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课程教学资源(大师长廊)马斯洛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62.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亚伯拉罕·马斯洛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 low)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04.01-1970.06.08),美国 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 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生平简介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突 发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 Menlo park)市。父母是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 他是家中七个孩子的老大,父亲酗酒,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苛刻,母亲极度迷信,而且性格 冷漠残酷暴躁,马斯洛小时曾带两只小猫回家,被母亲当面活活打死。马斯洛童年生活痛苦 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母亲去世时,他拒绝参加葬礼,可见其母子关系之恶劣。他童年时 体验了许多的孤独和痛苦。不仅如此,作为犹太人,他们住在一个非犹太人的街区,上学后 又是学校少有的几个犹太人之一,这一切使使马斯洛成为一个害羞、敏感并且神经质的孩子, 为了寻求安慰,他把书籍当成避难所。后来当他回忆同年时,他说道:“我十分孤独不幸。 我是在图书馆的书籍中长大的,几乎没有任何朋友。”上学后的马斯洛由于天赋极高,他的 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其状况后来才有所改变。马斯洛从五岁起就是一个读书迷,他经常到街 区图书馆浏览书籍,当他在低年级学习美国历史时,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就成 了他心中的英雄。几十年以后,当他开始发展自我实现理论时,这些人则成了他所研究的自 我实现者的基本范例。青少年时期他曾因体弱貌丑(鼻子太大)而极度自卑,藉锻炼身体冀 求得到补偿。进人大学后读到A.阿德勒著作中自卑与超越的概念,得到启示,从此改变了 他的一生。马斯洛的早年经历不仅影响了儿时的马斯洛,而且使成年甚至成名后的马斯洛仍 然害怕当众发言。以至于每一次演说之前他都会经历极为强烈的焦虑 他的父母未受过教育,但他们坚持让他学习法律。起初他满足他们的愿望于1926年进 入纽约市立学院专修法律。但仅仅两个星期,他就断定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法律上,感觉自己 不适合当律师而广泛地另选择各种喜欢的学科。三个学期之后,他转往康奈尔大学。他的心 理学导论课的教师是W.冯特的学生一构造主义学派的创始人E.铁钦纳,但他很快厌倦了 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分析和铁钦纳的枯燥乏味。不久又返回纽约市立学院。1928年,马 斯洛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他的表妹,也是高中同学贝莎( Bertha goodman)结婚,他们有两个 女儿。马斯洛宣称,他真正的生命是从结婚和转学威斯康星大学时开始的,那时马斯洛20 岁,贝莎19岁。婚后,马斯洛和贝莎迁往威斯康星州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他的 学业,这也是他真正进入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时,马斯洛发现了行为 主义并为之欣喜若狂,不久即师从当时行为主义代表之一C.赫尔研究动物学习行为。然而, 随着他日益増多地硏读格式塔心理学和S.弗洛伊德心理学,马斯洛对行为主义的热情渐渐 减退。当年轻的马斯洛夫妇有了自己的家庭后,马斯洛又有了个重要的发现。他写道:“我 们的第一个婴孩改变了我的心理学生涯,他使我从前为之如痴如醉的行为主义显得十分愚 蠢,我对这种学说再也无法忍受。它不是能成立的。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人的身上有无 限的潜在能力。如果适当地运用它们,人的生活就会变得象幻想中的天堂一样美好。” 马斯洛于193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 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威斯康星大学,他选修了美国灵长目动物研究的主导研究者,以 研究罗猴和依恋行为知名的H.哈洛的研究实习课,并成了哈洛的研究助手,后来又成了他 的第一个博士生。期间另一位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M.魏特海默也曾任马斯洛的老师。至此, 他渐渐对猿猴产生了兴趣,并自信找到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对猿猴的支配权和性行为的研 究中,马斯洛闯入了一个几乎完全未知的领域。1932年2月至1933年5月,马斯洛每 天花数小时,在不惊扰动物的情况下,对不同种类的35个灵长目动物悄悄进行观察,并做

亚伯拉罕·马斯洛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美国 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 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生平简介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突 发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Menlo Park)市。父母是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 他是家中七个孩子的老大,父亲酗酒,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苛刻,母亲极度迷信,而且性格 冷漠残酷暴躁,马斯洛小时曾带两只小猫回家,被母亲当面活活打死。马斯洛童年生活痛苦, 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母亲去世时,他拒绝参加葬礼,可见其母子关系之恶劣。他童年时 体验了许多的孤独和痛苦。不仅如此,作为犹太人,他们住在一个非犹太人的街区,上学后 又是学校少有的几个犹太人之一,这一切使使马斯洛成为一个害羞、敏感并且神经质的孩子, 为了寻求安慰,他把书籍当成避难所。后来当他回忆同年时,他说道:“我十分孤独不幸。 我是在图书馆的书籍中长大的,几乎没有任何朋友。”上学后的马斯洛由于天赋极高,他的 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其状况后来才有所改变。马斯洛从五岁起就是一个读书迷,他经常到街 区图书馆浏览书籍,当他在低年级学习美国历史时,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就成 了他心中的英雄。几十年以后,当他开始发展自我实现理论时,这些人则成了他所研究的自 我实现者的基本范例。青少年时期他曾因体弱貌丑(鼻子太大)而极度自卑,藉锻炼身体冀 求得到补偿。进人大学后读到 A.阿德勒著作中自卑与超越的概念,得到启示,从此改变了 他的一生。马斯洛的早年经历不仅影响了儿时的马斯洛,而且使成年甚至成名后的马斯洛仍 然害怕当众发言。以至于每一次演说之前他都会经历极为强烈的焦虑。 他的父母未受过教育,但他们坚持让他学习法律。起初他满足他们的愿望于 1926 年进 入纽约市立学院专修法律。但仅仅两个星期,他就断定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法律上,感觉自己 不适合当律师而广泛地另选择各种喜欢的学科。