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区概述 一、单项选择 1.德国社会学家()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 的分别。A A.腾尼斯B.迪尔凯姆 C.韦伯D.帕森斯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 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B 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 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 3.()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区的人口、地域、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四个 基本要素的观点。C 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D.美国学者法林 4.()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和基于个人 网络的社区。A A.美国学者法林B.社会学家亨特和沙特斯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D.美国社会学家贾尔宾 二、多项选择 1.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一群人B.地域或地点 C.社会互动D.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理认同 2.美国学者法林根据社区的性质提出的社区类型包括()。ABC A.地理社区B.身份利益社区
第一章 社区概述 一、单项选择 1.德国社会学家( )早在 1887 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 的分别。A A.腾尼斯 B.迪尔凯姆 C.韦伯 D.帕森斯 2.1978 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 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 )。B 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 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 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 3.( )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区的人口、地域、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四个 基本要素的观点。C 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 D.美国学者法林 4.( )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和基于个人 网络的社区。A A.美国学者法林 B.社会学家亨特和沙特斯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 D. 美国社会学家贾尔宾 二、多项选择 1.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 A.一群人 B.地域或地点 C.社会互动 D.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理认同 2.美国学者法林根据社区的性质提出的社区类型包括( )。ABC A.地理社区 B.身份利益社区
C.个人网络社区D.行政社区 3.根据人们之间的联系强度进行的社区分类,有()ABCD A.面对面的社区B.标准社区 C.具有共同感的邻里社区D.扩大的社区 4.根据形成方式或形成历史进行的社区分类,有()ABC A.传统老居民区B.新建小区 C.单位家属院社区D.个人网络社区 5.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ABCD A.有机体系统B.人格系统 C.社会系统D.文化系统 6.一般来说,社区化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几个因素的配合,它们是( ACD A.社区居民的参与与组织B.主要靠市场机制的渗透 C.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D.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名词解释 1.社区一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 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地理社区一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如一个村落、一个集镇、一个城市、一个行政区等。 3.身份利益社区一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社区,是基于民族、种族、生活 方式、意识形态等形成的社区。 4.个人网络社区一一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即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5.单位制模式一指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大多数社会成员被组织到一个个具体的单位组织中,由这种单 位组织给子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合法性,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控制他 们的行为。 6.城市街居体制一城市基层民主组织管理,主要是通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来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
C.个人网络社区 D.行政社区 3.根据人们之间的联系强度进行的社区分类,有( )ABCD A.面对面的社区 B.标准社区 C.具有共同感的邻里社区 D.扩大的社区 4.根据形成方式或形成历史进行的社区分类,有( ) ABC A.传统老居民区 B.新建小区 C.单位家属院社区 D.个人网络社区 5.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 )。ABCD A.有机体系统 B.人格系统 C.社会系统 D.文化系统 6.一般来说,社区化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几个因素的配合,它们是( )ACD A.社区居民的参与与组织 B.主要靠市场机制的渗透 C.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 D.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名词解释 1.社区——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 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地理社区——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如一个村落、一个集镇、一个城市、一个行政区等。 3.身份利益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社区,是基于民族、种族、生活 方式、意识形态等形成的社区。 4.个人网络社区——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即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5.单位制模式——指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大多数社会成员被组织到一个个具体的单位组织中,由这种单 位组织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合法性,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控制他 们的行为。 6.城市街居体制——城市基层民主组织管理,主要是通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来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
