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系《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动养72学时)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4,文件大小:14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GD0U-B-11-213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30022 学分 4总学时72理论48 实验/上机 24 英文课程名 Animal Nutrition 课院(系) 开课系 动物科学 修订时间2006年9月1日 课程简介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为基础,揭示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机理、 规律及功能。研究发挥最大遗传潜力对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评定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的 应用基础科学,它是沟通动物园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的桥壑,最终目标是为畜意饲养中 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用最少的饲料投入向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减少 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莫定理论基础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专业的三大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 础课。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 、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 兴学科,主要研究和闸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 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研究确定不 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研究 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 的关系:研究动物营养 内外 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 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 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 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 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 动物生产与营养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I、采用多媒体或PowerPoint组织教学,图文相辅,使教学内容既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有趣,以助 学生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要求学生按教学进程表和教材内容进行课前预习 在课后将每课教学内容进行纲目化总结 以助学生对营养素在畜禽体内的量变质变过程的动态性和整体性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便于 记忆掌握相关系统知识。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 四、先修课程:

1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30022 学分 4 总学时 72 理论 48 实验/上机 24 英文课程名 Animal Nutrition 开课院(系) 农 开课系 动物科学 修订时间 2006 年 9 月 1 日 课 程 简 介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为基础,揭示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机理、 规律及功能。研究发挥最大遗传潜力对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评定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的 应用基础科学,它是沟通动物饲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的桥梁,最终目标是为畜禽饲养中 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用最少的饲料投入向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减少 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奠定理论基础。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专业的三大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 础课。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 兴学科,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 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研究确定不 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研究 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 的关系;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 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 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 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 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 动物生产与营养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1、采用多媒体或 PowerPoint 组织教学,图文相辅,使教学内容既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有趣,以助 学生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要求学生按教学进程表和教材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后将每课教学内容进行纲目化总结, 以助学生对营养素在畜禽体内的量变质变过程的动态性和整体性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便于 记忆掌握相关系统知识。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 四、先修课程: GDOU-B-11-213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是动物营养学的理论根据。物理学、数学及计算机技术是动物营养学的研 究手段与工具。微生物学是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将有助于 动物营养学从根本上阐明营养物质的摄入、利用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后续课程: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配合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动物生产学等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序 内容 学时序 学时 % 分配 号 内容 分配 1绪论 2 12各种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 2 2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2 13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4 3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4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4水的营养 2 15 动物的采食量 2 5蛋白质的营养 16 营养与环境 2 6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17维持的营养需要 2 7脂类的营养 18 牛产的营养需要 8 能值 2 19 动物营养学实验 24 9矿物质营养 10维生素的营养 11饲料添加剂 绪论 (2兰时) 目的要求,堂据营浆与营养学的概今 动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和作用: 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明确《动物营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动物营养学 一、营养及营养学的概念(A) 二、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B) 二、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C) 第二节课程教学安排与要求 、课程性质(A 二、课程安排(B)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C) 思考题: (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 筑一意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2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 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第一节动物与饲料 2

2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是动物营养学的理论根据。物理学、数学及计算机技术是动物营养学的研 究手段与工具。微生物学是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将有助于 动物营养学从根本上阐明营养物质的摄入、利用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后续课程: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配合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动物生产学等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序 号 内容 学时 分配 序 号 内容 学时 分配 1 绪论 2 12 各种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 2 2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2 13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4 3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2 14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2 4 水的营养 2 15 动物的采食量 2 5 蛋白质的营养 4 16 营养与环境 2 6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3 17 维持的营养需要 2 7 脂类的营养 2 18 生产的营养需要 6 8 能值 2 19 动物营养学实验 24 9 矿物质营养 3 10 维生素的营养 3 11 饲料添加剂 3 绪 论 (2 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营养与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和作用;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明确《动物营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动物营养学 一、营养及营养学的概念(A) 二、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B) 三、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C) 第二节 课程教学安排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A) 二、课程安排(B)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C) 思考题: (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2 学时) 目的要求: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 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第一节 动物与饲料

