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创新测试卷 基础题。30%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差别(cha)出差(chai)差劲(cha)参差不齐(ci) B.拆迁(chai)存折(zhe)金柝(tuo)条分缕析(xi) C.汲取(j1)镂空(lou)馈赠(zeng)岿然不动(kui) D.干涸(he)奢望(she)菜畦(wa) 相形见绌(ch)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辩伪去妄流连往返寻根究底袖手旁观 B.根深蒂固不言而谕人声鼎沸持之以恒 C.望文生义听之任之孜孜不倦臭名昭著 D.眼花瞭乱中流砥柱义愤填膺深恶痛疾 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中,各国领导人都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 师,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B.离散了半个世纪后,海峡两岸这对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亲兄弟终于破镜重 C.近日,在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队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以4 0的比分戛然而止。 D.作为一名学生,每天必须按时到校上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圆满完成 学习任务。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两岸的青山, 都晃悠悠地,无一例外地倒影在清澄、透明的江水里 A.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B.青山的石壁,石壁的丛林,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C.青山的石壁,从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 D.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 5.根据下面的情境写话。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得体,不超过30个字 毕业前夕,张岚同学给曾经帮助自己走出学习困境的王老师留言 6.古诗文默写。 ①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③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④王维《使至塞上》描绘沙漠雄奇壮美景色的两句诗是 ⑤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天下离人美好心愿的句子是
93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创新测试卷 一.基础题。30%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差.别(chā) 出差.(chāi) 差.劲(chà) 参差.不齐(cī) B.拆.迁(chāi) 存折.(zhé) 金柝.(tuò) 条分缕析.(xī) C.汲.取(jí) 镂.空(lòu) 馈赠.(zèng) 岿.然不动(kuī) D.干涸.(hé) 奢.望(shē) 菜畦.(wā) 相形见绌.(c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辩伪去妄 流连往返 寻根究底 袖手旁观 B.根深蒂固 不言而谕 人声鼎沸 持之以恒 C.望文生义 听之任之 孜孜不倦 臭名昭著 D.眼花瞭乱 中流砥柱 义愤填膺 深恶痛疾 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诺曼底登陆 60 周年纪念活动中,各国领导人都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 师,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B.离散了半个世纪后,海峡两岸这对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亲兄弟终于破镜重 圆了。 C.近日,在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队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以 4: 0 的比分戛然而止。 D.作为一名学生,每天必须按时到校上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圆满完成 学习任务。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两岸的青山, ,都晃悠悠地,无一例外地倒影在清澄、透明的江水里。 A.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B.青山的石壁,石壁的丛林,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C.青山的石壁,从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 D.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 5.根据下面的情境写话。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得体,不超过 30 个字。 毕业前夕,张岚同学给曾经帮助自己走出学习困境的王老师留言: 6.古诗文默写。 ①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③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④王维《使至塞上》描绘沙漠雄奇壮美景色的两句诗是 , 。 ⑤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天下离人美好心愿的句子是
⑥杜甫在《望岳》中,用 来表现自己敢于攀 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二.提高题。60%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7-12题。 ①“学者先要学会疑”—一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一一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 的,一种是听别人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 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 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 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 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 怀疑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便要问 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 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依据? 