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九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化学结构】 青霉素类:6-氨基青 R NH CH3 烷酸6-APA CHg COOH B-内酰胺环 头孢类:7-氨基头孢烷 RC-NH 酸(7-ACA t coo R2 阝内酰胺环
【化学结构】 头孢类:7-氨基头孢烷 酸(7-ACA) N S COO NH O R2 R1 - C O 3 7 N S CH3 CH3 O NH COOH C O 青霉素类: R1 6-氨基青霉 烷酸 6-APA β-内酰胺环 β-内酰胺环
窄谱青霉素: 青霉素G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 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梭苄西林 抗G杆菌青霉素:美西林 第一代:头孢氨苄 二二分 第二代:头胞呋辛 头胞菌素 第三代:头胞哌酮 类 第四代:头胞匹罗 其他:青霉烯、头霉素、氧头胞烯、单环β内酰胺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 阝-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
二 、 分 类 青霉素 窄谱青霉素: 青霉素G 耐酶青霉素: 甲氧西林 广谱青霉素: 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梭苄西林 抗G-杆菌青霉素: 美西林 头胞菌素 第一代: 头孢氨苄 第二代: 头胞呋辛 第三代: 头胞哌酮 第四代: 头胞匹罗 其他:青霉烯、头霉素、氧头胞烯、单环β内酰胺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
【作用机制】 1.作用于细菌细胞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使菌体失去屏 障而膨胀裂解(不同细菌有不同种类PBPs,它有 许多亚型) 2.触发细菌自溶酶活性 【作用特点】 1.毒性小 2.繁殖期杀菌剂 3.对G菌作用小
【作用机制】 1. 作用于细菌细胞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使菌体失去屏 障而膨胀裂解(不同细菌有不同种类PBPs,它有 许多亚型) 2. 触发细菌自溶酶活性 【作用特点】 1. 毒性小 2. 繁殖期杀菌剂 3. 对G -菌作用小
【耐药机制】 。产生水解酶(阝-内酰胺酶) 。药物与B-内酰胺酶结合不能进入菌体 。改变PBPs结构 。改变菌膜通透性,影响药物进入 。增加药物外排 。缺乏自溶酶
【耐药机制】 ⚫ 产生水解酶( -内酰胺酶 ) ⚫ 药物与-内酰胺酶结合不能进入菌体 ⚫ 改变PBPs结构 ⚫ 改变菌膜通透性,影响药物进入 ⚫ 增加药物外排 ⚫ 缺乏自溶酶
影响B-内酰胺类抗菌作用因素 ~药物透过G+菌胞壁或G-菌脂蛋白外膜的难易。 ·药物对阝-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药物对靶位PBPs的亲和性
影响β-内酰胺类抗菌作用因素 ❖ 药物透过G+菌胞壁或G-菌脂蛋白外膜的难易。 ❖ 药物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 药物对靶位PBPs的亲和性
天然青霉素
天然青霉素
1928年弗莱明第一 次看到生长有青霉 菌的培养皿
1928年弗莱明第一 次看到生长有青霉 菌的培养皿
青霉素G(benzyIpenicillin,苄青霉素) >为一有机酸,常用其钠盐或钾盐 >干燥粉末,溶于水不稳定、不耐热 CH 6-APA
青霉素G( benzylpenicillin , 苄青霉素) ➢ 为一有机酸,常用其钠盐或钾盐 ➢ 干燥粉末,溶于水不稳定、不耐热 6-APA B A
体内过程 >不宜▣服、宜肌注、t1/2为0.5-1h >脂溶性低难于进入细胞内,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几乎全部以原形迅速经尿排泄 >延长作用时间: > 普鲁卡因青霉素: 维持24h > 苄星青霉素维持15d 仅用于轻症或预防感染
体内过程 ➢ 不宜口服、宜肌注、t1/2为0.5-1h ➢ 脂溶性低难于进入细胞内,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 几乎全部以原形迅速经尿排泄 ➢ 延长作用时间: ➢ 普鲁卡因青霉素 维持24h ➢ 苄星青霉素 维持15d ➢ 仅用于轻症或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