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管理学原理 Principle of Management》课程学习资料: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个系统的解析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40.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薛求知/徐忠伟 http://www.nova.cn/browse/showdoc.aspx?Code=3-6&ld=2006052509455350770 【内容提要】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经济学对生产函数“黑匣子”现象的观察,而后的研 究从多个学科切入,迄今形成四大分支,分别为仿生进化论、周期阶段论、归因论及周期 对策论,其中尤以周期阶段论最为庞杂。四个分支围绕生命周期微观因素、周期阶段和延长 企业寿命对策等三个论题展开。可以将各主要分支置于一个框架下予以理解、解析 【摘要题】管理理论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仿生论阶段论/对策论归因论 【正文】 引言 企业寿命问题是近些年以来国内企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关注的起因之一显然在于,无 论在企业经营者那里还是理论研究者那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样一个现实:虽然就全 球范围来看企业平均寿命均不算太长,但经济转型背景下涌现出来的大批中国民营企业,其 平均寿命似乎更为短促!国外研究揭示,在欧洲与日本,大小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125年 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似乎更短。有调查揭示:1970年跻身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 之列的跨国公司,十年之后即到了1982年,只剩下2/3左右,其余1/3的企业要么销声匿 迹了,要么变小了。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揭示:1990年代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3~ 5年,60%以上的企业在创办后不到5年便归于破产。由此不难推断,改革开放以来,归于 消亡的民营企业数目当相当大! 尽管如此,世界上的确有一些长寿公司。在所有长寿公司中,为企业管理界所首推的,当数 斯拖拉公司( stora),其历史可追溯到1288年。在1998年与恩索公司(enso)合并之前 这家企业独立经营了700多年时间(1998年并购恩索,组成斯拖拉-恩索集团)。其次要数 日本住友商事( sumitomo,有管理书误译为“苏米拖莫集团”),若从其在明治维新前作为幕 番理财机构算起(始于1590),则有4个多世纪的历史。其他如劳力士公司(1785年)、杜 邦公司(1802年)、宝洁(1837年)、麦当劳(1845年)、格雷斯(1854年)奔驰(1870 年)、at&t(1885年)、强生(1886年)、希尔斯(1886年)、可口可乐(186年)壳牌(1890 年)、吉利(1901年)、通用汽车(1902年)、福特(1903年),等等企业,迄今也都已有百 多年的历史了 问题在于:企业是不是与自然界的生物那样具有活的生命特征?企业是否存在某种从产生到 死亡的周期性规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企业生命演进过程中又呈现出怎样的阶段性 呢?是什么因素和力量决定着企业从创立,成长到衰亡的全部过程?如何延长企业寿命并使 其走向持续成长?…诸如此类的等等问题,成了近些年国内外企业研究的主要论题,围绕 这些论题研究形成了一个繁杂的理论,这便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起源

薛求知/徐忠伟 http://www.nova.cn/Browse/ShowDoc.aspx?Code=3-6&Id=2006052509455350770 【内容提要】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经济学对生产函数“黑匣子”现象的观察,而后的研 究从多个学科切入,迄今形成四大分支,分别为仿生-进化论、周期阶段论、归因论及周期 对策论,其中尤以周期阶段论最为庞杂。四个分支围绕生命周期微观因素、周期阶段和延长 企业寿命对策等三个论题展开。可以将各主要分支置于一个框架下予以理解、解析。 【摘 要 题】管理理论 【关 键 词】企业生命周期/仿生论/阶段论/对策论/归因论 【正 文】 一、引言 企业寿命问题是近些年以来国内企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关注的起因之一显然在于,无 论在企业经营者那里还是理论研究者那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样一个现实:虽然就全 球范围来看企业平均寿命均不算太长,但经济转型背景下涌现出来的大批中国民营企业,其 平均寿命似乎更为短促!国外研究揭示,在欧洲与日本,大小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 12.5 年。 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似乎更短。有调查揭示:1970 年跻身美国《财富》杂志“全球 500 强” 之列的跨国公司,十年之后即到了 1982 年,只剩下 2/3 左右,其余 1/3 的企业要么销声匿 迹了,要么变小了。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揭示:1990 年代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 3~ 5 年,60%以上的企业在创办后不到 5 年便归于破产。由此不难推断,改革开放以来,归于 消亡的民营企业数目当相当大! 尽管如此,世界上的确有一些长寿公司。在所有长寿公司中,为企业管理界所首推的,当数 斯拖拉公司(stora),其历史可追溯到 1288 年。在 1998 年与恩索公司(enso)合并之前, 这家企业独立经营了 700 多年时间(1998 年并购恩索,组成斯拖拉-恩索集团)。其次要数 日本住友商事(sumitomo,有管理书误译为“苏米拖莫集团”),若从其在明治维新前作为幕 番理财机构算起(始于 1590),则有 4 个多世纪的历史。