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半开卷)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87.13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试卷代号:1155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 2010年1月 题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 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 作品和与评价。 2.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 ,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 息的 或设备。 3.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 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 、评 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 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 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 5.欧洲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了综合课程的萌芽,到20世纪初,几乎在 课程出现的同时,综合课程得到了发展,并具有明确的指向:克服由于 所导致的知识零散。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倡导课程的综合化。 958

试卷代号:1155 座位号巨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 2010年 1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0分) 1.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 与评价 目的、收集和选择 作品和 与评价。 2.所谓教学手段 ,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 ,开展 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 息的 或设备。 3.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 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 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 序进行 ,使学生系统掌握 和基本技能 ,形成严密的逻辑 5.欧洲 在 19世 纪 中期 就 已 经 有 了综 合 课 程 的萌 芽,到 20世 纪初,几 乎 在 课程出现的同时,综合课程得到 了发展,并具有明确的指向:克服由于 所导致的知识零散。20世纪 9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倡导课程的综合化。 958

得 分 评卷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泰勒 B.艾斯纳 C.杜威 D.斯坦豪斯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的是:( A.趣味性 B.启发性 C.直观性 D.丰富性 3.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 A.培养智能、发展思维 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C.培养技能、发展思维 D.发展技能、培养感情 4.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 础;课程与教学的(,)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A.教育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哲学 5.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 )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开放课堂 959

得 分 评卷人 二、选择题 (每题 2分,共 10分 )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泰勒 C.杜威 B.艾斯纳 D.斯坦豪斯 2.下列选项 中不属于板书特点的是 :( ) A.趣味性 B.启发性 C.直观性 D.丰富性 3.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 和 。( ) A.培养智能、发展思维 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C.培养技能、发展思维 _ D.发展技能、培养感情 4.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 础;课程与教学的(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A.教育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哲学 5.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 )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开放课堂 959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 2.简述CIPP评价模式。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4.简述教学模式要素与特点 得 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2.请谈一谈自己对于生成性目标的认识。 得 分 评卷人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题目:西方学者威廉斯在其《教师供求规划》一文中指出:“尽管有各种新奇的小装置用来 改进教学效率,但我们却认为,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依然是教育过程 的支柱,新的技术工具并没有导致教师职责的废除,友而在帮助教师从专制的教的角色变为教 学过程的支持者、引导者。因为,在教学手段的组织协调以争取教育的最佳效益方面,教师扮 演着一个主角。” 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并说明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的一般原则。 960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题 5分。共 20分) 1.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 2.简述 CIPP评价模式。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4.简述教学模式要素与特点 得 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每题 15分 ,共 30分 】 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请谈一谈 自己对于生成性 目标的认识 。 得 分 评卷人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题 目:西方学者威廉斯在其《教师供求规划》一文中指出:“尽管有各种新奇的小装置用来 改进教学效率,但我们却认为,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依然是教育过程 的支柱,新的技术工具并没有导致教师职责的废除,反而在帮助教肺从专制的教的角色变为教 学过程的支持者、引导者。因为,在教学手段的组织协调以争取教育的最佳效益万面,教师扮 演着一个主角。” 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并说明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的一般原则。 960

试卷代号:1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讠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目标 反省 2.教学目的 工具媒体 3.学校 实施 4.基础知识。 思维能力 5.活动 学科细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D 2.D 3.B 4.D .5.B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根据众多研究可以归纳出隐性课程的如下特点: (1)涉及范围的广域性。 (2)实施过程的潜在性。 (3)影响的持久性。 (4)结果的难量化性。 2.CIPP是由背景、输人、过程、成果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是由斯塔弗尔比 姆等人提出,他认为,评价不应局限于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斯 塔弗尔比姆认为课程决策分四类:设计决定一一涉及终止、改变或维持某一教学过程;终结性 决定——涉及改变课程的活动:实施决策;循环决策一得知变革的效果后,决策者必须决定 变革是否纳人课程,抑或再次试验。这四种课程决策分别与,CIPP模式的部分,即背景评价、 输人评价,过程评价及成果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是: (1)体现教育的服务性。 (2)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 (3)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 961

