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4分) A.确凿(zo) 菜畦(q1) 绽开(zhan) B.脑髓(su1) 宿儒(rú) 搓捻(cuo) C.相宜(xiang) 收敛(1ian) 争执(zhi) D.支撑(cheng) 蝉蜕(tuo) 秕谷(b1) 2.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句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4分) (1)黄色的花dànyǎ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1 an man烂漫。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déq1suǒ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3)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in bi荫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4分) 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了爸爸的反对。 解析:“不求甚解”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所以用 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4分) A.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D.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解析:A项,前后不搭配,可改为“春天的百草园”。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4分)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 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1 第三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4 分) A.确凿.(záo) 菜畦.(qí) 绽.开(zhàn) B.脑髓.(suí) 宿儒.(rú) 搓.捻(cuō) C.相.宜(xiāng) 收敛.(liǎn) 争执.(zhì) D.支撑.(chēng) 蝉蜕.(tuō) 秕.谷(bǐ) 2.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句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4 分) (1)黄色的花 dàn yǎ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l àn màn 烂漫。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3)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 yīn bì荫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4 分) 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 B.在众目睽睽 ....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 ....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了爸爸的反对。 解析:“不求甚解”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所以用 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4 分) A.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D.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解析:A 项,前后不搭配,可改为“春天的百草园”。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4 分)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 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一一安妮·莎 莉文老师。 D.我家离学校有七、八里路,每到下雨的时候路上到处都是泥,实在难走。 解析:A项,应该去掉省略号;B项,“都到齐了吗”后面应该用逗号,“同学们”后面用问号;D 项,“七八里路”是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6.古诗文默写填空。(6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论语》中阐述学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图,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表现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名著阅读。(4分)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 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 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 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该选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的“他”指的是藤野先生。 二、阅读与感悟(50分)》 (一)阅读下面三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 宥坐⑦之器。”孔子曰:“闻宥坐器满则覆,虚则欹,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 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软。孔子喟然而叹日:“鸣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韩诗外传·卷三》)】 【注释】①欹(q)倾斜。②宥(yòu)坐座位右边。“宥”通“右”,“坐”通"“座”。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0):哪里怎么。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知之为知之(是) (2)是知也(这)
