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期末试题(1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207.52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试卷代号:2118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护理学专业 药理学试题 2010年1月 题号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受体拮抗剂 2.二重感染 3.血浆半衰期 4.极量 5.化疗指数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对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脑首选 ,抗结核病的首选药是 2.治疗癫痫小发作应选用 和 3.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骤然停药可导致 和 4.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分为五类,硝苯地平属 :普萘 洛尔属 5.硫脲类抗甲状腺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减少和 缺乏。 631

试卷代号 :2118 座位号巨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护理学专业 药理学 试题 2010年 1月 题 号 四 ,}: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 4分.共 20分) 1.受体拮抗剂 2.二重感染 3.血浆半衰期 4.极量 5.化疗指数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10分) 1.对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脑首选 ,抗结核病的首选药是 2.治疗癫痛小发作应选用 3.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骤然停药可导致 4.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分为五类,硝苯地平属 ;普蔡 洛尔属 5.硫脉类抗 甲状腺药最严重的不 良反应是 减 少和 缺 乏 。 631

得分 评卷人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 共40分】 1.部分激动剂是( )。 A.与受体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 B.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 C.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弱 D.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 E.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强 2.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 A.药物的体内分布 B.药物的代谢 C.药物作用出现快慢 D.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E.药物的药理效应 3.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致畸、致癌和致基因突变 D.个体差异 E.变态反应 4.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 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 B.药物进入胃肠道 C.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 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人血液循环 E.静脉给药 5.适用于阿托品治疗的休克是()。 A.心源性休克 B.神经源性休克 C.出血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632

得 分 评卷人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分, 共 40分 ) 1.部分激动剂是( )。 A.与受体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 B.与受体亲和力一强,内在活性强 C.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弱 D.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 E.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强 2.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 )。 A.药物的体内分布 B.药物的代谢 C.药物作用出现快慢 D.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E.药物的药理效应 3.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A.副作用 C.致畸、致癌和致基因突变 E.变态反应 4.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 ·)。 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 B.药物进人胃肠道 G 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 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人血液循环 E.静脉给药 5.适用于阿托品治疗的休克是( ) A.心源性休克 C.出血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632 毒性反应 个体差异 .神经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6.治疗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应首选()。 A.间羟胺 B.多巴胺 C.异丙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7.普萘洛尔阻断B1受体不包括()。 A.心肌收缩力降低 B.外周血管收缩 C.心率减慢 D.心输出量减少 E。心肌耗氧量降低 8.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是()。 A.丙戊酸钠 B.扑痫酮 C.卡马西平 D.哌替啶 E.氯丙嗪 9.左旋多巴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多巴胺再摄取 B.在脑内转变为多巴胺补充不足 C.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 D.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E.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 10.小剂量吗啡可用于()。 A.分娩止痛 B.心源性哮喘 C.颅脑外伤止痛 D.麻醉前给药 E.人工冬眠 11.吗啡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 A.镇痛、镇静 B.镇咳 C.抑制呼吸 D.止吐 E.体位性低血压 12.强心苷禁用于()。 A.慢性心功能不全 B.心房纤颤 C.心房扑动 D.室性心动过速 E.室上性心动过速 633

6.治疗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应首选( A.间经胺 C.异丙肾上腺 素 E.肾上腺素 7.普蔡洛尔阻断R,受体不包括( A.心肌收缩力降低 C.心率减慢 E.心肌耗氧量降低 8.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是( A.丙戊酸钠 C.卡马西平 E.氯丙嗓 9.左旋多巴的作用机制是( )。 A.抑制多巴胺再摄取 C.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 E.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 10.小剂量吗啡可用于( )。 A.分娩止痛 c.颅脑外伤止痛 E.人工冬眠 11.吗啡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 A.镇痛、镇静 C.抑制呼吸 E.体位性低血压 12.强心昔禁用于( )。 A.慢性心功能不全 C.心房扑动 E.室上性心动过速 B.多巴胺 D.去甲肾上腺素 B.外周血管收缩 D.心输出量减少 B.扑痈酮 D.呱替陡 B.在脑内转变为多巴胺补充不足 D.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B.心源性哮喘 n.麻醉前给药 B.镇咳 D.止吐 B.心房纤颤 D.室性心动过速 633