其他如劳力士公司(1785 年)、杜 邦公司(1802 年)、宝洁(1837 年)、麦当劳(1845 年)、格雷斯(1854 年)、奔驰(1870 年)、at&t(1885 年)、强生(1886 年)、希尔斯(1886 年)、可口可乐(1886 年)、壳牌(1890 年)、吉利(1901 年)、通用汽车(1902 年)、福特(1903 年),等等企业,迄今也都已有百 多年的历史了。 问题在于:企业是不是与自然界的生物那样具有活的生命特征?企业是否存在某种从产生到 死亡的周期性规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企业生命演进过程中又呈现出怎样的阶段性 呢?是什么因素和力量决定着企业从创立,成长到衰亡的全部过程?如何延长企业寿命并使 其走向持续成长?……诸如此类的等等问题,成了近些年国内外企业研究的主要论题,围绕 这些论题研究形成了一个繁杂的理论,这便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起源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经济学对企业“黑匣子”生命现象的探索 对企业生死现象的观察,首先可以追溯到卡尔·马克思那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古 典政治经济学之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创造性地区分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由此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的。这个命题自然会引出生产者(企业)被淘汰出局的因果推论:如果一个生产者 (企业)生产特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长期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产品的“使用价 值”就难以得到社会承认,价值就无法实现,价值补偿链条随之中断,无法进行再生产,因 而最终会被淘汰出局。这个推论可以视为对企业生死因素的基础性分析。 微观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marshall,a,1890),可谓系统观察与研究企业的 第一位经济学家。在马歇尔看来,一国企业群体构成一个巨大的系统,犹如一片巨森林系统, 大大小小的企业则如森林中参差不齐的树木,都有生存与成长的机会。与森林中的树木生态 竞争系统一样,在一个竞争环境中,各个企业都有存在凋零与枯萎乃至死亡的风险。与森林 中新生的树木面临原有树木浓荫的遮挡一样,新生树木要长大,就得不断在竞争中获得空间 然而随着其生长壮大,也会逐渐失去生命力,竞争力下降。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但与森林一 样,整个企业系统则正是在其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中得以不断更新,并保持勃勃生机的。马歇 尔对企业系统的深邃洞察及其巧妙比喻,经后世企业研究者的提炼,被冠以“企业森林原理” 的称谓 企业理论的基础由交易费用经济学所奠定。罗纳德·科斯等人对企业性质的界定,侧重于产 品价值的实现过程,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功能就在于降低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交易成 本。科斯运用交易费用这一概念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基础,提出企业是作为市场的替代者而产 生的,企业代替市场的实质则在于前者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由此将企业产生与存在的基础归 因于降低交易费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家企业若无法保证其内部成本长期低于外部成本, 即当企业内部成本长期高于外部成本时,其衰亡将不可避免。由交易费用理论,不仅可以推 论出企业产生与扩展的边界,而且可以推论出企业消亡的边界。 一般认为,正是受到上述经济学大师系列洞察的启示,尤其是受到科斯等人交易费用理论的 启示,经济学家们开始观察企业生命力现象,由此直接导致了企业生命周期概念与理论的提 出,时在20世纪60年代。 1965年美国学者jw戈登尼尔以“如何防止组织的停滞与衰老”为论题,系统地探讨了社会 组织的生命力与生命周期问题,对组织生命力与一般生物界生命体的生命力进行严格界定与 区分。提出两个重要界定:一个是,人们可以预测自然生命体的生命周期但无法预期一个社 会组织的生命周期:另一个是,一个组织在经历了停滞后仍有可能恢复生机。由此得出结论 个组织可以持续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这对我们的未来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一般认为, 戈登尼的硏究将企业生命问题由经济学领域移入了管理学领域。由此引发了管理学家们的探 讨。与经济学家们不同,管理学家们在很大程度上将企业看成一个“白匣子”而非“黑匣子”, 重在探讨这个匣子内部的结构与特征,因此揭示企业的生命力问题自然成了其主要使命之 。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 greiner, larry e.,1972)在《组织成长的演 变和变革》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概念,并围绕这一概念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 讨,由此最终挑明了一个长期为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关注的论题,即企业生命周期问题。这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经济学对企业“黑匣子”生命现象的探索。 对企业生死现象的观察,首先可以追溯到卡尔·马克思那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古 典政治经济学之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创造性地区分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由此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的。