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25703 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 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48 分:3 适用对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 二、课程简介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 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 内容。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 程,是由物质流 商品流 人 和信息流把农场、矿场、工厂 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 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 个经济活动系统。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 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 研究的特殊领域。 Economic geography is a discipline taking region system of the human economic activity as centre point.It is an important branch's discipline of human geography including make such contents as the type and evolution,etc.up in the position of the economic activity,space.Human economic activity taking production as subject including the whole course produced,exchanging,assigning and consuming.Flowed by the material,the goods flow,population flows with a farm of information flow, lease,factory,village,urban residential area,communic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website,commercial service facility and finance etc.economic center link an economic activity system made up together.This line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re all in concrete region.So,the system regarding region as the unit and studying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every area economic activity and its evolution,become the special field in which economic geography studi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 的一门分支学科,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 科专业介绍》 ,将经济地理 列为地理学所 专业主干课程以及地理信息系 统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这门课程也被作为相邻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25703 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 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 二、课程简介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 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 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 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农场、矿场、工厂、乡村和城镇居 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 个经济活动系统。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 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 研究的特殊领域。 Economic geography is a discipline taking region system of the human economic activity as centre point. It is an important branch's discipline of human geography, including make such contents as the type and evolution ,etc. up in the position of the economic activity , space. Human economic activity taking production as subject , including the whole course produced , exchanging , assigning and consuming, Flowed by the material, the goods flow, population flows with a farm of information flow, lease, factory , village , urban residential area , communic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website , commercial service facility and finance ,etc. economic center link an economic activity system made up together. This line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re all in concrete region. So, the system regarding region as the unit and studying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 every area economic activity and its evolution, become the special field in which economic geography studi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 的一门分支学科,1998 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 科专业介绍》,将经济地理学列为地理学所有三个专业主干课程以及地理信息系 统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这门课程也被作为相邻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最直接服务的学科,同时关注 若经济发展中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颗(如.PRD问颗),因而成为地理学中最为 发达的学科之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家结合国家经济律设的需要 积极承担 诸如大河流域规划、铁路新干线的选线调查、国士资源 、地区 业布局、城市规划与布局、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等多方面的研究任务,改革开放 以来,国际交流活跃和市场经济发展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地理学方法论的发展,使得本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相得益彰。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大纲所述内容前标有符号“△”为重点内容,标有符号“O”为难点内容, 同时标有“△、O”的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地理的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学科基本内容、发展 历程,认识和理解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与相邻学科间关系及学科发 展趋向,并掌握经济地理基本研究方法及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1.前言 概略介绍教材的选取及该教材的结构体系:教学计划与教学 安排以及基本的教学思想、考核方式。 2.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自学) 3.△20世纪后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像与学科体系 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学科体系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学科性质 2.与地理学学科的关系 3.△与经济学学科的关系 4.△与其它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学科间的关系 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2.△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3.△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向 (三)问题与应用 1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2.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及意义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最直接服务的学科,同时关注 着经济发展中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PRED 问题),因而成为地理学中最为 发达的学科之一。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家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积极承担了诸如大河流域规划、铁路新干线的选线调查、国土资源开发、地区工 业布局、城市规划与布局、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等多方面的研究任务,改革开放 以来,国际交流活跃和市场经济发展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地理学方法论的发展,使得本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相得益彰。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大纲所述内容前标有符号“△”为重点内容,标有符号“○”为难点内容, 同时标有“△、○”的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地理的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学科基本内容、发展 历程,认识和理解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与相邻学科间关系及学科发 展趋向,并掌握经济地理基本研究方法及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1.前言---概略介绍教材的选取及该教材的结构体系;教学计划与教学 安排以及基本的教学思想、考核方式。 2.20 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自学) 3.△20 世纪后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学科体系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学科性质 2.与地理学学科的关系 3.△与经济学学科的关系 4.△与其它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学科间的关系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2.△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3.△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向 (三)问题与应用 1.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2.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及意义