三个学期之后,他转往康奈尔大学。他的心 理学导论课的教师是 W.冯特的学生 - 构造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E.铁钦纳,但他很快厌倦了 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分析和铁钦纳的枯燥乏味。不久又返回纽约市立学院。1928 年,马 斯洛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他的表妹,也是高中同学贝莎(Bertha Goodman)结婚,他们有两个 女儿。马斯洛宣称,他真正的生命是从结婚和转学威斯康星大学时开始的,那时马斯洛 20 岁,贝莎 19 岁。婚后,马斯洛和贝莎迁往威斯康星州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他的 学业,这也是他真正进入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时,马斯洛发现了行为 主义并为之欣喜若狂,不久即师从当时行为主义代表之一 C.赫尔研究动物学习行为。然而, 随着他日益增多地研读格式塔心理学和 S.弗洛伊德心理学,马斯洛对行为主义的热情渐渐 减退。当年轻的马斯洛夫妇有了自己的家庭后,马斯洛又有了个重要的发现。他写道:“我 们的第一个婴孩改变了我的心理学生涯,他使我从前为之如痴如醉的行为主义显得十分愚 蠢,我对这种学说再也无法忍受。它不是能成立的。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人的身上有无 限的潜在能力。如果适当地运用它们,人的生活就会变得象幻想中的天堂一样美好。” 马斯洛于 1930 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4 年 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威斯康星大学,他选修了美国灵长目动物研究的主导研究者,以 研究罗猴和依恋行为知名的 H.哈洛的研究实习课,并成了哈洛的研究助手,后来又成了他 的第一个博士生。期间另一位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 M.魏特海默也曾任马斯洛的老师。至此, 他渐渐对猿猴产生了兴趣,并自信找到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对猿猴的支配权和性行为的研 究中,马斯洛闯入了一个几乎完全未知的领域。1932 年 2 月至 1933 年 5 月,马斯洛每 天花数小时,在不惊扰动物的情况下,对不同种类的 35 个灵长目动物悄悄进行观察,并做

详细的笔记。并完成了题为《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的博士 论文,用来证明不仅在猿猴,而且在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社会行为和组织中,支配驱力都 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源自一种“内在的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 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在某种意义上,他正在构思一个建立在支配驱力之上的初步理论 用来解释高级动物中的许多社会行为。由于他的论文非常出色,他给行为主义心理学家E 桑代克留下了深刻印象,桑代克在哥伦比亚大学给马斯洛提供了一份博士后奖学金,并邀请 马斯洛在其所在的教育研究学院协助自己进行新的课题研究。1935年,马斯洛在哥伦比亚 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的助理。由此可见马斯洛虽反对行为主义,但受的却是行为 主义教育。直到1937年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担任心理学副教授时,他在思想上才放弃行 为主义,改而走向人本主义 在布鲁克林学院期间影响马斯洛心理学思想转变的原因有四 他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后,他观察婴儿行为的奇妙现象,使他领悟到行为主义心 理学家企图藉动物研究结果推论解释人类行为的做法,根本不切实际。因此他曾对人说 我敢说,凡是亲身养育过小孩的人,绝不会相信行为主义!” 2.受现象论中所强调的立即和直接经验观念的影响。 3.受存在主义哲学家所强调的个人存在和自由意志观念的影响 4.受格式塔心理学思想中整体论理念的影响。马斯洛在布鲁克林任教期间,正是 德国纳粹迫害学术思想时期,很多欧洲著名心理学家避难美国,他亦因而得识格式塔心 理学家魏特海默、W.柯勒和考夫卡及精神分析心理学家K.霍妮、阿德勒及E.弗洛姆等 人。这些人的思想都对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产生了影响。 1951年马斯洛应马萨诸塞州新成立的布兰代斯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和心理学教 授,1954年他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惟以当时行为主义思想正盛,而未受重视, 连他的文章都无法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直到1961年结合志同道合者创办《人本主义心理 学期刊》,第二年正式成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后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第32分会。至此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才获得一席之地,也因此使他在196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69年退休后赴加州,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 Laughlin)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 1970年8月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并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首届国际人本主义 心理学会议。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通过设置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两件事标志了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获得美国及国际心理学界的正式承认。遗憾的是,马斯洛本人未能亲眼 看到他多年为此事尽瘁所获致的成果 马斯洛心理学思想贡献 马斯洛的主张虽未完全取代行为主义,但他所强调的心理学应研究人性整体的思 想,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言之,马斯洛心理学思想最大贡献,有以下几点: 1.人本心理学方法论 马斯洛所推动和发展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批判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建 立的。他反对在心理学研究中把人当作动物和机器和盲目照搬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机械主义 心理学方法论,倡导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以“整体动力论”消除还 原主义的弊端,消解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使心理学成为“价值科学”,提倡性善论和对健康 人格的研究,重视人的潜能、自由、责任和尊严,强调人性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建立起以人 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 2.人性本质观 对人性本质的看法,马斯洛的心理学思想显示了以下四个论点: 1.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心身合一的一元论观点,此观点显示在其需求 层次论,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的发展是采连续观

