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2005 年 10 月 25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授课时间:05-10-25 至 05-12-22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2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讲课学时 46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孙晓红 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五版 起止章节页码 第七章 第一节 P218-233 讲授题目 食品卫生学绪论 食品的污染与预防(微生物污染) 计划用学时 2 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 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2 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学 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3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措施。 熟悉内容: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概况;霉菌污染食品质量的评定及食品卫 生意义。 了解内容:常见的食品细菌。 霉菌的发育和产毒条件,主要产毒霉菌, 了解镰刀菌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般毒 性,污染的食品)。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学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菌落总 数,大肠菌群)。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污染的食品及预防措施。 疑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表示单位;霉菌污染与霉菌毒素的危害 教学进程: 食品卫生学绪论 30 分钟 食品的细菌污染 30 分钟 霉菌与霉菌毒素概况 10 分钟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防治 20 分钟 其他霉菌毒素的污染及防治 10 分钟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为主 参考资料: 现代食品卫生学 陈炳卿 刘志诚 王茂起主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作 业: 1 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意义? 2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污染的食品及预防措施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MPN
2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2005 年 10 月 25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授课时间:05-10-25 至 05-12-22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2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讲课学时 46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孙晓红 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五版 起止章节页码 第七章 第一节 P218-233 讲授题目 食品卫生学绪论 食品的污染与预防(微生物污染) 计划用学时 2 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 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2 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学 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3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措施。 熟悉内容: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概况;霉菌污染食品质量的评定及食品卫 生意义。 了解内容:常见的食品细菌。 霉菌的发育和产毒条件,主要产毒霉菌, 了解镰刀菌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般毒 性,污染的食品)。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学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菌落总 数,大肠菌群)。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污染的食品及预防措施。 疑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表示单位;霉菌污染与霉菌毒素的危害 教学进程: 食品卫生学绪论 30 分钟 食品的细菌污染 30 分钟 霉菌与霉菌毒素概况 10 分钟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防治 20 分钟 其他霉菌毒素的污染及防治 10 分钟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为主 参考资料: 现代食品卫生学 陈炳卿 刘志诚 王茂起主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作 业: 1 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意义? 2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污染的食品及预防措施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MPN
