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家畜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0039学分2总学时40理论34实验/上机6 英文课程名 ECOLOGY OF DOMESTIC ANIMAL 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动科系修订时间06年10月18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家畜生态学从家畜环境及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 生态系统生态、牧业生态工程、畜牧业生态经济等方面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 理、基本研究方法,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及现代生态学的进展,生态学在农牧业生产、资 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家畜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发展 十分迅速,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广阔应用的学科。本门课程牵涉的知识 面较广、概念、原理、理论较多,它在农牧业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中应 用广,成功的例子很多。把理论的讲授和实践应用结合好,是本课程教学的关键。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家畜生态学课程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动科专业和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教学计划中一 门重要的选修课。本课程以研究学习家畜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从认识物质转化 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出发,使学生树立起家畜机体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点,农牧彼此依赖、 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和大农业观点。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宏观分析问题 的能力,同时逐渐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家畜生态学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生态学知识,使学生清楚了 解家畜生态学知识在畜牧业中的作用。学习生态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于在最适宜的生态 件下,从家畜取得特续的 、优质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 意识到 有了解了家畜生 生存光 相关的 理后, 我 甚等发艺纯自然环境及有牧源,因电宜,充芬利用欣势。,建立浪好的致程 才能根 程,提出合理的畜牧业综合区划。另外,要十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及时介绍生态学的 新发展和新动态,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学科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 家畜生态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30039 学分 2 总学时 40 理论 34 实验/上机 6 英文课程名 ECOLOGY OF DOMESTIC ANIMAL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动科系 修订时间 06 年 10 月 18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家畜生态学从家畜环境及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 生态系统生态、牧业生态工程、畜牧业生态经济等方面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 理、基本研究方法,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及现代生态学的进展,生态学在农牧业生产、资 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家畜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发展 十分迅速,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广阔应用的学科。本门课程牵涉的知识 面较广、概念、原理、理论较多,它在农牧业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中应 用广,成功的例子很多。把理论的讲授和实践应用结合好,是本课程教学的关键。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家畜生态学课程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动科专业和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教学计划中一 门重要的选修课。本课程以研究学习家畜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从认识物质转化 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出发,使学生树立起家畜机体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点,农牧彼此依赖、 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和大农业观点。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宏观分析问题 的能力,同时逐渐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家畜生态学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生态学知识,使学生清楚了 解家畜生态学知识在畜牧业中的作用。学习生态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于在最适宜的生态 条件下,从家畜取得持续的、优质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 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只有了解了家畜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密切相关的原理后,才能根据我 国(或当地)自然环境及畜牧资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势,建立良好的牧业生态工 程,提出合理的畜牧业综合区划。