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8830 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 英文名称:Resource and Enviorment 课程类别:通识课 时:16 学 分:1 适用对象:全校 老核方式:老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资源与环境是各专业大学生都可选修读的一门重要通识教育课,为响应联合国 “环境发展大会”精神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而设置的,并与“科学发展 观”的内涵紧密联系。主要开展可持续发展观念、理论及方法教有,通过这门课程的 教学,为今后学习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打下基础,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获得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生态持续,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的理念,参与意识与全球 观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现代意识。 Resource and Enviorment is an important general knowledge course which most college students from all kind subjects should study.It's setup is fitting for the spirit of Eviorment Development Conference held by the United Nation and the ne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This course focous on the thought,the theory,the method teach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which students should gain the ideas of zoology sustaince.soceity fair and ecnomic gross.gain the concepts of globalization,and improve their attainment of secience and culture as well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概念内涵、发展 实践等基础理论;(②)结合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进行系统分 析,并建立相关思想观念:(3)了解可特续发展的评估与战略实施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4)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5)为后继课程的 学习和在今后的工作中白觉贯切持续发展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政目标:教学中利用案例等教学手段宜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历史成 1
1 《资源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88301 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 英文名称:Resource and Enviorment 课程类别:通识课 学 时:16 学 分:1 适用对象: 全校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资源与环境是各专业大学生都可选修读的一门重要通识教育课,为响应联合国 “环境发展大会”精神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而设置的,并与“科学发展 观”的内涵紧密联系。主要开展可持续发展观念、理论及方法教育,通过这门课程的 教学,为今后学习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打下基础,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获得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生态持续,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的理念,参与意识与全球 观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现代意识。 Resource and Enviorment is an important general knowledge course which most college students from all kind subjects should study. It’s setup is fitting for the spirit of Eviorment Development Conference held by the United Nation and the ne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This course focous on the thought,the theory,the method teach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which, students should gain the ideas of zoology sustaince, soceity fair and ecnomic gross, gain the concepts of globalization,and improve their attainment of secience and culture as well.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概念内涵、发展 实践等基础理论;(2)结合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进行系统分 析,并建立相关思想观念;(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与战略实施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4)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5)为后继课程的 学习和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政目标:教学中利用案例等教学手段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历史成
就,在同学们中间宜讲党的新发展理念和战略决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使学生 树立为百年奋斗目标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可特续发据概念的形成讨程。 2.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和原则。 3.理解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的定义和特点 4.了解国内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行动机构。 5.建立对本课程逻辑框架的总体认知,形成总体学习思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外学者的理解与演变 1、主要内容 (1)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从《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等有代表性的 重要文献分析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2)西方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理解 到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和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达成共识,我们对 8种主要代表性观点进行简单总结评价。 (3)中国学者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介绍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简单背景,从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不同理 解详细了解其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 到90年代初成为全球范围的共识,中国学者也是在这一时期引进和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 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定义及分析 3、问项与应用 为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会首先产生于美国,这是偶然的吗?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1、主要内容 (1)可可持续发展的基太思相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思想包括:人口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 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2)可特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 就,在同学们中间宣讲党的新发展理念和战略决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使学生 树立为百年奋斗目标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过程。 2.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和原则。 3.理解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的定义和特点。 4.了解国内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行动机构。 5.建立对本课程逻辑框架的总体认知,形成总体学习思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外学者的理解与演变 1、主要内容 (1)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从《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 世纪议程》等有代表性的 重要文献分析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2)西方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理解 到 20 世纪 90 年代,西方学者和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达成共识,我们对 8 种主要代表性观点进行简单总结评价。 (3)中国学者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介绍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简单背景,从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不同理 解详细了解其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 到 90 年代初成为全球范围的共识,中国学者也是在这一时期引进和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 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定义及分析 3、问题与应用 为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会首先产生于美国,这是偶然的吗?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1、主要内容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思想包括:人口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 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依据不同学者和文献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众多原则,归纳为:公平性、可持续性、 共同性、质量性、系统性、需求性等6条主要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中国发展的新理念 1、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本质、规律、动力、目的和标志等根本问题的基 本看法。 