这个命题自然会引出生产者(企业)被淘汰出局的因果推论:如果一个生产者 (企业)生产特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长期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产品的“使用价 值”就难以得到社会承认,价值就无法实现,价值补偿链条随之中断,无法进行再生产,因 而最终会被淘汰出局。这个推论可以视为对企业生死因素的基础性分析。 微观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marshall,a.,1890),可谓系统观察与研究企业的 第一位经济学家。在马歇尔看来,一国企业群体构成一个巨大的系统,犹如一片巨森林系统, 大大小小的企业则如森林中参差不齐的树木,都有生存与成长的机会。与森林中的树木生态 竞争系统一样,在一个竞争环境中,各个企业都有存在凋零与枯萎乃至死亡的风险。与森林 中新生的树木面临原有树木浓荫的遮挡一样,新生树木要长大,就得不断在竞争中获得空间。 然而随着其生长壮大,也会逐渐失去生命力,竞争力下降。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但与森林一 样,整个企业系统则正是在其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中得以不断更新,并保持勃勃生机的。马歇 尔对企业系统的深邃洞察及其巧妙比喻,经后世企业研究者的提炼,被冠以“企业森林原理” 的称谓。 企业理论的基础由交易费用经济学所奠定。罗纳德·科斯等人对企业性质的界定,侧重于产 品价值的实现过程,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功能就在于降低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交易成 本。科斯运用交易费用这一概念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基础,提出企业是作为市场的替代者而产 生的,企业代替市场的实质则在于前者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由此将企业产生与存在的基础归 因于降低交易费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家企业若无法保证其内部成本长期低于外部成本, 即当企业内部成本长期高于外部成本时,其衰亡将不可避免。由交易费用理论,不仅可以推 论出企业产生与扩展的边界,而且可以推论出企业消亡的边界。 一般认为,正是受到上述经济学大师系列洞察的启示,尤其是受到科斯等人交易费用理论的 启示,经济学家们开始观察企业生命力现象,由此直接导致了企业生命周期概念与理论的提 出,时在 20 世纪 60 年代。 1965 年美国学者 j.w.戈登尼尔以“如何防止组织的停滞与衰老”为论题,系统地探讨了社会 组织的生命力与生命周期问题,对组织生命力与一般生物界生命体的生命力进行严格界定与 区分。提出两个重要界定:一个是,人们可以预测自然生命体的生命周期但无法预期一个社 会组织的生命周期;另一个是,一个组织在经历了停滞后仍有可能恢复生机。由此得出结论: 一个组织可以持续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这对我们的未来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一般认为, 戈登尼的研究将企业生命问题由经济学领域移入了管理学领域。由此引发了管理学家们的探 讨。与经济学家们不同,管理学家们在很大程度上将企业看成一个“白匣子”而非“黑匣子”, 重在探讨这个匣子内部的结构与特征,因此揭示企业的生命力问题自然成了其主要使命之 一。1972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greiner,larry e.,1972)在《组织成长的演 变和变革》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概念,并围绕这一概念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 讨,由此最终挑明了一个长期为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关注的论题,即企业生命周期问题。这

被视为这一理论的开端。 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分支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企业研究者的青睐,成了多学科考察的热点论题之 由此而将这一理论根植入多个学科。一般认为,这一理论主要根植于四个学科,分别为生物 学、心理动力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争论,形成了多个分支,其中 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四 第一个分支是企业生命周期仿生一进化论。企业仿生化研究把生物进化论作为经济分析的方 法论基础,从生物学的视角切入来研究企业的组织结构。现代生物学的相关理论揭示,自然 生命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分别为新陈代谢性、自我复制性与突变性。企业仿生论者也认 为,企业也具有一般自然生物的这三个生命特征。具体来说,企业也会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 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资源,而其内部经营机制将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资源结合起来,经 过各种循环过程,最终消化吸收为企业内部要素。这一过程本身也是个新陈代谢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企业在消耗投入的同时,产生产出。这个新陈代谢过程一旦停止,企业的生命也 就停止了。其次,企业也有自我复制机制。企业的生产与再生产本身就是个不断自我复制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得以提高,其规模得以扩展。扩展后的企业既 带有原企业的烙印,又形成新的再生与复制功能。再次,企业也有突变性。