3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讲解内容 第二篇 食品卫生学(Food Hygiene) 绪 论 食品卫生学研究的内容、进展、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和今后的 任务。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意义。 第七章 食品污染与预防(food contamination and prevention) 食品污染物分类: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第一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预防 一.食品细菌污染 1.常见的食品细菌: 1 ) 假 单 胞 菌 属 (Pseudomonas) 2 ) 微 球 菌 属 、 葡 萄 球 菌 属 (Staphylococcus) 3)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4)芽胞杆菌\梭菌属 (Clostridium) 5)弧菌属(Vibrio) 6)嗜盐菌(Halobacterium/Halococcuus) 2.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学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 菌落总数——严格条件下培养,每个活菌必需只能生成一个 肉眼可见菌落。(Colony forming unit)Cuf/g(ml) 食品菌落总数的卫生学意义 A 食品清洁状态标志 B 预测食品耐藏性 大肠菌群 MPN——每 100ml,100g 食品中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MPN (Maximum probable number, MPN) 卫生学意义: A.食品曾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污染 B.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二.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霉菌(Molds):1 曲霉属 2.青霉属 3.镰刀菌属 霉菌毒素(Mycotoxin):霉菌在其污染的食品上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1)霉菌的发育与产毒条件:水分,湿度,基质,通风条件。 霉菌污染食品质量的评定及食品卫生意义: A.食品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 B.人类中毒 2)常见霉菌毒素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Af) 产毒菌株:黄曲霉、寄生曲霉 1 化学结构与特性 根据 RF 值和荧光颜色分 10 余种 B1、B2、 G1、G2、M1、 M2。结构类似都有二呋喃环、香豆素(杂氧萘邻酮) 理化特性: 紫外线下发荧光、耐高温,280oC 裂解、并溶于水,易 溶于油脂和甲醇和氯仿, 加碱易破坏,毒性与结构有关: 二呋喃环
3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讲解内容 第二篇 食品卫生学(Food Hygiene) 绪 论 食品卫生学研究的内容、进展、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和今后的 任务。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意义。 第七章 食品污染与预防(food contamination and prevention) 食品污染物分类: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第一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预防 一.食品细菌污染 1.常见的食品细菌: 1 ) 假 单 胞 菌 属 (Pseudomonas) 2 ) 微 球 菌 属 、 葡 萄 球 菌 属 (Staphylococcus) 3)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4)芽胞杆菌\梭菌属 (Clostridium) 5)弧菌属(Vibrio) 6)嗜盐菌(Halobacterium/Halococcuus) 2.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学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 菌落总数——严格条件下培养,每个活菌必需只能生成一个 肉眼可见菌落。(Colony forming unit)Cuf/g(ml) 食品菌落总数的卫生学意义 A 食品清洁状态标志 B 预测食品耐藏性 大肠菌群 MPN——每 100ml,100g 食品中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MPN (Maximum probable number, MPN) 卫生学意义: A.食品曾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污染 B.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二.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霉菌(Molds):1 曲霉属 2.青霉属 3.镰刀菌属 霉菌毒素(Mycotoxin):霉菌在其污染的食品上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1)霉菌的发育与产毒条件:水分,湿度,基质,通风条件。 霉菌污染食品质量的评定及食品卫生意义: A.食品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 B.人类中毒 2)常见霉菌毒素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Af) 产毒菌株:黄曲霉、寄生曲霉 1 化学结构与特性 根据 RF 值和荧光颜色分 10 余种 B1、B2、 G1、G2、M1、 M2。结构类似都有二呋喃环、香豆素(杂氧萘邻酮) 理化特性: 紫外线下发荧光、耐高温,280oC 裂解、并溶于水,易 溶于油脂和甲醇和氯仿, 加碱易破坏,毒性与结构有关: 二呋喃环
4 末端有双键者,毒性强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小 结 讲解内容 2.污染食品情况 花生、玉米及其制品 高温高湿地区污染严重 南方食品中检出率高于北方 3.毒性 急性毒性:剧毒物质,LD50 小,雏鸭最敏感.剧烈肝脏毒; 慢性毒性:生长迟缓,食物利用率低; 肝亚急性或慢性损害; 致癌性:化学致癌性最强;多种动物诱发肿瘤 :肝癌、胃癌、肾癌。 4 预防 防霉:控制温度湿度、食品中水分、氧气含量 防止食品被虫咬、鼠伤,可使用防霉剂。 去毒:挑选霉粒、碾轧加工、加水搓洗、高压破坏 加碱分解毒素;物理吸附;. 高压破坏。 制定和执行卫生标准 镰刀菌毒素 食品卫生意义较密切有: 1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1)结构与性质 基本结构:倍半萜烯;毒性化学结构:C-12,C-13 还氧基 性质稳定、烹调过程不易破坏 2)种类与毒性:40 余种 共同毒作用:细胞毒:分裂旺盛细胞核崩坏;急性毒性强;局部刺激、 炎症反应;慢性毒性:WBC 减少、蛋白合成抑制;致吐作用。 2 玉米赤霉烯酮 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麦、燕麦等 毒性--类雌激素样作用:幼年雌性动物子宫肥大、阴道肿胀、乳腺 隆起;成年动物不孕、流产等 3 丁烯酸内酯 毒性:牛烂蹄症(牛吃三线镰刀菌污染牧草)、血液毒;致癌可能 4.伏马菌素 是一类不同的多氢醇和丙三烯酸的双脂化合物。水溶性、对热很 稳定。主要污染玉米及其制品。 毒性:引起马的脑白质软化症、猪的肺水肿、羊肾病变及狒狒心脏血 栓,大鼠肝中毒及肝癌。南非与中国某些地区食管癌高发与吃此类毒 素污染的玉米有关