2 C.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 莉文老师。 D.我家离学校有七、八里路,每到下雨的时候路上到处都是泥,实在难走。 解析:A 项,应该去掉省略号;B 项,“都到齐了吗”后面应该用逗号,“同学们”后面用问号;D 项,“七八里路”是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6.古诗文默写填空。(6 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论语》中阐述学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表现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名著阅读。(4 分)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 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 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 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该选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的“他”指的是藤野先生。 二、阅读与感悟(50 分) (一)阅读下面三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 宥坐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坐器满则覆,虚则欹,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 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韩诗外传·卷三》) 【注释】①欹(qī):倾斜。 ②宥(yòu)坐:座位右边。“宥”通“右”,“坐”通“座”。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知之为.知之(是) (2)是.知也(这)
(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4)满则覆(翻倒)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诲女知之乎? 答案:(1)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吧?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答案:孔子问守庙的人说…(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10.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1.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 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学与思应该相结合。(3分) 12.(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2分) 答案:孔子想验证欹器的特点。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3分) 答案:(示例一)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示例二)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人的证实,所以没有必要 “使子路取水试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青春的尊重 程刚 ①初中那会儿,父亲母亲已在南方做生意多年,家里生活条件很好,我过着富足的生活。 我的学习还是蛮不错的,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市里的这所实验中学。 ②那时,学校搞勤工俭学,在校园西北角空地开了10亩地,分给各个班,让自己种东西, 收获后自己售卖并将所得作为班费。王老师带着我们把这块地种上了莱,这是我头一次干农 活,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 ③李同学家在农村,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学校一届只在各乡镇招10名学生,他是其中之 一。其实有些时候,我能从他身上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他每周回一次家,然后带足能吃一周的 干饼,再带些咸莱,大部分时间都是吃这些,他用的被子上还有补丁,而我的早都换成了又轻 又暖的羽绒被
3 (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4)满则覆.(翻倒)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 (1)诲女知之乎? 答案:(1)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吧?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答案:孔子问守庙的人说……(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10.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 分) 答案: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1.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 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学与思应该相结合。(3 分) 12.(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2 分) 答案:孔子想验证欹器的特点。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3 分) 答案:(示例一)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示例二)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人的证实,所以没有必要 “使子路取水试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青春的尊重 程刚 ①初中那会儿,父亲母亲已在南方做生意多年,家里生活条件很好,我过着富足的生活。 我的学习还是蛮不错的,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市里的这所实验中学。 ②那时,学校搞勤工俭学,在校园西北角空地开了 10 亩地,分给各个班,让自己种东西, 收获后自己售卖并将所得作为班费。王老师带着我们把这块地种上了菜,这是我头一次干农 活,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 ③李同学家在农村,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学校一届只在各乡镇招 10 名学生,他是其中之 一。其实有些时候,我能从他身上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他每周回一次家,然后带足能吃一周的 干饼,再带些咸菜,大部分时间都是吃这些,他用的被子上还有补丁,而我的早都换成了又轻 又暖的羽绒被
