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与完善是体育教育的基本使命。体育课程是实现体育目标的 基本途径。长期以来在对体育教育工作实践与探索的同时,我们更明确了体育教育 的重心应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上,为国家培养体格强健 的建设人才。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在2002年我校体育教学部武术课程的教师们 共同努力下,“学生为本、健康第一、传承国粹”基础上,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通过借鉴《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段位内容和 晋段形式,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构建岀适合高校武术教学的课程 教材内容和分类框架。使高校武术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拓展成多类型、多拳种、多层 次的具有 三段由浅入深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重点突出“崇尚武德” “打练结合”、“健身养生”、“教学通段”的教学新理念,尤其是强调课程内容 与形式应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而变更,扩展了高校武术教学功能。 经过八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实验证明本课程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浓, 且易掌握,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同时发挥了教师的主导 作用和技术特长,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在学生心中树立了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程的改革,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在2004、2005 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院研究院课题立项,2005年获得了上海市教学 成果三等奖、2006年复旦大学精品课程,2007年获复旦大学第一届教学贡献奖, 2008年获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活动贡献奖,2008年成为上海市重 点建设课程,2010年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课程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后,在课程设置、教材內容的选择、评价指标的选定 及评分方法等方面更体现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大纲努力做到以学生为 主体,加大学生选择项目的自由度,充分考虑学生健康的需求、个性发展的需求, 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与机能提高的需求,做到技术教学和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培养
历史沿革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与完善是体育教育的基本使命。体育课程是实现体育目标的 基本途径。长期以来在对体育教育工作实践与探索的同时,我们更明确了体育教育 的重心应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上,为国家培养体格强健 的建设人才。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在 2002 年我校体育教学部武术课程的教师们 共同努力下,“学生为本、健康第一、传承国粹”基础上,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通过借鉴《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段位内容和 晋段形式,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构建出适合高校武术教学的课程 教材内容和分类框架。使高校武术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拓展成多类型、多拳种、多层 次的具有一、二、三段由浅入深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重点突出“崇尚武德”、 “打练结合”、“健身养生”、“教学通段”的教学新理念,尤其是强调课程内容 与形式应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而变更,扩展了高校武术教学功能。 经过八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实验证明本课程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浓, 且易掌握,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同时发挥了教师的主导 作用和技术特长,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在学生心中树立了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程的改革,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在 2004、2005 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院研究院课题立项,2005 年获得了上海市教学 成果三等奖、2006 年复旦大学精品课程,2007 年获复旦大学第一届教学贡献奖, 2008 年获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活动贡献奖,2008 年成为上海市重 点建设课程,2010 年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课程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后,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评价指标的选定 及评分方法等方面更体现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大纲努力做到以学生为 主体,加大学生选择项目的自由度,充分考虑学生健康的需求、个性发展的需求, 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与机能提高的需求,做到技术教学和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培养
相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专项考核 与教学“通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 本次教学大纲的修订完成,不仅是展开高校武术教学的依据,也是高校体育教 育发展的一个起点。作为部委直属院校,我们有责任作有益的探索。高校武术《段 位制》课程教学模式更能体现时代性与发展性,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尤其是传承 国粹,弘扬民族精神,建立爱国主乂教育,树立终身锻炼理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本课程2008年被上海市武术协会、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评 审委员会授予“《中国武术段位制》复旦大学考评点”单位,2009年被授予国家 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授予“《中国武术段位制》 教学实验学校”单位。 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 ⑦⑦ 复旦大学考评点 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 编号:200909006 中国武术段位制 教学实验学校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OO九年六月
相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专项考核 与教学“通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 本次教学大纲的修订完成,不仅是展开高校武术教学的依据,也是高校体育教 育发展的一个起点。作为部委直属院校,我们有责任作有益的探索。高校武术《段 位制》课程教学模式更能体现时代性与发展性,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尤其是传承 国粹,弘扬民族精神,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终身锻炼理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本课程 2008 年被上海市武术协会、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初段位评 审委员会授予“《中国武术段位制》复旦大学考评点”单位,2009 年被授予国家 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授予 “《中国武术段位制》 教学实验学校”单位