3.经济地理学书的框架 (四)思考与实践 1在理清经济地理学书的框架前提下,思考如何学习经济地理学。 2.复述经济地理学书的大致框架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讲授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学术贡献 授课目的:传达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名唯物主义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有关经济活动区位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各要投入要素与经济活 动区位的关系,及市场、 环培 ,交通与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关系,在此基础上 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系统的思维对经济活动区位因素进行客观和正确的 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1.△O区位与区位理论 2.△O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3.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O自然要素的整体影响 2.△土地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能源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响 7.△O技术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市场 战略对名 齐活动区位的影明 3.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3.经济地理学书的框架 (四)思考与实践 1.在理清经济地理学书的框架前提下,思考如何学习经济地理学。 2.复述经济地理学书的大致框架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讲授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学术贡献 授课目的:传达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名唯物主义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有关经济活动区位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各要投入要素与经济活 动区位的关系,及市场、环境、交通与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关系,在此基础上, 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系统的思维对经济活动区位因素进行客观和正确的 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1.△○区位与区位理论 2.△○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3.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自然要素的整体影响 2.△土地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能源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5.资本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6.△○劳动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7.△○技术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O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O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交通要素、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2.△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问题与应用 1.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2.区位论在实践中应用论文 (四)思考与实践 1.思考广州主导产业的区位特征 2.市场、区域环境、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以广州为例。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讲授改革发政策对中国发展作用 2讲授中国劳动力红利与中国发展 授课目的:1增加制度自信和爱国主义 2说明人民创造了社会财富,增强国民意识和家国情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古典农业区位及古典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 价其理论贡献及历史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了解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及其发展对 农业与工业经济活动布局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O杜能农业区位认概要 3.△O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及意义
1.△○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五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交通要素、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2.△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问题与应用 1.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2. 区位论在实践中应用论文 (四)思考与实践 1.思考广州主导产业的区位特征 2.市场、区域环境、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以广州为例。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讲授改革发政策对中国发展作用 2.讲授中国劳动力红利与中国发展 授课目的:1.增加制度自信和爱国主义 2.说明人民创造了社会财富,增强国民意识和家国情怀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古典农业区位及古典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 价其理论贡献及历史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了解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及其发展对 农业与工业经济活动布局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杜能农业区位认概要 3.△○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及意义
4.理论与现实 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 1.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O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3.△O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及意义 4.理论与现实 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自学) 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自学) (三)问题与应用 1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工业理论的局限及应用。 2.两种区位理论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四)思考与实践 1.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研究三水经往广州沿途的农业布局。 2.掌握韦伯工业理论的三个指向。 3.选择某一产业,思考韦伯工业理论的应用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授课目的:把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结合,增强科学求真和国情教育 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其理论贡献及历史局 限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心地理论及其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城市布局及区域 规划等经济活动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教学纳容 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4.理论与现实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1.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3.△○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及意义 4.理论与现实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自学) 第四节 行为区位理论(自学) (三)问题与应用 1.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工业理论的局限及应用。 2.两种区位理论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四)思考与实践 1.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研究三水经往广州沿途的农业布局。 2.掌握韦伯工业理论的三个指向。 3.选择某一产业,思考韦伯工业理论的应用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授课目的:把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结合,增强科学求真和国情教育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其理论贡献及历史局 限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心地理论及其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城市布局及区域 规划等经济活动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2.△O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3.△O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4.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5.△○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廖什的中心地理论(自学) 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的发展(自学) 第四节△O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问题与应用 1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 2.中心地理论的三种原则 3.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四)思考与实践 1思考中心地理论是在什么学科中应用及在什么领域中应用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授课目的:把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结合,增强科学求真和国情教育 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理解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企业的空间演变模式、公司组织结构类型 及其空间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1.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2.企业的空间张 第二节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1.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2.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2.△○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3.△○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4.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5.△○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廖什的中心地理论(自学) 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自学) 第四节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问题与应用 1.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 2.中心地理论的三种原则 3.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四)思考与实践 1.