详细的笔记。并完成了题为《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的博士 论文,用来证明不仅在猿猴,而且在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社会行为和组织中,支配驱力都 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源自一种“内在的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 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在某种意义上,他正在构思一个建立在支配驱力之上的初步理论, 用来解释高级动物中的许多社会行为。由于他的论文非常出色,他给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E. 桑代克留下了深刻印象,桑代克在哥伦比亚大学给马斯洛提供了一份博士后奖学金,并邀请 马斯洛在其所在的教育研究学院协助自己进行新的课题研究。1935 年,马斯洛在哥伦比亚 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的助理。由此可见马斯洛虽反对行为主义,但受的却是行为 主义教育。直到 1937 年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担任心理学副教授时,他在思想上才放弃行 为主义,改而走向人本主义。 在布鲁克林学院期间影响马斯洛心理学思想转变的原因有四: 1. 他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后,他观察婴儿行为的奇妙现象,使他领悟到行为主义心 理学家企图藉动物研究结果推论解释人类行为的做法,根本不切实际。因此他曾对人说: “我敢说,凡是亲身养育过小孩的人,绝不会相信行为主义!” 2. 受现象论中所强调的立即和直接经验观念的影响。 3. 受存在主义哲学家所强调的个人存在和自由意志观念的影响。 4. 受格式塔心理学思想中整体论理念的影响。马斯洛在布鲁克林任教期间,正是 德国纳粹迫害学术思想时期,很多欧洲著名心理学家避难美国,他亦因而得识格式塔心 理学家魏特海默、W.柯勒和考夫卡及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K.霍妮、阿德勒及 E.弗洛姆等 人。这些人的思想都对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产生了影响。 1951 年马斯洛应马萨诸塞州新成立的布兰代斯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和心理学教 授,1954 年他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惟以当时行为主义思想正盛,而未受重视, 连他的文章都无法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直到 1961 年结合志同道合者创办《人本主义心理 学期刊》,第二年正式成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后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第 32 分会。至此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才获得一席之地,也因此使他在 1967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69 年退休后赴加州,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Laughlin)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 1970 年 8 月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并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首届国际人本主义 心理学会议。1971 年美国心理学会通过设置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两件事标志了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获得美国及国际心理学界的正式承认。遗憾的是,马斯洛本人未能亲眼 看到他多年为此事尽瘁所获致的成果。 马斯洛心理学思想贡献 马斯洛的主张虽未完全取代行为主义,但他所强调的心理学应研究人性整体的思 想,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言之,马斯洛心理学思想最大贡献,有以下几点: 1.人本心理学方法论 马斯洛所推动和发展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批判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建 立的。他反对在心理学研究中把人当作动物和机器和盲目照搬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机械主义 心理学方法论,倡导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以“整体动力论”消除还 原主义的弊端,消解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使心理学成为“价值科学”,提倡性善论和对健康 人格的研究,重视人的潜能、自由、责任和尊严,强调人性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建立起以人 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 2.人性本质观 对人性本质的看法,马斯洛的心理学思想显示了以下四个论点: 1. 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心身合一的一元论观点,此观点显示在其需求 层次论,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的发展是采连续观

2.天性与教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人性本善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天赋善根是其 生发展的内在潜力 3.对知识来源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综合观点,他认为理性主义所讲的先天理性 经验主义所讲的后天经验及现象论所指直觉,全都是知识的来源,而直觉则是一切知识 的基础。 4.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非决定论的看法,不但反对物质决定论, 而且也反对精神决定论。因此他强调个人的行为决定于他自己,决定于他自己的需求和 自由意志,此点正显示马斯洛思想的“人本”特征 3.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主要载于他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个性》一书 惟他所指“动机”一词,并非如一般所持“动机是促发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说法;他所说的 动机,是指人性本质中的善根。动机像一棵大树的种子,在长成大树之前,种子之内已蕴藏 了将来成长为一棵大树的一切内在潜力。人类的动机也就是个人出生后一生成长发展的内在 潜力。因此,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亦即其人格发展理论。