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以大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 学、唯物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武术的武德武礼,传授武术技术技能, 让学生在学习锻炼中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综合素养,从属复 旦大学公共必修课程。 2.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把传承国粹、发展身体、爱国主义教 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学课 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的目标是指通过传授中华武术的技法与健身 养生的传统体育功法的教学实践,达到慬国粹、强健体、爱祖国的预期效 果,是高校武术课程的宗旨和归宿。考虑到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课 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 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针对少数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 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 1.基本目标 (1)培养习武兴趣,能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逐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 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 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2)学习两项以上武术套路或功法功法;能自主、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 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处理方法。 (3)较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运动能 力;较好地掌握一、二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武术学习目标,通过武术教学及段位通段教学活 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 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克服各种困难。 (5)崇尚武德,具备良好的风尚和礼仪;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正确处理竞 争与合作关系。 2.发展性目标 (1)形成良好的武术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 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熟练掌握武术运动技术水平,能积极参加武术段位通段教学活动
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1.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以大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 学、唯物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武术的武德武礼,传授武术技术技能, 让学生在学习锻炼中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综合素养,从属复 旦大学公共必修课程。 2.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是把传承国粹、发展身体、爱国主义教 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学课 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的目标是指通过传授中华武术的技法与健身 养生的传统体育功法的教学实践,达到懂国粹、强健体、爱祖国的预期效 果,是高校武术课程的宗旨和归宿。考虑到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课 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 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针对少数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 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 1. 基本目标 (1)培养习武兴趣,能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逐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 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 定的体育欣赏能力。 (2)学习两项以上武术套路或功法功法;能自主、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 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处理方法。 (3)较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运动能 力;较好地掌握一、二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武术学习目标,通过武术教学及段位通段教学活 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 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克服各种困难。 (5)崇尚武德,具备良好的风尚和礼仪;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正确处理竞 争与合作关系。 2. 发展性目标 (1)形成良好的武术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 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熟练掌握武术运动技术水平,能积极参加武术段位通段教学活动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熟练掌握 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提高自己的运动 能力,使身体更强健。 (5)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情景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能够主动关 心、积极参与社区体育和健康事务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熟练掌握 一、二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提高自己的运动 能力,使身体更强健。 (5)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情景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能够主动关 心、积极参与社区体育和健康事务
课程的设置 (一)根据我校课程设置规定,本科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学期1学 分,每周2学时,以18周计算为36学时。4学期共计144学时。 (二)对三、四年级及研究生开设武术选修课,每学期1学分,每周2学时,共 36学时。 (三)暑期短学期开设部分项目选修课,每学期1学分,每周3次课,每次2-3 学时,共4-5周,计36学时。 (四)校运动队一、二年级运动员的专项训陈练纳入必修体育课程之中,每学期 学分,共计4学分。三、四年级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纳入《运动训练》选修课程。 (五)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 以指导康复、保健、养生为主的中国传统养生课程。每学期1学分,每周2学时, 共36学时。 (六)根据我校的场地条件、师资力量及选课方法,共开设下列项目(见课程 项目、课程部分及授课对象性别表)。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项目、课程部分及授课对象性别表 序号 项目 果程部分 授课对象性别 长拳二段 长拳三段 器械类 剑术三段 男、女 23456 太极类 十六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相 木兰扇 攻防技能类 防身术 防卫术男、女 7[中国传统养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 8高年级太极类 四式太极拳