13.口服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强心苷是( )。 A.洋地黄毒苷 B.毒毛花苷K C.毛花苷丙 D.地高辛 E.铃兰毒苷 14.伴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应选用( )。 A.利血平 B.氢氯噻嗪 C.胍乙啶 D.卡托普利 E.普萘洛尔 15.下列最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的药物是( )。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螺内酯 D.氨苯蝶啶 E.乙酰唑胺 16.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的抗凝药是( )。 A.氨甲苯酸 B.尿激酶 C.双香豆素 D.华法林 E.肝素 17.预防过敏性哮喘可选用()。 A.色甘酸钠 B.异丙托溴胺 C.地塞米松 D.氨茶碱 E.沙丁胺醇 18.下列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 A.头孢氨苄 B.青霉素G C.羟氨苄青霉素 D.羧苄青霉素 E。头孢呋新 19.治疗胆道感染可选用()。 A.红霉素 B.林可霉素 C.克林霉素 D.庆大霉素 E.氯霉素 634

)o B. D. 13.口服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强心昔是( A.洋地黄毒昔 C.毛花昔丙 E.铃兰毒昔 14.伴肾功能不全 的高血压患者应选用 ( 毒毛花昔 K 地高辛 B. D. 氢氯窿嚓 卡托普利 吠塞米 氨苯蝶陡 B. D. A.利血平 C.肌乙吮 E.普蔡洛尔 15.下列最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的药物是( A.氢氯}-嗓 C.螺 内醋 E.乙酞哇胺 16.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的抗凝药是( A.氨甲苯酸 C.双香豆素 E.肝素 17.预防过敏性哮喘可选用( )。 A.色甘酸钠 C.地塞米松 E.沙丁胺醇 18.下列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有效的药物是( A.头抱氨节 C. }'氨节青霉素 E.头抱吠新 19.治疗胆道感染可选用( )。 A.红霉素 C.克林霉素 E.氯霉素 634 B.尿激酶 华法林 B.异丙托澳胺 氨茶碱 B.青霉素 G D.梭节青霉素 D. 林可霉素 庆大霉素

20.下列可用于治疗肠道念珠菌感染的药物是()。 A.灰黄霉素 B.两性霉素B C.酮康唑 D.克霉唑 E.制霉菌素 得 分 评卷人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抗结核病药物的分类,每类举一个代表药;抗结核病药应用原则。 2.简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主要表现及解救措施。 3.简述硝酸甘油的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635

20.下列可用于治疗肠道念珠菌感染的药物是( )。 A.灰黄霉素 B.两性霉素 B C.酮康哇 D.克霉哇 E.制霉菌素 得 分 评卷人 四、问答题(每题 10分,共 30分) 1.简述抗结核病药物的分类,每类举一个代表药;抗结核病药应用原则。 2.简述有机磷酸醋类中毒的主要表现及解救措施。 3.简述硝酸甘油的临床应用 、主要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 635

试卷代号:211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护理学专业药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受体拮抗剂 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阻断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拮抗激动剂作用。 2.二重感染 在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过程中,因长期大量用药,使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不敏感细菌得 以繁殖,引起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3.血浆半衰期 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它反映药物的消除速度。 4.极量 是由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选择剂量的最大限度 5.化疗指数 是衡量化学药物安全度的指标,以药物对动物的半数致死量与治疗感染的半数有效量 (LDo/EDo)比值表示,比值越大越安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青霉素 异烟肼(雷米封) 2.乙琥胺 丙戊酸钠 3.反跳现象 停药反应 4.钙拮抗剂 交感神经抑制药(β受体阻断药) 5.白细胞 粒细胞 636

