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发磁化的唯象理论 §3.1铁磁性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现象 §3.2铁磁性自发磁化的唯象理论 §3.3“分子场”理论的改进和发展 §3.4反铁磁性“分子场”理论 §3.5亚铁磁性唯象理论 §3.6磁结构的多样性
第三章 自发磁化的唯象理论 §3.1 铁磁性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现象 §3.2 铁磁性自发磁化的唯象理论 §3.3 “分子场”理论的改进和发展 §3.4 反铁磁性“分子场”理论 §3.5 亚铁磁性唯象理论 §3.6 磁结构的多样性
§3.1铁磁性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现象 铁磁物质的基本特点 Wiss分子场假说(1907年)认为:在铁磁物质中存在很 强的分子场,使原子磁矩有序排列形成自发磁化,这种自 发磁化又局限在一个个被称为磁畴的小区域(103一105cm 中。由于物体存在许多这样的小区域,各个小区域的自发 磁化方向又不尽相同,因此在无外加磁场时它们互相抵消, 而显示不出宏观磁性 1磁化强度与外 场强度和 度的关系实验 铁磁物质在很低的外磁场(H~10Oe或103Am)下就 磁化饱和,并在M~T曲线存在居里点T是自发磁化存在的
§3.1 铁磁性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现象 一、铁磁物质的基本特点 Weiss分子场假说(1907年)认为:在铁磁物质中存在很 强的分子场,使原子磁矩有序排列形成自发磁化,这种自 发磁化又局限在一个个被称为磁畴的小区域(10-3—10-5cm) 中。由于物体存在许多这样的小区域,各个小区域的自发 磁化方向又不尽相同,因此在无外加磁场时它们互相抵消, 而显示不出宏观磁性。 1.磁化强度与外磁场强度和温度的关系实验 铁磁物质在很低的外磁场(H~10Oe或103A/m)下就 磁化饱和,并在Ms~T曲线存在居里点Tc是自发磁化存在的
证据。1931年毕特(bitter)等人观测了磁畴,其大小在 10一3~10-5cm范围。 0000 000 20℃ 500 4 0 205.8° 400 00000 0 3 277.50 300 Ms 0 316.5° 200 333.7° 0 100 350.7° -200 361.8° 0 -273.-1000. 100200300400℃ 0- 376.5° 0100 200300400.500600700K 405.79 0 0.5 1 1.5 2 T→ H(103A/m) 图2.2 金属镍饱和磁化强度与温度关系, 图2,1金属镍的磁化强度与磁场关系曲线 得到Tc=358℃
证据。1931年毕特(bitter)等人观测了磁畴,其大小在 10-3~10-5cm范围
观察磁畴的方法: 1.粉纹法 2.原子力显微镜AFM 3.Kerr效应、Faraday效应 利用入射光的偏振面在不同的磁畴方向会有 不同的偏转 。 4.X-Ray形貌法 2,非磁物理现象与自发磁化 具有铁磁性的物质,其比热、电导率、热膨胀系数 等非磁性物理量,在磁性转变温度以下和附近出现较为突 出的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的消失总是与铁磁性的消失 具有相同的温度,而且重要的是这种反常现象与铁磁物质
观察磁畴的方法: 1. 粉纹法 2. 原子力显微镜 AFM 3. Kerr效应、 Faraday效应 利用入射光的偏振面在不同的磁畴方向会有 不同的偏转。 4. X-Ray形貌法 2.非磁物理现象与自发磁化 具有铁磁性的物质,其比热、电导率、热膨胀系数 等非磁性物理量,在磁性转变温度以下和附近出现较为突 出的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的消失总是与铁磁性的消失 具有相同的温度,而且重要的是这种反常现象与铁磁物质
是否处于技术磁化状态(如饱和磁化、剩磁、退磁、.) 无关,亦即反常性对于铁磁物质所受外界磁化状态是不敏 感的,这说明自发磁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比热反常:铁磁物质的定压比热C,通常要比非铁磁物质 80 76.0 要大,而且在某一温度处有一个 70 尖锐的峰 60 Gd 60 57.0 50 a-Fe Co 40 40- 39.4 20 Lu Ni 6 Fe a ir 30 Fe 目 Co z8出 90 180 270 360 T(K) 20 美 .300500 1000. 1500 2000 图2.4儿种稀土元素的c,-T关 T(K) 系曲线.虚线表示由自发磁化贡献 图2.3 Fc,Co,Ni的cp-T关系曲线 的Gd的c,值