7.社区问题一社会问题在社区层面上的表现,社区中许多成员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靠大家集体努力来 应对解决。 四、简答题 1,简述社区的基本要素(简述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提出的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 (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提出,社区的构成有哪几个基本要素?) 美国学者希拉里(Hillny,1955)和威尔士(WMi。,1977)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 区的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 (1)社区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是人口。社区包含一群人,没有人就不成其为一个社区,必须有人群才称其为 社区。 (2)社区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地域。社区必须占有一定地域范围,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区域。一般地 说,一个社区居民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地域里,这个特定的地域就是社区的地理界限。因此, 没有地域要素,社区就不可能存在, (3)社区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分正式组织化互动和非正式的自然交往互动。一般来说, 在社区中,两种社会互动都存在。 (4)社区的第四个基本要素是共同的依附归属感,或者说心理上的认同。当人们长期生活在一起, 以习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久而久之,就会对某个社区产生观念上的归属和依赖,对互动交往的人 产生心理上的认同。 2.美国学者法林提出的地理社区、身份利益社区和个人网络社区三者有什么区别。 (1)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地理性社区(这样的社区可以是一个村落、一个集镇、一个城市、一个行 政区等)。 (2)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就不一定是以地理位基础:这种社区主要用来指非地域的社区,是基于民 族、种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性取向、社会阶级、专业或就业类型等形成的社区。 (3)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3.简述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者关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各自特点。 (1)情感性/情感中立:(2)扩散性/传一性:(3)特殊性/普遍性:(4)先赋性/自致性:(5)集体性/个体 性。 4.就一般意义来言,现代化对传统社区的冲击和转变有哪些内容。 ()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
7.社区问题——社会问题在社区层面上的表现,社区中许多成员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靠大家集体努力来 应对解决。 四、简答题 1.简述社区的基本要素(简述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提出的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 (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提出,社区的构成有哪几个基本要素?) 美国学者希拉里(Hillny,1955)和威尔士(Willi。,1977)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 区的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 (1)社区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是人口。社区包含一群人,没有人就不成其为一个社区,必须有人群才称其为 社区。 (2)社区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地域。社区必须占有一定地域范围,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区域。一般地 说,一个社区居民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地域里,这个特定的地域就是社区的地理界限。因此, 没有地域要素,社区就不可能存在, (3)社区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分正式组织化互动和非正式的自然交往互动。一般来说, 在社区中,两种社会互动都存在。 (4)社区的第四个基本要素是共同的依附归属感,或者说心理上的认同。当人们长期生活在一起, 以习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久而久之,就会对某个社区产生观念上的归属和依赖,对互动交往的人 产生心理上的认同。 2.美国学者法林提出的地理社区、身份利益社区和个人网络社区三者有什么区别。 (1)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地理性社区(这样的社区可以是一个村落、一个集镇、一个城市、一个行 政区等) 。 (2)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就不一定是以地理位基础:这种社区主要用来指非地域的社区,是基于民 族、种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性取向、社会阶级、专业或就业类型等形成的社区。 (3)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3.简述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者关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各自特点。 (1)情感性/情感中立;(2)扩散性/专一性;(3)特殊性/普遍性;(4)先赋性/自致性;(5)集体性/个体 性。 4. 就一般意义来言,现代化对传统社区的冲击和转变有哪些内容。 (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
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 治理结构,导致了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 (③)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农村社区的基 本生活保障缺乏。 (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保守传统生活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经济机制下的就业生 活方式的挑战。 4.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 (2)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 (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 (4)社区环境问题。 (5)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丢失的问题。 (6)社会解组的问题。 5.在社会学中,关于社区问题的归因有哪几种理论模式。 在社会学有大量关于社会问题的归因理论,大致来说有这么几种: (1)社会病态论:(2)社会解组论:(3)价值冲突论:(4)行为偏差论:(⑤)标签理论:(6)社会建构论:(⑦)社会 冲突论。 五、论述题 1.论述当代社会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第一,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现代农村的经济活动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是在很 大程度上融入到外部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或者要融入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之中。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在农村社区中,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主要还围绕着本村社区展开, 比如邻里家的拉话家常、孩子的早期社会化。朋友间的休闲娱乐、文化庙社活动的开展等大都在一个村落 或延伸到较大范围的乡村地区开展。在这种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中,乡村百姓获得他们的归属感和对社区 的认同感
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 治理结构,导致了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 (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农村社区的基 本生活保障缺乏。 (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保守传统生活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经济机制下的就业生 活方式的挑战。 4. 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 (2)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 (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 (4)社区环境问题。 (5)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丢失的问题。 (6)社会解组的问题。 5. 在社会学中,关于社区问题的归因有哪几种理论模式。 在社会学有大量关于社会问题的归因理论,大致来说有这么几种: (1)社会病态论;(2)社会解组论;(3)价值冲突论;(4)行为偏差论;(5)标签理论;(6)社会建构论;(7)社会 冲突论。 五、论述题 1.论述当代社会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第一,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现代农村的经济活动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是在很 大程度上融入到外部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或者要融入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之中。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在农村社区中,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主要还围绕着本村社区展开, 比如邻里家的拉话家常、孩子的早期社会化。朋友间的休闲娱乐、文化庙社活动的开展等大都在一个村落 或延伸到较大范围的乡村地区开展。在这种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中,乡村百姓获得他们的归属感和对社区 的认同感