试卷代号:%} 1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护理学专业 药理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 1月 一、名词解释(每题 4分.共 20分) 1.受体拮抗剂 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阻断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拮抗激动剂作用。 2.二重感染 在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过程中,因长期大量用药,使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不敏感细菌得 以繁殖,引起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3.血浆半衰期 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它反映药物的消除速度。 4.极量 是由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选择剂量的最大限度 5.化疗指数 是衡量化学药物安全度的指标,以药物对动物的半数致死量与治疗感染的半数有效量 C LDso /EDso)比值表示,比值越大越安全0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0分) 青霉素 乙唬胺 异烟脐(雷米封) 丙戊酸钠 3.反跳现象 4.钙拮抗剂 停药反应 交感神经抑制药印受体阻断药) 5 636 白细胞 粒细胞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C 2.D 3.D 4.D 5.E 6.E 7.B 8.C 9.B 10.B 11.D 12.D 13.A 14.D 15.B 16.E 17.A 18.D 19.A 20.E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抗结核病药物的分类,每类举一个代表药;抗结核病药应用原则。 分类:(各2分) 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 二线抗结核病药:对氨水杨酸、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环丝氨酸等。 抗结核病药应用原则:(各2分) (1)早期用药:早期病灶内的结核菌对药物敏感,且病灶局部血液循环好,药物易渗人。 (2)联合用药和长期用药:抗结核病药单独使用易产生抗药性,为了提高疗效至少应两药 合用。由于结核病易复发,过早停药易导致复发。 (3)规律和足量用药:用药不能时用时停或中途换药和更改用量,以免病情迁延和复发,同 时要足量,防治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2.简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主要表现及解救措施。 中毒表现: M样症状: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流诞、出汗、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心动过缓、血压下 降、呼吸困难等(2分): N样症状:肌震颤、无力、甚至肌麻痹、心动过速、血压上升等(2分):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先兴奋后抑制、不安、头痛、谵妄、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2分)。 解救措施: (1)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及双复磷,特效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应尽早应 用。(2分)。 637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分,共 40分) l. C 2. D 3. D 4. D 5. E 6.E 7.B 8.C 9.B 10.B 11.D 12.D 13.A 14.D 15.B 16. E 一 17.A 18.D 19.A 20.E 四、问答题(每题 10分,共 30分) 1.简述抗结核病药物的分类,每类举一个代表药;抗结核病药应用原则。 分类:(各 2分) 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脐、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 二线抗结核病药:对氨水杨酸、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环丝氨酸等。 抗结核病药应用原则:(各 2分) 胆碱醋酶复活剂 :碘解磷定 、氯解磷定及双复磷 ,特效恢 复胆碱醋酶 的活性 ,应尽早应 用 。(2分)。 637

(2)抗胆碱药:阿托品,对抗体内堆积的乙酰胆碱引起的M样作用,须与胆碱酯酶复活剂 并用(2分)。 3.简述硝酸甘油的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1)心绞痛:舌下含硝酸甘油后,使各类心绞痛症状缓解。(2分) (2)急性心急梗死:能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范围,但血压过低者不能用。(2分) (3)作为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功能不全。(1分) 主要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由血管扩张引起的搏动性头痛,须面部皮肤潮红,偶见体位性低血压(2分)。宜从最小量 开始,坐位或半卧位舌下含服,应采用间隙给药(2分):颅内压及眼压高者禁用。(1分) 638

<2)抗胆碱药:阿托品,对抗体内堆积的乙酞胆碱引起的 M样作用,须与胆碱酷酶复活剂 并用(2分)。 3.简述硝酸甘油的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1)心绞痛:舌下含硝酸甘油后 ,使各类心绞痛症状缓解。<2分) <2)急性心急梗死:能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范围,但血压过低者不能用。(2分) (3)作为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功能不全 。(1分) 主要不 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 由血管扩张引起的搏动性头痛,颈面部皮肤潮红,偶见体位性低血压(2分)。宜从最小量 开始,坐位或半卧位舌下含服 ,应采用间隙给药(2分);颅内压及眼压高者禁用。<1分) 638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