一、动植物的代谢特点(C) 二、动植物的相互关系(C) 第二节动 物体的化学组成 一、必需化学元素(B) 二、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B)】 第三节饲料养分 一、略养分(A) 纯差分(A) 养分的基本功能(A) 四、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A】 思考题: (1)、饲料、养分、ADP、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 (3)、简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2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消化特点及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的诸 因素。 第一节饲料的消化性 一、消化方式(A) 二、消化后养分的吸收(A) 三、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A) 第二节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一、消化力与消化性(A)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B) 思考题: (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 (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 (3)、简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怎样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 (4)、简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作用。 第三意水的普养 (2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牢记水作为一种养分在动物营养中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节水的性质和作用 、水的性质(B) 二、水的作用(A) 第二节水的代谢 水的来范(A】 二、水的排泄(A 、体水平衡的调节(B)》 第三节各种动物的需水量及饮水品质 一、水的需要量(A) 3

3 一、动植物的代谢特点(C) 二、动植物的相互关系(C) 第二节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一、必需化学元素(B) 二、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B) 第三节 饲料养分 一、概略养分(A) 二、纯养分(A) 三、养分的基本功能(A) 四、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A) 思考题: (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 (3)、简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2 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消化特点及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的诸 因素。 第一节 饲料的消化性 一、消化方式(A) 二、消化后养分的吸收(A) 三、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A) 第二节 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一、消化力与消化性(A) 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B) 思考题: (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 (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 (3)、简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怎样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 (4)、简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 水的营养 (2 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牢记水作为一种养分在动物营养中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节 水的性质和作用 一、水的性质(B) 二、水的作用(A) 第二节 水的代谢 一、水的来源(A) 二、水的排泄(A) 三、体水平衡的调节(B) 第三节 各种动物的需水量及饮水品质 一、水的需要量(A)

二、影响需要量的因素(A) 水的品质(B) 思考题 (1)、荷述水的生理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 (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4学时) 目的要求: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原理及其异同,掌握蛋白质品质的有关概 念和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蛋白质的组成及结构(B) 二、蛋白质的性质(B 三、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A) 第二节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一、消化吸收(A) 二、氨基酸营养(A) 三、氨基酸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A)》 第三节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 一、瘤胃微生物对N的消化与利用(A) 二、微生物蛋白质的品质(B) 三、小肠消化(A) 四、大肠清化(A) 五、氨基酸营养(A) 六、非蛋白氮的利用(A) 思考题: (I)、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可利用 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真可利用氨基酸等 (2)一、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 (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 性氨 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 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8)、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3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含义、营养生理作用,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 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4