是否处于技术磁化状态(如饱和磁化、剩磁、退磁、….) 无关,亦即反常性对于铁磁物质所受外界磁化状态是不敏 感的,这说明自发磁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比热反常:铁磁物质的定压比热 通常要比非铁磁物质 要大,而且在某一温度处有一个 尖锐的峰。 Cp
b.电阻反常: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在某个特定 温度处有一个转折,在低于该温度区 域电阻率上升较快,高于该温度区域 后电阻率增加较慢。 100 Fe (wo.cm) 些金属的电阻率, Co 在温度比较低范围内, 50日 电阻率上升是非线性的。 Ni 日Y转变 -1000 500 1000 ‘1500 T(C)
b.电阻反常: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在某个特定 温度处有一个转折,在低于该温度区 域电阻率上升较快,高于该温度区域 后电阻率增加较慢。 一些金属的电阻率, 在温度比较低范围内, 电阻率上升是非线性的
140C Gd b轴 Gd的电阻率是各向异性的 120 c轴 而且在居里温度以下增加很 p6-自旋 100 快。 二二 pc-自旋 80 这主要是由自旋散射所致 ====二二二二二二 晶格散射(声子部分)占比 60 重较小,并且晶格散射的电 40 阻率在居里温度处没有转折 b轴 20 声子部分 现象,在c轴方向,高于居里 c轴 温度100k范围内存在自旋短 0 100 200 300 400 程有序涨落效应。 T(K) 图2.6 Gd的电阻率p-Pre,与温度关系曲线, b轴的0re=4.9,c轴Pe,=3,2
Gd的电阻率是各向异性的, 而且在居里温度以下增加很 快。 这主要是由自旋散射所致。 晶格散射(声子部分)占比 重较小,并且晶格散射的电 阻率在居里温度处没有转折 现象,在c轴方向,高于居里 温度100k范围内存在自旋短 程有序涨落效应
C.磁卡效应:磁体在绝热磁化时温度会升高。 只有在顺磁磁化情况下,△T≠Q也即必须超过饱和 磁化才能使铁磁物质内自旋平行度有所增加,交换能和外 磁场能都降低,这一降低了的能量变成了热能。由于绝热 条件,磁体温度升高。相反,在去掉外磁场后,自旋有序 程度有所降低,交换作用能增加,这一过程必须依靠降低 热能才能发生,所以磁体变冷了。 铁磁物质在居里温度附近被强磁场磁化时,交换作用 能变化较大,故温度上升较明显
C.磁卡效应:磁体在绝热磁化时温度会升高。 只有在顺磁磁化情况下, 。也即必须超过饱和 磁化才能使铁磁物质内自旋平行度有所增加,交换能和外 磁场能都降低,这一降低了的能量变成了热能。由于绝热 条件,磁体温度升高。相反,在去掉外磁场后,自旋有序 程度有所降低,交换作用能增加,这一过程必须依靠降低 热能才能发生,所以磁体变冷了。 铁磁物质在居里温度附近被强磁场磁化时,交换作用 能变化较大,故温度上升较明显。 T 0
2.5 2.0 2.0- /1029K △H=8000 1.5 /1046K 21.0 1020K 1.0 4H=5000 05 0 800 900 1000 100 1200 100 T(K)→ 20 300 400 500 Mr(每克) 图2.7a-Fe在不同H作用下的磁卡效应与温度的关系。 图2.8a-Fc的△T-M关系曲线. △T与MP成比例,或者说△与△H成比例,△H表示物体 在磁化前后的外加磁场差值。由△T一可以看出,在T。 附近,H较小时不满足线性关系。对于T=T。M=0 时,△T~MP。实验结果表明:Fe,Co,I Ni的n值分别为 2.32,2.58,2.82
与M2成比例,或者说 与 成比例, 表示物体 在磁化前后的外加磁场差值。由 ~M2可以看出,在Tc 附近,H较小时不满足线性关系。对于T= Tc M0=0 时, ~Mn。实验结果表明:Fe,Co,Ni的n值分别为 2.32,2.58,2.82 T T H H T T
此外,还有诸如 热膨胀系数磁电阻 杨氏模量等 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也具有反常现象。 所有这些反常现象的极值都发生在同一温度处,而这个温 度与磁化强度急刷下降到零的温度T©一致,因此,必须把 Tc看成是铁磁状态的临界温度,即居里温度。同时这些都非 常明确地证明了自发磁化的存在 更有力的直接证明自发磁化的实验是中子衍射。利用中 子衍射,还可确定许多种自旋排列的有序性: Mn金属:反铁磁性 稀土元素:螺旋结构、 正弦波动变化、维形螺旋性等
此外,还有诸如 热膨胀系数 磁电阻 杨氏模量等 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也具有反常现象。 所有这些反常现象的极值都发生在同一温度处,而这个温 度与磁化强度急剧下降到零的温度Tc一致,因此,必须把 Tc看成是铁磁状态的临界温度,即居里温度。同时这些都非 常明确地证明了自发磁化的存在。 更有力的直接证明自发磁化的实验是中子衍射。利用中 子衍射,还可确定许多种自旋排列的有序性: Mn金属:反铁磁性 稀土元素:螺旋结构、正弦波动变化、锥形螺旋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