经济政策的变化 技术跳跃的发生、原材料供应渠道的变化、技术创新的成功、员工思想的转变、竞争态势的 变化、用户需求的改变等等,都可能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质变 仿生论最具影响的理论是企业进化论,该理论以温特( winter,1984)为代表。企业进化论 认为,企业的成长是通过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即多样性、遗传性、自然选择性)来完 成的,且强调组织、创新、路径依赖等进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尼尔森( nelson,1982)认 为,企业成长是通过类似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来推动,借助多样性、遗传性和选择性来 完成的。市场环境提供企业成长的界限,这一界限与企业存活能力和增长率有密切的关系 国内学者胡继灵(2001)认为,按照现代生物学的看法,生命系统具有三种基本特征:新陈 代谢,自我复制,突变性。企业生命周期仿生论把企业当作一个生命体来看待,把企业生命 周期理解为企业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这应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存在的前提 第二个分支是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论。这种理论把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视为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 连续过程。将考察的重点放在这种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征与问题上。阶段论影响最大,吸 引了大批学者的注意力,因此产生了许多彼此有别的阶段论。各种论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对企业成长阶段划分上。按照阶段划分的差异,至少可以看到十几种阶段论。从最少的三阶 段到最长的七阶段,划分标准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参见表1)。在众多的生命周期阶段论 中,两种阶段论在国外影响较大。一种是格雷纳( greiner)阶段论。格雷纳将企业作为一般 组织去研究,认为各个阶段包含了一段相当平静的稳定进化成长期,而结束于不同形式的管 理危机。这样的组织发展同时受到组织年龄、组织规模、稳定进化时期、剧烈改革时期与产 业的成长率等内外因素的互动影响,自然牵动企业领导者的领导管理模式,而成长的每一阶 段也支配了领导者的管理风格与企业转型的变化。这一阶段论后为邱吉尔( churchil,1983)、 奎因( quinn,1983)等人所发展。另一种是爱迪思( adizes,1989,199)阶段论。爱迪思 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段。三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以 及“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包括了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三个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

被视为这一理论的开端。 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分支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企业研究者的青睐,成了多学科考察的热点论题之一, 由此而将这一理论根植入多个学科。一般认为,这一理论主要根植于四个学科,分别为生物 学、心理动力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与争论,形成了多个分支,其中 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四。 第一个分支是企业生命周期仿生—进化论。企业仿生化研究把生物进化论作为经济分析的方 法论基础,从生物学的视角切入来研究企业的组织结构。现代生物学的相关理论揭示,自然 生命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分别为新陈代谢性、自我复制性与突变性。企业仿生论者也认 为,企业也具有一般自然生物的这三个生命特征。具体来说,企业也会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 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资源,而其内部经营机制将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资源结合起来,经 过各种循环过程,最终消化吸收为企业内部要素。这一过程本身也是个新陈代谢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企业在消耗投入的同时,产生产出。这个新陈代谢过程一旦停止,企业的生命也 就停止了。其次,企业也有自我复制机制。企业的生产与再生产本身就是个不断自我复制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得以提高,其规模得以扩展。扩展后的企业既 带有原企业的烙印,又形成新的再生与复制功能。再次,企业也有突变性。经济政策的变化、 技术跳跃的发生、原材料供应渠道的变化、技术创新的成功、员工思想的转变、竞争态势的 变化、用户需求的改变等等,都可能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质变。 仿生论最具影响的理论是企业进化论,该理论以温特(winter,1984)为代表。企业进化论 认为,企业的成长是通过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即多样性、遗传性、自然选择性)来完 成的,且强调组织、创新、路径依赖等进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尼尔森(nelson,1982)认 为,企业成长是通过类似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来推动,借助多样性、遗传性和选择性来 完成的。市场环境提供企业成长的界限,这一界限与企业存活能力和增长率有密切的关系。 国内学者胡继灵(2001)认为,按照现代生物学的看法,生命系统具有三种基本特征:新陈 代谢,自我复制,突变性。