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反应 本章基本要求 1.了解固相反应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2.(重难点)熟练掌握Ellingham图中各个坐标、斜率和截距的物理含义,能利用 Ellingham图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种固态物质的四类反应,了解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的基本概念 4.掌握固固反应和固气反应的基本模型,知道扩散在固相反应中的重要地位. 5.(重难点)熟练掌握两种氧化物间的固相反应机理,掌握Jost模型和Wagner模 型,能准确计算Kirkendall比. 6.(重难点)熟练掌握固相反应的动力学推导过程.对于反应动力学控制的反应, 熟练掌握球形、立方体、长圆柱和板状颗粒的转化率方程;对于扩散动力学控制的反 应,熟练掌握平板接触反应的方程和粉末反应的Jander方程和Gingsting方程,了解 Carter方程. 7.了解固相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低温固相反应 5.1引言 1.固相反应(solid state reactions) 有固态物质参加的反应,即至少有一种反应物为固态物质的反应。 2.固相反应法(solid state reaction route) 气相除外,原料全是或几乎全是固态物质一种材料合成或制备的方法. 3.固相反应的分类 (1)按物质状态:纯固相反应、有液相参加的反应、有气相参加的反应; (②)按反应性质:加成反应、交换反应、热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的
5 固相反应 本章基本要求 1. 了解固相反应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2.(重难点)熟练掌握 Ellingham 图中各个坐标、斜率和截距的物理含义,能利用 Ellingham 图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一种固态物质的四类反应,了解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的基本概念. 4. 掌握固-固反应和固-气反应的基本模型,知道扩散在固相反应中的重要地位. 5.(重难点)熟练掌握两种氧化物间的固相反应机理,掌握 Jost 模型和 Wagner 模 型,能准确计算 Kirkendall 比. 6.(重难点)熟练掌握固相反应的动力学推导过程.对于反应动力学控制的反应, 熟练掌握球形、立方体、长圆柱和板状颗粒的转化率方程;对于扩散动力学控制的反 应,熟练掌握平板接触反应的方程和粉末反应的 Jander 方程和 Gingsting 方程,了解 Carter 方程. 7. 了解固相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低温固相反应 5.1 引言 1. 固相反应(solid state reactions) 有固态物质参加的反应,即至少有一种反应物为固态物质的反应. 2. 固相反应法(solid state reaction route) 气相除外,原料全是或几乎全是固态物质一种材料合成或制备的方法. 3. 固相反应的分类 (1)按物质状态:纯固相反应、有液相参加的反应、有气相参加的反应; (2)按反应性质:加成反应、交换反应、热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63
-64 5固相反应 (3)按反应机理:化学反应速率控制过程、化学反应速率控制过程、扩散控制过程 4.影响固-固反应的因素 (1)热力学因素:给定反应条件(温度、压力)下,生成物是否为稳定相 (2)动力学因素:由于固体的扩散速率很慢,绝大多数固相合成反应为扩散控制反 应.因此,固态反应物的结构、粒度、孔隙率、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装紧密度)及 取向是影响固固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缩短扩散距离和提高扩散速度是提高反应速率 和缩短反应时间的重要手段, 5.2周相反应的热力学 1.驱动力 (1)化学势或电化学势梯度:固相反应总伴随有晶体物相中物质(原子或离子)的 局部输运,扩散前后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构型有明显变化,它与原子或离子的化学势或电 化学势变化有关; h-() (5.2.1) i=4:十oF (5.2.2) (2)温度:固溶体的分离现象(demix): (3)外电场:离子晶体在外电场下的电解 (4)表面张力:固相烧结, 2.van'tHoff规则 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固相的纯固相反应,总是往放热(△H0,该物质不稳定,易分解成金属和氧气 (6)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更强,对应的Ellingham图更靠下 (7)对于不同氧气分压,从(OK,k)点向对应压力连线,通过交点找到反应温度 (8)对于有水、二氧化碳等参与的反应,分别从H点和C点出发与对应分压连线, 由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都有各自的标准摩尔生成格,因此起点不是(OK,0k)点
