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 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系 统地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反应历程以及 化学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基础。通过有机化学的 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前人提出 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便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碰到问题时,能得到一些启 发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融入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 并结合食品实例进行教学,为培养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及高层次人 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典型反应及制备方法: 初步掌握典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典型有机反应的历 程:掌握各类异构现象,初步掌握构象及反应中的立体化学;掌握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并能运用解释有关问题;了解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油脂等几类重要天然产物。 三、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0 学时、2.5 学分 一、 课程教学目的 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 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系 统地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反应历程以及 化学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基础。通过有机化学的 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前人提出 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便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碰到问题时,能得到一些启 发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融入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 并结合食品实例进行教学,为培养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及高层次人 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典型反应及制备方法; 初步掌握典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典型有机反应的历 程;掌握各类异构现象,初步掌握构象及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掌握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并能运用解释有关问题;了解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油脂等几类重要天然产物。 三、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命名。 课程难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为主。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开展创 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授课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外辅导,讨论等; 六、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2)一些基本概念 (3)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2.重、难点提示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第二章原子结构、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6学时) 自学 第三章 脂肪烃(6学时) 1.教学内容 (1)烷烃的结构、同系列、同分异构、命名 (2)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卤代反应历程和常用的几种烷烃 (4)烯烃的结构、命名、异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烯烃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无机化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命名。 课程难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为主。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开展创 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授课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外辅导,讨论等; 六、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2) 一些基本概念 (3)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2.重、难点提示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第二章 原子结构、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6 学时) 自学 第三章 脂肪烃(6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烷烃的结构、同系列、同分异构、命名 (2)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卤代反应历程和常用的几种烷烃 (4)烯烃的结构、命名、异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烯烃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6)二烯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和化学性质,重要的烯烃与二烯烃 (7)炔烃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重要炔烃 (8)脂环烃的分类、命名、性质和环烷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 (9)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性质及重要的卤代烃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是脂肪烃的的命名、结构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是加成反应历程、自由基取代历程。 第四章芳香烃(4学时) 1.教学内容 (1)芳烃的分类、命名和苯的结构 (2)芳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重要的芳烃 (4)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定位效应 (5)多环芳烃:萘、蒽、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是命名、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是定位规律和亲电反应历程 第五章醇、酚、醚(4学时) 1.教学内容 (1)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重要的醇酚醚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机理。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是醇酚醚的分类、命名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是反应机理 第六章醛和酮(2学时) 1.教学内容 (1)醛、酮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6)二烯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和化学性质,重要的烯烃与二烯烃 (7)炔烃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重要炔烃 (8)脂环烃的分类、命名、性质和环烷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 (9)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性质及重要的卤代烃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是脂肪烃的的命名、结构和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是加成反应历程、自由基取代历程。 第四章 芳香烃(4 学时) 1.教学内容 (1)芳烃的分类、命名和苯的结构 (2)芳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重要的芳烃 (4)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定位效应 (5)多环芳烃:萘、蒽、菲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是命名、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是定位规律和亲电反应历程 第五章 醇、酚、醚(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 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重要的醇酚醚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机理。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是醇酚醚的分类、命名和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是反应机理 第六章 醛和酮(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醛、酮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4)重要的醛酮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是醛、酮分类、命名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是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第七章羧酸和取代羧酸(4学时) 1.教学内容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2)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重要的一元羧酸 (4)二元羧酸的性质 (5)取代羧酸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 (6)酮酸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 (7)酮酸的互变异构 (8)重要的羟基酸和酮酸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是羧酸及其衍生物分类、命名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是酮酸的互变异构 第八章立体异构(4学时) 1.教学内容 (1)顺反异构产生的条件 (2)顺反异构的命名和性质 (3)物质的旋光性 (4)对映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5)含一个和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现象 (6)构型R、S命名规则 (7)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8)对映异构与生物活性