企业生命周期仿生论把企业当作一个生命体来看待,把企业生命 周期理解为企业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这应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存在的前提。 第二个分支是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论。这种理论把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视为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 连续过程。将考察的重点放在这种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征与问题上。阶段论影响最大,吸 引了大批学者的注意力,因此产生了许多彼此有别的阶段论。各种论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对企业成长阶段划分上。按照阶段划分的差异,至少可以看到十几种阶段论。从最少的三阶 段到最长的七阶段,划分标准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参见表 1)。在众多的生命周期阶段论 中,两种阶段论在国外影响较大。一种是格雷纳(greiner)阶段论。格雷纳将企业作为一般 组织去研究,认为各个阶段包含了一段相当平静的稳定进化成长期,而结束于不同形式的管 理危机。这样的组织发展同时受到组织年龄、组织规模、稳定进化时期、剧烈改革时期与产 业的成长率等内外因素的互动影响,自然牵动企业领导者的领导管理模式,而成长的每一阶 段也支配了领导者的管理风格与企业转型的变化。这一阶段论后为邱吉尔(churchill,1983)、 奎因(quinn,1983)等人所发展。另一种是爱迪思(adizes,1989,1999)阶段论。爱迪思 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段。三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以 及“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包括了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三个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

包括了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三个时段;老化阶段则包括了“贵族期”、“官僚化早期”、 “官僚期”、“死亡期”四个时段。国内学者陈佳贵(1995)从企业规模变化的角度出发,提 出六个阶段论。认为企业要完成正常发育,须经历六个阶段或时期:(1)孕育期:(2)求生 存期:(3)高速发展期:(4)成熟期:(5)衰退期:(6)蜕变期。此说最大的创新在于将衰 退期改为“蜕变期”,由此有助于解释少数长寿企业。 表1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 阶段名称主要提出者年份阶段数划分阶段标准 成长阶段 mcguire19635经济增长阶段模型 生命周期阶段 downs, lippitt19673企业规模 成长阶段 steinmetz19694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方式 成长阶段 scott19713组织结构复杂程度 成长阶段 greiner19725管理风格 生命周期阶段 gallbraith19825针对高技术企业 生命周期阶段quin, cameron19834管理风格,组织结构 发展阶段 churchill, lewis19835管理风格+组织结构+运营系统+战略 生命周期阶段 smith, mitchell, summer19853企业规模 成长阶段 flamholt19867企业规模(以销售额计) 成长阶段 kazanjian19884产品或技术的生命周期 实现企业目标(p),行政(a), 生命周期阶段 adizes198910 创业精神(e)+整合(i) 成长阶段 timmons i9904销售收入+年龄 生命周期阶段 rowe et al19945组织规模+管理风格 生命周期阶段陈佳贵19956企业规模

包括了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三个时段;老化阶段则包括了“贵族期”、“官僚化早期”、 “官僚期”、“死亡期”四个时段。国内学者陈佳贵(1995)从企业规模变化的角度出发,提 出六个阶段论。认为企业要完成正常发育,须经历六个阶段或时期:(1)孕育期;(2)求生 存期;(3)高速发展期;(4)成熟期;(5)衰退期;(6)蜕变期。此说最大的创新在于将衰 退期改为“蜕变期”,由此有助于解释少数长寿企业。 表 1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 阶段名称 主要提出者 年份 阶段数 划分阶段标准 成长阶段 mcguire 1963 5 经济增长阶段模型 生命周期阶段 downs,lippitt 1967 3 企业规模 成长阶段 stenmetz 1969 4 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方式 成长阶段 scott 1971 3 组织结构复杂程度 成长阶段 greiner 1972 5 管理风格 生命周期阶段 gallbraith 1982 5 针对高技术企业 生命周期阶段 quinn,cameron 1983 4 管理风格,组织结构 发展阶段 churchill,lewis 1983 5 管理风格+组织结构+运营系统+战略 生命周期阶段 smith,mitchell,summer 1985 3 企业规模 成长阶段 flamholt 1986 7 企业规模(以销售额计) 成长阶段 kazanjian 1988 4 产品或技术的生命周期 实现企业目标(p),行政(a), 生命周期阶段 adizes 1989 10 创业精神(e)+整合(i) 成长阶段 timmons 1990 4 销售收入+年龄 生命周期阶段 rowe et.al 1994 5 组织规模+管理风格 生命周期阶段 陈佳贵 1995 6 企业规模