④种菜初期的新鲜劲儿很快就没有了,我开始讨厌拔草,特别是施肥,简直是最难受的事 了,刺鼻的粪臭让我一次又一次想吐,后来,一到劳动我就找各种借口躲开。 ⑤这片莱地,多亏李同学了,全班就他会种,就算老师不组织去莱地劳动,他也会自己抽 空到莱地看一下。施肥的时候,就他一个人千得最卖力,他说他在家就干这些活,早都习惯了。 ⑥我不去劳动的事儿,王老师看在了眼里,严厉批评了我。我当时很不在乎,我的理由也 很充分,到时候班里组织活动,我可以多捐点儿班费。 ⑦过了一段时间,莱地收获了,卖了800多元。班委研究这钱怎么用,大家一致提出要给 李同学200元,因为数他最辛苦,我说我再捐400元作班费,却被王老师拒绝了。后来,李同学 也拒绝单独分给他200元,他说钱是班级的,不应该单独分给他。 ⑧这一周,李同学没回家,我在步行街买鞋时,在一家饭店门口碰见了他。他正在和一位 师傅倒垃圾,我问他怎么在这里,李同学笑着说:“打个短工,一天30元。”我点了点头,没说 太多就走了。 ⑨那天下午,连街累了,我便进了电影院看电影。可刚进影院,看到前面两个熟悉的身影, 是王老师和李同学,真是巧了。看完电影,李同学坐公交回学校,而我和王老师坐另一班回家。 车上,我和王老师闲聊,问王老师:“李同学家里条件不好,怎么舍得花钱来看电影2” ⑩王老师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程刚,李同学说从来没进过影城,说我最近给他补习知 识竞赛很辛苦,想邀请我一起看一场,我知道他家条件不好,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①“为啥?”我有些疑惑地问。 @“老师尊重他的青春,他家贫穷,但他的青春里没有自卑,也不缺时尚,他把最苦的活 当快乐,想看电影,就去打工挣钱,这是他最真实的青春,也是让我羡慕的青春。程刚,你尊重 你的青春了吗?你多交班费,你来看电影,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吗?…”王老师说完,认真地看 向了我。 ⑧那一刻,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我的心却在翻涌。从那天起,我知道了在青春的色彩 里还有“尊重”这个词,不但要尊重别人,更应该尊重自己,这样的青春才最有意义。 (选自《辽宁青年》)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4分)》 A.文章中“李同学”这一形象主要通过“我”的叙述来刻画,虽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人 物形象依然深入人心,令人感动
4 ④种菜初期的新鲜劲儿很快就没有了,我开始讨厌拔草,特别是施肥,简直是最难受的事 了,刺鼻的粪臭让我一次又一次想吐,后来,一到劳动我就找各种借口躲开。 ⑤这片菜地,多亏李同学了,全班就他会种,就算老师不组织去菜地劳动,他也会自己抽 空到菜地看一下。施肥的时候,就他一个人干得最卖力,他说他在家就干这些活,早都习惯了。 ⑥我不去劳动的事儿,王老师看在了眼里,严厉批评了我。我当时很不在乎,我的理由也 很充分,到时候班里组织活动,我可以多捐点儿班费。 ⑦过了一段时间,菜地收获了,卖了 800 多元。班委研究这钱怎么用,大家一致提出要给 李同学 200 元,因为数他最辛苦,我说我再捐 400 元作班费,却被王老师拒绝了。后来,李同学 也拒绝单独分给他 200 元,他说钱是班级的,不应该单独分给他。 ⑧这一周,李同学没回家,我在步行街买鞋时,在一家饭店门口碰见了他。他正在和一位 师傅倒垃圾,我问他怎么在这里,李同学笑着说:“打个短工,一天 30 元。”我点了点头,没说 太多就走了。 ⑨那天下午,逛街累了 ,我便进了电影院看电影。可刚进影院,看到前面两个熟悉的身影, 是王老师和李同学,真是巧了。看完电影,李同学坐公交回学校,而我和王老师坐另一班回家。 车上,我和王老师闲聊,问王老师:“李同学家里条件不好,怎么舍得花钱来看电影?” ⑩王老师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程刚,李同学说从来没进过影城,说我最近给他补习知 识竞赛很辛苦,想邀请我一起看一场,我知道他家条件不好,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为啥?”我有些疑惑地问。 “老师尊重他的青春,他家贫穷,但他的青春里没有自卑,也不缺时尚,他把最苦的活 当快乐,想看电影,就去打工挣钱,这是他最真实的青春,也是让我羡慕的青春。程刚,你尊重 你的青春了吗?你多交班费,你来看电影,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吗?……”王老师说完,认真地看 向了我。 那一刻,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我的心却在翻涌..。从那天起,我知道了在青春的色彩 里还有“尊重”这个词,不但要尊重别人,更应该尊重自己,这样的青春才最有意义。 (选自《辽宁青年》)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4 分) A.文章中“李同学”这一形象主要通过“我”的叙述来刻画,虽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人 物形象依然深入人心,令人感动