另外,要十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及时介绍生态学的 新发展和新动态,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学科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GDOU-B-11-213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 四、先修课程: 数、理、化等基础课,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饲养学、繁殖学 育种学,基础生态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医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由于家畜生态学牵涉的学科面较广,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地理、数学、物理、化 学、气象等基础学科知识。,同时要求同学具备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 饲养学、繁殖学、育种学,基础生态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专业基础课。因此,建议 在三年级开设。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学时) ,生态学简述(C) 1.1生态学的定义: 1.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1.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1.4近代生态学的特点: 1.5生态学的分类: 2、家畜生态学定义的发展简史:(B) 3、家畜生态学的研究对象(A) 4、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A) 5、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B) 思考题:1、家畜生态学的定义。 2、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 第一章家畜环境及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2学时) 第一节家畜的环境 生物环境 1.2非生物环境 2、人类社会环境,(B) 3、家畜环境学与家畜生态学的关系(A) 4、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和主导因子的概念(A) (A 2、耐受性定律(A) 3、限制因子(A) 4、因子的综合作用(A)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A) 6、生态价(A 7、生态型(A)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 四、先修课程: 数、理、化等基础课,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饲养学、繁殖学、 育种学,基础生态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医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由于家畜生态学牵涉的学科面较广,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地理、数学、物理、化 学、气象等基础学科知识。,同时要求同学具备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 饲养学、繁殖学、育种学,基础生态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专业基础课。因此,建议 在三年级开设。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 学时) 1、生态学简述(C) 1.1 生态学的定义: 1.2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1.3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1.4 近代生态学的特点; 1.5 生态学的分类: 2、家畜生态学定义的发展简史:(B) 3、家畜生态学的研究对象(A) 4、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A) 5、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B) 思考题:1、家畜生态学的定义。 2、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 第一章 家畜环境及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2 学时) 第一节 家畜的环境 1、自然环境(B) 1.1 生物环境 1.2 非生物环境 2、人类社会环境,(B) 3、家畜环境学与家畜生态学的关系(A) 4、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和主导因子的概念(A) 第二节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1、最小因子定律(A) 2、耐受性定律(A) 3、限制因子(A) 4、因子的综合作用(A)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 性和可调剂性(A) 6、生态价(A) 7、生态型(A)
8、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B) 思考题:1、最小因子定律的涵义及对畜牧生产的指导意义 耐受定律的涵义及对畜牧生产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家畜的适应(2学时) 第一节适应的概念与法则 1、适应的概念:(A) 2、适应的基本法则(B) 适应过程的调节(C) 第二节家畜对特殊环境的适应 1、对于早沙漠环境的适应(C) 2、对亚寒与高海拔环培的话应(B)】 3、对致病因子的适应(B) 第三节家畜的风土驯化与引种 1、风土驯化:(B) 2、种(A 3、家畜对新环境适应性的评定(B) 第四节家畜的生物学周期 动物的生物学周期(B) 2 光周期(A) 、1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3、2节律 3、生物钟及其生态学意义(B) 3.1生物钟的机理 3.2、生物钟的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2、如何评定家畜对新环境的适应性? 3、怎样理解生物节律与生物的周期现象? 第三章家畜的生态分布(2学时) 第一节影响家畜生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1、主要环境因素对家畜分布的作用(A) 1.1自然环境 1.2社会环境 2、各畜种的分布特点(B) 第二节中国家畜的生态分布 1、我国家畜分布的生态地理规律(B) 2、我国家畜的分布(B) 第三节世界家畜的分布 1、世界家畜分布的生态生理环境(C) 世界家畜数量的分布(C) 忠考题: 我国南方能否发展绵羊?应当怎样发展?你对“北羊南移”有何看法? 第四章种群生态 与群落生态(6学时) 第一节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种群的概今(A) 2 种群的基本特征(A) .1种群的遗传特征