资料来源:根据陈佳贵(1995)、麦迪斯等文献整理。 第三个分支是企业生命周期归因论。这一理论试图通过揭示决定企业生命周期的具体因素, 来找出改善和延长生命周期的“处方”,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这一理论的早期研究者 的分析,主要以技术、产品生命周期为依据,试图揭示企业特定技术与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 本身生命周期之间的联系。研究揭示,技术、产品从投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全过程往往呈 现出特有规律,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与此 相对应的产业周期也有四类,分别为幼稚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产品生命 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技术生命周期,而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产品 生命周期的延伸。然而如若一个企业在成长初期就被并购了,其产品生命可以延续但企业生 命归于终结。19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者提出了更为复杂的分析框架。所有框架中,两种 影响较大:一种以所谓“十二大生物法人系统”为分析框架。这个框架由美国学者高哈特和 凯利提出,将企业视为有染色体的“生物法人”,并认为一个企业由十二大系统构成,要延 续企业生命,就须协调这12大系统同步蜕变。另一种强调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的关键性影响 将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领导者素质联系在一起。肯·巴斯金的企业dna理论主张作为生物法 人基因工程师的企业家要通过创造企业个体独有的基因构造,以确保企业健康成长。 hambrick(1991)对总裁任职期间领导能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提出了五阶段模型。该模型 认为,总裁管理生命有五个阶段并呈现出相关特性:受命上任阶段,探索改革阶段,形成风 格阶段,全面强化阶段,僵化阻碍阶段。总裁在受命上任之初,由于面临的是新环境和新问 ,没有别的参照系,因此往往依赖于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来管理企业。企业总裁在上任一 时间后,往往会对自己的管理模式在新企业、新环境中的实际效果做出反省,然后会根据 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进行探索和改革。如果这些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企业发展 壮大了,则往往会形成该总裁的管理风格,并随之会在下一阶段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加强的 结果会导致总裁对自己管理模式的迷信和固执,从而原先起到进步作用的模式反而有可能变 为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 第四个分支是企业生命周期对策论。企业生命周期对策论以竞争对手为参照物,从系统动力 学的角度来剖析企业如何获得成长和发展的优势。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企业衰败、天折和长寿 进行了案例研究,提出了建设长寿企业的引人注目、富有新意的见解。彼得·圣吉(1990 年)一书认为,企业要获得持久的优势,必须建立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学习型组织”。 国内学者乔龙宝(2004)认为:企业系统与外部经营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的交换关系体现出企业外部活动的系统能力。企业整体系统能力的发展制约或推动着企业生 命周期各阶段的演化过程,而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具备的系统能力又各有不同,使企业在不 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规律。企业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生命系统,应在其生命周期的 每一阶段,建立起相应的整体系统能力,来保持整体的平衡,并依据企业成长的需求发展其 系统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自身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功能,促使企业顺利地发展成长 四、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个系统性解析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已趋于成熟,目前所形成的四个最具影响力的分支 仿生一进化论、阶段论、归因论和对策论,都可以视为整个生命周期理论系统的构成部 分。客观地说,企业本身就是个复杂的组织,单靠一个分支理论,显然难以解释其从产生到 消亡或再生过程中的所有问题

资料来源:根据陈佳贵(1995)、麦迪斯等文献整理。 第三个分支是企业生命周期归因论。这一理论试图通过揭示决定企业生命周期的具体因素, 来找出改善和延长生命周期的“处方”,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这一理论的早期研究者 的分析,主要以技术、产品生命周期为依据,试图揭示企业特定技术与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 本身生命周期之间的联系。研究揭示,技术、产品从投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全过程往往呈 现出特有规律,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与此 相对应的产业周期也有四类,分别为幼稚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产品生命 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技术生命周期,而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产品 生命周期的延伸。然而如若一个企业在成长初期就被并购了,其产品生命可以延续但企业生 命归于终结。1990 年代中期以来,研究者提出了更为复杂的分析框架。所有框架中,两种 影响较大:一种以所谓“十二大生物法人系统”为分析框架。这个框架由美国学者高哈特和 凯利提出,将企业视为有染色体的“生物法人”,并认为一个企业由十二大系统构成,要延 续企业生命,就须协调这 12 大系统同步蜕变。