见,货币供给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如果商业银行增加原始存款10000元,其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为20%,超额准备金率为2%,现金漏损率为8%,转化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重为 20% ,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5%,根据上面的公 0.08+1 式,M=0.08+02+0.02+0.05×0.2 10000=34838,计算出货币乘数大于3.48,银行体系所 能创造的最大存款总额是34838元。 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从M货币乘数的公式可以看出,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包括: 1.现金漏损率c 现金漏损率是指流通中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活期存款总会有一部分以 现金形式被提走,流出银行体系,银行就不能利用它们来进一步扩张贷款,则活期存款的扩张倍数 会受到制约。现金漏损率℃的提高会使货币乘数下降,派生存款的数量下降。前面例中,如果其他 因素都不变,c从8%提高到10%,则货币乘数就从3.48下降为3.33。反之,c从8%下降为5%,货 币乘数就上升到3.75。 一般来说,影响C值的因素有:(1)社会大众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可支配的收入越高,需 要持有的现金越多,但是c趋于下降:(2)用现金购买或用支票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的变 化。比如,食品的价格相对于耐用消费品价格上升,会增加现金需求,c值提高。(3)大众对通货 膨胀的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高,c值则高。相反,c值就低:(4)地下经济规模的大小。地下 经济多以现金交易为主,其规模越大,现金比率c也越大:(5)社会的支付习惯。信用工具的发达 程度、社会及政治的稳定性、利率水平等都影响℃值的变化。 2.定期存款比率t 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的转化(t)对存款创造的也会产生制约。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t值增 加,货币乘数就会下降:t值减少,货币乘数就会上升。前面举例中,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t值从原来的20%提高到30%,则货币乘数从原来的3.48下降为3.43。 影响t的主要因素:(1)银行的存款利率。一般来说,如果定期存款的利率上升,则会导致活 6
6 假定我们要确定 M1口径的货币供应量形成中的货币乘数值,可作如下推导: M1=C+D 其中,C 是流通中现金,D 是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B=C+R,其中,R 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 Rd、超额准备金 E 和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 rt·T(T 表示定期存款,rt表示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那 么,就有: d t M C D C D K B C R C R r T 将各项同除以 D: c r e tr c D r T D E D R D C D D D C K d t d t 1 这就是在一定的基础货币下形成 M1口径的货币供应量的货币乘数公式,其中 c 为现金漏损率, rd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e 为超额准备率,t 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将货币乘数公式代入 货币供应量 M1公式中,就得到 c r e tr c M B d t 1 1 由此可见,货币供给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如果商业银行增加原始存款 10000 元,其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为 20%,超额准备金率为 2%,现金漏损率为 8%,转化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重为 20% , 定 期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为 5% , 根 据 上 面 的 公 式, 10000 34838 0.08 0.2 0.02 0.05 0.2 .0 08 1 M ,计算出货币乘数大于 3.48, 银行体系所 能创造的最大存款总额是 34838 元。 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从 M1货币乘数的公式可以看出,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包括: 1.现金漏损率 c 现金漏损率是指流通中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活期存款总会有一部分以 现金形式被提走,流出银行体系,银行就不能利用它们来进一步扩张贷款,则活期存款的扩张倍数 会受到制约。现金漏损率 c 的提高会使货币乘数下降,派生存款的数量下降。前面例中,如果其他 因素都不变,c 从 8%提高到 10%,则货币乘数就从 3.48 下降为 3.33。反之,c 从 8%下降为 5%,货 币乘数就上升到 3.75。 一般来说,影响 c 值的因素有:(1)社会大众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可支配的收入越高,需 要持有的现金越多,但是 c 趋于下降;(2)用现金购买或用支票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的变 化。比如,食品的价格相对于耐用消费品价格上升,会增加现金需求,c 值提高。(3)大众对通货 膨胀的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高,c 值则高。相反, c 值就低;(4)地下经济规模的大小。地下 经济多以现金交易为主,其规模越大,现金比率 c 也越大;(5)社会的支付习惯。信用工具的发达 程度、社会及政治的稳定性、利率水平等都影响 c 值的变化。 2.定期存款比率 t 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的转化(t)对存款创造的也会产生制约。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t 值增 加,货币乘数就会下降;t 值减少,货币乘数就会上升。前面举例中,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 t 值从原来的 20%提高到 30%,则货币乘数从原来的 3.48 下降为 3.43。 影响 t 的主要因素:(1)银行的存款利率。一般来说,如果定期存款的利率上升,则会导致活