马斯洛在该书中,将动机视为由多种 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故而称为需求层次论(need- hierarchy theory)。1954年他在 书中将动机分为5层:生理需求( ps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 爱与归属的需求( 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尊重需求( esteem needs)、自我实现的 需求(self- actulization needs),1970年新版书内,又改为如下之7个层次 1.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 2.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指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 3.隶属与爱的需求( 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 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 4.自尊需求(self- esteem needs),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5.知的需求( need to know),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美的需求( aes thetic needs),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 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自我实现需求(self-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 生境界的需求,亦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解释,各种需求层次之间存在有以下的关系和特点 1.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 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但仍然有可能出现意外。例如:创造性的人的创造驱力; 比任何其它需要都更为强烈,也有些人的价值观和理想是如此强烈。以致宁愿死也不放 弃他们。 2.七层需求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为基本需求( basic needs),较高的后 三层称为成长需求( growth needs)。基本需求有一共同性质,为均系由于生理上或心 理上有某些欠缺而产生,故而又称匮乏性需求( deficiency needs)。 3.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 4.需求的层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这种需求容易消失,同时相伴的酬 赏延迟也较没关系 5.生活在高需求层次的人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生病,睡 较好,胃口较佳 6.高层次的需求强度较弱

2. 天性与教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人性本善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天赋善根是其 一生发展的内在潜力。 3. 对知识来源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综合观点,他认为理性主义所讲的先天理性、 经验主义所讲的后天经验及现象论所指直觉,全都是知识的来源,而直觉则是一切知识 的基础。 4.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非决定论的看法,不但反对物质决定论, 而且也反对精神决定论。因此他强调个人的行为决定于他自己,决定于他自己的需求和 自由意志,此点正显示马斯洛思想的“人本”特征。 3.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主要载于他 1954 年出版的《动机与个性》一书。 惟他所指“动机”一词,并非如一般所持“动机是促发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说法;他所说的 动机,是指人性本质中的善根。动机像一棵大树的种子,在长成大树之前,种子之内已蕴藏 了将来成长为一棵大树的一切内在潜力。人类的动机也就是个人出生后一生成长发展的内在 潜力。因此,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亦即其人格发展理论。马斯洛在该书中,将动机视为由多种 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故而称为需求层次论(need - hierarchy theory)。1954 年他在 书中将动机分为 5 层:生理需求(ps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爱与归属的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尊重需求(esteem needs)、自我实现的 需求(self - actulization needs),1970 年新版书内,又改为如下之 7 个层次: 1.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 2.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指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 求; 3. 隶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 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 4. 自尊需求(self - esteem needs),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5. 知的需求(need to know),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 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 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 自我实现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 生境界的需求,亦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解释,各种需求层次之间存在有以下的关系和特点: 1. 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 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但仍然有可能出现意外。例如:创造性的人的创造驱力; 比任何其它需要都更为强烈,也有些人的价值观和理想是如此强烈。以致宁愿死也不放 弃他们。 2. 七层需求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为基本需求(basic needs),较高的后 三层称为成长需求(growth needs)。基本需求有一共同性质,为均系由于生理上或心 理上有某些欠缺而产生,故而又称匮乏性需求(deficiency needs)。 3. 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 4. 需求的层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这种需求容易消失,同时相伴的酬 赏延迟也较没关系; 5. 生活在高需求层次的人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生病,睡得 较好,胃口较佳; 6. 高层次的需求强度较弱;