另一种强调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的关键性影响, 将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领导者素质联系在一起。肯·巴斯金的企业 dna 理论主张作为生物法 人基因工程师的企业家要通过创造企业个体独有的基因构造,以确保企业健康成长。 hambrick(1991)对总裁任职期间领导能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提出了五阶段模型。该模型 认为,总裁管理生命有五个阶段并呈现出相关特性:受命上任阶段,探索改革阶段,形成风 格阶段,全面强化阶段,僵化阻碍阶段。总裁在受命上任之初,由于面临的是新环境和新问 题,没有别的参照系,因此往往依赖于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来管理企业。企业总裁在上任一 定时间后,往往会对自己的管理模式在新企业、新环境中的实际效果做出反省,然后会根据 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进行探索和改革。如果这些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企业发展 壮大了,则往往会形成该总裁的管理风格,并随之会在下一阶段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加强的 结果会导致总裁对自己管理模式的迷信和固执,从而原先起到进步作用的模式反而有可能变 为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 第四个分支是企业生命周期对策论。企业生命周期对策论以竞争对手为参照物,从系统动力 学的角度来剖析企业如何获得成长和发展的优势。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企业衰败、夭折和长寿 进行了案例研究,提出了建设长寿企业的引人注目、富有新意的见解。彼得·圣吉(1990 年)一书认为,企业要获得持久的优势,必须建立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学习型组织”。 国内学者乔龙宝(2004)认为:企业系统与外部经营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的交换关系体现出企业外部活动的系统能力。企业整体系统能力的发展制约或推动着企业生 命周期各阶段的演化过程,而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具备的系统能力又各有不同,使企业在不 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规律。企业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生命系统,应在其生命周期的 每一阶段,建立起相应的整体系统能力,来保持整体的平衡,并依据企业成长的需求发展其 系统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自身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功能,促使企业顺利地发展成长。 四、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个系统性解析 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已趋于成熟,目前所形成的四个最具影响力的分支 ——仿生—进化论、阶段论、归因论和对策论,都可以视为整个生命周期理论系统的构成部 分。客观地说,企业本身就是个复杂的组织,单靠一个分支理论,显然难以解释其从产生到 消亡或再生过程中的所有问题

不仅如此,各个分支理论虽然均有其合理的“内核”,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在 有些论题上本身难以取舍。具体来说,仿生一进化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探讨企业的生命周期, 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但值得指出的是,企业作为人工组织与自然界的生物在生命决定机制、 进化机制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要按照企业生命体新陈代谢规律,通过实现创造价值的生命 意义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阶段论在仿生论的基础上回答了在企业生命成长中呈现出怎 样的阶段性的问题。企业作为一个具有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发展在各 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表现为一个从孕育、创立、成长到成熟、变异的动态演化的复杂过程, 这过程使企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沌。企业生命周期是否真正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根据 哪些特性来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企业生命周期是否具有可逆性,对于这些问题,研究 者还远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归因论运用系统的观点,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其兴衰不是 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系统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因论中波特理论关注外因、企 业核心能力理论归于内因、企业家的作用是一个综合因素。对策论综合上述仿生一进化论 阶段论和归因论的研究成果,依据企业生命体各阶段不同的特征、问题和影响因素,权变地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战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策论中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生命 型公司等对策已作为一种理论出现。 