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92902 课程名称:中国人居环境文化 课程类别:人文社科通识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本课程从风水说所欲设计、构筑或用于解释环境的理想景观模式 着手,向学生介绍有着丰富内涵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水文化知识,帮助青年学生正 确认识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破除迷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风水观 念,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天、地、人和 谐发展而努力。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from feng shui will design,build,or used to explain the ideal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environment,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have rich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geomantic culture knowledge,help students correctly understand China's traditional feng shui,superstition,the good and discard the dregs,to set up correct concept of feng shui,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e, construct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eaven,earth and peopl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一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它融哲学、地 理、历史文化与一体,是几千年来东亚根深蒂固的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是以古 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 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使城市、村落、住宅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 境评价系统。其目的是使人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气候、天象、动植物、地形等达 到协调、和谐、共进、互助关系的一门学问。 1
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92902 课程名称:中国人居环境文化 课程类别:人文社科通识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本课程从风水说所欲设计、构筑或用于解释环境的理想景观模式 着手,向学生介绍有着丰富内涵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水文化知识,帮助青年学生正 确认识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破除迷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风水观 念,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天、地、人和 谐发展而努力。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from feng shui will design, build, or used to explain the ideal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environment,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have rich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geomantic culture knowledge, help students correctly understand China's traditional feng shui, superstition, the good and discard the dregs, to set up correct concept of feng shui,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e, construct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eaven, earth and peopl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一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它融哲学、地 理、历史文化与一体,是几千年来东亚根深蒂固的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是以古 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 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使城市、村落、住宅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 境评价系统。其目的是使人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气候、天象、动植物、地形等达 到协调、和谐、共进、互助关系的一门学问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风水是以儒家为主,儒、佛、道相结合的建筑文化,是 东方人居环境的艺术,是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是中国人世代相 传的风俗习惯。 2.使学生认识到风水是以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 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使城市、村落、 住宅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境评价系统。从而端正态度,破除迷信,正确认识 中国人的风水观念。 3.使学生了解中国风水文化的起源、风水建筑文化的理论基础、风水的基本 原则、风水与城市、村落、住宅的选址布局的基本知识。 4.通过对中国风水文化的讲解,使学生加强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居住文化 的了解,认识风水学说深层的人类生态和文化生态含义,而不能简单的斥之为迷 信或抬其为科学。