4 末端有双键者,毒性强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小 结 讲解内容 2.污染食品情况 花生、玉米及其制品 高温高湿地区污染严重 南方食品中检出率高于北方 3.毒性 急性毒性:剧毒物质,LD50 小,雏鸭最敏感.剧烈肝脏毒; 慢性毒性:生长迟缓,食物利用率低; 肝亚急性或慢性损害; 致癌性:化学致癌性最强;多种动物诱发肿瘤 :肝癌、胃癌、肾癌。 4 预防 防霉:控制温度湿度、食品中水分、氧气含量 防止食品被虫咬、鼠伤,可使用防霉剂。 去毒:挑选霉粒、碾轧加工、加水搓洗、高压破坏 加碱分解毒素;物理吸附;. 高压破坏。 制定和执行卫生标准 镰刀菌毒素 食品卫生意义较密切有: 1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1)结构与性质 基本结构:倍半萜烯;毒性化学结构:C-12,C-13 还氧基 性质稳定、烹调过程不易破坏 2)种类与毒性:40 余种 共同毒作用:细胞毒:分裂旺盛细胞核崩坏;急性毒性强;局部刺激、 炎症反应;慢性毒性:WBC 减少、蛋白合成抑制;致吐作用。 2 玉米赤霉烯酮 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麦、燕麦等 毒性--类雌激素样作用:幼年雌性动物子宫肥大、阴道肿胀、乳腺 隆起;成年动物不孕、流产等 3 丁烯酸内酯 毒性:牛烂蹄症(牛吃三线镰刀菌污染牧草)、血液毒;致癌可能 4.伏马菌素 是一类不同的多氢醇和丙三烯酸的双脂化合物。水溶性、对热很 稳定。主要污染玉米及其制品。 毒性:引起马的脑白质软化症、猪的肺水肿、羊肾病变及狒狒心脏血 栓,大鼠肝中毒及肝癌。南非与中国某些地区食管癌高发与吃此类毒 素污染的玉米有关
5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2005 年 10 月 27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授课时间:05-10-25 至 05-12-22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2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讲课学时 46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孙晓红 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五版 起止章节页码 第七章 第一节 P233-242 讲授题目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与预防(食品腐败变质及防治) 计划用学时 2 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熟悉内容:1 食品腐败变质的产物与鉴定指标(蛋白质分解、脂肪酸败, 碳水化物发酵)。2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化学保藏、低温保藏、 高温保藏、干燥保藏、食品辐照等方法对微生物及食品质量的影响。 了解内容: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与处理原则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疑点: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教学进程: 食品腐败变质原因与条件 15 分钟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 15 分钟 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与处理原则 10 分钟 化学保藏、低温保藏 20 分钟 高温保藏、干燥保藏、食品辐照 40 分钟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为主 参考资料: 现代食品卫生学 陈炳卿 刘志诚 王茂起主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作 业: 1 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 常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或方法有哪些?
5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2005 年 10 月 27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授课时间:05-10-25 至 05-12-22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2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讲课学时 46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孙晓红 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五版 起止章节页码 第七章 第一节 P233-242 讲授题目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与预防(食品腐败变质及防治) 计划用学时 2 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熟悉内容:1 食品腐败变质的产物与鉴定指标(蛋白质分解、脂肪酸败, 碳水化物发酵)。2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化学保藏、低温保藏、 高温保藏、干燥保藏、食品辐照等方法对微生物及食品质量的影响。 了解内容: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与处理原则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疑点: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教学进程: 食品腐败变质原因与条件 15 分钟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 15 分钟 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与处理原则 10 分钟 化学保藏、低温保藏 20 分钟 高温保藏、干燥保藏、食品辐照 40 分钟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为主 参考资料: 现代食品卫生学 陈炳卿 刘志诚 王茂起主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作 业: 1 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 常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或方法有哪些?