B.从王老师欣然应邀和李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的情节,可以看出王老师是一个善解人意、尊重 学生的好老师。 C.文章第⑨段中画线句“我”对王老师的问话,明显流露出“我”对“李同学”的嘲讽、鄙 视和不理解。 D.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对“我”的心理刻画,道出了“我”对青春的感悟和对“尊重”的理解, 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可知,“我”对王老师的问话表达的是“我”对李同学花钱看电影行 为的不理解,并无嘲讽、鄙视之意。 1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⑤段中加点的“翻涌”一词有哪些含义。(5分》 答案:①对自己劳动不积极的表现感到羞愧:②对自己多出班费的行为的反省:③对自己凭借 家境享受生活的反思:④对自己不能理解同学以苦为乐、自尊自信的后悔:⑤对青春含义的深 刻感悟。 15.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同学”是一个怎样的人。(7分) 答案:①学习成绩优秀:学校一届只在各乡镇招10名学生,他是其中之一。②生活艰苦:吃干 饼咸菜,用有补丁的被子。③劳动积极:班级勤工俭学的菜地主要是他种菜、施肥。④自尊自 信:对自己贫穷的家境不自卑,把最苦的活当快乐;拒绝班级单独分他200元钱;打工时坦然 面对同学的询问。⑤阳光时尚:打工挣钱看电影。⑥懂得感恩:请老师看电影。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分) 最温暖的你 钟蝶 ①我记得她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脸青涩,分明还是个孩子。 ②对于这个偏远而又闭塞的小山村,她仿佛天外来客。她就站在冬日的阳光里,盈盈地看 着我们笑,瞬间俘获了我们的心。 ③山里的孩子生性顽劣,总是闯祸,山里人只有一个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唯一的 教育方式。每次有谁被打得体无完肤,她总要冲上去找家长理论。奈何祖辈传下来的观念根 深蒂固,每一次她都无功而返。 ④她开始教我们下跳棋,放学了把黑板架在课桌上教我们打乒乓球,还和我们做各种新 奇有趣的游戏,以此来消磨我们四溢的精力。有一次,她随口讲了一个故事,当我们期待她讲 下去的时候,她就说忘记了…
5 B.从王老师欣然应邀和李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的情节,可以看出王老师是一个善解人意、尊重 学生的好老师。 C.文章第⑨段中画线句“我”对王老师的问话,明显流露出“我”对“李同学”的嘲讽、鄙 视和不理解。 D.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对“我”的心理刻画,道出了“我”对青春的感悟和对“尊重”的理解, 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可知,“我”对王老师的问话表达的是“我”对李同学花钱看电影行 为的不理解,并无嘲讽、鄙视之意。 1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 段中加点的“翻涌”一词有哪些含义。(5 分) 答案:①对自己劳动不积极的表现感到羞愧;②对自己多出班费的行为的反省;③对自己凭借 家境享受生活的反思;④对自己不能理解同学以苦为乐、自尊自信的后悔;⑤对青春含义的深 刻感悟。 15.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同学”是一个怎样的人。(7 分) 答案:①学习成绩优秀:学校一届只在各乡镇招 10 名学生,他是其中之一。②生活艰苦:吃干 饼咸菜,用有补丁的被子。③劳动积极:班级勤工俭学的菜地主要是他种菜、施肥。④自尊自 信:对自己贫穷的家境不自卑,把最苦的活当快乐;拒绝班级单独分他 200 元钱;打工时坦然 面对同学的询问。⑤阳光时尚:打工挣钱看电影。⑥懂得感恩:请老师看电影。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 分) 最温暖的你 钟蝶 ①我记得她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脸青涩,分明还是个孩子。 ②对于这个偏远而又闭塞的小山村,她仿佛天外来客。她就站在冬日的阳光里,盈盈地看 着我们笑,瞬间俘获了我们的心。 ③山里的孩子生性顽劣,总是闯祸,山里人只有一个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唯一的 教育方式。每次有谁被打得体无完肤,她总要冲上去找家长理论。奈何祖辈传下来的观念根 深蒂固,每一次她都无功而返。 ④她开始教我们下跳棋,放学了把黑板架在课桌上教我们打乒乓球,还和我们做各种新 奇有趣的游戏,以此来消磨我们四溢的精力。有一次,她随口讲了一个故事,当我们期待她讲 下去的时候,她就说忘记了……
⑤后来,每节课开始时,都讲一个故事,每次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对此,我们愤愤不平, 她甩来一句:“想知道结局,自己看呀。”每天放学,她扔下一堆书后,就扬长而去。我们上去 就一顿疯抢。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没抢到的人就眼巴巴地问:“我晚上可以去你家和你一起看 吗?” ⑥那些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稀罕物,我们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抢到一本书。在争抢中, 我们不知不觉读了很多书,写起作文来顺畅了很多。 ⑦那次被学校推荐去县里参加作文比赛的,全是我们班的同学。我因为在比赛中得了特 等奖,被推选到市里参加比赛。比赛的题目是“我的老师”,我很想写她,可是她在我们印象 中一直是一个姐姐呀。我绞尽脑汁回忆我看过的作文书里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如法炮制了一 篇。毫无意外,我铩羽而归。 ⑧她的父母来过几回了。我们想着法子对她好,时常冷不丁地往她手里塞花生、炒蚕豆, 还往她宿舍的窗台上放腊肉、粽子、糍粑,上学的途中,估摸着她的青莱快吃完了,专门拐去 莱地里扯一把青莱,有时还下河给她摸鱼捉虾。 ⑨她终于要走了,我们追着急驰的车,一边跑一边鸣鸣地啼哭。尘土飞扬,黄沙遍地,我们 一直追,嘴里大声喊:“老师,你不要忘记我们。” ⑩我们还沉浸在离别的哀伤中,她却回来了。我们知道她放弃了什么,父母帮着找的稳定 工作,城市里优越的生活。 ①我们小学毕业那年,她结婚了,跟一个来我们学校支教的老师。我们听说如果有人送 出999只纸鹤的祝福,收到的人会永远幸福。我们悄无声息地一只一只给她折,每一只都是虔 诚的祝福。她回来上课的时候,我们把串成串的纸鹤挂在她的身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她一直 咧着嘴笑,可我们分明看到她眼角的泪花。 @我们离开她上了中学,最初的几年,我们时常回去看她。再后来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 息。听说她离婚了,因为她的丈夫想回到城里,而她放不下那些孩子。听说她去到更偏远的学 校了,孤身一人带着女儿。 ⑧后来,我去过她授课的学校,却没有遇到她。那所学校在大山的深处,在公路的尽头。 下车后,还要走十来里的山路才能到。问了住校的学生,学生说她去城里淘书去了,还说老师 告诉他们,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6