(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4)重要的醛酮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是醛、酮分类、命名和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是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第七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2) 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重要的一元羧酸 (4)二元羧酸的性质 (5)取代羧酸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 (6)酮酸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 (7)酮酸的互变异构 (8)重要的羟基酸和酮酸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是羧酸及其衍生物分类、命名和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是酮酸的互变异构 第八章 立体异构(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顺反异构产生的条件 (2)顺反异构的命名和性质 (3)物质的旋光性 (4) 对映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5)含一个和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现象 (6)构型 R、S 命名规则 (7)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8)对映异构与生物活性
(9)构象异构:乙烷、正丁烷及环己烷的构象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是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以及手性碳原子构型的表示 方法;旋光异构体的标记方法;顺反异构的命名:环己烷的构象。 (2)教学难点是旋光异构体的标记方法 第九章含氮化合物(6学时) 1.教学内容 (1)胺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 (2)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 (3)酰胺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4)尿素的性质 (5)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6)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7)生物碱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是胺和酰胺及杂环的分类、命名、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十章脂类(2学时) (1)油脂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卵磷脂和恼磷脂的结构、命名 (3)胆碱和胆胺及神经磷脂 (4)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胆甾醇,胆酸,甾体激素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油脂的组成、化学性质和甾族化合物结构 (2)教学难点是卵磷脂和恼磷脂的结构及甾族化合物的结构 第十一章碳水化合物(4学时) 1.教学内容 (1)单糖的结构、构造、构型(①型和L型)、环状结构、构象、差向异构体变旋现象 (2)单糖的反应
(9)构象异构:乙烷、正丁烷及环己烷的构象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是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以及手性碳原子构型的表示 方法; 旋光异构体的标记方法; 顺反异构的命名;环己烷的构象。 (2) 教学难点是旋光异构体的标记方法 第九章 含氮化合物(6 学时) 1.教学内容 (1) 胺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 (2)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 (3)酰胺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4)尿素的性质 (5)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6)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7)生物碱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是胺和酰胺及杂环的分类、命名、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十章 脂类(2 学时) (1) 油脂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卵磷脂和恼磷脂的结构、命名 (3)胆碱和胆胺及神经磷脂 (4)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胆甾醇,胆酸,甾体激素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油脂的组成、化学性质和甾族化合物结构 (2) 教学难点是卵磷脂和恼磷脂的结构及甾族化合物的结构 第十一章 碳水化合物(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单糖的结构、构造、构型(D 型和 L 型)、环状结构、构象、差向异构体变旋现象 (2) 单糖的反应
(3)双糖 (4)多糖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是碳水化合物的结构、构型及性质 (2)教学难点是单糖的结构和性质 第十二章 氨基酸和蛋白质(2学时) 1.教学内容 (1)氨基酸结构、分类、命名、性质 (2)蛋白质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是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 (2)教学难点是蛋白质的结构 第十三章核磁共振谱(2学时) 自学 1.教学内容 (1)基本知识,氢谱 (2)屏蔽效应,化学位移,耦合 (3)氢谱解析 (4)碳谱简介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是氢谱解析 (2)教学难点是氢谱解析 七、实验教学内容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 原子结构 自学 三 脂肪烃 6 四 芳烃 × 五 醇酚醚 4 六 醛和酮 2
(3)双糖 (4)多糖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是碳水化合物的结构、构型及性质 (2) 教学难点是单糖的结构和性质 第十二章 氨基酸和蛋白质(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氨基酸结构、分类、命名、性质 (2) 蛋白质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是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 (2) 教学难点是蛋白质的结构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谱(2 学时) 自学 1.教学内容 (1) 基本知识,氢谱 (2)屏蔽效应,化学位移,耦合 (3)氢谱解析 (4)碳谱简介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是氢谱解析 (2) 教学难点是氢谱解析 七、实验教学内容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 二 原子结构 自学 三 脂肪烃 6 四 芳烃 4 五 醇酚醚 4 六 醛和酮 2
七 羧酸和取代羧酸 4 八 立体异构 4 九 含氮化合物 6 十 脂类 2 十一 碳水化合物 4 十二 氨基酸和蛋白质 2 十三 核磁共振谱 自学 总计 40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卷面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自编教材陈建新主编《有机化学》,或汪小兰主编的《有机化学》。 参考书: [1]《有机化学》(第一版),陈建新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年。 [2]《有机化学》(第三版)曾昭琼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3]《医用化学》(第一版),陈建新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 [4]《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邢其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有机化学》(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份
七 羧酸和取代羧酸 4 八 立体异构 4 九 含氮化合物 6 十 脂类 2 十一 碳水化合物 4 十二 氨基酸和蛋白质 2 十三 核磁共振谱 自学 总计 40 九、 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 卷面成绩 十、 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自编教材陈建新主编《有机化学》,或汪小兰主编的《有机化学》。 参考书: [1] 《有机化学》(第一版),陈建新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年。 [2]《有机化学》(第三版)曾昭琼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3]《医用化学》(第一版),陈建新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 年。 [4]《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邢其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 [5]《有机化学》(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