思考中心地理论是在什么学科中应用及在什么领域中应用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授课目的:把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结合,增强科学求真和国情教育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理解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企业的空间演变模式、公司组织结构类型 及其空间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1.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2.企业的空间扩张 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1.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2.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3.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A油指的金球转移道代 5.△模式比较及在中国的应用 第三节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1.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 2.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三)问题与应用 1.广州汽车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及演变模式 2.四个演变模式的核心内容及区别 3.四个演变模式在中国的应用 (四)思考与实践 1选取一企业,思考其增长轨迹及演变模式。后对比其他几个演变模式,提出 企业可借鉴改进的模式。 2.掌握四个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企业模式在中国的应用 授课目的:把企业模式与中国现实结合,增强科学求真和国情教育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一)教学基本要求 在掌握多部门企业区位基本理论基础上,准确把握跨国公司的内涵,并能理 解跨国公司跨国直接投资的宏观及微观区位选择原则,了解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 区位选择,基于对跨国公司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全面分析跨国公司对投资地区经 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纳容 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1.△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3.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4.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5.△模式比较及在中国的应用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1.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 2.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三)问题与应用 1.广州汽车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及演变模式 2.四个演变模式的核心内容及区别 3.四个演变模式在中国的应用 (四)思考与实践 1.选取一企业,思考其增长轨迹及演变模式。后对比其他几个演变模式,提出 企业可借鉴改进的模式。 2.掌握四个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企业模式在中国的应用 授课目的:把企业模式与中国现实结合,增强科学求真和国情教育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 (一)教学基本要求 在掌握多部门企业区位基本理论基础上,准确把握跨国公司的内涵,并能理 解跨国公司跨国直接投资的宏观及微观区位选择原则,了解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 区位选择,基于对跨国公司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全面分析跨国公司对投资地区经 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1.△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2.跨国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 3.△跨国直接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第二节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1.△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2.△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 3.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第三节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2.△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3.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问题与应用 1壳牌公司的区位选择 2.中国与外国的区位优势及劣势 (四)思考与实践 1掌握跨国公司投资原因及国别选择 2.思考高新技术公司的跨国区位选择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 授课目的: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道路自信 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一)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把握农村 及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经济结构 1.区域产业分类(△区域主导产业) 2.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2.跨国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 3.△跨国直接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1.△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2.△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 3.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2.△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3.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问题与应用 1.壳牌公司的区位选择 2.中国与外国的区位优势及劣势 (四)思考与实践 1.掌握跨国公司投资原因及国别选择 2.思考高新技术公司的跨国区位选择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 授课目的: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道路自信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一)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把握农村 及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 1.区域产业分类(△区域主导产业) 2.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4.△O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第二节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2.△○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第三节城市与区域关系 1城的 2.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 3.△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第四节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1.农村发展战略 2.△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及农村城市化内涵及意义 (三)问题与应用 1产业结构有哪些构成? 2珠三角及长三角的产业结构 (四)思考与实践 1掌握产业结构构成 2.思考广州的产业结构 (四)思考与实践 1掌握跨国公司投资原因及国别选择 2.思考高新技术公司的跨国区位选择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中国产业结变迁与城市化关系 授课目的:进行科学求真和道路自信教授 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区域经济增长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基本内涵,并能 评价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经济区的基本类型及综合经济区划。 (二)教学内容
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4.△○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2.△○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第三节 城市与区域关系 1.城市的一般特征 2.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 3.△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第四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1.农村发展战略 2.△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及农村城市化内涵及意义 (三)问题与应用 1.产业结构有哪些构成? 2.珠三角及长三角的产业结构 (四)思考与实践 1.掌握产业结构构成 2.思考广州的产业结构 (四)思考与实践 1.掌握跨国公司投资原因及国别选择 2.思考高新技术公司的跨国区位选择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中国产业结变迁与城市化关系 授课目的:进行科学求真和道路自信教授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区域经济增长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基本内涵,并能 评价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经济区的基本类型及综合经济区划。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 1.△○经济地域综合体基本内涵 2.△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1.△经济区 2.△○综合经济区划 (三)问题与应用 1.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理论 2.经济综合体的概念及内涵 (四)思考与实践 1.区域增长理论的应用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讲授粤港澳大湾区 授课目的:进行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教育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区际联系,区域经济差异的 内涵及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1.△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2.△○梯度推移学说 3.△中心外围论 4,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节区际联系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1.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2.△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1.△○经济地域综合体基本内涵 2.△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1.△经济区 2.△○综合经济区划 (三)问题与应用 1.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理论 2.经济综合体的概念及内涵 (四)思考与实践 1.区域增长理论的应用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讲授粤港澳大湾区 授课目的:进行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教育 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区际联系,区域经济差异的 内涵及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1.△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2.△○梯度推移学说 3.△中心外围论 4.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节 区际联系