4 二、影响需要量的因素(A) 三、水的品质(B) 思考题: (1)、简述水的生理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 (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第四章 蛋白质的营养 (4 学时) 目的要求: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原理及其异同,掌握蛋白质品质的有关概 念和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一、蛋白质的组成及结构(B) 二、蛋白质的性质(B) 三、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A) 第二节 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一、消化吸收(A) 二、氨基酸营养(A) 三、氨基酸平衡理论及理想蛋白(A) 第三节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 一、瘤胃微生物对 N 的消化与利用(A) 二、微生物蛋白质的品质(B) 三、小肠消化(A) 四、大肠消化(A) 五、氨基酸营养(A) 六、非蛋白氮的利用(A) 思考题: (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可利用 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真可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 (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 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 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8)、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3 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含义、营养生理作用,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 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B) 二、非淀粉多糖的性质(A) 三、碳水化合物的养生理功能() 第二节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A) 二、代附(A) 二。担纤维的作田(A 第三节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与利用(A) 二、VFA的代(A) 三、萄萄精的代谢(A) 思考题: (1)、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2)、荷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3)、NSP的概念 (4)、简述NSP的营养特性。 (5)、简述NSP的负面营养特性及克服措施 (6)、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 碳水化合物在瘤肖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 (8)、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9)、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第六意脂类的营养 (2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掌握脂类的理化特性和营养作用、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必需脂肪酸的 概念、种类和作用 第一节脂类的组成与营养作用 一、组成与分类(B) 一、营差生理作用《A)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A) 二、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A) 三、脂类的代谢(A) 第三节必需脂肪酸 一、必需脂肪酸概念与种类(A) 、作用(A)与缺乏症(B) 思考思: (1)入、必需脂肪酸、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的概念 (2)、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哪几种? (3)、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4)、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 (5、 何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第七章能值 (2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和各种能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5 一、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B) 二、非淀粉多糖的性质(A) 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A) 第二节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A) 二、代谢(A) 三、粗纤维的作用(A) 第三节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与利用(A) 二、VFA 的代谢(A) 三、葡萄糖的代谢(A) 思考题: (1)、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2)、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3)、NSP 的概念。 (4)、简述 NSP 的营养特性。 (5)、简述 NSP 的负面营养特性及克服措施 (6)、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 (7)、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 (8)、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9)、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第六章 脂类的营养 (2 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掌握脂类的理化特性和营养作用、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必需脂肪酸的 概念、种类和作用。 第一节 脂类的组成与营养作用 一、组成与分类(B) 二、营养生理作用(A)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一、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A) 二、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A) 三、脂类的代谢(A) 第三节 必需脂肪酸 一、必需脂肪酸概念与种类(A) 二、作用(A)与缺乏症(B) 思考题: (1)、必需脂肪酸、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的概念 (2)、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哪几种? (3)、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4)、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 (5)、何谓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第七章 能 值 (2 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和各种能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能量单位及能量来源 ,能量单位(A) ,能量来源(A 第二节能量代谢 一、总能(A) 二、消化能(A) 、代谢能(A) 四 净能() 第三节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 一、表示体系(A) 二、能量体系间的转化关系(A) 三、其他能量体系(B) 第四节饲料的能量效幸 ,饲料能量利用效 *(B) 二、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的因素(A) 思考题: (1)、热增耗(HI)、TMEn的概今 (2)、DE、ME、 NE的定义或计第 (3)、脂肪、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的平均燃烧热分别为多少? (4)、描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5)、简述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 (6)、简述能量的作用及来源 第八章 矿物质营养 目的要求:在了解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基础上,掌握矿物元素营养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 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第一节概述 一、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B) 必需矿物元素(A) 矿物元素的基本功能(A》 四、矿物元素的营养特点(A) 五、矿物元素的需要与供应(B) 六、矿物元素的代谢(A) 七、矿物质的利用率(B) 自然界中的矿物质与动物的关系(A) 第二节常量元素 一、钙、磷(A) 一、样(B) 三、钠、钾、氯(A) 四、硫(B) [每个元素均讲述以下内容:含量与分布(B以、吸收与代谢(A)、营养生理作用(A)、缺乏症与 中毒症(B)、来源(B)、影响元素营养的因素(A)】 第三节微量元素 一、铁(A) 6

6 第一节 能量单位及能量来源 一、能量单位(A) 二、能量来源(A) 第二节 能量代谢 一、总能(A) 二、消化能(A) 三、代谢能(A) 四、净能(A) 第三节 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 一、表示体系(A) 二、能量体系间的转化关系(A) 三、其他能量体系(B) 第四节 饲料的能量效率 一、饲料能量利用效率(B) 二、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的因素(A) 思考题: (1)、热增耗(HI)、TMEn 的概念 (2)、DE、ME、NE 的定义或计算 (3)、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平均燃烧热分别为多少? (4)、描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5)、简述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 (6)、简述能量的作用及来源。 第八章 矿物质营养 (3 学时) 目的要求:在了解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基础上,掌握矿物元素营养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 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第一节 概述 一、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B) 二、必需矿物元素(A) 三、矿物元素的基本功能(A) 四、矿物元素的营养特点(A) 五、矿物元素的需要与供应(B) 六、矿物元素的代谢(A) 七、矿物质的利用率(B) 八、自然界中的矿物质与动物的关系(A) 第二节 常量元素 一、钙、磷(A) 二、镁(B) 三、钠、钾、氯(A) 四、硫(B) [每个元素均讲述以下内容:含量与分布(B)、吸收与代谢(A)、营养生理作用(A)、缺乏症与 中毒症(B)、来源(B)、影响元素营养的因素(A)] 第三节 微量元素 一、铁(A)