第三,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在乡村社区,社会团结和控制的基本措施是围绕一个农村社区展开 的,虽然上级权威机构会给它施加一些外在的法律秩序和规范,但是内在文化道德规范和群体间的社会纽 带关系仍然主要在乡村社区内部产生。 第四,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展开,乡村社区中的精英阶层开始脱离乡 村进人城市,使乡村社会阶层间的差距拉大,阶层间的关系不再是带有道德义务的家长式剥削和统治关系, 而是蜕化成赤裸裸的经济契约关系,阶层间的矛盾尖锐,乡村社区中身份显现变成了阶层间的对立和反叛。 第五,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对于农村社会的农业生产者,一般认为农民的土地资源可以 作为基本的生存保障基础,同时强调家庭责任和社区互助系统对农民的保障作用。 第六,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乡村社区的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比较深厚地蕴藏在社区之中, 由于乡村社区的特定的生存环境和人际关系,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仪式经过乡村社区的代代相传,实际上 延续着一种文化模式和精神信仰,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意义和终极关怀。 2.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功能的特点。 第一,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城市社区的经济功能主要在于能够给基层社区居民提供一种场合,让 他们参与决策和管理社区经济体,这种社区经济体比较稳定地保障社区居民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水平,尽量 免除市场资本带来的风险和剥削。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化。城市社区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交通和通讯比较方便,人们的流动性 也比农村社区强,所以城市社区居民社会交往和参与的空间大,有较多的选择机会。素。 第三,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正是因为城市社区的社会交往和参与网络的选择性和超地域性,所以 城市社区的团结和控制的纽带变得弱化,由传统社区的靠情感和道德维持社会团结走向靠理性和法制来维 持社会的分工整合。 第四,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强化。城市社区的社会地位分化和身份显现功能的一个趋势是社区间的 差异大于社区内部的差异。教育的同质性增强,从而减弱了成员之间的身份差异。 第五,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城市社区的居民生产活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风险,加上大家庭 和社区关系的弱化,所以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主要靠体制化的制度和专业,而社区内部的保障 和服务功能成为一种补充和辅助。 第六,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当代城市社区的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不同于农村社区对传 统的较强的依赖性,而是表现出多元性和繁荣性。 3.发展中因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革? (一)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五个特点 (1)现代化的起步比较晚,一般都落后于西欧国家:(2)现代化的最初动因和最初的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 的,而是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与输入:(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人为的自觉努力,主要靠民族精英推动政府积
第三,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在乡村社区,社会团结和控制的基本措施是围绕一个农村社区展开 的,虽然上级权威机构会给它施加一些外在的法律秩序和规范,但是内在文化道德规范和群体间的社会纽 带关系仍然主要在乡村社区内部产生。。 第四,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展开,乡村社区中的精英阶层开始脱离乡 村进人城市,使乡村社会阶层间的差距拉大,阶层间的关系不再是带有道德义务的家长式剥削和统治关系, 而是蜕化成赤裸裸的经济契约关系,阶层间的矛盾尖锐,乡村社区中身份显现变成了阶层间的对立和反叛。 第五,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对于农村社会的农业生产者,一般认为农民的土地资源可以 作为基本的生存保障基础,同时强调家庭责任和社区互助系统对农民的保障作用。 第六,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乡村社区的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比较深厚地蕴藏在社区之中, 由于乡村社区的特定的生存环境和人际关系,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仪式经过乡村社区的代代相传,实际上 延续着一种文化模式和精神信仰,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意义和终极关怀。 2.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功能的特点。 第一,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城市社区的经济功能主要在于能够给基层社区居民提供一种场合,让 他们参与决策和管理社区经济体,这种社区经济体比较稳定地保障社区居民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水平,尽量 免除市场资本带来的风险和剥削。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化。城市社区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交通和通讯比较方便,人们的流动性 也比农村社区强,所以城市社区居民社会交往和参与的空间大,有较多的选择机会。素。 第三,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正是因为城市社区的社会交往和参与网络的选择性和超地域性,所以 城市社区的团结和控制的纽带变得弱化,由传统社区的靠情感和道德维持社会团结走向靠理性和法制来维 持社会的分工整合。 第四,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强化。城市社区的社会地位分化和身份显现功能的一个趋势是社区间的 差异大于社区内部的差异。教育的同质性增强,从而减弱了成员之间的身份差异。 第五,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城市社区的居民生产活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风险,加上大家庭 和社区关系的弱化,所以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主要靠体制化的制度和专业,而社区内部的保障 和服务功能成为一种补充和辅助。 第六,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当代城市社区的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不同于农村社区对传 统的较强的依赖性,而是表现出多元性和繁荣性。 3.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革? (一)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五个特点 (1)现代化的起步比较晚,一般都落后于西欧国家;(2)现代化的最初动因和最初的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 的,而是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与输入;(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人为的自觉努力,主要靠民族精英推动政府积