b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的历程 c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对比 (2)新发展理念 a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贯彻 b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新发展理念包括五大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c新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和科学发展观相对比,新发展理念继承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 思想,同时还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继承的方面,发展的部分。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主要内容 (1)指标的定义和特征 指标(按表现形式和作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2).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目的 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依据和测度的标准。 (3)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 一般认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是:①科学性:②层次性;③相关性:④ 简明性。 (4)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成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应建立一个综合的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将自然 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扩展和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便在因民经济 核算中考虑环境与社会因素。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主要个绍以下五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三)思考与实践
3 依据不同学者和文献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众多原则,归纳为:公平性、可持续性、 共同性、质量性、系统性、需求性等 6 条主要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中国发展的新理念 1、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 a 什么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本质、规律、动力、目的和标志等根本问题的基 本看法。 b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的历程 c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对比 (2)新发展理念 a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贯彻 b 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新发展理念包括五大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c 新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和科学发展观相对比,新发展理念继承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 思想,同时还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继承的方面,发展的部分。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主要内容 (1)指标的定义和特征 指标(按表现形式和作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2).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目的 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依据和测度的标准。 (3)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 一般认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是:①科学性;②层次性;③相关性;④ 简明性。 (4)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成 《中国 21 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应建立一个综合的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将自然 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扩展和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便在国民经济 核算中考虑环境与社会因素。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主要介绍以下五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三)思考与实践
1.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2.中外学者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理解的比较。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5.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成要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二讲全球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2.掌握全球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所采取的对策措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全球资源发展现状 1,水资源 2.土地资源 3.能源 4.矿产资源 第二节全球环境发展现状 1.全球气候变化 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土地荒漠化 5.森林植被破坏 6.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 7.酸雨污染 (三)思考与实践 1.全球人口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2.资源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三讲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当前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2。掌握中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所采取的对策措施。 4
4 1.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2.中外学者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理解的比较。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5.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成要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二讲 全球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2.掌握全球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所采取的对策措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全球资源发展现状 1.水资源 2.土地资源 3.能源 4.矿产资源 第二节 全球环境发展现状 1.全球气候变化 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土地荒漠化 5.森林植被破坏 6.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 7.酸雨污染 (三)思考与实践 1.全球人口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2.资源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三讲 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当前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2.掌握中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所采取的对策措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18大以来中国发展主要成就 1.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新时代的主要特性: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 (和谐) 3、新时代中国发展主要成就介绍: (1)经济成就:农业连丰、稳居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进出口全球第一。 (2)科技成就:航空航天、量子科技、核能科技、深渊探测、生命科学 (3)社会发展成就:全面小康、双碳目标、南水北调、高铁网、5G网络 第二节中因资源发展现状 1.中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2.中国的土地资源 3.中国能源面临的问题 4.中国的矿产资源 第三节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2.生态恶化:森林资源贫乏:草地退化严重:耕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现象严重: 生物物种减少。 3.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灾害:滑坡灾害:泥 石流灾害:生物灾害。 (三)思考与实践 1.中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2.资源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四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人口发展基本理论。 .了解人口因素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熟悉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口战略。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关于人口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认识 1,西方主要流派 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5
