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姓名王冬梅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29.14节次1-3 课程名称 运动生理学授课专业及层次 运动人体科学2011级本科 授课内容 第十二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 学时数 3 掌握几个概念:需氧量、吸氧量、氧亏和运动后过量氧耗: 2、 掌握有氧工作的生理学基础: 教学目的 3、掌握最大摄氧量的概念、表示方法,能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及其最 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4、孰采最大摄氧品的训定方法 重点 理解并掌挥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掌握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排点 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中枢机制和外周机制 自学内容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生理学 教学法讲解、启发式教学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提问复习列 1、什么是运动技能和动作自动化 5min 2、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过程中各有什么生理特点? 1导入新课 人体任何运动都是需要能量的,根据运动时起主要作用的能量系统,人体的运动能 力可以分为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哪些运动属于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生理 2min 基础是什么?怎样来评价有氧运动能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增强机体的有氧运动能 力?我们从本次课中找结果。 进行新课 第十二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一) 展示数学目远 第一节概述 一、需氧量 1、概念: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 8min 2、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每分需氧量也相应增加 二、吸氧量(摄氧量、耗氧量) 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10min
三、氧亏 1、概念: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了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 5min 称为氧亏。 2、原因:图示讲解氧亏形成的原因。 (结合学生自身运动感受进行讲部,易于理解) 10min 四、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 1、概念:运动结束后,肌肉活动虽然停止,但机体的摄氧量并不能立即 5min 恢复到运动前相对安静的水平。将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 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 2、原因:详细分析运动后过量氧耗形成的原因:(1)T升高:(2)CA 增加:(3)CP的再合成:(4)Ca2*的作用:(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10min 索的作用。 第二节有氧工作能力 指机体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由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所完成的工作。 、最大摄氧量(V02max)的概念 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 10min 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 表示方法:绝对值(Lmin) 相对值(ml/kg/min) (通过举倒说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概念及数值) 二、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定法 10min 通常在实验室条件下,让受试者在一定的运动器械上进行逐级递增负 荷运动试验测定其摄氧量。 判定受试者是否达到了最大摄氧量的标准。 分析直接测定法的优缺点。 2、间接测定法 5min 指受试者进行亚极量运动时,根据其心率、摄氧量或达到某一定量心 率的做功量等数值推算或预测出VO2max。 分析间接测定法的优缺点。 三、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1、氧运输系统对V02max的影响 市通气与换气的机能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血红雀白含量 及其载氧能力与VO2max密切相关。心脏的泵血机能及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 10min 决定VO2max的重要因素
2、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02max的影响 氧利用率: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组织所利用(或吸入)氧的 10min 百分率称为氧利用率。 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 5min 3、其它因素对VO2max的影响 (1)遗传因素(2)年龄、性别因素(3)训练因素 10min (最大短氧量的影啊因素是本节深的重点内容,结合生理学知识和运动实线进解逍 四、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1、作为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耐力项目的运动成 绩与V02max之间高度相关。 10min 2、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 5min 3、作为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 观看教学相关视频 10min [课堂小结 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涉及呼吸、心血管系统和肌纤维等环节的匹配,评价 5min 有氧运动能力的良好指标是最大摄氧量,决定最大摄氧量的机制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和 肌肉吸收利用氧的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学生问疑到 回答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 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