我们若能这样问,一切虚妄的学说就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 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 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也就是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 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 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一一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 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 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 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有更 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 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 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7①②段引用的名言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指出来。 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94 。 ⑥杜甫在《望岳》中,用 , 来表现自己敢于攀 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二.提高题。60%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 7—12 题。 ①“学者先要学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 的,一种是听别人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 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 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 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 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 怀疑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便要问: 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 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依据? 我们若能这样问,一切虚妄的学说就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 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 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也就是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 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 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 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 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 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 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有更 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 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 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7.①②段引用的名言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指出来。 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9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从文中各选一例 10选文中举出戴震的事例,用来证明“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请另举一个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例子。 1l.“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结 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2根据你的积累,再写出有关“怀疑与学问”的二条名言警句,并标明作者与 出处 (二)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3-19题 ①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其实主要是发明了蒸汽机上的分离凝结器。那时的蒸 汽机上的分离凝结器有严重的缺点:汽筒外露,四周冷空气使其温度逐渐下降,蒸 汽放进去,没等汽筒热透,就有相当一部分变成水了,使得大约34的蒸汽白白浪 费。瓦特下决心要解决汽筒温度,提高热效率。在一个夏日的早晨,瓦特起床后, 漫步在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大学校园里,时而仰望广阔的天空,时而平视熟悉的 操场。突然,如同电光一闪,头脑中一个清晰的思想出现了:在汽筒外边加一个分 离凝结器。这使得瓦特豁然开朗,立即回办公室夜以继日地实验、研究,终于制成 了分离凝结器,这才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②心理学家把这种突然的、意想不到的顿悟或理解叫作直觉。心理学家认为, 直觉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它可以产生和形成于任何科学、艺术、技术产品的思 想和构思,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 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德国物理学家黑尔姆霍兹说,他的许多巧妙设想 “不是出现在精神疲惫或伏案工作的时候,而常常是在一夜酣睡之后的早上,或者 是当天气晴朗缓步攀登树木葱茏的小山时。”还有些科学家的灵感和顿悟发生在病 榻之上,爱因斯坦关于时间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出来的,生物学家华莱士 关于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观点是他发疟疾时想到的。 ③如此说来,“直觉”果真神秘而诱人,我们只要睡觉做梦、游玩散步、生病 卧床,甚至饮酒、喝咖啡就可等来“直觉”,那该多好呀!其实,并非如此。实际 上,直觉这种思维现象并不神秘,更非偶然,完全有规律可循。表面上看来,直觉 似乎是“偶然所得”,其实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由于人们长期研究、思考某 个问题,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做了无数次的实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使得大脑因 疲劳而处于抑制状态,思维变得有些迟钝。这时,如果放松一下,让大脑得到适当 的休息和调整,把注意力转移一下,大脑就会重新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动也格外 敏捷,就有可能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产生认识上的突破和飞跃。所以,一定要对 所研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对解决它怀有强烈的愿望。经过锲而不舍的思考和探 索,也要学会放松,在紧张之余适时让大脑休整一下,一旦产生直觉,便敏锐地捕
