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年《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卷大汇编 资阳市2004 (四)(7分)送东阳马生序 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 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 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6.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语。(1分) (1)录毕,走送之走() (2)腰白玉之环腰() 27.选文采取对比的句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我的 作对比,将今日大学生优越的条件同我的对比,说明 的道理。(2分) 8.将下边这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6.(1分,各0.5分)(1)跑(2)挂在腰间 27.(2分,正确填空1分,指出阐述的道理1分,言之有理即给分)自己的粗袍破衣艰 苦的学习业要精,德要成,必须刻苦专
2004-2011 年《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卷大汇编 资阳市 2004 (四)(7 分)送东阳马生序 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 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 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6.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语。(1 分) ⑴录毕,走送之 走( ) ⑵腰白玉之环 腰( ) 27.选文采取对比的句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我的 作对比,将今日大学生优越的条件同我的 对比,说明 的道理。(2 分) 28.将下边这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6.(1 分,各 0.5 分)(1)跑(2)挂在腰间 27.(2 分,正确填空 1 分,指出阐述的道理 1 分,言之有理即给分)自己的粗袍破衣 艰 苦的学习 业要精,德要成,必须刻苦专一
28.(4分,每翻译正确一个分句1分,注意落实重点词语:其、成、卑、则、专、耳, 这些词语翻译不正确的酌情扣分)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那不是 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2004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13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 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注〕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en):皇帝自称 12、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 〔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2分) 1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 (2)色愈恭,礼愈至 (3)濂具以实对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1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心【帮帮你】请联系《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弗之怠”两句的翻译 来 做(2)题,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1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 12、艰难(谦恭)求学诚实待君
28.(4 分,每翻译正确一个分句 1 分,注意落实重点词语:其、成、卑、则、专、耳, 这些词语翻译不正确的酌情扣分)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那不是 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2004 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 12~15 题。(13 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 曰 : “ 善 者 与 臣 友 , 臣 知 之 ; 其 不 善 者 , 不 能 知 也 。 ” (选自《明史》) 〔注〕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12、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 〔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2 分) 1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1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 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帮帮你】请联系《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弗之怠”两句的翻译 来 做(2)题,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1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 分) 12、艰难(谦恭)求学诚实待君
(大意对即可得分,每空1分,共2分) 13、(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 (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14、(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騙我。 (大意正确1分,译出加点词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5、示例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 示例2: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紧扣文意谈出启示2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2004年南通市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部分,完成21-24题。(13分)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 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 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 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 B、非天质之卑(低下) C、生以乡人子谒余(接见) D、言和而色夷(平和) 2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3分) A今诸生学于太学 其一犬坐于前《狼》 无冻馁之患矣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C流辈甚称其贤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4、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 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
(大意对即可得分,每空 1 分,共 2 分) 13、(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 (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14、(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大意正确 1 分,译出加点词 1 分。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5、示例 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 示例 2: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紧扣文意谈出启示 2 分,语言表述 1 分,共 3 分) 2004 年南通市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部分,完成 21-24 题。(13 分)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 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 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 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 B、非天质之卑.(低下) C、生以乡人子谒.余(接见) D、言和而色夷.(平和) 答( ) 2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3 分) A 今诸生学于.太学 其一犬坐于前《狼》 B 无冻馁之.患矣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C 流辈甚称其.贤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4、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 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
识。(3分) 21.C(3分)22.C(3分) 23.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 得到。(4分) 24.不设统一答案。要求:能够阐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之间的关系(2分),语言通顺 (1分)。(3分) 示例: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等条件并不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人要有所成就, 要靠自己主观努力 2004佛山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与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执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 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 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文 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2分) 23、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分 答
识。(3 分) 21.C(3 分) 22.C(3 分) 23.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 得到。(4 分) 24.不设统—答案。要求:能够阐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之间的关系(2 分),语言通顺 (1 分)。(3 分) 示例: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等条件并不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人要有所成就, 要靠自己主观努力。 2004 佛山市 (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与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执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 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 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 分) ⑴媵人持汤.沃灌( )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文 : 。 22、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2 分) 答 : 。 23、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 分) 答 :
20、(3分)(1)热水(2)通“披” 因为 21、(3分)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错、漏译“以” 中”、“口体之奉”、“不若”,每词扣0.5分) 22、(2分)计日以还(1分)不敢稍逾约(1分) 23、(2分)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意思对即可) 2004甘肃省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乙]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 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 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 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2.解释下列短语 ①援疑质理: ②临池学书: ③晚乃善 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摘文中原句回答)你怎么 看这种学习精神? 15.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12.①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②临近水池处练习写字。③到了晩年才特别好。13.①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②那么他所擅长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靠自己花 费精力所取得,而不是天生的。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分别表现在: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对苦学精神赞成与否,只 要言之成理即可。15.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 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05黄冈(课)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913题。(12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 20、(3 分)⑴热水 ⑵通“披” ⑶因为 21、(3 分)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错、漏译“以”、 “中”、“口体之奉”、“不若”,每词扣 0.5 分) 22、(2 分)计日以还(1 分) 不敢稍逾约(1 分) 23、(2 分)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意思对即可) 2004 甘肃省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2~15 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乙]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 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 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 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12.解释下列短语。 ①援疑质理: ②临池学书: ③晚乃善: 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摘文中原句回答)你怎么 看这种学习精神? 15.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12.①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②临近水池处练习写字。 ③到了晚年才特别好。 13.①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②那么他所擅长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靠自己花 费精力所取得,而不是天生的。 14.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分别表现在: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对苦学精神赞成与否,只 要言之成理即可。 15.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 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05 黄冈(课)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 9——13 题。(12 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鮮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9.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4分) (1)俟其欣悦 )(2)媵人持汤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 )(4腰白玉之环( 10.你理解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吗?请翻译。(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的译文 1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我的概括: 12.