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惜与热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进而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 (一)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的起源,科学与否是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唯 一标准吗? 2.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在本体论问题上的根本差 异,以及由此导致的认识方法的根本不同。 3.通过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科学 孔德与实证主义 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把知识分为三类(从知识的来源上看) 实证(科学)研究与对策(规范)研究的差异 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差异:基于本体论、方法论视 角 3.从梁漱溟文化哲学之“文化三路向说”看中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 4.工业化和与现代主义哲学 5.后工业化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风水是以儒家为主,儒、佛、道相结合的建筑文化,是 东方人居环境的艺术,是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是中国人世代相 传的风俗习惯。 2.使学生认识到风水是以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 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使城市、村落、 住宅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境评价系统。从而端正态度,破除迷信,正确认识 中国人的风水观念。 3.使学生了解中国风水文化的起源、风水建筑文化的理论基础、风水的基本 原则、风水与城市、村落、住宅的选址布局的基本知识。 4.通过对中国风水文化的讲解,使学生加强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居住文化 的了解,认识风水学说深层的人类生态和文化生态含义,而不能简单的斥之为迷 信或抬其为科学。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惜与热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进而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 (一)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的起源,科学与否是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唯 一标准吗? 2.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在本体论问题上的根本差 异,以及由此导致的认识方法的根本不同。 3.通过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科学 孔德与实证主义 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把知识分为三类(从知识的来源上看) 实证(科学)研究与对策(规范)研究的差异 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差异:基于本体论、方法论视 角 3.从梁漱溟文化哲学之“文化三路向说”看中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 4.工业化和与现代主义哲学 5.后工业化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6.不能简单地用科学与迷信来判断风水 (三)基本知识点 实证科学:实证科学的原则:本体论、方法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 社会学科:现代主义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梁漱溟文化哲学思想 (四)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使学生对中国风水文化是科学还是迷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破除学习风水 的最主要障碍。 (五)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风水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民俗文化。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哲学思辨、讲授为主。 第二章:什么是风水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风水中国风水的起源: 2.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风水是以儒家为主,儒、释、道相结合的建筑文化,是 东方人居环境的艺术: 3.通过对中国风水文化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形成一整套成体系的居住文化 有初步认识,从而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风水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民俗文化:风水文化是以 儒家为主,儒、佛、道结合的建筑文化:21世纪风水学说的复兴。 2.基本知识点: (1)两次世界文化浪潮与风水建筑文化的不同命运 中国的建筑文化是一种敬天法祖的文化,离开了以国际文化发展浪潮的眼 光,离开了几千年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特别是离开了中国自有的一整 套发展完备的、流派纷呈的建筑文化系统,是很难看清楚风水本质的。 当今,中国和平崛起,风水伴随着中国文化进入一个新阶段,出现了当今令 人瞩目的世界范围内的“风水热”。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法国、 英国、新西兰、墨西哥等地的建筑规划师们对中国风水有着浓厚的兴趣,研究风 水的专著和论文层出不穷。 (2)风水是几千年来东亚根深蒂固的民俗文化