95 9.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从文中各选一例。 10.选文中举出戴震的事例,用来证明“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请另举一个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例子。 11.“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结 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2.根据你的积累,再写出有关“怀疑与学问”的二条名言警句,并标明作者与 出处。 (二)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 13—19 题。 ①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其实主要是发明了蒸汽机上的分离凝结器。那时的蒸 汽机上的分离凝结器有严重的缺点:汽筒外露,四周冷空气使其温度逐渐下降,蒸 汽放进去,没等汽筒热透,就有相当一部分变成水了,使得大约 3/4 的蒸汽白白浪 费。瓦特下决心要解决汽筒温度,提高热效率。在一个夏日的早晨,瓦特起床后, 漫步在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大学校园里,时而仰望广阔的天空,时而平视熟悉的 操场。突然,如同电光一闪,头脑中一个清晰的思想出现了:在汽筒外边加一个分 离凝结器。这使得瓦特豁然开朗,立即回办公室夜以继日地实验、研究,终于制成 了分离凝结器,这才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②心理学家把这种突然的、意想不到的顿悟或理解叫作直觉。心理学家认为, 直觉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它可以产生和形成于任何科学、艺术、技术产品的思 想和构思,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 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德国物理学家黑尔姆霍兹说,他的许多巧妙设想, “不是出现在精神疲惫或伏案工作的时候,而常常是在一夜酣睡之后的早上,或者 是当天气晴朗缓步攀登树木葱茏的小山时。”还有些科学家的灵感和顿悟发生在病 榻之上,爱因斯坦关于时间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出来的,生物学家华莱士 关于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观点是他发疟疾时想到的。 ③如此说来,“直觉”果真神秘而诱人,我们只要睡觉做梦、游玩散步、生病 卧床,甚至饮酒、喝咖啡就可等来“直觉”,那该多好呀!其实,并非如此。实际 上,直觉这种思维现象并不神秘,更非偶然,完全有规律可循。表面上看来,直觉 似乎是“偶然所得”,其实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由于人们长期研究、思考某一 个问题,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做了无数次的实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使得大脑因 疲劳而处于抑制状态,思维变得有些迟钝。这时,如果放松一下,让大脑得到适当 的休息和调整,把注意力转移一下,大脑就会重新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动也格外 敏捷,就有可能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产生认识上的突破和飞跃。所以,一定要对 所研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对解决它怀有强烈的愿望。经过锲而不舍的思考和探 索,也要学会放松,在紧张之余适时让大脑休整一下,一旦产生直觉,便敏锐地捕
捉到,莫与这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失之交臂。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病榻()葱茏() 14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5选文②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写出两种 16修改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17.瓦特、爱因斯坦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直觉的?从中可以看出直觉具有怎样的 特点? 18.“表面上看直觉似乎是‘偶然所得’,其实是‘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 句中“长期积累”指的是什么? 19爱因斯坦认为“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通过阅读选文,你认为直觉可贵 之处是什么?这对你的学习具有怎样的启示?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20-26题。 黄昏时分,依旧是懒洋洋地趴在窗台上看风景。在嘈杂和喧闹中度日,一颗疲 惫而倦怠的心,总想在一天里某个时刻得到一点点平静与安闲。而此时此刻的我 也只不过是想要清风与这难得的安静梳理千头万绪的心情。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不 经意的时刻,一幅温馨的画面触动了我的心弦 那是父女俩,小女孩大约只有两三岁,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伸出手去使劲儿 地喊:“爸爸,牵!”可是父亲为确保小女儿的安全,正全神贯注地骑着车。孩子急 了,伸出手抓住了父亲的衣角,父亲于是腾出一只手去牵住孩子的手,另一只手牢 牢地控制着自行车。孩子于是心满意足了,露出了开心的小模样。而她的父亲却是 脸的紧张和小心翼翼。我忍不住微笑起来,心竟被一种莫名的感动填得满满 的 几年前,也是这样一个黄昏,我曾看见一位父亲牵着小女儿在花园里赏花,两 个人和谐而又自然地沉浸在他们世界中,旁若无人。那一刹那,一切仿佛只为了父 女俩而存在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 别人的梦。”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在做那个站在楼上看风景的人,可是每次看到 这一幕幕的父女温情,我敏感的心就总是暖暖的而又润润的,我知道我早已过了那 种可以无拘无束地依偎在父亲怀里撒娇的年纪甚至连和父亲牵着手,仿佛都成了 种奢求 刚到异地求学那阵儿,父亲送我。过马路的时候,父亲突然牵住了我的手。虽