− 64 − 5 固相反应 (3)按反应机理:化学反应速率控制过程、化学反应速率控制过程、扩散控制过程. 4. 影响固-固反应的因素 (1)热力学因素:给定反应条件(温度、压力)下,生成物是否为稳定相; (2)动力学因素:由于固体的扩散速率很慢,绝大多数固相合成反应为扩散控制反 应.因此,固态反应物的结构、粒度、孔隙率、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装紧密度)及 取向是影响固-固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缩短扩散距离和提高扩散速度是提高反应速率 和缩短反应时间的重要手段. 5.2 固相反应的热力学 1. 驱动力 (1)化学势或电化学势梯度:固相反应总伴随有晶体物相中物质(原子或离子)的 局部输运,扩散前后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构型有明显变化,它与原子或离子的化学势或电 化学势变化有关; µi = !∂G ∂ni " p,T,nj!=ni , (5.2.1) ηi = µi + ziφF. (5.2.2) (2)温度:固溶体的分离现象(demix); (3)外电场: 离子晶体在外电场下的电解; (4)表面张力:固相烧结. 2. van’t Hoff 规则 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固相的纯固相反应,总是往放热(∆H 0,该物质不稳定,易分解成金属和氧气; (6)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更强,对应的 Ellingham 图更靠下; (7)对于不同氧气分压,从 (0K, 0kJ) 点向对应压力连线,通过交点找到反应温度; (8)对于有水、二氧化碳等参与的反应,分别从 H 点和 C 点出发与对应分压连线, 由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都有各自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因此起点不是 (0K, 0kJ) 点.
5.3一种固态物质的反应 %H0 p0 图5.1 Ellingham图 5.3一种固态物质的反应 1.单一物相中的反应 (1)均相反应:固体中的(局域)缺陷反应,如Frenkel缺陷、两个相似或不相似缺 陷之间的缔合、不同亚晶格上离子的换位(错位)和不同间隙位上的离子发生变价等; (2)非均相反应:缺陷与表面、界面、以及位错面上原子(或离子)的反应,如 Schottky缺陷和过渡金属低价化合物的反应等. 2.相变反应 同一种物质发生结构转变的过程,也属于晶体结构组元的局域迁移和重排问题 (1)一级相变:△G=0,△V≠0,△S≠0,△H≠0
5.3 一种固态物质的反应 − 65 − 图 5.1 Ellingham 图 5.3 一种固态物质的反应 1. 单一物相中的反应 (1)均相反应:固体中的(局域)缺陷反应,如 Frenkel 缺陷、两个相似或不相似缺 陷之间的缔合、不同亚晶格上离子的换位(错位)和不同间隙位上的离子发生变价等; (2)非均相反应:缺陷与表面、界面、以及位错面上原子(或离子)的反应,如 Schottky 缺陷和过渡金属低价化合物的反应等. 2. 相变反应 同一种物质发生结构转变的过程,也属于晶体结构组元的局域迁移和重排问题. (1)一级相变:∆G = 0, ∆V "= 0, ∆S "= 0, ∆H "= 0
-66 5固相反应 图5.2一级相变 u1= (=)),(), (K≠2), (5.3.1) (S1≠S2) 一般类型:晶体的熔化和升华、液体的凝固和气化、气体的凝聚以及晶体中的多数 晶型转变等. 特点:有相变潜热,并伴随有体积改变 (2)二级相变:△G=0,△V=0,△S=0,△H=0 T 图5.3二级相变 1=2 a1卡a2 (5.3.2) lCpl≠Cp2 普遍类型:一般合金有序一无序转变、铁磁性-顺磁性转变和超导态转变等。 特点: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微分也相等,而二级偏微分不等. 结论:无相变潜热和体积的不连续,只有C、a、B的不连续,有Curie点或入点 (3)离溶(脱溶)反应和透明消失反应 离溶(脱溶)反应(exsolution):单相固溶体在温度降低时由于固溶度降低而出现 的一种现象,即析出含有对方组分的第二相
− 66 − 5 固相反应 图 5.2 一级相变 µ1 = µ2, !∂µ1 ∂p " T "= !∂µ2 ∂p " T (V1 "= V2), !∂µ1 ∂T " p "= !∂µ2 ∂T " p (S1 "= S2). (5.3.1) 一般类型:晶体的熔化和升华、液体的凝固和气化、气体的凝聚以及晶体中的多数 晶型转变等. 特点:有相变潜热,并伴随有体积改变. (2)二级相变:∆G = 0, ∆V = 0, ∆S = 0, ∆H = 0 图 5.3 二级相变 µ1 = µ2, α1 "= α2, β1 "= β2, Cp,1 "= Cp,2. (5.3.2) 普遍类型:一般合金有序-无序转变、铁磁性-顺磁性转变和超导态转变等. 特点: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微分也相等,而二级偏微分不等. 结论:无相变潜热和体积的不连续,只有 Cp、α、β 的不连续,有 Curie 点或 λ 点. (3)离溶(脱溶)反应和透明消失反应 离溶(脱溶)反应 (exsolution):单相固溶体在温度降低时由于固溶度降低而出现 的一种现象,即析出含有对方组分的第二相.