二、锌(A) 铜(A) 四、锰(A) 五、硒(A 六、碘(A) 七、其他元素(钴、钼、氯等)(B) B无素均讲述以下内容:含量与分布(B、吸收与代谢(A以营养生理作用(A缺 (B) 影响元素营养的因素(A)] 思考题: (1)、必需微量元素、白肌病、皮肤不完全角化症、滑腱症的概念。 (2)、各种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的典型缺乏症及其机理。 (3)、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4)、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维生素的营养 (3学时) 目的要求:在了解维生素分类及特性的基础上,若重掌握各类维生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比较 掌握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第一节概述 维生孝令A 二、维生素分类(A) 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比较(B) 四、维生素的一般缺乏定(B) 五、维生素的需要特点(A) 六、维生素的来源(A) 七、动物日粮中通常需要添加的维生素(A)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一、VA(A) 一V①(A) 三、VE(A) 四、(B [每个维生素均讲述以下内容:结构与性质(B)、功能与缺乏症(A)、需要特点(A)、来源(A)] 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 -、B.(A) 一BA 三、B(A) 四、烟酸(A 五、泛酸(B) 六、生物素(A) 七、叶酸(A) 八、B2(A) 九、胆碱(A 十、C(B) [每个维生素均讲述以下内容:结构与性质(B)、功能与缺乏症(A)、需要特点(A)、来源(A)] 思考题: >

7 二、锌(A) 三、铜(A) 四、锰(A) 五、硒(A) 六、碘(A) 七、其他元素(钴、钼、氟等)(B) [每个元素均讲述以下内容:含量与分布(B)、吸收与代谢(A)、营养生理作用(A)、缺乏症与 中毒症(B)、来源(B)、影响元素营养的因素(A)] 思考题: (1)、必需微量元素、白肌病、皮肤不完全角化症、滑腱症的概念。 (2)、各种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的典型缺乏症及其机理。 (3)、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4)、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 (3 学时) 目的要求:在了解维生素分类及特性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各类维生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比较 掌握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第一节 概 述 一、维生素概念(A) 二、维生素分类(A) 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比较(B) 四、维生素的一般缺乏症(B) 五、维生素的需要特点(A) 六、维生素的来源(A) 七、动物日粮中通常需要添加的维生素(A)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VA(A) 二、VD(A) 三、VE(A) 四、VK(B) [每个维生素均讲述以下内容:结构与性质(B)、功能与缺乏症(A)、需要特点(A)、来源(A)]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B1(A) 二、B2(A) 三、B6(A) 四、烟酸(A) 五、泛酸(B) 六、生物素(A) 七、叶酸(A) 八、B12(A) 九、胆碱(A) 十、VC(B) [每个维生素均讲述以下内容:结构与性质(B)、功能与缺乏症(A)、需要特点(A)、来源(A)] 思考题:

(1)、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概今 2 (3) 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 (4)简述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及缺乏症。 (5)、给维生素下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定义,并比较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特点。 (6)、简述维生素的需要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7)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第十章 饲料添加剂 (3学时】 目的要求:在学习了解饲料添加剂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抗生素、益生素和酶制剂等饲料添 加剂的主要种类、作用特点、应用效果和各类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抗生素 想述(B) 二、饲用抗生素的种类及应用效果(A) 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A) 四、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A) 第二节酶制剂 、摄述(B) 酶制剂的应用(A 三、应用酶制剂尚需解决的问题(A) 第三节益生素 博(B) 二、益生素的种类(A) 三、益生素的应用效果(A 四、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A) 五、化学益生素(A) 第四节其他饲料添加剂 .麦(B) 、 营养重分配剂(B) 酸化剂(A 思考题: ()、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的概念。 (2)、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3)、论述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4 简述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效果及 其发展趋势。 (5)、简述饲用酶制剂的应用原理及提高应用效果的措施。 (6)、简述益生素的概念、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7)、简述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8)、简术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9、简述酸化剂的应用原理、效果及趋势 第十一章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2学时) 目的要求:在学习前几章的基础上,总结学习并掌握主要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养分整体平 衡的重要性

8 (1)、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概念。 (2)、各种维生素缺乏的典型症状及其机理。 (3)、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 (4)简述维生素 A 的主要功能及缺乏症。 (5)、给维生素下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定义,并比较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特点。 (6)、简述维生素的需要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7)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第十章 饲料添加剂 (3 学时) 目的要求:在学习了解饲料添加剂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抗生素、益生素和酶制剂等饲料添 加剂的主要种类、作用特点、应用效果和各类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抗生素 一、概述(B) 二、饲用抗生素的种类及应用效果(A) 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A) 四、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A) 第二节 酶制剂 一、概述(B) 二、酶制剂的应用(A) 三、应用酶制剂尚需解决的问题(A) 第三节 益生素 一、概述(B) 二、益生素的种类(A) 三、益生素的应用效果(A) 四、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A) 五、化学益生素(A) 第四节 其他饲料添加剂 一、激素(B) 二、营养重分配剂(B) 三、酸化剂(A) 思考题: (1)、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的概念。 (2)、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3)、论述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4)、简述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效果及其发展趋势。 (5)、简述饲用酶制剂的应用原理及提高应用效果的措施。 (6)、简述益生素的概念、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7)、简述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8)、简述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9)、简述酸化剂的应用原理、效果及趋势。 第十一章 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 (2 学时) 目的要求:在学习前几章的基础上,总结学习并掌握主要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养分整体平 衡的重要性

第一节三大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一、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A 蛋白质与水化合物、脂防的关系(A) 三、租纤维与有机物的炎系) 四、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A】 第二节有机物与维生素、矿物质之间的关系 一、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关系(A) 碳水化合物、脂 与维生素的关系(A) 有机物与矿物质的关系(A 第三节矿物质、维生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关系(A) 二、矿物质之间的关系(A) 维生素之间的关系(A) 思考题 (1)、举例说明各类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2)、论述养分何的相互关系及饲粮养分平衡的意义。 (3)、论述能量与三大有机养分的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 第十二章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4学时) 目的要求:在学习了解养分利用与营养需要的评定方法基础上,者重掌握化学分析法和消化试验法, 了解各类养分生物利用率的主要评定方法。 第一节化学分析法 营养物质的分析(包括概略养分和纯养分分析)(A) 第二节消化试验 、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A 二、体内消化试验(讲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单一原料消化率测定)() 三、体外消化试验(A) 四、尼龙袋法(A) 第三节代谢试验 概念与目的(A) ,操作过程(A) 第四节平衡实验 一、概念与目的(A) 二、N平衡(B) 三、C平衡(B) 四、能量平衡(包括直接测热、间接测热、碳氮平衡、比较屠宰实验)(A) 第五节饲养实验 一、概念(A) 二、代缺点(B) 三、饲养试验常用方法(A》 四、试验方案设计(A) 五、试验报告的格式(A) 第六节居宰试验(A) 第七节其他试验技术 9