期存款问定期存款转化,从而使t值增大,反之t值减小:(2)通货膨胀预期。t值的大小同人们 的通货膨胀预期有较密切的关系,预期通货膨胀率高时,t降低。 3.超额准备金率e的大小 一般来讲,银行并不会将其全部超额准备金用来发放贷款或购买证券。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银行经常会持有超额准备金。而且,银行所保持的超额准备金总额与活期存款有一个稳定的比率, 称为超额准备金率,它的变化与派生存款能力成反比。即超额准备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反之, 货币乘数则变大。前面举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超额准备金率上升一倍,则货币乘数 从原来的3.48下降为3.27。 商业银行愿意持有多少超额准备金,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的 高低,即生息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如果利率低,e就高。反之亦然:(2)借入准备金的成本高低, 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再贴现率高,意味着借入准备金的成本增高,商业银行就会保留 较多的超额准备金,以备不测之需:反之,如果借入准备金的成本较低,就没有必要保留较多的超 额准备金,e就低:(3)银行拆入资金的能力。银行获取短期负债的能力越强,e就越低。反之亦然。 4.法定准备率ra和r:的大小 法定准备率r和r:的大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准备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反之,货币乘数 则变大。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控制基础货币B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r和r:来影响货币供给。而现金漏损 率c和超额准备率©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t等,则主要由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所决 定。当基础货币不变时,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成同方向正比例变化的关系。因此,只有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财政、企业、家庭、个人等各自的经济行为维持较为稳定的趋势,货币 乘数值的变动幅度和变动方向才能保持 9.2.4货币供给模型 一、弗里德曼一施瓦茨(Friedman-Schwartz)模型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他们合著的《1867一1960年美国货币史》中使用的货币供给方程,不仅 考虑了银行准备金/存款比率,还考虑了公众希望的通货与存款比率。公式推导如下: M=C+D H=R+C 1D1 M-C+D-C+D C+D H H=C+D C+R H=SR,H=RRC.H C+R 11 C·R RC DDDD.D (1+) RCH -RR C.H-D D DD RC *己H R D M,=D D D RC 式中C为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负债,D为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总 额,R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H为强力货币(基础货币)。 从这一理论模型出发,M.弗里德曼和A.J.施瓦茨认为,如果假定存款一准备金比率(D/R)和存 >
7 期存款向定期存款转化,从而使 t 值增大,反之 t 值减小;(2)通货膨胀预期。t 值的大小同人们 的通货膨胀预期有较密切的关系,预期通货膨胀率高时,t 降低。 3.超额准备金率 e 的大小 一般来讲,银行并不会将其全部超额准备金用来发放贷款或购买证券。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银行经常会持有超额准备金。而且,银行所保持的超额准备金总额与活期存款有一个稳定的比率, 称为超额准备金率,它的变化与派生存款能力成反比。即超额准备率 e 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反之, 货币乘数则变大。前面举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超额准备金率上升一倍,则货币乘数 从原来的 3.48 下降为 3.27。 商业银行愿意持有多少超额准备金,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的 高低,即生息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如果利率低,e 就高。反之亦然;(2)借入准备金的成本高低, 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再贴现率高,意味着借入准备金的成本增高,商业银行就会保留 较多的超额准备金,以备不测之需;反之,如果借入准备金的成本较低,就没有必要保留较多的超 额准备金,e 就低;(3)银行拆入资金的能力。银行获取短期负债的能力越强,e 就越低。反之亦然。 4.法定准备率 rd和 rt的大小 法定准备率 rd和 rt的大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准备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反之,货币乘数 则变大。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控制基础货币 B 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 rd和 rt来影响货币供给。而现金漏损 率 c 和超额准备率 e 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 t 等,则主要由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所决 定。当基础货币不变时,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成同方向正比例变化的关系。因此,只有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财政、企业、家庭、个人等各自的经济行为维持较为稳定的趋势,货币 乘数值的变动幅度和变动方向才能保持 9.2.4 货币供给模型 一、弗里德曼-施瓦茨 (Friedman-Schwartz)模型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他们合著的《1867~1960 年美国货币史》中使用的货币供给方程,不仅 考虑了银行准备金/存款比率,还考虑了公众希望的通货与存款比率。公式推导如下: M = C+D H = R+C M=C+D= H H C D = H C R C D = H C R C R C R C D = H R C R C D R 1 1 1 1 = H C D R D C D R D R D = H C D R D C D R D 1( ) (1 ) s R D M D C H D D R C 式中 C 为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负债,D 为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总 额,R 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H 为强力货币(基础货币)。 从这一理论模型出发,M.弗里德曼和 A.J.施瓦茨认为,如果假定存款—准备金比率(D/R)和存