5.4固-周反应和周气反应 -67- 透明消失反应(玻璃晶化反应,devitrification):由骤冷得到的玻璃相往往在温度 升高(低于玻璃化温度)时析出晶相(如CaF2),使玻璃呈乳白色的反应.玻璃乳白化 过程中原子的迁移距离一般要比相变大得多. (4)固体的热分解反应:受控于成核及成核数量以及反应界面的大小是固体热分解 反应基本特征。 D C B 时间 图5.4固体的热分解反应过程 AB:气体吸附物的脱附; BC:孕育成核期,成核总发生在结构对称性低的位置(位错、点缺陷、杂质缺陷 晶面、晶界、晶棱等活性中心,即受局部化学因索(topochemical factors)的影响; CD:晶核迅速长大; DE:晶粒长大而交联在一起,反应限于界面进行 5.4固-固反应和周-气反应 1.固固反应的基本特点 (1)两个固体颗粒只有在紧密接触时才能发生反应; (2)两种反应固体的混合和分散程度对于决定固相反应的机理极为重要; (3)杂相产物的出现常常是由于混合不完全造成的, 2.固-固反应的双向扩散模型:反应初期形成相界面,反应中期A和B分别穿过 相界面相对扩散至界面并发生反应使相界面向两个方向推进. Reaction Conditions B A +BAB B B A(AB) 图55固-固反应的双向扩散模型
5.4 固-固反应和固-气反应 − 67 − 透明消失反应(玻璃晶化反应,devitrification):由骤冷得到的玻璃相往往在温度 升高(低于玻璃化温度)时析出晶相(如 CaF2),使玻璃呈乳白色的反应.玻璃乳白化 过程中原子的迁移距离一般要比相变大得多. (4)固体的热分解反应:受控于成核及成核数量以及反应界面的大小是固体热分解 反应基本特征. 图 5.4 固体的热分解反应过程 AB:气体吸附物的脱附; BC:孕育成核期,成核总发生在结构对称性低的位置(位错、点缺陷、杂质缺陷、 晶面、晶界、晶棱等活性中心,即受局部化学因素(topochemical factors)的影响; CD:晶核迅速长大; DE:晶粒长大而交联在一起,反应限于界面进行. 5.4 固-固反应和固-气反应 1. 固-固反应的基本特点 (1)两个固体颗粒只有在紧密接触时才能发生反应; (2)两种反应固体的混合和分散程度对于决定固相反应的机理极为重要; (3)杂相产物的出现常常是由于混合不完全造成的. 2. 固-固反应的双向扩散模型:反应初期形成相界面,反应中期 A 和 B 分别穿过 相界面相对扩散至界面并发生反应使相界面向两个方向推进. 图 5.5 固-固反应的双向扩散模型
-68 5固相反应 3.完成物质传输的置换-跳跃机制 A"Hopping"Mechenism in the Reection:A+BAB ● ●● e民 图5.6置换-跳跃机制模型 4.BaSiO3形成反应:使用分解反应提供反应物种是提高固相反应速率的有效途径 5.固气反应模型:反应初期A在B的表面与B反应,形成AB一B界面,通常 只有1个固-固界面;反应中期A穿过AB界面达到相界AB一B或B穿过AB界面 达到相界AB一A发生反应,发生反应使界壁在2维方向移动. Reaction Conditions A+BAB Ag- 图5.7固气反应模型 5.5两种氧化物间的固相反应 5.5.1两种氧化物反应生成一种复合氧化物 1.尖晶石类合成反应 AO(s)+B2Os(s)AB2O(s) (1)三种气相输运机理:假设氧通过气相输运,一种金属阳离子和对应电荷数的电 子通过产物扩散,同时假设反应产物是导电的.但是一旦产物形成连续的致密膜(层), 氧通过气相输运的假定将不再成立. (2)离子扩散机理:Wagner通过对尖晶石MgAl2O:生成反应的研究后认为,反应 过程仅涉及阳离子的对扩散,不涉及氧离子的扩散. (3)反应速率满足抛物线增长定律,即△x=2kt。 (4)Kirkendall比为l:3 在MgO/MgAl2O4界面上: 2A13+(4Mg0-3Mg2+)-→MgAl204(s) 在MgAl2O4/Al2O3界面上: 3Mg2++(4Al203-2A13+)-→3MgAl204(s)