课程的设置 (一)根据我校课程设置规定,本科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学期 1 学 分,每周 2 学时,以 18 周计算为 36 学时。4 学期共计 144 学时。 (二)对三、四年级及研究生开设武术选修课,每学期 1 学分,每周 2 学时,共 36 学时。 (三)暑期短学期开设部分项目选修课,每学期 1 学分,每周 3 次课,每次 2-3 学时,共 4-5 周,计 36 学时。 (四)校运动队一、二年级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纳入必修体育课程之中,每学期1 学分,共计 4 学分。三、四年级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纳入《运动训练》选修课程。 (五)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 以指导康复、保健、养生为主的中国传统养生课程。每学期 1 学分,每周 2 学时, 共 36 学时。 (六)根据我校的场地条件、师资力量及选课方法,共开设下列项目(见课程 项目、课程部分及授课对象性别表)。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项目、课程部分及授课对象性别表 序号 项目 课程部分 授课对象性别 1 拳术类 长拳二段 长拳三段 男、女 2 器械类 剑术二段 剑术三段 男、女 3 太极类 十六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男、女 4 传统类 精编劲扇 短棍 男、女 5 木兰拳类 木兰拳 木兰扇 女 6 攻防技能类 防身术 防卫术 男、女 7 中国传统养生 八段锦、易筋经 五禽戏、六字诀 男、女 8 高年级太极类 二十四式太极拳 男、女
民族体武术《段位制》课程设置 长类选 剑术类选项 传统类选项课 木兰类选项 攻防技能选 国传统体 极 式太极初级 段锦易防经初级 五戏、六字诀 提 提 注:《运动训练》课程除外
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与选用 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 (一)科学性: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 新成果。 (二)健身性:緊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的指导思想作为 选编教学內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标准》的 内容和要求。 (三)实效性:根据学生特点、气候及场馆设施和器材等情况选编內 容,力求少而精,讲求实效。 (四)发展性: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利于学生掌握身体锻 炼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为终身体育意识及锻炼打下基础。 (五)可接受性: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 好,适应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 外自学、自练。 (六)民族性和世界性: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 育,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课程教材的选用 [1]《高校体育选项课理论教程》,王方椽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体育与健康》,全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体育参考书》,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2001年编写,复旦大学出版社 [4]《中国武术段位制》,中国武术段位制编写组,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 [5]《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国武术段位制编写组,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 [6]《精编劲扇》,陆根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7]《传统少林拳套路教程》,刘海超,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健身气功·五禽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写组,人民体 育出版社 [9]《健身气功·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写组,人民体 育出版社 [10]《健身气功·易筋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写组,人民 体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与选用 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 (一)科学性: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 新成果。 (二)健身性: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 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标准》的 内容和要求。 (三)实效性:根据学生特点、气候及场馆设施和器材等情况选编内 容,力求少而精,讲求实效。 (四)发展性: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利于学生掌握身体锻 炼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为终身体育意识及锻炼打下基础。 (五)可接受性: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 好,适应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 外自学、自练。 (六)民族性和世界性: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 育,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课程教材的选用 [1]《高校体育选项课理论教程》,王方椽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体育与健康》,全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体育参考书》,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 2001 年编写,复旦大学出版社 [4]《中国武术段位制》,中国武术段位制编写组,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 [5]《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国武术段位制编写组,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 [6]《精编劲扇》,陆根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7]《传统少林拳套路教程》,刘海超,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健身气功·五禽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写组,人民体 育出版社 [9]《健身气功·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写组,人民体 育出版社 [10]《健身气功·易筋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写组,人民 体育出版社
[11]《健身气功·六字诀》,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写组,人民 体育出版社 [12]《木兰拳二十八式国家规定套路学练与参赛指南》,李巧玲,何瑞虹编著,北京体育大 学出版社 [13]《木兰扇三十八式国家规定套路学练与参赛指南》,李巧玲,何瑞虹编