款一通货比率(①/C)为一常数,或它们的变动较为稳定,则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完全取决于强力货币: 如果强力货币完全处在货币当局的控制之下,那么,货币当局就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货币 供应量就成为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 二、卡甘(P.Cagan)模型 为了弥补弗里德曼和施瓦兹的货币供应方程式的缺陷,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卡甘(P·Cagan)提 出了他的货币供应方程式: H H H 分 H H M= H=H·D=(C+R)D=C·D+R·D=CD+R(M-C)=C,RC,R M M●D M·D M●D M●D M DM D m= CR C R M D M D 在卡甘的方程式中,货币供应量M由高能货币H和货币乘数m的乘积所决定。卡甘以准备金一 存款比率R/D代替弗里德曼和施瓦兹方程式中的存款一准备金比率D/R:以通货比率C/M(即通货占 货币存量的比率)代替存款一通货比率D/C。卡甘变动这两个因素的理由是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情 况,并使方程式更具稳定关系。卡甘认为,他的方程式中货币乘数具有比较稳定的规则可循。因为 在货币乘数的分母中,根据定义,C/M、R/D都小于1,因而(C/M·R/D)必然总是小于C/M与R/D 的任何一项。因此,假定通货比率与准备金一存款比率不变,则高能货币H的增减变化会直接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反之,若高能货币不变,则通货比率和准备金一存款比率的提高或降低必 然造成货币紧缩或扩张的结果。这样,卡甘的方程式明确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高能货币成正 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一存款比率成反比。 根据卡甘的统计,美国从1875-1955年广义的货币量平均每年增长5.7%,从统计分析的结果看, 货币存量的长期增长主要依靠追加的高能货币。高能货币的长期变动主要归因于黄金存量的增加, 而在1914年以后又可以归因于联邦储备制的作用。高能货币的增长是十分之九的货币存量增长的原 因。只有十分之一的货币存量增长是由通货比率和准备金一存款比率的下降(即货币乘数的扩大) 引起的。而通货比率在长期中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收入和财富的增长和城市化引起的:准备金一 存款比率的变动则主要由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所造成的。根据上述的统计分析,卡甘也认为货币供 应量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中央银行操纵高能货币的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具有支配性的作用, 同时由于货币乘数中的各行为参数在短期内变化不大,由此可以推断货币乘数关系明确,性质稳定, 因此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可以绝对控制的外生变量。 卡甘模型与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都是对美国货币史实证分析的结果,货币的定义都是2,两个 模型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因为R/D只是D/R的倒数,而C/M也与D/C一样地反映着C和D的相 对变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但卡甘模型比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更能直观地看出存款准备金比率 和通货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三、乔顿模型 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和卡甘模型是较早提出、也是较有代表性的货币供给模型。但这两个模型 有着许多缺陷。l969年,美国经济学家乔顿(Jerry L.Jordan)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改进和补充, 导出了一个比较简洁明了的货币乘数模型。 1.M1货币乘数模型 模型采用狭义的货币定义M,即M:=D+C。其中,D表示商业银行活期存款,C表示通货。 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乃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如以B表示基础货币,以R 表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则B=R+C 设m为货币乘数:r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T为定期 存款:E为超额准备金。 8
8 款—通货比率(D/C)为一常数,或它们的变动较为稳定,则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完全取决于强力货币; 如果强力货币完全处在货币当局的控制之下,那么,货币当局就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货币 供应量就成为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 二、卡甘(P. Cagan)模型 为了弥补弗里德曼和施瓦兹的货币供应方程式的缺陷,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卡甘(P·Cagan)提 出了他的货币供应方程式: D R M C D R M C H M D C D R M C H M D C D R D H M D C R D H M D H D H M H H M ( ) ( ) D R M C D R M C m 1 在卡甘的方程式中,货币供应量 M 由高能货币 H 和货币乘数 m 的乘积所决定。卡甘以准备金— 存款比率 R/D 代替弗里德曼和施瓦兹方程式中的存款—准备金比率 D/R;以通货比率 C/M(即通货占 货币存量的比率)代替存款—通货比率 D/C。卡甘变动这两个因素的理由是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情 况,并使方程式更具稳定关系。卡甘认为,他的方程式中货币乘数具有比较稳定的规则可循。因为 在货币乘数的分母中,根据定义,C/M、R/D 都小于 1,因而(C/M·R/D)必然总是小于 C/M 与 R/D 的任何一项。因此,假定通货比率与准备金—存款比率不变,则高能货币 H 的增减变化会直接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反之,若高能货币不变,则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的提高或降低必 然造成货币紧缩或扩张的结果。这样,卡甘的方程式明确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高能货币成正 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成反比。 根据卡甘的统计,美国从 1875-1955 年广义的货币量平均每年增长 5.7%,从统计分析的结果看, 货币存量的长期增长主要依靠追加的高能货币。高能货币的长期变动主要归因于黄金存量的增加, 而在 1914 年以后又可以归因于联邦储备制的作用。高能货币的增长是十分之九的货币存量增长的原 因。只有十分之一的货币存量增长是由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的下降(即货币乘数的扩大) 引起的。而通货比率在长期中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收入和财富的增长和城市化引起的;准备金— 存款比率的变动则主要由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所造成的。