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陈寿 作者 二解释翻译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 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2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 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5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6今操己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7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 9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 能之士思得明君 10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 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11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 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2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3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刘备往见,诸葛亮详陈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赏析: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按传记的一般体例写主人公年轻时代的事情,着重表现诸 葛亮的抱负:第二部分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此处惜墨如金,用笔洗炼:第三部分写刘 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第四部分是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 2、(1)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 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 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岀,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 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2)还能从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 A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一一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 B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一避世待时而飞 C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一—矜持自重 D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见解高明,令人折服 E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一治国之栋梁
隆中对 陈寿 一作者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 解释翻译 1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 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2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 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5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6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7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 9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 能之士思得明君。 10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 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11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 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2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3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 1 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第二部分(第 2 段):徐庶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 3、4、5 段):刘备往见,诸葛亮详陈对策。 第四部分(第 6 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赏析: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按传记的一般体例写主人公年轻时代的事情,着重表现诸 葛亮的抱负;第二部分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此处惜墨如金,用笔洗炼;第三部分写刘 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第四部分是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 2、(1)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 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 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 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2)还能从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 A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 B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避世待时而飞. C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矜持自重。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见解高明,令人折服。 E 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
(2)、对人物的刻划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对诸葛亮的性格刻划,哪些是正面描 写,哪些是侧面烘托? 诸葛亮隐居(正面描写)徐庶举荐(侧面描写)刘备与诸葛亮对话(正面描写)关张不悦(侧 面描写 3、文中的刘备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刘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 4、(1)、第一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是正面写他 有不凡的抱负;“时人莫之许”从反面衬托,说明一般人不了解他;“惟……谓为信然”一句 则从侧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下文刘备 的出场作铺垫,为徐庶荐诸葛亮埋下伏笔 (2)、第二段写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诸葛亮是一个隐居 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目前虽然卧伏在草 野之间,一旦风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表明他希望招致 人才,又反映了他对诸葛亮还没有真正了解和高度重视。徐庶建议刘备亲自往访,“不可屈 致”,就进一步说明诸葛亮的卓越不群,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文 乃见”埋下伏笔 (3)、“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和心情?刘备的话有 哪几层意思? 明确:五个宇表明了刘备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但态度谦虚诚恳,语气委婉有致, 措辞简明得体。分三层意思:(1)概述当前政治形势,站在汉王朝的立场,对曹操等人表示 了强烈的愤恨,对汉王朝的命运表示深切关注。(2)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俨然以兴复汉 室、剪除奸恶为己任。(3)表明几次相访的意图,询问诸葛亮除奸兴汉的大计。这番表白, 恰合诸葛亮的抱负,于是他才提出了著名的“对策”。 (4)、5段 A①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②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①霸业可成,汉室可兴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将5段分为三层,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各层内容,以显示诸葛亮严密的推理 第一层: 第三层 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针(“自董卓已来……此 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荆州北 据汉、沔……智能之士思得明君”):3.归纳策略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将军既帝 室之胄……汉室可兴矣”)。 C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 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D.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 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 与为敌的结论 E.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明确: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F.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明确: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 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G.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明确: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 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
(2)、对人物的刻划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对诸葛亮的性格刻划,哪些是正面描 写,哪些是侧面烘托? 诸葛亮隐居(正面描写)徐庶举荐(侧面描写)刘备与诸葛亮对话(正面描写)关张不悦(侧 面描写) 3、文中的刘备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 4、 (1)、第一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是正面写他 有不凡的抱负;“时人莫之许”从反面衬托,说明一般人不了解他;“惟……谓为信然”一句 则从侧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下文刘备 的出场作铺垫,为徐庶荐诸葛亮埋下伏笔。 (2)、第二段写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诸葛亮是一个隐居 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目前虽然卧伏在草 野之间,一旦风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表明他希望招致 人才,又反映了他对诸葛亮还没有真正了解和高度重视。徐庶建议刘备亲自往访,“不可屈 致”,就进一步说明诸葛亮的卓越不群,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文 “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3)、“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和心情?刘备的话有 哪几层意思? 明确:五个宇表明了刘备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但态度谦虚诚恳,语气委婉有致, 措辞简明得体。分三层意思:(1)概述当前政治形势,站在汉王朝的立场,对曹操等人表示 了强烈的愤恨,对汉王朝的命运表示深切关注。(2)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俨然以兴复汉 室、剪除奸恶为己任。(3)表明几次相访的意图,询问诸葛亮除奸兴汉的大计。这番表白, 恰合诸葛亮的抱负,于是他才提出了著名的“对策”。 (4)、5 段 A ①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 ②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 ①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 将 5 段分为三层,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各层内容,以显示诸葛亮严密的推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针(“自董卓已来……此 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荆州北 据汉、沔……智能之士思得明君”);3.归纳策略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将军既帝 室之胄……汉室可兴矣”)。 C 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 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D.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 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 与为敌的结论。 E.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明确: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F.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明确: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 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G.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明确: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 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
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H.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I、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中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 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5)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的目的是什么? 照应开头,再次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这一比喻也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和 极为满意的心情
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H.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I、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中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 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5)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的目的是什么? 照应开头,再次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这一比喻也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和 极为满意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