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 :第十二讲 第六章 休 克 主讲:孙英 吉大二院
急救护理学 第十二讲 第六章 休 克 主讲: 孙 英 吉 大 二 院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的 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由于微循环障碍,导致维持生命的 主要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在临床上出现一 系列的症状和体征,称为休克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的 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由于微循环障碍,导致维持生命的 主要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在临床上出现一 系列的症状和体征,称为休克
二、病因 (一)血容量不足 由于大量出血(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呕吐、腹泻、 大量排尿等)、失血浆(烧伤、腹膜炎、创伤、炎症)等原因, 使血容量突然减少。 (二)创伤 多因斯裂伤、挤压伤、爆炸伤、冲击波伤起内脏、肌 肉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三)感染 细菌、真菌、 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原虫等感染, 亦称中毒性休克。 (四)过敏 机体对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青 霉素过敏,常引起血压骤降、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 吸极度困难甚至死亡
二、病因 (一)血容量不足 由于大量出血(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呕吐、腹泻、 大量排尿等)、失血浆(烧伤、腹膜炎、创伤、炎症)等原因, 使血容量突然减少。 (二)创伤 多因撕裂伤、挤压伤、爆炸伤、冲击波伤引起内脏、肌 肉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三)感染 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原虫等感染, 亦称中毒性休克。 (四)过敏 机体对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青 霉素过敏,常引起血压骤降、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 吸极度困难甚至死亡
五)心源性因素 常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瓣膜口堵塞、 心肌炎、心肌病变和严重心律失常等。 (六)神经源性因素 剧痛、脑脊髓损伤、麻醉意小等刺激,引起反射性周 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
(五)心源性因素 常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瓣膜口堵塞、 心肌炎、心肌病变和严重心律失常等。 (六)神经源性因素 剧痛、脑脊髓损伤、麻醉意外等刺激,引起反射性周 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
三、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 失血性休克 2 心源性休克 细菌性休克 4、 过敏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6、内分泌性休克 7、伴血流阻塞的休克 (二)按病理生理学分类
三、分 类 (一)按病因分类 1、 失血性休克 2、 心源性休克 3、 细菌性休克 4、 过敏性休克 5、 神经源性休克 6、 内分泌性休克 7、 伴血流阻塞的休克 (二)按病理生理学分类
休吉台米别 工、低血容是性 A、外源性 出血引起的全血云失,烧伤、炎症引起 的血浆丧失,腹泻、脱水引起的电解质 丧失 B、内源性 炎症、创伤、过敏、嗜铬细胞瘤引起的 血浆外渗 亚、心源性 心肌梗死、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 隔破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Ⅲ、 阻塞性(按解剖部位分) A、腔静脉 压迫 B、心包 填塞 C、心腔 环状瓣膜血栓行成、心房粘液瘤 D、肺循环 栓塞 E、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 IV、血流分布性 A、高或正常阻力 杆菌性休克、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神经 节阻滯、颈脊髓横断 B、低阻力 炎症、腹膜炎、反应性充血