极推进现代化:(4)现代化的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 的任务紧迫,要求“一揽子”解决,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 (二)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革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为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 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第二,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 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 第三,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 第四,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 方式的挑战。 4.论述中国当前城市社区面临的的独特挑战和转变。 一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一部分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二是建立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三是改革和加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依法行政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四是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把社区作为基层居民再就业、发展社区服务和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的场所。 5.论述社区化的社区问题解决机制。 第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组织。通过社区居民全面深入的参与,形成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才会把社区内 外资源整合好,真正用于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真正形成一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社区居民 的参与,需要有专门的社区工作者去发动启发居民,理解社区问题和社区居民生活的关系,培养一种对社 区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形成一种团结合作意识,把居民组织起来,围绕特定问题,采取一定策略, 寻找资源,解决问题。 第二,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靠社区居民参与,根据当地社区的现有资源环境和文化习惯、技能手段, 来自主决定社区的开发项目和参与管理控制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第三,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社区发展和治理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社区变迁过程,否则的话,社区发展 构不成一种专业,那只是一种自然状态。作为一种有目的的社区变迁过程,就需要有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 助,来促进社区的发展
极推进现代化;(4)现代化的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 的任务紧迫,要求“一揽子”解决,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 (二)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革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为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 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第二,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 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 第三,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 第四,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 方式的挑战。 4.论述中国当前城市社区面临的的独特挑战和转变。 一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一部分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二是建立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三是改革和加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依法行政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四是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把社区作为基层居民再就业、发展社区服务和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的场所。 5.论述社区化的社区问题解决机制。 第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组织。通过社区居民全面深入的参与,形成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才会把社区内 外资源整合好,真正用于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真正形成一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社区居民 的参与,需要有专门的社区工作者去发动启发居民,理解社区问题和社区居民生活的关系,培养一种对社 区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形成一种团结合作意识,把居民组织起来,围绕特定问题,采取一定策略, 寻找资源,解决问题。 第二,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靠社区居民参与,根据当地社区的现有资源环境和文化习惯、技能手段, 来自主决定社区的开发项目和参与管理控制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第三,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社区发展和治理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社区变迁过程,否则的话,社区发展 构不成一种专业,那只是一种自然状态。作为一种有目的的社区变迁过程,就需要有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 助,来促进社区的发展
第二章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 1.198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 危机”一词。C A.联合国开发署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C.世界银行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 )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 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A A.1989年B.1998年 C.1988年D.1978年 3.学者()于1995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专著,并撰写了题为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 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A A.詹姆斯N罗西瑙B.罗纳德小格罗索鲁 C.保罗韦普纳D.奥利弗E威廉姆森 4.学者()在《新的治理:没有政府的管理》一文中,对学界的不同说法进行了梳理,提出有关“治理” 的六种不同用法。C A.詹姆斯N罗西瑙B.格里·斯托克 C.罗伯特罗茨D.卡洛林安德鲁 5.全球化首先是指()。B A.政治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 C.军事全球化D.社会和文化全球化 二、多项选择 1.“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在于:()。ABCD A.行为主体不同B.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
第二章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 1.1989 年,( )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 危机”一词。C A.联合国开发署 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C.世界银行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 )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 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A A.1989 年 B.1998 年 C.1988 年 D.1978 年 3.学者( )于 1995 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专著,并撰写了题为“21 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 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A A.詹姆斯•N•罗西瑙 B.罗纳德•J•格罗索鲁 C.保罗•韦普纳 D.奥利弗•E 威廉姆森 4.学者( )在《新的治理:没有政府的管理》一文中,对学界的不同说法进行了梳理,提出有关“治理” 的六种不同用法。C A.詹姆斯•N•罗西瑙 B.格里•斯托克 C.罗伯特•罗茨 D.卡洛林•安德鲁 5.全球化首先是指( )。B A.政治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 C.军事全球化 D.社会和文化全球化 二、多项选择 1.“治理” 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在于:( )。ABCD A.行为主体不同 B.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