3 6.不能简单地用科学与迷信来判断风水 (三)基本知识点 实证科学;实证科学的原则;本体论、方法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 社会学科;现代主义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梁漱溟文化哲学思想 (四)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使学生对中国风水文化是科学还是迷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破除学习风水 的最主要障碍。 (五)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风水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民俗文化。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哲学思辨、讲授为主。 第二章:什么是风水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风水中国风水的起源; 2.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风水是以儒家为主,儒、释、道相结合的建筑文化,是 东方人居环境的艺术; 3.通过对中国风水文化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形成一整套成体系的居住文化 有初步认识,从而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风水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民俗文化;风水文化是以 儒家为主,儒、佛、道结合的建筑文化;21 世纪风水学说的复兴。 2.基本知识点: (1)两次世界文化浪潮与风水建筑文化的不同命运 中国的建筑文化是一种敬天法祖的文化,离开了以国际文化发展浪潮的眼 光,离开了几千年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特别是离开了中国自有的一整 套发展完备的、流派纷呈的建筑文化系统,是很难看清楚风水本质的。 当今,中国和平崛起,风水伴随着中国文化进入一个新阶段,出现了当今令 人瞩目的世界范围内的“风水热”。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法国、 英国、新西兰、墨西哥等地的建筑规划师们对中国风水有着浓厚的兴趣,研究风 水的专著和论文层出不穷。 (2)风水是几千年来东亚根深蒂固的民俗文化
几千年来,风水作为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城 市、庙字、乡村、道路、住宅的选址和规划布局中,而且渗透、积淀为中国人心 理层面上的审美文化取向,成为中国人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甚至被誉为“环境 科学”,渗透到风俗习尚与民俗之中。国际知名的人文地理学家尹弘基教授说: “如果对风水没有深刻了解,要研究中国和东方文化是不可思议的。” (3)风水是以儒家为主,释、道结合的建筑文化 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主脉,在对人和宇宙、环境等领域形成中国古代天、地 人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的东方儒、释、道建筑文化生态系统。儒家文化表现为三 个层次:一为精神层次。儒家风水文化的根本就是体现“仁”,以德、智结合来 求吉宅的风水理念:二为礼俗层次。“居仁由义”的都城、市镇、村落和民宅建 筑。从房檐、门字、厅堂、厨厕、厢房、过道,以及石雕、砖雕、联额、门篇 扇窗的细纹装饰,无不充满了诗、书、礼、乐的韵味:三为宅、邑、乡、镇、城、 市等物质文化。风水追求“宅”的选址布局表现和谐的环境氛围,力图表现儒家 的理念与文化追求,无一不是体现风水建筑文化是涵养温、柔、敦、厚之德的场 所。 (4)独立发展的中国建筑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种建筑文化,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相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与 其地质、地貌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中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自己人居环 境的规划设计理论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与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独 立的哲学思想发展体系是中国古代独立发展的建筑文化体系的精神支柱。 (5)历史上有关风水的一些争议 虽然风水的福荫反气是一直受到争议的,但是对风水的建筑文化的根本,如 大地活体观念,龙、砂、水、穴、向,大地龙脉说和阴阳五行说等并无异议。 (6)21世纪风水复兴是不可抗拒的国际趋势 世界上任何一种古文化,都难免有其时代局限性的一面,我们“读古书,当 明古谊:居今世,不违今人。”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 化一代又一代地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风水是调节人和 环境“气场”,使之达到吉祥的艺术,继承和发扬东方建筑文化和西方的建筑规 划科学技术相结合,创造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是我们的使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使学生对中国风水文化有一个大致的、初略的认识。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中国风水文化是儒佛道结合的建筑文化?试举例说明
4 几千年来,风水作为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城 市、庙宇、乡村、道路、住宅的选址和规划布局中,而且渗透、积淀为中国人心 理层面上的审美文化取向,成为中国人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甚至被誉为“环境 科学”,渗透到风俗习尚与民俗之中。国际知名的人文地理学家尹弘基教授说: “如果对风水没有深刻了解,要研究中国和东方文化是不可思议的。” (3)风水是以儒家为主,释、道结合的建筑文化 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主脉,在对人和宇宙、环境等领域形成中国古代天、地、 人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的东方儒、释、道建筑文化生态系统。儒家文化表现为三 个层次:一为精神层次。儒家风水文化的根本就是体现“仁”,以德、智结合来 求吉宅的风水理念;二为礼俗层次。“居仁由义”的都城、市镇、村落和民宅建 筑。从房檐、门宇、厅堂、厨厕、厢房、过道,以及石雕、砖雕、联额、门篇、 扇窗的细纹装饰,无不充满了诗、书、礼、乐的韵味;三为宅、邑、乡、镇、城、 市等物质文化。风水追求“宅”的选址布局表现和谐的环境氛围,力图表现儒家 的理念与文化追求,无一不是体现风水建筑文化是涵养温、柔、敦、厚之德的场 所。 (4)独立发展的中国建筑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种建筑文化,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相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与 其地质、地貌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中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自己人居环 境的规划设计理论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与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独 立的哲学思想发展体系是中国古代独立发展的建筑文化体系的精神支柱。 (5)历史上有关风水的一些争议 虽然风水的福荫反气是一直受到争议的,但是对风水的建筑文化的根本,如 大地活体观念,龙、砂、水、穴、向,大地龙脉说和阴阳五行说等并无异议。 (6)21 世纪风水复兴是不可抗拒的国际趋势 世界上任何一种古文化,都难免有其时代局限性的一面,我们“读古书,当 明古谊;居今世,不违今人。”