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 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熟悉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初步具有分析一般 机械功能和动作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机械行业的发展概况:了解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机械制造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机电产品 常用材料及其选用:能正确理解表面粗糙度、极限和配合、形位公差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常用零件 技术测量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常用机构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应用:熟悉机械传动的种类、传动原 理、特点及应用:了解轴的种类及应用特点:熟悉轴系零件的主要类型、应用特点等相关知识。 三、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及CAD。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杆机构:极限与配合: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螺纹: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主要 参数: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尺寸计算:轴:液压传动。 难点: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机械制造。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辅助手段:图片、视频、现代教学设备。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6学时) 1.教学内容 (1)机械的组成: (2)运动副及平面机构: (3)机械设计的基本准则: (4)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 (5)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内容。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运动副及平面机构: (2)难点机械设计的基本准则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3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 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熟悉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初步具有分析一般 机械功能和动作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机械行业的发展概况;了解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机械制造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机电产品 常用材料及其选用;能正确理解表面粗糙度、极限和配合、形位公差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常用零件 技术测量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常用机构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应用;熟悉机械传动的种类、传动原 理、特点及应用;了解轴的种类及应用特点;熟悉轴系零件的主要类型、应用特点等相关知识。 三、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及 CAD。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杆机构;极限与配合;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螺纹;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主要 参数;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尺寸计算;轴;液压传动。 难点: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机械制造。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辅助手段:图片、视频、现代教学设备。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总论(6 学时) 1.教学内容 (1)机械的组成; (2)运动副及平面机构; (3)机械设计的基本准则; (4)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 (5)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内容。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运动副及平面机构; (2)难点机械设计的基本准则
第二章工程力学基础(4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力学的基础知识: (2)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 (2)机械零件基本变形形式的强度计算。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理论力学的基础知识、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 (2)难点是机械零件基本变形形式的强度计算。 第三章常用机构(8学时) 1.教学内容 (1)平面连杆机构: (2)凸轮机构: (3)间歇运动机构。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平面连杆机构: (2)难点凸轮机构。 第四章极限与配合(4学时) 1.教学内容 (1)概述: (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3)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4)形状和位置公差: (5)表面粗糙度。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极限与配合: (2)难点是形状和位置公差。 第五章工程材料(4学时) 1.教学内容 (1)工程材料的分类: (2)材料的力学性能: (3)金属材料: (4)有机材料、陶瓷、复合材料: (5)钢的热处理。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金属材料及钢的热处理:
第二章 工程力学基础(4 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力学的基础知识; (2)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 (2)机械零件基本变形形式的强度计算。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理论力学的基础知识、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 (2)难点是机械零件基本变形形式的强度计算。 第三章 常用机构(8 学时) 1.教学内容 (1)平面连杆机构; (2)凸轮机构; (3)间歇运动机构。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平面连杆机构; (2)难点凸轮机构。 第四章 极限与配合(4 学时) 1.教学内容 (1)概述; (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3)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4)形状和位置公差; (5)表面粗糙度。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极限与配合; (2)难点是形状和位置公差。 第五章 工程材料(4 学时) 1.教学内容 (1)工程材料的分类; (2)材料的力学性能; (3)金属材料; (4)有机材料、陶瓷、复合材料; (5)钢的热处理。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金属材料及钢的热处理;
(2)难点是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六章连接(2学时) 1.教学内容 (1)螺纹的基本知识: (2)螺纹连接的类型及应用: (3)螺纹连接的防松: (4)其他连接。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螺纹连接的类型: (2)难点螺纹连接应用。 第七章机械传动(6学时) 1.教学内容 (1)概述: (2)带传动: (3)链传动: (4)齿轮传动。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齿轮传动: (2)难点带传动。 第八章轴系(6学时) 1.教学内容 (1)轴: (2)轴承: (3)联轴器和离合器: (4)弹簧。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轴承: (2)难点轴的结构。 第九章机械加工基础(4学时) 1.教学内容 (1)机械制造及其系统: (2)毛坯的制造工艺: (3)切削加工方法: (4)金属切削机床综述: (5)机床的自动化与柔性制造系统
(2)难点是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六章 连接(2 学时) 1.教学内容 (1)螺纹的基本知识; (2)螺纹连接的类型及应用; (3)螺纹连接的防松; (4)其他连接。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螺纹连接的类型; (2)难点螺纹连接应用。 第七章 机械传动(6 学时) 1.教学内容 (1)概述; (2)带传动; (3)链传动; (4)齿轮传动。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齿轮传动; (2)难点带传动。 第八章 轴系(6 学时) 1.教学内容 (1)轴; (2)轴承; (3)联轴器和离合器; (4)弹簧。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轴承; (2)难点轴的结构。 第九章 机械加工基础(4 学时) 1.教学内容 (1)机械制造及其系统; (2)毛坯的制造工艺; (3)切削加工方法; (4)金属切削机床综述; (5)机床的自动化与柔性制造系统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切削加工工艺: (2)难点切削加工方法。 第十章液压与气压传动简介(4学时) 1.教学内容 (1)液压传动的原理、组成及特点: (2)液压元件: (3)气压传动概述。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液压传动的原理: (2)难点液压元件选择。 七、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总论 6 二 工程力学基础 4 三 常用机构 e 四 极限与配合 4 五 工程材料 4 六 连接 2 七 机械传动 6 八 轴系 6 九 机械加工基础 4 十 液压与气压传动简介 ¥ 总计 48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期末成绩:闭卷:平时成绩:作业、考勤。 2.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机械基础》(第二版),魏兵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第一版),张策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3]《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段志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4]《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版),李威王小群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5]《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李建功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切削加工工艺; (2)难点切削加工方法。 第十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简介(4 学时) 1.教学内容 (1)液压传动的原理、组成及特点; (2)液压元件; (3)气压传动概述 。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液压传动的原理; (2)难点液压元件选择。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总论 6 二 工程力学基础 4 三 常用机构 8 四 极限与配合 4 五 工程材料 4 六 连接 2 七 机械传动 6 八 轴系 6 九 机械加工基础 4 十 液压与气压传动简介 4 总计 48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期末成绩:闭卷;平时成绩:作业、考勤。 2.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机械基础》(第二版),魏兵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 [2]《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第一版),张策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年; [3]《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段志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年; [4]《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版),李威 王小群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年; [5]《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李建功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