− 68 − 5 固相反应 3. 完成物质传输的置换-跳跃机制 图 5.6 置换-跳跃机制模型 4. BaSiO3 形成反应:使用分解反应提供反应物种是提高固相反应速率的有效途径. 5. 固-气反应模型:反应初期 A 在 B 的表面与 B 反应,形成 AB − B 界面,通常 只有 1 个固-固界面;反应中期 A 穿过 AB 界面达到相界 AB − B 或 B 穿过 AB 界面 达到相界 AB − A 发生反应,发生反应使界壁在 2 维方向移动. 图 5.7 固-气反应模型 5.5 两种氧化物间的固相反应 5.5.1 两种氧化物反应生成一种复合氧化物 1. 尖晶石类合成反应 P(b) + "kPj(b) −−→ "kP9(b) (1)三种气相输运机理:假设氧通过气相输运,一种金属阳离子和对应电荷数的电 子通过产物扩散,同时假设反应产物是导电的.但是一旦产物形成连续的致密膜(层), 氧通过气相输运的假定将不再成立. (2)离子扩散机理:Wagner 通过对尖晶石 J;HkP9 生成反应的研究后认为,反应 过程仅涉及阳离子的对扩散,不涉及氧离子的扩散. (3)反应速率满足抛物线增长定律,即 ∆x = 2kt. (4)Kirkendall 比为 1:3 在 MgO/MgAl2O4 界面上: k Hj + (9 J;P − j J;k+) −−→ J;HkP9(b) 在 MgAl2O4/Al2O3 界面上: j J;k+ + (9 HkPj − k Hj+) −−→ j J;HkP9(b)
5.5两种氧化物间的固相反应 -69- 02+2e'→02 0(g) 40,(g) 0(g) 28 AOAB.O.B.O AB,0,8B,0 4084AB,08B,O 2+ 2B 42+ 2e'+ 6e' A0→R +02 2e 02-→02+2e 在AB,O,/B,O,界面上: 在AB,O,/AO界面上: 在AB,O,/B,O,界面上 A2-+2e+02+B,0 A0+2B+6e'420 A2++02+B0 →AB,0 →AB,0 →AB,0 图5.8 三种气相输运机理 D.~D D.2D De.<<D A0 AB,O.BO, o AB,O.B.O A0 AB,O.BO 34n 2+ ←2B +30 在AB,O,/B,O,界面上: 在ABO,/B,O,界面上: 在AB.O./AO界面上 3+4B,0→ A*+0+B,0 A0+2B+302 3AB,0,+2B →AB,0, →AB,O, 在AB,O,/AO界面上: 2B*+4A0→ AB,0,+3A 图5.9离子扩散机理 总反应: 4Mg0(s)+4Al2O(s)→4MgAl2O4(s) 2.硅酸盐合成反应 2CaO(s)+SiO2(s)-Ca2SiOa(s) 相界面层在生成后可能还会发生变化,因此还会生成其他产物。 3.得到纯相的产物的方法 (1)采用气相反应 (2)添加助熔剂: (3)使用强反应活性组份; (4)用沉淀产物作为反应基础
5.5 两种氧化物间的固相反应 − 69 − 图 5.8 三种气相输运机理 图 5.9 离子扩散机理 总反应: 9 J;P(b) + 9 HkPj(b) −−→ 9 J;HkP9(b) 2. 硅酸盐合成反应 k *P(b) + aBPk(b) −−→ *kaBP9(b) 相界面层在生成后可能还会发生变化,因此还会生成其他产物. 3. 得到纯相的产物的方法 (1)采用气相反应; (2)添加助熔剂; (3)使用强反应活性组份; (4)用沉淀产物作为反应基础.