6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讲解内容 第二篇 食品卫生学 绪 论 第七章 食品污染与预防 第一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预防 三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 定义:由微生物作用引起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不良变化,使食用 价值降低或丧失。 鱼肉腐败、油脂酸败、蔬菜水果腐烂、粮食霉变等 一)食品腐败变质原因和条件 1)食品本身组成和性质:水分活性(water activity, aw);PH 2)微生物; 3)环境条件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和鉴定指标 鱼肉禽蛋:蛋白质分解为主要特征,产生强烈特异臭味 鉴定指标:a 感官指标:最敏感可靠 b 物理指标:肉浸出液粘度 c 化学指标:挥发性盐基总氮、二甲氨、三甲氨、K 值 脂肪酸败:油哈喇味 油哈味;酸价、羰基价、过氧化物值增高;油脂物理参数变化 碳水化合物(粮食、蔬菜、水果) 腐败变质: 醇、酮、醛、羧酸、CO2、水、气 三)腐败变质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1)不良感官刺激 2)食品成分严重破坏 3)人体不良反应、食物中毒可能 四.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一)食品的化学保藏 二)食品的低温保藏 三)食品的高温保藏 四)食品的干燥保藏 五)食品的辐照保藏 小 结
6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讲解内容 第二篇 食品卫生学 绪 论 第七章 食品污染与预防 第一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预防 三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 定义:由微生物作用引起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不良变化,使食用 价值降低或丧失。 鱼肉腐败、油脂酸败、蔬菜水果腐烂、粮食霉变等 一)食品腐败变质原因和条件 1)食品本身组成和性质:水分活性(water activity, aw);PH 2)微生物; 3)环境条件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和鉴定指标 鱼肉禽蛋:蛋白质分解为主要特征,产生强烈特异臭味 鉴定指标:a 感官指标:最敏感可靠 b 物理指标:肉浸出液粘度 c 化学指标:挥发性盐基总氮、二甲氨、三甲氨、K 值 脂肪酸败:油哈喇味 油哈味;酸价、羰基价、过氧化物值增高;油脂物理参数变化 碳水化合物(粮食、蔬菜、水果) 腐败变质: 醇、酮、醛、羧酸、CO2、水、气 三)腐败变质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1)不良感官刺激 2)食品成分严重破坏 3)人体不良反应、食物中毒可能 四.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一)食品的化学保藏 二)食品的低温保藏 三)食品的高温保藏 四)食品的干燥保藏 五)食品的辐照保藏 小 结
7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2005 年 11 月 3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授课时间:05-10-25 至 05-12-22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2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讲课学时 46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孙晓红 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五版 起止章节页码 第七章 第二节 P242-253 讲授题目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与预防 计划用学时 2 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掌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与控制措施。掌握食品中有害金 属的来源及有害金属的毒作用特点。影响金属毒物毒作用强度的因素 熟悉内容:熟悉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毒性。熟悉几种主要有害金属 对食品的污染、毒性及预防措施:汞,镉,铅,砷 了解内容:了解食品储藏和加工过程对农药残留量的影响。了解有害金 属在食品中的允许限量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食品中有害金属的来源及预防措 施。 疑点:农药残留的管理;防止食品中有害金属污染的措施 教学进程: 农药残留概述 15 分钟 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毒性 35 分钟 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概述 15 分钟 常见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治 35 分钟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为主 参考资料: 现代食品卫生学 陈炳卿 刘志诚 王茂起主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作 业: 1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 有机磷农药毒作用特点是什么? 3 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食物链,生物富集
7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2005 年 11 月 3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授课时间:05-10-25 至 05-12-22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2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讲课学时 46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孙晓红 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五版 起止章节页码 第七章 第二节 P242-253 讲授题目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与预防 计划用学时 2 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掌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与控制措施。掌握食品中有害金 属的来源及有害金属的毒作用特点。影响金属毒物毒作用强度的因素 熟悉内容:熟悉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毒性。熟悉几种主要有害金属 对食品的污染、毒性及预防措施:汞,镉,铅,砷 了解内容:了解食品储藏和加工过程对农药残留量的影响。了解有害金 属在食品中的允许限量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食品中有害金属的来源及预防措 施。 疑点:农药残留的管理;防止食品中有害金属污染的措施 教学进程: 农药残留概述 15 分钟 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毒性 35 分钟 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概述 15 分钟 常见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治 35 分钟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为主 参考资料: 现代食品卫生学 陈炳卿 刘志诚 王茂起主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作 业: 1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 有机磷农药毒作用特点是什么? 3 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食物链,生物富集