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 化一代又一代地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风水是调节人和 环境“气场”,使之达到吉祥的艺术,继承和发扬东方建筑文化和西方的建筑规 划科学技术相结合,创造 21 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是我们的使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使学生对中国风水文化有一个大致的、初略的认识。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中国风水文化是儒佛道结合的建筑文化?试举例说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第三章风水的理论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的《易经》《易经》的主要内容如八卦、阴 阳五行学说等: 2.使学生了解风水学说是以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阴阳看作推动字宙万物 生成变化的两种基本元气: 3.使学生了解到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关于世界万物相生相克思想和 五行生克的基本原理: 4.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的人地关系理论追求的目标是人和自然环境的平 衡与和谐,破除迷信,对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居住环境选择实践过程中形成如此思 想理论基础厚实、体系完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说,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的自 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5.使学生对风水理论的经典之作一一《葬书》有正确认识: 6.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大地活体观念和地方风水文脉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易经》概说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易经》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基本知识点: 《易经》相传为伏羲、文王和孔子所作,它以乾、坤、震、粪、坎、离、艮、 兑这八卦,象征世界的结构,代表天、地、雪、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 象,并根据这八种自然现象顺序的变化,用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互相消长和互相 作用来说明万物的形成和变化。 从《易经》的观点看,“天下万事万物,莫不有其定数”,即任何事物都是 按一定的相似规律在运行。古人认为《周易》关于乾坤、阴阳的理论,不但适用 于自然界,而且适用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生活。运用阴阳五行思想来指导和安排社 会政治生活、推动社会生产。阴阳五行学说一方面,作为一种天道运行规律的反 映,有其自然科学的基础,具有合理的因素和成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世界观 和世界图式,体现了东方科学的思维方式。 自然界尽其广大,人事尽其繁杂,但是最终归纳不外两大系统:一属阳性, 5
5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第三章 风水的理论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的《易经》《易经》的主要内容如八卦、阴 阳五行学说等; 2.使学生了解风水学说是以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阴阳看作推动宇宙万物 生成变化的两种基本元气; 3.使学生了解到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关于世界万物相生相克思想和 五行生克的基本原理; 4.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的人地关系理论追求的目标是人和自然环境的平 衡与和谐,破除迷信,对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居住环境选择实践过程中形成如此思 想理论基础厚实、体系完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说,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的自 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5.使学生对风水理论的经典之作——《葬书》有正确认识; 6.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大地活体观念和地方风水文脉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易经》概说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易经》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基本知识点: 《易经》相传为伏羲、文王和孔子所作,它以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这八卦,象征世界的结构,代表天、地、雪、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 象,并根据这八种自然现象顺序的变化,用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互相消长和互相 作用来说明万物的形成和变化。 从《易经》的观点看,“天下万事万物,莫不有其定数”,即任何事物都是 按一定的相似规律在运行。古人认为《周易》关于乾坤、阴阳的理论,不但适用 于自然界,而且适用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生活。运用阴阳五行思想来指导和安排社 会政治生活、推动社会生产。阴阳五行学说一方面,作为一种天道运行规律的反 映,有其自然科学的基础,具有合理的因素和成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世界观 和世界图式,体现了东方科学的思维方式。 自然界尽其广大,人事尽其繁杂,但是最终归纳不外两大系统:一属阳性