根据上述的统计分析,卡甘也认为货币供 应量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中央银行操纵高能货币的行为对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具有支配性的作用, 同时由于货币乘数中的各行为参数在短期内变化不大,由此可以推断货币乘数关系明确,性质稳定, 因此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可以绝对控制的外生变量。 卡甘模型与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都是对美国货币史实证分析的结果,货币的定义都是 M2,两个 模型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因为 R/D 只是 D/R 的倒数,而 C/M 也与 D/C 一样地反映着 C 和 D 的相 对变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但卡甘模型比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更能直观地看出存款准备金比率 和通货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三、乔顿模型 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和卡甘模型是较早提出、也是较有代表性的货币供给模型。但这两个模型 有着许多缺陷。1969 年,美国经济学家乔顿(Jerry L. Jordan)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改进和补充, 导出了一个比较简洁明了的货币乘数模型。 1.M1 货币乘数模型 模型采用狭义的货币定义 M1,即 M1 =D+C。其中,D 表示商业银行活期存款,C 表示通货。 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乃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如以 B 表示基础货币,以 R 表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则 B=R+C 设 m 为货币乘数;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T 为定期 存款;E 为超额准备金
M,=B·m m=M=D+C B R+C D+C ra·D+E·T+E+C 为了简化分析,设k为通货比率,t为定期存款比率,为超额准备金比率,即 k=S→C=kD 4=6T=D e=pE=eD 以k·D、t·D、e·D分别代替C、T、E,则得到作为货币供给决定机制的一般模型一一乔顿模 型: m= D+k·D rD+rt.D+e.D+k.D 1+k ra+rt+e+k M1=B.1+k ra+rt+e+k 由上述乔顿模型可知,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共有6个,其中,B、r、r:由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 所决定:e由商业银行所决定:而k和t则由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所决定。由此可见,货币当 局或中央银行实际上只能对决定货币供给的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具有直接的控制能力。 根据该模型,货币供给决定于基础货币、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比率(这一因素现已取消)、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及通货比率。其中,前三个因素由中央 银行决定,超额准备金比率由商业银行决定,最后两个因素则由社会公众决定。这就说明,货币供 给并不完全是一个外生变量。 2.货币定义扩展为M2的乔顿模型 D+C+T m,=月D+T+E+C D+k·D+tD raD+rt.D+e.D+k.D =1+k+t ra+rt+e+k M2=B.1+k+t ra+rt+e+k 定期存款取消法定准备金要求后的乔顿模型 M,=B.1+k r+e+k M2=B.1+k+t r+e+k 央行紧缩银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或者商业银行感觉到央行的政策指 9
9 为了简化分析,设 k 为通货比率,t 为定期存款比率,e 为超额准备金比率,即 以 k·D、t·D、e·D 分别代替 C、T、E,则得到作为货币供给决定机制的一般模型——乔顿模 型: 由上述乔顿模型可知,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共有 6 个,其中,B、rd、rt由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 所决定;e 由商业银行所决定;而 k 和 t 则由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所决定。由此可见,货币当 局或中央银行实际上只能对决定货币供给的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具有直接的控制能力。 根据该模型,货币供给决定于基础货币、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比率(这一因素现已取消)、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及通货比率。其中,前三个因素由中央 银行决定,超额准备金比率由商业银行决定,最后两个因素则由社会公众决定。这就说明,货币供 给并不完全是一个外生变量。 2.货币定义扩展为 M2 的乔顿模型 定期存款取消法定准备金要求后的乔顿模型 央行紧缩银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或者商业银行感觉到央行的政策指 r D r T E C D C R C D C B M m M B m d t 1 1 E e D D E e T t D D T t C k D D C k r r t e k k M B r r t e k k r D r t D e D k D D k D m d t d t d t 1 1 1 r r t e k k t M B r r t e k k t r D r t D e D k D D k D t D r D r T E C D C T m d t d t d t d t 1 1 2 2 r e k k t M B r e k k M B 1 1 2 1