8、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B) 思考题:1、最小因子定律的涵义及对畜牧生产的指导意义。 2、耐受定律的涵义及对畜牧生产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家畜的适应(2 学时) 第一节 适应的概念与法则 1、适应的概念:(A) 2、适应的基本法则(B) 3、适应过程的调节(C) 第二节 家畜对特殊环境的适应 1、对于旱沙漠环境的适应(C) 2、对严寒与高海拔环境的适应(B) 3、对致病因子的适应(B) 第三节 家畜的风土驯化与引种 1、风土驯化:(B) 2、引种(A) 3、家畜对新环境适应性的评定(B) 第四节 家畜的生物学周期 1、动物的生物学周期(B) 2、光周期(A) 2、1 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3、2 节律 3、生物钟及其生态学意义(B) 3.1 生物钟的机理 3.2、生物钟的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2、如何评定家畜对新环境的适应性? 3、怎样理解生物节律与生物的周期现象? 第三章 家畜的生态分布(2 学时) 第一节 影响家畜生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1、主要环境因素对家畜分布的作用(A) 1.1 自然环境 1.2 社会环境 2、各畜种的分布特点(B) 第二节 中国家畜的生态分布 1、我国家畜分布的生态地理规律(B) 2、我国家畜的分布(B) 第三节 世界家畜的分布 1、世界家畜分布的生态生理环境(C) 2、世界家畜数量的分布(C) 思考题:我国南方能否发展绵羊?应当怎样发展?你对“北羊南移”有何看法? 第四章 种群生态与群落生态(6 学时) 第一节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种群的概念(A) 2、种群的基本特征(A) 2.1 种群的遗传特征
2.2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2.3、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二节种群增长和种内调节 1、基本概念(A: 11、增长率 1,2、净生殖率 1.3、内禀增长能力 2、种群增长基本模型(B) 2.1、简单模型 2.2、几何级数增长模型 2.3、指数增长模型 2.4、逻辑斯谛增长 3、种群的数量波动与调节(B) 3.1、种群波动的原因 32、种群波动的调节密度调节:种间调节:食物调节:非密度调节: 种内自动调节 4、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性与生态对策(B) 4.1、r对策 42、k对管 第三节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竞争B( 1.1种内竞争 1.2种间竞争 1.3利用性竞争 14工状性音 5竞争结果的不对称 2、生态位的概念(A) 3、竞争排斥原理及生态位分离的意义(A) 4、捕食(B) 第四节群落及其特征 生物主 community)的概念(A) (A 3、群落的种类组成(B) 4、群落的结构(A) 4.1.群落的垂直结构 49 群落的水平结 4.3. 群落的时间结构 5、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A) 6、生物多样性(B) 7、生态入得(B) 第五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物群落的演替概念 (B) 1.1、正向演替 1.2、逆向演替
2.2 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2.3、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二节 种群增长和种内调节 1、基本概念(A): 1.1、增长率 1.2、净生殖率 1.3、内禀增长能力 2、种群增长基本模型(B) 2.1、简单模型 2.2、几何级数增长模型 2.3、指数增长模型 2.4、逻辑斯谛增长 3、种群的数量波动与调节 (B) 3.1、种群波动的原因 3.2、种群波动的调节;密度调节;种间调节;食物调节;非密度调节; 种内自动调节 4、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性与生态对策 (B) 4.1、r 对策 4.2、k 对策 第三节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1、竞争 B() 1.1 种内竞争 1.2 种间竞争 1.3 利用性竞争 1.4 干扰性竞争 1.5 竞争结果的不对称 2、生态位的概念(A) 3、竞争排斥原理及生态位分离的意义(A) 4、捕食 (B) 第四节 群落及其特征 1、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的概念(A) 2、群落的基本特征 (A) 3、群落的种类组成(B) 4、 群落的结构 (A) 4.1.群落的垂直结构 4.2.群落的水平结构 4.3.群落的时间结构 5、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A) 6、生物多样性(B) 7、生态入侵(B) 第五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1、生物群落的演替概念 (B) 1.1、正向演替 1.2、逆向演替
2、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C) 3、顶极群落(C) 思考题:1、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重要特征? 2、种群的初级参数何次级参数分别有何生态学意义? 3、试比较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 意义? 4、你是如何理解生态位概念的? 5、什么是生物群落,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6、群落交错区具有什么生态意义? 什么是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有哪几种类型? 第五章生态系统(4学时)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A)】 2、生态系统的组成(A) 2.1、非生物部分: 2.2、 生物部分 3、生态系统结构(A) 3.1、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和物种结构 3.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流 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A 1.1热力学第一定律 1.2热力学第二定律 2、食物链层次上的能流分析(A) 3、营养级的概念(A) 4、生态系统层次上能流过程的分析(B) 5、生态效率(B) 5.1.营养级之间的比率 5.2.营养水平内的比率 第三节生态锥体 数量锥体(B) 生物量锥体(B 3、能量锥体(B) 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库”的概念(A) 4、氮循环(A 5、磷循环(B) 6、硫循环(B) 7、物质与能量的关系(B)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式(B)》 第五 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1、初级生产(A)