C.管理的范围不同D.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2.全球治理委员会指出,治理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特征包括:()。ABCD A.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协调 C.治理即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D.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3.法国学者玛丽一克劳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要素有:(ABCD)。 A.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别是这一切都通过司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 B.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亦即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C.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亦即实行职责和责任制 D.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 4.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包括()。ABCD A,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B.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危机 C.“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危机D.世界性环境的危机 5.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条件是()ABCD A.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 B.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 C.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D.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6.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迹象表现在()ABCD A,社区服务活动大力开展B.社区志愿者活动蓬勃兴起 C.社区民主选举走上轨道D.自治型社区的建设进入摸索阶段
C.管理的范围不同 D.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2.全球治理委员会指出,治理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特征包括:( )。ABCD A.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协调 C.治理即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D.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3.法国学者玛丽一克劳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要素有:(ABCD)。 A.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别是这一切都通过司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 B.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亦即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C.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亦即实行职责和责任制 D.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 4.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包括( )。ABCD A.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 B.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危机 C.“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危机 D.世界性环境的危机 5.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条件是( )ABCD A.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 B.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 C.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D.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6.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迹象表现在( )ABCD A.社区服务活动大力开展 B.社区志愿者活动蓬勃兴起 C.社区民主选举走上轨道 D.自治型社区的建设进入摸索阶段
7.2000年11月,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第四部分专门论述了“加强城市 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ACD A.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B.指导居民委员会建设 C.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D.逐步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 三、名词解释 1.治理一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个人与公私机构管理其自身事务的各种不同方式之总和:是使 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2.善治一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3.社区治理一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 4社区发展一是社区成员在社会关系和心理认同上的一种转变过程:是达到一定目标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是重点围绕卫生、福利、产业或文化等实务而实施的活动计划:是遵循进步原则、具有价值取向形成改革 事业的一种运动。(“四位一体”的界定) 5社区建设一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 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6社区组织一是指社区内有目标、有计划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7社区服务一是在政府倡导下,为满足社会成员多种需求,以街道、镇和居委会等社区组织为依托,具有 社会福利性的居民服务。 8.社区工作一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 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 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 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四、简答题 1.英国学者罗伯特·罗茨在对学界的不同说法进行了梳理后,提出有关治理概念的六种不同用法? 第一,作为最小国家的治理。第二,作为公司治理的治理。第三,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第四,作为“善 治”的治理。第五,作为社会一控制论系统的治理。第六,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 2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在对目前流行的各种治理概念作了一番梳理后提出,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有哪五种 主要的论点? 