6 ⑤后来,每节课开始时,都讲一个故事,每次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对此,我们愤愤不平, 她甩来一句:“想知道结局,自己看呀。”每天放学,她扔下一堆书后,就扬长而去。我们上去 就一顿疯抢。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没抢到的人就眼巴巴地问:“我晚上可以去你家和你一起看 吗?” ⑥那些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稀罕物,我们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抢到一本书。在争抢中, 我们不知不觉读了很多书,写起作文来顺畅了很多。 ⑦那次被学校推荐去县里参加作文比赛的,全是我们班的同学。我因为在比赛中得了特 等奖,被推选到市里参加比赛。比赛的题目是“我的老师”,我很想写她,可是她在我们印象 中一直是一个姐姐呀。我绞尽脑汁回忆我看过的作文书里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如法炮制了一 篇。毫无意外,我铩羽而归。 ⑧她的父母来过几回了。我们想着法子对她好,时常冷不丁地往她手里塞花生、炒蚕豆, 还往她宿舍的窗台上放腊肉、粽子、糍粑,上学的途中,估摸着她的青菜快吃完了,专门拐去 菜地里扯一把青菜,有时还下河给她摸鱼捉虾。 ⑨她终于要走了,我们追着急驰的车,一边跑一边呜呜地啼哭。尘土飞扬,黄沙遍地,我们 一直追,嘴里大声喊:“老师,你不要忘记我们。” ⑩我们还沉浸在离别的哀伤中,她却回来了。我们知道她放弃了什么,父母帮着找的稳定 工作,城市里优越的生活。 我们小学毕业那年,她结婚了,跟一个来我们学校支教的老师。我们听说如果有人送 出 999 只纸鹤的祝福,收到的人会永远幸福。我们悄无声息地一只一只给她折,每一只都是虔 诚的祝福。她回来上课的时候,我们把串成串的纸鹤挂在她的身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她一直 咧着嘴笑,可我们分明看到她眼角的泪花。 我们离开她上了中学,最初的几年,我们时常回去看她。再后来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 息。听说她离婚了,因为她的丈夫想回到城里,而她放不下那些孩子。听说她去到更偏远的学 校了,孤身一人带着女儿。 后来,我去过她授课的学校,却没有遇到她。那所学校在大山的深处,在公路的尽头。 下车后,还要走十来里的山路才能到。问了住校的学生,学生说她去城里淘书去了,还说老师 告诉他们,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我想起最初地随口说的那个没讲完的故事。有一对老夫妻进城时捡回一个弃婴,那个 孩子长到10岁时,她的亲生父母寻来把她接走了。当她长大了,有能力回报时,老夫妻已相继 去世。到此时,我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那个孩子悲伤之余发现这片曾养育过她的土地, 即使经过了十几年,还是一如既往的贫穷和落后,于是,她决定留下来。 ⑤我走出学校,风很大,我迎着风走,泪掉得很急。我们一个一个走出了小山村,而她却 留了下来,年复一年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桃李。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在当初的作文比赛 里,在《我的老师》里,写下你的样子一神采飞扬的你,坚定执着的你,最温暖的你。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第5期,有删改) 16.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题目中“温暖”一词的含义。(3分) 答案:“温暖”在文中是指“她”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稳定的工作,来到偏远的山村任教, 教孩子们读书,改变他们的命运。“她”的这种牺牲和坚守,让那些山村里的孩子感受到了老 师对他们无私的爱。 17.文中③、④两段写了哪些事?从中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答案:所写事情有:阻止家长打孩子:教我们下跳棋和打乒乓球: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给我们讲 故事。由此看出“她”是一个有爱心、和学生关系融洽的好老师。 18.文中的“她”为什么没有名字?文章在前面叙事一直用第三人称“她”,而在末尾却变为 第二人称,这是为什么?(4分) 答案:因为文中的“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代表;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是因为情 感的需要:用第二人称,感情更强烈、更真挚,更能抒发对“她”的钦佩和赞美之情。 19.请结合第⑦段和第⑤段,谈谈你对“铩羽而归”的理解和这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案:“铩羽而归”在文中指“我”参加市里的作文比赛时,只是按照作文书中的样子如法炮 制了一篇,而没有带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导致这次比赛失利了。第⑦段和第⑤段形成照应,使 文章结构更严密、紧凑。 20.读完全文,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心目中的教师形象。(4分) 答案:(示例)我心目中的老师形象是:幽默、风趣,有爱心、有耐心,对学生嘘寒问暖,为了学 生而不顾一切,就像文中的“她”:有良好的素养,凭着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尊重学生的 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讲究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性格和心灵的塑造, 引领学生逐渐走向成功
7 我想起最初她随口说的那个没讲完的故事。有一对老夫妻进城时捡回一个弃婴,那个 孩子长到 10 岁时,她的亲生父母寻来把她接走了。当她长大了,有能力回报时,老夫妻已相继 去世。到此时,我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那个孩子悲伤之余发现这片曾养育过她的土地, 即使经过了十几年,还是一如既往的贫穷和落后,于是,她决定留下来。 我走出学校,风很大,我迎着风走,泪掉得很急。我们一个一个走出了小山村,而她却 留了下来,年复一年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桃李。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在当初的作文比赛 里,在《我的老师》里,写下你的样子——神采飞扬的你,坚定执着的你,最温暖的你。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 年第 5 期,有删改) 16.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题目中“温暖” 一词的含义。(3 分) 答案:“温暖”在文中是指“她”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稳定的工作,来到偏远的山村任教, 教孩子们读书,改变他们的命运。