9 第一节 三大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一、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A) 二、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关系(A) 三、粗纤维与有机物的关系(A) 四、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A) 第二节 有机物与维生素、矿物质之间的关系 一、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关系(A) 二、碳水化合物、脂肪与维生素的关系(A) 三、有机物与矿物质的关系(A) 第三节 矿物质、维生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关系(A) 二、矿物质之间的关系(A) 三、维生素之间的关系(A) 思考题: (1)、举例说明各类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2)、论述养分间的相互关系及饲粮养分平衡的意义。 (3)、论述能量与三大有机养分的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 第十二章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4 学时) 目的要求:在学习了解养分利用与营养需要的评定方法基础上,着重掌握化学分析法和消化试验法, 了解各类养分生物利用率的主要评定方法。 第一节 化学分析法 营养物质的分析(包括概略养分和纯养分分析)(A) 第二节 消化试验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A) 二、体内消化试验(讲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单一原料消化率测定)(A) 三、体外消化试验(A) 四、尼龙袋法(A) 第三节 代谢试验 一、概念与目的(A) 二、操作过程(A) 第四节 平衡实验 一、概念与目的(A) 二、N 平衡(B) 三、C 平衡(B) 四、能量平衡(包括直接测热、间接测热、碳氮平衡、比较屠宰实验)(A) 第五节 饲养实验 一、概念(A) 二、优缺点(B) 三、饲养试验常用方法(A) 四、试验方案设计(A) 五、试验报告的格式(A) 第六节 屠宰试验(A) 第七节 其他试验技术

一、同位素示踪法(C) 外科造痿技术(C)》 无菌技术(C 第八节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 一、单胃动物(讲述内容:蛋白质含量、消化率、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净蛋白比、净蛋白利用效率、必需氨基酸指数)(A) 反刍动物(讲述内容:传统体系,新体系)(A) 思考思: 1、BV、NPU、平衡试验的概念 2、饲养试验(生长试验)的概念,及设计方案 3、消化试验、代谢试验的概念、要求、过程等 4、消化试验的种 5、常用的外源、 内源指示剂是什么? 第十三章 动物的采食量 (2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采食量的概念,影响采食量因素及实际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 第一节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一、采食量的概今(A) 采食量的衡量(A) 三、采食量的意义(B) 第二节采食量的调节 一、调节采食量的中枢神经系统(A) 一、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A) 、各种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异同(B) 第三节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一、动物因素(B) 二、饲粮因素(B) 三、饲喂技术(B) 四、环境因素(B) 思考愿: 1、采食量、随意采食量、实际采食量、规定采食量的概念。 2、简述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 3、试述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第十四章 营养与环境 2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代谢和需要的影响,了解动物营养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热平衡与温热环境 一、执平衡(A) 二、温热环境(A) 第二节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的影时 一、对采食量的影响(B)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B) 第三节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一、动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B)

10 一、同位素示踪法(C) 二、外科造瘘技术(C) 三、无菌技术(C) 第八节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 一、单胃动物(讲述内容:蛋白质含量、消化率、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净蛋白比、净蛋白利用效率、必需氨基酸指数)(A) 二、反刍动物(讲述内容:传统体系,新体系)(A) 思考题: 1、BV、NPU、平衡试验的概念。 2、饲养试验(生长试验)的概念,及设计方案 3、消化试验、代谢试验的概念、要求、过程等。 4、消化试验的种类 5、常用的外源、内源指示剂是什么? 第十三章 动物的采食量 (2 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采食量的概念,影响采食量因素及实际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 第一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一、采食量的概念(A) 二、采食量的衡量(A) 三、采食量的意义(B) 第二节 采食量的调节 一、调节采食量的中枢神经系统(A)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A) 三、各种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异同(B) 第三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一、动物因素(B) 二、饲粮因素(B) 三、饲喂技术(B) 四、环境因素(B) 思考题: 1、采食量、随意采食量、实际采食量、规定采食量的概念。 2、简述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 3、试述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第十四章 营养与环境 (2 学时) 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代谢和需要的影响,了解动物营养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热平衡与温热环境 一、热平衡(A) 二、温热环境(A) 第二节 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的影响 一、对采食量的影响(B)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B) 第三节 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一、动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B)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