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课时教案 第四单元 第_1课时 2008年_月日 教学内容 总第课时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一节 知识 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能力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放飞想象,积极创新 情感态度 激发放飞想象,积极创新的意识。 重点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难点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教法 引导合作探究点拨 教具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板书问题,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 案 3+4=? 补充括号点拨: 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 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 的学习探究兴趣。 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 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 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 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 不可能变为可能。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布置读课 文,思考 1.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 由此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读课文,思考问题 解与探究能力。 2.“用浪线划出引起你思考的警 问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文 化 课 课 时 教 案 第 四 单元 第 1 课时 2008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总第 课时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能力 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放飞想象,积极创新。 情感态度 激发放飞想象,积极创新的意识。 重点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难点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教法 引导 合作探究 点拨 教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情境导入 板书问题,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 案: 2+1=? 3+4=? 补充括号点拨: 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 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 归纳: 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 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 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 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 不可能变为可能。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 的学习探究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布置读课 文,思考: 1.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由此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 “用浪线划出引起你思考的警 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读课文,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 解与探究能力
三.点评文中所提的问题,引导交流 见解。 指导回答问题的思路:问题一观点 论证方式 问题一: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 的要素呢? (观点1.渊博的学识 有探安流见解 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明确回答问题的思路,依次找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 出作者的观点,个别回答。找与归纳能力。 出所采用的事实论据 点拨采用的事实论据: 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 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 自然段)—一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 教学过程 四引导继续探究问题二: 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 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 区别呢? 引导找出相关的段落,明确 继续探究问题二 观点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 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 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同上,激发学生的创 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找出相关的段落,个别作答,造性思维的热情 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 3.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 共同明确观点及文中所举的事 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例。 意自己的细小的想法。) 引导归纳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 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五引导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 组织朗读,点评学生的发言,进行交流警句。个别朗读,明确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 本文的课堂小结中心论点及相应的心论点及相应的事实论据。与归纳能力。 事实论据
教 学 过 程 三.点评文中所提的问题,引导交流 见解。 指导回答问题的思路:问题---观点 ---论证方式 问题一: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 的要素呢? (观点1.渊博的学识 2.有探 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 力) 点拨采用的事实论据: 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 段); 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 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 例。 交流见解。 明确回答问题的思路,依次找 出作者的观点,个别回答。找 出所采用的事实论据。 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 与归纳能力。 四 引导继续探究问题二: 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 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 区别呢? 引导找出相关的段落,明确 观点 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 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2. 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 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 3. 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 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 意自己的细小的想法。) 引导归纳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 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继续探究问题二: 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 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 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找出相关的段落,个别作答, 共同明确观点及文中所举的事 例。 同上,激发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的热情。 五 引导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 组织朗读,点评学生的发言,进行 本文的课堂小结:中心论点及相应的 事实论据。 交流警句。个别朗读,明确中 心论点及相应的事实论据。 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 与归纳能力
布置作业: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 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 1+1=? 4+9=? 5+7: 6+18=? 2一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一个 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 家的窗玻璃。这个孩子跑到长者家 里,当头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明确本节的作业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钱?”人们对这件事情看法不 归纳起来有三种: (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 予以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 (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 (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 你赞成哪一种? 3摘抄文中的警句与名言。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问题: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 提出的问题 板书设计观点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 2.即使是伟人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 3.区别拥有创造力根据之 事实论据: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文中的警句: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六 布置作业: 1.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 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 1+1=? 4+9=? 5+7=? 6+18=? 2 一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一个 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 家的窗玻璃。这个孩子跑到长者家 里,当头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 钱?”人们对这件事情看法不一, 归纳起来有三种: (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 予以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 (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 (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 。 你赞成哪一种? 3 摘抄文中的警句与名言。 明确本节的作业。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 板书设计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问题: 2(月)+1(月)=1(季度) - 3(天)+4(天)=1(周) 提出的问题: 观点 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 - 2. 即使是伟人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 - 3. 区别拥有创造力根据之一 事实论据: 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文中的警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