8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讲解内容 第二节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一.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及其预防 一)概念:农药是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 类、杂草、及其它有害动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 分类:按用途分九种: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 杀鼠剂、杀菌剂、除草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 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 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 2. 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 3. 通过食物链、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污染食品 4. 其他来源的污染 三).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1.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对硫磷(1605)、内 吸磷(1059)、马拉硫磷(4049)、乐果、敌百虫、敌敌畏。 1)理化特性和代谢: 较易降解,以急性中毒为主 2)中毒机理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造成乙酰胆碱大量积聚 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 3)食品中农药残留管理 A. 农药登记制度 见插图 B. 制定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规定: 农药品种使用范围;最高使用量、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 C 制定食品农残标准,加强监测管理 2.氨基甲酸酯类 特点:对虫害选择性强,作用快,对人、畜毒性低,易分解,在体 内不蓄积。常用产品有西维因、杀灭威、速灭威、叶蝉散 中毒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活力 在胃内酸性条件下易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类反应生成亚硝基 化合物而呈现诱变性和致突变性。 3.拟除虫菊酯类 在环境中易降解,多是中等毒或低毒,神经毒性,对皮肤有 刺激或致敏作用
8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讲解内容 第二节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一.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及其预防 一)概念:农药是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 类、杂草、及其它有害动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 分类:按用途分九种: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 杀鼠剂、杀菌剂、除草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 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 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 2. 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 3. 通过食物链、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污染食品 4. 其他来源的污染 三).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1.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对硫磷(1605)、内 吸磷(1059)、马拉硫磷(4049)、乐果、敌百虫、敌敌畏。 1)理化特性和代谢: 较易降解,以急性中毒为主 2)中毒机理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造成乙酰胆碱大量积聚 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 3)食品中农药残留管理 A. 农药登记制度 见插图 B. 制定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规定: 农药品种使用范围;最高使用量、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 C 制定食品农残标准,加强监测管理 2.氨基甲酸酯类 特点:对虫害选择性强,作用快,对人、畜毒性低,易分解,在体 内不蓄积。常用产品有西维因、杀灭威、速灭威、叶蝉散 中毒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活力 在胃内酸性条件下易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类反应生成亚硝基 化合物而呈现诱变性和致突变性。 3.拟除虫菊酯类 在环境中易降解,多是中等毒或低毒,神经毒性,对皮肤有 刺激或致敏作用
9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4.有机氯农药: 代表性产品: 666 粉、DDT、林丹等 1983 年停止生产使用 毒性特点: 中等毒性、难分解、半衰期 10 年左右;脂溶性强,蓄积于脂肪和含 脂高的组织器官 主要靶作用器官:肝脏 5.简介杀虫剂、除草剂、混配农药的毒性。 四)食品贮藏、加工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五)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 1 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的管理 2 安全、合理的使用农药 3 制订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4 制订适合我国的农药政策 二 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和预防 一) 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毒作用特点和控制措施: 污染食品的途径: 1.使用农用化学物质;2.工业三废排放;3.自然环境高本底含量; 4.食品管道、容器、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污染 有害金属毒作用特点: 1.在体内不变化、不消失,半衰期长 2.可代谢富集,或转化为毒性更大化合物 3.体内达到一定数量――毒性反应:急慢性中毒、三致作用 影响有害金属毒性的因素 1. 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 2. 食物营养成分 3. 金属间相互作用 预防措施: 1. 消除污染源 2. 制订食品中有害金属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 3. 妥善保管有害金属及化合物,防止污染和意外 4. 对已污染食品处理 二)几种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毒性 1 汞中毒(Mercury poisoning) 1)理化特性 银白色液态金属,比重 13.59,熔点-38.9℃,沸点 375℃, 在常温下蒸发。表面张力大,洒落地面形成汞珠。 2)对食品污染 含汞废水污染农田水体导致食品污染。 甲基汞(Methymercury):在水中由无机汞经厌氧菌作用形成。 经食物链富集后在鱼体内可形成较高浓度,从而对人体产生有害作 用。如日本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