一属阴性。人和自然万物亦复如是,有阴阳之分,《易经》的卦象即由此观念作 基础。《易经》把简单的六十四个符合,变化无尽地包容了天地间极复杂的事事 物物。 《易经》不仅对中国哲学、政治、文学、史学、伦理、民俗、文教、天文、 历法、数学、乐律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传播到国外,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 第二节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与有机论自然观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风水说认为自然界是有机的,是一个有机循环的整体,而阴 阳是推动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两种基本元气:风水的五行生克的原理,五行与方 位、季节、色彩、四兽的关系以及纳甲等风水理论: 2.基本知识点: 《易经》把阴阳看作推动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两种基本元气,因而支配一 切事物,这就使阴阳说具备了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的性质。 阴阳说在《易经》中最集中地表现在“乾卦”和“坤卦”中。“乾”表示天, 是日出光气舒展的形态:“坤”表示地,柔顺、安静而舒展。阴阳相推、刚柔相 摩、动静相继即宇宙生生不息的变易。 最能体现《易经》“生生之谓易”的就是“生动”和“生气”两种观念。“生 动”是环境景观的外部形象,“生气”也即气韵,是自然与社会环境保持生生不 息的活力。 渊源于西方的地学观念认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没有生命的无机界。 只有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才是有生命的有机界。但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风水地理 思想与此不同,不仅认为人和生物有生命,而且认为天、地、生、人各大系统之 间组成一个整体性的大自然也是有循环、轮回,有新陈代谢的系统。 大自然的生命在于阴、阳的结合,阴、阳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两种力量:阴 阳结合则为太极,它是生命的种子:据杨文衡等研究,风水的有机论自然观表现 在下面四个方面:第一,天地之间的关系:第二,天和人之间的关系:第三,人 地关系:第四,天、地、人三者的关系。 《尚书·洪范》是一篇述说五行理论的古典名著。五行的观念并不是五种 基本物质,而是五种基本的程序。把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自然物质的基本 属性作一假定性的分类,而这种工作的成果,也就是五行的理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关于世界万物相生相克思想,是一种世界关系 的普遍系统论。五行中,“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物质,“行”是 6
6 一属阴性。人和自然万物亦复如是,有阴阳之分,《易经》的卦象即由此观念作 基础。《易经》把简单的六十四个符合,变化无尽地包容了天地间极复杂的事事 物物。 《易经》不仅对中国哲学、政治、文学、史学、伦理、民俗、文教、天文、 历法、数学、乐律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传播到国外,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 第二节 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与有机论自然观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风水说认为自然界是有机的,是一个有机循环的整体,而阴 阳是推动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两种基本元气;风水的五行生克的原理,五行与方 位、季节、色彩、四兽的关系以及纳甲等风水理论; 2.基本知识点: 《易经》把阴阳看作推动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两种基本元气,因而支配一 切事物,这就使阴阳说具备了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的性质。 阴阳说在《易经》中最集中地表现在“乾卦”和“坤卦”中。“乾”表示天, 是日出光气舒展的形态;“坤”表示地,柔顺、安静而舒展。阴阳相推、刚柔相 摩、动静相继即宇宙生生不息的变易。 最能体现《易经》“生生之谓易”的就是“生动”和“生气”两种观念。“生 动”是环境景观的外部形象,“生气”也即气韵,是自然与社会环境保持生生不 息的活力。 渊源于西方的地学观念认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没有生命的无机界。 只有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才是有生命的有机界。但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风水地理 思想与此不同,不仅认为人和生物有生命,而且认为天、地、生、人各大系统之 间组成一个整体性的大自然也是有循环、轮回,有新陈代谢的系统。 大自然的生命在于阴、阳的结合,阴、阳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两种力量;阴、 阳结合则为太极,它是生命的种子;据杨文衡等研究,风水的有机论自然观表现 在下面四个方面:第一,天地之间的关系;第二,天和人之间的关系;第三,人 地关系;第四,天、地、人三者的关系。 《尚书·洪范》是一篇述说五行理论的古典名著。五行的观念并不是五种 基本物质,而是五种基本的程序。把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自然物质的基本 属性作一假定性的分类,而这种工作的成果,也就是五行的理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关于世界万物相生相克思想,是一种世界关系 的普遍系统论。五行中,“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物质,“行”是
指运动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物质物质的关系和运动变化。 五行论是对物质世界观察所总结出来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由此进 一步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 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一的结果。以具体物质形态 作为世界本源。 五行学说主要是以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滋生和相互制 约关系。相生是五行之间的相互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相克则是五行之间相互敌克 和制约的关系。五行学说正是运用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来阐释自然现象和人体现 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行基本生克原理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土:金克 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土克水。这种关系成为后世判定风水吉凶的最基 本的准则之一。 五行与方位、季节、色彩、四兽的关系:一般来讲,五行据其性质的不同 与天地自然有如下几种关系: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五 行与季节的关系: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与四兽的关系:左青龙(木)、 右白虎(金)、前朱雀(火)、后玄武(水),中央为土。