第一,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7.2000 年 11 月,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第四部分专门论述了“加强城市 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 )ACD A.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B.指导居民委员会建设 C.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 D.逐步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 三、名词解释 1. 治理——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个人与公私机构管理其自身事务的各种不同方式之总和;是使 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2.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3.社区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 4.社区发展——是社区成员在社会关系和心理认同上的一种转变过程;是达到一定目标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是重点围绕卫生、福利、产业或文化等实务而实施的活动计划;是遵循进步原则、具有价值取向形成改革 事业的一种运动。(“四位一体”的界定) 5.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 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6.社区组织——是指社区内有目标、有计划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7.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下,为满足社会成员多种需求,以街道、镇和居委会等社区组织为依托,具有 社会福利性的居民服务。 8.社区工作——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 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 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 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四、简答题 1.英国学者罗伯特•罗茨在对学界的不同说法进行了梳理后,提出有关治理概念的六种不同用法? 第一,作为最小国家的治理。第二,作为公司治理的治理。第三,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第四,作为“善 治”的治理。第五,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第六,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 2.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在对目前流行的各种治理概念作了一番梳理后提出,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有哪五种 主要的论点? 第一,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第二,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之点。 第三,治理理论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 第四,治理之行为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自治的网络。 第五,治理理论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政府可以 动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控制和指引。 3.治理与统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治理作为一种政治管理过程,也像政府统治一样需要权威和权力,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发展,这是“治理”与“统治”的共同之处。但是,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区别和差异。“治理”和“统治"的 本质区别在于: (1)治理与统治的主体不尽相同 统治的权威中心一定是政府机关,而治理的权威中心包括政府机关但又不限于政府机关。统治的主体一定 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强调多元性和多样性,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 是公私合办的机构。治理是一个比统治更宽泛的概念, (2)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统治,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治理,多元的、可以互动的。 (3)管理的范围不同。统治以领土为界的民族国家:治理可以是特定领土界限内的民族国家,也可以是超 越国家领土界限的国际领域。 (4)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统治源自政府的法规命令,以强制为主,可以使用暴力手段:治理公民的认 同和共识,以自愿为主,靠的是体现着共同目标的主动精神。 4.法国学者玛丽一克劳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有哪四个要素? (1)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别是这一切都通过司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 (2)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亦即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3)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亦即实行职责和责任制: (4)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 5.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归结为四个“危机”和两次“革命”。四个“危机”:
第二,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之点。 第三,治理理论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 第四,治理之行为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自治的网络。 第五,治理理论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政府可以 动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控制和指引。 3. 治理与统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治理作为一种政治管理过程,也像政府统治一样需要权威和权力,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发展,这是“治理”与“统治”的共同之处。但是,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区别和差异。“治理”和“统治”的 本质区别在于: (1)治理与统治的主体不尽相同 统治的权威中心一定是政府机关,而治理的权威中心包括政府机关但又不限于政府机关。统治的主体一定 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强调多元性和多样性,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 是公私合办的机构。治理是一个比统治更宽泛的概念, (2)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统治,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治理,多元的、可以互动的。 (3)管理的范围不同。统治以领土为界的民族国家;治理可以是特定领土界限内的民族国家,也可以是超 越国家领土界限的国际领域。 (4)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统治源自政府的法规命令,以强制为主,可以使用暴力手段;治理公民的认 同和共识,以自愿为主,靠的是体现着共同目标的主动精神。 4. 法国学者玛丽一克劳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有哪四个要素? (1)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别是这一切都通过司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 (2)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亦即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3)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亦即实行职责和责任制; (4)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 5.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归结为四个“危机”和两次“革命”。四个“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