5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8 大以来中国发展主要成就 1.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新时代的主要特性: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 (和谐) 3、新时代中国发展主要成就介绍: (1)经济成就:农业连丰、稳居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进出口全球第一。 (2)科技成就:航空航天、量子科技、核能科技、深渊探测、生命科学 (3)社会发展成就:全面小康、双碳目标、南水北调、高铁网、5G 网络 第二节 中国资源发展现状 1.中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2.中国的土地资源 3.中国能源面临的问题 4.中国的矿产资源 第三节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2.生态恶化:森林资源贫乏;草地退化严重;耕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现象严重;、 生物物种减少。 3.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灾害;滑坡灾害;泥 石流灾害;生物灾害。 (三)思考与实践 1.中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2.资源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四讲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口发展基本理论。 2.了解人口因素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熟悉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口战略。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于人口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认识 1.西方主要流派 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论证了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即“悲观派”和“乐观派”。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人口思想 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的决定作用;人 口过剩和工人贫困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社会主义 社会人口有计划发展的必然性。 3.关于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回顾 两种生产理论: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研究:人口 与经济 一资源承载力研究:人口变动与市场需求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可 持续发展研究。 第二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需要的人口条件 1,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的人口规模 2.可持续发展要求适当的人口增长速度 3.可持续发展要求良好的人口素质 4.可持续发展要求优化的人口结构 5.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的人口分布 6.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的人口消费模式 第三节人口因素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 1.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2.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 3.人口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4.人口迁移流动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口战略选择 新的人口发展战略: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 (三)思考与实践 1.论证人口与发展关系时“悲观派”和“乐观派”的主要观点。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具备什么样的人口条件。 3.21世纪中国新的人口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五讲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结合国内某种能源讲行具体分析 2.了解能源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重要能源安全基本战略 (二)教学内容
6 论证了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即“悲观派”和“乐观派”。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人口思想 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的决定作用;人 口过剩和工人贫困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社会主义 社会人口有计划发展的必然性 。 3.关于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回顾 两种生产理论;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研究;人口 与经济——资源承载力研究;人口变动与市场需求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可 持续发展研究。 第二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需要的人口条件 1.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的人口规模 2.可持续发展要求适当的人口增长速度 3.可持续发展要求良好的人口素质 4.可持续发展要求优化的人口结构 5.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的人口分布 6.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的人口消费模式 第三节 人口因素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 1.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2.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 3.人口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4.人口迁移流动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口战略选择 新的人口发展战略: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 (三)思考与实践 1.论证人口与发展关系时“悲观派”和“乐观派”的主要观点。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具备什么样的人口条件。 3.21 世纪中国新的人口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五讲 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结合国内某种能源进行具体分析。 2.了解能源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重要能源安全基本战略。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中国能源安全储备战略分机 1.能源战略储备的必要性 2.国外能源安全储备战略评述 第三节中国加强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 方针 2.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 3.尽快建立能源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 4.充分利用国际能源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能源供应体系 (三)思若与实践 1.中国在能源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分析重要能源的安全战略选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六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2。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生态农业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农业可持续概念的提出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征 4.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方式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二节中国农业可特续发展现状 1.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简要历史 2.现阶段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生态农业: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1.生态农业的兴起 2.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3.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4.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 7
7 第一节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能源安全储备战略分析 1.能源战略储备的必要性 2.国外能源安全储备战略评述 第三节 中国加强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 方针 2.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 3.尽快建立能源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 4.充分利用国际能源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能源供应体系 (三)思考与实践 1.中国在能源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分析重要能源的安全战略选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六讲 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2.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生态农业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农业可持续概念的提出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征 4.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方式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二节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1.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简要历史 2.现阶段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生态农业: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1.生态农业的兴起 2.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3.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4.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
5.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类型 (三)思考与实践 1.如何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2.分析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阐述生态农业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七讲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工业等基本概念。 2.了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 1.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 介绍生态工业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清洁生产理论、绿色制造理论、产品生命周 期理论等主要理论。 3.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挑战 1.工业发展中的环境约束依然严峻 2.工业资源的保障程度低与消耗浪费大并存 3.技术研发与投入对工业可持续性的支撑乏力 4.就业增长与西部大开发所带来压力 5.经济全球化对工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 第三节生态工业: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生态工业的由来 2.生态工业的雏形:卡伦堡共生体系及其启示 3.对传统观念的批判与工业生态学概念的提出 4.工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5.工业体系的进化过程 (三)思考与实践 1.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几种工业可特续发展理论的比较。 3.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4.卡伦保共生体系及其启示