-70 5固相反应 Diffusion Hechenism Diffusion Reaction 12ca2 20 2ca2+,5i0z+023i0, 2ca2*+25i0z+Cn23i04+51 51+4Ca0+C23i0,+2Ca2 20*4 2Ca0+02 -02 图5.10硅酸盐合成反应的机理 |ca2+ 0吧 ca2*0=+C25i04→Ca35i05 514++20°+3Ca2si04→2C035207 514+ 20 图5,11相界面层在生成后可能还会发生变化 TI ACA VA DUI ACTICN Reaction:2Ca0+si02→ 2o05o CaSi03 %地 d场四 @ 人Ca31207 Cg7 CeS1Da 10152025 Time in Hours 图5.12硅酸盐合成反应的历程 5.5.2固相复分解反应 1.固相复分解反应的形式:反应物1+反应物2-产物1+产物2. 2.Jost和Wagner模型 对于固-固复分解反应AX+BY一→AY+BX,Jost和Wagner规定了两个条件 各反应物间的互溶性很小,阳离子的扩散迁移速度远大于阴离子的迁移速度. (1)Jost双层模型 Jost模型认为由于阳离子的扩散迁移速度快,扩散到达AX表面的B与X反应生
− 70 − 5 固相反应 图 5.10 硅酸盐合成反应的机理 图 5.11 相界面层在生成后可能还会发生变化 图 5.12 硅酸盐合成反应的历程 5.5.2 固相复分解反应 1. 固相复分解反应的形式:反应物 1+ 反应物 2= 产物 1+ 产物 2. 2. Jost 和 Wagner 模型 对于固-固复分解反应 s + "u −−→ u + "s,Jost 和 Wagner 规定了两个条件: 各反应物间的互溶性很小,阳离子的扩散迁移速度远大于阴离子的迁移速度. (1)Jost 双层模型 Jost 模型认为由于阳离子的扩散迁移速度快,扩散到达 AX 表面的 B 与 X 反应生
5.6固相反应的动力学 -71- 成一层致密的BX层紧贴在AX上,扩散到达BY表面的A与Y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 AY层紧贴在BY上,结果使AX和BY隔离.反应继续进行,A必须能在BX层溶解 并能在BX层中迁移,B必须能在AY层溶解并能在AY层中迁移.但若满足JOst和 Wagner的规定条件,继续反应的速率会很低. (2)Wagner镶嵌块模型 Wagner镶嵌模型中阳离子只在它自己所组成的晶体里扩散,扩散迁移速率很快 因此反应速率很高。 LB叶B+」 BX Am时Am+ AX BX AY BY AX AY BY 图5.13Jost双层模型(左)和Wagner嵌块模型(右) (3)固体电化学反应模型:反应推动力是原电池电势. 5.6固相反应的动力学 5.6.1固相反应的一般动力学关系 1.金属氧化反应 (1)前提:稳定扩散 (2)过程:M-0界面反应生成MO:O2通过产物层(MO)扩散到新界面;继续反 应,MO层增厚. (3)推导:根据化学动力学的一般原理和扩散第一定律, VR=kC, (5.6.1) (5.6.2) 当平衡时: V=VR=UD: (5.6.3) kc=D(Co-c) (5.6.4) C、C (5.6.5) V=kc=kCo (5.6.6 1 (5.6.7)
5.6 固相反应的动力学 − 71 − 成一层致密的 BX 层紧贴在 AX 上,扩散到达 BY 表面的 A 与 Y 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 AY 层紧贴在 BY 上,结果使 AX 和 BY 隔离.反应继续进行,A 必须能在 BX 层溶解 并能在 BX 层中迁移,B 必须能在 AY 层溶解并能在 AY 层中迁移.但若满足 Jost 和 Wagner 的规定条件,继续反应的速率会很低. (2)Wagner 镶嵌块模型 Wagner 镶嵌模型中阳离子只在它自己所组成的晶体里扩散,扩散迁移速率很快, 因此反应速率很高. 图 5.13 Jost 双层模型(左)和 Wagner 镶嵌块模型(右) (3)固体电化学反应模型:反应推动力是原电池电势. 5.6 固相反应的动力学 5.6.1 固相反应的一般动力学关系 1. 金属氧化反应 (1)前提:稳定扩散 (2)过程:M-O 界面反应生成 MO;O2 通过产物层(MO)扩散到新界面;继续反 应,MO 层增厚. (3)推导:根据化学动力学的一般原理和扩散第一定律, VR = kC, (5.6.1) VD = D !/C /x "' ' ' ' x=δ = D(C0 − C) δ . (5.6.2) 当平衡时: V = VR = vD, (5.6.3) kC = D(C0 − C) δ , (5.6.4) C = C0 1 + kδ D , (5.6.5) V = kC = k C0 1 + kδ D , (5.6.6) 1 V = 1 kC0 + 1 DC0/δ . (5.6.7)