试卷代号:1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 1月 一、填空题(每空I分,共10分) 」 1。课程目标 反省 2.教学目的 工具媒体 _ 3.学校 实施 4.基础知识 思维能力 5.活动 学科细分 二、选择题(每题 2分,共 10分) 1. D 2. D 一3. B 4. D 5. B 三、简答题(每题 5分,共20分) I.根据众多研究可以归纳出隐性课程的如下特点: (1)涉及范围的广域性。 (2)实施过程的潜在性。 (3)影响的持久性。 (4)结果的难量化性 。 2. CIPP是由背景、输人、过程、成果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是由斯塔弗尔比 姆等人提出,他认为,评价不应局限于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斯 塔弗尔比姆认为课程决策分四类:设计决定— 涉及终止、改变或维持某一教学过程;终结性 决定— 涉及改变课程的活动;实施决策;循环决策— 得知变革的效果后,决策者必须决定 变革是否纳人课程,抑或再次试验。这四种课程决策分别与 CIPP模式的部分,即背景评价、 输人评价、过程评价及成果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是: (1)体现教育的服务性。 (2)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 (3)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 961

(4)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 (5)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6)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4.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五个要素: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评价。其 特点是要具有:操作性、整体性、简约性、开放性和针对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题1参考答案] (1)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纵观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 理论,考察课程与教学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任何时期、何种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 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7分) (2)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首先,课堂上教师实 施的课程不会完全地、一致地表现社会规定的课程文化,其中必然趁杂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 解,而或多或少地对课程进行改编。其次,不同的学生对同样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 (8分) [题2参考答案] 教学中的生成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 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源于过去又指向未来,体现了师生由内在价值观引导下的经验成长的方 向。生成性目标的意义在于教师可以随时利用课堂上意外出现的教育机会,发挥教育智慧的 无限创造潜力。(10分)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遇到运用生成性目标指导改进教学工作的情形。 [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分析](5分)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评分参考答案] 1.这段话说明了教师、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关系。(10分) 2.对于现代教师而言,我们要求的不仅是会“使用”教育工具,而是会“运用”,现代教育工 具不是新鲜的摆设,不是教师资力的标榜,而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绐 学生带来全新感受的教学要素,它同样要体现教师的教育观,并受到教师的教学监控。(8分) 3.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1)依据教学目标(3分) (2)依据教学内容(3分) (3)根据学生变量(3分) (4)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3分) 962

(4)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 (5)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6)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4.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五个要素: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评价。其 特点是要具有:操作性、整体性、简约性、开放性和针对性。 四、论述题(每题 15分.共 30分) 〔题 1参考答案〕 (1)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纵观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 理论,考察课程与教学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任何时期、何种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 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7分) (2)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首先,课堂上教师实 施的课程不会完全地、一致地表现社会规定的课程文化,其中必然掺杂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 解,而或多或少地对课程进行改编。其次,不同的学生对同样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 (8分) 〔题 2参考答案〕 教学中的生成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 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源于过去又指向未来,体现了师生由内在价值观引导下的经验成长的方 向。生成性目标的意义在于教师可以随时利用课堂上意外出现的教育机会,发摔教育智慧的 无限创造潜力。(10分)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遇到运用生成性目标指导改进教学工作的情形。 〔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分析」(5分)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评分参考答案〕 1.这段话说明了教师、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关系。(10分) 么 对于现代教师而言,我们要求的不仅是会“使用”教育工具,而是会“运用”,现代教育工 具不是新鲜的摆设,不是教师资力的标榜,而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给 学生带来全新感受的教学要素,它同样要体现教师的教育观,并受到教师的教学监控。(8分) 3.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1)依据教学目标(3分) (2)依据教学内容(3分) (3)根据学生变量(3分) (4)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3分) 96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