2、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C) 3、顶极群落 (C) 思考题:1、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重要特征? 2、种群的初级参数何次级参数分别有何生态学意义? 3、试比较 r-选择和 k-选择的主要特征。r-k 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 意义? 4、你是如何理解生态位概念的? 5、什么是生物群落,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6、群落交错区具有什么生态意义? 7、什么是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有哪几种类型? 第五章 生态系统(4 学时)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A) 2、生态系统的组成(A) 2.1、非生物部分: 2.2、生物部分: 3、生态系统结构(A) 3.1、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和物种结构 3.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 1、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A) 1.1 热力学第一定律 1.2 热力学第二定律 2、食物链层次上的能流分析(A) 3、营养级的概念(A) 4、生态系统层次上能流过程的分析(B) 5、生态效率(B) 5.1.营养级之间的比率 5.2.营养水平内的比率 第三节 生态锥体 1、数量锥体(B) 2、生物量锥体(B) 3、能量锥体(B)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库”的概念(A) 2、水循环(A) 3、碳循环(A) 4、氮循环(A) 5、磷循环(B) 6、硫循环(B) 7、物质与能量的关系(B) 8、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式(B) 第五节 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1、初级生产(A)
1.1、初级生产量的测定 1.2、初级生产力 1.3、地球上的初级生产 1.4、 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2、次级生产 (A 2.1、次级生产力的表达 2.2、次级生产效率 第六节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信息传递的概念(B) 2、信息及其传递(C) 第七节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1、自然生态系统(B) 2、人工生态系统(A) 2.1、农业生态系统 2.2、牧业生态系纷 思考题:1、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征? 2、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 3、说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消费效率和林德曼效率的关系? 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5 农牧生态系统的食物 第六章生态平衡(2学时) 第一节生态平衡原理 1、牛态平街的概令(A】 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1、结构上标志(A 1.1、一级标志(结构缺损 1.2、二级标志(结构变化) 2、功能上的标志(A) 2.1、 能 流动受阻 22、物质循环平衡失调 第三节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1、自然因素(B) 2、人为因素(B) 第四节”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B) 2、组建优质高产的生态系统(B) 2.1、保护森林资源 2.2、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地 23、组建优质高产的农田生态结构(B 3、保护生态环 (A) 3.1、治理“三废 3.2、发挥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
1.1、初级生产量的测定 1.2、初级生产力 1.3、地球上的初级生产 1.4、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2、次级生产(A) 2.1、次级生产力的表达 2.2、次级生产效率 第六节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信息传递的概念(B) 2、信息及其传递(C) 第七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1、自然生态系统(B) 2、人工生态系统(A) 2.1、农业生态系统 2.2、牧业生态系统 思考题:1、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征? 2、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 3、说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消费效率和林德曼效率的关系? 4、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5、农牧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同自然相比有何特点? 6、试比较说明乳、肉、毛三种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 生态平衡(2 学时) 第一节 生态平衡原理 1、生态平衡的概念(A) 2、生态平衡原理的应用(C) 第二节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1、结构上标志(A) 1.1、一级标志(结构缺损 1.2、二级标志(结构变化) 2、功能上的标志(A) 2.1、能量流动受阻 2.2、物质循环平衡失调 第三节 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1、自然因素(B) 2、人为因素(B) 第四节 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B) 2、组建优质高产的生态系统(B) 2.1、保护森林资源 2.2、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地 2.3、组建优质高产的农田生态结构(B) 3、保护生态环境(A) 3.1、治理“三废” 3.2、发挥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