96 捉到,莫与这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失之交臂。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病榻.( ) 葱.茏( ) 14.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5.选文②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写出两种。 16.修改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17.瓦特、爱因斯坦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直觉的?从中可以看出直觉具有怎样的 特点? 18.“表面上看直觉似乎是‘偶然所得’,其实是‘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一 句中“长期积累”指的是什么? 19.爱因斯坦认为“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通过阅读选文,你认为直觉可贵 之处是什么?这对你的学习具有怎样的启示?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 20—26 题。 黄昏时分,依旧是懒洋洋地趴在窗台上看风景。在嘈杂和喧闹中度日,一颗疲 惫而倦怠的心,总想在一天里某个时刻得到一点点平静与安闲。而此时此刻的我, 也只不过是想要清风与这难得的安静梳理千头万绪的心情。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不 经意的时刻,一幅温馨的画面触动了我的心弦: 那是父女俩,小女孩大约只有两三岁,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伸出手去使劲儿 地喊:“爸爸,牵!”可是父亲为确保小女儿的安全,正全神贯注地骑着车。孩子急 了,伸出手抓住了父亲的衣角,父亲于是腾出一只手去牵住孩子的手,另一只手牢 牢地控制着自行车。孩子于是心满意足了,露出了开心的小模样。而她的父亲却是 一脸的紧张和小心翼翼。我忍不住微笑起来,心竟被一种莫名的感动填得满满 的…… 几年前,也是这样一个黄昏,我曾看见一位父亲牵着小女儿在花园里赏花,两 个人和谐而又自然地沉浸在他们世界中,旁若无人。那一刹那,一切仿佛只为了父 女俩而存在。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 别人的梦。”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在做那个站在楼上看风景的人,可是每次看到 这一幕幕的父女温情,我敏感的心就总是暖暖的而又润润的,我知道我早已过了那 种可以无拘无束地依偎在父亲怀里撒娇的年纪甚至连和父亲牵着手,仿佛都成了一 种奢求。 刚到异地求学那阵儿,父亲送我。过马路的时候,父亲突然牵住了我的手。虽
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可我却从这个小小的动作中读出了父亲对我的全部感情。他完 全是自然的真情流露,可他的女儿却从这个他几乎忽略的动作中体会到她的父亲是 怎样用心在爱她 也许,当我们走过人生一个又一个驿站的时候,我们忽略过许许多多要用心体 味的感情。也许匆匆的成长的脚步让我们觉得父亲渐渐离得远了。但是,不要忘记, 父亲也曾牵过我们的手,也许我们真的会走得很远,但是父亲却从不曾在心里放过 我们的手啊! 真想,再和父亲牵手! 20.选文的线索是什么? 21给本文添加标题。 22选文第四段中的小诗是卞之琳的《断章》,你从中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23给下面诗句划节奏。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24诗中出现两次“装饰”,请分析其含义。 25文中写了几幅“和父亲牵手”的动人画面,其中哪一幅写得最详细?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26.阿廖沙是哪部小说的人物?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他的外祖父,在阿廖沙的记 忆中他的外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试举一例说明。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7-—29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层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 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2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如土石何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必先苦其心志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且焉置土石 D.河曲智叟亡以应
97 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可我却从这个小小的动作中读出了父亲对我的全部感情。他完 全是自然的真情流露,可他的女儿却从这个他几乎忽略的动作中体会到她的父亲是 怎样用心在爱她。 也许,当我们走过人生一个又一个驿站的时候,我们忽略过许许多多要用心体 味的感情。也许匆匆的成长的脚步让我们觉得父亲渐渐离得远了。但是,不要忘记, 父亲也曾牵过我们的手,也许我们真的会走得很远,但是父亲却从不曾在心里放过 我们的手啊! 真想,再和父亲牵手! 20.选文的线索是什么? 21.给本文添加标题。 22.选文第四段中的小诗是卞之琳的《断章》,你从中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23.给下面诗句划节奏。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24.诗中出现两次“装饰”,请分析其含义。 25.文中写了几幅“和父亲牵手”的动人画面,其中哪一幅写得最详细?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26.阿廖沙是哪部小说的人物?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他的外祖父,在阿廖沙的记 忆中他的外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试举一例说明。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7—29 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层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 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2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如土石何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必先苦其.心志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且焉置.土石 D.河曲智叟亡.以应