Weil 休克分类 休克类型 有关特征 Ⅰ、低血容量性 A、外源性 出血引起的全血丢失,烧伤、炎症引起 的血浆丧失,腹泻、脱水引起的电解质 丧失 B、内源性 炎症、创伤、过敏、嗜铬细胞瘤引起的 血浆外渗 Ⅱ、心源性 心肌梗死、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 隔破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Ⅲ、阻塞性(按解剖部位分) A、腔静脉 压迫 B、心包 填塞 C、心腔 环状瓣膜血栓行成、心房粘液瘤 D、肺循环 栓塞 E、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 Ⅳ、血流分布性 A、高或正常阻力 杆菌性休克、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神经 节阻滞、颈脊髓横断 B、低阻力 炎症、腹膜炎、反应性充血
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分型 项目 低排高阻型(冷休克) 高排底阻型(暖休克) 神志 烦躁、淡漠、昏迷 清楚 面色、肤色 苍自、青紫、大理石纹 稍红 皮温、湿度 冷、湿 暖、干 心率 增快 不增快或不显著增快 血压 正常或低 稍低 脉压差 小于20mmHg 大 四肢静脉 萎陷 充 尿量 少尿或无尿 正常 有效循环血量 不足 正常或相对不足 组织灌注 差 组织耗氧量 周围血管阻力 高 心排出量 低 低低高
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分型 项目 低排高阻型 (冷休克) 高排底阻型 (暖休克) 神志 烦躁、淡漠、昏迷 清楚 面色、肤色 苍白、青紫、大理石纹 稍红 皮温、湿度 冷、湿 暖、干 心率 增快 不增快或不显著增快 血压 正常或低 稍低 脉压差 小于20mmHg 大 四肢静脉 萎陷 充盈 尿量 少尿或无尿 正常 有效循环血量 不足 正常或相对不足 组织灌注 差 稍差 组织耗氧量 高 低 周围血管阻力 高 低 心排出量 低 高
四、休克发展过程及其与临床联系 (一)根据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变化规律,休克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 为三期 1.休克早期 又称缺血缺氧期,此期实际上是机体的代偿期。 儿茶酚胺 末梢小动脉 休克刺激 血管紧张素 大量释放 微动脉 微循环 加压素 毛细血管前扩约肌 血栓烷A2 微静脉 持续痉孪 使毛细血管阻力增加 微循环的灌注 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 量急别减少。 临床表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皮肤苍白、 多汗、呼 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
四、休克发展过程及其与临床联系 (一)根据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变化规律,休克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 为三期 ⒈休克早期 又称缺血缺氧期,此期实际上是机体的代偿期。 儿茶酚胺 末梢小动脉 休克刺激 血管紧张素 大量释放 微动脉 微循环 加压素 毛细血管前扩约肌 血栓烷A 2 微静脉 持续痉挛 使毛细血管阻力增加 微循环的灌注 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 量急剧减少。 临床表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多汗、呼 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
2休克期 又称淤血缺氧期或失代偿期。 小血管持续收缩,组织明显缺氧,经无氧代谢后大量乳酸堆 积,毛细血管前扩约肌开放,大量血液进入毛细血管网, 造成: 微循环淤血 血管通透性增加 大量血浆外渗 临床表现:表情淡漠、皮肤粘膜发绀、中心静脉压降低、少尿或 无尿,以及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
⒉休克期 又称淤血缺氧期或失代偿期。 小血管持续收缩,组织明显缺氧,经无氧代谢后大量乳酸堆 积,毛细血管前扩约肌开放,大量血液进入毛细血管网, 造成: 微循环淤血 血管通透性增加 大量血浆外渗 临床表现:表情淡漠、皮肤粘膜发绀、中心静脉压降低、少尿或 无尿,以及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
3休克晚期 又称DIC期。 此期是指在毛细血管淤血的基础上细胞缺氧更重;血管 内皮损伤后胶原暴露,血小板聚集,促发内凝血及外凝 血系统,在微血管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缺氧 溶酶体 细胞 细胞 胞膜损伤 释放 坏死自溶 消耗 凝血因子 DIC 胰腺 心肌抑制因子(MDF) 重要脏器发 肝脏 缺血后 血管抑制物质(VDM) 生严重损害 肠 肠因子 及功能衰竭
⒊休克晚期 又称DIC期。 此期是指在毛细血管淤血的基础上细胞缺氧更重;血管 内皮损伤后胶原暴露,血小板聚集,促发内凝血及外凝 血系统,在微血管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缺氧 溶酶体 细胞 细胞 胞膜损伤 释放 坏死自溶 消耗 凝血因子 DIC 胰 腺 心肌抑制因子(MDF) 重要脏器发 肝 脏 缺血后 血管抑制物质(VDM) 生严重损害 肠 肠因子 及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