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我的感悟: 1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我的看法: 9.(1)等待。(2)热水。(3)通“披”,穿。(4腰佩(用作动词)(4分,每空1分) 10.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 子按期归还。(2分,如关键词漏译,酌情扣分) 11.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2分,意同即可) 12.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2分,意同即可) 13.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 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 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 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分,无论赞 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05安徽省四、(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许日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9.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4 分) ⑴俟.其欣悦 ( ) ⑵媵人持汤.沃灌 ( )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⑷腰.白玉之环 ( ) 10.你理解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吗?请翻译。(2 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的译文: 1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 分) 我的概括: 12.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 分) 我的感悟: 1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 分) 我的看法: 9.⑴等待。⑵热水。⑶通“披”,穿。⑷腰佩(用作动词)(4 分,每空 1 分) 10.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 子按期归还。(2 分,如关键词漏译,酌情扣分) 11.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2 分,意同即可) 12.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2 分,意同即可) 13.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 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 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 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 分,无论赞 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05 安徽省四、(1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许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竖,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 支僵劲本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 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 (3)腰白玉之环腰 18.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四、(15分) 17.(3分)(1)借(2)用(3)挂在腰间 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9.(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 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抓住一个要点,又结合实际,言之有 理即可) 05山西(课)(-)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 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录毕,走送之()(2)腰白玉之环()
以还。天大寒,砚冰竖,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 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 支僵劲本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 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 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 (3)腰白玉之环 腰: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 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 分) 四、(15 分) 17.(3 分)(1)借 (2)用 (3)挂在腰间 18.(6 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9.(3 分)余幼时即嗜学 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20.(3 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 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抓住一个要点,又结合实际,言之有 理即可) 05 山西(课)(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10 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 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
7.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9.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作对比,体现作者的精神追求。(2 分) 10.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 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2分) 6、(1)跑(2)腰里系着 7、B 8、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9、缊袍敝衣(粗袍敝衣)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10、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 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 05广州南洋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1 题。(16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緹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 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 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负箧曳屣箧:②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③寓逆旅主人逆旅:④烨然若神人烨然 12、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4分) ①余:古义今义 ②假:古义今义 ③走:古义今义 ④游:古义今义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7.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 分) 9.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2 分) 10.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 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2 分) 6、(1)跑 (2)腰里系着 7、B 8、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9、缊袍敝衣(粗袍敝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10、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 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 成。 05 广州南洋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 11——15 题。(16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 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 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①负箧曳屣 箧: ②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③寓逆旅主人 逆旅: ④烨然若神人 烨然: 12、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4 分) ①余:古义 今义 ②假:古义 今义 ③走:古义 今义 ④游:古义 今义 13、翻译下列句子。(4 分)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而后见也。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 14、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15、你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2分) 15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16黄鸡: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05烟台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④吾欲之南海,何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 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2)俟其欣悦( (3)寓逆旅主人()(4)皆被绮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气可以养而致 D.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 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4、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2 分) 15、你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2 分) 15 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16 黄鸡: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05 烟台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 分)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 )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③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 ④吾欲之.南海,何如? (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 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 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 分)
11、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三、阅读(共62分) (一)6.(1)就(2)交错相通(3)有时(4)去,往。7、(1)跑(或:赶快)(2)等待(或 等到)(3)寄居(或:居住、住在)(4)通"披 8、B 9、因为内心有足以 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 上其他的人。) 10、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意对即可。)11、记叙、议论 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写得生动、感人,这样写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 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 05盐城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 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 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 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 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 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0.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媵人持汤沃灌汤 (2)以衾拥覆衾: (3)负笈从师负:(4)编茅为庵为: 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 10.(1)手指/不可屈伸(2)夫/人好学(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1分) 11.(1)汤:热水(2)衾:被子(3)负:背(背着)(4)为:做(做成(每小题1分) 12.(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 13.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答到一个方面给2 分,答到两个方面给3分。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 05湛江市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19-22题。(12分)
11、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分) 三、阅读(共 62 分) (一)6.(1)就 (2)交错相通 (3)有时 (4)去,往。7、 (1)跑(或:赶快) (2)等待(或: 等到) (3)寄居(或:居住、住在) (4)通"披" 8、B 9、因为内心有足以 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 上其他的人。) 10、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意对即可。) 11、记叙、议论 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写得生动、感人,这样写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 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 05 盐城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 10-13 题。(13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 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 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 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 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 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0.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 分)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以衾拥覆 衾: (3)负笈从师 负: (4)编茅为庵 为: 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 分)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 分) 10.(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 (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 1 分) 11.(1)汤:热水 (2)衾:被子 (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每小题 1 分) 12.(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 2 分) 13.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答到一个方面给 2 分,答到两个方面给 3 分。只答“从师学习”给 1 分) 05 湛江市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 19—22 题。(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