或置酒而招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7.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愚公又是怎样驳斥他的?请根据选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9.请你谈谈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看法 三.综合题。60% 根据下面所给材料,按要求作文。 打开一个镜头,从近距离开启,你可能看到一个人的眼睛。镜头拉开,这时出 现一张脸,然后是身体,身后隐约看到一些色彩。再拉开镜头,你可能开始感叹, 情不自禁地再去拉镜头,这时你看到了一个地球,接着迫不及待地再去拉,啊! 个宇宙,无尽的星海。当初的那双眼睛,那个人体,甚至让你流连忘返的海洋,都 在更大的视野中渺茫,消失……站在不同的方位,你会看到不同的情景,而你选择 的方法和得到的视野,影响你的前进方向,决定了你的成功与失败!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以“视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 于600字 参考谷案 1.D2.C3.A4.B5.略6.①塞下秋来风景异②化作春泥更 护花③春蚕到死丝方尽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7①段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②段名言补充说明①句名言内容,从而使 论点的内容更明确、具体。8治学必然具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怀疑是从消极 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分)7.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9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所举事 例与题意要求相符即可。10.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实际谈出自 己的认识即可。11.名言1分,作者或出处1分。例:“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12略 (二)13. ta cong I4.直觉15.举例子、下定义16.瓦特下决心要解决控制汽筒 温度、提高热效率的问题。17.散步、病床上),突然的、意想不到的顿悟或理解 稍纵即逝18.“长期积累”指直觉在人们长期研究、思考某一个问题,搜集大量 的资料,做了无数次的实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基础上产生)19.此题为开放性试 题,无唯一答案。答题要点是:(1)经过锲而不舍的思考和探索,也要学会放松:(2) 旦产生直觉,便敏锐地捕捉到。 (三)20.和父亲牵手或父爱情深21.和父亲牵手22许多时候别人并没有意识 到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文中借用这首小诗表达了父爱深深地感染着我 23.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24第一次“装饰”是照入、照进的意思:第二次“装
98 或置.酒而招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7.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愚公又是怎样驳斥他的?请根据选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 .....简要回答。 29.请你谈谈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看法。 三.综合题。60% 根据下面所给材料,按要求作文。 打开一个镜头,从近距离开启,你可能看到一个人的眼睛。镜头拉开,这时出 现一张脸,然后是身体,身后隐约看到一些色彩。再拉开镜头,你可能开始感叹, 情不自禁地再去拉镜头,这时你看到了一个地球,接着迫不及待地再去拉,啊!一 个宇宙,无尽的星海。当初的那双眼睛,那个人体,甚至让你流连忘返的海洋,都 在更大的视野中渺茫,消失……站在不同的方位,你会看到不同的情景,而你选择 的方法和得到的视野,影响你的前进方向,决定了你的成功与失败!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以“视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 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一.1.D 2.C 3.A 4.B 5.略 6.①塞下秋来风景异 ②化作春泥更 护花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7.①段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②段名言补充说明①句名言内容,从而使 论点的内容更明确、具体。8.治学必然具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怀疑是从消极 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 分)7.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9.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所举事 例与题意要求相符即可。 10.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实际谈出自 己的认识即可。 11.名言 1 分,作者或出处 1 分。 例:“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2.略 (二)13. tà cōng 14.直觉 15.举例子、下定义 16.瓦特下决心要解决控制汽筒 温度、提高热效率的问题。 17.散步、病床上),突然的、意想不到的顿悟或理解: 稍纵即逝 18.“长期积累”指直觉在人们长期研究、思考某一个问题,搜集大量 的资料,做了无数次的实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基础上产生) 19.此题为开放性试 题,无唯一答案。答题要点是:(1)经过锲而不舍的思考和探索,也要学会放松;(2) 一旦产生直觉,便敏锐地捕捉到。 (三)20.和父亲牵手或父爱情深 21.和父亲牵手 22.许多时候别人并没有意识 到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文中借用这首小诗表达了父爱深深地感染着我。 23.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24.第一次“装饰”是照入、照进的意思;第二次“装
饰”是进入的意思。25.第一幅,集中体现了父爱的崇高,这样写更能突出文章中 心。26高尔基的《童年》他的外祖父为人残酷、专横而又吝啬。例:一次,阿 廖沙好奇想亲手染一次布,就把白桌布放进盛蓝靛的桶里,结果遭到了外祖父的毒 (四)27.C28.智叟的理由是:愚公年老力衰,无法移走大山。愚公的理由是: 我的子孙绵延不绝,他们会一代接着一代挖山不止,而山不会增高,总有一天会被 铲平。29.开放题。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只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三.综合题:略
99 饰”是进入的意思。25.第一幅,集中体现了父爱的崇高,这样写更能突出文章中 心。26.高尔基的《童年》 他的外祖父为人残酷、专横而又吝啬。例:一次,阿 廖沙好奇想亲手染一次布,就把白桌布放进盛蓝靛的桶里,结果遭到了外祖父的毒 打。 (四)27.C 28.智叟的理由是:愚公年老力衰,无法移走大山。愚公的理由是: 我的子孙绵延不绝,他们会一代接着一代挖山不止,而山不会增高,总有一天会被 铲平。29.开放题。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只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三.综合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