与色彩的关系为:金白、 火红、木青、水黑、中央土黄。 纳甲: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以震兑乾巽(xu)艮坤六卦表示 月中阴阳之消长,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一月中日月之地位,就是纳甲。 (三)思考与实践 1.五行生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地方文脉?如何利用地方文脉促进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第四章风水的流派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风水最主要有两大流派:形势派和理气派 2.使学生简要了解形势派风水的产生及其理论特点:理气派风水的产生及 其理论特点、代表人物。 3.使学生了解形势派与理气派风水的关系。 4.通过对风水流派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人智慧的认识、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尊重,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7 指运动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物质物质的关系和运动变化。 五行论是对物质世界观察所总结出来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由此进 一步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 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一的结果。以具体物质形态 作为世界本源。 五行学说主要是以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滋生和相互制 约关系。相生是五行之间的相互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相克则是五行之间相互敌克 和制约的关系。五行学说正是运用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来阐释自然现象和人体现 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行基本生克原理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土;金克 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土克水。这种关系成为后世判定风水吉凶的最基 本的准则之一。 五行与方位、季节、色彩、四兽的关系:一般来讲,五行据其性质的不同 与天地自然有如下几种关系: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五 行与季节的关系: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与四兽的关系:左青龙(木)、 右白虎(金)、前朱雀(火)、后玄武(水),中央为土。与色彩的关系为:金白、 火红、木青、水黑、中央土黄。 纳甲: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以震兑乾巽(xun)艮坤六卦表示一 月中阴阳之消长,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一月中日月之地位,就是纳甲。 (三)思考与实践 1.五行生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地方文脉?如何利用地方文脉促进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第四章 风水的流派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风水最主要有两大流派:形势派和理气派 2.使学生简要了解形势派风水的产生及其理论特点;理气派风水的产生及 其理论特点、代表人物。 3.使学生了解形势派与理气派风水的关系。 4.通过对风水流派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人智慧的认识、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尊重,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一、形势派 1,“形势派”的产生及其理论特点 2.源自《禹贡》的“三条四列”说及其对形势派的影响 3.形势派的代表:江西风水 二、理气派 1.理气派的产生及其理论要点 2.风水理气说中“气”的本质 3镇“煞” 一一种源自气理的民俗文化现象 4.理气派的代表:福建风水 三、“形势”与“理气”综论 2.基本知识点: 一、形势派 1.“形势派”的产生及其理论特点 形法派的肇始著作《宫宅地形》是相城郭、宫室、地形的。古人相地,更多 的是从实用主义的功能出发,便于生产、生活、所以很注重地形、地势的作用。 相传晋代郭璞所作的《葬书》,则很重视葬地的形势。认为:“气者,形之征:行 者,气之著。”气是形的内在构成,形是气的外在表现。“生气”随地形、地势而 变化,地形的高低反映了气的大小,故有“丘垅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 “有土斯有气”。 2.源自《禹贡》的“三条四列”说及其对形势派的影响(地理观) 风水说中形势派关于龙脉的学说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五藏山经》和《禹 贡》有关。后代学者推出的所谓中国山脉分布的“三条四列”说,便是在《禹贡》 山川的基础上形成的。 3.形势派的代表:江西风水 形势派的主要大师杨筠松、曾文迪、赖大有、谢子逸等人,或祖籍江西,或 是长期在江西寓居,其理论的传播主要以江西为主,后传及浙江、安徽等地。 二、理气派 1.理气派的产生及理论要点 理气派产生的理论基础比形势派更依赖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论思想。气论 思想认为,天地万物皆是气所生成,即“一切物皆气所为也”,因此,“气之流行
8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一、形势派 1.“形势派”的产生及其理论特点 2.源自《禹贡》的“三条四列”说及其对形势派的影响 3.形势派的代表:江西风水 二、理气派 1.理气派的产生及其理论要点 2.风水理气说中“气”的本质 3.镇“煞”——一种源自气理的民俗文化现象 4.理气派的代表:福建风水 三、“形势”与“理气”综论 2.基本知识点: 一、形势派 1.“形势派”的产生及其理论特点 形法派的肇始著作《宫宅地形》是相城郭、宫室、地形的。古人相地,更多 的是从实用主义的功能出发,便于生产、生活、所以很注重地形、地势的作用。 相传晋代郭璞所作的《葬书》,则很重视葬地的形势。认为:“气者,形之征;行 者,气之著。”气是形的内在构成,形是气的外在表现。“生气”随地形、地势而 变化,地形的高低反映了气的大小,故有“丘垅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 “有土斯有气”。 2.源自《禹贡》的“三条四列”说及其对形势派的影响(地理观) 风水说中形势派关于龙脉的学说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五藏山经》和《禹 贡》有关。后代学者推出的所谓中国山脉分布的“三条四列”说,便是在《禹贡》 山川的基础上形成的。 3.形势派的代表:江西风水 形势派的主要大师杨筠松、曾文迪、赖大有、谢子逸等人,或祖籍江西,或 是长期在江西寓居,其理论的传播主要以江西为主,后传及浙江、安徽等地。 二、理气派 1.理气派的产生及理论要点 理气派产生的理论基础比形势派更依赖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论思想。气论 思想认为,天地万物皆是气所生成,即“一切物皆气所为也”,因此,“气之流行