9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4.有机氯农药: 代表性产品: 666 粉、DDT、林丹等 1983 年停止生产使用 毒性特点: 中等毒性、难分解、半衰期 10 年左右;脂溶性强,蓄积于脂肪和含 脂高的组织器官 主要靶作用器官:肝脏 5.简介杀虫剂、除草剂、混配农药的毒性。 四)食品贮藏、加工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五)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 1 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的管理 2 安全、合理的使用农药 3 制订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4 制订适合我国的农药政策 二 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和预防 一) 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毒作用特点和控制措施: 污染食品的途径: 1.使用农用化学物质;2.工业三废排放;3.自然环境高本底含量; 4.食品管道、容器、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污染 有害金属毒作用特点: 1.在体内不变化、不消失,半衰期长 2.可代谢富集,或转化为毒性更大化合物 3.体内达到一定数量――毒性反应:急慢性中毒、三致作用 影响有害金属毒性的因素 1. 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 2. 食物营养成分 3. 金属间相互作用 预防措施: 1. 消除污染源 2. 制订食品中有害金属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 3. 妥善保管有害金属及化合物,防止污染和意外 4. 对已污染食品处理 二)几种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毒性 1 汞中毒(Mercury poisoning) 1)理化特性 银白色液态金属,比重 13.59,熔点-38.9℃,沸点 375℃, 在常温下蒸发。表面张力大,洒落地面形成汞珠。 2)对食品污染 含汞废水污染农田水体导致食品污染。 甲基汞(Methymercury):在水中由无机汞经厌氧菌作用形成。 经食物链富集后在鱼体内可形成较高浓度,从而对人体产生有害作 用。如日本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
10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3)食品中汞对人体危害 甲基汞通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睾屏障,引起脑和神经系 统损伤,并可致胎儿和新生儿的中毒,影响胎儿发育、致畸。 2.镉(cadmium)对食品污染 食品中镉来源:含镉“三废”污染――食物链富集;食品容器 (合金、釉、颜料、镀层成分) 毒性:半衰期 10+年,主要蓄积于肝肾,抑制巯基酶活性 病理变化: 肾脏:肾小管损害、重吸收障碍 骨骼:骨钙析出、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度骨痛-痛痛病 有致畸作用 2.铅中毒(Lead poisoning) 1)食品污染途径 工农业使用含铅化合物:农药、油漆、颜料、添加剂、汽油防 爆剂、食品容器、管道、设备: 锡壶、锡箔 2)食品中铅对人体的危害 主要对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的损害尤其严重。 A.急性中毒:主要为生活性事件,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便 秘、腹绞痛、头痛、头晕、皮肤苍白等。 B. 亚急性中毒: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腹绞痛等;肝脏肿大, 可伴黄疸,肝功能异常。 C.慢性中毒 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损害、妇女月经失调、流 产等。 4.砷(Arsenic) 1)来源:含砷农药;工业三废;食品添加剂 2)污染食品:粮谷类受含砷农药污染,用含砷煤燃烧烘烤粮谷类、 辣椒;水产品对砷有很强的富积能力。3)砷对人体的危害 影响砷对人体毒性的因素:A 砷的形式 As3+ >As5+;B 溶 解性高的毒性大于溶解性低的;C 有机砷毒性大于无机砷;D 硒 降低砷在体内毒性 毒性: 砷在体内有强蓄积性,可于酶蛋白巯基结合,阻碍细胞呼吸. 急性中毒:主要为胃肠炎症状,严重可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而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征候群,皮肤色素异常着色,皮肤 过度角化和末梢神经炎。无机砷可引起“三致”作用。 4)允许限量: 五)预防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及对人体危害的措施 1 消除污染源 2 制订食品中有害金属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 3 妥善保管有毒有害金属及化合物 4 对污染的食品进行处理
10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3)食品中汞对人体危害 甲基汞通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睾屏障,引起脑和神经系 统损伤,并可致胎儿和新生儿的中毒,影响胎儿发育、致畸。 2.镉(cadmium)对食品污染 食品中镉来源:含镉“三废”污染――食物链富集;食品容器 (合金、釉、颜料、镀层成分) 毒性:半衰期 10+年,主要蓄积于肝肾,抑制巯基酶活性 病理变化: 肾脏:肾小管损害、重吸收障碍 骨骼:骨钙析出、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度骨痛-痛痛病 有致畸作用 2.铅中毒(Lead poisoning) 1)食品污染途径 工农业使用含铅化合物:农药、油漆、颜料、添加剂、汽油防 爆剂、食品容器、管道、设备: 锡壶、锡箔 2)食品中铅对人体的危害 主要对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的损害尤其严重。 A.急性中毒:主要为生活性事件,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便 秘、腹绞痛、头痛、头晕、皮肤苍白等。 B. 亚急性中毒: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腹绞痛等;肝脏肿大, 可伴黄疸,肝功能异常。 C.慢性中毒 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损害、妇女月经失调、流 产等。 4.砷(Arsenic) 1)来源:含砷农药;工业三废;食品添加剂 2)污染食品:粮谷类受含砷农药污染,用含砷煤燃烧烘烤粮谷类、 辣椒;水产品对砷有很强的富积能力。3)砷对人体的危害 影响砷对人体毒性的因素:A 砷的形式 As3+ >As5+;B 溶 解性高的毒性大于溶解性低的;C 有机砷毒性大于无机砷;D 硒 降低砷在体内毒性 毒性: 砷在体内有强蓄积性,可于酶蛋白巯基结合,阻碍细胞呼吸. 急性中毒:主要为胃肠炎症状,严重可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而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征候群,皮肤色素异常着色,皮肤 过度角化和末梢神经炎。无机砷可引起“三致”作用。 4)允许限量: 五)预防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及对人体危害的措施 1 消除污染源 2 制订食品中有害金属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 3 妥善保管有毒有害金属及化合物 4 对污染的食品进行处理