向提高了超额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也会减少。 9.3本章知识点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主要受现金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非金融 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中央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四个因素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借入准备金、非 借入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派生存款、 9.4思考题 1.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重要影响? 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4.简要分析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5.弗里德曼一施瓦茨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简述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及影响派生规模的因素。 7.假设某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0000 存款 50000 贷款 40000 (假定存款客户不提现,不转存定期存款) a、此时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多少?存款货币总量又是多少? b、如果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确定为10%,该银行拥有的超额准备金是多少? c、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情况下,如果该银行把10%的存款作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货币和 存款乘数会有变化吗? d、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情况下,该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存款货币和存款乘数会怎样 变化? e、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情况下,该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向该银行出售20000 元政府债券并长期持有,请问存款货币和存款乘数会怎样变化? 8.假设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50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为500亿元。中央银行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 10%,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5%,流通中通货比率为20%,定期存款比率为40%,商业银行的超额准 备率为18%。 a、货币乘数是多少? b、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多少? 9.5例题与习题 9.5.1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一一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初始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 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2、超额准备金率一一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 是超额准备金率。 3、货币乘数一一也称为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 0
10 向提高了超额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也会减少。 9.3 本章知识点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主要受现金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非金融 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中央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四个因素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借入准备金、非 借入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派生存款、 9.4 思考题 1. 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重要影响? 2.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3. 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4. 简要分析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5. 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 简述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及影响派生规模的因素。 7. 假设某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0000 贷款 40000 存款 50000 (假定存款客户不提现,不转存定期存款) a、此时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多少?存款货币总量又是多少? b、如果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确定为10%,该银行拥有的超额准备金是多少? c 、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情况下,如果该银行把10%的存款作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货币和 存款乘数会有变化吗? d、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情况下,该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存款货币和存款乘数会怎样 变化? e、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情况下,该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向该银行出售20000 元政府债券并长期持有,请问存款货币和存款乘数会怎样变化? 8.假设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50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为500亿元。中央银行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 10%,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5%,流通中通货比率为20%,定期存款比率为40%,商业银行的超额准 备率为18%。 a、货币乘数是多少? b、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多少? 9.5 例题与习题 9.5.1 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初始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 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2、超额准备金率——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 是超额准备金率。 3、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