4、加强生物防治(B) 思考题:1、人为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有那些?具体有何标志? 论全球生态平衡破坏现状。 第七章牧业生态工程(4学时) 第一节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1、人类农业活动发展阶段(C) 2、”生态农业“的产生(B) 生态农业的意义(A) “大农业 观点(B 第二节 牧业生态工程的原理与实践 1、畜牧生态工程的概念(A) 2、畜牧生态工程的特点(B) 3、畜牧生态工程的组成和分类(C) 3.1、畜牧生态工程的组成 3.2、畜牧工程的分类 4、畜牧生态工程设计的基础理论(A) 4.1、生物间互利共生原理 4生态位原 、环境节律与生物机能节律配合原理 4.4、食物链原理 4.5、物种多样性原理 4.6、种群转换原理 4.7、景观生态学原理 4.8、 元协同”法则 4.9、生活要素组合理论 5、几种牧业生态系统分析(B) 6、生态畜牧业的卫生问颗(B) 第三节提高牧业生态系统效率(C) 提高家畜的能量转化效率 提高初级生 的转 化效率 3、 建立合理的畜群结构 4、培育和选择能量转化率高的畜盒品种 5、配合全价饲料 6、护大饲超资丽 第四节 农牧业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1、农牧业生态工程的设计(A) 1,1结构设计 1.2工艺设计 2、结构分析方法(C) 3、能流的估算方法(B 3.1、能流图 3.2、物质中所含能量的确定 3.3、货币与能量的换算方法 4、常用的分析项目(A)
4、加强生物防治 (B) 思考题:1、人为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有那些?具体有何标志? 2、论全球生态平衡破坏现状。 第七章 牧业生态工程(4 学时) 第一节 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1、人类农业活动发展阶段(C) 2、"生态农业"的产生(B) 3、生态农业的意义(A) 4、“大农业”观点(B) 第二节 牧业生态工程的原理与实践 1、畜牧生态工程的概念(A) 2、畜牧生态工程的特点(B) 3、畜牧生态工程的组成和分类(C) 3.1、畜牧生态工程的组成 3.2、畜牧工程的分类 4、畜牧生态工程设计的基础理论(A) 4.1、生物间互利共生原理 4.2、生态位原理 4.3、环境节律与生物机能节律配合原理 4.4、食物链原理 4.5、物种多样性原理 4.6、种群转换原理 4.7、景观生态学原理 4.8、“三元协同”法则 4.9、生活要素组合理论 5、几种牧业生态系统分析(B) 6、生态畜牧业的卫生问题(B) 第三节 提高牧业生态系统效率(C) 1、提高家畜的能量转化效率 2、提高初级生产的转化效率 3、建立合理的畜群结构 4、培育和选择能量转化率高的畜禽品种 5、配合全价饲料 6、扩大饲料资源 第四节 农牧业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1、农牧业生态工程的设计(A) 1.1 结构设计: 1.2 工艺设计 2、结构分析方法(C) 3、能流的估算方法(B) 3.1、能流图 3.2、物质中所含能量的确定 3.3、货币与能量的换算方法 4、常用的分析项目(A)
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何区别? 2、农牧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并阐明其方法。 3、什么是结构分析?简述其方法与步骤。 4、试根据自己家乡当地的农场或农户设计或改进一个良性高效的生态农场(户) 第八章 畜牧业资源和管理(2学时) 第一节畜牧业资源 1、草地资源(B) 2、牧草资源 (B) 3、饲料资源(A 4、畜禽品种资源(A) 4.1、家畜数量和产品 2、畜禽种子资源的评价与危机 第 畜牧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伤 、基本原则(A) 2、基本方法(C) 3、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内容(B) 4、饲料饲草资源的调查内容(B) 第三 畜牧业资源的利用和科学管理 1、畜牧业资源的利用 1.1、利用现状(B 1.2、畜牧业资源的合理利用(B) 2、合理利用的原理(B) 3、畜牧业资源的科学管理(B) 思考题:1、畜牧业资源包括有那些? 2、如何使一个牧业经济生态系统结构优化? 第九章牧业生态经济(2学时) 第 节牧业生态经济系统 、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A) 2、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 2.1、空间结构和循环增殖功能 2.2、反馈结构和相互制约功能 2.3、输入输出结构和生态经济功能 牧业 态经济 统结构优化原理(A) 31、结构优化的原 3.2、结构优化模型的设计 4、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增值和信息传递(B) 4.1、价值流的涵义及其能量递减的关系 4.2、 信息传 递是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城乡复合区牧业生态经济(0.5学时)》 1、城乡复合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类型(B) 1.1、大中城市郊区牧业生态经济系统 1.2、县城郊区牧业生态经济系统 1.3、集镇周围牧业生态经济系统 2、城乡复合区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A)
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何区别? 2、农牧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并阐明其方法。 3、什么是结构分析?简述其方法与步骤。 4、试根据自己家乡当地的农场或农户设计或改进一个良性高效的生态农场(户) 第八章 畜牧业资源和管理(2 学时) 第一节 畜牧业资源 1、草地资源(B) 2、牧草资源 (B) 3、饲料资源(A) 4、畜禽品种资源(A) 4.1、家畜数量和产品 4.2、畜禽种子资源的评价与危机 第二节 畜牧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1、基本原则(A) 2、基本方法(C) 3、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内容(B) 4、饲料饲草资源的调查内容(B) 第三节 畜牧业资源的利用和科学管理 1、畜牧业资源的利用 1.1、利用现状(B) 1.2、畜牧业资源的合理利用(B) 2、合理利用的原理(B) 3、畜牧业资源的科学管理(B) 思考题:1、畜牧业资源包括有那些? 2、如何使一个牧业经济生态系统结构优化? 