11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2005 年 11 月 8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授课时间:05-10-25 至 05-12-22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2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讲课学时 46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孙晓红 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50、60 教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五版 起止章节页码 第七章 第二节 P253-277 讲授题目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与预防 计划用学时 2 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掌握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及食品污染来源,掌握预防 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措施;掌握食品中苯并(a)芘的来源及预防措 施。掌握塑料分类、基本的卫生问题及卫生要求,掌握橡胶的基本卫 生问题。 熟悉内容:熟悉 N-亚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毒性; 熟悉苯并 (a)芘毒性;熟悉几种常用塑料制品的安全性。 了解内容:了解 N-亚硝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了解苯并(a)芘理化性及 体内代谢,了解杂环胺化合物的毒性、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止其危害的 措施; 了解二恶英对食品的污染、危害及预防其危害的措施;了解常 用塑料添加剂;了解常用涂料及卫生问题;了解陶瓷,搪瓷及其他包 装材料的卫生问题;了解复合包装材料的卫生问题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掌握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食品污染来源及预防其物 危害的措施; 掌握食品中苯并(a)芘的来源及预防措施。掌握塑料分 类、基本的卫生问题及卫生要求,掌握橡胶的基本卫生问题 疑点:食品中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及其影响其合成的因素;塑料 单体、低聚合物等概念 教学进程: N-亚硝基化合物的污染及预防 20 分钟 多环芳族化合物的污染及预防 20 分钟 二恶英的危害及其预防危害的措施 10 分钟 塑料及其卫生问题 15 分钟 橡胶及其卫生问题 10 分钟 涂料及其卫生问题 10 分钟 陶瓷、搪瓷及其他 15 分钟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为主 参考资料: 现代食品卫生学 陈炳卿 刘志诚 王茂起主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作 业: 1 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前体有哪些? 2 食品中 N-亚硝基化合物的污染来源及预防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3 防止苯并(a)芘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11 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 2005 年 11 月 8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授课时间:05-10-25 至 05-12-22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2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讲课学时 46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孙晓红 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50、60 教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五版 起止章节页码 第七章 第二节 P253-277 讲授题目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与预防 计划用学时 2 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掌握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及食品污染来源,掌握预防 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措施;掌握食品中苯并(a)芘的来源及预防措 施。掌握塑料分类、基本的卫生问题及卫生要求,掌握橡胶的基本卫 生问题。 熟悉内容:熟悉 N-亚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毒性; 熟悉苯并 (a)芘毒性;熟悉几种常用塑料制品的安全性。 了解内容:了解 N-亚硝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了解苯并(a)芘理化性及 体内代谢,了解杂环胺化合物的毒性、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止其危害的 措施; 了解二恶英对食品的污染、危害及预防其危害的措施;了解常 用塑料添加剂;了解常用涂料及卫生问题;了解陶瓷,搪瓷及其他包 装材料的卫生问题;了解复合包装材料的卫生问题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掌握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食品污染来源及预防其物 危害的措施; 掌握食品中苯并(a)芘的来源及预防措施。掌握塑料分 类、基本的卫生问题及卫生要求,掌握橡胶的基本卫生问题 疑点:食品中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及其影响其合成的因素;塑料 单体、低聚合物等概念 教学进程: N-亚硝基化合物的污染及预防 20 分钟 多环芳族化合物的污染及预防 20 分钟 二恶英的危害及其预防危害的措施 10 分钟 塑料及其卫生问题 15 分钟 橡胶及其卫生问题 10 分钟 涂料及其卫生问题 10 分钟 陶瓷、搪瓷及其他 15 分钟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为主 参考资料: 现代食品卫生学 陈炳卿 刘志诚 王茂起主编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作 业: 1 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前体有哪些? 2 食品中 N-亚硝基化合物的污染来源及预防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3 防止苯并(a)芘危害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