8 5.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类型 (三)思考与实践 1.如何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2.分析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阐述生态农业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第七讲 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工业等基本概念。 2.了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 1.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 介绍生态工业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清洁生产理论、绿色制造理论、产品生命周 期理论等主要理论。 3.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 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挑战 1.工业发展中的环境约束依然严峻 2.工业资源的保障程度低与消耗浪费大并存 3.技术研发与投入对工业可持续性的支撑乏力 4.就业增长与西部大开发所带来压力 5.经济全球化对工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 第三节 生态工业: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生态工业的由来 2.生态工业的雏形:卡伦堡共生体系及其启示 3.对传统观念的批判与工业生态学概念的提出 4.工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5.工业体系的进化过程 (三)思考与实践 1.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几种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比较。 3.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4.卡伦堡共生体系及其启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乡 实验 其他教 学环节 课程内容 第一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讲全球可持续发展现状 第三讲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 第四讲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讲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2 第六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2 第七讲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 期末考查 2 合计 12 2 2 16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分散考试,开卷,主要以论文或调研报告等方式做为期末考核方式。 (二)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比:40% 期末考试占比:60% (三)成绩考核标 1、自拟题目, 论述切题:10% 2、观点明确,内容坚持社会核心价值观,能展现或打发正能量:30%: 3、论据具体,充分:议论证主要集中于某一领域:能结合当前党的理论、方针 和政策;采用能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案例做为论据进行论证。:30%: 4、结论具体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0%: 5、逻辑严谨、行文流畅:10%: 9
9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实践调查等方法。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验 其他教 学环节 小 计 第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2 / / / / 2 第二讲 全球可持续发展现状 2 / / / / 2 第三讲 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 1 / 1 / / 2 第四讲 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2 / / / / 2 第五讲 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1 / 1 / / 2 第六讲 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2 / / / / 3 第七讲 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 2 / / / / 2 期末考查 / / / / 2 2 合 计 12 / 2 / 2 16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分散考试,开卷,主要以论文或调研报告等方式做为期末考核方式。 (二)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比:40% 期末考试占比:60% (三)成绩考核标准 1、自拟题目,论述切题:10% 2、观点明确,内容坚持社会核心价值观,能展现或抒发正能量:30%; 3、论据具体,充分;议论证主要集中于某一领域;能结合当前党的理论、方针 和政策;采用能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案例做为论据进行论证。:30%; 4、结论具体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0%; 5、逻辑严谨、行文流畅:10%;
6、卷面整洁,字迹端正,字数符合要求:10%。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1,阎伍玖主编,资源环境与可特续发展,北京:经济料学出版社,2010年。 2.钱易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0年。 经典书目 3.美]莱斯特·R·布朗著,B模式一拯救地球延续文明,林自新、暴永宁等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 4.[美]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5.[美阿尔·戈尔著,陈嘉映译,颜临失衡的地球一生态与人类精神,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1997。 参考书目 6.曲格平,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年。 7.膝滕,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上、下卷),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8.秦大河等,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9.阎伍玖,环境地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 10.林爱文等,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邓楠主编,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上、下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2.《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 13.钟水映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14.海金玲等,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年。 15.郭培章等,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16.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循环经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17.孟赤兵等,循环经济要览,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年。 18.[美]赫尔曼·E·戴利著,诸大建、胡圣等译,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学,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19.英]埃里克·诺伊迈耶著,王寅通译,强与弱:两种对立的可持续性范式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学习网站 20.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www.sdinfo.net.cn) 21.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网(www.pre.org.cn) 10
10 6、卷面整洁,字迹端正,字数符合要求:10%。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1.阎伍玖主编,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年。 2.钱易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经典书目 3.[美]莱斯特·R·布朗著, B 模式----拯救地球 延续文明,林自新、暴永宁等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年。 4.[美]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5.[美]阿尔·戈尔著,陈嘉映译,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1997。 参考书目 6.曲格平,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 年。 7.滕滕,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上、下卷),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年。 8.秦大河等,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年。 9.阎伍玖,环境地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年。 10.林爱文等,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1.邓楠主编,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上、下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2.《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1994 年。 13.钟水映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年。 14.海金玲等,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年。 15.郭培章等,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16.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循环经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7.孟赤兵等,循环经济要览,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年。 18.[美]赫尔曼·E·戴利著,诸大建、胡圣等译,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学,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年。 19.[英]埃里克·诺伊迈耶著,王寅通译,强与弱:两种对立的可持续性范式,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年。 学习网站 20.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www.sdinfo.net.cn) 21.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网(www.pr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