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学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第10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①教学要求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质量标准与起草说明的 编写。熟悉药物E的确定、鉴别方法选用原则、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的制定。 2.了解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新药申报需要上报的资料。药品名称、性状、鉴别、 般杂质和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制定。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内容与测定方法 Q关键词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药品注册 学习重点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基础与原则 1.药品质量标准分类—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生产用质量标准(注册标准)、国家药 品标准、企业标准 2.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基础——查阅、整理文献资料,了解研制新药的有关信息,建立 药品质量标准(确定研究内容、检测项目及限度、选择分析方法以及进行方法学硏究、制订 质量标准、修订质量标准)。 3.标准制订基本原则——安全有效、规范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4.起草说明编写细则——概况、生产工艺或处方、标准制订的意见或理由、与国外药 典或有关标准的比较、主要参考文献。 二、药品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订的主要内容 1.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发音清晰。通用名(经CFDA批准,即为药品的法 定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英文名)、化学名(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 2.性状——包括外观色泽、形状、臭味、晶型、溶解度、物理常数等 熔点mp)—采用毛细管测定法,要求报告初熔和全熔。区别是否有分解现象,可采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 比旋度([a])—在温度(20℃)和波长(5893m)下进行测定。应考察药物浓 度和溶剂对比旋度及旋光方向的影响
浙江大学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第 10 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教学要求 1.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质量标准与起草说明的 编写。熟悉药物 1% E1cm 的确定、鉴别方法选用原则、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的制定。 2. 了解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新药申报需要上报的资料。药品名称、性状、鉴别、一 般杂质和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制定。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内容与测定方法。 关键词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药品注册 学习重点 一、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基础与原则 1. 药品质量标准分类——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生产用质量标准(注册标准)、国家药 品标准、企业标准。 2.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基础——查阅、整理文献资料,了解研制新药的有关信息,建立 药品质量标准(确定研究内容、检测项目及限度、选择分析方法以及进行方法学研究、制订 质量标准、修订质量标准)。 3. 标准制订基本原则——安全有效、规范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4. 起草说明编写细则——概况、生产工艺或处方、标准制订的意见或理由、与国外药 典或有关标准的比较、主要参考文献。 二、药品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订的主要内容 1. 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发音清晰。通用名(经 CFDA 批准,即为药品的法 定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英文名)、化学名(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 2. 性状——包括外观色泽、形状、臭味、晶型、溶解度、物理常数等。 熔点(mp)——采用毛细管测定法,要求报告初熔和全熔。区别是否有分解现象,可采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 比旋度([] t D )——在温度(20℃)和波长(589.3nm)下进行测定。应考察药物浓 度和溶剂对比旋度及旋光方向的影响
江大学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百分吸收系数(E{)—选用5台不同型号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高、低浓 度各双份进行测定。 3.鉴别——方法选用原则:(1)要有专属性、灵敏性,且便于推广。(2)化学法与 仪器法相结合。(3)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4)方法学验证:专属性(做对照 试验、空白试验);耐用性;检测限(必要时)。 4.检查—包括无机杂质、有机杂质、残留溶剂。 无机杂质:多为已知杂质,可参考药典收载的方法进行质量考察及控制。 有机杂质:通称为“有关物质",是药品杂质检查中重点考察的内容。普遍采用色谱法 (HPLC、TLC法等)测定。 残留溶剂:采用GC法检测,研究方法和限度要求可参考药典和相关指导原则 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 5.含量效价测定 容量法—是原料药的首选方法。 光谱法——多用于制剂分析 色谱法——是复杂成分分析的有效方法,适用于制剂和多组分原料药的分析。 含量限度的制订——根据剂型、生产水平、主药含量多少和分析方法等进行综合考虑。 方法学验证——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线性与范围、耐用性 6.稳定性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高湿、光照(1批样品,10天)。 加速试验—40℃、RH75%条件下放置6个月(3批样品)。 长期试验—25C、RH60%条件下放置36个月(3批样品)
浙江大学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百分吸收系数( 1% E1cm )——选用 5 台不同型号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高、低浓 度各双份进行测定。 3. 鉴别——方法选用原则:(1)要有专属性、灵敏性,且便于推广。(2)化学法与 仪器法相结合。(3)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4)方法学验证:专属性(做对照 试验、空白试验);耐用性;检测限(必要时)。 4. 检查——包括无机杂质、有机杂质、残留溶剂。 无机杂质:多为已知杂质,可参考药典收载的方法进行质量考察及控制。 有机杂质:通称为“有关物质”,是药品杂质检查中重点考察的内容。普遍采用色谱法 (HPLC、TLC 法等)测定。 残留溶剂:采用 GC 法检测,研究方法和限度要求可参考药典和相关指导原则。 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 5. 含量/效价测定 容量法——是原料药的首选方法。 光谱法——多用于制剂分析。 色谱法——是复杂成分分析的有效方法,适用于制剂和多组分原料药的分析。 含量限度的制订——根据剂型、生产水平、主药含量多少和分析方法等进行综合考虑。 方法学验证——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线性与范围、耐用性。 6. 稳定性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高湿、光照(1 批样品,10 天)。 加速试验——40℃、RH75%条件下放置 6 个月(3 批样品)。 长期试验——25℃、RH60%条件下放置 36 个月(3 批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