-72 5固相反应 2.固-液溶解反应 假设固体平板的面积为A,反应物浓度为C,扩散界面层的厚度为δ,已知反应速 率的定义式为 dm (5.6.8) (1)在界面处的反应远快于反应物在界面层的扩散,则C:=0,反应为扩散控制 r=号40-c=k4c(=) (5.6.9) 因此 留=kAC (5.6.10) △m=-kAC△ (5.6.11) (2)在界面处的反应远慢于反应物在界面层的扩散,则C:=C,反应为界面反应 控制 r=K2AC=k2AC (5.6.12) (3)在界面处的反应与反应物在界面层的扩散速率相当时,反应为联合控制,C:≠0 r=k1A(C-C)=2AC四 (5.6.13) 讨论:()如果固体不是平板状而是球形,则固体总面积为 31 A=4r(p) m23 (5.6.14) ()流体速率的影响:扩散控制时,搅拌速率增加,溶解加快;化学反应控制时, 搅拌速率对溶解几乎没有影响. ()温度的影响:扩散控制时,温度有轻微影响;反应控制时,温度有强烈影响。 (v)反应物浓度的影响:低浓度时,扩散控制;高浓度时,反应控制. (v)固体面积的影响:rxA 5.6.2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的反应 1.均相二元系统反应 nc-d]-k 1 1 (5.6.15) 2.非均相固相反应 反应基本条件:反应物间的机械接触,即在界面上进行反应与接触面积有关. 转化率(G):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被反应了的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 (1)球形或立方体形颗粒: fa(G)=1-(1-G)18=kt (5.6.16) f1(G=(1-G)-2s-1=td. (5.6.17)
− 72 − 5 固相反应 2. 固-液溶解反应 假设固体平板的面积为 A,反应物浓度为 C,扩散界面层的厚度为 δ,已知反应速 率的定义式为 r = /m /t . (5.6.8) (1)在界面处的反应远快于反应物在界面层的扩散,则 Ci = 0,反应为扩散控制 r = D δ A(C − Ci) = k1AC ! k1 = D δ " , (5.6.9) 因此 /m /t = k1AC, (5.6.10) ∆m = −k1AC∆. (5.6.11) (2)在界面处的反应远慢于反应物在界面层的扩散,则 Ci = C,反应为界面反应 控制 r = k2ACn i = k2ACn. (5.6.12) (3)在界面处的反应与反应物在界面层的扩散速率相当时,反应为联合控制,Ci "= 0 r = k1A(C − Ci) = k2ACn i (5.6.13) 讨论:(i)如果固体不是平板状而是球形,则固体总面积为 A = 4π ! 3 4πρ"2/3 m2/3. (5.6.14) (ii)流体速率的影响:扩散控制时,搅拌速率增加,溶解加快;化学反应控制时, 搅拌速率对溶解几乎没有影响. (iii)温度的影响:扩散控制时,温度有轻微影响;反应控制时,温度有强烈影响. (iv)反应物浓度的影响:低浓度时,扩散控制;高浓度时,反应控制. (v)固体面积的影响:r ∝ A. 5.6.2 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的反应 1. 均相二元系统反应 1 n − 1 ( 1 (C − x)n−1 − 1 Cn−1 ) = knt (5.6.15) 2. 非均相固相反应 反应基本条件:反应物间的机械接触,即在界面上进行反应与接触面积有关. 转化率(G):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被反应了的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 (1)球形或立方体形颗粒: f0(G)=1 − (1 − G) 1/3 = k0t, (5.6.16) f1(G) = (1 − G) −2/3 − 1 = k1t. (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