第九章 牧业生态经济(2 学时) 第一节 牧业生态经济系统 1、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A) 2、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 2.1、空间结构和循环增殖功能 2.2、反馈结构和相互制约功能 2.3、输入输出结构和生态经济功能 3、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原理(A) 3.1、结构优化的原理 3.2、结构优化模型的设计 4、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增值和信息传递(B) 4.1、价值流的涵义及其能量递减的关系 4.2、信息传递是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城乡复合区牧业生态经济(0.5 学时) 1、城乡复合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类型(B) 1.1、大中城市郊区牧业生态经济系统 1.2、县城郊区牧业生态经济系统 1.3、集镇周围牧业生态经济系统 2、城乡复合区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A)
2.1、边缘效应强烈 2.2、城乡复合结构突出 2.3、二重循环明显 第三节庭院牧业生态经济(0.5学时) 1、庭院牧业生态经济的概念及特征(A〉 1.1、庭院牧业生态经济的概念 1.2、庭院牧业生态经济的基本特征: 2、庭院牧业生态经济的类型(A) 2.1、养殖型 2.2、种养结合型 思考题:1、试述城乡复合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和庭院牧业生态经济特点。 2、以沼气为纽带设计一个庭院生态农业模系统。 教学互动 讨论(一 (2学时)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2、人类活动的干扰 一全球环境问题 3、当代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及环保行为调查分析 4、广东省生态环境有何特点?对畜牧业发展有何优势? 5、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讨论(二)、(2学时) 1、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与研究趋势 2、生态系统平衡与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论述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及保护意义 4、生态侵入问题与广东省内的物种入侵 5、论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讨论(三、)(2学时) 1、立体农牧业模式的生态学原理探讨 2、结合广东生态环境特点,论述广东畜牧业产业结构该如何调整 3、广东牧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策 4、如何看待养殖小区这种养殖模式,对人畜生态环境的控制与改善有何意义? 5、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上看,有人认为,渔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应该放弃, 你的观点如何?为什么?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实验类别 1 绘制全国畜种分布图 2 操作型 2 鱼牧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4 综合型 44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2.1、边缘效应强烈 2.2、城乡复合结构突出 2.3、二重循环明显 第三节 庭院牧业生态经济(0.5 学时) 1、庭院牧业生态经济的概念及特征(A) 1.1、庭院牧业生态经济的概念 1.2、庭院牧业生态经济的基本特征: 2、庭院牧业生态经济的类型(A) 2.1、养殖型 2.2、种养结合型 思考题:1、试述城乡复合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和庭院牧业生态经济特点。 2、以沼气为纽带设计一个庭院生态农业模系统。 教学互动: 讨论(一)、(2 学时)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2、人类活动的干扰——全球环境问题 3、当代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及环保行为调查分析 4、广东省生态环境有何特点?对畜牧业发展有何优势? 5、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讨论(二)、(2 学时) 1、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与研究趋势 2、生态系统平衡与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论述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及保护意义 4、生态侵入问题与广东省内的物种入侵 5、论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讨论(三、)(2 学时) 1、立体农牧业模式的生态学原理探讨 2、结合广东生态环境特点,论述广东畜牧业产业结构该如何调整 3、广东牧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策 4、如何看待养殖小区这种养殖模式,对人畜生态环境的控制与改善有何意义? 5、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上看,有人认为,渔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应该放弃, 你的观点如何?为什么?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1 绘制全国畜种分布图 2 操作型 2 鱼牧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4 综合型 3 4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绘制全国畜种分布图 实验目的:分析各畜种的分布同自然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状况的关系,了解各地区 的畜种结构概况。 实验内容:在不同地图上按不同省(区)绘出各畜种的分布状况: (1)、每一个畜种用一种颜色或一个畜种用一种符号表示,如◇、O、口、△等。 (2)、在中心产区画5-7个符号,在主要产区画3-5个符号,在非主要产区画1-3 个符号,在非产区画0-1个符号。 实验要求:根据绘制出的分布图,分析总结个畜种的分布规律何各地区的畜群结构 概况,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2:渔牧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实验目的:从畜牧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角度分析渔牧结合生态系统的环境与经济 效益,通过渔牧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家畜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培养学生创见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实验内容: 1、播放农牧业生态系统教学片并以动科系实习基地作为实习现场,学习并掌握渔牧 结合生态系统设计的方法。 