充塞宇宙”,既然天地万物为一体,那么它们之间就有某种共通的东西,那就是 “理”。程顾说“万物只是一个天理。”理是现实存在的,却又是无形的,理与 形的结合使是“气”之象。理凭气而派生。 2.风水理气说中“气”的本质 风水中所说的“气”通常情况下是看不见的,它对人们的影响通常是无形的 首先是通过心理作用来实施的。到目前为止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风水中“气” 可能与现代物理学中的“场”相类似 3.理气派的代表:福建风水 理气派风水特别强调五行八卦、方位理气。汉代专言“风水方位之书”的《堪 舆金匮》当为其理论源头。曾一度于隋代式微,宋以后随着罗盘应用的广泛,方 位理气之法再度兴起,而以福建最兴盛,故而后人多以福建学派相称。因此,福 建派的特点也是理气派的特点。 三、“形势”与“理气”综论 风水流派的理论特点一个讲“气之方位”,一个讲“峦头形势”(气之聚散形 成地势高低),从而形成“理气派”和“形势派”两大流派。二者建立在各自的 理论基础之上,理气派相对于形势派的基础理论更为完整。形势派从早期的选择 地形、地势及环境条件出发,建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理气派从气、数、理的关 系出发,希望寻得人与“天理”之间的某种规律和联系,达到人与环境间的气、 理通顺,从而获得有利于人生的“理想环境”。其理论层次上的追求从整体上说 比形势派要高,因而其操作系统也就比形势派更复杂。唐宋以前的理气派主要以 “五行之气说”为核心:隋唐时期五行相宅说因夹杂大量的人文因素和玄妙色彩 而受到诘难:唐宋以后的理气派则以阴阳之气说和八卦学说为核心内容,这显然 是与当时兴起的宋明理学大谈特谈《周易》阴阳八卦紧密相关的 (三)思考与实践 1.风水理气派与形势派的产生与理论特点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教授为主。 第五章风水的环境学解释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村落选址的风水外局理想模式,并让学生认识到风水学说提 出的选择都城、市镇、民居地址的理论和标准大多数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符合地 理学的科学原理,包含着宝贵的地理科学知识:
9 充塞宇宙”,既然天地万物为一体,那么它们之间就有某种共通的东西,那就是 “理”。程颐说“万物只是一个天理。”理是现实存在的,却又是无形的,理与 形的结合便是“气”之象。理凭气而派生。 2.风水理气说中“气”的本质 风水中所说的“气”通常情况下是看不见的,它对人们的影响通常是无形的, 首先是通过心理作用来实施的。到目前为止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风水中“气” 可能与现代物理学中的“场”相类似。 3. 理气派的代表:福建风水 理气派风水特别强调五行八卦、方位理气。汉代专言“风水方位之书”的《堪 舆金匮》当为其理论源头。曾一度于隋代式微,宋以后随着罗盘应用的广泛,方 位理气之法再度兴起,而以福建最兴盛,故而后人多以福建学派相称。因此,福 建派的特点也是理气派的特点。 三、“形势”与“理气”综论 风水流派的理论特点一个讲“气之方位”,一个讲“峦头形势”(气之聚散形 成地势高低),从而形成“理气派”和“形势派”两大流派。二者建立在各自的 理论基础之上,理气派相对于形势派的基础理论更为完整。形势派从早期的选择 地形、地势及环境条件出发,建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理气派从气、数、理的关 系出发,希望寻得人与“天理”之间的某种规律和联系,达到人与环境间的气、 理通顺,从而获得有利于人生的“理想环境”。其理论层次上的追求从整体上说 比形势派要高,因而其操作系统也就比形势派更复杂。唐宋以前的理气派主要以 “五行之气说”为核心;隋唐时期五行相宅说因夹杂大量的人文因素和玄妙色彩 而受到诘难;唐宋以后的理气派则以阴阳之气说和八卦学说为核心内容,这显然 是与当时兴起的宋明理学大谈特谈《周易》阴阳八卦紧密相关的。 (三)思考与实践 1.风水理气派与形势派的产生与理论特点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教授为主。 第五章 风水的环境学解释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村落选址的风水外局理想模式,并让学生认识到风水学说提 出的选择都城、市镇、民居地址的理论和标准大多数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符合地 理学的科学原理,包含着宝贵的地理科学知识;
2.使学生了解理想的风水格局追求的环境美有四个标准:秀、吉、变、情: 3.使学生了解理想的风水格局与现代仿生学的关系,通过它们之间的契合关 系增强对传统建筑风水文化的正确认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风水学说提出的村落选址的基本理论。 2.基本知识点 一、风水格局 二、风水思想的山水结构形局 三、风水要素 四、风水格局的空间构成 五、风水与景观 六、背山面水、山环水绕汇聚生气(理想的风水结构形局与仿生学原理) (三)思考与实践 讨论:根据本章所学内容分析一下自己家乡村镇的风水条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第六章风水基本原则之龙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龙的概念、龙的类型、山形的类型: 2.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宅寻龙应注意的问题: 3.通过对风水龙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认识,并激 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龙”的相关知识。 2.基本知识点: 一、龙的概念 1.中国人心目中的龙 2.山系与龙脉 3.平地龙脉 4.对龙脉好坏的看法 10
10 2.使学生了解理想的风水格局追求的环境美有四个标准:秀、吉、变、情; 3.使学生了解理想的风水格局与现代仿生学的关系,通过它们之间的契合关 系增强对传统建筑风水文化的正确认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风水学说提出的村落选址的基本理论。 2.基本知识点: 一、风水格局 二、风水思想的山水结构形局 三、风水要素 四、风水格局的空间构成 五、风水与景观 六、背山面水、山环水绕汇聚生气(理想的风水结构形局与仿生学原理) (三)思考与实践 讨论:根据本章所学内容分析一下自己家乡村镇的风水条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第六章 风水基本原则之龙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龙的概念、龙的类型、山形的类型; 2.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宅寻龙应注意的问题; 3.通过对风水龙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认识,并激 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龙”的相关知识。 2.基本知识点: 一、龙的概念 1.中国人心目中的龙 2.山系与龙脉 3.平地龙脉 4.对龙脉好坏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