“她”的这种牺牲和坚守,让那些山村里的孩子感受到了老 师对他们无私的爱。 17.文中③、④两段写了哪些事?从中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分) 答案:所写事情有:阻止家长打孩子;教我们下跳棋和打乒乓球;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给我们讲 故事。由此看出“她”是一个有爱心、和学生关系融洽的好老师。 18.文中的“她”为什么没有名字?文章在前面叙事一直用第三人称“她”,而在末尾却变为 第二人称,这是为什么?(4 分) 答案:因为文中的“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代表;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是因为情 感的需要:用第二人称,感情更强烈、更真挚,更能抒发对“她”的钦佩和赞美之情。 19.请结合第⑦段和第 段,谈谈你对“铩羽而归”的理解和这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4 分) 答案:“铩羽而归”在文中指“我”参加市里的作文比赛时,只是按照作文书中的样子如法炮 制了一篇,而没有带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导致这次比赛失利了。第⑦段和第 段形成照应,使 文章结构更严密、紧凑。 20.读完全文,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心目中的教师形象。(4 分) 答案: (示例)我心目中的老师形象是:幽默、风趣,有爱心、有耐心,对学生嘘寒问暖,为了学 生而不顾一切,就像文中的“她”;有良好的素养,凭着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尊重学生的 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讲究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性格和心灵的塑造, 引领学生逐渐走向成功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21.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一些专 家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继承太少,很多孩子不会与人相处,不会关心他人。 对此,你们班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1)国学常识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四书”除了大家熟知的《论语》和《孟子》外,还有哪两 本?请写出来。(2分)》 答案:《大学》《中庸》。 (2)有同学对学习文言文有抵触情绪,认为太难懂,现在又不用文言说话和写文章,为什么还 浪费时间和精力?请你针对这种想法进行劝说。(4分) 答案: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钥匙,如果认真对待, 用心积累,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让我们说话、写文章有典雅之气,增添民族自豪感等。 (3)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至少两条)(4分) 答案:课内认真学好课本上的文言文;课外阅读一些著名的文言作品,参加国学社等相关学生 社团,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国学培训课程:等等。 四、写作(60分)》 22.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在生命印记中的时刻,令我们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 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 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大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充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要写出真情实感: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8 三、综合性学习(10 分) 21.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一些专 家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继承太少,很多孩子不会与人相处,不会关心他人。 对此,你们班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1)国学常识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四书”除了大家熟知的《论语》和《孟子》外,还有哪两 本?请写出来。(2 分) 答案:《大学》《中庸》。 (2)有同学对学习文言文有抵触情绪,认为太难懂,现在又不用文言说话和写文章,为什么还 浪费时间和精力?请你针对这种想法进行劝说。(4 分) 答案: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钥匙,如果认真对待, 用心积累,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让我们说话、写文章有典雅之气,增添民族自豪感等。 (3)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至少两条)(4 分) 答案:课内认真学好课本上的文言文;课外阅读一些著名的文言作品,参加国学社等相关学生 社团,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国学培训课程;等等。 四、写作(60 分) 22.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在生命印记中的时刻,令我们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 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 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大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充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要写出真情实感;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