7.高层次需求得来的满足是较为主观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稳,内在生活非 常富裕等 8.当个人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人较易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9.当个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之后,个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实现的目标 4.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 现( self actualization)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据 马斯洛估计,人群中能够自我实现者不过十分之一,原因是个人条件之外,难免受环境因素 的限制。他选出美国名人中杰佛逊、林肯、爱因斯坦等人,认为他们都是自我实现的人。马 斯洛分析发现这些人的人格特质有几点相同: 1.有良好的现实知觉 2.能正视自己、别人和自然 3.他们活动和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 4.能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看法 5.有独立自主性,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 6.能认识人类; 7.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友谊 8.有与众不同的鉴赏力和审美观 9.具有民主的价值观 10.有一种哲理性、无敌意的幽默感 11.具有创造力 12.有较多的高峰体验: 13.有高度的社会兴趣,但不墨守成规。 在这些特征中,马斯洛特别强调顶峰体验的概念。顶峰体验( peak experience) 指自我实现者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经验。顶峰体验多在人 生领悟、至爱授受、苦尽甘来或宗教悟道等情境下产生,是人生难得的经验,只有实际经历 过的人才会有此体验。高峰体验是人类的共同感受,每个正常人都可能在生活中得到这种体 验。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频率较高且程度较深 5超个人心理学 由于不满足于人本主义只关注个体自我及其实现,再加上受到东方智慧的影响,马 斯洛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经常和苏蒂奇等其他人本心理学家讨论超越人本的问题。他 们开始酝酿关于这一新领域的心理学,即“第四势力”或超个人心理学(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马斯洛认为这种心理学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它超 出人性、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马斯洛修正和拓展了他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特别是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等。超个人心理学自诞生之后,在西方迅速发展,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马斯洛的主要著作 1.《动机与人格》(1954) 2.《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 3.《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 4.《科学心理学》(1967) 5.《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

7. 高层次需求得来的满足是较为主观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稳,内在生活非 常富裕等; 8. 当个人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人较易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9. 当个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之后,个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实现的目标。 4.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 现(self actualization)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据 马斯洛估计,人群中能够自我实现者不过十分之一,原因是个人条件之外,难免受环境因素 的限制。他选出美国名人中杰佛逊、林肯、爱因斯坦等人,认为他们都是自我实现的人。马 斯洛分析发现这些人的人格特质有几点相同: 1. 有良好的现实知觉; 2. 能正视自己、别人和自然; 3. 他们活动和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 4. 能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看法; 5. 有独立自主性,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 6. 能认识人类; 7. 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友谊; 8. 有与众不同的鉴赏力和审美观; 9. 具有民主的价值观; 10.有一种哲理性、无敌意的幽默感; 11.具有创造力; 12.有较多的高峰体验; 13.有高度的社会兴趣,但不墨守成规。 在这些特征中,马斯洛特别强调顶峰体验的概念。顶峰体验(peak experience) 指自我实现者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经验。顶峰体验多在人 生领悟、至爱授受、苦尽甘来或宗教悟道等情境下产生,是人生难得的经验,只有实际经历 过的人才会有此体验。高峰体验是人类的共同感受,每个正常人都可能在生活中得到这种体 验。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频率较高且程度较深。 5.超个人心理学 由于不满足于人本主义只关注个体自我及其实现,再加上受到东方智慧的影响,马 斯洛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经常和苏蒂奇等其他人本心理学家讨论超越人本的问题。他 们开始酝酿关于这一新领域的心理学,即“第四势力”或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马斯洛认为这种心理学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它超 出人性、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马斯洛修正和拓展了他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特别是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等。超个人心理学自诞生之后,在西方迅速发展,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马斯洛的主要著作 1. 《动机与人格》(1954) 2. 《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 3.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 4. 《科学心理学》(1967) 5. 《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