[11]《健身气功·六字诀》,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写组,人民 体育出版社 [12]《木兰拳二十八式国家规定套路学练与参赛指南》,李巧玲,何瑞虹编著,北京体育大 学出版社 [13]《木兰扇三十八式国家规定套路学练与参赛指南》,李巧玲,何瑞虹编 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课程的教学模式 为达到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有自主 选择上课教师、上课内容、上课地点、上课时间。以进行课内的武术理论知 识、武术技法技能、体能、养生方法等内容教学、课外活动及段位通段教 学、武术社团活动、课余自主锻炼及运动训练有机结合,组成较全面的武术 《段位制》课程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和形式各项目内容,以满 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 运动实践中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实行“三段式”教学结构。第一阶段:武德武礼教育,习武先 习德,通过多层面、多渠道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传统文化与武术思想,培养 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第二阶段:技能学习,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的准备活动要求多样化,在完成大纲基本内容教学的 同时,要求基本技术多练、精练;倡导主体化、个性化、民主化的学习形 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空间,积极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氛围,不断 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第三阶段:身体练习,在每次课结束前,安排固定的 时间进行体能素质练习,也称:“课课练”。 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 《段位制》课程选课 (必选须初级项目) 实践线与理论互补 第一层 武武礼 功法功力 瑆论知识 课内分 络理论教学 第三层 提升教学功能 提高发展芼力 《段位制》课程选课 (任选各项提高项目) 第四层
课程的教学模式 为达到民族体育武术《段位制》课程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有自主 选择上课教师、上课内容、上课地点、上课时间。以进行课内的武术理论知 识、武术技法技能、体能、养生方法等内容教学、课外活动及段位通段教 学、武术社团活动、课余自主锻炼及运动训练有机结合,组成较全面的武术 《段位制》课程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和形式各项目内容,以满 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 运动实践中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实行“三段式”教学结构。第一阶段:武德武礼教育,习武先 习德,通过多层面、多渠道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传统文化与武术思想,培养 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第二阶段:技能学习,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的准备活动要求多样化,在完成大纲基本内容教学的 同时,要求基本技术多练、精练;倡导主体化、个性化、民主化的学习形 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空间,积极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氛围,不断 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第三阶段:身体练习,在每次课结束前,安排固定的 时间进行体能素质练习,也称:“课课练
课程的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 (一)考核与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1.套路或基本技术占每学期总分的30%,评定以学生是否能基本完成该套 路动作及基本技术为标准。 2.功法功力占每学期总分的20%(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它 的评定包括专项技能总体掌握情况及专项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 3.身体素质与机能反映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详细情况见身体素质与机 能项目评分标准),占每学期总分的30%,其中,第一学期测1000m(男)/ 800m(女)和立定跳远;第二学期测50m和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 4.理论占每学期总分的10%,主要评定学生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武术专项 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定采用网上在线考试、课堂问答、课堂闭卷考试或 学习体会等形式。 5.发展能力包括武术《段位制》教学通段、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 合作精神、进步幅度等方面的评定,占总分10%。 (二)有关考核与评价的若干规定 1.评价采用百分制评分,折合成A、B、C、D、F等级,每学期评定一次。 每学期评定合格者,可得1个学分,两学年为4个学分。 2.除理论考试外,学生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专项的达标与技评等单项的 考核最多可有两次考核机会,成绩取好的一次。如果学生两次考核不及格允 许有一次补考机会,但该单项的最高成绩只能为“及格” 3.学生上课凡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无故缺勤扣3分,所扣分数将在 期末体育课总分中扣除 4.课程成绩不合格者,可在下学期补考(开学四周內完成),也可在第5 学期重修(为避免学生因体育成绩影响毕业,建议在第7学期前完成重 修)。补考的成绩记载为“D-”;重修的成绩按实记载,原成绩不覆盖。凡 缺课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记载为不及格。 5.保健体育成绩评定,最高记载为“C”。 6.学生应按规定认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参加一次记1次出勤,学生必 须分别完成15次早操和20次课外活动。如发生违规,每次扣体育成绩 分 7.各班的体育课成绩(达85分以上)的学生数不得超过30%
课程的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 (一)考核与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1. 套路或基本技术占每学期总分的 30%,评定以学生是否能基本完成该套 路动作及基本技术为标准。 2. 功法功力占每学期总分的 20%(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它 的评定包括专项技能总体掌握情况及专项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身体素质与机能反映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详细情况见身体素质与机 能项目评分标准),占每学期总分的 30%,其中,第一学期测 1000m(男)/ 800m(女)和立定跳远;第二学期测 50m 和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 4. 理论占每学期总分的 10%,主要评定学生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武术专项 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定采用网上在线考试、课堂问答、课堂闭卷考试或 学习体会等形式。 5. 发展能力包括武术《段位制》教学通段、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 合作精神、进步幅度等方面的评定,占总分 10%。 (二)有关考核与评价的若干规定 1. 评价采用百分制评分,折合成 A、B、C、D、F 等级,每学期评定一次。 每学期评定合格者,可得 1 个学分,两学年为 4 个学分。 2. 除理论考试外,学生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专项的达标与技评等单项的 考核最多可有两次考核机会,成绩取好的一次。如果学生两次考核不及格允 许有一次补考机会,但该单项的最高成绩只能为“及格”。 3. 学生上课凡迟到或早退,一次扣 1 分,无故缺勤扣 3 分,所扣分数将在 期末体育课总分中扣除。 4. 课程成绩不合格者,可在下学期补考(开学四周内完成),也可在第 5- 8 学期重修(为避免学生因体育成绩影响毕业,建议在第 7 学期前完成重 修)。补考的成绩记载为“D–”;重修的成绩按实记载,原成绩不覆盖。凡 缺课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记载为不及格。 5. 保健体育成绩评定,最高记载为“C”。 6. 学生应按规定认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参加一次记 1 次出勤,学生必 须分别完成 15 次早操和 20 次课外活动。如发生违规,每次扣体育成绩 2 分。 7. 各班的体育课成绩(达 85 分以上)的学生数不得超过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