2、从分析动科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种群互利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 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对基地的饲料生 、畜禽养殖、 养鱼生产 污水和废 弃物的处理 利用等进行合理地垂直结构、平面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的设计分析,建立 …个 高效的无污染的渔牧结合生态系统模式,从而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实验要求: 1、从分析动科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种群互利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 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对基地的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养鱼生产、污水和废弃物的处理与 利用等进行合理地垂直结构、平面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的设计分析,建立一个 高效的无污染的渔牧结合生态系统模式,从而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2、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熟悉掌握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原理后,方可进 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实验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 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4、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每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如实记录实验原始数据,认真填写 实验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家畜生态学》李震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实验 1:绘制全国畜种分布图 实验目的:分析各畜种的分布同自然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状况的关系,了解各地区 的畜种结构概况。 实验内容:在不同地图上按不同省(区)绘出各畜种的分布状况: (1)、每一个畜种用一种颜色或一个畜种用一种符号表示,如◇、○、□、△等。 (2)、在中心产区画 5-7 个符号,在主要产区画 3-5 个符号,在非主要产区画 1-3 个符号,在非产区画 0-1 个符号。 实验要求:根据绘制出的分布图,分析总结个畜种的分布规律何各地区的畜群结构 概况,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 2:渔牧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实验目的:从畜牧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角度分析渔牧结合生态系统的环境与经济 效益,通过渔牧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家畜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培养学生创见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实验内容: 1、播放农牧业生态系统教学片并以动科系实习基地作为实习现场,学习并掌握渔牧 结合生态系统设计的方法。 2、从分析动科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种群互利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 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对基地的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养鱼生产、污水和废弃物的处理与 利用等进行合理地垂直结构、平面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的设计分析,建立一个 高效的无污染的渔牧结合生态系统模式,从而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实验要求: 1、从分析动科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种群互利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 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对基地的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养鱼生产、污水和废弃物的处理与 利用等进行合理地垂直结构、平面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的设计分析,建立一个 高效的无污染的渔牧结合生态系统模式,从而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2、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熟悉掌握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原理后,方可进 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实验 1 人 1 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 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4、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每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如实记录实验原始数据,认真填写 实验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家畜生态学》李震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