要准确地把握现实世界企业的生命周期,提出针对具体企业的对策措施,须将现有理论通盘 考虑,置于一个框架下予以理解。这样一个框架,可用一张图予以描述。如图所示(见下图), 可以将理论研究迄今揭示的阶段以及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所有主要因素,置于一个系统之 下。其中左边偏重对策分析,右边偏重因素分析,中间偏重中性的企业生命阶段研究。若将 所有理论通盘考虑,则不难发现,貌似头绪繁杂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不过围绕三类论题展 开:一类围绕生命周期微观因素分析展开,一类围绕生命周期阶段展开,另一类则围绕延长 企业寿命的对策展开。 附图{图} 图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系统解析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从企业生命体的生存、发展角度来考察企业的成长,把企业看作一个活的 生命体,动态地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及对策,揭示了企业成长与老化的部分规律,这 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实施对症下药,以改变生命周期的结构,推迟老化阶段的到来。健 康长寿的“生命型企业”并不是简单地逃离企业生命周期的循环,而恰恰是根据企业生命周 期的规律,采取相应对策,避开各个阶段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误区或陷阱;以变应变 突破企业各个时期成长极限,不断给企业注入新的营养、激发新的活力,从而使企业生命在 不断的循环中一次又一次地从即将衰退中走向新生,实现企业生命的健康长寿和持续成长

不仅如此,各个分支理论虽然均有其合理的“内核”,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在 有些论题上本身难以取舍。具体来说,仿生—进化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探讨企业的生命周期, 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但值得指出的是,企业作为人工组织与自然界的生物在生命决定机制、 进化机制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要按照企业生命体新陈代谢规律,通过实现创造价值的生命 意义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阶段论在仿生论的基础上回答了在企业生命成长中呈现出怎 样的阶段性的问题。企业作为一个具有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发展在各 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表现为一个从孕育、创立、成长到成熟、变异的动态演化的复杂过程, 这过程使企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沌。企业生命周期是否真正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根据 哪些特性来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企业生命周期是否具有可逆性,对于这些问题,研究 者还远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归因论运用系统的观点,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其兴衰不是 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系统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因论中波特理论关注外因、企 业核心能力理论归于内因、企业家的作用是一个综合因素。对策论综合上述仿生—进化论、 阶段论和归因论的研究成果,依据企业生命体各阶段不同的特征、问题和影响因素,权变地 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战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策论中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生命 型公司等对策已作为一种理论出现。 要准确地把握现实世界企业的生命周期,提出针对具体企业的对策措施,须将现有理论通盘 考虑,置于一个框架下予以理解。这样一个框架,可用一张图予以描述。如图所示(见下图), 可以将理论研究迄今揭示的阶段以及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所有主要因素,置于一个系统之 下。其中左边偏重对策分析,右边偏重因素分析,中间偏重中性的企业生命阶段研究。若将 所有理论通盘考虑,则不难发现,貌似头绪繁杂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不过围绕三类论题展 开:一类围绕生命周期微观因素分析展开,一类围绕生命周期阶段展开,另一类则围绕延长 企业寿命的对策展开。 附图{图} 图一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系统解析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从企业生命体的生存、发展角度来考察企业的成长,把企业看作一个活的 生命体,动态地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及对策,揭示了企业成长与老化的部分规律,这 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实施对症下药,以改变生命周期的结构,推迟老化阶段的到来。健 康长寿的“生命型企业”并不是简单地逃离企业生命周期的循环,而恰恰是根据企业生命周 期的规律,采取相应对策,避开各个阶段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误区或陷阱;以变应变, 突破企业各个时期成长极限,不断给企业注入新的营养、激发新的活力,从而使企业生命在 不断的循环中一次又一次地从即将衰退中走向新生,实现企业生命的健康长寿和持续成长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